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痛之针灸辨证治疗ppt课件ppt课件
合集下载
头痛的中医辨证治疗ppt课件

整理课件
25
【辨证论治】风寒头痛
(2)治法:疏风散寒。 (3)方药:川芎茶调散。 川芎:辛温气香,上达巅顶。行血中之气,祛血中 之风,为治外感头痛之要药; 羌活、白芷:疏散太阳、阳明之风邪寒邪; 细辛、薄荷、荆芥、防风:辛散上行,祛风散寒解 表; 甘草:和中缓急。
整理课件
26
【辨证论治】风寒头痛
整理课件
7
【概说】
(二)症状特点 1、自觉头部疼痛为共同特征 2、疼痛部位 部位:前额、颞部、顶部、枕部 经脉:阳明、少阳、厥阴、太阳 3、疼痛性质 (1)外感头痛:突然发作、疼痛剧烈、痛无休止,其痛以 刺痛、灼痛、跳痛、胀痛为主。 (2)内伤头痛:缓慢起病、痛势绵绵、时痛时止,久而不 愈,其痛以空痛、隐痛、昏痛为主。
头痛的中医辨证治疗
整理课件
1
【概说】
• 头痛是常见的疾病,也是许多疾病普遍存在的一 种症状。
• 我国有近90%的男性和95%的女性一生中有过头 痛的体验。
• 头痛不仅发生于成人,亦见于小儿。
整理课件
2
【概说】
流行病学资料: 1 近年来发病率上升,尤其偏头痛,一般人群 发病率达到5% 2 30岁以下发病者逐年增长 3 男女比例:1:4
(2)治法:祛风胜湿。
(3)方药:羌活胜湿汤。 羌活、独活:祛风胜湿止痛; 防风、藁本、川芎、蔓荆子:祛风活血止痛; 甘草:调和诸药。
整理课件
32
【辨证论治】风湿头痛
4.临床应用:
①纳呆便溏胸闷:加苍术、厚朴、陈皮; ②恶心呕吐:加法夏、生姜、藿香; ③暑湿:身热汗出不扬,胸闷口渴者,改用黄连香薷饮加藿
久病入络 跌仆损伤
瘀血阻滞 脑络不通
整理课件
内伤头痛
针灸治疗之头痛.正式版PPT文档

5.操作: 西医学的高血压、偏头痛、丛集性头痛、紧张性头痛及脑炎、脑膜炎、脑外伤、急性脑血管性疾病等引起的头痛可参考本节治疗。
西医学的高血压、偏头痛、丛集性头痛、紧张性头痛及脑炎、脑膜炎、脑外伤、急性脑血管性疾病等引起的头痛可参考本节治疗。
治法:调和气血,毫通络针止痛常。 规针刺。风池穴应严格控制针刺的方向和深度; 瘀血头痛可点刺出血;头痛急性发作时每日治疗1-2次,慢 性头痛每日或隔日1次。
头痛
头痛
❖ 肝阳头痛:头胀痛或抽痛、跳痛,目眩,心烦易 怒,面赤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 血虚头痛:头空痛,头晕,神疲乏力,面色不华 ,劳则加重,舌淡,脉细弱。
❖ 痰浊头痛:头痛昏蒙,脘腹痞满,呕吐痰涎,苔 白腻,脉滑。
❖ 瘀血头痛:头痛迁延日久,或头部有外伤史,痛 处固定不移,痛如锥刺,舌暗,脉细涩。
头痛
一、基本治疗 1.治法:调和气血,通络止痛。局部选穴为主,配合循经远端取穴。
2.主穴:阳明头痛:头维、印堂、阳白、阿是穴、合谷、内庭 少阳头痛:太阳、丝竹空透率谷、风池、阿是穴、外关、侠溪 太阳头痛:天柱、后顶、风池、阿是穴、后溪、申脉 厥阴头痛:百会、四神聪、阿是穴、太冲、中冲
3.配穴:外感头痛配风府、列缺; 肝阳头痛配行间、太溪; 血虚头痛配三阴交、足三里; 痰浊头痛配丰隆、中脘; 瘀血头痛配血海、膈俞。
头痛
方义: 4. 皮肤针 取太阳、印堂、阿是穴。 取头部腧穴调和气血,通络止痛。合谷与内庭、外关 少阳头痛:痛在侧头部。
肝阳头痛:头胀痛或抽痛、跳痛,目眩,心烦易怒,面赤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与侠溪、后溪与申脉、太冲与中冲分属于手足阳明经、手 皮肤针 取太阳、印堂、阿是穴。
