流行病学资料的来源与疾病分布
流行病学PPT第二章 疾病的分布课件

流行病学系
罹患率 attack rate
较短的疾病流行期间,暴露人群中新病例发生的 频率
发病率 局限范围、短时间 (日、周、旬、月) 内的发病率 适用于局部地区疾病暴发(传染病暴发、中毒)
罹患率
流行病学系
续发率 secondary attack rate,SAR
定义
也称二代发病率,指在某些传染病最短潜伏期到最长 潜伏期内,易感接触者中发病的人数(续发病例)占
ill children at child care center =7
contacts (of those 7) at home =25
ill contacts =5
AR = 7/70 = 10% SAR = 5/25 = 20%
流行病学系
患病频率测量指标
患病率 prevalence rate 感染率 infection rate
流行病学系
生存率 survival rate
公式
n年生存率=随访随满访n年 满n尚年存的活病的例病数例数
随访起点:确诊、出院、手术等日期。 随访终点:1年、3年、5年等。
应用
评价某些慢性病的远期疗效。
评价随访研究的结局,研究病因。
流行病学系
残疾失能评价指标
健康 疾病
康复
死亡 (早亡)
残疾
潜在减寿年数 (PYLL) 伤残调整寿命年 (DALY)
流行病学系
疾病分布 distribution of disease
疾病分布是指疾病在不同人群、不同地区和不同时间 的存在状态及其发生、发展规律,主要描述疾病发病 率、患病和死亡的群体现象。
流行病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目的,即是: 描述这种态势(分布)-是否流行? 分析这种态势产生的原因-为何流行? 如何控制这种态势-如何防制?
流行病学名词解释、简答题精华

流行病学名词解释、简答题精华流行病学(epidemiology): 是研究人群中疾病和健康状态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如何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与措施的科学。
第二章疾病的分布疾病分布:指疾病在不同人群(人间)、不同地区(空间)、不同时间(时间)中的发生频率与分布现象,是流行病学研究的起点和基础。
比(ratio):也称相对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所得的值,来说明两者的相对水平构成比(proportion):说明某一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所占的比重或分布率(rate):是表示在一定的条件下某现象实际发生的例数与可能发生该现象的总例数之比,来说明单位时间内某现象发生的频率或强度。
发病指标1)发病率(incidence rate):是指一定时期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用途:用来描述疾病的分布,探讨发病因素,提出病因假设和评价仿制措施的效果2)罹患率(attack rate):测量新发病例的频率指标。
与发病率的相同之处是分子都是新发病例数,不同之处是罹患率用于衡量小范围、短时间新发病例的频率。
3)患病率(prevalence rate):是指在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所占的比例。
患病率=发病率*病程。
4)感染率(infection rate):指在某个时间受检查的人群样本中某病现有感染的人数所占的比率。
5)病残率(disability rate):指某一人群中,在一定期间内病残人群在人群中的发生频率。
死亡指标1)死亡率(mortality rate):是指某人群在一定期间内死于所有原因的人数在该人群中所占的比例。
是测量人群死亡危险最常用的指标。
2)病死率(fatality rate):表示一定时期内患某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而死亡的比例。
多用于病程短的急性病。
3)生存率(survival rate):是指患某种病的人经n年的随访,到随访结束时仍存活的病例数占观察病例的比例。
常用于评价某些慢性病的远期疗效。
预防医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滨州医学院

绪论单元测试1.下列哪项措施属于根本性预防措施A:戴口罩B:卫生立法C:降低膳食脂肪D:禁止吸烟E:健康体检答案:B2.预防医学的研究对象是A:无病人群B:患某种疾病的人C:社区人群D:患者E:个体和确定的人群答案:E3.预防医学不同于临床医学的特点是A:属于个体研究B:工作对象不同C:采取的措施主动性更强D:研究方法更重视宏观与微观结合E:研究对象不包括患者答案:BCD4.健决定因素中,属于个人因素的是A:个人能力B:遗传因素C:个人习惯D:经济条件E:教育水平答案:BCE5.以下措施中,哪项不是二级预防措施A:儿童接种百白破疫苗B:对工人进行经常性体检C:改良水源,提高饮水质量D:为人群开展慢病健康教育E:为老年人接种流感疫苗答案:B6.第一级预防措施包括保障全人群健康的社会和环境措施和针对健康个体的措施A:对答案:A第一章测试1.健康组成中,所谓“心理”包括智力、情绪精神。
A:对B:错答案:A2.第二级预防措施是在疾病临床期前通过采取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预防措施,以控制疾病发展和恶化。
