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六下第8课《匆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匆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范文(通用7篇)

《匆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范文(通用7篇)

《匆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匆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范文(通用7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匆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匆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1一、教材分析:《匆匆》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组第二篇课文,是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

文章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

文章先以“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来表达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它的无奈和对已逝去日子的深深留恋,然后通过“洗手时,吃饭时,默默时……”这一系列生动有情的描写,具体再现日子的去来匆匆和稍纵即逝,以及作者对人生的思索。

最后再以“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一句结尾,首尾照应,突出作者关于时光匆匆的感慨,引人深思。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可以通过自读自悟,合作交流的方法初步理解课文中涵意深刻的句子,同时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又是第二课时,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课文,对文章的整体有认识,感情基调也有把握,所以在教学时重点是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感悟,教师重点在于引导和拓展。

三、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

2、激励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的描写,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学习仿写句子及段落,并在讨论和仿写的过程中积累语言,渗透“惜时”、“奋进”教育。

四、教学重点理解作者具体描写“日子匆匆过去”的句子含义及表现手法。

五、教学难点把句子读通顺且理解其含义是本节课的难点。

六、教学准备电脑课件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齐读课题。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匆匆》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匆匆》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匆匆》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匆匆》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生字词,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学生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匆匆》的学习,学生能够体会时间的宝贵,培养珍惜时间的意识。

教学内容1. 导入:通过对《匆匆》第一课时的回顾,导入第二课时的学习。

2. 生字词学习: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理解其在文中的含义。

3. 文章主题思想学习:学生通过阅读、讨论等方式,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4. 文章结构分析: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析文章的结构特点。

5. 问题解决: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解决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掌握生字词。

2. 难点:文章结构分析,问题解决。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PPT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对《匆匆》第一课时的回顾,导入第二课时的学习。

2. 生字词学习: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理解其在文中的含义。

3. 文章主题思想学习:学生通过阅读、讨论等方式,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4. 文章结构分析: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析文章的结构特点。

5. 问题解决: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解决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板书设计1. 《匆匆》第二课时2. 生字词: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理解其在文中的含义。

3. 文章主题思想:学生通过阅读、讨论等方式,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4. 文章结构分析: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析文章的结构特点。

5. 问题解决: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解决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作业设计1. 课后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匆匆》的主题思想,写一篇短文。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对《匆匆》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生字词,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匆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匆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匆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熟悉本文生字生词,第二课《匆匆》教案。

2、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懂得人生短暂,我们应该珍惜时间和生命的道理。

3、入情入境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语段。

4、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并学习运用作者的表达方法。

【学习重点、难点】通过朗读感悟,体会文章的语言文字之美,领悟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日子来去匆匆的。

【教学过程】一、预习探究1、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熟悉本文生字生词。

2、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的匆匆的?划出有关的句子。

二、合作交流三、重点交流课文第三自然段1、出示第三自然段,指名朗读。

2、师:时间这个精灵它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作者是如何具体地描述出它的匆匆脚步的呢?请大家把心沉进去,再读一读,想一想,感受一下日子匆匆流逝的足迹。

3、自由朗读。

4、师:时间的脚步你们感到到了吗?谁能来说说。

5、师:乐于交流,善于交流,让我们在交流中学会交流。

大家喜欢哪些句子就来给大家读一读,指名读。

6、讨论交流(1)作者的时间步履匆匆,那么你的时间又是怎样过去的呢?能像作者这样具体地拣拾起时间的足迹吗?(2)仿照着说句子。

三、品读感悟1、是啊!闲聊时,日子从我们的嘴边溜去;跳橡皮筋时,日子从皮筋底下钻过去;打电子游戏时,它遍轻灵地从我们的鼠标上夸过。

从我们手边飞逝了某一日,你觉察它去的.匆匆了,惋惜时,日子便又随着我们的叹息声轻轻飘去了。

时间就这样白白流逝,我们甘心吗?那作者甘心吗?请大家从文中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品一品。

生默读,找出有关句子,谈理解。

2、让学生采用问答的方式来对读,师引读"过去的日子…"这一句,学生迅速看一看那句能对上这句话。

3、师:学到这里,大家对时间一定有了许多新的感悟,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悟再次走进文本,选择你喜欢的部分用自己的方式尽情去读吧。

(1)生自由读文。

(2)指名读,如果喜欢哪些句子,就大胆地来展示吧!四、拓展延伸1、收集有关朱自清的个人资料及文章读一读,再联系课文思考:作者真的没有留下什么吗?为什么作者感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什么也没剩下"呢?2、搜集阅读有关时间方面的诗词、格言、警句及名人珍惜时间的故事,准备开展交流。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8《匆匆》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8《匆匆》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8《匆匆》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绿线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交流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懂得珍惜时间,树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朱自清的《匆匆》2.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3. 教学难点:通过阅读、讨论、交流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时学到的内容,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3. 理解课文: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讨论、交流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 小组合作:学生分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引导学生珍惜时间。

