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教学设计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2.2 图形的运动》17-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2.2 图形的运动》17-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平面内图形的平移、旋转和反射的运动规律,能够通过图形的位置关系,分析和解决问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通过观察图形的运动来归纳规律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学会思维灵活,并培养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图形的平移、旋转和反射的运动规律,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
2.教学难点:通过图形的位置关系,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图形A,B,C,D,并与学生互动,引出图形的运动。
2.让学生讨论图形相对位置的变化,引入图形的平移、旋转和反射。
第二步:图形的平移1.讲解图形的平移概念,并示范。
2.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完成练习题。
第三步:图形的旋转1.讲解图形的旋转概念,并示范。
2.学生独立完成旋转练习题。
第四步:图形的反射1.讲解图形的反射概念,并示范。
2.学生进行练习,掌握反射规律。
第五步:反馈和总结1.教师与学生互动,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2.学生展示自己的解题方法,共同讨论。
四、课后作业1.完成课本相关练习题。
2.自行设计一个图形的运动问题,写出解题过程。
五、板书设计•图形的平移、旋转和反射的运动规律•解题方法总结本次教案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图形的运动规律,通过实际练习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进一步理解图形的运动特点,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
希望学生能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积极思考,收获颇丰。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教学设计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图形的运动》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整理与复习92-93页的内容。
【教学课型】复习课【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轴对称、平移、旋转、放大与缩小等图形运动的特征。
能运用轴对称、平移、旋转、放大与缩小的特征进行图形的变换。
2.能力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几何图形蕴藏的美,产生创造美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图形运动的基本形式与特征,并感受图形运动的方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难点:能按要求正确的在方格纸中画出图形。
【设计意图】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复习掌握图形的运动的特征,能开放性地应用图形的运动设计图案,加强知识的实践应用。
教学中,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梳理、归纳学过的图形运动的知识,找出各自的特点,为弄清图形运动的几种方式的特征作出有益的探究。
最后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了运用图形的运动设计的图案,使学生了解由一个简单的图形通过图形的运动得到美丽图案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几何图形中蕴藏的美,产生创造美的欲望。
【教法与学法】教法:演示讲解,质疑回顾,引导练习。
学法:小组合作,动手实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方格纸,彩笔,尺子。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教师课件出示下列图案。
教师:这些美丽的图案采用了什么数学知识?同桌交流后指名回答。
2.今天我们就来回顾相关的知识。
(板书课题:图形的运动)【设计意图】让学生判断图案分别是怎样变换来的?引导学生回忆图形的运动的方法。
二、质疑回顾:1.平移。
(1)举例说说生活中常见的平移现象。
(2)什么是平移平移的特征是什么在方格纸判断平移后图形的位置,关键有几点学生小组交流后集体汇报。
图形的运动教案(推荐5篇)

图形的运动教案(推荐5篇)图形的运动教案(1)教学内容:轴对称;平移。
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对称轴,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重、难点:1、认识图形的对称轴,并能画出轴对称图形。
2、能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建议:1、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探究。
2、恰当把握教学目标。
3、注意知识的科学性。
章节名称图形的运动(二) 课时课标要求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对称轴,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内容分析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发展空间观念。
学情分析在二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日常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有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并能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和它的另一半,这里是进一步认识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本单元教材先设计了画对称轴,观察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的活动,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从而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探索新知识。
教学重点1、认识图形的对称轴,并能画出轴对称图形。
2、能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难点1、认识图形的对称轴,并能画出轴对称图形。
2、能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学生课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教学策略轴对称教学目标: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对称轴,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教学重难点:认识图形的对称轴,并能画出轴对称图形。
教学环节问题情境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应用设计意图目标达成导入新课一、创设情境出示轴对称图片师:这些图片好看吗?为什么好看?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因为对称而让人觉得美的物体,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些美丽的对称图形。
图形的运动-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图形的运动-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图形的位置和运动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熟悉图形在平移和旋转中的特征和应用方法;3.能够解决和运用有关图形运动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图形的位置与运动(1)图形的位置1.什么是图形?不同的图形有哪些特征?图形是由若干个点和线组成的形状,常见的图形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不同的图形有不同的特征,如:•长方形:有四条边,且对边长度相等;•正方形:是一种特殊的长方形,四条边长度相等;•三角形:有三条边和三个角,三个内角的和为180度;•圆形:由一个中心点和到这个中心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组成。
