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成都、swot分析1
成都发展奖励旅游的SWOT分析

成都发展奖励旅游的SWOT分析作者:黎玲来源:《群文天地》2012年第08期奖励旅游始于二十世纪60年代的美国。
在我国起步较晚,目前,在北京、上海、广州等经济发达地区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
文化资源、会展设施及交通发展水平较高的成都市,奖励旅游还处于起步阶段。
文章基于SWOT对成都市的奖励旅游发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成都市发展奖励旅游的建议。
一、奖励旅游的概念及内涵分析1.奖励旅游的概念根据世界奖励旅游协会(SITE)对奖励旅游的定义:“奖励旅游是一种现代化的管理工具,目的在于协助企业达到特定的目标,并对于达到该目标的参与人员给予一个非同寻常的旅游假期作为奖励;同时,也是大公司安排的以旅游为诱因,以开发市场作为最终目的的客户邀请团。
”2.奖励旅游的内涵及本质(1)奖励旅游是一种现代化的管理手段。
奖励旅游同物质奖励和金钱奖励相比更加具有长期性,受奖励的员工将奖励旅游的特殊经历传达给企业的其他员工,在激励自身的同时,也激励了企业的其他员工为得到奖励旅游的机会而不断努力,这样的良性循环会促进企业不断的发展;同时,大企业的奖励旅游往往都会通过包机、包车的方式,相应的打出企业的标识,请媒体进行报道等,这些行为都是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扩大自身知名度的途径。
(2)奖励旅游本质是一种特殊的旅游活动形式。
奖励旅游的特殊性体现在服务对象特殊、旅游活动内容特殊和旅行社接待特殊三个方面。
奖励旅游服务对象都是企业的拔尖人才,奖励旅游不仅仅是企业为业绩突出的员工提供的一次放松旅游的机会,更是为其提供的一次学习、交流的机会和企业管理者选拔优秀后备人才的机会,因此,旅行社在旅游线路的安排、活动内容的安排等方面都要考虑企业的特殊要求。
二、成都市奖励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1.成都市发展奖励旅游的优势(1)成都市及周边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完善的接待条件。
成都市位于四川盆地西部的岷江中游地段,境内海拔387—5364米,东界龙泉山脉,西靠邛崃山,拥有平原、丘陵、山区等多种地貌,气候具有春早、夏热、秋凉、冬暖的特点;道教发源地青城山、千年古堰都江堰、三国遗址武侯祠、诗歌文化杜甫草堂等一大批人文旅游资源层出不穷;川剧、川菜、蜀绣、年画等颇具特色的艺术特色丰富;大量的国际化酒店入驻成都,高速公路、铁路、空港等健全的交通网络都使成都市具有了奖励旅游产品形成的基础条件。
成都汉服文化的swot分析

成都汉服文化的swot分析
成都汉服文化的SWOT分析如下:
优势:
1. 文化底蕴深厚:成都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与汉服文化相互融合,可展示独特的文化魅力。
2. 地理优势:成都地处西南地区中心,交通便利,吸引着大量游客。
这为汉服文化的推广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3. 活动丰富多样:成都汉服社群活跃,举办各种形式的活动,如汉服展览、汉服游园、汉服表演等,吸引了大量青年和文化爱好者的参与。
劣势:
1. 接受度不高:汉服文化在部分人群中仍存在认知误解和接受度不高的问题,尤其是在年轻人中。
2. 宣传推广不足:成都汉服文化的宣传力度相对较弱,缺乏系统性和持续性的推广活动,导致知名度和影响力有限。
机会:
1. 城市形象提升:成都是一个文化底蕴丰富的城市,在发展汉服文化方面取得成就可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
2. 旅游市场需求增加: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提高,汉服文化作为一种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形式,具备吸引力,有机会吸引更多游客。
威胁:
1. 文化衍生品市场竞争:随着汉服文化的流行和普及,相关的衍生品市场也在不断扩大。
同时,市场上的竞争也日益激烈,需要创新和不断提升竞争力。
