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ATIA的新型隔振器的3D结构设计

合集下载

浅谈基于CATIA二次开发的单排四点接触球轴承三维设计论文[五篇范文]

浅谈基于CATIA二次开发的单排四点接触球轴承三维设计论文[五篇范文]

浅谈基于CATIA二次开发的单排四点接触球轴承三维设计论文[五篇范文]第一篇:浅谈基于CATIA二次开发的单排四点接触球轴承三维设计论文一、概述单排四点接触球转盘轴承是一种能够同时承受较大轴向负荷、径向负荷和倾覆力矩等综合载荷,集支承、旋转、传动、固定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的特殊结构的大型轴承。

被广泛用于起重运输机械、采掘机、建筑工程机械、港口机械、风力发电、医疗设备、雷达和导弹发射架等大型回转装置上。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进程不断推进,如何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是设计开发的关键问题之一。

许多主机厂家已经普遍采用三维软件进行产品设计和性能评估,同时对配套的轴承生产厂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其提供二维设计图,还要提供轴承的三维模型图;三维模型图使轴承的各个组件及装配后位置关系更加直观,而且为后续的运动仿真及有限元分析等高级需求提供了前期建模工作,建立单排四点接触球转盘轴承的三维模型的意义在于此。

CATIA是法国达索公司的产品开发旗舰解决方案,提供了完备的设计能力:从产品的概念设计到最终产品的形成,以其精确可靠的解决方案提供了完整的2D、3D、参数化混合建模及数据管理手段。

CATIA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利用CATIA提供的二次开发接口工具,可方便地对CATIA进行定制开发。

通过VB调用CATIA进行二次开发,对单排四点接触球转盘轴承的三维模型进行参数化设计,减少大量繁琐的重复性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本文对二次开发的整体情况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二、总体设计方案参数化设计是指参数化模型的尺寸用对应关系表示而不需要确定具体的数值。

当变化一个参数时,将自动变化所有与它相关的尺寸,并遵循约束条件,即采用参数化模型,通过修改参数来修改和控制几何形状,自动实现产品的精确造型。

应用CATIA进行设计时,使用的是单一数据库,这样它具有真正意义上的全相关性,其中所有的模块之间完全相关,这就意味着任意一处的改变都将扩展到整个设计中,同时自动更新所有的工程文档,包括装配体、设计图纸,及制造数据。

基于SolidWorks的减震器三维造型设计讲解

基于SolidWorks的减震器三维造型设计讲解

基于SolidWorks的减震器三维造型设计摘要21世纪随着汽车的不断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人们对汽车的舒适度、平稳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改善汽车行驶的平顺性,在汽车的悬架系统中安装了汽车减震器并且在不断的快速发展、改进和更新。

在汽车悬架系统中广泛采用的是筒式减振器。

在压缩和伸张行程中均能起减振作用的是双向作用式减振器,还有新式减振器,它包括充气式减振器和阻力可调式减振器。

近年来,中国的减震器市场保持着增长的态势。

2007年中国汽车销售879.15万辆,增长率在20%以上。

2008年汽车产销量达到938万辆,尽管增长率下降到6.7%,但依然是全球难得的保持增长的市场。

预计2010年国内汽车销售规模有望达到1150万辆。

作为汽车悬架主要的零件,减震器在中国市场需求相应增长,2008年需求规模约为4700万只。

预计未来将以10%左右的速度增长,2010年有望达到5700万只。

因此本论文主要围绕汽车减震器的设计来进行展开。

关键词:减震器的需求、减震器的类型、减震器的设计The 3D Modeling Design of the Shock Absorbers on SolidWorksAbstractAuthor:WangfeiTutor:As the 21st century, the car continued rapid development and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people car comfort, stability, etc.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In order to improve vehicle ride comfort traveling in the car's suspension system installed in the car shock absorbers,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ntinuously improved and updated.In the car suspension system widely used in the Shock Absorber. Done in the compression and damping trip can play the role of two-way role-type shock absorber, as well as new shock absorber, which includes inflatable adjustable shock absorber shock absorber and resistance.In recent years, the shock absorber market, maintained a growth trend. 2007 China car sales 8.7915 million, a growth of over 20%. Auto production and sales in 2008 reached 9.38 million, although the growth rate dropped to 6.7%, it is still rare to maintain the growth of the global market. Expected in 2010 the scale of the domestic automobile sales is expected to reach 11.5 million. As a major automotive suspension parts, shock absorbers corresponding growth in demand in the Chinese market in 2008, the scale of demand is about 47 million. The next will be about 10% of the rate of growth in 2010 is expected to reach 57 million.Therefore, this paper mainly focus on the design of automotive shock absorbers to be launched.Keywords:shock absorber needs, the type of shock absorber, shock absorber design目录1、前言2、减震器结构方案分析2.1、减震器的作用2.2、减震器的种类2.3、减震器的结构的确定3、减震器的结构设计3.1、减震器的结构分析及其选择3.2、主要参数选择3.3、强度计算4、SolidWorks的减震器设计4.1、减震器零件的绘制4.2、减震器的装配4.3、爆炸图的生成4.4、工程图的生成结束语致谢参考文献1前言21世纪随着汽车的不断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人们对汽车的舒适度、平稳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型三维多功能隔振支座设计及其隔振分析

