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

合集下载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填埋区土方及防渗工程施工准备方案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填埋区土方及防渗工程施工准备方案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填埋区土方及防渗工程施工准备方案一、施工准备1.1选址与调查:根据相关规划与环境评估,选定填埋场的合适位置,并进行详细调查,包括土壤状况、地下水位、地质情况等,为施工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

1.2场地清理:清理填埋场周围的垃圾和杂物,确保施工区域整洁,并清理出施工所需的操作空间。

1.3机械设备准备:根据项目需要,准备好必要的机械设备,例如挖掘机、推土机、滚压机等,确保施工过程顺利进行。

1.4技术人员准备:准备好技术人员,包括土木工程师、施工队长、监理人员等,确保施工过程中的技术支持与指导。

1.5材料准备:准备好施工所需的材料,包括土方填埋材料、防渗材料等,保证施工材料的质量可靠。

二、土方工程施工准备2.1土方工程测量:根据设计要求,完成土方工程的测量工作,确定填埋场地的高程和坡度。

2.2场地平整:根据实际情况,对填埋场地进行平整处理,移除多余的土方,确保填埋区的整体平整度。

2.3边坡处理:根据设计要求,对填埋区的边坡进行处理,包括边坡的坡度、防护措施等,确保填埋区边坡的稳定和安全。

2.4回填土方: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回填土方工作,将填埋场地内的低洼区域填平,确保填埋区的平整度。

2.5压实土方:使用适当的机械设备对填埋场地进行压实处理,确保填埋区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三、防渗工程施工准备3.1防渗材料准备:准备好防渗材料,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防渗材料,包括土工合成材料、防渗膜等。

3.2防渗材料敷设:对填埋区底部和边坡进行防渗材料的敷设工作,确保填埋场地不会产生渗漏现象。

3.3防渗材料焊接:对防渗膜进行焊接工作,确保防渗材料的整体性和水密性。

3.4防渗材料覆盖:对防渗膜进行覆盖工作,包括土壤覆盖和植被覆盖等,确保防渗层的长期稳定性和保护作用。

3.5防渗材料检测:对已敷设的防渗材料进行检测,确保防渗层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四、施工安全与环保措施4.1安全措施:制定详细的施工安全措施,包括施工现场的警示标志、安全通道、警示区域等,确保施工过程中人员安全。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设计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设计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设计
一、填埋场位置选择
1、填埋场位置选择应考虑距离生活垃圾污染源的距离,减少生活垃
圾对环境空气污染和水体污染的程度,防止对居民健康的危害。

2、填埋场位置应尽量选择在水体和河流边上,以减少对水体的污染。

3、填埋场位置可以考虑在地形陡峭的地方,例如丘陵、山谷、山丘等,以防止生活垃圾对环境的污染。

二、填埋场工程设计
1、填埋场工程设计应考虑操作环境的安全,以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2、填埋场工程设计应注意设计分层抗腐蚀技术,以防止生活垃圾的
腐蚀对环境的污染。

3、填埋场工程设计应考虑排水设施的设计,以防止环境对污水的污染。

4、填埋场工程设计应考虑缓冲区的设置,以防止生活垃圾对环境的
污染。

5、填埋场工程设计应考虑环境保护改造,以防止生活垃圾对环境的
影响。

三、填埋场运行管理
1、填埋场运行管理应根据当地的生活垃圾类型、数量和性质,制定
合理的运行管理办法。

2、填埋场运行管理应充分考虑各项技术指标的综合性,确保生活垃圾填埋不致于环境污染。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施工方案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施工方案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施工方案一、前期准备工作1.选址:填埋场应选在远离居民区、水源保护区、地震带等不利因素的地方。

选址时需要考虑交通便利、土质条件、避免土地沉降等因素。

2.规划设计:根据城市生活垃圾的数量和种类,合理规划填埋场的面积和布局。

确保填埋场容纳能力与垃圾产生量相匹配,同时考虑到日后的扩展需求。

二、场地准备工作1.场地清理:清除场地上的植被、建筑物等障碍物,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2.平整场地:对填埋场的场地进行平整,确保填埋场的施工基底的平整度。

