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论治PPT演示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伤寒杂病论》的问世,代表了辨证论治原则的确定。 张仲景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开创者。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基础教研室 6
(四)全面发展
后世医家不断发展了辨证论治的理论与方法
1.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对病证的病因和病机进行了深入研究。 2.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将五脏六腑各分虚实,发展了脏腑虚实辨证。 3.金元四大家发展了火热证、脾胃证、实证、阴虚证的理论及治疗方
剂。 9.清代叶天士创立“卫气营血辨证”,建立了温热病辨证论治的新体系。 10.清代吴瑭的《温病条辨》以三焦为纲,病名为目,创立了三焦辨证
方法。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基础教研室 7
(五)现代研究
1.五十年代用辨证论治方法对乙脑、流感、菌痢、肝炎等传 染病治疗效果显著。 2.七十年代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基本形式形成。 3.八十年代对“证‘的实质研究深入开展;证候规范化、标 准化研究。 4.“证”的动物模型的建立。 5.从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对证的研究。 6.从现代生理学、病理学对证的实质研究。 7.现代诊断技术应用于中医的辨证。 8.证的客观化、微观化的研究。
证是由一组相对固定的、有内在联系的、能反映疾病过程 中一定阶段的病理变化本质的症状和体征所构成。
证的内容包括了疾病的病因、病位、病性和邪正盛衰等方 面。以风寒表实证和脾胃虚寒证为例:
证名 风寒表实证
病因 风寒
病位
病性
表(肺与皮 毛)
实寒
脾胃虚寒证 饮食失调 中焦脾胃 虚寒
正邪盛衰
邪气盛而 正气抗邪有力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基础教研室 5
(三)体系确定—《伤寒杂病论》
“辨证”词源——序中提出“平脉辨证”。
提出辨证论治的总原则——“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创立六经辨证——把外感疾病的复杂证候归纳为太阳、阳明、少 阳、太阴、少阴、厥阴六经病证,并按六经病证特点进行论治。
脏腑辨证——《金匮要略》以脏腑论杂病。提出“五脏水”“五 脏积聚”等。根据五脏腑生克关系,提出“治末病”思想 。 八纲辨证——包涵了丰富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辨证的内容。 含有大量的汤方辨证法、时相辨证法、脉证辨证法、及反馈辨证 法的丰富内容。
第一章 辨证论治的形成与发展概况
(一)学术萌芽——《五十二病方》 (成书战国时代,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出土) “治病者,取有余而益不足。”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基础教研室 4
(二)理论基础——《黄帝内经》
“证”字的出现——《素问·至真要大论》:“病有远近,证有 中外。” 脏腑辨证——提出“五脏咳”“六腑咳”“五脏痹”“五脏胀” 等。《素问·脏气法时论》列举了五脏虚实病证的论治。 病因辨证——提出了六淫、七情、伤食、劳逸、外伤、瘀血等 病因。 八纲辨证——散在地论述了虚、实、寒、热、内、外、阴、阳 证候。 六经辨证——《素问·热论》论述了六经证的传变规律的临床 表现。 经络辨证——《灵枢·经脉》、《灵枢·始终》详细论述了经络 辨证的 方法。 治疗思想——治病求本。《素问·至真要大论》:“谨守病机, 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
邪微而 正气虚弱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基础教研室 11
三、证的类型
1、单一证 概念:即基本证型,由一组性质相同的症状与体征所组成。 特点:范围比较小,较容易辨识与掌握,论治也比较完全容易。 举例: 阴虚证——口干咽燥,心烦失眠,潮热盗汗,五心烦热,舌红少 苔,脉细数。 风寒表证——发热恶寒,无汗,头身痛,鼻塞,咳嗽,舌苔薄白, 脉浮紧。 食积证——脘腹胀满疼痛,嗳腐吞酸,吐泻酸馊腐臭,舌苔厚腻, 脉滑数。
证,下焦湿热证。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基础教研室 9
病——是指有特定病因、发病形式、病机、发病规律和转归的 一种完整的过程。
● 病的举例:感冒,疟疾,哮喘,痢疾,麻疹等。 ● 病是全程的,证是阶段的,证会随着疾病的进退而发生变化。 ● 病是反映疾病全过程的病理变化本质;证是反映疾病发展过程
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本质。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基础教研室 8
第二章 辨 证
第一节 证 一、证的概念
证——是指疾病在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病理概括
疾病的原因(如风寒、食积、瘀血等) 疾病的部位(如表里、脏腑、经络等) 疾病的性质(如寒、热等) 正邪的关系(如虚、实等)
● 证,即证候,证候是中医学特有的概念。 ● 证,证据也!中医凭证据而论治。 ● 证,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核心。 ● 证的举例:气血两虚证,肝阳上亢证,心脉瘀阻
症——是指症状与体征。症状是疾病的临床表现,即病人诉说 的不适感觉(头痛、咳嗽、发热等)。体征是能被觉察的客观 现象(如黄疸、斑疹、脉数等)。
● 症仅仅是疾病的个别表面现象,证是疾病某一阶段病理本质的 反映。
● 证比症更能深刻和准确地提示疾病阶段性的本质。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基础教研室 10
二、证的内容
辨证论治概要
1
上篇 辨证论治概论
2
第一章 辨证论治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章 辨证
第一节 证 第二节 常见的辨证方法 第三节 辨证的常见类型 第四节 辨证的内容与步骤 第五节 辨证的基本要求
第三章 论治
第一节 中医治疗观 第二节 中医治疗原则 第三节 常见中医治疗方法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基础教研室 3
法。 4.金代张元素制订《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促进了脏腑辨证论治应
用。 5.元代王好古创立阴证学说,发展了“阴证”理论。 6.明代楼英《医学纲目》wk.baidu.com出了辨证论治的基本步骤,并将病证分为
外感与内伤两大类。 7.孙一奎、张景岳、程钟龄、江涵暾等发展了八纲辨证。 8.清代王清任的《医林改错》着重论述了瘀血证候,创立了一系列方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基础教研室 13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基础教研室 12
2、兼夹证
概念: 一个证同时兼有一部分与其性质不同的证,前者 为本证,后者称为兼夹证。
特点: 既有本证,又有兼夹证候,病证较为复 杂,故要分清主次与标本,治疗时即要 抓住主证,又要顾及兼杂证。
举例: 表寒夹里热证——风寒表证+口干、烦躁 等热性症状。 表寒夹食积证——风寒表证+嗳腐吞酸、脘 腹胀满等食积症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