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课件(8套)(1)

合集下载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课件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课件

诗歌主题思想探讨
离别之情
通过分析诗歌内容,引导学生体 会诗人李白对友人孟浩然的依依 惜别之情,感受诗歌中蕴含的深
厚友谊。
江景描绘
探讨诗歌中对长江景色的描绘,理 解诗人如何借景抒情,表达离愁别 绪。
人生感慨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透露出的人生 感慨,如时光易逝、友情珍贵等, 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和审美能力。
拟人手法也得到了巧妙运用,如“孤帆 远影碧空尽”,将孤帆赋予人的形象和 情感,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音韵、节奏等音乐美体现
诗歌的音韵和谐,押韵工整,读来朗朗上口,具有音乐美感 。
诗歌的节奏感强烈,通过长短句的交错运用,使得诗歌在朗 诵时具有起伏跌宕的韵律感。
04 唐代送别诗传统与特点
唐代送别诗概述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模仿教 师的语音语调。
学生尝试背诵诗歌,可以采用 分组背诵、接力背诵等方式。
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情感表达和艺术手法
学生分组,每组4-6人,讨论诗 歌中表达的情感和艺术手法。
每组选派一名代表,汇报讨论结 果,其他学生可以补充或提问。
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引导学生 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艺术魅力。
黄鹤楼在唐代文化中的地位
唐代诗人李白、杜甫等人的诗作使黄鹤楼名声大噪,成为唐代文化 的象征之一。
广陵在唐代文化中的地位
唐代扬州作为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前来游 览、创作,为唐代文化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06 课堂活动与互动环节
学生朗读、背诵诗歌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 字音,读出节奏和韵律。
03 诗歌艺术手法分析
情景交融表现手法
01
诗中描绘了黄鹤楼和广陵的壮丽 景色,通过细腻入微的描写,将 离情别绪融入其中,达到了情景 交融的艺术效果。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古诗鉴赏教学课件PPT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古诗鉴赏教学课件PPT

黄鹤楼介绍:介绍黄鹤楼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建筑特色。
地理位置: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巅,是武汉市的地标性建筑 之一。
历史背景:黄鹤楼始建于公元223年,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 楼,后逐渐发展成为文化名楼。
建筑特色:黄鹤楼以主楼为中心,周围环绕着许多附属建筑和亭台,形成了一个庞大的 建筑群。主楼为五层,高50多米,底层四面环廊,顶层可以俯瞰长江和武汉市的美丽景 色。
标题设计:使用大号、粗体的字体,将古诗标题“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 陵”居中放置,使其醒目易见。
简洁文字介绍:在课件封面上方或下方,用简洁的文字介绍该课件的教 学目标、适用年级、教学内容等相关信息。
副标题:李白诗词赏析
课件封面:黄鹤楼 送孟浩然之广陵
背景颜色:淡雅古 朴,烘托出诗词的 意境
字体设计:标题采 用大气、粗犷的手 写字体,副标题采 用优雅、精致的楷 书字体
“烟花三月下扬州”,赏析此句中“烟花三月”的意象和表达效果。
“唯见长江天际流”,解析此句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引导学生感受李白的文学魅力,分析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
结合其他文学作品的赏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李白的文学风格和特 点。
实践应用:将这首诗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如作文、演讲等,提高 学生的文学应用能力。
修辞手法:比喻、夸张、拟人、 用典等。
表现手法:虚实结合、动静结 合、借景抒情等。
语言风格:豪放奔放、清新自 然、洒脱流畅等。
意境营造:营造出雄浑壮阔、 瑰丽奇特等意境。
中心思想
主题:送别 中心思想:表达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感伤 李白想要表达的情感:依依不舍和离别的悲伤
名句赏析:对这首诗中的名句进行深入赏析,引导学生感受李白 的文学魅力。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ppt优秀课件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ppt优秀课件