头痛患者在治疗期间,应禁烟酒,适当参加体育锻炼,避免过劳和精神刺激,注意休息。
西医学的高血压、偏头痛、丛集性头痛、紧张性头痛及脑炎、脑膜炎、脑外伤、急性脑血管性疾病等引起的头痛可参考本节治疗。
治法:调和气血,毫通络针止痛常。 规针刺。风池穴应严格控制针刺的方向和深度; 瘀血头痛可点刺出血;头痛急性发作时每日治疗1-2次,慢 性头痛每日或隔日1次。
头痛
头痛
❖ 肝阳头痛:头胀痛或抽痛、跳痛,目眩,心烦易 怒,面赤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 血虚头痛:头空痛,头晕,神疲乏力,面色不华 ,劳则加重,舌淡,脉细弱。
❖ 痰浊头痛:头痛昏蒙,脘腹痞满,呕吐痰涎,苔 白腻,脉滑。
❖ 瘀血头痛:头痛迁延日久,或头部有外伤史,痛 处固定不移,痛如锥刺,舌暗,脉细涩。
头痛
一、基本治疗 1.治法:调和气血,通络止痛。局部选穴为主,配合循经远端取穴。
2.主穴:阳明头痛:头维、印堂、阳白、阿是穴、合谷、内庭 少阳头痛:太阳、丝竹空透率谷、风池、阿是穴、外关、侠溪 太阳头痛:天柱、后顶、风池、阿是穴、后溪、申脉 厥阴头痛:百会、四神聪、阿是穴、太冲、中冲
3.配穴:外感头痛配风府、列缺; 肝阳头痛配行间、太溪; 血虚头痛配三阴交、足三里; 痰浊头痛配丰隆、中脘; 瘀血头痛配血海、膈俞。
头痛
方义: 4. 皮肤针 取太阳、印堂、阿是穴。 取头部腧穴调和气血,通络止痛。合谷与内庭、外关 少阳头痛:痛在侧头部。
肝阳头痛:头胀痛或抽痛、跳痛,目眩,心烦易怒,面赤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与侠溪、后溪与申脉、太冲与中冲分属于手足阳明经、手 皮肤针 取太阳、印堂、阿是穴。
头痛患者在治疗期间,应禁烟酒,适当参加体育锻炼,避免过劳和精神刺激,注意休息。
《针灸治疗头痛》课件

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头痛、偏头痛、颈源性头痛等
禁忌症
急性炎症、皮肤感染、恶性肿瘤等
注意事项
在针灸治疗前,应仔细评估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确保患者符 合针灸治疗的适应症,并排除禁忌症。
针灸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消毒
针灸治疗前应对针具和皮肤进行严格 消毒,防止感染。
针刺深度
应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和病情,选 择合适的针刺深度,避免过深或过浅 。
针灸治疗头痛的优势
非药物治疗
针灸是一种非药物治疗方法, 避免了药物可能带来的副作用
。
疗效显著
针灸治疗头痛的效果显著,尤 其对于慢性头痛患者。
调节身体机能
针灸通过调节身体机能,改善 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安全可靠
针灸治疗头痛安全可靠,无创 伤,无痛苦。
CHAPTER
02
针灸治疗头痛的理论基础
经络理论
针刺治疗头痛的方法
选取适当的穴位,使用不同型号的针 具进行刺激,以达到治疗头痛的效果 。
艾灸治疗
艾灸治疗头痛的原理
通过艾灸的温热作用,刺激穴位,调和气血,缓解头痛。
艾灸治疗头痛的方法
选取适当的穴位,将艾条点燃后进行温和的灸烤,以达到治疗头痛 的效果。
艾灸治疗头痛的注意事项
艾灸治疗需注意温度和时间,避免烫伤皮肤,同时需选择适当的穴 位进行刺激。
针感
在针灸过程中,患者应感到酸、胀、 麻等针感,如出现剧烈疼痛或不适, 应及时告知医生。
