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农业生态学总复习PPT课件

合集下载

农业生态学课件-农业资源及其环境保护

农业生态学课件-农业资源及其环境保护
1、水資源總量豐富,人均地均擁有量少; 總量是28124億m 3 ,其中河川徑流占94%,居
世界第六; 約占全球總量的5.8%,但人均徑流 2260m 3 ,不足世界平均水準的1/4。我國是以占 6.4%的耕地和6% 的淡水資源養活世界22%的人口。
2、水資源時空分佈不均;
–南北方地區分佈不均,是北方地區特別是 西北地區資源 性缺水的根本原因。
(一)、農業資源的整體性及綜合利用
整體性:資源各要素之間是相互聯繫,相互制約的,
資源各要素之間是相互聯繫,相互制約的, 一種要素的 變化必將會引起其他要素的相應 變化,甚至會導致系統 發生演替、 變化,甚至會導致系統發生演替,表現為明 顯的整體效應。水資源就是由降水、河川徑流、 如:水 資源就是由降水、河川徑流、湖泊和 地下水 組成的水 體。 組成的水體。
第九章 農業資源利用及其 環境保護
第一節 農業資源的分類與特性 第二節 我國農業資源狀況與合理利用 第三節 全球生態環境問題與農業節能減排 第四節 我國的資源環境問題及保護 第五節 生態系統恢復與重建
第一節 農業資源的分類與特性
一、農業資源的分類 二、農業資源的特性及合理利用
一、農業資源的分類
人均土地資源 人均林地 人均草地 人均耕地
中國 0.78 0.19 0.22 0.09
世界 2.34 0.91 0.69 0.32
所占比例 1/3 1/5 1/3 約1/3
(二)氣候資源
我國大部分地區屬於北半球中緯度地帶,具有明 顯的大陸性和季風性氣候特點,主要表現在氣溫 和降 雨兩個方面,冬季盛行西北風,寒冷乾燥, 夏季盛 行東南風或西南風,溫暖潮濕。
源, 注重保護資源。
(六)、農業資源的區域性及因地制宜利用

农业生态技术PPT课件

农业生态技术PPT课件
第16页/共93页
人工输入的能量
第17页/共93页
5. 农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区别
类别
自然生态系统
生物构成 生物
环境组分 自然环境
系统稳定性 高
开放性
封闭
净生产力 低
服从规律 自然规律
农业生态系统
农业生物、人类 人工调控 低 开放 高 自然和经济规律
第18页/共93页
农业生态系统的群落
生物群落 ( biotic community )
第23页/共93页

第24页/共93页
二、经度地带性 (主要受水分梯度的影响)如:我国从 东到西因距海远近造成水分的差异。相应分布着 湿润 森林 半干旱草原 干旱荒漠 等不同的植被类型。
第25页/共93页
三、垂直地带性 随海拔高度的增加,地形地势、热量和水 分等环境因子条 件会发生变化,相应物种的分布也会受到 影响。以台湾玉山西北坡为例:从山脚到山顶植被群落依次 是:热带雨林 山地雨林 樟栎常绿阔叶林 常绿落叶阔叶 混交林 针阔叶混交林 落叶阔 叶林 暖温带针叶林 亚高 山针叶林 山顶矮林 杜鹃灌丛。
第21页/共93页
群落的分布往往受环境梯度的制约,表现出明显 的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
在温度 和水分 的共同 走用下 的世界 植被分 布情况
第22页/共93页
一、纬度地带性 (主要受温度梯度的影响)北半球欧亚 大陆从南到北,随着纬度增加,热量减少,形成了以热 量为主的环境地带性分布,从南到北植被类型依次是:热 带雨林 季雨林 常绿阔叶林 落叶阔叶林 针叶 林 草原 荒漠。
第14页/共93页
第15页/共93页
4 .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 能量流 (energy flow) :农业生态系统除输入太阳能 外, 还输入人工辅助能。(见图) 物质流 (matter flow) :各种化学元素在生态系统中被 生物吸收并传递,在生物与环境之间以 及生物与生物之间形成连续的物质流。 信息流 (information flow) :农业生态系统通过信源 的信息产生,信道的信息传输和信宿的信息接受形成 信 息流。 价值流 (catipal flow) :价值可以在农业生态系统中被 转换成不同的形式,并可以在不同组分间转移。