新型三维多功能隔振支座设计及其隔振分析

第44卷第4期2014年7月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OFSOUTHEASTUNIVERSITY(NaturalScienceEdition) Vol.44No.4July2014doi:10.3969/j.issn.1001-0505.2014.04.019新型三维多功能隔振支座设计及其隔振分析王 维1,2 李爱群,2 周德恒3 贾 洪3 陈美方3(1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南京210096)(2东南大学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96)(3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北京100131)摘要:为了减小地铁运行引起的建筑振动、避免地震对结构的破坏作用,开发了一种新型三维多功能隔振支座(3D-MIB).首先,介绍了3D-MIB的结构构造与工作机理,提出其设计方法;其次,利用SAP2000软件建立了非隔振结构及设置有3D-MIB隔振结构的有限元模型;然后,对模型进行模态分析以及地铁和地震振动作用下的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并采用加速度隔振率对3D-MIB的隔振效果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3D-MIB延长了结构水平和竖直方向的自振周期,对结构的振型影响较大.与非隔振结构相比,3D-MIB降低了地铁振动下隔振结构各层的水平和竖向加速度峰值,水平和竖向加速度隔震率为50%~70%;3D-MIB降低了罕遇地震作用下隔振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除第1层和第2层外,其他各层的水平加速度隔震率均超过30%;3D-MIB放大了罕遇地震作用下隔振结构各层的竖向加速度响应,结构各层竖向加速度峰值的放大系数为2~5.关键词:三维多功能隔振支座;地铁隔振;地震隔震;动力时程分析中图分类号:TB381;TU31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0505(2014)04-0787-06DesignofnovelthreedimensionmultifunctionalisolationbearinganditsisolationbehavioranalysisWangWei1,2 LiAiqun1,2 ZhouDeheng3 JiaHong3 ChenMeifang3(1SchoolofCivilEngineering,SoutheastUniversity,Nanjing210096,China)(2KeyLaboratoryofConcreteandPrestressedConcreteStructureofMinistryofEducation,SoutheastUniversity,Nanjing210096,China)(3ChinaRailwayConstructionGroupCo.,Ltd.,Beijing100131,China)Abstract:Inordertoreducethebuildingvibrationinducedbyundergroundtrainsandavoiddestro-yingeffectcausedbyearthquakes,anovelthreedimensionmultifunctionalisolationbearing(3D-MIB)isprepared.First,thestructuralconstructionandworkingmechanismofthe3D-MIBareintro-duced,andthedesignmethodofthe3D-MIBisproposed.Secondly,twofiniteelementmodels,anon-isolationstructuremodelandanisolationstructuremodelwiththe3D-MIB,areestablishedbyusingthesoftwareSAP2000.Then,themodalanalysisandthenonlineartimehistoryanalysisundermotionsin-ducedbybothundergroundtrainsandearthquakesareinvestigated.Theaccelerationisolationratiosarechosentoevaluatetheisolationpropertyofthe3D-MIB.Theresultsshowthatthe3D-MIBcanextendthehorizontalandverticalnaturalvibrationperiods,whichhasgreatinfluenceonthestructurevibra-tionmodel.Comparedwiththenon-isolationstructuremodel,the3D-MIBreducesthepeakhorizontalandverticalaccelerationresponsesoftheisolationstructuremodelinducedbyundergroundtrainmo-tions.Thehorizontalandverticalaccelerationisolationratiosofeachstoreyare50%to70%.The3D-MIBisusefulinisolatinghorizontalvibrationinducedbyrareearthquakes.Thehorizontalaccelerationisolationratioofeachstorey,exceptstorey1and2,ismorethan30%.Besides,the3D-MIBcanam-plifytheverticalaccelerationresponsesoftheisolationstructuremodelunderrareearthquakes,andtheamplifiedcoefficientoftheverticalaccelerationofeachstoreyis2to5.Keywords:threedimensionmultifunctionalisolationbearing;undergroundtrainvibrationisolation;earthquakeisolation;dynamictimehistorymethod收稿日期:2014-02-25. 作者简介:王维(1985—),男,博士生;李爱群(联系人),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aiqunli@seu.edu.cn.基金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2006BAJ03A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278104)、中央高校基础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3205003904).引用本文:王维,李爱群,周德恒,等.新型三维多功能隔振支座设计及其隔振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44(4):787792.[doi:10.3969/j.issn.1001-0505.2014.04.019]http://journal.seu.edu.cn 地铁以其速度快、安全舒适、可靠性好等优点,已成为当代社会一种重要的现代化城市交通工具.但是,随着大城市地铁网的不断扩展,地铁列车车速的不断提升,地铁列车运营引起的振动和噪声环境问题已对人类的工作生活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16].地震灾害给人类带来不可估量的生命财产损失.基础隔振(震)体系是在上部结构与基础之间设置某种隔振(震)消能装置,以减小振动(地震)能量向上部的传输,达到减小结构振动的目的[7].本文开发了一种能够同时隔离地铁振动及地震振动的三维多功能隔振支座(3D-MIB).首先,介绍了3D-MIB的结构构造与工作机理,提出其设计方法.然后,利用SAP2000软件对非隔振结构以及设置有3D-MIB的隔振结构进行了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比较分析了3D-MIB隔离地铁振动和地震振动的有效性.1 3D-MIB的工作机理及设计方法1畅1 结构构造与工作机理3D-MIB结构示意图见图1.