留针时间
留针时间应根据患者情况和治疗需要 而定,一般为20-30分钟。
针灸治疗后的护理
休息
保暖
针灸治疗后,患者应适当休息,避免剧烈 运动和情绪激动。
针灸治疗后,患者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寒 。
针灸治疗头面躯干痛证PPT课件

面痛的针灸治疗取穴
颧髎、颊车、下关、太阳等穴位为主,根据证型不同,可配合其他 穴位进行治疗。
眼痛的针灸治疗
眼痛的针灸治疗原则
01
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以局部取穴和循经取穴为主,根据证型
不同,可配合辨证取穴和远端取穴。
眼痛的针灸治疗方法
02
采用针刺、艾灸、拔罐等方法,刺激相应的穴位,调节神经、
内分泌和免疫系统,缓解眼痛症状。
胸痛的针灸治疗
总结词
针灸治疗胸痛的方法包括针刺、艾灸和拔罐等,能够缓 解疼痛、改善心肺功能。
详细描述
针灸治疗胸痛的方法包括针刺、艾灸和拔罐等。针刺主 要是通过刺激相关穴位来调节气血,缓解胸痛症状;艾 灸则是通过温热刺激来促进血液循环和代谢,缓解疼痛 ;拔罐则是通过负压吸引来刺激皮肤和肌肉,缓解疼痛 和肌肉紧张。这些方法能够有效地缓解胸痛,改善心肺 功能,对于心绞痛、肺炎、肋间神经痛等引起的胸痛有 较好的治疗效果。
针灸治疗头面躯干痛证 ppt课件
• 引言 • 头面痛证针灸治疗方法 • 躯干痛证针灸治疗方法 • 针灸治疗痛证的注意事项 • 案例分享
01
引言
痛证的概述
01
02
03
痛证的定义
痛证是指因外力或内伤引 起的疼痛症状,表现为局 部或全身的疼痛感。
痛证的分类
痛证可以根据病因、疼痛 部位、疼痛性质等进行分 类,如头痛、颈肩痛、腰 痛等。
行消毒,以防止感染。
正确选穴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情 况,选择适当的穴位进行治疗 ,避免误用或滥用穴位。
适度刺激
针灸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年龄、性 别、体质等因素,选择适当的刺激 方法,避免过度刺激或刺激不足。
留针观察
在针灸治疗过程中,应留针观 察患者的反应,及时发现并处
颧髎、颊车、下关、太阳等穴位为主,根据证型不同,可配合其他 穴位进行治疗。
眼痛的针灸治疗
眼痛的针灸治疗原则
01
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以局部取穴和循经取穴为主,根据证型
不同,可配合辨证取穴和远端取穴。
眼痛的针灸治疗方法
02
采用针刺、艾灸、拔罐等方法,刺激相应的穴位,调节神经、
内分泌和免疫系统,缓解眼痛症状。
胸痛的针灸治疗
总结词
针灸治疗胸痛的方法包括针刺、艾灸和拔罐等,能够缓 解疼痛、改善心肺功能。
详细描述
针灸治疗胸痛的方法包括针刺、艾灸和拔罐等。针刺主 要是通过刺激相关穴位来调节气血,缓解胸痛症状;艾 灸则是通过温热刺激来促进血液循环和代谢,缓解疼痛 ;拔罐则是通过负压吸引来刺激皮肤和肌肉,缓解疼痛 和肌肉紧张。这些方法能够有效地缓解胸痛,改善心肺 功能,对于心绞痛、肺炎、肋间神经痛等引起的胸痛有 较好的治疗效果。
针灸治疗头面躯干痛证 ppt课件
• 引言 • 头面痛证针灸治疗方法 • 躯干痛证针灸治疗方法 • 针灸治疗痛证的注意事项 • 案例分享
01
引言
痛证的概述
01
02
03
痛证的定义
痛证是指因外力或内伤引 起的疼痛症状,表现为局 部或全身的疼痛感。
痛证的分类