2. 文化保护与商业化之间的平衡:在推广和商业化汉服文化的过程中,需要平衡保护文化传承与商业化利用的关系,避免过度商业化对传统文化的消解。
以上是针对成都汉服文化的SWOT分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成都SWOT

成都“休闲之都”旅游形象定位的SWOT分析成都的旅游形象定位似乎有些例外,成都有过许多旅游形象定位,如80年代定位的“天府风光、熊猫故乡、蜀汉文化”(后将“蜀汉文化”改为“古蜀文明”),后来的“成功之都、美食之都、多彩之都”、休闲之都、美食之都、锦绣成都、天府之都、人居天府[1],以及近几年的“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第四城”、“东方伊甸园”等。
但直到今日,仍未正式确定旅游形象定位。
通过分析归纳,现阶段政府、学术和公众层面都有将成都形象定位为“休闲之都”的倾向,“休闲之都”能否作为成都的最佳和最终旅游形象定位,需要从多角度、多层次全面的分析。
本文利用SWOT分析方法,即Strength (优势)、Weakness (弱势)、Opportunity (机遇)、Threat (危机),对“休闲之都”旅游形象定位内在的优势和弱势与外在的机遇和危机加以剖析。
1优势分析成都旅游形象定位为“休闲之都”的休闲优势,可以从休闲资源、休闲意识和休闲产业等方面进行归纳。
1.1休闲资源丰富成都自古被誉为是“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优越的地理环境和三千年的古蜀文明,为成都沉淀下了极为丰富的高品质休闲资源。
为成都休闲活动的开展提供的必要的基础。
1.1.1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成都市地处成都平原,并跨四川盆地和川中丘陵西缘,境内河网密布,沟渠纵横。
成都市气候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大部分地区年均气温16. 3℃,全年无霜期约338.5天,年降水量976毫米,多集中于夏秋而冬季少有降雪。
气候条件不论从湿度、紫外线强度还是空气清洁度、环境舒适度等都最适合人们居住。
全市森林覆盖率达23.1%西部山地气温呈垂直分布,雪线以上积雪时间长,是夏日休闲避暑的好地方[2]。
1.1.2历史文化沉淀厚重成都市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9处:国家级17处、省级30处、市级72处;5座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2座、省级3座;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00处,文物建筑22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4座,各类博物馆23座,馆藏文物24.5万余件。
成都市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SWOT分析及战略选择

用 SWOT 分析法进行战略分析首先一定 要明确目标是什么遥 建设美丽宜居的公园城 市袁首先就要明确什么是公园城市钥 要对它的 内涵进行准确界定遥
公园城市具有功能属性和空间属性的双 重内涵遥 首先是功能属性遥 功能属性是对生产
和生活服务具有支撑作用而不直接产生经济 效益的属性遥 公园城市的功能属性应强调体 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价值 观袁 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绿色发展来满足人 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袁引领功能性产业袁资源 利用袁文化景观袁生活服务的发展袁强调产业 的加速转型袁 大力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 功能性产业遥 实现农业文明尧工业文明与生态 文明相辅相成袁形成野绿色+冶的新发展框架曰 实现城市公共服务更加均衡袁 城市功能更加 合理袁 城市形态更加美丽袁 城乡关系更加和 谐袁产业发展更加生态遥 要将野人是城市的核 心冶作为价值取向袁以野追求美好的生活冶为使 命袁以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为根本出发点袁 突出野服务所有人冶的理念袁力争满足各类人 群的个性化需求遥 其次是空间属性遥 空间属性 是城市可以作为人类活动聚集的地方共用共 享的属性遥 公园城市的空间属性应突出山尧 水尧森林尧田野尧湖泊和城市生命共同体的生 态观袁以及人尧城市尧环境和产业的高度和谐 统一的大美城市形态遥 要反映自然景观与城