该3D-MIB包括铅芯橡胶隔振支座、碟形弹簧、导杆、下连板、中间连板和上连板.下连板和中间连板之间设置铅芯橡胶隔振支座,中间连板和上连板之间设置碟形弹簧组,碟形弹簧组中间设置导向装置,导向装置内部设置导杆,导杆上部与上连板相连.碟形弹簧组与导向装置接触面之间设置低摩擦材料,减小两者之间的摩擦.导杆中部设置有环形翼缘,环形翼缘上部设置有缓冲橡胶.导向装置上部设置有圆环形抗拉挡板,上连板下部设有圆形凹槽,导向装置可在凹槽中自由滑动.凹槽外部设置凸缘,凸缘直接与下部的碟形弹簧组接触,传递竖向荷载.(a)立面图(b)A-A剖面图图1 3D-MIB结构示意图3D-MIB的工作机理如下:当3D-MIB安装在结构上时,碟形弹簧发生竖向变形,导向装置进入上连板的预留凹槽中,导向装置与凹槽之间产生接触,可以传递水平力.在风或小震作用下,3D-MIB中铅芯橡胶隔振支座变形较小,以保证结构的正常使用;在中强震作用下,3D-MIB中铅芯橡胶隔振支座产生较大变形,从而隔离振动的上下传递,并且具有高阻尼特性,消耗一部分水平地震作用能量;在地震结束后,由于铅芯橡胶隔振支座具有足够的水平刚度,支座可恢复初始的位移状态.在竖向地震作用下,碟形弹簧组发生竖向变形,隔离竖向地震动向上部结构的传递,且碟形弹簧组具有一定的耗能能力,消耗一部分竖向地震作用能量.在水平及竖向地震作用下,圆环形抗拉挡板能阻挡环形翼缘过度的向上移动,提供一定的竖向抗拉能力.1畅2 刚度计算3D-MIB的水平刚度和竖向刚度为支座上部结构碟形弹簧和下部结构铅芯橡胶隔振支座的刚度串联,其计算表达式为kV=11/kDV+1/kRV(1)kH=11/kDH+1/kRH(2)式中,kV,kH分别为3D-MIB的竖向刚度和水平刚度;kDV,kDH分别为3D-MIB上部结构的竖向刚度和水平刚度;kRV,kRH分别为铅芯橡胶隔振支座的竖向刚度和水平刚度.铅芯橡胶支座的竖向刚度远大于碟形弹簧组的竖向刚度,故3D-MIB竖向刚度近似等于碟形弹簧组的竖向刚度,即kV≈kDV.3D-MIB上部结构的水平刚度远大于铅芯橡胶隔振支座的水平刚度,故3D-MIB的水平刚度近似等于铅芯橡胶支座的水平刚度,即kH≈kRH.设铅芯橡胶隔振支座的初始水平刚度为ki,则ki=α0kd.其中,α0为初始水平刚度与屈服后刚度的比值,可近似取10~15;kd为屈服后刚度,且kd=GA/Tr,G为橡胶剪切模量,A为橡胶有效面积;Tr为橡胶层总厚度[7].碟形弹簧的竖向有效刚度计算式为[8]kDV=4E1-μ2t3K1D3K24K24h0t2-3h0tft+32ft2+1(3)式中,E为碟形弹簧材料的弹性模量;μ为碟形弹簧材料的泊松比;t为碟形弹簧的厚度;K1,K4为计算系数;D为碟形弹簧有效直径;h0为碟形弹簧压平时的变形量计算值;f为单片碟簧的变形量.1畅3 设计方法3D-MIB参数设计分为以下4步:①铅芯橡胶隔振支座设计.针对需进行隔振设计建筑的建筑类别,根据枟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枠887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44卷http://journal.seu.edu.cn(GB50011—2010)[8],确定在永久荷载和可变荷载作用下铅芯橡胶隔振支座的压应力限值,进而初步确定铅芯橡胶支座的直径.根据铅芯橡胶隔振支座的竖向承载力及水平刚度的要求,参照橡胶隔振支座设计规范,对铅芯橡胶隔振支座的橡胶厚度、钢板厚度、橡胶及钢板的层数进行设计.②碟形弹簧组设计.考虑竖向地震对铅芯橡胶隔振支座的影响,将铅芯橡胶隔振支座的竖向承载力设计值放大2倍,作为碟形弹簧组的竖向承载力的设计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枟碟形弹簧枠(GB/T1972—2005)[9]对碟形弹簧的碟簧片数及叠合组进行设计,并由碟形弹簧的碟簧片数及叠合组计算碟簧弹簧组的竖向刚度.③将步骤①和步骤②所确定的铅芯橡胶隔振支座和碟形弹簧组的力学特性代入结构进行计算,验算3D-MIB隔离地铁振动的有效性,并考察铅芯橡胶隔振支座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水平位移及竖向位移是否满足限值要求.铅芯橡胶隔振支座的竖向极限偏移位移dV=0畅75h0Nd,其中Nd为碟形弹簧叠合组数;铅芯橡胶隔振支座的水平极限位移dh=min(0畅55D0,3Tr),其中D0为铅芯橡胶隔振支座的直径.若满足要求,则结束计算;否则,调整碟形弹簧和铅芯橡胶支座的参数,重复进行步骤①~步骤③,直至满足要求.④连接钢板设计.设计连接钢板的尺寸,验算其强度和刚度,使其满足设计要求.2 隔振原理分析可将基础隔振体系视为单质点体系进行分析,得到振动作用下结构体系各个方向的加速度隔振率Ra,即隔振结构加速度反应¨xs与地面输入加速度¨xg之比,表示为[5] Ra=¨xs¨xg=1+(2ζω/ω0)2[1-(ω/ω0)2]2+(2ζω/ω0)2(4)式中,ω/ω0为迫振频率与结构基频之比;ζ为阻尼比,对于地铁振动取0畅02,对于地震振动取0畅05.当阻尼比一定的时候,隔振率只与频率比有关.ω/ω0与Ra的关系如图2所示.当ω/ω0=2时,隔振图2 Ra与ω/ω0的关系曲线率Ra=1,表明隔振结构的振动既不衰减也不放大;当ω/ω0>2时,Ra<1,说明隔振层起到隔振作用,且ω/ω0越小,起到的隔振作用越明显;当ω/ω0<2时,隔振率Ra>1,表明隔振结构的振动被放大;当ω/ω0=1时,发生共振.3 隔振效果分析3畅1 计算模型建立如图3所示的两跨十层框架结构,分别为隔振框架结构和普通框架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0g,Ⅱ类场地,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2种结构的上部尺寸相同,梁尺寸为500mm×200mm,柱尺寸为500mm×600mm,楼板厚度为100mm,层高为3300mm,房间的开间和进深均为3畅6m.隔振框架结构为底部增加隔震层及3D-MIB构成的框架结构.隔振框架结构的隔震层楼板厚度为160mm.(a)隔振框架结构(b)普通框架结构图3 计算模型3D-MIB选用直径为600mm的铅芯橡胶隔振支座和直径为400mm的碟形弹簧(内径为202mm,总高度为29畅5mm,厚度为21mm)共同制成.碟形弹簧组由2个叠合组对合形成,每个叠合组由8片碟形弹簧组成.铅芯橡胶支座总高度为225mm,铅芯直径为120mm,Tr=105mm.由式(1)和(2)计算可得,kV=286kN/mm,ki=10畅8kN/mm,kd=1畅08kN/mm.3D-MIB的水平向阻尼比可取为0畅2[7],竖向阻尼比可取为0畅12[9].采用SAP2000软件对普通框架结构和隔振框架结构进行建模.梁柱单元采用框架单元进行模拟,楼板采用壳单元进行模拟,3D-MIB采用isola-tor单元进行模拟.对普通框架结构和隔振框架结构进行模态分析发现,普通框架结构的第一工程频率和第二工程频率分别为0畅906和0畅987Hz,隔振框架结构的第一工程频率和第二工程频率分别为0畅336和0畅446Hz.普通框架结构和隔振框架结构的竖向工程频率分别为19畅76和5畅89Hz.3畅2 地铁隔振分析地铁振动波采用文献[10]中的实测地面地铁987第4期王维,等:新型三维多功能隔振支座设计及其隔振分析http://journal.seu.edu.cn振动波.计算3畅1节中普通框架结构和隔振框架结构在地铁振动激励下的振动响应,对2种结构在地铁振动激励下的响应进行对比分析,评价3D-MIB隔离地铁振动的效果.图4为隔振框架结构和普通框架结构在地铁振动激励下的竖向加速度峰值对比图.由图可知,隔振框架结构中第1层~第10层的楼板竖向振动加速度峰值均小于普通框架结构的楼板竖向振动加速度峰值.对于隔振框架结构,不同楼层的加速度隔振率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总体维持在50%~70%.图4 地铁振动作用下竖向加速度峰值对比图图5为隔振框架结构和普通框架结构在地铁振动激励下竖向加速度频谱和竖向加速度1/3倍频程振级对比图.由图可知,隔振框架结构减小了15~100Hz频率范围内的竖向加速度有效值.从加速度1/3倍频程振级来看,隔振框架结构减小了(a)加速度频谱(b)加速度1/3倍频程振级图5 竖直方向加速度频谱及1/3倍频程振级15~80Hz频率范围内的竖向加速度1/3倍频程振级,放大了0~15Hz频率范围内的竖向加速度有效值及竖向加速度1/3倍频程振级.究其原因在于,隔振框架结构的竖向振动频率为5畅89Hz,迫振频率的频率为0~100Hz,在结构阻尼比一定的情况下,隔振框架结构将放大5畅89Hz附近的竖向振动响应,远离5畅89Hz频率的竖向振动响应将会衰减(由于篇幅限制,仅表示出第1层的振动评价.)