情感共鸣
这首诗表达了离别之情和对友人的美 好祝愿,引起了许多读者的情感共鸣, 成为了跨越时空的艺术佳作。
个人感悟
情感表达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沉的情感,让人感受到离别的 无奈和友情的珍贵。
人生启示
这首诗让我认识到人生的短暂和珍贵,要珍惜眼前人,把握当下, 让生命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文学鉴赏
通过对这首诗的鉴赏,我提高了对文学艺术的欣赏水平,更加深入 地理解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宝库。
促进文化交流
这首诗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成为 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让世 界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的魅力。
历代评价
高度赞誉
艺术价值认可
历代文学家、诗人对这首诗评价极高, 认为其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堪称唐 诗中的佳作。
专家学者对这首诗的艺术价值给予了 高度认可,认为其在中国文学史上占 有重要地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05 结语
总结全文
总结了李白创作《黄 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的背景、情感和意境。
强调了诗歌在中国文 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 影响。
概括了诗歌的主题思 想和艺术特色。
启发与思考
引导学生思考友情、离别和人生 意义等主题,培养人文素养。
启发学生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 提高审美能力。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创新思 维和批判性思维。
推荐阅读
《李白诗选》
选取李白的经典诗歌,深入解读其艺术特色和思 想内涵。
《唐诗三百首》
全面展示唐代诗歌的繁荣和成就,提高学生的文 学鉴赏能力。
《中国文学史》
系统介绍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帮助学生了解诗 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THANKS FOR WATCHING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词赏析PPT课件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词赏析PPT课件
动。
文字内容需概括精炼,建议 与标题相关并符合整体语言 风格,语言描述尽量简洁生
动。
文字内容需概括精炼,建议 与标题相关并符合整体语言 风格,语言描述尽量简洁生
动。
此处添加标题
Add You Text Here Add You Text Here
添加标题
添加简要文字说明 添加简要文字说明 添加简要文字说明 添加简要文字说明
【后世纪念】
李白墓位于安徽省当涂县太白镇青山西麓的太白行政村谷家自然村西,位置东经118。30‘52”,北纬31。29’35.4”,墓葬海拔12.8 米。墓葬附近地貌为江南丘陵,东高西低,东面为当涂县海拔372米的第二高峰青山主峰,李白墓处于青山西麓陇地上,坐北朝南。2006年 05月25日,李白墓作为唐代古墓葬,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整文赏析
【整文赏析】
这首诗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那种少 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 情体贴的离别。而是表现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 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 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 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 还带着诗人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多了点诗 意,少了份伤感。
开元六年(718年),李白十八岁。隐居戴天大匡山(在今四川省江油县内)读书。往来于旁 郡,先后出游江油、剑阁、梓州(州治在今四川省境内)等地,增长了不少阅历与见识。
【李孟相识】
李白寓居安陆期间,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并很快成了挚友。公元730年(开元十八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 江苏扬州),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相会。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送别时写下了这首《黄鹤楼 送孟浩然之广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ppt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ppt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见失人 浩在的 浩水小我 荡天舟伫 荡相愈立 的接行江 江的愈边 水地远, 流方,目 向,渐送 天只渐友 际望消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自学导航:
为什么说“西辞”?为什么说三月为 “烟花三月”?江上只有一只船吗?为什
么“孤帆
” ? (学法指导:(1)、抓关键
故人西辞黄鹤楼, 孤帆远影碧空尽,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唯见长江天际流。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 人 ︱西 辞 ︱黄 鹤 楼, 烟 花 ︱三 月 ︱下 扬 州。 孤 帆 ︱远 影︱碧 空 尽, 唯 见 ︱长 江 ︱天 际 流。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西 出 阳 关 无 故 人 。
劝 君 更 尽 一 杯 酒 ,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海 内 存天 知涯 己若 ,比 邻 。
落 日 故 人 情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浮 云 游 子 意 ,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天 下 谁 人 不 识 君 。
莫 愁 前 路 无 知 己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黄鹤楼在西,扬州在东,孟浩然要沿长江 由西向东顺流而下,告辞时自然要面向西,故而 说是“西辞”。
“烟花三月”传神地写出了三月的扬州烟雾迷蒙 繁花似锦的景象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西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这句诗的意思是:我的好友孟浩然在繁花似锦 的阳春三月,由黄鹤楼出发,乘船东行到扬州去。

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课件

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课件

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课件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课件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堪称高度含蓄的典范之作,它既没细数情多深、意多长,也没陈述自己伫立江边以目相送的时间多久,但收到的艺术效果却使人深感其中之一往情深、诗味浓郁。