城市综合实力遥 成都是西南地区的商贸尧金融尧 科技中心和重要的交通枢纽袁也是国家高新技术产 业基地尧商贸物流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袁无论是开通 国际航线数量还是设立的外国领事馆数量都是西 部地区最多的遥截至 2017 年年底全市常住人口达到 1605.5 万人遥 2017 年地区 GDP 及人均 GDP 双双过 万袁地区 GDP 高达 1.3889 万亿元袁人均 GDP 过万美 元遥 成都市还拥众多等高等学府和科研机构遥 2017 年成都被列为仅次于北上广深的 野新一线城市冶袁综 合实力明显优于中国中西部的其他城市遥 雄厚的城 市综合实力为建设公园城市提供了较为坚实的经 济和物质基础遥
成都市工业旅游SWOT分析

成都市工业旅游SWOT分析作者:赵兴伦来源:《南北桥》2020年第03期【摘要】本文通过对成都市工业旅游SWOT分析,找出了成都市工业旅游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期相关部门予以重视和充分考虑,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抢抓机遇,尽量做到将劣势转化为优势,将威胁转化为机遇。
【关键词】优势劣势机遇挑战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03.200一、优势(Strengths)1.区位环境优势得天独厚。
成都市在地貌类型上是川西平原与青藏高原的结合区,地处中国西南部,是中国西南部的核心城市,也是中国西部经济最发达地区,是中国西部对外开放最早、经济最繁荣、市场发育较完善的地区,为进行多样化的旅游开发建设提供了基础条件。
2.交通设施完善发达。
成都市交通便利,四通八达。
优越的交通条件有利于游客进出,从而为开发工业旅游提供了可达性极强的旅游通道。
3.可供工业旅游发展的各种风格建筑群林立。
成都市是中国西南部的超大核心城市,其工业发展历史悠久。
自洋务运动至今,各个时代,各种国家和地区风格的工业建筑不胜枚举。
这为工业旅游的发展提供了不可多得资源基础。
4.积淀深厚的成都工业文明历史和工业历史文化。
年代久远的厂房与现代高新技术的结合,先进或落后的工艺流程与独具特色产品相匹配,工业生产、观光、参与、体验、娱乐为一体,构成了一副完整的成都工业文明历史画卷。
特别是成都东郊工业文明博物馆,被称为“成都近代工业历史的活化石”。
5.一大批实力雄厚的现代企业入驻成都。
成都市现有现代工业企业主要分布在成都卫星城郫县的成都高新技术开发西区、成都高新技术开发区、西南航空港经济开发区、新都卫星城工业开发区、四川成都出口加工区、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开发园。
落户成都市的世界500强企业共有200余家。
6.成都市工业旅游客源市场潜力巨大。
成都市工业旅游依托的成都市及周边地区是一个人口密集、经济繁荣、交通便利、工商业发达、市场购买力强、发展潜力大的黄金地带,对整个中国市场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和传导性。
我国文化旅游发展思路与对策以成都为例进行SWOT分析

我国文化旅游发展思路与对策——以成都为例进行SWOT分析发布时间:2011-8-1信息来源:人民论坛学术前沿作者:张涛刘晓倩【摘要】文化旅游成为近年来新兴的旅游项目之一。
成都具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文化旅游资源对成都市旅游、文化市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采用SWOT分析法,对成都市文化旅游开发的优势、劣势以及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有助于找到更有利于成都市发展文化旅游的对策。
【关键词】成都文化旅游SWOT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旅游者已经不仅仅满足于简单的观光,而是追求更高层次的物质和精神享受,发展参与型、民族型、文化型等类型的旅游,拓展旅游外延和内涵已经成为一种大趋势。