图6为隔振框架结构和普通框架结构在地铁激励下的水平加速度峰值图.由图可知,3D-MIB在水平方向的加速度隔振率约为50%~60%.(a)短跨方向(b)长跨方向图6 地铁振动作用下水平加速度峰值对比图图7为隔振框架结构和普通框架结构在地铁振动激励下的水平加速度频谱和水平加速度1/3倍频程振级.由图可知,隔振框架结构降低了9~100Hz频率范围内的水平加速度有效值和水平加速度1/3倍频程振级,隔振框架结构对3~9Hz频率范围内的水平加速度有效值和水平加速度1/3倍频程振级具有一定的放大作用.究其原因在于,普通框架结构和隔振框架结构的水平向振动远小于水平地铁振动的卓越频率(60~70Hz),故这2种结构均能起到隔离水平地铁振动的作用.比较可见,隔振框架结构的隔振效果更为显著.3畅3 地震隔震分析选择Ⅱ类场地土天然地震波El-centro(EL)波、Taft波、Newhall波,计算隔振框架结构和普通框架结构在三向地震波作用下的弹塑性地震响应.按照枟抗震设计规范枠(GB50011—2010)[8],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地区的水平方向加速度峰值取为400cm/s2,本文中短跨加速度峰值最大值取为400cm/s2,097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44卷http://journal.seu.edu.cn短跨方向、长跨方向及竖向的峰值加速度加载比例为1∶0畅85∶0畅65.(a)短跨方向水平加速度频谱(b)短跨方向水平加速度1/3倍频程振级(c)长跨方向水平加速度频谱(d)长跨方向水平加速度1/3倍频程振级图7 水平方向加速度频谱及1/3倍频程振级图8为隔振框架结构中3D-MIB在三向地震波作用下的竖向位移时程.由图可知,在地震波作用下3D-MIB的最大竖向位移均小于8畅5mm.由碟形弹簧标准可知,碟形弹簧的最大压缩变形量为0畅75h0(即15mm),3D-MIB的竖向变形量满足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变形要求.(a)EL波(b)Taft波(c)Newhall波图8 3D-MIB竖向位移时程图9为普通框架结构和隔振框架结构在地震波作用下竖直方向加速度峰值对比图.由图可知,在地震波作用下,隔振框架结构中第1层~第10层的竖向加速度峰值均大于普通框架结构的竖向加速度峰值,放大系数为2~5.原因在于,EL波、Taft波及Newhall波竖向分量的卓越频率为2~12Hz,隔振框架结构竖向工程频率为5畅89Hz,在结构阻尼比一定的情况下,隔振框架结构将放大5畅89Hz附近的竖向振动响应.进一步增加三维多功能支座竖向阻尼比能够降低结构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振动响应.图9 地震作用下竖向加速度峰值图10为隔振框架结构中3D-MIB在地震波作用下水平方向的绝对位移时程.由图可知,在地震波作用下3D-MIB的最大绝对水平位移均小于300mm,满足罕遇地震作用下铅芯橡胶隔振支座最大水平位移小于0畅55D(330mm)及3倍橡胶层总高度(315mm)的要求.197第4期王维,等:新型三维多功能隔振支座设计及其隔振分析http://journal.seu.edu.cn图10 绝对水平位移时程图11为普通框架结构和隔振框架结构在地震波作用下水平方向的加速度峰值对比图.由图可知,除第1层外,隔振框架结构中第2层~第10层的水平加速度峰值均小于普通框架结构的水平加速度峰值.且除第1,2层外,其他各层的水平加速度隔震率均超过30%.究其原因在于,普通框架结构的水平向第一工程频率和第二工程频率分别为0畅906和0畅987Hz,隔振框架结构的水平向第一工程频率和第二工程频率分别为0畅346和0畅446Hz,迫振频率的卓越频率为1~7Hz,在结构阻尼比一定的情况下,迫振频率的卓越频率与隔振框架结构的工程频率的比值均大于2,3D-MIB可起到隔离水平地震的效果.同时,由于隔振框架结构水平向的阻尼比远大于普通框架结构的阻尼比,隔振框架结构的水平地震响应远小于普通框架结构的水平地震响应.(a)短跨方向(b)长跨方向图11 地震作用下水平加速度峰值4 结论1)在竖向及水平地铁振动荷载作用下,隔振结构的各层楼板竖向加速度小于非隔振结构的各层楼板竖向加速度,各层相对应的楼板竖向及水平振动加速度有效值和加速度1/3倍频程振级也有相应的减小.2)合理设计的3D-MIB能够满足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变形要求.3)3D-MIB能够有效隔离水平地震作用,但其对竖向地震具有放大作用,进一步增加三维多功能支座的竖向阻尼比有助于提高其竖向隔震性能.参考文献(References)[1]DawnTM,StanworthCG.Groundvibrationsfrompass-ingtrains[J].JournalofSoundandVibration,1979,66(3):355362.[2]HongXiaojian,ZhuSongye,XuYoulin.Three-dimen-sionalvibrationcontrolofhigh-techfacilitiesagainstearth-quakesandmicrovibrationusinghybridplatform[J].EarthquakeEngngStrucDyn,2010,39(6):615634.[3]XiaH,ChenJG,WeiPB,etal.Experimentalinvestigationofrailwaytrain-inducedvibrationsofsurroundinggroundandanearbymulti-storybuilding[J].EarthquakeEngi-neering&EngineeringVibration,2009,8(1):137148.[4]TakemiyaH,KojimaM.Shinkansenhigh-speedtrainin-ducedgroundvibrationsinviewofviaduct-groundinterac-tion[J].SoilDynamicsandEarthquakeEngineering,2007,27(6):506520.[5]楼梦麟,贾宝印,陆秀丽,等.地铁振动下基础隔振效应的实测与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9(11):16221628.LouMenglin,JiaBaoyin,LuXiuli,etal.Baseisolationbuildingresponseofsubwayinducedvibrationanditsanal-ysis[J].JournalofTongjiUniversity:NatureScience,2011,39(11):16221628.(inChinese)[6]李爱群,王维.三维多功能隔振支座设计及其在地铁建筑减振中的应用[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4,34(2):202208.LiAiqun,WangWei.Designofathreedimensionisola-tionbearinganditsapplicationinbuildingvibrationcontrolinducedbyundergroundtrain[J].JournalofEarthquakeEngineeringandEngineeringVibration,2014,34(2):202208.(inChinese)[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20688畅3—2006橡胶支座:第3部分:建筑隔震橡胶支座[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8]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T1972—2005碟形弹簧[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5.[10]申跃奎,丁洁民,陆秀丽.地铁激励下房屋的环境振动与隔振设计[J].建筑结构,2010,40(10):7881.ShenYuekui,DingJiemin,LuXiuli.Environmentvibrationinducedbysubwayandvibrationisolationofabuilding[J].BuildingStructure,2010,40(10):7881.(inChinese)297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44卷。