A:对B:错答案:A3.流行病学研究对象是A:患者B:个体C:无病的人D:社区人群E:特定人群答案:E4.流行病学的疾病分不论认为,疾病在不同人群中的发生是随机的A:错B:对答案:A5.流行病学研究是以样本推论总体,样本的代表性取决于哪些因素?A:随机化抽样B:样本量C:质量控制D:样本是否来自医院E:研究设计类型答案:AB6.疾病出现周期性现象的原因包括A:流行病学概论B:传播机制易于实现C:病后会获得牢固免疫力D:病原体发生变异E:易感人群积累F:社会动荡答案:BCDE7.年龄几乎与所有疾病的分布有关A:对答案:A8.不同种族的疾病频率不同主要是种族遗传因素不同所致A:对B:错答案:B9.若队列研究计算的SMR=3.0,其意义是A:实际死亡数是理论死亡数的1/3B:疾病发生风险是1/3C:无法确定其意义D:实际死亡数是理论死亡数的3倍E:流行病学概论F:疾病发生风险是3倍答案:D10.在队列研究资料分析中,动态队列的率的估计采用累计发病率A:对B:错答案:B11.如果要用匹配法的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研究青少年气胸的危险因素,可作为匹配的因素有A:吸烟B:学习成绩C:胖瘦D:性别E:年龄F:流行病学概论答案:DE第二章测试1.健康生态学模型的核心层是A:社区经济B:个人的行为习惯C:生活条件D:环境因素E:预防医学导论F:个人的先天特质答案:F2.以下措施中,哪项不是二级预防措施A:为老年人接种流感疫苗B:儿童接种百白破疫苗C:改良水源,提高饮水质量D:对工人进行经常性体检E:为人群开展慢病健康教育F:预防医学导论答案:D3.所谓“观察性”流行病学研究就是对研究对象“旁观”,不施加任何干预A:对B:错答案:A4.风险(risk)的局限性在于A:计算过程复杂B:流行病资料的来源与疾病分布C:时间难定D:意义有限E:难以确定阳性人数F:分母难确定答案:F5.发病率的用途包括A:提出病因假设B:反映疾病发生频率C:流行病资料的来源与疾病分布D:评价疾病预防措施效果E:描述疾病分布F:反映疾病病因的变化答案:ABDEF6.罹患率意义与患病率一样A:对B:错答案:B7.关于续发率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A:用于急性疾病B:单位为%C:也叫二代发病率D:流行病资料的来源与疾病分布E:用于传染病研究F:反映疾病的传染能力答案:A8.患病率的主要用途包括A:反映疾病负担B:描述疾病发生强度C:流行病资料的来源与疾病分布D:评估医疗质量E:描述疾病流行状况F:作为制定卫生规划的依据答案:ADEF9.孕产妇死亡率主要用于研究该疾病的发生原因A:对B:错答案:B10.疾病的发病率在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A:地理环境B:种族C:流行病资料的来源与疾病分布D:经济状况E:气象条件F:风俗习惯答案:ABDEF11.下列各项疾病属于自然疫源性疾病的是A:伤寒病B:流行病资料的来源与疾病分布C:鼠疫D:克山病E:破伤风F:森林脑炎答案:CF第三章测试1.高危人群策略关注的是病因链上的近端A:对B:错答案:A2.1796年发明接种牛痘预防天花的医生是A:JennerB:Robert KochC:PanumD:流行病学概论E:Louis PasteurF:John Snow答案:A3.下列哪项研究目的是实验流行病学研究( )。
流行病学重点笔记[1]
![流行病学重点笔记[1]](https://img.taocdn.com/s3/m/3fc8c68fbb4cf7ec4bfed042.png)
流行病学(绪论)1、流行病学的定义: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如何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2、流行病学按研究设计类型分类,可分为:描述性研究;分析性研究;试验性研究;理论性研究。
3、流行病学认识疾病的途径是:从群体水平认识疾病。
(病因与疾病的分布)1、病因:与疾病发生和流行有关因素的总和。
一般认为,那些能使人群的发病概率升高的一切因素都是病因。
2、疾病发生的三要素(病因三要素):致病因子、宿主、环境。
3、共变法的理论基础是:因果效应的剂量反应关系。
例如:甲肝的发病率与生食毛蚶的量有相同的变化趋势。
4、流行病学探索病因的一般程序是:从统计学关联(相关)到因果关联。
(相关不等于因果,因果也不一定相关)。
5、衡量疾病危险度的指标是:发病率。
发病率=某时期内某人群中某病新发病例/ 同期暴露人口×K一般为1年内某人群中发生某病新病例的频率.6、较短时间内疾病流行强度的指标是:罹患率。
罹患率=观察期内某人群中某病新发病例数/ 同期暴露人口×K7、适用于病程较长的慢性病的流行病学研究的指标是:患病率(又称现患率)。
患病率=某时间内某人群中某病现(新+旧)患病例数/ 同期平均人口×K8、续发率又称“二代发病率”。
续发率=接触者中二代病例数/ 接触原发病例的易感者人数×K9、满足患病率=发病率×病程的条件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发病率和病程都相当稳定。
10、疾病的三间分布包括:人群、地区、时间分布。
人群分布(年龄、性别、职业、种族、家庭)、地区分布(国家间、国内、城乡、局部地区)、时间分布(流行、爆发、季节性、周期性、长期变异)11、横断面分析(属描述性研究)是指:对同一时期不同年龄者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分析。