6. 作业布置: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布置适量的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五、板书设计匆匆1. 导入新课:回顾上一课时内容,激发兴趣2. 朗读课文:自读课文,感知内容,画出喜欢的句子3. 理解课文:阅读、讨论、交流,体会作者思想感情4. 小组合作:分享喜欢的句子,说明理由5. 课堂小结:强调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珍惜时间6. 作业布置:适量作业,巩固所学内容六、作业设计1. 背诵课文2. 抄写生字词3.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珍惜时间的短文七、课后反思1. 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讨论、交流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表达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匆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13篇)

《匆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13篇)

《匆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13篇)《匆匆》第二课时篇1一、复习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这篇散文给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作者怎样具体描写日子来去匆匆的。

二、自主诵读、感悟体验(一)自由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并思考:1、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日子来去匆匆的?找出文中的语句,说说你的体会;2、作者发出了什么人生感慨?找出文中的语句,说说你的体会;3、找出你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和同学们交流你的理解和感受;4、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到了什么?把你想到的说一说。

(二)集体交流:1、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日子来去匆匆的?找出文中的语句,说说你的体会;(现在,谁愿意读读你画的句子)(1)“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a、谈谈你的感受。

(日子从我们生活的细微之处,在我们不注意时不知不觉地流逝了。

)b、你愿意读给大家听听吗?你能通过朗读感染大家,让大家体会时光易逝。

谁还愿意读读?我看到还有很多同学想读?愿意读的同学请站起来一起读一读好吗?c、作者细心地发现日子在洗手、吃饭、默默时,在我们不注意它时悄悄地过去了,除了以上的例子你还能想到其他的方面吗?这个单元的读写例话就是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

(聊天时,日子从嘴边过去;玩耍时,日子从手里过去;看电视时,日子从屏幕上过去;晒太阳时,日子从身边一闪而过;……(2)“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a、首先谈谈你的体会好吗?(作者想留住时间,但时间还是匆匆的过去了,作者只能掩面叹息,而时间又在叹息里闪过了;b、结合你画的句子,能读出你的感受吗?过渡:是啊,从这些句子中作者体会到了时光流逝的踪迹。

岁月如梭,时光飞逝,时间在我们每个人的眼前飞快地闪过,一日复一日,一年又一年。

这就告诉我们,要珍惜美好的时光,把握住自己生命中的每一刻,跟时间赛跑,不要让时间白白地匆匆地流逝,以至于叹息、惋惜。

2、找出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交流:谈体会,朗读,说理由(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进修;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8《匆匆》第2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8《匆匆》第2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匆匆》第2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把握《匆匆》这首散文诗的主题和情感,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诗中的主要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对散文诗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体会到时间的宝贵,激发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内容1. 导入:回顾上一课时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课时的学习状态。

2. 新课内容:详细讲解《匆匆》这首散文诗的内容,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

3.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中的主题和情感。

4. 小组合作:分组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进一步理解诗中的内容和情感。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课时的学习内容,强调时间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珍惜时间。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匆匆》这首散文诗的主题和情感,把握诗中的意象和哲理。

2. 难点:深入理解诗中的情感和哲理,引导学生珍惜时间。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用于展示诗中的意象和内容。

2. 学具: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内容和心得。

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一课时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课时的学习状态。

2. 新课内容:详细讲解《匆匆》这首散文诗的内容,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

3.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中的主题和情感。

4. 小组合作:分组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进一步理解诗中的内容和情感。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课时的学习内容,强调时间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珍惜时间。

板书设计1. 《匆匆》2. 重点内容:主题、情感、意象、哲理3. 课堂讨论:学生对诗中的主题和情感的理解4. 小组合作:学生对诗中的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作业设计1. 个人作业:写一篇关于《匆匆》这首散文诗的读后感,要求表达自己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8 匆匆 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8 匆匆 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8 匆匆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文章,正确理解和使用“匆匆”一词,并掌握“话题句如何引起文章主题”的写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深入的阅读和练习,让学生体会到“匆匆”的深刻含义,培养学生的爱惜时间、珍惜现在的情感。

教学重点:1.掌握“匆匆”的正确含义和用法。

2.理解文章的主旨,能够熟练运用“话题句如何引起文章主题”的写法。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表达能力。

2.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匆匆”的含义和用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教师介绍本课的主题和目标,并问学生:什么是“匆匆”?2.让学生谈谈自己平时的生活是否存在时间不够用的情况,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合理利用时间。

二、阅读篇章(25分钟)1.教师介绍本篇文章,并让学生先阅读一遍。

2.教师引导学生审读文章,并问:文中的“匆匆”是什么意思?3.让学生再次读一遍文章,并自主解答以下问题:(1)文章主要写了哪些事情?和“匆匆”有什么关系?(2)文章最后一句话表达了什么含义?(3)本文词语使用丰富,让学生试着找出其中的高级词汇。

4.小组合作,互相讨论并回答教师出的问题。

三、理解主旨(15分钟)1.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合作形式回答以下问题,并在讨论中确定文章的主题:(1)本文的主题是什么?(2)文章采用的写作方式是什么?2.每个小组分享自己的答案,并简短地说明自己的答案的理由。

3.教师总结归纳,确立本文的主题和写作方式。

四、写作训练(20分钟)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课上所学,自主开始写一篇以“匆匆”为主题的短文,并确定好自己的话题句。