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课件1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做好对课文的预习。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能正确理解“西辞”“烟花三月”“尽”“唯”等词语。

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整体把握。

1、谈话激趣,揭示课题2、师生互动,交流收集到的材料,了解李白、孟浩然两位诗人。

3、了解预习情况,指读正音。

4、交流初步感受。

(了解这是一首送别诗。

板书:送)二、通读诗文,理解大意。

1、回顾以前学诗句的方法。

(如: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读资料等。

)2、引导学生自主选用以上方法同桌说说诗的大意。

3、全班交流诗的大意。

三、品读诗句,进入诗境。

(一)理解第一、二句诗。

1、请找出第一、二句中的地名,师生互动,明确位置。

(教师板画帮助理解。

)2、图文对照,理解“西辞”。

板书:名楼送3、抓住“烟花三月”,展开想象。

(拓展学生思维,体会“盛世、盛景融名人”的华美画面。

)板书:盛景送4、师生互动,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二)理解第三、四句诗。

1、读读这两句,请学生找出用得好的'词语谈感受。

2、重点体会“远影”“尽”“流”等词语的丰富内涵。

(1)算算帆影远去直到尽头大约会用多长时间,谈由此产生的感受。

(引导体会目送时间之长,情谊之深。

)板书:目光送(2)想象“尽”了的是什么,无“尽”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情深意更重的挚友情谊。

)(3)讨论:滚滚东去的仅仅是一江春水吗?(引导体会虽然“多情自古伤别离”,但“人虽分,心相随,情永在”的丰富内涵。

)板书:心随送(4)师生互动,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人教版语文上《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优秀课件 (一)

人教版语文上《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优秀课件 (一)

人教版语文上《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优秀课件 (一)人教版语文上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一篇脍炙人口的诗歌,也是一篇经典的文学作品。

而对于这篇诗歌的教学以及如何更好地处理教学内容,则需借助高质量的课件,其教学效果相思倍儿棒。

下文将从“课件的优点”、“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优秀课件的体现”三个方面进行说明。

课件的优点课程中使用课件可充分利用计算机为人们所提供的多种媒介语言资源,将知识点以更加完美的形式和多元化的方式展现给学生和教师。

同时,作为教师,通过优秀的课件适当地改变教授方式,更容易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唐诗,描绘了诗人在黄鹤楼前送行孟浩然的情景。

孟浩然要去广陵,他的离别使得诗人感到一丝的触动。

在诗中,诗人以自然景致的描写来表达离别或思念之情,诗歌的语言简洁、清新,涵义深远。

其描绘的画面也非常鲜活,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教学课件的展示中,可以选取优美的图片、诗歌的语音以及乐器的演奏等方式,让学生在相对轻松的氛围中探索诗的内涵和意义。

优秀课件的体现优秀的课件需要扣住课程的核心内容,选取精彩的例子,将课程内容直观地呈现给学生。

例如,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课件的展示中,可以将孟浩然的生平以及他与诗人的关系进行介绍,进一步说明诗歌的背景。

同时,扼要介绍孟浩然与诗人的交情以及夫君妇和的别离之情,满足学生探讨诗歌内涵和初步理解的需求。

在教学课件的呈现中,可以使用多彩的图像和声音,配以投影仪或电子屏幕演示设备等,以形象生动的方式记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歌,提高学生阅读和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人教版语文上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区段落的组合、语言的表达、意象的描写等多方面都展示了其优秀的诗歌特质,而如何更好地面对学生的需求和开发他们的创造性,可以充分利用课件,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让课程内容更个性化、精彩,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四年级《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ppt课件1

四年级《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ppt课件1
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友人登上了船。白帆随着江风逐步远去,消失在蓝
天的尽头。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 边……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 (1)准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要 读出古诗的节奏感。
❖ (2)结合注释插图,读懂诗意, 想象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过尽千帆皆不是,一心只送孟浩然!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站在江边,往事历历在目。 他们曾经一同( );他们曾 经一同( );他们曾经一同 ( ),这是多么欢乐的时光! 可如今,白帆远去,江水东流,他 们再也不能一同( );再也不 能一同( );再也不能一同 (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 人 西 辞 黄 鹤 楼, 烟 花 三 月 下 扬 州。 孤 帆 远 影 碧 空 尽, 唯 见 长 江 天 际 流。
❖ ❖ ❖ ❖ ❖
❖ ❖
不桃忽李
及花 汪潭
闻白 岸乘