三维隔震研究与应用

三维隔震研究与应用

三维隔震试验的研究现状
•试验小结: 试验小结: 试验小结
研究结果表明: 研究结果表明 : 该三维隔震支座具有合适的刚度和 阻尼,三向阻尼比可以达到15 30% 15阻尼 , 三向阻尼比可以达到 15-30%, 三维隔震支座 的静载刚度和承载力与理论计算吻合得较好。 的静载刚度和承载力与理论计算吻合得较好 。 研究 还表明:动静刚度之比大约为1 还表明:动静刚度之比大约为1.3;随着加载频率增 三维隔震支座的屈服力、 加 , 三维隔震支座的屈服力 、 屈前刚度和阻尼均增 但对的屈后刚度影响不明显。 加,但对的屈后刚度影响不明显。
三维隔震试验的研究现状
•竖向性能试验 竖向性能试验 三维隔震支座的竖向性能试验研究采 静载和动载试验两种方法 首先, 试验两种方法。 用 静载和动载 试验两种方法 。 首先 , 对隔震支座的竖向刚度试验采用五次 反复加载试验获得:以设计荷载P为基 反复加载试验获得:以设计荷载P 荷载在( 70% 130% 准 , 荷载在 ( 70% - 130% ) P 范围内变 反复加载5 测量荷载— 化,反复加载5次,测量荷载—位移曲 线 , 由此获得橡胶隔震支座的竖向刚 然后, 度 。 然后 , 对三维隔震支座进行动载 试 验 : 采 用 0.1Hz 、 0.2Hz 、 0.5Hz 、 Hz的加载频率 的加载频率, 1Hz 和2Hz的加载频率,位移幅值分别 mm、 mm、10mm 为5mm、7mm、10mm 进行三维隔震支座 竖向刚度和阻尼比试验 试验。 的竖向刚度和阻尼比试验。
二、数值分析研究
1988年 RW通过对 通过对LMR 1988 年 ,Wu T,Chang YW,Seidensticker RW 通过对 LMR 核反应堆 进行水平和竖向隔震理论分析研究 。 1991 对一座RC RC公路桥 年 ,Saadeghvaziri M , Foutch D A 对一座 RC 公路桥 在水平和竖向地震分量共同作用下的动力反应进行了 分析。 ,SYa2 分析。2000 年,SYa2bana 等对叠层厚橡胶支座的力学 性能作了进一步理论研究。 性能作了进一步理论研究。2000 年,Lu L-Y,Chang WN数值模拟研究了水平和竖向地面运动对摩擦滑移隔震 结构的影响。 结构的影响。

新型三维隔震装置设计及数值模拟

新型三维隔震装置设计及数值模拟

新型三维隔震装置设计及数值模拟常伟哲;刘文光;何文福;许浩【摘要】基于铅芯橡胶隔震支座力学性能,设计研发一种新型三维隔震装置,介绍三维隔震装置的构造、变形机理及竖向刚度理论计算公式.将该三维隔震支座用于某工程,基于有限元软件建立结构模型,根据结构特点设计三维隔震支座参数,分析原结构和隔震结构在3条地震波作用下竖向加速度、水平加速度、层间剪力和层间位移响应.结果表明,新型三维隔震支座具有良好的水平隔震性能和竖向隔震性能,均有较好的减振效果.%A new three-dimension isolation set has introduced according to the mechanical behavior of lead rubber bearings.This paper also puts forward the character of deformation,mechanical behavior of the set and theoretical calculation formulas of vertical bined with an engineering project,this paper uses the finite element software to simulate structure and designs the parameter of three-dimension isolation set according to the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Then the structure responses of the original structure and the isolated structure under the action of the three seismic waves are analyzed.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new threedimensional isolator shows superior horizontal isolation performance and vertical isolation performance.【期刊名称】《结构工程师》【年(卷),期】2017(033)003【总页数】7页(P109-115)【关键词】新型三维隔震装置;力学性能;竖向隔震;数值模拟【作者】常伟哲;刘文光;何文福;许浩【作者单位】上海大学土木工程系,上海200072;上海大学土木工程系,上海200072;上海大学土木工程系,上海200072;上海大学土木工程系,上海200072【正文语种】中文结构振动控制领域里,隔震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最为成熟,近年来得到广大学者和工程师的关注,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验研究[1],在新的结构设计和已有的结构加固中得到了广泛应用[2]。

CATIA仿真模拟

CATIA仿真模拟

CATIA仿真模拟在现代工程设计领域中,仿真模拟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产品的开发和优化过程中。