农业生态系统课件

农业生态系统课件
通过合理利用农业废弃物,将其转化为肥料、饲料、燃料等资源,实现农业废弃物 的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
循环农业实践包括多种模式,如畜禽养殖废弃物循环利用、农作物秸秆循环利用等 ,这些模式有助于降低农业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
有机农业的实践
有机农业是一种不使用化学合成物质和转基因技术的农业生产方式。
它强调农业生产的生态平衡和自然调节机制,通过合理的耕作和养殖方 式,促进土壤健康和生物多样性。
03
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农业生态 系统的保护和建设,形成全 社会共同关注和参与的良好
氛围。
THANKS
03
农业生态系统的环境影响
气候变化
温室气体排放
农业活动中使用的化肥和农药,以及 土地利用变化导致的森林砍伐等行为 ,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甲烷等温 室气体,加剧全球气候变暖。
适应性策略
适应气候变化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适应 性策略,包括培育抗逆性更强的农作 物品种、改进农业管理措施等。
水资源利用
农业用水量大
农业用水量占全球总用水量的 70%左右,包括灌溉和动物饮用 等。
水资源短缺
由于过度开采和不合理利用,许 多地区的水资源已经面临严重短 缺,导致农作物减产和水生态系 统破坏。
土壤质量
土壤侵蚀
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和耕作方式会导致土壤侵蚀,降低土壤肥力和生产力。
土壤污染
农业活动中使用的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以及畜禽养殖产生的粪便等废弃物 ,可能对土壤造成污染,影响农作物生长和食品安全。
02
农业生态系统的类型
森林农业生态系统
总结词
森林农业生态系统是一种以森林为主要植被类型的农业生态 系统,利用森林的多层次结构,进行多种农业生产活动。
详细描述

农业生态学课件第二章第四节 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

农业生态学课件第二章第四节 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

•雄性不育野生稻
(1)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①为人类提供了基本食物,是不可替代的来源。
②人类药物和衣着的主要来源。40-80% ③提供多种多样的工业原料。 如木材、纤维、橡胶、造纸原料、天然淀粉、油脂等。 ④生物多样性是维护自然生态平衡的基础。
⑤生物多样性是遗传育种的基因源泉。
(2)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3)治理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已建立各级自然保护区2538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03个
珍稀与濒危动植物资源
银杏
水杉
中华鲟
江豚
白鳍豚
华南虎
(三)中国农业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开发与利用
• 2. 迁地保护措施
(1)建立种质资源库;
(2)野生植物引种栽培;
(活化石:银杏,水杉)
(3)野生动物驯养;
(东北虎,周正龙野生华南虎事件)
二、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小结
特殊 性
影响
农业生态 系统中的 生物多样

威胁
保护 开发
三、分子生态学及其在生物多样性 研究中的应用
分子生态学:是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为 生态学和种群生物学各领域提供革新见解 的生态学分支学科。
主要是指分子标记分析技术。 (1)等位酶分析技术; (2) DNA分析技术。
5.放牧对草地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 适度放牧
• 过度放牧
草原放牧强度和方式直接影响到多样性变化。 方法:轮歇与放牧“轮作”。
6.农田作物间、套作打破单一的作物结构
• 玉米与大豆套种
• 玉米间套作辣椒
间套作、轮作促进多样性提高; 有利于杂草、虫害的控制; 玉米连作 玉米与大豆轮作,减少对玉米食根虫的防治。
中国最长、最宽和最 典型的南北向山系; 唯一兼有太平洋和印 度洋水系地区; 海拔高差7700余米; 全国乃至全世界生物 多样性最丰富、最集中 的地区之一,素有“植 物王国”、“动物王国” 之美誉。

农业生态学复习资料

农业生态学复习资料

农业生态学复习资料农业生态学复习资料一、定义农业生态学是研究农业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制的科学。

它通过对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平衡的调节,实现农业生产的优质、高产、高效和可持续发展。