12、易感人口增加,导致麻疹流行:宿主因素发生变化,宿主比重增加。
13、流感病毒发生变异引起流感流行:环境因素不变,病因比重增加。
预防医学 章节重点整理

预防医学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绪论(不要忽视)1、预防医学:是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它以个体和确定的群体为对象,目的是保护、促进和维护健康,预防疾病、失能和早逝。
内容:医学统计学、流行病学、环境医学、社会医学、健康促进、卫生管理学特点:⒈工作对象:个体和群体⒉着眼于:健康和无症状患者⒊研究重点:影响健康的因素与人群健康的关系⒋采取的对策:更具积极的预防作用和更大的效益⒌研究方法:注重微观和宏观相结合、多学科技术和方法的综合应用2、健康(health):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健康是日常生活的资源,而不是生活的目标,健康是一个积极的概念,它不仅是个人身体素质的体现,也是社会和个人资源。
健康的组成:身体,心理(又包括智力,情绪,精神),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健康决定因素(四大类)社会经济环境物质环境个人因素卫生服务3、健康生态学模型记住五层及五层内容4、三级预防:根据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以及健康决定因素的特点,把预防策略按等级分类,称为三级预防策略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
如果疾病因子还没有进入环境之前就采取预防措施,又称为根本性预防。
包括:针对健康个体的措施、针对整个公众的社会措施二级预防:二级预防又称为临床前期预防(或症候前期),即在疾病的临床前期作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措施,以控制疾病的发展和恶化。
三级预防:三级预防又称为临床预防,这一级预防主要是借助各种临床治疗方法,对患三级预防某些病者,及时治疗,防止恶化使疾病早日康复,减少疾病的不良作用,预防并发症和伤残。
第二章流行病学概论1、流行病学:(定义)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包含四层意思:1)流行病学研究的对象时人群2)流行病学关注的事件包括疾病与健康状况3)流行病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流行病学研究的三个阶段4)流行病学研究和实践的目的是防治疾病,促进健康。
流行病学常用指标及疾病的分布

受检者中感染人数 感染率 100% 受检人数
应用:较广泛,特别是对那些隐性感染、病原携带者
及轻型和不典型病例的调查较为常用。
第7版 流行病学配套光盘
人民卫生出版社
死亡与生存频率
死亡率(mortality rate) 定义:表示在一定期间内,某人群中总死亡人数在该
第7版 流行病学配套光盘 人民卫生出版社
疾病年龄分布的分析方法
横断面分析(cross sectional analysis)
主要分析同一时期不同年龄组或不同年代各 年龄组的发病率、患病率或死亡率的变化,多用 于某时期传染病或潜伏期较短疾病的年龄分析。
第7版 流行病学配套光盘
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生队列分析(birth cohort
流行病学研究中重要的内容 是描述性研究的核心 是分析性研究的基础
是制定疾病防制策略和措施的依据
第7版 流行病学配套光盘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群分布
地区分布
时间分布 三间分布综合描述
第7版 流行病学配套光盘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群分布
年龄 性别 行为
婚姻与家庭
行为生活方式 其它
analysis )
同一时期出生的一组人群称为出生队列,对其随访若
干年,以观察发病情况。是利用出生队列资料将疾病年龄 分布和时间分布结合起来描述的方法。
将疾病年龄分布和时间分布结合起来描述。
在评价疾病的年龄分布长期变化趋势及提供病因线索 等方面具有很大意义。
第7版 流行病学配套光盘 人民卫生出版社
性 别
降低的主要因素:新病例减少(发病率下降);病死
率增高;病程缩短;治愈率提高;健康者迁入;病例迁出。
药物流行病学资料的来源和收集

疾病时间分布意义
❖ 提供疾病病因的重要线索 ❖ 反映疾病病因的动态变化 ❖ 验证可疑致病因素与该病关系
(一)短期波动
亦称时点流行或爆发。
含义与爆发相近,区别在于爆发常用于少 量人群,而短期波动常用于较大数量的人群。
短期波动或爆发系因人群中大多数人在短 时间内接触或暴露同一致病因素所致。
(二)季节性 (seasonal variation)
30
患病率( ‰)
20
10
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年龄( 岁)
十三省市各年龄组合计糖尿病患病情 (李立明,1996)
年龄分布出现差异的原因
❖ 免疫水平状况 ❖ 暴露病原因子的机会不同 ❖ 预防接种改变某些疾病固有的发病特征
研究疾病年龄分布目的
❖ 探索致病因素,为病因研究提供线索