三、排水系统建设1.建设雨水排水系统:保证填埋场的雨水及时排除,避免雨水渗入填埋体,影响填埋场的稳定性和垃圾的分解。

2.建设废水处理系统:在填埋场周边建设废水处理系统,对填埋场中产生的废水进行处理,以保护地下水资源。

四、填埋体建设1.覆盖层:首先需要在填埋场底部铺设一层防渗透的覆盖层,以防止垃圾渗漏到地下水中。

覆盖层通常采用高密度聚乙烯膜或粘土垫层。

2.填埋体建设:在覆盖层上,将垃圾进行填埋,形成填埋体。

填埋体需要按照一定的高度、角度和坡度进行分层填埋。

每一层填埋后需要进行压实。

五、防尘设施建设在填埋场的周边建设防尘墙或喷淋设备,以减少填埋场的扬尘。

六、环境监测系统建设在填埋场的周边建设环境监测设施,对填埋场周边的空气质量、水质等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污染问题。

七、垃圾分类管理在填埋场的施工过程中,要开展垃圾分类管理,将可回收物、有害垃圾等分别存放或处理,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环境保护程度。

总结: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施工方案主要包括选址、规划设计、场地准备、排水系统建设、填埋体建设、防尘设施建设、环境监测系统建设和垃圾分类管理等方面。

通过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可以确保填埋场的稳定性和环境保护效果。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书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书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书1. 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成为一项重要的环境保护任务。

为了规范垃圾填埋场的建设和管理,确保环境安全,完成竣工验收工作,特撰写此报告书。

2. 工程概况2.1 填埋场位置填埋场位于城市XX区XX街道,总占地面积为XX平方米。

2.2 设施建设填埋场主要包括物料堆场、填埋场区和封闭渗滤液收集系统。

填埋区按照一定规格划分为多个填埋槽,每个填埋槽之间设置足够的隔离层以防止渗漏。

2.3 设施运行填埋场设施已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运行过程中严格执行相关管理制度,确保填埋垃圾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3. 监测内容和方法为保证填埋场的环境安全,我们委托专业机构进行了多项监测工作。

监测内容包括大气环境、地下水、垃圾渗滤液和噪声等。

3.1 大气环境监测通过设置多个监测点位,对填埋场周边的大气质量进行连续监测。

监测项目包括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指标。

3.2 地下水监测在填埋场周边设置监测井,定期采集地下水样品进行分析,以评估填埋场对地下水质量的影响。

3.3 垃圾渗滤液监测对填埋场中产生的垃圾渗滤液进行采样和监测,以判断其对地下水的潜在污染风险。

3.4 噪声监测设置噪声监测设备,对填埋场附近的噪声水平进行监测,以确保噪声不会对周边居民造成干扰和危害。

4. 监测结果与分析根据监测数据和分析结果,得出以下结论:4.1 大气环境大气质量监测结果表明,填埋场周边的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指标均在国家标准范围内,未发现明显污染现象。

4.2 地下水地下水监测结果显示,填埋场周围地下水的主要污染物含量低于国家标准,未造成对地下水质量的明显影响。

4.3 垃圾渗滤液垃圾渗滤液监测结果显示,渗滤液中的重金属、有机物等污染物浓度低于国家标准规定的限值,未对地下水造成明显污染风险。

4.4 噪声填埋场周边噪声监测结果显示,噪声水平在允许范围内,未对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造成明显干扰。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填埋处理是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中常见的一种方法。

为了确保填埋处理的效果和安全性,需要依据一定的标准进行项目建设。

本文将介绍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的标准和要求。

一、项目概述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是指为城市生活垃圾进行填埋处理的设施和设备的建设项目。