2.如何用坐标表示图形的位置?可以用平面直角坐标系来表示图形的位置,以原点为起点,向右为正方向,向上为正方向。
例如,在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中,长方形的左下角坐标为(1,2),右上角坐标为(4,5),可以表示为(1,2)(4,5)。
(2)图形的运动1.图形的运动有哪些类型?图形的运动包括平移和旋转两种类型。
平移是指保持图形形状不变,只改变其位置的运动方式。
旋转是指图形绕某个点旋转一定的角度后所形成的新图形。
2.平移和旋转的变换规律?平移和旋转的变换规律如下:平移变换:对于平面内的点A(x,y),将其平移向量为(u,v),则得到新点B(x+u,y+v)。
旋转变换:对于平面内的点A(x,y),将其绕点O(a,b)逆时针旋转一定角度α,则得到新点B(x’,y’),坐标计算公式如下:x' = (x-a)cosα - (y-b)sinα + ay' = (x-a)sinα + (y-b)cosα + b2. 图形的应用(1)平移的应用图形的平移在很多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都有广泛的应用,比如:•建筑中的平面布置和墙面贴砖;•线束图中的符号和注释;•网页设计和平面设计中的图形排版和布局等。
(2)旋转的应用图形的旋转也有广泛的应用,比如:•工程结构的加工或装配;•机器人、航天器的姿态调整;•旋转木马等游乐设施。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 第6单元图形的运动 教案

《图形的运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通过复习使学生深刻认识图形运动的原理。
(2)在复习中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图形运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经历观察、操作、欣赏、分析、想象、创作等数学活动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对称、平移、旋转、放大与缩小的特征。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对称、平移、旋转、放大与缩小的特征进行图形的变换,进一步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教学方法:总结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同学们,到现在为止,我们学过哪些关于图形运动的知识呀?那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复习一下。
板书课题:图形的运动相机板书:平移、旋转、轴对称、放大、缩小。
谈话:刚才这些,都是图形的变换在日常生活的应用。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图形的变换。
(板书课题:“图形的变换”复习)二、自主探索,整理概括1. 图形的平移。
师:什么叫做平移?生:在同一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运动叫做图形的平移。
师:平移有什么特点?生: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只是图形的位置发生变化。
师:平移有几个要素?生:一是移动的方向,二是移动的距离。
师:平移应怎样画?生:要先确定方向,再确定平移的距离。
2. 典题训练。
(1)按要求画一画。
先向右平移3格,再向下平移4格。
(2)移一移,说一说。
蜡烛向右平移了格,小鱼向平移了格。
(3)将小亭子先向下平移4格,再向右平移6格。
3. 图形的旋转。
师:什么叫做旋转?生:在平面内,一个图形绕一点沿一定方向转动一定角度,这样的运动叫图形的旋转。
师:旋转有什么特点?生: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只是图形的位置发生改变。
师:旋转有几个要素?生:一是中心点,二是旋转方向,三是旋转角度。
师:旋转应怎样画?生:先弄清楚旋转的方向与角度,然后围绕中心点进行旋转。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6.2.2图形的运动》17-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6.2.2 图形的运动》17-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6.2.2 图形的运动》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图形平移和旋转的性质和特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识别和判断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并能够运用平移和旋转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和提高图形运动的认知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五年级已经学习了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和基础。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的理解不够深入,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掌握平移和旋转的性质和特点。
2.能够识别和判断图形的平移和旋转。
3.能够运用平移和旋转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图形平移和旋转的性质和特点,能够识别和判断图形的平移和旋转。
2.教学难点:运用平移和旋转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趣味性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图形平移和旋转的性质和特点。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通过实践体验图形平移和旋转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问题驱动法: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直观展示图形平移和旋转的过程和特点。
2.练习题:准备适量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图形模型和教具,用于直观展示和操作图形平移和旋转。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如滑滑梯、旋转门等,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数学原理。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2.2 图形的运动》-人教版 (1)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2.2 图形的运动》-人教版 (1)一. 教材分析《6.2.2 图形的运动》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图形的基本运动规律,包括平移、旋转等。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图形运动的实质,学会用运动的观点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图形的基本知识和简单运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后续学习更复杂图形的运动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图形的运动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于图形运动的本质理解和运用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从直观的运动现象中抽象出运动的本质特征,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图形的基本运动规律,学会用运动的观点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图形的基本运动规律。
2.难点:图形运动的本质理解与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和多媒体课件展示图形运动,使学生直观地感受运动现象。
2.采用操作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图形运动的理解。
3.采用讨论交流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形和运动规律的课件和教具。
2.准备练习题和拓展题,以便进行课堂练习和课后巩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运动现象,如旋转门、滑滑梯等,引导学生关注图形运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实物演示或课件展示,呈现图形的基本运动规律,如平移、旋转等。
