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滑油的组成成分
润滑油主要成分

润滑油主要成分
润滑油主要成分:
一、油基:
1、汽油:也称为抗摩和抗磨润滑油,它是最常用的传统油基润滑油,具有醇性特性,具有较好的抗磨擦性能、抗腐蚀性能,使用寿命较长,适用于湿热度较高的环境。
2、矿物油:它是传统的油基润滑油,主要成分是一定含量的烷烃,具有良好的润
滑性能,耐温性能,但是抗油污能力不强,燃烧特性较差,使用寿命较短,适用于温度较低的环境。
3、合成润滑油:这是一种合成油,它由多种合成基因组成,又称石油开发商直接
为润滑油设计的合成基,具有良好的抗油污、抗粘附、耐高温、耐腐蚀的特性,耐受温度较高的湿热环境。
二、添加剂:
1、抗磨剂:它是提高润滑油抗磨擦性能的首要物质,抗磨剂常用的有金属偏磷、
硅酸铝锆等。
2、抗氧剂:用于抑制润滑油中恶气的挥发,保护润滑油不受氧化破坏,能够延长
其寿命,天然矿油和合成油中往往早有加入抗氧剂,一般也可以单独添加。
3、抗泡剂:用于抑制润滑油中汽排的泡沫,避免影响润滑效果,润滑油中有抗泡
剂的,一般会有“水溶性”的字样,活性抗泡剂有亚铁醚、烷基硅油等。
4、稳定剂:用于抑制润滑油老化,提高其稳定性,也防止沉淀及颗粒形成,稳定
剂有两类:稳定接着剂,有甲苯、敌酚诸氨基酚;稳定化合物,有水解型、极性型、安乃近型。
5、防锈剂:润滑油中也可以加入防锈剂用于抗锈腐蚀,抗氧化,抗水解,对碳铝
之类的金属具有良好的防护效果,具体的防锈剂有润滑腻子、硅酸锌、氧化铝、石油沥青、抗氧剂等。
iso vg32成分

iso vg32成分ISO VG32是指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一种工业润滑油的粘度等级,它代表了润滑油在运动过程中的黏度大小。
ISO VG32是常用的润滑油粘度等级之一,适用于各种机械设备的润滑。
润滑油在机械设备中起到润滑、冷却、密封和防锈等多种功能。
其中,黏度是润滑油的重要物理性质之一,它对润滑效果和机械设备的运行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黏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润滑效果下降,甚至造成设备损坏。
ISO VG32的意思是,该润滑油的粘度在运动过程中与水的粘度相似。
ISO VG32润滑油的黏度范围为28.8到35.2毫米/秒,适用于润滑剂要求中等黏度的机械设备。
具体包括空气压缩机、涡轮机械、泵、齿轮箱、传动装置等。
ISO VG32润滑油的粘度适中,能够提供良好的润滑效果,减少机械设备的摩擦和磨损。
ISO VG32润滑油的成分主要包括基础油和添加剂。
基础油是润滑油的主要成分,它通常由矿物油、合成油或植物油等组成。
基础油的选择要考虑到润滑油的使用环境和要求。
添加剂则是为了提升润滑油的性能而添加的,比如抗氧化剂、抗腐蚀剂、抗磨剂等。
添加剂的种类和含量也会影响润滑油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ISO VG32润滑油的粘度等级是根据其在40℃下的运动黏度来确定的。