在这样的背景下,文化旅游悄然兴起。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加之拥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文化旅游发展前景广阔、效益看好。
成都拥有大量的文化旅游资源,目前绝大多数均已开发,但开发并不完善。
成都市文化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所谓SWOT分析就是对区域经济活动自身所具备的优势(strength)和劣势(weakness),所处环境中的机遇(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进行全面分析,为制定提升经济活动竞争力的战略提供一个比较清晰、全面、系统的判断和直接的思路。
成都文化旅游发展的优势第一,世界遗产西部第一。
在西部各省、直辖市中心城市中,西藏拉萨、云南昆明、陕西西安各有一处文化遗产保护地,其余省会城市都没有。
而成都现有都江堰-青城山双文化遗产以及大熊猫栖息地自然遗产地等两处,这在西部中心城市中位居第一。
第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量位居西部前茅。
截至2006年,在西部省会城市所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西安以34处位列第一,成都以24处位列第二。
成都市有其独特的优势,反映先秦时期古蜀文明的“金沙”遗址、“鱼凫”遗址,三分天下的蜀国遗迹、杜甫草堂等,极具发展优势。
第三,拥有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和国际花园城市桂冠。
基于SWOT分析法下的成都旅游业及特色小吃业融合发展现状分析

山西农经//2020年13期DOI :10.16675/14-1065/f.2020.13.017基于SWOT 分析法下的成都旅游业及特色小吃业融合发展现状分析□方宇,李兰兰,徐培*摘要:成都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及独具特色的风味美食,特别是历史街区等富有文化内涵的旅游景点得到了快速发展。
成都的传统美食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小吃文化更是成都历史变迁的见证。
通过问卷调查,利用SWOT 法分析成都旅游业与特色小吃业的发展优劣势,探讨跨产业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成都;旅游业;特色小吃业;融合发展;SWOT 分析文章编号:1004-7026(2020)13-0028-02中国图书分类号:F592文献标志码:A(四川旅游学院四川成都610100)成都旅游资源丰富,而小吃作为成都美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旅游业融合发展,能发掘新的经济增长点,更好地打造“天府之都”。
为了综合分析旅游业与特色小吃业融合发展的优劣势,引入SWOT 分析法,通过向200余位游客发放调查问卷,并根据问卷调查情况深入分析了旅游业与特色小吃业融合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及挑战。
1优势分析(1)旅游资源丰富。
成都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有杜甫草堂、武侯祠、金沙遗址博物馆等人文气息浓厚的景点,还有青城山、都江堰、峨眉山等让人叹为观止的自然景观,更有峨眉山的猴子以及憨态可掬的国宝大熊猫等。
(2)地理优势明显。
作为“天府之国”,成都盆地气候温和宜人,物产丰富。
成都是九寨沟、稻城亚丁、四姑娘山、泸沽湖等旅游景点的必经之地[1],是重要的国内外旅游集散地和中转地,具有明显的地理优势。
(3)美食资源丰富。
成都小吃品种约在300种以上,堪称中国和世界之最。
“食在中国,味在四川”,四川小吃的种类与精品大多都集中在成都,素有“成都小吃甲天下”的美誉[2]。
成都于2010年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美食之都”的荣誉称号,成为全球7大“世界美食之都”之一[3]。
成都小吃不仅品种丰富,还集中了煮、蒸、炸、烤、煎等多种烹饪工艺及麻、辣、甜、鲜等多种风味,突出体现了巴蜀小吃的精华。