在呈现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运动的本质特征,如方向、距离、角度等。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图形的运动》人教新课标(2023秋)

《图形的运动》章节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几何直观、逻辑思维和创新意识。通过学习图形的平移、旋转、对称,使学生能够在现实情境中识别和应用基本的几何变换,增强空间想象力和直观感知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几何语言进行问题表述和解决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在设计创作轴对称图案等活动中,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审美情趣和艺术创造力。这些核心素养目标与新教材要求相符,有助于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升综合素养。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图形的运动》教学过程中,我意识到学生在理解平移、旋转和对称的概念时存在一些挑战。首先,平移的概念相对直观,学生能够较快地理解图形在平面上的直接移动,但对于平移向量的表示,部分学生感到困惑。我意识到,需要通过更多的实际操作和具体例子来强化这一概念。
在旋转部分,我发现学生对旋转中心、旋转角度的理解较为困难。特别是在进行角度计算时,一些学生难以将理论应用到具体问题中。这让我思考,可能需要设计一些更具互动性的教学活动,如使用教具模型进行现场演示,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旋转过程中角度的变化。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平移的向量表示、旋转的角度计算和对称轴的判定这三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直观的图示和实际操作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图形运动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平移小车的距离、旋转风车的角度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如用纸片模拟平移和旋转,通过折叠来创建对称图形。
-旋转:以生活中常见的旋转现象为例,如风车的旋转,让学生掌握旋转中心、旋转角等概念。
-对称:通过展示轴对称的图案,如剪纸、建筑等,让学生了解轴对称的定义,并学会判断和绘制轴对称图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形的运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整理与复习92-93页的内容。
【教学课型】复习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轴对称、平移、旋转、放大与缩小等图形运动的特征。
能运用轴对称、平移、旋转、放大与缩小的特征进行图形的变换。
2.能力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几何图形蕴藏的美,产生创造美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图形运动的基本形式与特征,并感受图形运动的方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难点:能按要求正确的在方格纸中画出图形。
【设计意图】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复习掌握图形的运动的特征,能开放性地应用图形的运动设计图案,加强知识的实践应用。
教学中,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梳理、归纳学过的图形运动的知识,找出各自的特点,为弄清图形运动的几种方式的特征作出有益的探究。
最后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了运用图形的运动设计的图案,使学生了解由一个简单的图形通过图形的运动得到美丽图案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几何图形中蕴藏的美,产生创造美的欲望。
【教法与学法】
教法:演示讲解,质疑回顾,引导练习。
学法:小组合作,动手实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方格纸,彩笔,尺子。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教师课件出示下列图案。
教师:这些美丽的图案采用了什么数学知识?同桌交流后指名回答。
2.今天我们就来回顾相关的知识。
(板书课题:图形的运动)
【设计意图】让学生判断图案分别是怎样变换来的?引导学生回忆图形的运动的方法。
二、质疑回顾:
1.平移。
(1)举例说说生活中常见的平移现象。
(2)什么是平移?平移的特征是什么?在方格纸判断平移后图形的位置,关键有几点?
学生小组交流后集体汇报。
学生交流汇报如何判断平移后图形的位置。
一是平移的方向;二是平移的距离。
(3)随堂演练1:
1)将△ABC向右平移6个单位长度
2)再将△A′B′C′向下平移4个单位长度
【设计意图】从实际生活中的平移现象过渡到平移图形,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旋转。
(1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旋转现象?
(2)什么是旋转?旋转有什么特点?
(3)判断旋转后图形的位置,关键有几点?
(4)随堂演练2:将△ABC绕C点顺时针旋转90度。
【设计意图】先复习图形旋转特点及注意的问题,再在方格纸中作图,易于学生突破画旋转图形这一难点。
3.轴对称。
(1)生活中你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吗?
(2)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什么叫对称轴?画轴对称图形应注意什么?
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对折后折痕两边的部分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
画轴对称图
形的另一半时,抓住“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来画。
(3)我们学过的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学生列举轴对称图形并说明其对称轴条数。
课件出示。
(4)随堂演练3:根据给定的对称轴画出图形的另一半。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的实例及画一画感受轴对称的性质。
4.放大与缩小。
(1)提问:图形怎样放大?怎样缩小?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有什么特征?
学生小组交流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方法后,集体汇报。
(2)随堂演练4:画一画。
①小旗子向左平移8格后的图形。
②小旗子绕O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后的图形
③小旗子按2 : 1 扩大后的图形。
【设计意图】感受图形运动创造的美,体会平移、旋转、放大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
5. 欣赏教材第92页的图案(课件展示)。
(1)教师:这些图案分别运用了哪种图形运动的知识?指名学生回答。
图中的三位同学分别利用了轴对称来剪出图案、利用图形的旋转来设计图案、利用图形的放大和平移来做板报的花边。
(2)教师:这位少先队员采用了什么方法设计图案?
指名学生回答,使学生明确:这是另一种几何变换——旋转。
(3)教师:课件出示组织学生议一议,正方形的旋转中心是什么,旋转了多少度。
指名学生汇报,(正方形的旋转中心是对角线的交点,旋转了45°,在按一定的比例放大,再旋转,重复下去得到最后的图形。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并借助多媒体进行验证,发现这个图案综合运用了平移、旋转、放大与缩小的知识,从整体上进一步掌握对称、平移、旋转、放大与缩小等图形运动的特征,再次感受到这些运动的魅力的所在。
三.利用图形的运动设计图案:
教师:看了这三位同学的设计,你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轴对称、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来设计美丽的图案吗?
引导学生先确定基本图形,拟定方案后,小组合作设计出美丽的图案,并交流在设计过程中如何应用图形的运动的。
【设计意图】把本课所复习的知识融入到生动有趣、乐此不疲的设计图案当中,不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
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总结,进一步加深对图形运动方法的理解与记忆。
五、课后作业:
1.教材第93页练习十九第1题。
2.教材第93页练习十九第4题。
【板书设计】
图形的运动
平移
旋转 轴对称
放大与缩小 只改变图形的大小,不改变形状 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