40℃是一种常见的工作温度,因此该粘度等级适用于许多常见的机械设备。
通过控制润滑油的粘度,可以确保润滑油在不同温度下都能提供良好的润滑效果。
使用ISO VG32润滑油的机械设备需要定期检查和更换润滑油。
检查润滑油的黏度和清洁度是常见的检查项目,以确保润滑油的性能符合要求。
如果润滑油的黏度过高或过低,都需要及时更换。
此外,注意存储润滑油的环境,避免受潮和污染,以免影响润滑效果。
ISO VG32是一种常见的润滑油粘度等级,适用于各种机械设备的润滑。
它的粘度适中,能够提供良好的润滑效果,减少机械设备的摩擦和磨损。
正确选择和使用ISO VG32润滑油,对于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润滑油基础知识

3.合成油 合成型基础油有多种,PAO主要采用乙烯齐聚的C8、C10馏分的聚合油; 酯类油由脂肪酸和脂肪醇
在催化剂作用下经酯化反应脱水制得;天然气采用(费一托合成技术,即GTL技术)炼制成大分子组成的 基础油。
在本质上,合成油具备了润滑油中最好的成分,其分子排列整齐,抵抗外来变数的能力自然很强, 因此合成油品质较好,对热稳定、抗氧化反应、抗粘度变化的能力自然要比矿物油强得多。目前,合成 型基础油的价格还是太高,不能被普遍接受。随着润滑油向高品质方向发展,选用加氢基础油、合成油 是大势所趋。在调配高档内燃机油时,合成油加入加氢基础油可得到较好的经济性。
酸值
中和1克油品中酸性物质所需的氢氧化钾毫克数称为 酸值(又称中和值),以mg KOH/g油表示。
破乳化性能
在规定时间下,表示油品的破乳化性的量度值叫做破乳 化时间,以min表示。
感谢聆听
THANKS YOU FOR WATCHING!
矿物基础油的生产工艺示意图
不同原油生产的基础油性能对比
国标分类
基础油的分类
美国石油学会API对基础油的分类标准
Ⅰ类 粘度指数 80-120 饱和烃 % <90 硫含量% >0.03
Ⅱ类 80-120 ≥90 ≤0.03
Ⅲ类
Ⅳ类
>120
≥90
聚α烯烃
≤0.03
Ⅴ类
酯类或除Ⅰ-Ⅳ 类外
Ⅰ类基础油由溶剂精制加工工艺生产 常见牌号 150SN 400SN 650SN Ⅱ类基础油采用加氢精制工艺生产 常见牌号 100N 150N 500N Ⅲ类基础油采用加氢异构工艺生产 常见牌号 GROUP Ⅲ Yubase 2/4/6/8 Ⅳ类基础油是合成基础油 不能满足上述四类标准的基础油为Ⅴ类油
润滑油组成介绍成分分析

润滑油的主要组成——基础油
基础油是润滑油的主要组成部分,所占比例随润滑油的品种和质量不同而异,一般都在80%以上。
其品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成品润滑油的好坏。
基础油——既是润滑油添加剂的“载体”,同时也是润滑的主体,润滑油性能能否正常挥发,基础油的品质起着决定性作用。
按来源不同,基础油一般可以分为以下两大类:矿物基础油和合成基础油。
接下来飞秒小哥向你介绍一下:什么是矿物基础油?什么是合成基础油?
