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复习 例题 带答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复习与提高答案与解析A组B组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复习与提高答案与解析A组B组
s 时速度大小为 1 m/s,方向向西。 (2)物体在第 1 s 内加速度大小为 1 m/s2,方向向东。
在第 2 s、第 3 s 内加速度大小为 1 m/s2,方向向西。来自123
t/s
4.为了测定气垫导轨上滑块的加速度,滑块上安装了宽度为 2.0 cm 的遮光条。如图15,滑块在牵引力作用下先后通过两个光电门,配套的数字计时器记录了遮光条通过第一 光电门的时间 Δt1 为0.20 s,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 Δt2 为0.05 s,遮光条从开始遮住第 一个光电门到开始遮住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 t 为 2.5 s,试估算滑块的加速度。
t1 t2
t3
t4
t5 t6
t
2.图 1-3 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 x-t 图像,请作出 v-t 图像来 描述这段运动过程。
v-t 图像如图 1-11 所示。物体在前 2 s 内以 1 m/s 的速度沿 x 轴正方向 运动。在 2~4 s 内静止不动,速度大小为 0。在 4~10 s 内以 1.7 m/s 沿 x 轴反方向运动。
3.以下对话,其含义是指时刻还是指时间 间隔?写在括号内。
问:这车什么时候开? (时刻 ) 答:过一会儿就要开了。 (时间 ) 问:我离开一下,10 min 就赶回来,行不? ( ) 时间 答:你不能晚过车票上的开车时间。 (时刻 )
4.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四位同学的说法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 错在哪里?
3.某物体做直线运动,它的 v-t 图像如图所示。设向东为速度 v 坐标轴的正方向,
(1)请说出物体在第 1 s、第 2 s、第 3 s 时间内的运动方向。在
3 s 时间内速度大小怎样变化?
(2)请说出物体在第 1 s、第 2 s、第 3 s 时间内的加速度大小和

高一物理必修期末复习知识概况及典型例题

高一物理必修期末复习知识概况及典型例题

高一物理必修1知识集锦及典型例题牛顿运动定律:二、超重和失重1. 弹簧秤是测量力的仪器,用弹簧秤来测量物体的重力。

只有在物体处于平衡时,弹簧的弹力才等于物体重力的大小。

2. 超重:当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线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的重力的现象称为超重现象。

由此可知:产生超重现象的条件是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它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无关。

超重包括加速上升和减速下降两种情况。

3. 失重:当物体具有向下的加速度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的重力的现象,称为失重(weightlessness)现象。

由此可知:产生失重现象的条件是物体具有向下的加速度,它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无关。

失重现象包括加速下降和减速上升两种情况。

4. 完全失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等于0的状态,叫做完全失重状态。

产生完全失重现象的条件:当物体竖直向下的加速度等于g 时,就产生完全失重现象。

如何正确理解“超重”、“失重”的本质超重不是重力增加,失重不是重力减小,完全失重不是重力消失。

在超、失重现象中,重力不变,仅是“视重”的变化。

在完全失重状态下,平常重力产生的一切物理现象都不存在。

三、关于轻绳、轻弹簧的问题1. 轻绳(1)拉力的方向一定沿绳。

(2)同一根绳上各处的拉力大小都相等。

(3)认为受力形变极微,看作不可伸长。

(4)弹力可作瞬间变化。

2. 轻弹簧(1)各处的弹力大小相等,方向与弹簧形变的方向相反。

(2)弹力的大小遵循F=kx的关系。

(3)弹簧的弹力不能发生突变。

典型例题例l. 在下图甲中时间轴上标出第2s末,第5s末和第2s,第4s,并说明它们表示的是时间还是时刻。

解析:如图乙所示,第2s末和第5s末在时间轴上为一点,表示时刻甲乙第2s在时间轴上为一段线段,是指第1s末到第2s末之间的一段时间,即第二个1s,表示时间。

第4s在时间轴上也为一段线段,是指第3s末到第4s末之间的一段时间,即第四个ls,表示时间。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总结加例题演示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总结加例题演示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总结加例题演示一、知识总结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二章主要讲的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这里面的东西可太有趣啦。

咱们先说说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速度随时间是均匀变化的,就好像你在一条笔直的路上开车,油门踩得稳稳的,速度就那么匀匀地往上加。