其目标是安全、高效地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二、工程选址要求1. 应选择具备良好自然环境条件的地方,远离饮用水源和居民区。

2. 应充分考虑工程建设和日后运营的便利性,选择地势平坦且土质良好的区域。

3. 应遵循国家环境保护政策,不选用生态敏感区、地质灾害隐患区等不适宜的地点。

三、规划设计要求1. 根据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和未来发展趋势,合理规划填埋场的面积和填埋量。

2. 应设置垃圾存放区、垃圾压实区、渗滤液处理区等功能区域,并合理划分各区域的大小。

3. 应设置防渗、防渗漏和防渗失系统,确保填埋场的环境安全。

四、设施设备要求1. 应建设完整的收集、运输和填埋设备系统,包括垃圾收集设备、垃圾运输车辆和填埋机械设备等。

2. 设施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具备良好的性能和可靠性,能够适应不同规模和运营要求的填埋场。

五、环境保护要求1. 应设立环境监测系统,定期对填埋场周边环境进行监测,确保不对环境造成污染。

2. 应建立渗滤液、沼液等废水处理系统,减少对地下水的污染。

3. 应采取措施控制填埋场的气味和粉尘污染,保障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

六、运营管理要求1. 应建立健全的运营管理机制,明确责任和权限,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2. 应进行定期的设施设备维护和检修,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3. 应及时组织垃圾收集、运输和填埋作业,保持填埋场的正常运营。

七、安全措施要求1. 应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安全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技能。

2. 应设置适当的安全警示标志,确保工作区域的安全,并避免人员和设备的意外伤害。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防渗系统工程技术标准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防渗系统工程技术标准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防渗系统工程技术标准》解读与实践探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的不断增长,生活垃圾的产生量也日益增加。

如何科学有效地处理生活垃圾,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成为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课题。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作为一种常见的处理方式,其防渗系统工程技术标准的制定和严格执行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防渗系统工程技术标准进行深入解读,并结合实际案例探讨其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与重要意义。

一、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防渗系统工程技术标准的重要性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防渗系统的主要作用是防止垃圾渗滤液渗漏到地下水体和土壤中,避免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这一标准的制定,从技术层面上为填埋场的建设和运行提供了明确的规范和要求,具有以下重要意义:1. 保护环境生活垃圾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重金属、有毒有害物质等,如果防渗系统失效,渗滤液将渗入地下,污染地下水和土壤,进而影响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

严格执行防渗系统工程技术标准,能够有效遏制渗滤液的渗漏,保护周边的水环境、土壤环境和生态系统。

2. 保障公众健康地下水和土壤污染会通过食物链等途径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威胁。

通过遵循防渗系统工程技术标准,确保填埋场的防渗性能良好,可降低公众因接触受污染的环境而引发疾病的风险,保障公众的身体健康。

3. 延长填埋场使用寿命良好的防渗系统能够减少地下水的渗入量,降低填埋场的水位,延长填埋场的使用寿命。

这不仅可以减少后续的维护和修复成本,还能更充分地利用填埋场的空间,提高垃圾处理的效率。

4. 符合法律法规要求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严格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对生活垃圾填埋场的防渗要求作出明确规定。

遵循防渗系统工程技术标准,是填埋场建设和运营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基本保障,避免因违规而遭受处罚。

二、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防渗系统工程技术标准的主要内容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防渗系统工程技术标准涵盖了多个方面的内容,以下是一些主要的要点:1. 防渗材料的选择标准规定了适用于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防渗的材料类型,如高密度聚乙烯(HDPE)膜、膨润土防水毯等,并对这些材料的性能指标提出了具体要求,如厚度、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渗透系数等。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填埋区土方及防渗工程施工质量目标及保证措施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填埋区土方及防渗工程施工质量目标及保证措施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填埋区土方及防渗工程施工质量目标及保证措施1.施工质量目标:(1)填埋场土方工程:确保填埋区的土方工程符合设计要求,保证填埋区的平整度和均匀度,确保填埋面的水平度和边坡的稳定性。