所谓矿物基础油是指天然原油经过减压蒸馏和一系列精制处理而得的基础油,它的化学成分包括高沸点、高相对分子质量烃类和非烃类混合物。
而合成基础油一般是由于低分子组分经过化学合成而制备的较高分子的化合物,它又分为合成烃润滑油、有机酯和其他合成油三大类。
理想的润滑油基础油,应具有以下性能:(1)适当黏度和好的黏温性能;(2)低的蒸发损失;(3)优良的低温动性;(4)良好的氧化安定性;(5)适宜的对氧化产物及添加剂的溶解能力;(6)好的抗乳化性能及空气释放值。
润滑油基础油组成对低温性能的影响

润滑油基础油组成对低温性能的影响润滑油基础油是润滑油的主要成分,对润滑油的低温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润滑油基础油是从石油或合成原料中通过精制和改性制得的一种液体物质,其主要成分包括烷烃、环烷烃、脂肪酸酯、芳香烃和脂肪醇等。
这些成分的不同组成和特性会影响润滑油的低温性能,包括流动性、黏度指数、可溶性和挥发性等方面。
首先,基础油的组成对润滑油的流动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低温下,润滑油的粘度会增加,影响润滑油的流动性能。
烷烃是基础油中最常见的分子类型之一,它们具有较低的凝固点和较好的低温流动性能。
环烷烃和芳香烃也具有一定的低温流动性能,但相对于烷烃而言较差。
脂肪酸酯和脂肪醇等成分在低温下具有较高的凝固点,对低温流动性能有一定的限制。
其次,基础油的组成还会影响润滑油的黏度指数。
黏度指数是衡量润滑油黏度随温度变化程度的指标,其数值越高,表示润滑油黏度随温度变化的幅度越小,低温流动性能越好。
烷烃和环烷烃等成分具有较高的黏度指数,能够保持润滑油在低温下的合适黏度,提供良好的润滑性能。
芳香烃和脂肪酸酯等成分的黏度指数相对较低,对于低温流动性能的改善有一定的限制。
此外,基础油的组成还会影响润滑油的可溶性。
润滑油需要在各种温度下具有足够的溶解性,以保持其稳定性和润滑性能。
烷烃和环烷烃等成分具有较好的可溶性,能够在低温下保持润滑油的稳定性。
芳香烃和脂肪酸酯等成分的溶解性相对较差,在低温下易出现析出和沉积,影响润滑油的性能。
最后,基础油的组成还会对润滑油的挥发性产生影响。
低温下,润滑油的挥发性越小,其在发动机冷启动时的蒸发损失就越小,提供更好的润滑保护。
烷烃和环烷烃等成分具有较低的挥发性,能够在低温下保持润滑油的稳定性。
芳香烃和脂肪酸酯等成分的挥发性相对较高,容易在低温下蒸发,导致润滑油薄膜的破裂和降低润滑性能。
总结起来,润滑油基础油的组成对低温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烷烃和环烷烃等成分可以提供较好的低温流动性能、黏度指数、可溶性和挥发性,而芳香烃和脂肪酸酯等成分相对而言效果较差。
润滑油的组成及其成分

润滑油的组成及其成分机油的组成大体可以分为基础油和添加剂两部分。
其中基础油可分为:1、矿物油--Mineral从原油中提炼而成的,此种基础油因受限于原油先天性质、原油的来源、炼制技术、成本等条件,在黏度指数、流动点和氧化稳定性方面便有一定的限制要靠添加剂来改善。
2、合成油--Synthetic就是把矿物基础油用酯类或聚烯类来取代,再和添加剂参配就是合成机油,而若是基础油全用酯类或聚烯类取代便称为全合成机油若只有用部分则称为半合成机油。