它的公式是v = v₀+at,这个v₀呢就是初速度,a是加速度,t是时间。

比如说,一辆汽车初始速度是5m/s,加速度是2m/s²,过了3秒后的速度,那就是把数字往里一套,v = 5+2×3 = 11m/s。

二、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位移x = v₀t+1/2at²。

这个就像是在计算你在这段时间里走了多远。

要是汽车还是刚才的初始速度和加速度,那3秒内的位移就是x = 5×3+1/2×2×3² = 15 + 9 = 24m。

这里面的1/2at²就是因为速度是匀加速变化的,所以位移可不是简单的初速度乘以时间哦。

三、速度与位移的关系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公式v² - v₀² = 2ax。

这就像是从速度和位移的另一个角度建立的关系。

比如说,知道汽车的初速度和最终速度,还有加速度,就能算出位移了。

四、自由落体运动这可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个特殊情况,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加速度就是重力加速度g,约等于9.8m/s²。

比如说一个小石块从很高的地方掉下来,它的运动就可以用这些公式来计算。

五、例题演示1. 一个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2m/s,加速度为1m/s²,求5秒后的速度。

根据v = v₀+at,v = 2+1×5 = 7m/s。

2. 还是这个物体,求5秒内的位移。

根据x = v₀t+1/2at²,x = 2×5+1/2×1×5² = 10+12.5 = 22.5m。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微公式版知识总结例题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微公式版知识总结例题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微公式版知识总结例题单选题1、如图,一倾角为θ= 37°的足够长的斜面固定在水平地面上。

当t= 0时,滑块以初速度v0= 10m/s沿斜面向上运动,已知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0.5,重力加速度g取10m/s2,sin37°= 0.6,cos37°= 0.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滑块上滑的距离小于5mB.t= 1s时,滑块速度减为零,然后静止在斜面上C.t= 2s时,滑块恰好又回到出发点D.t= 3s时,滑块的速度大小为4m/s答案:DA.以沿斜面向下为正方向,上滑过程,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sinθ + μmg cosθ=ma1代入数据解得a1=10m/s2滑块向上的最大位移x=v022a1=1002×10= 5mA错误;B.由于mg sinθ > μmg cosθ可知,滑块不可能静止在斜面上,B错误;C.下滑过程,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sinθ﹣μmg cosθ=ma2代入数据解得a2=2m/s2滑块向上运动到最高点的时间t1=0−(−v0)a1=1010=1s向下的运动x=12a2t22所以t2=√5s滑块恰好又回到出发点的总时间t=t1+t2=(1+√5)s C错误;D.选取向下为正方向,t= 3s时,滑块的速度为v3=﹣v0 + a1t1 + a2t2′=﹣10 + 10 × 1 + 2 × 2 m/s = 4m/sD正确。

故选D。

2、如图所示是某同学站在力传感器上,先下蹲后站起过程中力传感器的示数随时间的变化图像。

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1~2 s时间内,该同学完成了一次下蹲再站起的过程B.下蹲过程,该同学始终处于失重状态;站起过程,该同学始终处于超重状态C.全过程中,该同学重心的加速度的最大值约为6 m/s2D.若仅缩短该同学下蹲所用时间,图线峰值一定不会发生变化答案:CAB.该同学下蹲过程先加速,再减速,因此先失重后超重,力传感器示数先小于重力后大于重力,因此在1~2s 时间内,该同学仅完成了一次下蹲过程,AB错误;C.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在失重过程有mg−F N=ma超重过程有F N−mg=ma由图像可知,支持力最大值约为700N,最小值约为200N,该同学质量为50kg,代入解得加速度最大值约为6 m/s2,C正确;D.若仅缩短该同学下蹲所用时间,该同学超重过程中的最大加速度可能会变大,因此图线峰值会发生变化,D 错误。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及练习(带参考答案)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及练习(带参考答案)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一.匀速直线运动1、定义:物体沿着直线运动,而且保持加速度不变,这种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分类:1.任意两个边疆相等的时间间隔(T)内的,位移之差(△s)是一恒量,即2.在某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3.在某段位移中点位置的速度和这段位移的始、末瞬时速度的关系为4.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以下推论,设T为单位时间,则有●瞬时速度与运动时间成正比,●位移与运动时间的平方成正比●连续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二.自由落体运动2.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是空气阻力的作用。

在没有空气阻力影响时,只在重力作用下,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的快慢相同。

3.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目的:1、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学习利用打上点的纸带研究物体的运动。

2、学习用打点计时器测定即时速度和加速度。

1、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它每隔0.02s打一次点(由于电源频率是50Hz),因此纸带上的点就表示了和纸带相连的运动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研究纸带上点之间的间隔,就可以了解物体运动的情况。