CATIA作为一种强大的CAD软件,提供了丰富的仿真模拟功能,能够帮助工程师们进行产品的虚拟化设计和验证。

本文将介绍CATIA仿真模拟的原理、应用以及优势。

一、CATIA仿真模拟的原理CATIA是由法国达索系统公司开发的一款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它通过提供各种工具和功能,帮助工程师在虚拟环境中进行产品设计和优化。

在CATIA中,仿真模拟是一种重要的技术,它基于数学模型和物理原理,通过计算机仿真来模拟产品的行为和性能。

CATIA仿真模拟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建模:在CATIA中,工程师可以根据实际产品的几何形状和结构特征,使用建模工具创建产品的三维模型。

建模过程中,可以考虑各种设计要求和约束条件,确保模型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2. 材料属性定义:CATIA允许工程师为模型定义各种材料的物理属性和行为特征,比如弹性模量、密度、热膨胀系数等。

这些材料属性将被用于后续的仿真计算。

3. 加载和约束条件设置:在进行仿真模拟前,工程师需要设定模型所受的外部加载和约束条件,比如力、压力、温度等。

这些加载和约束条件将模拟实际工作环境下的力学行为。

4. 网格划分:为了进行仿真计算,CATIA需要将模型划分成小的单元(网格),并在每个网格上进行计算。

网格划分的精细程度对仿真结果的准确性和计算效率有着重要影响。

5. 数值计算:在进行仿真计算时,CATIA根据已设定的加载和约束条件,基于物理原理和数学方法,对模型进行力学分析、热传导分析、流体分析等。

通过数值计算,CATIA可以给出模型在不同工况下的响应和性能评估结果。

6. 结果分析:CATIA能够将仿真计算的结果以图表、动画等形式进行展示,帮助工程师直观地理解和分析模型的行为和性能。

通过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工程师可以找出设计上的不足和优化空间,指导产品的进一步改进。

二、CATIA仿真模拟的应用CATIA仿真模拟技术在工程设计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涉及多个行业和领域。

基于CATIA的典型结构桥梁三维参数化设计技术研究

基于CATIA的典型结构桥梁三维参数化设计技术研究

基于 CATIA的典型结构桥梁三维参数化设计技术研究摘要:为了解决钢结构桥梁工业化生产中的生产决策问题和快速下料问题,保证钢结构桥梁的广泛推广。

本文基于CATIA平台,展开了典型结构桥梁三维参数化设计方法的研究。

根据典型桥梁的结构特点,开发了基于CATIA的参数化桥梁建模方案,并在126省道南京江宁区段改扩建工程成功应用,这种设计模式在桥梁工程设计、施工、运营的各个阶段可实现快速建模,使桥梁工程的建模周期缩短了25%,大大提高了设计效率。

关键词:CATIA;桥梁;三维模型;参数化0引言随着现代桥梁建设的发展,桥梁结构越来越复杂,需要建立和计算大量的数据。

传统设计软件的弊端日益明显,随着BIM技术的出现,如何向参数化、信息化转变,基于BIM技术进行桥梁参数化设计,减少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已成为一大难题[1]。

参数化设计需要通过相关的参数化软件实现技术约束与设计结果之间的交互[2]。

设计师可以优化设计和设计创新。

通过调整设计参数,使得桥结构在工程领域有很强的逻辑性,这一点尤为明显,桥结构设计以线型为基线,在基线方向上有一个相对特定的截面形状,相关的规则和元素组合是固定的。

构件按各自的逻辑用线与线型连接起来,通过改变相应的参数来达到改变设计方案的目的[3],如果能利用BIM技术进行参数化设计,相应地调整参数,进行系统优化,就有利于提高项目设计效率,解放生产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

1典型桥梁结构参数化建模特点及方法1.1 参数化建模特点基于CATIA的参数化设计是指用约束命令来表示桥梁模型形状的特征,从模型中提取几个主要尺寸,并将定位和测量作为用户定义的变量。