(2)填埋场防渗工程:确保填埋区的防渗工程具有较高的防渗性能,达到设计要求,有效地阻止废物渗漏,避免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2.保证措施:(1)科学施工方案:在施工前,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根据填埋场的地质条件和设计要求,确定土方工程和防渗工程的施工流程和方法。

(2)严格控制施工质量:在施工过程中,对土方工程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填埋区的平整度和均匀度,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填埋面的水平度和边坡的稳定性。

同时,对防渗工程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保证防渗层的材料和施工质量,确保其具有较高的防渗性能。

(3)质量检测与监控:在施工过程中,要进行必要的质量检测和监控,对土方工程的平整度、均匀度和边坡的稳定性进行检测,对防渗工程的防渗性能进行检测。

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4)现场工艺控制:在施工过程中,要进行现场工艺控制,合理安排施工进度,避免因进度过快或过慢而对施工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同时,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

(5)技术培训与管理:加强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和管理,提高其施工技能和质量意识,确保施工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能够准确执行施工方案,保证施工质量。

(6)质量验收和定期检查:在施工完成后,要进行质量验收,对土方工程和防渗工程进行全面检查,确保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同时,要定期对填埋场进行检查和维护,发现问题及时修复,保证填埋场的长期稳定运行。

通过以上的保证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填埋区土方及防渗工程的施工质量,确保填埋区的平整度和均匀度,防止废物渗漏,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污染,保护环境和人民的健康。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是现代城市建设中必不可少的环境问题之一。

为了保护环境、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的建设标准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根据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的特点和要求,详细介绍其建设标准。

一、项目背景与概述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是指将城市生活垃圾安全、合规地掩埋于土壤中,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该项目的建设标准涵盖了工程规模、设计要求、设备配置、运营管理等方面。

二、工程规模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的规模应根据城市人口数量、生活垃圾产生量、处理能力和预期使用年限等因素确定。

各项指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

三、设计要求1. 基础设施设计:卫生填埋场应具备坚固的围护结构,避免渗漏和垃圾外溢的风险。

同时,应考虑降低运营和维护成本,保证设施的长期可持续使用。

2. 排水系统设计:设施应有完善的雨水排放系统,保证垃圾填埋场在降水过程中不受到影响。

3. 垃圾填埋技术:应采用符合国家要求的垃圾填埋技术,保证填埋过程中的环境安全和垃圾分解效果。

4. 气体处理设计:填埋过程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应设计合理的气体处理系统,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四、设备配置1. 垃圾清理设备:包括垃圾运输车、压缩设备等,用于将生活垃圾从收集点运输到填埋场。

2. 垃圾堆置设备:包括堆置机械、抑尘设备等,用于将生活垃圾有序地进行填埋和掩埋处理。

3. 气体处理设备:包括气体收集系统、净化装置等,用于收集和处理填埋过程产生的有害气体。

4. 排水处理设备:包括沉淀池、过滤设备等,用于处理填埋过程中产生的废水。

五、运营管理1. 垃圾收集与运输:应建立规范的垃圾收集和运输管理制度,确保垃圾源头的有效控制和卫生条件的维护。

2. 环境监测:应定期对填埋场周边环境进行监测,确保填埋过程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在可控范围内。

3. 设备维护与更新:建立健全的设备维护与更新制度,确保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之典型设计作者:李伙生简介:本工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处理总平面布置(选址和场区总体设计等等),填埋工艺,防治工程,渗滤液收集导排工程,渗滤液处理工程,地下水、地表水导排处理工程,填埋气体收集与利用设计,环境监测设计,封场工程,辅助工程(如绿化、道路等),设备选型,二次污染防治设计,经济分析等等。

关键字: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一.工程概况1.项目背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城市的生活垃圾产生量日渐增加。