痛证可以根据病因、疼痛 部位、疼痛性质等进行分 类,如头痛、颈肩痛、腰 痛等。
行消毒,以防止感染。
正确选穴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情 况,选择适当的穴位进行治疗 ,避免误用或滥用穴位。
适度刺激
针灸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年龄、性 别、体质等因素,选择适当的刺激 方法,避免过度刺激或刺激不足。
留针观察
在针灸治疗过程中,应留针观 察患者的反应,及时发现并处
针灸头痛ppt课件

根据国际头痛协会制定的头痛诊断标准,结合患者的病史、体 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以确定头痛的原因和类
型。
03
针灸治疗头痛的方法
针灸治疗头痛的原理
01
02
03
疏通经络
通过刺激穴位,调节经络 中的气血运行,达到疏通 经络、止痛的效果。
调和气血
针灸可以调和体内气血, 改善血液循环,缓解头痛 症状。
长期疗效
长期针灸治疗头痛可有效 减少头痛的发作频率和减 轻头痛程度,提高患者的 生活质量。
对照实验评估
通过对照实验的方式对针 灸治疗头痛的疗效进行评 估,结果证实针灸治疗头 痛具有显著优势。
针灸治疗头痛的成功案例分享
案例一
案例三
患者因长期紧张性头痛就诊,经过针 灸治疗,头痛症状逐渐缓解,最终治 愈。
对针灸治疗头痛的展望与建议
01
建议
02
03
04
针对不同病因和病情的头痛患 者,制定个性化的针灸治疗方
案。
提高针灸治疗头痛的安全性和 有效性,需加强针灸医师的培
训和资质认证。
加强对针灸治疗头痛的宣传和 教育,提高公众对其认知度和
接受度。
THANKS
感谢观看
针灸治疗头痛的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针灸简介 • 头痛的病因与分类 • 针灸治疗头痛的方法 • 针灸治疗头痛的疗效与案例分析 • 结论
01
针灸简介
针灸的历史与起源
01
针灸起源于中国,已有数千年的 历史,最早的针灸理论可以追溯 到《黄帝内经》。
02
在古代,针灸被广泛应用于治疗 各种疾病,并逐渐发展成为中医 的重要组成部分。
。
颈源性头痛
型。
03
针灸治疗头痛的方法
针灸治疗头痛的原理
01
02
03
疏通经络
通过刺激穴位,调节经络 中的气血运行,达到疏通 经络、止痛的效果。
调和气血
针灸可以调和体内气血, 改善血液循环,缓解头痛 症状。
长期疗效
长期针灸治疗头痛可有效 减少头痛的发作频率和减 轻头痛程度,提高患者的 生活质量。
对照实验评估
通过对照实验的方式对针 灸治疗头痛的疗效进行评 估,结果证实针灸治疗头 痛具有显著优势。
针灸治疗头痛的成功案例分享
案例一
案例三
患者因长期紧张性头痛就诊,经过针 灸治疗,头痛症状逐渐缓解,最终治 愈。
对针灸治疗头痛的展望与建议
01
建议
02
03
04
针对不同病因和病情的头痛患 者,制定个性化的针灸治疗方
案。
提高针灸治疗头痛的安全性和 有效性,需加强针灸医师的培
训和资质认证。
加强对针灸治疗头痛的宣传和 教育,提高公众对其认知度和
接受度。
THANKS
感谢观看
针灸治疗头痛的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针灸简介 • 头痛的病因与分类 • 针灸治疗头痛的方法 • 针灸治疗头痛的疗效与案例分析 • 结论
01
针灸简介
针灸的历史与起源
01
针灸起源于中国,已有数千年的 历史,最早的针灸理论可以追溯 到《黄帝内经》。
02
在古代,针灸被广泛应用于治疗 各种疾病,并逐渐发展成为中医 的重要组成部分。