成都城市综合体发展优劣势(SWOT)分析

哄 而上 的城 市综合体 受 到市 场消 费能 力不足 的制 2 . 重复 同质化 、 低 水平的建设是综合体 最大的风
一
规模处 于全 国前列 。据成都市商 务局 2 0 1 2 年公布 的
数据显 示 , 成都市 当年在建城市综 合体 项 目 1 9 个, 总
体量约 1 0 5 0 万平方米 , 到2 0 1 7 年, 成都 的城市综合体 项 目将 达到 2 4 个 。2 0 1 2 年 O 1 5 年, 全市城 市综
力支撑 , 将给 综合体物业尤其是高端综合体提供更 多
机遇 。
2 。 成都城 市 综合体 发展快 、 规模 大 、 综合 实 力位
居 国内上游 。
一
是正处于城市综合体高速发展 的爆发期 , 在建
为 了更好 的促 进成都楼宇经 济高 端发展 , 增强高端服
务业和总部 经济发展 的承载 能力和 综合竞争 力 , 实现 建设服务业核心城市 发展 目标。
~
三是成都综合体建设 目前已进入 了国际化 、 高端
化、 多元化 的发展 阶段 , 其 中不少是 以五星级 的标准
规 划建设 , 其零售业态都是 以国际化商业购物 中心模 式进行定位和经营 , 如仁恒置地 、 国际金 融 中心 、 来福 士广场等 , 入驻综合体 的企业和 品牌也 多以国内外知
中 共 成 都 市 委 党 校 学 报 2 0 l 4 年 第 5 期 圈
一
Hale Waihona Puke 堡堡 I 合体 发展最集 中的区域 , 占到总供 应量 3 7 %。一 些近 郊发展较快、 消费相对成熟 的区域还缺 乏大型商 业综
合体 支撑。一些已经建成 的城市综合体 受经济能 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早在一千多年前,西晋文学家左思所著 《蜀都赋》中便有"金垒中坐,肴隔四陈、觞以 清酊,鲜以紫鳞"的描述。唐宋时期,川菜更为 脍炙人口。诗人陆游曾有"玉食峨眉木耳,金齑 丙穴鱼"的诗句赞美川菜。元、明、清建都北京 后,随着入川官吏增多,大批北京厨师前往成 都落户,经营饮食业,因而川菜又得到了进一 步发展,逐渐成为我国的主要地方菜系。 川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素来享有"一菜 一格,百菜百味"的声誉,它历史悠久,源远流 长。据史书记载,川菜起源于古代的巴国和蜀 国。自秦朝至三国时期,成都逐渐成为四川地 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使川菜得到较大 发展。
迄今为止,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几乎濒 临绝迹的大熊猫,只有在我国的四川、陕西、甘肃部 份地区的深山老林中才能找到它们的身影。目前全世 界的大熊猫总数仅1000只以下,而且数量在不断 减少。 根据科学统计有78%的雌性大熊猫不孕, 有90%的雄性大熊猫不育,这就给大熊猫的繁殖带 来了许多困难。 在动物学上,大熊猫属食肉目。据考证,大熊猫的古 代名称有貘、白豹、虞等。在200多万年前的更生 世早期到100万年前的更生世中晚期,大熊猫已经 广布于我国南半部,组成了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 今天该动物群的许多种已经绝灭,而大熊猫却一直活 下来,所以大熊猫有“活化石”之称。 大熊猫是中国的特产,主要分布在川、陕、甘三省, 目前的野生大熊猫总数不足1000只,其中80%以上分布 在四川境内,成都市郊的都江堰、崇州、大邑、彭州都 有少量大熊猫出没。 为了强化大熊猫的野外保护,成都分别在都江堰市建 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龙溪~虹口自然保护区,崇州市建 有省级鞍子河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大邑县建有省级黑水 河大熊猫自然保护区。
1、现有旅游吸引物 2、SWOT分析
3、优先发展的五个旅游产品