3、植物油--Vegetable顾名思义就是从植物所提炼而成的,如黄豆油、篦麻油、植物油等,它能够在铁或钢的表面形成一层薄膜,现在有些试验性的赛车用油即采用植物油4、动物油--Animal通常用在齿轮的润滑上,如抹香鲸油有非常良好的抗磨和抗压的特性,它用于多数的有限度滑动的差速器,而真正发挥机油功能的是添加剂,有些添加剂为了配合不同的基础油的化学特性会稍作调整外,但其功效是完全相同的。
添加剂可分为:1、清净剂--Detergent引擎在高温操作时会产生结胶和积碳的现象,这些必须靠机油中的清净剂来清除,其成分为金属盐类。
2、驱散剂--Dispersant--或称分散剂引擎在低温操作时如非高速长时间行驶,会产生所谓的油泥为防止其产生,机油中必须添加驱散剂,将油泥均匀的分散在机油中避免油泥沉积在机油滤清器门推杆及活塞环上,造成润滑油路不顺而致使未被润滑的部分凿成磨损。
3、抗氧化剂--Anti-Oxidant机油在引擎的高温下特别容易与空气造成氧化反应,机油氧化之后颜色会加深,黏度会提高,因而增加引擎的负荷,同时氧化之后产生的有机酸也会腐蚀引擎的零件,因此保持机油的氧化稳定性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在极高温的涡轮引擎。
4、防锈添加剂--Anti-Rust Additive为防止引擎的金属零件生锈,理所当然必须添加防锈剂,此种添加剂的成份均含有一极性基,利用分子间的极性吸附于金属表面,保护金属免受空气,水分及盐分侵蚀而生锈。
润滑油基本性能指标

润滑油基本性能指标润滑油的基本性能指标润滑油一般由基础油和添加剂两部分组成。
基础油是润滑油的主要成分,决定着润滑油的基本性质,添加剂则可弥补和改善基础油性能方面的不足,赋予某些新的性能,是润滑油的重要组成部分。
润滑油基础油主要生产过程有:常减压蒸馏、溶剂脱沥青、溶剂精制、溶剂脱蜡、白土或加氢补充精制。
润滑油的基本性能包括一般理化性能、特殊理化性能和模拟台架试验。
润滑油最主要的性能是粘度、氧化安定性和润滑性,它们与润滑油馏分的组成密切相关。
粘度是反映润滑油流动性的重要质量指标。
不同的使用条件具有不同的粘度要求。
重负荷和低速度的机械要选用高粘度润滑油。
氧化安定性表示油品在使用环境中,由于温度、空气中氧以及金属催化作用所表现的抗氧化能力。
油品氧化后,根据使用条件会生成细小的沥青质为主的碳状物质,呈粘滞的漆状物质或漆膜,或粘性的含水物质,从而降低或丧失其使用性能。
润滑性表示润滑油的减磨性能。
一、一般理化性能1、外观(semblance)定义:油品的外在表观形象。
意义:油品的颜色,往往可以反映其精制程度和稳定性。
对于基础油来说,一般精制程度越高,其烃的氧化物和硫化物脱除的越干净,颜色也就越浅。
但是,即使精制的条件相同,不同油源和基属的原油所生产的基础油,其颜色和透明度也可能是不相同的。
对于新的成品润滑油,由于添加剂的使用,颜色作为判断基础油精制程度高低的指标已失去了它原来的意义。
检测方法:目测。
影响因素:原料油的化学组成与性质,加氢精制反应程度(反应温度、压力、氢油比、空速、催化剂活性等),与白土接触时间长短,补充精制过程中白土类型与用量。
2、色度(chromaticity)定义:用来评价色质刺激。
颜色是由亮度和色度共同表示的,而色度则是不包括亮度在内的颜色的性质,它反映的是颜色的色调和饱和度。
其值由色度坐标或主波长(或补色波长)和纯度确定。
意义:油品的颜色,往往可以反映其精制程度和稳定性。
对于基础油来说,一般精制程度越高,其烃的氧化物和硫化物脱除的越干净,颜色也就越浅。
吹制玻璃模具润滑油的成分

吹制玻璃模具润滑油的成分
吹制玻璃模具润滑油的具体成分可以因不同产品而有所差异,但通常包含以下主要组分:
1. 基础油:基础油是模具润滑油的主要成分之一,常用的基础油包括矿物油、合成油和植物油等。