2.每个小组各选一名代表,将自己的写作成果分享给全班同学,并听取同学的反馈和建议。

3.教师根据孩子们的情况进行点评和评分,并为学生讲解如何更好地利用话题句引出文章主题,并进行写作。

五、作业布置(5分钟)让学生完成作业:根据今天所学,撰写一篇以“珍惜时间,珍惜生命”为主题的短文。

8.《匆匆》教案(第二课时)-部编版语文六下

8.《匆匆》教案(第二课时)-部编版语文六下

8.匆匆(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从作者的描写中感受时间的流逝,学会捕捉生活细节,学着表达真情实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说话练习。

2、小练笔——捕捉生活细节,表现时间的流逝。

教学重难点学习本文语言表达的特点——捕捉生活细节,练习说话,并尝试写一写,学着表达真情实感。

教学过程导入1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八课《匆匆》,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了解到课文直表达了对时间匆匆流逝而惋惜、无奈的情感,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一起把第二自然段读一读。

生朗读第二自然段。

3、这节课我们继续学课文的第三自然段,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看看还可以学到什么其他方法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呢?新授1 师:这是课文第三自然段,请你们自己读一读,你从课文哪些地方还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呢?把它们圈画出来。

2、学生默读课文,圈画出更关键词句。

老师巡视课堂。

3、指名一位同学上台在白板上圈画出来。

其他同学补充。

师:请说说你的理解。

生:这段话里我发现太阳挪移表现出时间在流逝。

师:你发现了太阳挪移的象征意义。

还有吗?生:还有洗手、吃饭时时间也流逝了。

师:作者多么想留住时间匆匆的脚步哇,可留得住吗?留不住,这是徒劳。

还有谁来补充吗?对还有许许多多类似的场景,这些都表现出了时间的流逝。

生再读,汇报:遮挽时、睡觉时、睁眼时时间也都在流逝。

师:这些场景大家是不是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呢?生:是的。

师:这些就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不足为奇的,这就叫——司空见惯的生活细节。

善于从生活中捕捉细节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正是朱自清先生文章的一大特色。

(板书“捕捉生活细节”)5、师:你们想想,在你们的生活中还有什么时候时间是溜走了呢?小组交流,并试着仿照课文形式说一说。

(联系实际生活语言训练)的时候,日子溜走了。

生:走路的时候,日子从脚边溜走了。

生:打游戏的时候,日子从键盘上飞走了。

生:打哈欠的时候,日子从嘴边飞走了。

……6、你们真是能活学活用的孩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匆匆》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一、导入。

二、复习难读词语
确(què) 乎(hū) 空(kōng) 虚(xū) 不(bù) 禁(jīn) 挪(nuó) 移(yí) 觉(jué) 察(chá) 徘(pái) 徊(huái) 何(hé) 曾(céng) 游(yóu) 丝(sī) 赤(chì) 裸(luǒ) 裸(luǒ)
躲(duǒ) 藏(cáng) 蒸(zhēng) 融(róng)
三、回顾上节课内容。

1、回顾课文内容。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根据回答写板书)
2、回顾作者用连续问句直接表达情感的方法。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1、4自然段,大家一起读一读,再一次体会作者用连续问句直接表达情感的方法。

四、品读感悟
(一)感悟情景交融的方法。

师:第1自然段和第4自然段,作者用一连串的问句直接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惆怅、苦闷和不甘心。

读读其他段落,你能感受得到这样的情感吗?
1、生读第2自然段,说说作者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体会: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把什么比作什么?写出了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生交流,师小结:表现了日子“溜去”的特点是:不知不觉,无影无声。

显示出个人在宇宙面前多么渺小,人生多么短暂。

2、时间就是这样无声无息地溜走的。

那么请同学们计算一下一天中又从我们手中溜走了多少时间呢?到现在又有多少日子从你手中溜走了呢?
生算出了时间后,说说感受。

3、时间是抽象的,但作者却把它写得形象可感。

默读第3自然段,说说作者是怎样在这一段表现“时日匆匆”这一意境的。

作者写了哪些事?勾画出来,写出体会。

生交流。

师小结:在这一段里,作者用拟人手法写太阳:“他有脚,轻轻悄悄地挪移”;他从盆边,从碗里,从眼前,从手边过去了;他从我躺着的身上,休息的脚边跨过和飞去;我叹息时,又从叹息里闪过。

他逝去得飞快,无影无踪。

这样生动具体的描写,让我们见到了时光的形象,他再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空灵之物,而是有形有迹,可见可寻。

4、作者具体描述日子去来的匆匆.你能仿照这样的写法,再写上几句吗?
学习了课文,我猛然发现()个日子已经从寻常的小事中溜去,他去得那样匆匆:()时,日子从()过去;
()时,日子从()过去;
()时,日子从()过去。

……
(二)读背中进一步感情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1、小组分角色读。

2、全班接力读。

五、拓展阅读
1、珍惜时间的名言。

时间,就象海棉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鲁迅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朱熹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2、珍惜时间的古诗。

长歌行
作者:汉乐府(汉)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