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神经性头痛

合集下载

血管性头痛治疗方法

血管性头痛治疗方法

血管性头痛治疗方法血管性头痛是一种常见的头痛类型,通常由血管扩张或收缩引起。

这种类型的头痛可能是原发性的,也可能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继发性头痛。

治疗血管性头痛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以及一些替代疗法。

下面将就血管性头痛的治疗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药物治疗是治疗血管性头痛的常见方法之一。

对于急性头痛发作,常用的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和三叉神经痛药物。

NSAIDs如布洛芬、阿司匹林等能够缓解头痛和炎症反应,而三叉神经痛药物如曲普多林、氟马西尼等则可以通过影响神经传导来减轻头痛。

对于慢性头痛,预防性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和抗抑郁药也常常被使用。

其次,非药物治疗也是治疗血管性头痛的重要手段。

一些非药物疗法如生物反馈治疗、针灸、按摩和瑜伽等被广泛应用于头痛的治疗。

生物反馈治疗通过训练患者控制生理功能来减轻头痛,针灸和按摩则可以通过调整身体的能量平衡和促进血液循环来缓解头痛。

此外,一些研究还表明,规律的运动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可以减少头痛的发作。

最后,替代疗法也是一些患者选择的治疗方法。

替代疗法包括中草药、营养补充剂和精神疗法等。

一些中草药如白芍、川芎和当归被认为对缓解头痛有一定效果,而一些维生素和矿物质如镁、维生素B2和辅酶Q10也被用于预防头痛的发作。

此外,一些精神疗法如认知行为疗法和放松训练也可以帮助患者减轻头痛。

综上所述,治疗血管性头痛的方法多种多样,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建议患者首先咨询医生的意见,了解各种治疗方法的优劣势,然后结合自身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希望本文所述的治疗方法能够对患有血管性头痛的患者有所帮助。

血管性头痛治疗方法

血管性头痛治疗方法

血管性头痛治疗方法血管性头痛是一种常见的头痛类型,它是由血管扩张和缩窄引起的症状,通常与头部剧烈的疼痛、偏头痛和神经系统症状相关。

治疗血管性头痛的方法可以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患者的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在治疗血管性头痛时,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 休息:当血管性头痛发作时,休息是最基本的治疗方法。

患者应该尽量避免引起头痛的刺激,如光线明亮、噪音刺耳等。

此外,一定要保证充分的睡眠,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2.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治疗血管性头痛的常用方法之一。

根据疼痛的严重程度和频率,医生可以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一般来说,非处方药如布洛芬和阿司匹林可以缓解轻度头痛。

而对于严重头痛,如偏头痛,可以考虑使用三叉神经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和β受体阻滞剂等处方药进行治疗。

此外,一些特殊的头痛类型,如群集性头痛,可以使用类固醇类药物和激素进行治疗。

3. 改变生活方式:改变生活方式可以帮助预防血管性头痛的发作。

患者应该避免一些触发因素,如饮酒、咖啡因、不规律饮食和精神紧张等。

另外,规律的锻炼也可以帮助改善血管系统的功能,减少头痛的发作。

4. 放松技巧:放松技巧是缓解血管性头痛的有效方法之一。

患者可以学习一些放松技巧,如深呼吸、温水浴、按摩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放松身体,减轻头部的压力感,缓解头痛的症状。

5. 物理疗法:物理疗法也可以帮助缓解血管性头痛。

例如,使用热敷或冷敷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减轻头痛的症状。

此外,一些物理疗法,如针灸和按摩,也可以刺激神经系统,促进身体的自愈能力。

6. 心理治疗:血管性头痛的发作往往伴随着患者的精神紧张和情绪波动。

因此,心理治疗对于治疗血管性头痛非常重要。

患者可以参加一些心理疗法,如认知行为疗法和放松训练,以帮助他们管理压力和焦虑,减少头痛的发作。

总之,血管性头痛的治疗方法可以通过休息、药物治疗、改变生活方式、放松技巧、物理疗法和心理治疗等多种方式来进行。

针对个体差异和病情严重程度,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血管神经性头痛

血管神经性头痛

血管神经性头痛
血管神经性头痛(Vascular headaches)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它通常由血管舒缩或扩张引起。