2、由纸带判断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如图所示,0、1、2……为时间间隔相等的各计数点,s1、s2、s3、……为相邻两计数点间的距离,若△s=s2-s1=s3-s2=……=恒量,即若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恒量,则与纸带相连的物体的运动为匀变速直线运动。

3、由纸带求物体运动加速度的方法:①用“逐差法”求加速度:即根据s4-s1=s5-s2=s6-s3=3aT2(T为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求出a1=、a2=、a3=,再算出a1、a2、a3。

②用v-t图法:即先根据v n=求出打第n点时纸带的瞬时速度,后作出v-t图线,图线的斜率即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实验器材:小车,细绳,钩码,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打点计时器,低压交流电源,导线两根,纸带,米尺。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习题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习题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习题第一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一、质点1.定义:质点是指在物理学中,用来研究物体运动规律的一种理想模型,它被假设为质量集中于一点,体积和形状都可以忽略不计的物体。

2.物体可看成质点的条件:物体的尺寸和形状对研究运动规律没有重要影响,物体内部各点的质量分布均匀。

二、参考系1.定义:参考系是指用来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基准系统。

2.参考系的选取:可以根据具体问题的需要来选取,但是选取的参考系必须是惯性参考系。

三、坐标系1.下列情况中的物体,可以看作质点的有:A。

研究从北京开往上海的一列火车的运行速度。

B。

研究汽车后轮上一点运动情况的车轮。

2.在下列运动员中,可以看成质点的是:A、百米冲刺时的运动员。

3.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甲车内的人看见窗外的树木向东移动,乙车内的人发现甲车没有运动,如果以大地为参照系,上述事实说明:B。

乙车向西运动,甲车不动。

4.对于同一个运动物体,在不同参考系观察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运动速度大小可能不同。

B。

运动方向可能不同。

C。

在某参考系其运动轨迹可能为直线,而在另一参考系则可能为曲线。

D。

运动的加速度一定相同。

第二节时间与位移一、时刻与时间间隔时刻:指某一事件发生的瞬间。

时间间隔:指两个时刻之间的时间差,反映了某一事件发生的持续时间。

考点一: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关系时间间隔能展示运动的一个过程,时刻只能显示运动的一个瞬间。

时刻在时间轴上表示一点,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一段。

1.以下的计时数据指时间的是:B.某人用15 s跑完100 m。

2.关于时刻和时间间隔的下列理解,正确的是:B。

不同时刻反映的是不同事件发生的顺序先后。

C。

时间间隔确切地说就是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反映的是某一事件发生的持续程度。

二、路程和位移1.路程: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所经过的路径长度。

位移:指物体从起点到终点的位移矢量,大小与初末位置有关,与运动路径无关。

2.路程:大小与初末位置及运动轨迹有关。

高中物理必修一1重难点知识归纳总结典型题目及解析

高中物理必修一1重难点知识归纳总结典型题目及解析

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要点解析及训练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一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质点定义: 忽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 把物体看成一个有质量的点, 这个点就是质点。

物体看作质点的条件: 忽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而不影响对物体的研究。

物体可视为质点主要是以下三种情形:(1)物体平动时;(2)物体的位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限度时;(3)只研究物体的平动, 而不考虑其转动效果时。

题目:1. 下列物体是否可以看作质点?飞驰的汽车旋转的乒乓球地球绕太阳转动地球的自转体操运动员的动作是否优美解析: 能不能能不能不能参考系定义: 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 首先要选定某个其他物体作参考, 观察物体相对于这个其他物体的位置是否随时间变化, 以及怎样变化, 这个用来做参考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运动是绝对的, 静止是相对的。

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 必须先选取参考系要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状态, 必须在同一参考系下参考系可以任意选择, 一般选取地面或运动的车船作为参考系。

2. 卧看满天云不动, 不知云与我俱东。

陈与义诗中描述了哪些物体的运动, 是以什么物体作为参考系的?解析:云不动以船作为参考系, 云与我俱东以地面为参考系。

第二节时刻和时间: 时刻指的是某一瞬时, 是时间轴上的一点, 对应于位置。

时间是两时刻的间隔, 是时间轴上的一段。

对应位移。

对“第”“末”“内”“初”等关键字眼的理解。

3. 以下各种说法中, 哪些指时间, 哪些值时刻?前3秒钟最后3秒 3秒末第3秒初第3秒内解析: 时间时间时刻时刻时间路程和位移: 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是标量, 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化, 是矢量, 位移的大小等于初位置与末位置之间的距离, 位移的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4, 运动员绕操场跑一周(400跑道)时的位移的大小和路程各是多少?解析: 0 400米第三节速度速度定义: 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叫做速度。

