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援诫兄子严敦书》情景句及答案教学教材
初三文言文专项练习(《诫兄子严敦书》)教师版

《诚兄子严教书》【汉】马援援兄子严、敦,并喜讥议,而通轻侠客①。
援前在交趾②,还书诫之曰:“吾欲汝曹③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
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
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缡,申父母之戒8,欲使汝曹不忘之耳!“龙伯高敦厚周慎④,口无择言⑤,谦约节俭,廉公有威。
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
杜季良11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⑥。
父丧致客,数郡毕至。
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
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
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
讫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辄切齿,州郡以为言,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节选自《东汉书》,有删改)【注释】①通轻,随便地与人交好。
②交趾:汉郡。
③汝曹:你等。
④龙伯高,与下文杜季良同为人名。
⑤择:dù,败坏。
⑥清浊:比喻好人、坏人。
8.施衿结缡,申父母之戒:衿:佩带。
缡:佩巾。
古时礼俗,女子出嫁,母亲把佩巾、带子结在女儿身上,为其整衣。
父戒女曰:“戒之敬之,夙夜无违命。
”母戒女曰:“戒之敬之,夙夜无违宫事。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D)A.如闻父母之名求闻之若此(《穿并得一人》)B.欲使汝曹不忘之耳实是欲界之仙都(《答谢中书书》)C.陷为天下轻薄子天子为动(《周亚夫军细柳》)D.反类狗者也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2)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C)A.效伯高不得犹/ 为谨敕之士/ 所谓刻鹄不成/ 尚类鹜者也。
B.效伯高不得犹/ 为谨敕之士/ 所谓刻鹄/ 不成尚类鹜者也。
C.效伯高不得/ 犹为谨敕之士/ 所谓刻鹄不成/ 尚类鹜者也。
D.效伯高不得/ 犹为谨敕之士/ 所谓刻鹄/ 不成尚类鹜者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翻译:我时常替他寒心,因此(我)不希望子孙向他学习。
马援《诫兄子严敦书》原文注释译文鉴赏

援兄子严、敦,并喜讥议,而通轻侠客。
援前在交阯,还书诫之曰:“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
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
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 施衿结缡 ① , 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龙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
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
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父丧致客,数郡毕至。
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之。
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 “刻鹄不成尚类鹜” 者也 ② 。
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
讫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辄切齿,州郡以为言,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注释】 ①衿(jin):佩带。
缡(li):佩巾。
②鹄(hu):天鹅。
鹜(wu):家鸭。
【译文】 马援的侄儿马严、马敦都爱讥笑和议论人事,而且结交那些轻浮的侠客。
马援以前在交阯时,写信回来训诫他们说: “我希望你们听到别人的过失,就像听到自己父母的名字一样,耳朵里可以听着,嘴里却不可以说出来。
爱议论别人的长短,胡乱评论正当的礼法,这是我最厌的恶习。
我宁肯去死,也不愿听到子孙有这种行为。
你们知道我对这种行为厌恶极了,现在之所以还再要向你们提起,正像女儿出嫁时,父母亲给她结上带子,系上佩巾,并且再三叮咛她到夫家不可出差错一样,想使你们终生不忘罢了。
“龙伯高厚道朴实,办事周密谨慎,口无恶言,谦逊而又节俭,廉洁公正而有威严。
我敬爱他尊重他,希望你们向他学习。
杜季良豪放侠义,好主持公道,忧愁别人所忧愁的,喜欢别人所喜欢的,人无论贵贱善恶,他都不疏远,父亲死了办丧事时招待客人,几个郡的人都到了。
我敬爱他,尊重他,却不希望你们向他学习。
学习龙伯高不成,还可以成为一个谨慎严肃的人,也就是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 学习季良不成,就会堕落成世上的轻薄子弟,那正是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 了。
《马援诫兄子严敦书》理解性默写(带答案+填空)

《马援诫兄子严敦书》(《后汉书》)第一部分:【重点字填空】援兄子严、敦,并喜讥议,而通轻侠客。
援前在交( ),还书( )之曰:“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
好论议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
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 )结( ),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龙伯高( )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
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
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
父丧( )客,数郡毕至。
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
效伯高不得,犹为( ) ( )之士,所谓刻( )不成尚类( )者也。
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
( )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 )切齿,州郡以为言,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第二部分:【情境默写】1、马援对侄子马严、马敦的“,”行为很是担忧,虽远在交趾军中,还是写了这封情真意切的信。
2、马援自比侄儿父母,语重心长,反复叮咛的原因是,。
3、马援认为龙伯高的优点是什么,,,。
4、马援认为杜季良为人处世的特点是,,,。
5、马援用“”、“”两个比喻句,警拔有力,发人深省,是传之千古的警句。
6、《马援诫兄子严敦书》中比喻模仿的虽然不逼真,但还相似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
7、《马援诫兄子严敦书》中比喻不切实际地攀求过高的目标,好高骛远,终无成就,反成笑柄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并喜讥议,而通轻侠客。
2.施衿结缡,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3.龙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
4.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
5 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
6、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7、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
马援诫兄子严敦书