这种头痛通常与血管扩张有关,因为这种情况会增加头颅中的血流量,从而导致疼痛的出现。

血管神经性头痛包括偏头痛和群头痛。

偏头痛是血管神经性头痛的一种形式,它是由于头部血管扩张和神经放电的复杂过程所引起的。

偏头痛的症状包括头痛、恶心、呕吐、光和声敏感、喜欢呆在暗处。

偏头痛常常持续数小时至数日之久。

除了血管扩张以外,偏头痛也可能与神经化学物质如血清素和组胺的变化有关。

群头痛又称丛集性头痛,是另一种常见的血管神经性头痛,其症状包括剧烈的一侧头痛,眼睛红肿、流泪,鼻塞等。

群头痛通常持续较短的时间,每次发作通常只有15分钟到3
小时。

群头痛的具体病因仍不清楚,但神经放电和血管扩张的变化可能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治疗偏头痛和群头痛的方法包括药物疗法和生活方式改变。

药物治疗包括使用预防性药物,例如抗抑郁药物、抗惊厥药物和抗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等等。

症状缓解药物包括阿司匹林、布洛芬、三叉神经痛药物等。

医生通常会根据具体情况为患者推荐最有效的药物。

生活方式改变包括改变饮食习惯,避免过度饮酒和吸烟,加强锻炼以及减轻压力等等。

这些生活方式改变有助于减轻头痛的症状,并有可能预防发作。

血管性头痛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血管性头痛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血管性头痛的病因治疗与预防血管性头痛是门诊头痛患者中最常见的类型,因为这种头痛的原因来自血管,所以统称为血管性头痛。

血管性头痛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头部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引起的头痛称为原发性血管性头痛;脑血管疾病(如中风、颅内血肿、脑血管炎等)引起的明显头痛称为继发性头痛原发性血管性头痛,又称偏头痛,是一种功能性头痛。

根据头痛的不同表现,可分为典型偏头痛、普通偏头痛、丛集性偏头痛、偏瘫性偏头痛和眼肌麻痹性偏头痛5主要类型。

血管性头痛通常被称为偏头痛。

至于属于哪种类型,应根据其临床表现,但普通偏头痛是门诊患者中最常见的。

血管性头痛是指与血管疾病有关的头痛。

血管性头痛的病因:诱因主要是环境变化、外部刺激、身体、精神疲劳、睡眠不足等。

主要症状是持续的头部疼痛、压迫和沉重,一些患者抱怨头部"紧箍"两觉,头痛使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疾病,导致头痛的原因很多,原因不同,症状也不同。

例如,血管性头痛在年轻人和中年人中更为常见。

那么,血管性头痛的主要症状是什么呢?以下是专家要求你介绍的内容,我希望能帮助你。

1、主要症状是持续性头痛、压迫感和沉重感。

有些病人抱怨他们的头"紧箍"两觉,2、头痛的性质是钝痛、肿痛、压迫感、麻木感和束带样紧箍感。

3、头痛的强度为轻度至中度,很少因头痛而卧床不起或影响日常生活。

4、有些病人可能持续头痛多年,有些病人的症状甚至可以追溯10-20年。

病人可以整天头痛,头痛的时间比不痛的时间多。

5、由于兴奋、愤怒、失眠、焦虑或抑郁等因素,头痛经常加重。

部分患者不仅具有肌肉紧张性头痛的特点,还具有血管性头痛的临床表现,主要抱怨双颞侧搏动性头痛。

有紧张性头痛和血管性头痛的临床表现,称为混合性头痛。

6、神经性头痛患者多伴有头晕、易怒、焦虑、心悸、呼吸急促、恐惧、耳鸣、失眠、多梦、背痛、颈部僵硬等症状部分患者颈枕两侧或颞侧有明显的压痛点。

1.脑电图检查:一般认为,偏头痛患者的脑电图异常发生率高于正常对照组,无论是在发作期还是间歇期。

血管神经性头疼有什么症状 如何缓解?