其他相关维度将通过一些公式进行计算和修改,完成数据库的驱动和更新,其参数化特点如下。

(1)自定义参数:建立不同类型构件的参数可以通过用户自由设定参数值。

(2)全尺寸约束:在模型设计中,单个图形的尺寸是有限的,不可忽略,几何图形的变化仅限于图形大小。

新型三维隔震装置设计及数值模拟

新型三维隔震装置设计及数值模拟

Abs t r a c t A ne w t h r e e . d i me n s i o n i s o l a t i o n s e t h a s i n t r o d u c e d a 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 me c h a n i c l a b e h a v i o r o f l e a d ub r b e r b e a r i ng s . T hi s p a p e r a l s o pu t s f o r wa r d t h e c h a r a c t e r o f de f o r ma t i o n, me c h a n i c a l b e h a v i o r o f t h e s e t a n d
d i me n s i o n a l i s o l a t o r s h o ws s u p e r i o r h o r i z o n t l a i s o l a t i o n p e r f o r ma n c e a n d v e r t i c a l i s o l a t i o n p e f r o r ma n c e .
f i n i t e e l e me n t s o f t w a r e t o s i mu l a t e s t uc r t u r e a n d d e s i g n s t h e p a r a me t e r o f t h r e e . d i me n s i o n i s o l a t i o n s e t
CHANG We i z h e L I U We n g u a ng HE We n f u XU Ha o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6卷第5期2004年5月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JOURNAL OF COMPU TER 2AIDED DESIGN &COMPU TER GRAPHICSVol 116,No 15May ,2004原稿收到日期:2003206206;修改稿收到日期:20032072081本课题得到广西自然科学基金(0310007)资助1戴命和,女,1971年生,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CAD 制造、电子机械与现代设计1孙 宁,男,1961年生,博士研究生,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机械设计及理论、CAD 制造、机电工程测量及控制1李文勇,男,1976年生,博士研究生,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机械优化设计、CAD 制造1应用荟萃基于CATIA 的新型隔振器的3D 结构设计戴命和 孙 宁 李文勇(桂林电子工业学院机电与交通工程系 桂林 541004)摘要 利用CA TIA 软件的互动性实现新型变刚度隔振器的计算机辅助3D 结构设计,并对零部件的加工过程和隔振器的运动过程进行了动态仿真1仿真效果表明:此隔振器的设计是令人满意的,提高了隔振器的精度,降低了成本,缩短了设计与试制的周期1关键词 CA TIA ;结构设计;隔振器;变刚度中图法分类号 TH112;TP391173D Structure Design of a N e w Type Vibration Isolator Using CATIADai Minghe Sun Ning Li Wenyong(Depart ment of Mechi nery Elect ronic and Transportation Engi neeri ng ,Guili n U niversity of Elect ronic Technology ,Guili n 541004)Abstract 3D structure design of parts ,assembly ,simulating its working process as well as the parts machining process are fulfilled totally with CA TIA 1The final simulation outcome indicates that the de 2sign is perfect ,satisfying the required precision ,reducing cost ,shortening the design cycle and altering the manufacturing mode 1K ey w ords CA TIA ;structure design ;vibration isolator ;nonlinear stiffness1 引 言在现代设计中,考虑对振动与冲击的防护已显得非常重要,传统意义的线性抗振系统不能满足许多现代设备的高要求,其主要原因是简单的弹簧抗振系统会出现外界激振频率等于抗振系统固有频率的情况1此时,抗振系统不但不能减振,而且还要发生共振,使设备很容易损坏1而在设计时要想把固有频率远离激振频率又是很难办到的,因为现实中的激振往往是宽频带的,总有一个频率分量与固有频率相等1非线性减振技术就是把抗振系统中的弹性元件的刚度和阻尼设计成非线性变化的,以达到在振动过程中减小振动响应和避免共振的目的1本文所涉及的就是一种新型变刚度隔振器的结构设计,该隔振器利用抗振系统的变刚度特性实现宽频带无共振峰,通过(模拟)仿真该减振器的性能达到了先进隔振器的水平1本文中的隔振器的结构设计是根据新型隔振器的原理设计[1]提供的弹性零件参数、机构尺寸参数、凸轮轮廓曲线参数等实现的1本文利用CA TIA (Computer Aided three 2dimensional Interactive Ap 2plication )(V5R8)的互动性在整个设计过程进行不断的修改、模拟运动和模拟分析,直到达到设计本身的要求1当用CA TIA 软件修改任何一个零部件时,由该软件自动生成的三视图和立体图也会随零件和装配的改变而作相应的变化,CA TIA 的这种动态设计大大地提高了设计的成功率并缩短了设计本身的周期12 新型隔振器的机构运动简图和设计参数确定 新型隔振器的机构简图[2]如图1所示,机构中构件1,2,3,8组成曲柄滑块机构;构件3,4,8组成凸轮机构;构件5是铰支杆1铰支杆由可变支点C 支撑,可变支点C 由凸轮的廓线控制变化1可变支点由于杠杆原理使机构具有变刚度特性,弹簧9或其他弹性元件安装在构件7上构成减振系统1取构件5处于水平位置、OB 处于水平位置、C 点为凸轮推杆的最大位移时为振动的平衡位置1当机架8有基础振动时,安装在构件1的被隔振设备10会发生振动位移,这个位移使弹簧的变形量与机构的受力相协调,所以构件1所具有的刚度不等于弹簧刚度,而是一个变化的当量刚度,这个当量刚度的大小是指构件1产生单位位移增量时为克服弹簧力和机构力所需施加力的增量[3]1图1 隔振器机构简图211 当量刚度规律的确定本文中型号隔振器的设计,要求被隔振设备的质量为1kg ,最大振动位移为4mm 1选取机构中的弹簧刚度为0125kg/mm ,通过振动响应分析和优化[425],选取K d =k (x <1),K d =k (1+x 4)(x ≥1)作为变刚度规律,其仿真隔振效果加速度均方根值为116g (一般设备要求小于5g ),位移最大隔振系数为11194,避免了共振1212 凸轮推杆运动规律选取凸轮的基圆半径为15mm ,根据结构要求选取平衡位置时可变支点C 到构件1和构件7的距离相等(此时当量刚度等于弹簧的刚度);然后将刚度变化规律引入当量刚度计算公式,反求凸轮的推杆位移和凸轮转角与振动位移的对应关系(如果凸轮的压力角过大时,重新选取凸轮的基圆半径),计算所得的凸轮转角(δ)与对应的凸轮推程(S )之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1本文设计的隔振器是利用凸轮精确控制刚度变化规律的,因此在整个机构设计中凸轮的设计非常重要1用传统作图法设计凸轮廓线误差大且很难达到要求的精度,本文采用计算机绘制凸轮廓线,并且使振动位移的离散点的间隔取为011mm,这样就可以很精确地求出凸轮廓线1图2 凸轮推杆位移线图213 机构尺寸的确定根据隔振器结构设计准则[1,6]和设计要求,选取新型机构的曲柄和连杆的长度L AB =12mm ,L BO=7mm 1一般情况下,希望凸轮的工作转角越大越好,所以取L BO 比最大振动位移量稍大一些1此时,图2凸轮的工作转角为75177°,其中,正位移的工作转角为20183°,负位移的工作转角为50194°;近停程角为19128°,远停程角为264195°,凸轮处于这两位置时为不变刚度13 新型隔振器的结构设计减振器是由一个曲柄滑块机构和凸轮机构组成的组合机构1很明显,机构的各杆件长度以及凸轮的理论廓线计算误差会影响机构的运动轨迹,进而影响减振器的减振与隔振效果1本文采用CA