二、主要内容1、农业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包括生态位理论、群落边界原理、生物多样性原理、食物链与能量流原理、物质循环原理、信息传递原理等。

2、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物种群、群落、生态系统以及景观等层次的结构。

3、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价值流动等方面。

4、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调节:包括系统稳定性、恢复力、可持续性等。

5、农业生态规划与管理:包括农业生态系统的设计、建设、运行与维护,农业生态安全与风险管理,农业生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等。

三、研究方法1、观察与调查:通过实地观察和调查,了解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实验与模拟:通过实验和模拟,探究农业生态系统的规律和机制。

3、定性定量分析: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对农业生态系统进行精细分析。

4、系统分析与综合:运用系统分析和综合方法,对农业生态系统进行整体把握。

四、应用前景农业生态学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它不仅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还可以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未来,农业生态学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1、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通过优化农业生产模式和技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促进农业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2、食品安全与质量:通过监控农产品生产过程和质量,保障食品安全和质量,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

3、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4、农村发展与社区建设:通过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农村社区建设。

五、复习题1、什么是农业生态学?它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2、列举几种农业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并简要说明其意义。

3、描述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农业生态学ppt完美版

农业生态学ppt完美版
• 1749 Buffon (法,1707-1788) 《生命律》 • 1803 Malthus 《人口论》:食物与人口的关系 • 1807 Humboldt 《植物地理学》:植物分布与气候
条件的规律性 • 1859 Darwin《物种起源》:生物进化学说创立 • 1866 Hackel(德国动物学家海克尔)定义生态学 • 1851 Vonpost(瑞典)样方法——种群定量研究 • 1863 Kerner 介绍研究群落结构和动态的方法 • 生态学一经诞生,立即分化为植物、动物和人类生态
生物圈 景观
生态科学
生态系统 群落
经典生态学种群个体
生命科学
系统 器官
组织
细胞
生物科学分子
• 二、生态学形成和发展的5个阶段
• (一)生态学知识的累积阶段:生态现象描述
• 公元前300年,古希腊 Theophrastus (狄奥弗拉斯 特) 植物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 古罗马 Pliny(公元23~79年)将动物分为陆生、水生、飞 翔三大生态类群。
会给芝加哥900多万市民的生活带来严重不便
和增加当地企业的材料运输成本。
• 几个疑问: • 什么是农业生态学? • 他和基础生态学有何不同? • 我们为何要学农业生态学? • 农业生态学有哪些知识内容? • 农业生态学的任务是什么?
生态学开始被从高楼深院中请出来,以解决社会生活中的生态问题。 相对论、物质的不确定性原则、量子力学出现 Davenport(美)——动物群落生态(昆虫生态) 按环境特点分:淡水生态学、海洋生态学、森林生态学、草原生态学、农田生态学、城市生态学 种植业、林、牧、副、渔、禽、鸟、虫、菌、微生物、各业是它的组成成分,各组分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按环境特点分:淡水生态学、海洋生态学、森林生态学、草原生态学、农田生态学、城市生态学

农业生态学第6章能流ppt课件

农业生态学第6章能流ppt课件
4.人工辅助能
太阳能
辅助能
自然辅助能
人工辅助能
生物辅助能
工业辅助能
来自生物有机体或社会有机物的能量。如人力、畜力的做功,有机肥、种子、种苗的化学潜能。
5.生物辅助能
太阳能
辅助能
自然辅助能
人工辅助能
生物辅助能
工业辅助能
来自工业生产中的各种形式的能量。包括石油、煤、天然气、电等形式直接投入的和化肥、农药、农膜、机械等等形式间接投入的能量。
6.1.3热力学第一定律
一片森林接受固定的太阳能是△Q ;被动物、微生物消耗,人类砍伐的是△W ;剩下的有机物能是△E。则: △E=△Q+△W。 若消耗△W >固定△Q , △E为负,森林衰退 若消耗△W =固定△Q , △E为零,森林稳定 若消耗△W <固定△Q , △E为正,森林发展
热力学第一定律(例一)
(1)草牧食物链
杨树