而目前市内还没有垃圾无害化处理的工程措施,基本上所有的垃圾都是简易堆放处理,没有进行无害化处理,其卫生要求远达不到环境法规的卫生标准。

这些简易的垃圾堆放场已经造成一系列的环境污染问题。

表现在:一,垃圾露天堆放,散发阵阵恶臭,污染大气环境,周围几平方公里的地方都可以闻到,严重影响景观。

二,垃圾无隔离措施,其产生的渗滤液污染地下水和周围的地表水,极大地威胁居民的健康。

三,污染周围的土壤,使土壤失去应有的功能。

城市的经济持续增长,人口数量在上升,消费物品也在增加。

若不处理对垃圾无害化处理,将引发重大的灾难,故建立生活垃圾填埋场处理工程。

2.工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处理工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总平面布置(选址和场区总体设计等等),填埋工艺,防治工程,渗滤液收集导排工程,渗滤液处理工程,地下水、地表水导排处理工程,填埋气体收集与利用设计,环境监测设计,封场工程,辅助工程(如绿化、道路等),设备选型,二次污染防治设计,经济分析等等。

3.设计规模根据城市人口规模与人均垃圾生产量等因素,确定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处理起始规模为600吨/天。

4.技术经济指标垃圾处理规模:21.90万吨/年;填埋场库容:619.32万米3;使用年限:21年;渗滤液处理规模:300吨/天;渗滤液处理标准:三类;调节池容积:20000米3;单位垃圾处理总成本:284.58万元/年;投资回收期:12.95年二.总图布置1.选址此填埋场的选址经过从工程学、经济学、环境学、政策法规等方面的综合的缜密的考虑而选取的。

1) 从经济学上看,此填埋场满足一定的库容量,能容纳600~1200t/d的垃圾处理量;附近有一大道,距市中心仅9.87公里,场址交通方便,运距合理;场址周围有相当数量的土石料,用于天然防渗层和覆盖层的粘土等。

2) 从工程学方面看,场地有适当的自然地形作为填埋空间其地形、地貌及土壤条件适当;天然地层渗透性系数达到10-7cm/s以下,并具有一定的厚度,其地质条件很好;场址蒸发量大于降水量,不位于台风经过的地区,其暴雨发生率也较低,位于大气混合扩散作用的下风向,即气象条件适当。

3) 从环境学上看,场址远离专用水源补给区2000米以外,地基基础位于最高丰水位标高至少1米以上,对地表水、地下水影响较小,同时场址位于居民区2000米以外,且位于居民区的下风向对居民区的影响也较小。

4) 从政策法规上看,此填埋场的建立符合城市发展规划,符合当地城市环境卫生事业发展规划要求。

综上所述,将场址确定于此作为填埋场地。

2.厂址概况填埋场该处地貌为两个山谷,基本为南北走向。

山谷地形开阔,中间有一小山丘分隔,两个山谷在南端会聚。

整个场地占地40平方千米。

填埋场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多刮偏北风,夏季为东南风,年降雨在1000毫升以上。