(二)重点语句翻译
• 1、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 喜欢议论别人的长处和短处,胡乱评论朝纲 法度,这是我非常厌恶的。
• 2.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缡 施衿,结申缡父:母施之,戒佩戴,。欲衿使,汝衿曹带不。结忘:之佩耳戴!。缡,佩巾。 调一《九‘诗十勉的样汝后你其之·所 备原 ,,辈们仪敬豳他以因 我。你。之风知盗…。 希”。·,此道之…就 望又夙东我你我出者象 你夜山《的之十入,毋》仪女们。不分违:礼与…儿牢幸汝厌宫“·非…在牢曹,事之士恶常的而出记。子昏:这也原汝嫁住’于礼你种。因曹前。”归》们行:本,:之,。径指皇“所幸父多,古驳母以也母用代其施所遣。一女马衿于以将再子,结长我守告出亲帨辈一关嫁结,诫称再,其曰者的呼强母缡:,,
而一旦学轻习薄杜,季轻良佻不浮成薄功,那你们就成了轻 佻浮薄之人。就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犬”。 • 5.郡将下车辄切齿。 官痛郡恨吏将初。到到任任总为是下十车分。痛切恨齿。:咬紧牙齿,指极端
三、合作探究
1、你如何看待“喜讥议”?
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喜爱评论他人的人,看起来评论的是他 人的人生,其实最后悬于他们唇齿之上 摇摇欲坠的,都是自己的生活。
《诫兄子严敦书》 ——马援
学习目标:
• 1.了解马援其人及其文,积累择、轻、致、下车等 重点文言知识。 • 2.学习和借鉴马援谨言慎行的家训。
一、整体感知
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 ——马援
大丈夫当学马援,为国为民,马革裹尸。 ——陶行知
马援生平:
马援(前14年-49年),字文渊。扶风郡茂陵县(今陕西兴平 ) 人。西汉末年至东汉初年著名军事家,东汉开国功臣之一。 新朝末年,马援投靠陇右军阀隗嚣麾下,甚得其器重。后归顺光 武帝刘秀,为刘秀统一天下立下了赫赫战功。统一之后,马援虽 已年迈,但仍请缨东征西讨,西破陇羌,南征交趾,北击乌桓, 官至伏波将军,封新息侯,世称“马伏波”。其老当益壮、马革 裹尸的气概,受到后人的崇敬。 建武二十五年(49年),马援在讨伐五溪蛮时身染重病,不幸逝 世。死后遭人构陷,被刘秀收回新息侯印绶,直到汉章帝时才获 得平反,追谥“忠成”。
《诫兄子严敦书》【授课用完善版】

权君士,子不然不可后重以知伤不轻,弘重不毅。禽,《二任老毛重子。而》《道分左远量传。大》再 《次论,语重》新 重大,重要
(二)重点语句翻译
• 1、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
喜欢议论别人的长处和短处,胡乱评论朝纲法度, 这是我非常厌恶的。
“龙伯高为人敦厚诚实周密谨慎,说的话没有什么可以让人指责的。 谦逊节俭,清廉公正有威严。我爱护他,敬重他,希望你们效仿他。杜 季良为人豪侠正义,把别人的忧愁作为自己的忧愁,把别人的快乐作为 自己的快乐,好人坏人都结交。他的父亲去世时请客人,很多郡的客人 全都赶来了。我爱护他敬重他,但不希望你们向他学习。(因为)学习 龙伯高不成功,还可以成为谨慎谦虚的人。正所谓雕刻鸿鹄不成可以像 一只鹜鸭。你们学习杜季良不成功,就成了纨绔子弟。正所谓“画虎不 像反像狗了”。到现今杜季良还不知晓,郡里的将领们到任就咬牙切齿 地恨他,州郡内的百姓把这作为话柄。我时常替他寒心,因此我不希望 子孙学习他。”
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静寡 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 。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纵欲放荡、消极怠 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 随岁月逐渐消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 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马援如何做到让侄子们欣然接受的? (语言、手法、结构)
三辅称其义行
1、态度明确,兼顾委婉 2、类比说理,以情作喻 3、对比分析,树立榜样
马援诫兄子严敦书情境默写及答案