螳螂
黄雀
老鹰
草牧食物链
食物链成员与死的有机体为食,通过腐烂分解,由腐生成员构成的食物链
动物尸体-蝇-真菌-细菌
(2)腐食食物链
腐食食物链
由寄生成员通过寄生关系联系起来的链条
牛-蛔虫-原生动物
(3)寄生食物链
由腐生\寄生\捕食等多种成员联系起来的链条
稻草


食用菌
蚯蚓
6.工业辅助能
生态系统的能源
能量既不能消失,也不能凭空产生,它只能以严格的当量比例,由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如果用△E表示系统内能的变化,△Q表示系统吸热或放热,△W表示系统对外做功,则: △E=△Q+△W 即:一个系统的任何状态变化,都伴随着吸热、放热和做功,而系统的总量并不增加或减少,它是守恒的。

《农业生态学》第二章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环境PPT课件

《农业生态学》第二章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环境PPT课件
因素的总和。
55
环境容纳量
• 环境容纳量(K):在一个有限的环境中所能 稳定达到的最大数量(或密度),称为系统 对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 K的大小决定于: • 1.温、光、水及养分等因子或食物、空间等
资源所构成的环境; • 2.食性、行为、适应能力等种群的遗传特性。 • 地球K:60~80亿;中国K:7~10亿;最好6.8亿。
• 即用某一生物的每一个生态因子为一维( Xi ), 以生物对生态因子的综合适应性( y )为指标构 成的超几何空间。
38
(三)生态位(niche)
39
40
关于生态位的几个重要观点
41
第一节 小结
• 一、 环境与生物的基本概念(自然环境、生境、 生态因子)
• 二、生态作用的基本规律(最小因子定律、谢尔 福德耐性定律)
• ( 3 )同一生物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对生态 因子的耐性范围不同。通常在生殖生长期对生态 条件的要求最严格,繁殖的个体、种子、卵、胚 胎、种苗和幼体的耐性范围一般都要比非繁殖期 的要窄。例如,光周期感应期内对光周期要求很 严格。
• ( 4 )由于生态因子的相互作用,当某个生态
因子不是处在适宜状态时,则生物对其它一些生
• 单因子的变化,必将引起其他因子不同程 度的响应。
• 如一个地区湿润程度决定于: • 降水量; • 水分支出(蒸发、蒸腾、径流和渗漏) • 蒸散是太阳辐射、温度、大气相对湿度、
风速及地表覆盖等诸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3
(2)生态因子的交互作用
• 定义:由于各生态因子相互作用,其效应 相互叠加、互相抵消或互不相干,称为交 互作用。
46
(二)种群的年龄结构和性比
• 龄级比:若一个种群中的不同个体具有不同 的年龄,则可按一定的年龄分组,统计各个 年龄组个体数占种群总个体数的比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2020年7月20日
§1-2-3 农业生态学的特点
(一)理论实用性 研究内容与研究成果帮助解决农业生产实际问题,如农 业区划、区域综合开发和治理、农业资源利用、生态工 程建设等多方面都有广泛应用。
(二)学科交叉性 从知识结构上是多学科组成;研究对象是多元的。
(三)研究统一性 强调适用于不同学科的共同思想和共同语言,强调适用 于生态系统不同组分的通用方法。
(四)宏观层次性 宏观农业层次(农业生态系统)
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2020年7月20日
(二)农业生态学产生
1、农业生产的实践是农业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学 产生的源泉和动力。 2、普通生态学发展是农业生态学 形成的学科基础。
Papadakis在1938年提出农业 生态学:研究农田气候、土壤、 生产力与作物特性的关系。 1942 G.Azzi 开设《农业生态 学》,1956年正式出版该书。
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2020年7月20日
关系的科学。即:生物及其群体与 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及其规律的科 学,其目的是指导人与生物圈(即 自然、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 展。
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2020年7月20日
§1-2-1 农业生态学及其发展过程
(一)农业生态学概念
把农业生产作为一个整体(农业生态系统) 利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这个系统的结构、功 能、生产力及其控制管理以便达到最大生产力 和最佳生态效果,这样的一门学科称为农业生 态学。
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2020年7月20日
• 概念:
• 环境、生态因子、生境、限制因子、生态幅、 李比希最小因子定律、谢尔福德耐性定律、趋 异适应、生态型、趋同适应、生活型
• 问答: • 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 • 光的生态作用及其特点。 • 生物因素作用的一般特征有哪些?
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2020年7月20日
问题: C、N、水分循环主要途径及其如何提高其利
用效率? 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一般模式及特点。 调节农田养分循环途径有哪些? 物质循环计算和绘出模式图。