基础油的选择根据需求来确定,通常要求具有良好的润滑性能和热稳定性。
2. 添加剂:模具润滑油中的添加剂用于提供额外的性能和功能。
常见的添加剂包括抗氧化剂、防锈剂、抗磨剂、抗腐蚀剂等。
这些添加剂可以提高模具润滑油的抗氧化、抗腐蚀和抗磨损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
3. 抗粘剂:在吹制玻璃模具润滑油中,常添加抗粘剂用于减少模具与玻璃之间的摩擦,并防止粘附。
这有助于保护模具表面,减少玻璃制品的瑕疵和模具磨损。
需要注意的是,吹制玻璃模具润滑油的配方和成分可能因生产商和具体应用而有所不同,所以具体配方可能有所差异。
在选择和使用模具润滑油时,建议参考相关的产品说明和供应商提供的技术规格,以确保正确和有效地使用润滑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于新的成品润滑油,由于添加剂的使用,颜色作为判断基础油 精制程度高低的指标已失去了它原来的意义。
(2) 密度 密度是润滑油最简单、最常用的物理性能指标。润滑油的密度随
(5)抗泡性 润滑油在运转过程中,由于有空气存在,常会产生泡沫,尤其是
当油品中含有具有表面活性的添加剂时,则更容易产生泡沫,而且泡 沫还不易消失。润滑油使用中产生泡沫会使油膜破坏,使摩擦面发生 烧结或增加磨损,并促进润滑油氧化变质,还会使润滑系统气阻,影 响润滑油循环。因此抗泡性是润滑油等的重要质量指标。
四、特殊理化性能 除了上述一般理化性能之外,每一种润滑油品还应具有表征其使
用特性的特殊理化性质。越是质量要求高,或是专用性强的油品,其 特殊理化性能就越突出。反映这些特殊理化性能的试验方法简要介绍 如下:
(1) 氧化安定性 氧化安定性说明润滑油的抗老化性能,一些使用寿命较长的工业
润滑油都有此项指标要求,因而成为这些种类油品要求的一个特殊性 能。测定油品氧化安定性的方法很多,基本上都是一定量的油品在有 空气(或氧气)及金属催化剂的存在下,在一定温度下氧化一定时间, 然后测定油品的酸值、粘度变化及沉淀物的生成情况。一切润滑油都 依其化学组成和所处外界条件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自动氧化倾向。 随使用过程而发生氧化作用,因而逐渐生成一些醛、酮、酸类和胶质、 沥青质等物质,氧化安定性则是抑制上述不利于油品使用的物质生成 的性能。
滑油的抗乳化性不好,它将与混入的水形成乳化液,使水不易从循环 油箱的底部放出,从而可能造成润滑不良。因此抗乳化性是工业润滑 油的一项很重要的理化性能。一般油品是将 40ml 试油与 40ml 蒸馏 水在一定温度下剧烈搅拌一定时间,然后观察油层-水层-乳化层分离 成 40-37-3ml 的时间;工业齿轮油是将试油与水混合,在一定温度和 6000 转/分下搅拌 5 分钟,放置 5 小时,再测油、水、乳化层的毫升 数。
一般认为是一些金属元素及其盐类。灰分对不同的油品具有不同的概 念,对基础油或不加添加剂的油品来说,灰分可用于判断油品的精制 深度。对于加有金属盐类添加剂的油品(新油),灰分就成为定量控 制添加剂加入量的手段。国外采用硫酸灰分代替灰分。其方法是:在 油样燃烧后灼烧灰化之前加入少量浓硫酸,使添加剂的金属元素转化 为硫酸盐。
其组成中含碳、氧、硫的数量的增加而增大,因而在同样粘度或同样 相对分子质量的情况下,含芳烃多的,含胶质和沥青质多的润滑油密
度最大,含环烷烃多的居中,含烷烃多的最小。 (3) 粘度 粘度反映油品的内摩擦力,是表示油品油性和流动性的一项指