❖ 提供重点保护对象及发现高危人群,为防治 提供依据
从30岁开始发病率增高,其发病率曲线随 年龄增高而上升。
西方国家可上升到70~80岁为止, 低发国家日本发病率50岁达高峰,以后即下降。 说明绝经前后乳腺癌的发病率不同。
➢ 年龄效应
对某些疾病的发生频率来说,年龄效应特 别明显,如随年龄增长糖尿病的患病率增加也 十分明显(见下图)。
50
40
男
女
(一)死亡率(motality rate)
表示在一定期间内,在一定人群中,死于 某病(或死于所有原因)的频率。
测量人群死亡危险最常用的指标。
死亡率
某期间内(因某病)死亡总数 同期平均人口数
k
K= 100%, 1000/千,或 10000/万 ……
❖ 死亡粗率(crude death rate)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临床医学、儿科)

《预防医学》课程教学大纲(Preventive Medicine)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14232040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适用专业:临床医学、临床医学(儿科学)学分:4学分总学时:72学时(其中理论学时:56,实验学时:16)先修课程:医学基础、医学统计学后续课程:内科学、外科学选用教材:傅华.预防医学(第6版)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必读书目:[1] 《中国卫生年鉴》: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 詹思延:《流行病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3] 孙长颢:《营养与食品卫生》(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4] 杨克敌:《环境卫生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5] 邬堂春:《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选读书目:[1] 李幼平:《循证医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2] Raymond S.Greenberg,游伟程主译:《医学流行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 李鲁:《社会医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4] 傅华:《健康教育学》(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二、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预防医学领域中的有关知识,如环境与健康,流行病学和社会医学等学科的有关知识的原理。
通过理论联系实践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医学生的预防为主的观念、环境观念、群体观念及大卫生观念,为进一步接受继续教育打下基础。
由于教学时数有限,着重从实际出发,环境医学的重点放在讨论各种环境因素与健康的关系,以及结合流行病学的有关部分,正确应用流行病学的原理和方法,使学生能运用这些知识分析致病因素的作用规律,给予定量评价及实施预防,达到保护健康、促进健康、提高人群生命质量的目的。
1.第一章绪论教学要求:掌握:预防医学和健康的基本概念、健康的决定因素、以及三级预防策略。
熟悉:健康观和现代医学模式,健康影响因素与健康的关系,生命全程健康观、三级预防与公共卫生在维护健康中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调查研究:现场调查(field survey)、 实验研究(experiment study)
人口普查
人口普查(Census)指在国家统一规定的 时间内,按照统一的方法、统一的项目、 统一的调查表和统一的标准时点,对全国 人口普遍地、逐户逐人地进行的一次性调 查登记。
如果存在混杂因素可能对比较结果产生影响, 应该进行标准化的校正
第三节 常用测量指标
一、发病率
发病率(incidence rate,morbidity)指 在一定期间内(一般为1年)、特定人群中 某病新发病例出现的频率。
发病率
某期间(年)某人群中 某病新病例数 同时期暴露人口数
k
k=100%,1000‰,或10000/万……
一期间) 同时期)
1000
0 00
风险和率的关系
当风险相同时,率可以反映风险变化模式 一定条件下,率是风险的良好估计 观察周期较长时,率比较好理解
率的应用注意事项
在进行率的计算时,要正确理解和计数分子和 分母,分子和分母要相对应
率的比较要注意可比性 Fra bibliotek两个或两个以上总体率或大组间率的比较中,
二、风险的测量
风险(risk)是指在某一特定环境和时间 段内,某种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风险事件可以是死亡、疾病、伤害或其他 健康相关事件。
从流行病学角度来看,风险是指在研究开 始时没有受到侵害,而在研究期间发生风 险事件的人数的比例。
风险概念的局限性
计算风险时分母难以确定(谁面对风险?)