场地为双层结构水文地质类型,含水层埋藏较浅,富水性一般,以粘性土为主,且粘土厚度较为稳定,天然条件下松散层粉和基岩风华壳风化含水层的防渗、防污性能均良好。

3.总图布置该填埋场处理工程主要生活区、填埋区、渗滤液处理区、沼气发电区四部分组成。

整个厂区总占地面积约40平方千米,其中填埋场占地约25.3平方千米,渗滤液处理区约5平方千米,其余的为13.7平方千米。

(见附图1。

)整个厂区的布置按照国家现行的各种要求,根据场址的实际地形地貌、水文地质、风向、以及填埋工艺需要而综合考虑设计的。

由于该城市常年夏季处于东南季风盛行风向,而冬季处于偏北风向,故综合该地形和风向季节性变换而将填埋区设在东部位置,同时在填埋区的周围设置绿化带。

这样可避免风向季节性变换而把填埋区填埋垃圾时产生一些臭气污染影响当地居民。

生活区包括行政办公楼、机修车间、喷泉广场、亭子、绿化带等等。

渗滤液处理区包括水泵房、沉淀池、调节池等,当然其周围也配合一系列的绿化装饰点缀。

渗滤液处理区与沼气发电区都尽量设置在填埋区附近,便于流体输送。

三.填埋作业工艺卫生填埋通常是每天把运到填埋场,经性质和计量判定后进入填埋场内。

垃圾按指定的单元作业点卸下,卸车后用推土机推铺,再用压实机碾压。

分层压实到需要高度后,再在上面覆盖粘土和聚乙烯膜料,并重复上述的卸料、推铺、压实和覆盖的过程。

以一日一层作业单元,每日进行覆盖。

垃圾的压实密度大于0.8 t/m3。

每层垃圾厚度为2.5~3.0m,每层覆土矿工为15~30cm,通常四层厚度组成一个大单元,上面覆盖土在45~50cm。

填埋时先从右到至左推进,然后从前向后推进。

左、中、右之间的联线之间呈圆弧形,使覆盖面上排水畅通地流向两侧进入排水沟或边沟等,以减少雨水渗入垃圾体内,前后上部的连线呈一定坡度。

外坡为1:4,顶坡不小于2%。

单元厚度达到设计厚度后,可进行临时封场,在其上面覆盖45~50cm厚的粘土。

并均匀压实,再加上15cm厚的营养土,种植浅根植物。

最终封场覆土厚度大于1m。

填埋场的作业方式实行分区分单元填埋,以分区分单元填埋为前提,然后再来考虑分层的填埋作业。

为最大限度防止污染扩散,填埋作业过程中,正在进行填埋作业的子填埋区是裸露的,日覆盖采用膜覆盖,其他的区域均为中间覆盖或临时封区。

首先进行的作业的是整平后的一区填埋库区底部,在实际进行填埋作业的过程中,要考虑是和填埋作业库区临时作业道路结合起来实施。

第一次到达的填埋作业高度为距离整平询问绝对标高2m而后开始第二层填埋作业单元的设置。

随着填埋作业高度的增加,可利用的填埋作业有效面积也在增加,这时为气体利用提供方便,已经经过临时封场的填埋单元可以通过导气石笼中间的垂直气井,将导气管和周围的移动式集气站连接起来,就可以对气体进行再利用了。

整个填埋区的作业顺序是:先一区、二区、再三区,然后开始二期工程。

填埋二期工程作业时,和填埋一区形成新的水平面积,继续向上填埋,形成堆体后临时封场,填埋三期作业。

其填埋作业工艺流程图如图所示:填埋作业工艺流程图四.防渗工程与渗滤液处理设计1.防渗工程1.1防渗材料目前,从国内外的实践实用看来,用于垃圾卫生填埋场应用最广泛最成功的的是高密度聚乙烯(HDPE)膜,与其它防渗材料,它具有最好的耐久性。

从防渗性能和经济实用角度考虑,此工程采用 1.5mm厚度的高密度聚乙烯(HDPE)膜较为适当。

其磨擦性能的考虑,比安全性的角度出发,在坡面上采用毛面HDPE膜较好,但设计中由于有足够的粘土层,所以此工程防渗主体结构全部采用1.5mm厚的光面HDPE膜。

1.2防渗结构在垃圾填埋区场底、侧坡和调节池内都安装严密的防渗系统,使其密不透水,以防止污染地下水。

核心部分是双层高密度聚乙烯(HDPE)膜。

此外还设置的收集层。

场底结构从上到下依次为:过滤层、主滤液收集层、保护层、主防渗层、主防渗层、次要滤液防渗层、次防渗层、保护层、构建底面。

其相应的防渗材料设置依次为:轻型工布土、厚度为600mm碎石导流层、500g/m2无纺土工布层、1.5mm光面高密度(HDPE)膜、500 g/m2的无纺土工布层、1.5mm光面高密度(HDPE)膜、500 g/m2的无无纺土工布层、地基土。