成都市的府南河是府河、南河的统称。府河、南河古 称"二江","二江"把城形成了成都市千年不变的景观。 两河又是岷江水流经成都的主要河流,河水从市区的 西北流向东南方,十排洪渠分别汇入府河、南可。府 河河水进入市区后绕城北、城东而流;南河河水进入 市区后顺城西、城南而流。两水在城东南方相汇,向 南经乐山、宜宾流入长江。 成都生物资源丰富,珍稀植 物有银杏、珙桐等。珍稀动物有大 熊猫、小熊、丝猴等。中药材有860 多种,川芎、川郁金、乌梅、黄莲 等蜚声中外。成都市旅游资源丰富, 名胜古迹中外驰名。全市现有人文 景观172处,其中尤以武侯祠、杜甫 草堂、王建墓、都江堰、二王庙、 青城山最具特色。有全国重点文物 保护单位和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19 处。有世界唯一的大熊猫繁育研究 基地。地处由剑门蜀道、九寨沟、 峨嵋山、长江三峡等地组成的四川 旅游环和全国旅游环的联络点上, 还是内地前往西藏的主要通道,旅 游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成都的天空印象当中总是弥漫着一股麻辣的香味
一般的四川人大多不怕辣,有点怕的是麻,成都人是辣不怕麻也不怕
冷啖杯 冷啖杯是种叫法。在夏天夜晚的街边,各家小店就摆开了长阵,无数的矮 桌小凳,小店卖着以冷食为主的小菜、啤酒和凉好的稀饭。这就叫冷啖杯。
古色之都
说成都是有名的休闲城市,不能不透过茶馆去感受成都人生活的悠闲 了。 府南河边的滨江茶园,是成都市区最有名的一家大众茶园。垂柳下, 沿河边一长串茶桌,能坐茶客好几百人,掺茶习惯还没有变,让人开 了蜀风茶园的眼界。客人落座,带盖的小青碗从茶师的手臂中唰唰地 落在茶客桌前,当你还没赞出口时,铜壶的开水从一米开外滚了下来, 如龙嘴喷泉,接着“当当当”有节奏的盖碗声响了起来,这一连串的 动作也不过几秒钟。茶馆中掺茶人如有这一绝活,老板给的工钱不菲, 客人也会多得多。成都茶馆里,有时髦前卫年轻人,有西装生意人, 有几十年的茶客,也有抱本书的大学生。进了茶馆,成都人顿时活跃 了起来,你一言我一语,谈得投机时周围的人也凑了上来。 成都人迷茶馆,这与堂内各种休闲的配套服务也有关。进入茶园, 擦鞋的、卖报的穿梭其中,提着篮子卖花生瓜子、时令水果的、算命 卜卦的、捶背修脚的、掏耳剪指甲的、给你讲故事的、吹口琴拉二胡 的,你没有想到的他们都想到了。
水煮鱼
回锅肉
成都人吃味道,追求口感。成都人对吃特别有感情,不管这菜那菜,好吃就是 好菜,对吃的热情,可以用“投入到底”来形容。当然,成都人还有一个特点, 那就是好客。 号称美食之都的成都,有3万多家酒楼、餐馆遍布大街小巷,只要你想出 门吃饭,没有找不着吃的。早在上个世纪末,成都餐饮行业就形成了本土川菜 (包括火锅)十分繁盛的同时,外来菜系乃至外国菜也异彩纷呈的局面。进入 二十一世纪以来,成都餐饮越发繁荣,外地人只要到市区内几条美食街转一转, 就能体会那“吃在中国,味在成都”的滋味。成都有好几条各具特色的美食街, 由西往东呈扇形排列:沙西线(沙湾路西延线)、羊西线美食一条街及府南新 区火锅一条街、草堂餐饮娱乐圈(包括琴台路、锦里西路、芳邻路和青华路)、 武侯祠大街、双楠美食区、玉林—中华园美食区、科华路—领事馆路美食街、 人民南路南延线休闲餐饮一条街、望平街美食区等。
Swot分析
威胁: 1、同类型城市造成的压力----重庆 2、逐渐被同化的民族文化,精髓缺失 3、景点压力过大,文物保护力度不足
优先发展的五种旅游产品
1、成都茶馆文化为形式的旅游(慢节奏的生活) 2、成都美食为主导的旅游产业(美食之旅) 3、成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农家乐) 4、道教祖庭,名胜建筑游览 (名胜之旅) 5、川蜀古战场再开发 (探古之旅)
成都,一座你来了就不想离开的 城市
• 成都是全国文明城市,中 国最佳旅游城市。中国最 具经济活力城市,中国最 具风情城市。中国十大最 具幸福感城市,一座洋溢 着幸福暖流的城市,一座 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 一座让年轻人不断有创造 冲动的城市。这个城市的 名片就是休闲幸福,在成 都你是幸福的。
川剧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乃至更早的时期,而后两汉的角抵百戏, 为早期的川剧奠定了基础。战国名篇《宋玉对楚王问》中有“其为下里巴 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所谓“下里巴人”,即是四川民间歌舞或者 歌者舞者的代称。据《太平广记》及《稗史汇编》等文献记载,自蜀郡守 李冰起,便有《斗牛》之戏。三国时期,更是出现了四川第一曲讽刺喜剧 《忿争》,可谓川剧喜剧的鼻祖。 至唐五代时期,是川剧最为鼎盛之期,出现了“蜀技冠天下”的局面。 这一时期常演的剧目有《刘辟责买》、《麦秀两岐》和《灌口神》等。并 出现了中国戏曲史上到目前为止最早的戏班,即《酉阳杂俎》中所载的干 满川、白迦、叶硅、张美和张翱五人所组成的戏班。 