。
颈源性头痛
针灸治疗之头痛ppt课件

瘀血头痛
多因头部外伤或长期慢性 疾病,导致头部脉络瘀阻, 引起头痛。
头痛的症状
头痛部位
外感头痛多表现为全头痛 或偏头痛,内伤头痛多表 现为前额、后枕或两侧头 痛。
头痛性质
外感头痛多为胀痛或跳痛, 内伤头痛多为隐痛或刺痛。
伴随症状
头痛常伴有恶心、呕吐、 头晕、乏力等症状。
针灸治疗头痛的优势
针灸治疗头痛具有安全、无副作用的 特点,对于各种类型的头痛都有较好 的疗效。
针灸治疗头痛还可以调节脑内神 经递质和激素水平,缓解头痛。
针灸治疗头痛还可以促进血液循 环和淋巴循环,改善头部组织的
营养和代谢状况,缓解头痛。
03
针灸治疗头痛的方法
针刺疗法
针刺疗法是针灸治疗头痛的主要方法 之一,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气血,达 到缓解头痛的目的。
针刺疗法的适应症包括头痛、偏头痛、 颈源性头痛等,对于不同类型的头痛, 需选取不同的穴位进行治疗。
案例一:偏头痛的治疗
总结词
针灸治疗偏头痛效果显著,可快速缓解疼痛。
详细描述
患者李女士长期受偏头痛困扰,每次发作时头痛剧烈,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经过针灸治疗,李女士的偏头痛得到了明显缓解,发作频率降低,疼痛程度减 轻,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案例二:紧张性头痛的治疗
总结词
针灸治疗紧张性头痛具有良好疗效,可改善患者焦虑和抑郁 情绪。
详细描述
患者张先生因工作压力大导致紧张性头痛,伴有焦虑、抑郁 等情绪问题。经过针灸治疗,张先生的头痛得到了明显缓解 ,情绪状态也得到了改善,重新投入到工作中,表现优异。
案例三:颈源性头痛的治疗
总结词
针灸治疗颈源性头痛效果显著,可缓解颈部疼痛和头痛。
详细描述
《针灸治疗》课件——第四节 头痛

畏声、出汗、全身不适等症状。 3、特点:多数有家族史,有诱发因素,好发于青年女性。
4
诊断
1、主证:以头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2、痛、刺痛、胀痛、空痛、隐痛等 4、病史:外感头痛者多有感受外邪病史
内伤头痛常有饮食不节、劳倦、体虚等病史
二、病因病机
太阳头痛——后枕痛
厥阴头痛——巅顶痛
四、辨证施治
治疗 原则
疏经通络,行气止痛。 局部取穴+循经远端取穴+辨证取穴
19
针灸 处方
局部选穴+循经远部选穴
阳明头痛 : 阿是穴、印堂、上星、阳白(攒竹透鱼腰) 合谷、内庭
少阳头痛: 阿是穴、太阳、率谷、风池(角孙、悬颅) 外关、足临泣(侠溪)
太阳头痛: 阿是穴、天柱、风池 后溪、昆仑、申脉
适用于实证头痛。
26
穴位注射
选穴:根据头痛的证型,选取相应的穴位2~3穴 药物:维生素B1、维生素B12或柴胡注射液等 操作:每穴注射0.5ml。隔日1次。
刺络放血
选穴:痛处瘀阻明显的小静脉或委中 操作:出血量5-10ml。适用于瘀血或久治不愈头痛。
六、小 结
1、针刺本病,一般在疼痛发作之初,痛势未甚时及时施治,效果好。 2、头痛部位明确的,局部穴、辨经取穴多用。重点穴:阿是穴、
头痛
一、概 述
2
头痛
1
定义:指患者自觉头部疼痛的一类疾病。
2
发病情况:可单独出现,也可出现于多
种急慢性疾病过程中。
3
病机复杂,涉及范围广泛。
3
头痛
根据病因:原发性和继发性头痛 原发性:偏头痛、紧张型头痛、丛集性头痛等。 继发性:颅内疾病、五官科疾病、头颈部疾病、 全身疾病等多种原因所致。
4
诊断