见下表和附图2四.防渗工程与渗滤液处理设计1.防渗工程1.1防渗材料目前,从国内外的实践实用看来,用于垃圾卫生填埋场应用最广泛最成功的的是高密度聚乙烯(HDPE)膜,与其它防渗材料,它具有最好的耐久性。

从防渗性能和经济实用角度考虑,此工程采用 1.5mm厚度的高密度聚乙烯(HDPE)膜较为适当。

其磨擦性能的考虑,比安全性的角度出发,在坡面上采用毛面HDPE膜较好,但设计中由于有足够的粘土层,所以此工程防渗主体结构全部采用1.5mm厚的光面HDPE膜。

1.2防渗结构在垃圾填埋区场底、侧坡和调节池内都安装严密的防渗系统,使其密不透水,以防止污染地下水。

核心部分是双层高密度聚乙烯(HDPE)膜。

此外还设置的收集层。

场底结构从上到下依次为:过滤层、主滤液收集层、保护层、主防渗层、主防渗层、次要滤液防渗层、次防渗层、保护层、构建底面。

其相应的防渗材料设置依次为:轻型工布土、厚度为600mm碎石导流层、500g/m2无纺土工布层、1.5mm光面高密度(HDPE)膜、500 g/m2的无纺土工布层、1.5mm光面高密度(HDPE)膜、500 g/m2的无无纺土工布层、地基土。

见下表和附图2边坡和调节池的防渗结构与场底的都相同,这是从最安全的角度来出发考虑的,不能有一点大意。

2.渗滤液收集导排系统2.1渗滤液导流层(即主滤液收集层和次滤液收集层)渗滤液主收集层:在无纺土工布保护层上铺设600mm的碎石层,粒径要求20~40mm,按上粗下细进行铺设,防止填埋的垃圾堵塞砾石缝从而影响渗滤液导流的效果。

渗滤液次收集层:直接安装于主防渗层之下,目的是监测主防渗层是否渗漏,若有渗漏,则可在次盲沟中发现并收集起来。

2.2渗滤液导渗盲沟渗滤液导渗盲沟负责渗滤液的最终排放,将其从场区内排往渗滤液沉淀池和调节池进行处理。

为了便于渗滤液的收集排放,在各区分别设置纵向盲沟,其中主收集层铺设直径为DN250mm 的穿孔花管,由导流层形成盲沟断面,并用150g/m2织质土工布包裹。

次盲沟由透水和受垃圾沉降影响小的透水软管组成。

当次盲沟铺好之后再开始进行中间覆盖。

3.地下水导排系统填埋场的工艺设计必须考虑对填埋库区底部可能存在的地下水进行导排。

地下水导排沟位于渗滤液主导排沟下约2m处。

先在沟内铺设反滤150g/m2土工布,然后再铺设DN200的HDPE 穿孔花管,最后回填级配碎石到地下水导排沟沟顶。

4.渗滤液处理工程4.1垃圾渗滤液垃圾渗滤液呈淡茶色或暗褐色,色度在2000~4000之间。

有浓烈的腐化臭味,成分复杂,毒性强烈,有机物含量较多,被列入我国优先污染控制物“黑名单”的就有5种以上;氯氮浓度高,BOD5和COD浓度也远超一般的污水。

垃圾渗滤液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垃圾本身所带的水分;二是垃圾中有机物经分解后所产生的水;三是以各种途径进入垃圾填埋场的大气降水和地下水。

其中进入场区的大气降水和地下水是决定渗滤液产生量的关键因素。

垃圾在填埋场产生的渗滤液与时间的关系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调整期:在填埋初期,垃圾体中水分逐渐积累且有氧气存在,厌氧发酵作用及微生物作用缓慢,此阶段渗滤液量较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