预防医学
第三章 流病行学资料的来源与疾病分布
案例1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指由于脂质代 谢不正常,血液中的脂质沉着在原本光滑的动 脉内膜上,在动脉内膜一些类似粥样的脂类物 质堆积而成白色斑块,称为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这些斑块渐渐增多造成动脉腔狭窄,使血流受 阻,导致心脏缺血,产生心绞痛。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冠心病的发病与遗传及环 境因素有关。
某心血管内科医生在临床工作中发现近年 来被确诊为冠心病的人越来越多,他打算 利用平时行医的便利研究日常生活习惯与 冠心病发病的关系。
假设你就是这位医生,你准备如何 进行这项研究?
案例2
某医院感染控制部门近来发现该院外科手术术 后感染率大幅度升高,严重影响了手术患者康 复进程,同时也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 有关部门必须立即找到造成术后感染率提高的 原因,降低感染风险。
如果你感染控制部门的调查人员,你 该怎么进行这项工作?
学习目的
了解健康相关数据资料的来源 掌握健康相关数据资料的测量及指标 熟悉疾病三间分布及其作用 熟悉疾病流行强度的概念及地区、时间、人群
分布特征 了解三间分布的综合分析方法
第一节 健康相关数据资料的来源
一、如何取得健康相关数据资料?
实验研究是以人群、动物或标本(血、痰、尿等) 为研究对象,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可以主动地对
研究对象加以干预措施。
第二节 健康相关数据资料的测量
流行病学家研究什么?
流行病学怎么测量人群现象?
流行病学家通过测量健康相关事件频数来观 察人群现象
如疾病、伤害、死亡的频数
频数 测量内容 风险
率
一、频数的测量
查询人口数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 of China)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The Ministry of Public Security of China)
中国卫生统计年鉴
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卫生部网站
公共卫生科学数据中心
续发率
易感接触者中续发病例 的人数 易感接触者总人数
发病率和患病率的关系 ( Baker 1998)
影响现患数升高因素
病程延长 未治愈者的寿命延长 新病例增加 病例迁入 健康者迁出 易感者迁入 诊断水平提高 报告率提高
影响患病数降低因素
病程缩短 病死率增高 新病例减少 健康者迁入 病例迁出 治愈率提高
二、罹患率
罹患率(attack rate)与发病率一样,也 是测量人群新病例发生频率的指标,计算 方法同发病率
罹患率适用于小范围、短时间内疾病频率 的测量,观察期限可以以日、周、旬、月 为单位
常用于疾病暴发或流行时的调查
三、续发率
续发率(secondary attack rate)也称二 代发病率,指某传染病易感接触者中,在 最短潜伏期与最长潜伏期之间续发病例的 人数占所有易感接触者总数的百分率。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信息服务平台
包括:
–传染性疾病 –生命登记 –健康危险因素 –基本信息
在线应用免费
专题调查研究的数据资料
现场调查是对特定对象群体进行调查,由于客观 存在影响调查结果的因素,研究者只能被动地观 察和如实记录数据。
发病率应用注意事项
若在观察期间内一个人多次发病时,则应 多次计为新发病例
风险(暴露)人口,指有可能发生该病的 人群
实际工作中多采用该人群该期间内的平均 人口数作为暴露人口作为分母
期间平均人口数的计算方法
用该期间的期初人口数与期末人口数之和 除以2所得的人口数为期间平均人口数
该期间的中间时间点的人口数做期间平均 人口数
风险概念的局限性
风险不能很好地反映风险事件发生的模式
三、率的测量
率(rates)等于一定时间内某事件发生的 频数除以研究期间内处于风险的人群的平 均人口数。
率
分子(某事件发生的频数) 分母(研究期间平均人数)
k
k=100%,1000‰,或10000/万……
如:粗死亡率
死亡数(同一地区,同 期中人口数(同地区,
发生数(或 发病数) (incidence):
指新发病例数, 是疾病、伤害、 死亡发生的频 数。
现患数(或患病数)(prevalence)
即患者总数,指观察人群中在某一个特定时间患 某种疾病或处于某种状态的总人数。
时点现患数(短期)
期间现患数(长期)
发生数与现患数的关系
近似关系公式
现患数 发生数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