TIA 对新型隔振器进行的互动性设计和动态模拟,验证了本文设计隔振器设计的正确性,确保了设计的一次成功,其设计过程如图3所示1图3 设计流程图311 零件实体建模本文用CA TIA 的Part Design 模块设计隔振器的各个零部件,包括基座、凸轮、螺栓、螺母、连杆、滑827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04年套、滑轨、滑轮等,它们都是根据此隔振器的形状特点和特殊需要先进行草图设计,然后进行实体造型设计1此隔振器的关键、复杂部件是凸轮,其设计过程如下:先在CA TIA 中的sketch 草图环境下根据图2所示的凸轮推杆位移线图画凸轮的廓线,然后进入实体造型模式,进行拉伸就形成了凸轮初体1该凸轮带槽要进行几次拉伸和挖孔,所以要进行几次草图设计和实体造型设计[7]1在凸轮设计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保证凸轮的封闭型式,它直接影响减振器的隔振效果1本文所设计的凸轮如图4所示1图4 凸轮实体建模是结构设计技术的基础,为完成装配、工程制图、机构的模拟运动、机构的运动分析等各零部件结构设计,需要直接应用已建立的实体模型1312 零件的组装隔振器机构的所有零部件都设计完成以后,选取CA TIA 的DMU K inematics 模块进行零件组装1DMU K inematics 模块可以组装复杂结构,并且在此环境下的组装结构的模拟运动是实际结构运动形式的真实的动态反映1在DMU K inematics 环境下进行组装凸轮机构时,先固定凸轮基座,将螺栓的轴线移到与基座孔的轴线方向上,选中螺栓与基座接触的两个面(一个是螺栓的,一个是基座的);螺母与凸轮组装时和螺栓与凸轮的组装一样,也是约束轴线和接触面,再将螺母和螺栓刚性联接后,凸轮机构就组装好了1这时,可以检查装配模型是否存在尺寸干涉,因为单独的零部件汇总在一起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定的装配问题,如发现结构或尺寸不合适的零件,可用CA TI 2A 软件的互动性非常方便地进行修改1因为零件设计和组装设计可以进行切换,而且某个零件修改了,整个机构会自动地作相应的修改,这给设计带来了极大的方便[7]1凸轮机构组装完成以后,系统就可以模拟凸轮机构的运动1这时如果发现轮廓失真或不满足工作条件要求时,系统可以进到Part Design 模块进行更改,然后再组装、动态仿真、更改,直到运动效果满意为止1图5所示为隔振器的3D 结构设计图,图中带有方槽的上下移动杆用于安装被隔振设备,圆柱体上下移动杆用于安装弹簧1图5 隔振器的3D 结构图313 工程制图用CA TIA 进行结构设计时,可以非常方便地得到与实体模型协调一致的2D 工程图,而且当实体模型改变时,2D 工程图形和尺寸标注都会同步自动更新,保证与3D 图形一致,减小因模型改变二维图更新所需时间1CATIA 的2D 与3D 图的方便转换可以从根本上杜绝传统的二维工程图设计尺寸矛盾、丢线等常见错误,从而保证二维工程图的正确无误14 动态仿真机构组装以后,可以在DMU kinematics 环境下动态模拟机构的运动过程[7]1在模拟运动过程中,更改凸轮每步走的幅度和构件1的最大位移值,选择最合适的参数,然后开始录制运动过程,生成avi 文件1录制结束后再打开录制好的文件,查看模拟效果,若不理想则重录1反复录制以后,若还是发现机构运动过程与实际运动不符合或发生了干涉等情况时,就应该进一步修改零件,直到运动效果令设计者满意为止1本文用CA TIA 进行隔振器设计时,动画模拟了零件的加工过程和机构的运动过程,结果令人满9275期戴命和等:基于CA TIA 的新型隔振器的3D 结构设计意1图6所示为凸轮滑块机构在DMU K inematics 环境下仿真的两个运动位置结构图1图6 凸轮滑块机构的不同运动位置结构图 在设计零件时,动画模拟了凸轮的加工过程,像凸轮这样复杂的零件,模拟加工过程时发现轮廓失真就要进行修改,这时系统进行更改能大大地降低设计周期15 结 论本文用CA TIA 对新型隔振器的3D 结构进行设计,特点如下:在设计过程中对凸轮的加工过程和整个机构的运动过程进行了动态仿真,其运动效果非常理想,大大提高了设计的可靠性1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利用CA TIA 的互动性进行不断的修改、模拟运动和模拟分析,直到达到设计本身的要求1组装以后修改任何一个零件时,系统自动生成的立体图和三视图也会自动相应更新,这使得设计者摆脱了传统的二维设计的局限性,又很好地体现、验证、丰富、完善设计人员的设计意图,并且可在产品投标报价之时,将未来产品的外观、造型、技术性能及特点介绍给用户,使产品更具有竞争力1利用CA TIA 进行结构设计的另一个特点是结构紧凑1本文利用CA TIA 强大的设计功能进行新型隔振器的设计,从实体设计、机构组装到模拟运动、模拟分析等,将传统的机械设计与现代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进行了有机的结合1不仅使设计过程本身变得生动,并使设计人员在方案设计阶段就能在计算机上看到产品的三维立体图像,完成产品的虚拟制造,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小设计失误、降低成本、缩短设计周期、提高设计质量、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使得设计能够满足现代社会对产品周期的要求1参 考 文 献[1]Sun Ning ,Li Guixian 1Design of a kind of new typed anti 2vibra 2tion and anti 2shock mechanism which can realize characteristics of variable stiffness [J ]1Journal of Machine Design ,2000,17(7):16~19(in Chinese )(孙 宁,李瑰贤1一种能实现变刚度特性的新型抗振冲机构设计[J ]1机械设计,2000,17(7):16~19)[2]Sun Ning ,Li Guixian 1Application of a new mechanism to resist vibration and shock in vibration isolator designing [J ]1Machine Design and Research ,2000,(2):50~51(in Chinese )(孙 宁,李瑰贤1变刚度组合机构及其在隔振器设计中的应用[J ]1机械设计与研究,2000,(2):50~51)[3]Sun Ning ,et al 1A precision machine design for electronic e 2quipment to resist vibration and shock [J ]1Journal of Apparatus and Instrument ,1999,(Suppl ):74~76(in Chinese )(孙 宁,等1一种用于电子设备抗振冲的精密机构设计[J ]1仪器仪表学报,1999,(增刊):74~76)[4]Sun Ning ,Li Guixian 1A simple method for generating the sim 2ulating signals of random vibration [J ]1Journal of Vibration and Shock ,2000,19(2):50~51,63(in Chinese )(孙 宁,李瑰贤1随机振动信号的一种简单模拟方法[J ]1振动与冲击,2000,19(2):50~51,63)[5]Sun Ning ,Li Guixian 1Application of neural net in the design of vibration isolator for electronic equipment [J ]1Machine Design ,2001,18(7):113~114(in Chinese )(孙 宁,李瑰贤1神经网络在电子设备隔振器设计中的应用[J ]1机械设计,2001,18(7):113~114)[6]Wang Jianshi 1Electronic Equipment Structure Design Manual [M ]1Beijing :Publishing House of Electronics Industry ,1993(in Chinese )(王健石1电子设备结构设计手册[M ]1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3)[7]Cao Zhixiong ,et al 1CATIA Operation Example [M ]1Beijing :Science Press ,2001(in Chinese )(曹智雄,等1CATIA 实作范例[M ]1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37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04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