人教版 高中物理 必修1 知识点 参考答案

人教版 高中物理 必修1 知识点 参考答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 知识点序言01什么是物理学?概述呢? 物理学研究的特点是什么?科学精神呢?应用呢?未来如何?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A1为什么要把物体简化为质点?什么叫作质点?1A2什么情况能把物体简化为质点?什么情况不能?典型题目举例1A3什么是运动的相对性?什么叫作参考系?有什么特点?通常选什么做参考系?1B1举例说明什么是时刻?什么是时间?在t轴上,时刻是什么呢?时间呢?1B2物体的位置可用什么表示?坐标系由哪三部分组成?“+”号是什么意义? “-”号呢?1B3什么是路程?什么是位移?位移由什么确定?与什么无关?位移是矢量吗? 路程呢?1B4矢量有哪两个要素?举例。

什么是标量? 举例。

1B5坐标系中怎样表示位移?“+”号是什么意义?“-”号呢?0 3m -5m位移大小情况怎样? 1B6 x-t图像,是怎样表示位移-时间的?这里的x是什么的简写?1B7电磁打点计时器工作电压约为多少?频率呢?多长时间打一个点?电火花计时器呢?1B8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的步骤怎样? 点子的个数,与时间间隔的关系怎样?1B9路程、位移的一条典型的题目1C1为什么要引入速度这个物理量?速度怎么定义的?单位是什么? 方向怎样?1C2什么是平均速度?什么是瞬时速度?瞬时速度的大小通常叫作什么?1C3怎样测量平均速度?1C4怎样测量瞬时速度?记录的数据表怎样?1C5怎样绘制v-t图像?1D1为什么要引入加速度这个物理量?加速度的定义式怎样?单位是什么?1D2加速度的方向与什么相同?加速度的大小、方向与速度、位移的关系怎样?1D3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同时,物体做什么运动?相反呢?不在一条直线呢?1D4坐标轴,通常取什么方向为“+”?矢量的“+”号表示什么意义?“-”号呢?1D5v-t图像上,点表示什么意义?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呢?线的斜率呢?1D6怎样根据v-t图像,确定某一时刻位移的“+、-”?速度呢?加速度呢?1D7怎样根据a、v的方向判定物体是加速、还是减速?a、v的“+、-”号呢?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2A1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思路怎样?怎样进行实验?数据记录呢?分析呢?2B1什么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v-t图像的特点怎样? 匀加速直线运动呢? 匀减速直线运动呢? 2B2 匀变速直线运动题目举例2C1匀变速直线运动,s-t关系式(2个)怎样?v-s关系呢?V平 VV呢?2C2 匀变速直线运动题目举例2D1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是多少?有哪3个公式?2J1匀变速直线运动△S a T关系怎样?V平和Vt/2与VV关系呢?中点Vs/2与VV呢?第三章相互作用---力3A1什么叫作重力?单位的符号呢?重力的施力物体是什么?方向呢?G和m的关系怎样?3A2什么叫做物体的重心?重心与什么有关?举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物理必修1期末复习知识点1:质点质点是没有形状、大小,而具有质量的点;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并不取决于这个物体的形状大小或质量轻重,而是看在所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上各部分运动情况的差异是否为可以忽略。

练习1: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DA.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所以,引入这个概念没有多大意义B.只有体积很小的物体才能看作质点C.凡轻小的物体,皆可看作质点D.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属于无关或次要因素时,可把物体看作质点知识点2:参考系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即假定为不动的)另外的物体,叫做参考系;参考系可任意选取,同一运动物体,选取不同的物体作参考系时,对物体的观察结果往往不同的。

练习2:关于参考系的选择,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BA.参考系必须选择静止不动的物体B.任何物体都可以被选作参考系C.一个运动只能选择一个参考系来描述D.参考系必须是和地面连在一起知识点3:时间与时刻在时间轴上时刻表示为一个点,时间表示为一段。

时刻对应瞬时速度,时间对应平均速度。

时间在数值上等于某两个时刻之差。

练习3:下列关于时间和时刻说法中正确的是()ACDA.物体在5 s时指的是物体在第5 s末时,指的是时刻B.物体在5 s内指的是物体在第4 s末到第5s 末这1 s的时间C.物体在第5 s内指的是物体在第4 s末到第5 s末这1 s的时间D.第4 s末就是第5 s初,指的是时刻知识点4:位移与路程(1)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2)位移是矢量,可以用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