从《斗牛》之戏到宋杂剧《酒色财气》,历时千有余年,它们是地地 道道的“四川戏”,可以视为广义的川剧。而现代意义上的川剧,应该说 是在宋元南戏、川杂剧、元杂剧基础上的产生于明代的“川戏”开始的。 至清代川剧由昆曲、高腔、胡琴、弹戏和灯戏五种不同的声腔杂陈, 晚清时期,便出现了五腔共和的新局面,使川剧面目为之一新,各类声腔 的特色剧目和保留剧目开始形成。其后的川戏改良运动,成立了”戏曲改 良公会”,集资兴建了“悦来茶园(今锦江剧场旧址)”、“蜀剧部”等演 出场所。由此,川剧艺人自己组织的“三庆会”于1912年成立,也现了康 子林,杨素兰,萧楷臣等一大批名角,精英多达三百余人。创作上也出现 了赵熙的《情探》,黄吉安的《三尽忠》、《柴市节》等一大批名人名戏, 流行剧目多达700余个。 20世纪以来,虽然也现了以刘怀叙为代表的“川剧创作家”们所创作 的现代戏,但国家处于黑暗时期,川剧也开始衰落了;建国后,在党和新 中国的扶持下,川剧又开始焕发艺术青春,重新进入自己的“黄金时代”。
麻婆豆腐
香辣蟹
川菜在烹调方法上,有炒、煎、干烧、炸、熏、泡、炖、 焖、烩、贴、爆等三十八种之多。在口味上特别讲究色、香、 味、形、兼有南北之长,以味的多、广、厚著称。历来有"七味 "(甜、酸、麻、辣、苦、香、咸),八滋(干烧、酸、辣、鱼 香、干煸、怪味、椒麻、红油)之说。其主要名菜有"宫保鸡丁 ","麻婆豆腐","灯影牛肉","樟茶鸭子","毛肚火锅","鱼 香肉丝"等三百多种。
俯南河
成都体育中心
成都自古为西南重镇,三国时为蜀汉国都,五代十国时为前蜀、 后蜀都城,文化遗存丰富,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成都有2300多年建城史。秦汉以来,成都就以农业、手工业兴盛和文 化发达著称,历代都是中国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长江 流域的重要城市。汉代成都与洛阳等并列为五大都会之一。唐代商贸 繁荣,与扬州齐名,称为“扬一益(成都)二”。宋代成都印刷的“交 子”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的纸币。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就是成都。 杜甫的著名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生动地描绘 了成都当时作为长江上游重镇和西南经济文化中心商贾如仔非常 小,一般只有100多克重,最小的仅 50多克,最大的也不过200多克。 这样小的体重,仅相当于母亲的千分之 一左右。
金沙遗址出土的玉石器如同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礼器一样,透露出古蜀与中原 等地区有着长期文化交流的丰富信息。古蜀先民是聪明而善于学习的部族,在吸 纳和接受外来文化因素的过程中,常加以模仿并给予充分的创新发挥。比如金沙 遗址出土的黄玉琮便是古代蜀人对良渚文化传世玉琮的模仿之作,出土的玉戈、 玉剑、玉璋等则可看出与殷商王朝同类玉器在器形上的相似之处,同时又显示出 风格上的演变和自成特色。三星堆和殷墟商墓均出土有大量海贝,应是古蜀国与 中原、沿海地区密切往来的见证。 金沙遗址是继三星堆之后又一处非同凡响的重要考古发现,它很可能是三星 堆古城衰落之后古蜀王国的都邑所在。栖息于此的古代蜀人中可能有崇鸟和崇鱼 的氏族,也有崇奉石虎与石蛇的部族,或许还有崇尚金蛙与石龟的蜀人,这些古 蜀族群之间可能有相互的通婚和联姻。这里有大面积的居住区,有墓地,有宗教 仪式活动区和大型的祭祀场所,还有大量的手工作坊和烧制陶器的窑址。说明当 时社会已有一整套礼仪制度和从事多种行业的明确分工,当时的社会物质文化已 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古蜀族与周边区域这种长期的交流往来,除了文化上的相互影响, 还促使了人口的流动和迁徙,曾对古蜀文明的发展进程产生过不可忽视 的重要作用。蜀山氏和蚕丛氏是崛起于岷江上游的古老部族,后进入成 都平原成为古蜀王国的开创者。其后的鱼凫、杜宇、开明都不是古蜀国 中的土著,这些外来而成为古蜀国统治者的部族或氏族,不仅促成了古 蜀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也为灿烂的古蜀文明增添了丰富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