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2020年7月20日
概念: 生态阈值,生态容量,生态平衡 思考题: 1、农业生态系统保持稳定调控机制是什么? 2、生态系统平衡失调主要标志是什么? 3、如何保持农业生态系统平衡?
9
1 中国生态农业与国外生态农业在原理与技术 上的比较;
2 举出实例,运用生态农业的原理解释其生态 农业模式的生态合理性。
3 信息流对农业生态系统的作用有哪些? 4 价值流对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作用表现在哪
些方面? 5 根据一定条件设计生态农业模式并能进行分
析其合理性。
10
§ 1-1-1 生态学的定义 ❖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
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2020年7月20日
§1-2-1 农业生态学及其发展过程
(四)中国农业生态学发展的动力
1、国际生态意识高涨、持续发展思想广为采纳 的推动
2、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整体观和天人合一思想是 推动我国农业生态学发展的历史基础
3、中国农业生产中紧迫的资源、环境与生态问 题是推动我国农业生态学发展的需求动力
4、不断汲取相关学科精华是农业生态学尽快成 熟的推动力
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2020年7月20日
§1-2-2 研究的对象和基本内容
❖ 对象 ❖ 农业生态系统 (agroecosystem) ❖ 2 基本内容
▪ (1)农业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 (2)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
❖ 农业生态系统:生物+环境 ❖ 结构:水平结构 垂直结构 时间结构
§1-2-1 农业生态学及其发展过程
(三)农业生态学发展 作物生态学或生态作物地理学阶段(20世纪70年代 前) 研究的重点集中在农作物与农田土壤、气候、杂草 等的相互关系,以及影响作物分布和生态适应能力 等方面,多数仍局限于个体生态学或作物生态学的 研究范畴。 以系统生态学为基础农业生态学发展阶段(20世纪 70年代后) 研究农业生态系统为重点的农业生态学开始发展, 注意研究系统整体内组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1972 小田桂三郎(日本)《农田生态学》。 1979 圣迭戈州立大学G.W.Cox(美)等《农业生 态学》。
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2020年7月20日
§1-2-2 研究的对象和基本内容
▪ (3)研究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
❖ 物流:物质在生态系统循环和利用过程. ❖ 能流: ❖ 信息流: ❖ 价值流:
▪ (4)农业生态系统在不 同的自然条件和社会 条件下所形成的类型,分布及特点
▪ (5)农业生态系统发展及演替规律 ▪ (6)农业生态系统的调节与控制
农业生态学(agricultural ecology, agroecology):是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及系统 论的方法,研究农业生物与其自然和社会环境 的相互关系(协同演变、调控和持续发展等)的 应用性学科。
农业生态学:生态科学在农业中的应用。
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2020年7月20日
§1-2-1 农业生态学及其发展过程
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2020年7月20日
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特征 ` 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区别 农业生态系统 农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区别
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2020年7月20日
• 生物种群、生物群落、化感作用、生态位 • 种间的相互作用类型。 • 种间关系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 生态位理论及应用。
基 本 框 架
第一部分
整体概述
THE FIRST PART OF THE OVERALL OVERVIEW, PLEASE SUMMARIZE THE CONTENT
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2020年7月20日
❖ 生态学、农业生态学的含义; ❖ 农业生态学的特点; ❖ 你家乡生态环境如何?如何评价?
概念:食物网、食物链、营养级、生态金 字塔、初级生产者、次级生产者、辅助 能、能值。
问题:
农业生态系统能量传递途径有哪些?
人工辅助能对农业生产的作用? 如何提高农业生态系统能量利用,调控
途径有哪些? 课堂作业:能量模型建立
7
概念: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气相型循环、沉积 型循环、库、流、周转率、周转期、循环效 率、温室效应、生物富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