因此位移的大小等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

路程是标量,它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因此其大小与运动路径有关。

路程一定大于等于位移大小(3)一般情况下,运动物体的路程与位移大小是不同的。

只有当质点做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时,路程与位移的大小才相等。

不能说位移就是(或者等于)路程。

练习4:甲、乙两小分队进行军事演习,指挥部通过通信设备,在屏幕上观察到两小分队的行军路线如图所示,两分队同时同地由O点出发,最后同时到达A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小分队行军路程s甲>s乙B.小分队平均速度V甲>V乙C.y-x图象表示的是速率v-t图象D.y-x图象表示的是位移x-t图象知识点5: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1)平均速度等于位移和产生这段位移的时间的比值,是矢量,其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

(2)瞬时速度(简称速度)是指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也是矢量。

方向与此时物体运动方向相同。

练习5:物体通过两个连续相等位移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1=10 m/s和v2=15 m/s,则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BA.12.5 m/s B.12 m/s C.12.75 m/s D.11.75 m/s知识点6:加速度tv vvat t-∆==∆(1)加速度是表示速度改变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速度变化量和时间的比值(称为速度的变化率)。

(2)加速度是矢量,它的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加速度与速度无必然联系。

(3)在变速直线运动中,若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则质点做加速运动;;若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则则质点做减速运动a、v同向加速,反向减速练习6-1:下列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物体的速度越大,加速度也越大B.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加速度也为零C.物体的速度变化量越大,加速度越大D.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练习6-2:对以a=2 m/s2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任意1 s内末速度比初速度大2 m/s B.第n s末的速度比第1 s末的速度大2(n-1)m/sC.2 s末速度是1 s末速度的2倍D.2 s末的速度是1 s末速度的的4倍练习6-3:一质点作直线运动,当t=t0时,位移x>0,速度v<0,加速度a>0,此后a逐渐减小,则它的()A.速度变化越来越慢B.速度逐渐减小C.位移继续增大D .位移、速度始终为正值知识点7:匀变速直线运动的x-t 图象和v-t 图象练习7-1:如图所示为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 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t =1 s 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1.0 m/s 2B .t =5 s 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0.75 m/s 2C .第3 s 内物体的位移为1.5 mD .物体在加速过程的位移比减速过程的位移大练习7-2:设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a 、速度为v 、位移为x.现有四个不同物体的运动图象如图所示,假设物体在t =0时的速度均为零,则其中表示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的图象是( )知识点8: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括号中为初速度00v =的演变)(1)速度公式:0t v v at =+ (t v at =)(2)位移公式:2012s v t at =+ (212s at =)(3)课本推论:2202t v v as -= (22t v as =)(4才可以用)(5)中间时刻的速度:0/22t t v v v v +==。

此公式一般用在打点计时器的纸带求某点的速度(或类似的题型)。

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6)221321n n s s s s s s s aT -∆=-=-==-=……这个就是打点计时器用逐差法求加速度的基本原理。

相等时间内相邻练习8-1:以54 km/h 的速度行驶的汽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若汽车在刹车后第2 s 内的位移是6 m ,则刹车后5 s 内的位移是多少? 答案:18.75 m练习8-2:甲车以10 m/s 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乙车以4 m/s 的速度与甲车平行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甲车经过乙车旁边开始以0.5 m/s 的加速度刹车,从甲车刹车开始计时,求:(1)乙车在追上甲车前,两车相距的最大距离;(2)乙车追上甲车所用的时间. 答案:36 m ;25 s 。

知识点9: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研究 :实验步骤:关键的一个就是记住:先接通电源,再放小车。

常见计算:一般就是求加速度a ,及某点的速度v 。

T 为每一段相等的时间间隔,一般是0.1s 。

(1)逐差法求加速度如果有6组数据,则4561232()()(3)s s ss s s a T ++-++= 如果有4组数据,则34122()()(2)s ss s a T +-+= 如果是奇数组数据,则撤去第一组或最后一组就可以。

(2)求某一点的速度,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平均速度即12n n nS S v T ++= 比如求A 点的速度,则2OA ABA S S v T +=(3)利用v-t 图象求加速度a根据描绘的这些点做一条直线,让直线通过尽量多的点,同时让没有在直线上的点均匀的分布在图2-5直线两侧,画完后适当向两边延长交于y 轴。