血管神经性头疼有什么症状 如何缓解?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血管神经性头疼有什么症状如何缓解?
导语:很多人都有过头痛的经历,由感冒引起的头痛在日常生活中也比较常见,那么血管神经头痛有什么症状呢?如何缓解神经头痛?血管神经头痛的症
很多人都有过头痛的经历,由感冒引起的头痛在日常生活中也比较常见,那么血管神经头痛有什么症状呢?如何缓解神经头痛?
血管神经头痛的症状
血管性头痛的症状主要表现两侧头部剧烈疼痛,头痛为钻顶样头痛或搏动样疼痛,常伴有恶心、呕吐、厌食,持续时间较长,头痛部位左右不定。

头痛发作受睡眠/情绪/过度疲劳/喝酒之后/女性患者在经期前后头痛加重。

血管神经性头痛治疗方面,这类患者西医治疗主要以止痛,扩张血管,镇静为主,可适合短期内应用。

对于长期慢性患者,头痛频率不断增高,头痛程度不断加重。

应用止痛西药无疗效者。

如何缓解神经性头痛的症状?
1、揉太阳穴每天清晨醒来后和晚上临睡以前,用双手中指按太阳穴转圈揉动,先顺揉7~8圈,再倒揉7~8圈,这样反复几次,连续数日,神经性头痛可以大为减轻。

2、热水浸手神经性头痛发作时,可将双手浸没于一壶热水中(水温以手入水后能忍受的极限为宜),坚持浸泡半个小时左右,便可使手部血管扩张,脑部血液相应减少,从而使神经性头痛逐渐减轻。

3、中药塞鼻取川芎、白芷、炙远志各15克焙干,再加冰片7克,共研成细粉后装瓶备用。

在治疗神经性头痛时,可用绸布包少许药粉塞右鼻,一般塞鼻后15分钟左右便可止痛。

4、梳摩痛点将双手的十个指尖,放在头部最痛的地方,像梳头那样进行轻度的快速按摩,每次梳摩100个来回,每天早、中、晚饭前
生活中的小知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脑血管神经性头痛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脑血管神经性头痛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脑血管神经性头痛的临床表现有哪些?脑血管神经性头痛,病因尚未明了,一般认为系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及大脑皮层功能失调所致。

脑血管神经性头痛的特点是痛点固定,其痛如刺,病程缠绵反复,迁延日久不愈。

临床上常见的是偏头痛型血管性头痛。

典型偏头痛。

以女性多见,常于青春期起病,呈周期性发作,至中年后逐渐减少。

通常在清晨醒来时或白天发病,如有火星在眼前闪动,继而面、唇、肢体有麻刺感及轻度失语。

此种先兆症状历时数分钟至30分钟后消退。

而后出现一侧性头痛,也有疼痛遍及全头者。

痛为搏动钻痛、钝痛或刺痛,在一小时左右达到高峰,后转为持续性疼痛。

普通型偏头痛。

无明确的先兆症状,仅有一些非特异性前驱症状,发生在头痛前数小时或数天,包括精神障碍、胃肠道症状等。

头痛发作持续数天,可呈双侧头痛。

通常有家族史。

丛集性偏头痛(也称偏头痛性神经痛或组织胺性头痛)。

是一连串密集的头痛发作,每日一次或数次,持续数十分钟,最长不超过一小时。

间歇期可达数周甚至数年。

患看常在夜间睡眠中突然痛醒,为剧烈灼痛。

基底动脉偏头痛。

主要发生在少年或青年女性,与经期有显着关系。

先兆症状为双侧的视觉变化如黑蒙,还可有短暂性遗忘、眩晕、耳鸣、步态不稳及双侧手足或口周感觉异常。

在10~15分钟以后出现搏动性头痛,通常痛在枕部,伴有恶心呕吐。

怎样治疗脑血管神经性头痛?“高氏通络松解”疗法:“高(志刚)氏通络松解”技术是国内着名头痛治疗专家,世界中医药联合会针刀专业委员会理事,北京汉章针刀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高志刚教授,在中医学经络理论,日本支川博士体壁脏器相关论理论基础上,结合西医解剖学、病理生理学以及针刀医学等相关医学理论,运用针刺疗法、支川注射疗法、超微针刀疗法(三法一体)相结合,创造的最新头痛治疗方法。