1、主证:以头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2、痛、刺痛、胀痛、空痛、隐痛等 4、病史:外感头痛者多有感受外邪病史
内伤头痛常有饮食不节、劳倦、体虚等病史
二、病因病机
太阳头痛——后枕痛
厥阴头痛——巅顶痛
四、辨证施治
治疗 原则
疏经通络,行气止痛。 局部取穴+循经远端取穴+辨证取穴
19
针灸 处方
局部选穴+循经远部选穴
阳明头痛 : 阿是穴、印堂、上星、阳白(攒竹透鱼腰) 合谷、内庭
少阳头痛: 阿是穴、太阳、率谷、风池(角孙、悬颅) 外关、足临泣(侠溪)
太阳头痛: 阿是穴、天柱、风池 后溪、昆仑、申脉
适用于实证头痛。
26
穴位注射
选穴:根据头痛的证型,选取相应的穴位2~3穴 药物:维生素B1、维生素B12或柴胡注射液等 操作:每穴注射0.5ml。隔日1次。
刺络放血
选穴:痛处瘀阻明显的小静脉或委中 操作:出血量5-10ml。适用于瘀血或久治不愈头痛。
六、小 结
1、针刺本病,一般在疼痛发作之初,痛势未甚时及时施治,效果好。 2、头痛部位明确的,局部穴、辨经取穴多用。重点穴:阿是穴、
头痛
一、概 述
2
头痛
1
定义:指患者自觉头部疼痛的一类疾病。
2
发病情况:可单独出现,也可出现于多
种急慢性疾病过程中。
3
病机复杂,涉及范围广泛。
3
头痛
根据病因:原发性和继发性头痛 原发性:偏头痛、紧张型头痛、丛集性头痛等。 继发性:颅内疾病、五官科疾病、头颈部疾病、 全身疾病等多种原因所致。
针灸学--头痛 ppt课件

ppt课件 4
几种头痛特点
u⒈血管性头痛:多呈胀痛、钝痛、搏动性痛、 跳痛;有家族史,女性居多;伴恶心,呕吐, 畏光;与劳累,紧张,妇女经期有关。 u⒉高颅压性头痛:以颅内肿瘤最常见。部位 固定,持续深在钝痛;伴呕吐,视力减退。
ppt课件
5
几种头痛特点
u⒊紧张性头痛:常为慢性全头痛;重坠感,紧
压感,钳夹感持续存在;与情绪改变、紧张、
ppt课件
19
2、内伤头痛
痰浊上扰: 丰隆、足三里(化痰降浊、通络止痛) 气滞血瘀: 合谷、太冲、膈俞(行气活血、化瘀止痛) 气血不足: 气海、血海、足三里(益气养血、补虚止痛) 肝阳上亢:同厥阴头痛
各部头痛均可加阿是穴
ppt课件 20
操作
头部穴多用平刺,少数如太阳、天柱可 直刺。针风池时应注意针刺的方向及深 浅。 急性头痛每日1~2次,留针30分钟至一 小时;慢性头痛每日或隔日一次。
病史较长、反复发作的慢性头痛。
ppt课件
3
诊断原则
1 、详细询问患者的头痛家族史,平素的心 境和睡眠情况; 2 、头痛发病的急缓,发作的时间、性质、 部位、缓解及加重的因素; 3、先兆症状及伴发症状等; 4 、详细进行体格检查,并根据个体情况选 择合适的辅助检查,如 CT 、 MRI 、腰锥穿刺 脑脊液检查等。
厥阴头痛 百会、通天 太冲、行间、太溪、涌泉 偏正头痛 印堂、太阳、头维、阳白 合谷、内庭、外关、足临泣 全头痛 百会、印堂、太阳、头维、阳白、 风池 合谷、外关
ppt课件 18
加减
1、外感头痛:宣散风邪、清利头目 风邪:风池、风门(宣散风邪) 风寒:灸大椎 风热:针泻曲池 风湿:针泻三阴交
几种头痛特点
u⒈血管性头痛:多呈胀痛、钝痛、搏动性痛、 跳痛;有家族史,女性居多;伴恶心,呕吐, 畏光;与劳累,紧张,妇女经期有关。 u⒉高颅压性头痛:以颅内肿瘤最常见。部位 固定,持续深在钝痛;伴呕吐,视力减退。
ppt课件
5
几种头痛特点
u⒊紧张性头痛:常为慢性全头痛;重坠感,紧
压感,钳夹感持续存在;与情绪改变、紧张、
ppt课件
19
2、内伤头痛
痰浊上扰: 丰隆、足三里(化痰降浊、通络止痛) 气滞血瘀: 合谷、太冲、膈俞(行气活血、化瘀止痛) 气血不足: 气海、血海、足三里(益气养血、补虚止痛) 肝阳上亢:同厥阴头痛