那么这条直线的斜率就是加速度a ,求斜率的方法就是在直线上(一定是直线上的点,不要取原来的数据点。

因为这条直线就是对所有数据的平均,比较准确。

直接取数据点虽然算出结果差不多,但是明显不合规范)取两个比较远的点,则2121vv a t t -=-。

知识点9:自由落体运动(1)自由落体运动是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2)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重力加速度,用g 表示。

重力加速度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其大小在地球上不同地方略有不同。

(3)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v t =gt .H=gt 2/2,v t 2=2gh练习9-2:雨天后一房檐滴水,每隔相等的时间积成一滴水下落,当第一滴水下落到地面时,第五滴水刚好形成,观察到第四、五滴水之间的距离恰好为1 m ,则此房子的高度是( )DA .2 mB .4 mC .8 mD .16 m练习9-3:竖直悬挂一根长15 m 的杆,在杆的正下方5 m处有一观察点A,当杆自由下落时,杆全部通过A点用多长时间(不计空气阻力).(g=10 m/s2) 答案:1 s知识点1:力练习1:下列有关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BDA.手压弹簧,手先给弹簧一个作用力,弹簧受力之后再反过来对手有一个作用力B.运动员将篮球投出后,篮球的运动状态仍在变化,篮球仍为受力物体,但施力物体不是运动员C.施力物体对受力物体施加了力,施力物体本身可能不受力的作用D.某物体作为一个施力物体,也一定是受力物体知识点2:重力(1)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施力物体是地球,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重力的大小:G=mg。

(2)重心:物体的各个部分都受重力的作用,但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所受重力的作用都集中于一点,这个点就是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可以在物体内,也可以在物体外。

练习2:关于重力的相关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DA.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测力计直接测量,不能用天平测量B.物体放在支撑面上,重力的方向垂直于支撑面C.如果物体有对称中心,则该对称中心就是重心D.物体形状固定不变,物体运动时,重心相对物体的位置不变知识点3:弹力(1)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2)弹力的产生条件:①两物体直接接触;②两物体的接触处发生弹性形变。

(3)弹力的方向:与施力物体形变方向相反。

垂直于接触面,指向受力物体。

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4)弹簧弹力:F = kx (x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5)相互接触的物体是否存在弹力的判断方法:假设法练习3-1:关于弹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轻杆一端所受弹力的作用线一定与轻杆方向重合B . 挂在电线下面的电灯受到向上的拉力,这是由于电线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C . 绳对物体拉力的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形变大的物体产生的弹力一定比性变小的物体产生的弹力大知识点4:摩擦力(1)滑动摩擦力:N F f μ=说明 : a 、F 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 ;也可以小于G 。

b 、μ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F N 无关。

(2)静摩擦力: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0<f静 f max(f max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注意: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

b、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c、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练习4-1:关于摩擦力的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DA.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运动的方向相反B.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运动的方向相反C.滑动摩擦力一定是阻力D.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正压力的方向垂直练习4-2:下列关于摩擦力的认识中正确的是()BA.物体所受正压力增大时,它所受的摩擦力一定增大B.物体受到摩擦力作用时,它一定受到弹力作用C .由N F f /=μ可知,动摩擦因数与滑动摩擦力成正比,与正压力成反比D .具有相对运动的两物体间一定存在滑动摩擦力作用知识点5: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 1-F 2| ≤F ≤ F 1 +F 2 合力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练习5-1:一物体沿固定的光滑斜面下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DA . 物体受到重力、斜面的支持力和下滑力B . 使物体沿斜面的力实际是重力和斜面对它的支持力的合成C . 物体所受重力在垂直斜面方向上的分力就是物体对斜面的压力D . 使物体沿斜面下滑的力实际上是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练习5-2:放在水光滑平面上的一个物体,同时受到两个力的作用,其中F 1=8 N ,方向水平向左,F 2=16 N ,方向水平向右,当F 2从16 N 减少至0时,二力的合力大小变化是( )CO’A.逐渐变大 B.逐渐减小 C.先减小,后增大 D.先增大,后减小练习5-3:如图所示,物体静止于光滑的水平面上,力F作用于物体O点,现要使合力沿着OO’方向,那么,必须同时加一个力F’,这个力最小值是()B A.F tanθ B.F sinθC.F cosθ D.F/sinθ知识点6:共点力平衡(1).平衡状态a.一个物体如果保持静止或者做匀速直线运动,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b.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其速度(包括大小和方向)不变,加速度为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