通过疏通经络、松解粘连、神经调节、消除产生疼痛的原发根源、阻止疼痛信息传导,达到治愈头痛目的。

高志刚教授历经十几年潜心研究和临床实践,经过近十年临床治疗观察。

血管神经性头痛的中医辩证治疗

血管神经性头痛的中医辩证治疗

血管神经性头痛的中医辩证治疗标签:血管神经性头痛,是一种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引起的发作性头痛,与遗传、内分泌和精神因素有关。

往往有家族史,以女性居多。

发作前常有一定诱因,如:情绪波动、疲劳、月经来潮等,头痛剧烈,常放射至眼眶、牙齿等处,并伴目眩,呕恶、心烦等症状,呈周期性发作。

在祖国医学中属于“头风”、“脑风”、“偏头痛”等范畴,病因病机可分为内伤和外感两大类。

外感头痛属实证,以风邪为主,治疗当以祛风为主,兼以散寒、清热、祛湿;内伤方面多属肝气郁结,久而化火,而引起肝阳上亢;肝肾阴虚,阴血不足,引起肝风内动;气血不足,脉络失养;肾虚精亏,髓海不足,脑失所养以及脾失健运而生痰都是造成该病的内因。

中医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具有相当强的优势。

笔者自2008年5月至2014年6月采用中医辩证治疗血管性头痛32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42例,其中男18例,女24例,年龄21岁——30岁者6例,31——40岁者18例,41——50岁者10例,51岁以上者8例;病程:最短15天,最长7年。

药物组成川芎15克、白芷15克、当归15克、僵蚕10克、全蝎5克、菊花10克、白芍15克、藁本10克、蔓荆子10克、甘草6克。

辩证分型(一)风寒型(8例)偏侧头痛,畏寒喜暖,常喜裹头,舌质红,苔薄白,脉浮紧。

用基本方加羌活10克、荆芥10克、防风10克。

(二)风热型(6例)偏侧头痛且胀,甚则头痛如裂,口渴喜冷,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用基本方加牛蒡子10克、薄荷12克、黄芩12克。

(三)肝阳上亢(7例)偏侧头痛,伴眩晕,心烦,面红,或呕吐。

舌质红、苔薄黄,脉弦。

用基本方加石决明30克、柴胡12克、女贞子15克、天麻10克、钩藤12克。

(四)瘀血型(6例)偏侧头痛经久不愈,痛有定处,有头部外伤史,舌质红、苔薄白,脉弦紧。

用基本方加桃仁15克、红花10克、赤芍15克、蜈蚣3条。

(五)气血虚弱型(5例)偏侧头痛隐隐,时发时止,神疲乏力,时时昏晕,心悸失眠,面色少华,脉细弱无力。

中医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经验

中医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经验

枣仁10g,泽兰15g,益母草15g,枸杞子15g,黄精15g,女贞子15g,旱莲草15g,郁李仁10g,柴胡10g,枳壳10g。

服药21剂,面部黄褐斑颜色变淡,范围同前,心烦、失眠均减轻,仍多梦,月经如期而至,但仍量少,经前乳房胀痛,舌质红,苔少、有裂纹,脉沉细。

上方去枳壳,加丹参20g。

继服21剂,斑色变浅,范围明显缩小,全身症状均有所改善,月经量有所增加,大便不干,口干减轻,仍有腰膝酸软,舌脉同前。

上方加菟丝子15g、杜仲10g。

再服21剂,面部色斑明显消退,皮肤有光泽,双颧部尚可见残留的绿豆大小的数块浅黑色斑,月经后期3耀5d,经量增加,但经期仍感乳房胀痛,睡眠转安,情绪稳定,大便正常,舌红,苔少、有裂纹,脉沉细。