伦水 送深
上舟 踏将


我千歌欲 情尺声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那年炎夏王小逢, 吟诗学赋乐融融。 童心稚语留心中, 恋恋不舍你笑容。
江南的三月,是最有诗情画意的季节, 在这样美好的季节,本该携友同游。可诗 人面对的,却是与老友的离别。黄鹤楼上, 李白紧紧拉着孟浩然的手,久久不愿松开。 他会对孟浩然说些什么呢?
孤帆远影碧空尽,
孤单单的一只船。
唯见长江天际流。
唯见:只看见。
孤帆远影碧空尽,
“孤帆”是说李白的注意力 和感情都在好友孟浩然身上。
那你能用一两句话说一说你与我, 你与好朋友之间的友谊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詩歌的用韻上,詩人也頗 具匠心地選擇了 “樓”“州”“流”三個聲 調悠揚的韻腳,吟誦起來餘 音嫋嫋。這與孤帆遠去、江 流天際的景象以及詩人目送 神馳、情意綿綿的神態十分 吻合。
謝謝觀賞
作業: 請分享一次自己離別 的回憶。
感谢您的阅读! 为 了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 文档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 改调整及打印 , 欢 迎 下 载 !
❖ “孤帆”絕不是說浩瀚的長江上只有一隻 帆船,而是寫詩人的全部注意力和感情只 集中在友人乘坐的那一隻帆船上。
❖ 生命如流水,別情如流水,無限關注依戀 的眼光追隨著消失在視野之外的孤帆遠影, 也就化作水天與共,千古長存的長江巨流 了。
❖ 這兩句詩表達了多麽深摯的友情,然而在 詩句中卻找不到“友情”這個字眼。詩人 巧妙地將依依惜別的深情寄託在對自然景 物的動態描寫之中,將情與景完全交融在 一起了,真正做到了含吐不露而餘味無窮。
❖ 詩人用“煙花”修飾“三月”,不僅傳神 地寫出煙霧迷濛、繁花似錦的陽春特色, 也使人聯想到處在開元盛世的揚州,那花 團錦簇、繡戶珠簾,繁榮而又太平的景象。
❖ 開頭兩句被“煙花三月”這個鮮麗的意象 感覺化了。贏得前人稱此句爲“千古麗 句”。
❖ 從《李太白集》裏,我們可以看到李白、 孟浩然之間有著不少贈答詩。在《贈孟浩 然》中,李白寫道:“吾愛孟夫子,風流 天下聞。紅顔棄軒冕,白首臥松雲。”可 見李白對孟浩然是多麽敬佩,兩人的情誼 是多麽深厚。
詩的特色:
(1)詩人送詩人,詩意特別濃。但整首詩並 不是特別強調離別的感傷,反而帶著幾分 嚮往和喜悅。
(2)他們分手在煙花三月的季節裡,春意正 濃,一路上繁花似錦叫人羨慕,所以這首 送別詩也就獨創一格,突出了他的詩意。
(3)李白用的是絢爛的三月春色,放舟長江 的大畫面,以及孤帆遠影的細節,把一大 片詩情畫意順著長江流去。
詩句的分析:
❖ 詩的第一第二句是以要遠行的人---孟 浩然---為中心,說明他要順長江東下 到揚州去。
❖ “故人西辭黃鶴樓”緊扣題旨,點明 送行的地點及自己與被送者的關係。
❖ “故人”一詞說明了兩位詩人的深厚 情誼。“黃鶴樓”是天下名勝,是詩 人墨客流連聚會之所。
❖ 而今兩位瀟灑飄逸的詩人在此道別, 更帶有詩意和浪漫色彩。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惟見長江天際流。」
賞析
時間:這首詩是李白 出蜀壯遊期間的作 品,時再遇孟浩然,當 時孟正要前往廣陵,因此 賦此詩以贈之 。
內容:
寫詩人送別友人時無限依 戀的感情,也寫出祖國河 山的壯麗美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