标。在未加任何功能添加剂的前提下,粘度越大,油膜强度越高,流 动性越差。
化吸附膜,从而起到耐高负荷和抗摩擦磨损的作用,而极压性则是润 滑油的极性物在摩擦部位金属表面上,受高温、高负荷发生摩擦化学 作用分解,并和表面金属发生摩擦化学反应,形成低熔点的软质(或 称具可塑性的)极压膜,从而起到耐冲击、耐高负荷高温的润滑作用。
(4)腐蚀和锈蚀 由于油品的氧化或添加剂的作用,常常会造成钢和其它有色金属
润滑油一般由基础油和添加剂两部分组成。基础油是润滑油的主 要成分,决定着润滑油的基本性质,添加剂则可弥补和改善基础油性 能方面的不足,赋予某些新的性能,是润滑油的重要组成部分。
1、润滑油基础油 润滑油基础油主要分矿物基础油及合成基础油两大类。矿物基础
油应用广泛,用量很大(约 95%以上),但有些应用场合则必须使用 合成基础油调配的产品,因而使合成基础油得到迅速发展。
的腐蚀。腐蚀试验一般是将紫铜条放入油中,在 100℃下放置 3 小时, 然后观察铜的变化;而锈蚀试验则是在水和水汽作用下,钢表面会产 生锈蚀,测定防锈性是将 30ml 蒸馏水或人工海水加入到 300ml 试油 中,再将钢棒放置其内,在 54℃下搅拌 24 小时,然后观察钢棒有无 锈蚀。油品应该具有抗金属腐蚀和防锈蚀作用,在工业润滑油标准中, 这两个项目通常都是必测项目。
(4) 粘度指数 粘度指数表示油品粘度随温度变化的程度。粘度指数越高,表示
油品粘度受温度的影响越小,其粘温性能越好,反之越差。 (5)闪点 闪点是表示油品蒸发性的一项指标。油品的馏分越轻,蒸发性越
大,其闪点也越低。反之,油品的馏分越重,蒸发性越小,其闪点也 越高。同时,闪点又是表示石油产品着火危险性的指标。油品的危险 等级是根据闪点划分的,闪点在 45℃以下为易燃品,45℃以上为可 燃品,,在油品的储运过程中严禁将油品加热到它的闪点温度。在粘 度相同的情况下,闪点越高越好。因此,用户在选用润滑油时应根据 使用温度和润滑油的工作条件进行选择。一般认为,闪点比使用温度 高 20~30℃,即可安全使用。
一、 润滑油作用
润滑油是用在各种类型机械上以减少摩擦,保护机械及加工件的 液体润滑剂,主要起润滑、冷却、防锈、清洁、密封和缓冲等作用。 润滑油占全部润滑材料的 85%,种类牌号繁多,现在世界年用量约 3800 万吨。对润滑油总的要求是:
(1) 减摩抗磨,降低摩擦阻力以节约能源,减少磨损以延长机 械寿命,提高经济效益;
(6) 凝点和倾点 凝点是指在规定的冷却条件下油品停止流动的最高温度。油品的
凝固和纯化合物的凝固有很大的不同。油品并没有明确的凝固温度, 所谓"凝固"只是作为整体来看失去了流动性,并不是所有的组分都变 成了固体。
润滑油的凝点是表示润滑油低温流动性的一个重要质量指标。对 于生产、运输和使用都有重要意义。凝点高的润滑油不能在低温下使 用。相反,在气温较高的地区则没有必要使用凝点低的润滑油。因为 润滑油的凝点越低,其生产成本越高,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一般说来, 润滑油的凝点应比使用环境的最低温度低 5~7℃。但是特别还要提及 的是,在选用低温的润滑油时,应结合油品的凝点、低温粘度及粘温 特性全面考虑。因为低凝点的油品,其低温粘度和粘温特性亦有可能 不符合要求。
凝点和倾点都是油品低温流动性的指标,两者无原则的差别,只 是测定方法稍有不同。同一油品的凝点和倾点并不完全相等,一般倾 点都高于凝点 2~3℃,但也有例外。
(7) 酸值、碱值和中和值 酸值是表示润滑油中含有酸性物质的指标,单位是 mgKOH/g。