上方去酸枣仁,加郁金10g。

14剂。

嘱患者服药后如见效,可再服14剂。

服药2个月后,面部黄褐斑基本消退。

按 肝肾同源,肾阴又称元阴,是机体阴液的根本,是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物质基础。

肾的阴阳既要充盛,又要相对平衡、协调。

若肾阴亏损,精不化血,精不化气,精血、肾气均会不足,则月经的异常就会随之而来[5];精血亏虚,头面失荣,或阴不制阳,虚火上炎,熏灼面部,血热滞结,则发生黄褐斑。

故治疗时应以滋阴补肾为主,辅以养血活血,以达到精血充盛、阴平阳秘、冲任条畅、化瘀消斑的目的。

本例方中熟地黄、山药、山茱萸与黄精配合,可平补肾、脾、肝3脏之阴;女贞子、旱莲草滋肝肾,养阴血;枸杞子益肾填精;当归、川芎、白芍、桃仁、红花养血活血,化瘀消斑;柴胡、枳壳理气解郁;益母草、泽兰活血通经,协同使用可使气机条畅,冲任调和;炒酸枣仁养肝宁心,安神敛汗;元阴不足,阴液亏少,无以行舟,故以郁李仁润肠通下。

服药后月经基本如期而至,唯血量偏少,故减去理气的枳壳,加丹参以加强养血活血之效。

之后根据肾为水火之脏、肾之阴阳互根互生的理论,在滋补肾阴的同时加用菟丝子、杜仲等填精益肾、温补肾阳,以阳中求阴。

4 小 结黄褐斑作为一种色素沉着性病变,虽属皮肤病范畴,但以女性患者为多,是一种常见多发的皮肤病,发病原因较为复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性头痛主要是指紧张性头痛、功能性头痛及血管神经性头痛,多由精神紧张、生气引起,主要症状为持续性的头部闷痛、压迫感、沉重感,有的病人自诉为头部有“紧箍”感。

大部分病人为两侧头痛,多为两颞侧、后枕部及头顶部或全头部。

头痛性质为钝痛、胀痛、压迫感、麻木感和束带样紧箍感。

头痛的强度为轻度至中度,很少因头痛而卧床不起或影响日常生活。

有的病人可有长年累月的持续性头痛,有的病人的症状甚至可回溯10-20年。

病人可以整天头痛,头痛的时间要多于不痛的时间。

因为激动、生气、失眠、焦虑或忧郁等因素常使头痛加剧。

还有一部分病人,不仅具有肌紧张性头痛的特点,而且还有血管性头痛的临床表现,主诉双颞侧搏动性头痛。

这种既有紧张性头痛,又有血管性头痛的临床表现,称为混合型头痛。

病人多伴有头晕、烦躁易怒、焦虑不安、心慌、气短、恐惧、耳鸣、失眠多梦、腰酸背痛、颈部僵硬等症状,部分病人在颈枕两侧或两颞侧有明显的压痛点。

神经性头痛“综合物理疗法”“综合物理治疗”包括电针灸疗法、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电兴奋疗法、经络导平治疗以及按摩推拿治疗等,治疗是按疗程的,一般病例一个月一个疗程,住院综合治疗一个月后回家继续服药治疗。

许多慢性病例,病程10-20余年,住院治疗时间需要适当延长,可以连续治疗2-3个月,多数病人可以康复。

住院治疗除了上述综合治疗措施外,最主要的是心理调整,因为这种疾病属于神经心理疾病,配合心理治疗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在住院的环境下,心理医生可以与病人详细交谈,探讨发病原因与防治对策,病人之间可以互相交流,互相鼓励,探讨治疗经过及治疗效果,在轻松缓和的气氛下治疗会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我们头痛专家门诊的住院环境是比较特殊的,完全不象大医院的杂乱住院条件,环境比较优美、气氛缓和、医患关系融洽。