各部头痛均可加阿是穴
ppt课件 20
操作
头部穴多用平刺,少数如太阳、天柱可 直刺。针风池时应注意针刺的方向及深 浅。 急性头痛每日1~2次,留针30分钟至一 小时;慢性头痛每日或隔日一次。
病史较长、反复发作的慢性头痛。
ppt课件
3
诊断原则
1 、详细询问患者的头痛家族史,平素的心 境和睡眠情况; 2 、头痛发病的急缓,发作的时间、性质、 部位、缓解及加重的因素; 3、先兆症状及伴发症状等; 4 、详细进行体格检查,并根据个体情况选 择合适的辅助检查,如 CT 、 MRI 、腰锥穿刺 脑脊液检查等。
厥阴头痛 百会、通天 太冲、行间、太溪、涌泉 偏正头痛 印堂、太阳、头维、阳白 合谷、内庭、外关、足临泣 全头痛 百会、印堂、太阳、头维、阳白、 风池 合谷、外关
ppt课件 18
加减
1、外感头痛:宣散风邪、清利头目 风邪:风池、风门(宣散风邪) 风寒:灸大椎 风热:针泻曲池 风湿:针泻三阴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完整版课件
②虚证 治法 疏通经络,滋养脑髓 ——督脉及足阳明、足少阳经穴为主。 主穴 百会 风池 足三里 配穴 血虚头痛——三阴交、肝俞、脾俞 肾虚头痛——太溪、肾俞、悬钟 操作 风池用平补平泻法;余穴均用补法。 方义 略
五、其他治疗
(1)耳针法 (2)皮肤针法
10
完整版课件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操作 毫针泻法。风门拔罐或艾灸;大椎点刺出血。
方义 略
8
完整版课件
(2) 内伤头痛 ①实证 治法 疏通经络,清利头窍 ——督脉及足阳明、足少阳经穴为主。 主穴 百会 头维 风池 配穴 肝阳上亢——太冲、太溪、侠溪 痰浊头痛——太阳、丰隆、阴陵泉 瘀血头痛——阿是穴、血海、膈俞、 内关 操作 毫针泻法。 方义 略
1
完整版课件
头痛
2
完整版课件
一、概述
头痛是患者自觉头部疼痛的一类病证,可见 于多种急慢性疾病,其病因复杂,涉及面很广。
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手、足 三阳经和足厥阴肝经均上头面,督脉直接与脑府 相联系,因此,各种外感及内伤因素导致头部经 络功能失常、气血失调、脉络不通或脑窍失养等, 均可导致头痛。
二、病因病机
3
完整版课件
病因分外感、内伤两个方面。
外感头痛主要是风邪所致, “伤于风者,上先受 之”,每多兼寒、夹湿、兼热,上犯清窍,经络 阻遏,而致头痛。
内伤头痛可因情志、饮食、体虚久病等所致。
三、辨 证
4
完整版课件
按照头痛的部位辨证归经,前额痛 为阳明头痛,侧头痛为少阳头痛,后枕 痛为太阳头痛,巅顶痛为厥阴头痛。
7
完整版课件
(1)外感头痛
治法 祛风通络,止痛 ——督脉及手太阴、足少阳经穴。
主穴 列缺 百会 太阳 风池 源自穴 风寒头痛——风门风热头痛——曲池、大椎 风湿头痛——阴陵泉 阳明头痛——印堂、攒竹、合谷、内庭 少阳头痛——率谷、外关、足临泣 太阳头痛——天柱、后溪、申脉 厥阴头痛——四神聪、太冲、内关
临床上分为外感和内伤头痛两大类。
5
完整版课件
1.外感头痛
主症 头痛连及项背,发病较急,痛无休 止,外感表证明显。
风寒头痛 风热头痛 风湿头痛
6
2.内伤头痛
完整版课件
主症 头痛发病较缓,多伴头晕,痛势绵
绵,时止时休,遇劳或情志刺激而发作、
加重。
肝阳上亢头痛
肾虚头痛
血虚头痛
痰浊头痛
瘀血头痛
四、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