酸值分强酸值和弱酸值两种,两者合并即为总酸值(简称 TAN)。我 们通常所说的"酸值",实际上是指"总酸值(TAN)"。 碱值是表示润滑油中碱性物质含量的指标,单位是 mgKOH/g。 碱值亦分强碱值和弱碱值两种,两者合并即为总碱值(简称 TBN)。 我们通常所说的"碱值"实际上是指"总碱值(TBN)"。
(9) 机械杂质 机械杂质是指存在于润滑油中不溶于汽油、乙醇和苯等溶剂的沉
淀物或胶状悬浮物。这些杂质大部分是砂石和铁屑之类,以及由添加 剂带来的一些难溶于溶剂的有机金属盐。通常,润滑油基础油的机械 杂质都控制在 0.005%以下(机杂在 0.005%以下被认为是无)。
(10)灰分和硫酸灰分 灰分是指在规定条件,灼烧后剩下的不燃烧物质。灰分的组成
(2) 冷却,要求随时将摩擦热排出机外; (3) 密封,要求防泄漏、防尘、防串气; (4) 抗腐蚀防锈,要求保护摩擦表面不受油变质或外来侵蚀; (5) 清净冲洗,要求把摩擦面积垢清洗排除; (6) 应力分散缓冲,分散负荷和缓和冲击及减震; (7) 动能传递,液压系统和遥控马达及摩擦无级变速等。
二、润滑油组成
中和值实际上包括了总酸值和总碱值。但是,除了另有注明,一 般所说的"中和值",实际上仅是指"总酸值",其单位也是 mgKOH/g。
(8) 水分 水分是指润滑油中含水量的百分数,通常是重量百分数。润滑油
中水分的存在,会破坏润滑油形成的油膜,使润滑效果变差,加速有 机酸对金属的腐蚀作用,锈蚀设备,使油品容易产生沉渣。总之,润 滑油中水分越少越好。
矿油基础油由原油提炼而成。润滑油基础油主要生产过程有:常 减压蒸馏、溶剂脱沥青、溶剂精制、溶剂脱蜡、白土或加氢补充精制。 1995 年修订了我国现行的润滑油基础油标准,主要修改了分类方法, 并增加了低凝和深度精制两类专用基础油标准。矿物型润滑油的生 产,最重要的是选用最佳的原油。
矿物基础油的化学成分包括高沸点、高分子量烃类和非烃类混合 物。其组成一般为烷烃(直链、支链、多支链)、环烷烃(单环、双 环、多环)、芳烃(单环芳烃、多环芳烃)、环烷基芳烃以及含氧、含 氮、含硫有机化合物和胶质、沥青质等非烃类化合物。
气不足的条件下,受强热分解、缩合而形成残炭。油品的精制深度越 深,其残炭值越小。一般讲,空白基础油的残炭值越小越好。
现在,许多油品都含有金属、硫、磷、氮元素的添加剂,它们的 残炭值很高,因此含添加剂油的残炭已失去残炭测定的本来意义。机 械杂质、水分、灰分和残炭都是反映油品纯洁性的质量指标,反映了 润滑基础油精制的程度。
三、润滑油脂的基本性能
润滑油是一种技术密集型产品,是复杂的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 而其真正使用性能又是复杂的物理或化学变化过程的综合效应。润滑 油的基本性能包括一般理化性能、特殊理化性能和模拟台架试验。
一般理化性能 每一类润滑油脂都有其共同的一般理化性能,以表明该产品的内
在质量。对润滑油来说,这些一般理化性能如下: (1) 外观(色度) 油品的颜色,往往可以反映其精制程度和稳定性。对于基础油来
(2) 热安定性 热安定性表示油品的耐高温能力,也就是润滑油对热分解的抵抗
能力,即热分解温度。一些高质量的抗磨液压油、压缩机油等都提出 了热安定性的要求。油品的热安定性主要取决于基础油的组成,很多 分解温度较低的添加剂往往对油品安定性有不利影响;抗氧剂也不能 明显地改善油品的热安定性。
(3)油性和极压性 油性是润滑油中的极性物在摩擦部位金属表面上形成坚固的理
润滑油
lubricating o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