一、电针灸治疗二、电兴奋治疗三、经络导平治疗四、按摩推拿治疗五、刮痧、拔火罐疗法六、生物反馈治疗神经性头痛特效中药方剂本专家门诊部神经内科医师长期从事头痛病的研究,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对各种慢性头痛的治疗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根据祖传秘方,结合20多年临床研究成果,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成功地运用几十味名贵药物研制出专治神经性头痛的系列方药—神经性头痛系列方剂,他们利用该系列特效药成功的治愈了5000多例慢性神经性头痛病人。

神经性头痛系列方剂对各种头痛病(包括各种神经性头痛、血管性头痛、偏头痛、肌肉紧张性头痛、月经性头痛、脑外伤性头痛、癫痫性头痛、高血压性头痛等)均有特效,突出的特点是治愈后不复发。

神经性头痛系列方剂具有健脑养神、定心安神、祛风止痛、健脾和胃的功效,根据不同病因,类型,辩证用药,具有见效快、疗程短的特点,本方剂调治的优点是:疗效稳定,无毒副作用,巩固治疗后不易复发。

神经性头痛系列方药专门用于治疗各种顽固性神经性头痛(包括慢性血管神经性头痛、紧张性头痛、肌收缩性头痛、功能性头痛等)及其伴发的头晕、烦躁易怒、焦虑不安、心慌、气短、恐惧、耳鸣、头部压迫感、失眠多梦、腰酸背痛、颈部僵硬等症。

本处方可调整神经功能、改善脑部供血供氧、消除精神紧张、缓解头部肌肉痉挛,对各种类型神经性头痛、头晕、心慌、烦躁易怒、焦虑不安、失眠等症状有特效。

神经性头痛系列方剂21天一个疗程,一般病例2—3个疗程即可治愈。

放松疗法治疗头痛放松疗法作为药物治疗的辅助疗法,是通过主观想象和客观措施,使人达到肌肉松弛精神安定减轻焦虑的治疗方法。

放松疗法作为一种减轻焦虑的心理行为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明显的缓解精神因素造成的各种神经性头痛、偏头痛、失眠症、焦虑症、抑郁症、神经衰弱等。

大家知道,精神焦虑、神经兴奋等因素可引起的头皮及颈背部肌肉痉挛而造成头皮紧缩感而产生头痛、头晕,紧张或情绪刺激可加重,伴焦虑、烦躁、心慌、多汗、颈背痛、耳鸣、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症状,可并发抑郁症状及强迫症状等其他神经症状。

其发病机理就是焦虑—肌肉痉挛,这两种因素互为因果,久之造成恶性循环:焦虑—痉挛—头痛—失眠。

其治疗就是根据其发病机理:抑制焦虑—缓解痉挛。

非药物疗法主要是放松疗法。

头痛及睡眠障碍的原因很多。

治疗头痛及睡眠障碍的关键是调节恢复人体神经系统兴奋与抑制的平衡性。

放松训练可使全身的骨骼、肌肉、韧带、血管、神经放松,辅以轻松的音乐与合适的温度,可以调节紧张心理,调节神经系统兴奋与抑制的平衡性,达到身心松弛,使身体的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性朝着有利于放松和睡眠的方向转化,从而改善头痛和睡眠。

放松疗法以整体观为指导,除局部肌肉的放松训练外,还强调配合深呼吸的全身整体放松训练,所以它使患者较易进入放松状态,且同时达到较深的层次放松,患者反映见效快。

另一特点是心身放松法通过良性的语言诱导和特殊的视觉想象训练,使患者较易出现放松后愉快的高峰体验,从而改善患者既往的不良情绪体验,在全身肌肉放松的基础上,患者能体会到精神与心理的同时放松。