马援诫兄子严敦书情境默写及答案
(总1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马援诫兄子严敦书》情境默写及答案
1.《马援诫兄子严敦书》中借用“”比喻,说明学习龙伯高不成功,还可以成为谨慎谦虚的人;借用“”比喻,说明学习杜季良不成功,那就成了纨绔子弟,警拔有力,发人深省。
2.《马援诫兄子严敦书》中,作者希望兄长的儿子们听说了别人的过失后能像听见了他们父母的名字时所应采取行为是“,”。
3.《马援诫兄子严敦书》中,说明郡里的将领们和州郡内的百姓对杜季良意见很大的句子是“,”。
【参考答案】1.刻鹄不成尚类鹜画虎不成反类狗 2.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 3.郡将下车辄切齿州郡以为言
2。
马媛诫兄子严敦书

4.《马援诫兄子严敦书》中借用“ 刻鹄不成尚类鹜 ” 比喻,说明学习龙伯高不成功,还可以成为谨慎谦虚 的人;借用“ 画虎不成反类狗”比喻,说明学习杜季 良不成功,那就成了纨绔子弟,警拔有力,发人深省。 5.《马援诫兄子严敦书》中,作者希望兄长的儿子们 听说了别人的过失后能像听见了他们父母的名字时所 应采取行为是“ 耳可得闻 , 口不可得言也 ”。 6.《马援诫兄子严敦书》中,说明郡里的将领们和州 郡内的百姓对杜季良意见很大的句子是“ 郡将下车辄 切齿,州郡以为言”。 7.《马援诫兄子严敦书》中,“愿汝曹效之”“不愿 汝曹效也 ”这两句话,虽然只是表示希望,但是字里 行间满盈着真挚的关爱,比之“汝曹当效之”“汝曹 勿效也”更容易让人接受。
8.苏轼在《赤壁赋》中描绘秋江的爽朗和澄清, 也恰好体现作者怡然自得的心境的句子是“清风 徐来, 水波不兴”。
9.苏轼在《赤壁赋》中以月亮作比,描写世间万 物变化的规律的句子是“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 长也”。
10.苏轼在《赤壁赋》中从不变的角度描述人与 万物的关系的句子是“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 物与我皆无尽也 ”。
Hale Waihona Puke 5.龙伯高敦厚周慎(周密,谨慎 ),口无择(通 “殬(dù)”,败坏 )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 翻译:龙伯高这个人朴实厚道周密谨慎,说的话 没有败坏的。谦逊平易生活节俭,廉洁公正很有 威望。 6. 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 学习 )之。 翻译: 我爱护他,敬重他,希望你们向他学习。 7.杜季良豪侠好义,忧( 以…为忧 )人之忧 ( 忧愁 ),乐( 以…为乐 )人之乐(快乐), 清浊无所失( 什么人都结交)。 翻译:杜季良这个人是个豪侠,很有正义感,把 别人的忧愁作为自己的忧愁,把别人的快乐作为 自己的快乐,无论好的人坏的人都结交。
诫兄子严敦书的诗词练习以及答案

诫兄子严敦书的诗词练习以及答案诫兄子严敦书的诗词练习以及答案援兄子严、敦,并喜讥议,而轻通侠客。
援前在交趾①,还书诫之曰:“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
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②,此吾所大恶也。
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
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缡③,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龙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
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
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
父丧致客,数郡毕至。
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
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④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犬者也。
讫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辄切齿,州郡以为言,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注释】①交趾:汉郡,相当于越南北部。
②正法:正当的法制。
③衿:佩带。
缡:佩巾。
施衿结缡:父母送女出嫁,给她结好带子,挂好佩巾。
④谨敕:谨慎。
6. 对文中下列加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还书诫之曰书:写信。
B.欲使汝曹不忘之耳汝曹:你们。
C.清浊无所失清浊:此处指善恶之人。
D.郡将下车辄切齿下车:刚到某地。
7.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而轻通侠客鸣之而不能通其意B.所以复言者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C.陷为天下轻薄子吾从北方闻子为梯D.是以不愿子孙效也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8.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严、马敦是马援哥哥的两个儿子,他们都喜欢议论别人的事,爱与侠士结交。
B.马援也很喜爱和看重季良,但他不希望侄子们学习季良,最主要的原因是季良不择友而交。
C.马严、马敦既没有学习伯高,也没能效仿季良,最终被天下人轻视。
D.从文章内容可以看出,马援本人也是一个谨言慎行,不好说人长短,非常注重自身品行修养的人。
9.翻译下列。
(6分)①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
——(《诫兄子严、敦书》)(3分)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援诫兄子严敦书》情景句及答案
《马援诫兄子严敦书》情景句及答案
1、马援对侄子马严、马敦的“,”行为很是担忧,虽远在交趾军中,还是写了这封情真意切的信。
2、马援自比侄儿父母,语重心长,反复叮咛的原因是,,。
3、马援认为龙伯高的优点是什么,,,。
4、马援认为杜季良为人处世的特点是,,,。
5、马援用“”、“”两个比喻句,警拔有力,发人深省,是传之千古的警句。
1.并喜讥议,而通轻侠客。
2.施衿结缡,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3.龙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
4.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
5 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