故躯体和心理的同时放松是心身放松疗法的突出特点,可以认为该法是属于一种心理生理疗法。

心身放松疗法无药物副作用,且因其具有心身兼治的效应,对于伴有情绪障碍和行为障碍的头痛及睡眠障碍患者尤为适宜。

放松疗法能够有效缓解压力,而且对于压力所导致的失眠症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神经症患者的头痛是功能性头痛,以头重、头压感居多,放松疗法对这类症状具有无与伦比的作用,对于焦虑状态、神经抽动症、神经衰弱、高血压、结肠炎、冠心病、哮喘、胃溃疡等心身疾病也有显著疗效。

患者处在安静的环境中,舒适的躺在沙发或床上,安静休息10—15分钟,排除杂念,身心保持松弛状态,每次训练30分钟,每日1—2次,最好安排在中午或晚上睡眠前,做完放松训练后很自然就进入完全放松的睡眠状态,醒来头脑清晰,精力充沛。

一般15—20次为一疗程,本疗法在我院治疗的病人中广泛应用,只要坚持训练必将收到良好的疗效。

血管神经性头痛是颅内外血管舒缩功能障碍所致的一类头痛,是临床常见病。

本病反复发作,直接影响患者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质量。

笔者近3年以来选用中药制剂天舒胶囊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疗效。

现将临床观察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全部病例211例均为近3年笔者接诊的我院门诊病人。

随机分组,治疗组150例,男67例,女83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64岁,平均(41±2.12)岁。

对照组61例,男25例,女36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63岁,平均(40±2.23)岁。

全部病例病程6个月~10年,平均为3年。

1.2 诊断依据 (1)头痛周期性反复发作,每次过程相似。

发作期间神经精神正常,可有家族史。

(2)头痛性质呈搏动性或疼痛固定、痛如针刺。

(3)受热、头低位、饮酒、咳嗽用力等因素可使头痛加重。

(4)或可伴视觉先兆或恶心、呕吐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

(5)近3个月内发作3次以上。

(6)其他疾病引起的头痛除外。

(7)中医证型符合:肝经风火、肝肾阴虚、肝阳上亢、瘀血阻络、血虚痰浊五型(参照中医病证诊断标准制定证型标准)。

1.3 治疗方法治疗组服用天舒胶囊4粒/次,每日3次;对照组服用谷维素30mg/次,安定2.5mg/次,尼莫地平40mg/次,每日3次,疼痛剧烈者,临时加服强痛定30mg。

连续服用7天,停2天,进行下一疗程,一般服用1~3个疗程。

1.4 疗效判定标准临床近期治愈:头痛及伴随症状消失,TCD检查恢复正常,随访半年无复发。

显效:头痛明显减轻,发作次数减少,TCD明显改善。

好转:头痛减轻或疼痛发作间期延长或发作时间缩短,TCD好转。

无效:头痛无明显变化,TCD无变化。

2 治疗结果见表1、表2。

表1 两组总疗效比较(略)表2 中医证型间疗效比较略3 典型案例患者,女,56岁,反复发作性头痛10年。

每遇动怒、睡眠不足、劳累等因素即发作头痛。

开始发作每次持续数小时,近几次发作经常持续5~10天才稍有缓解。

每次发作疼痛剧烈,以双颞侧为主,多呈搏动性,有时眩晕、恶心欲吐。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3年,平时服用卡托普利,心痛定等血压基本稳定。

经查脑电图、CT均无异常。

服用西比灵、尼莫地平等效果欠佳。

2002年8月20日初诊时患者头痛难忍,心烦失眠,疼痛固定于双颞,以左侧为主,呈胀痛,时有针刺样感,左侧眼、耳各部也有不适感。

查:T 36.5℃,P 88次/min,R 26次/min,BP 140/90mmHg,心肺(-),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

舌暗红,有瘀点,苔薄黄;脉弦有力。

诊断为头痛证属肝阳上亢,挟瘀阻络。

用药:天舒胶囊4粒/次,每日3次。

8月27日二诊,头痛明显缓解,睡眠正常。

按原方案继续治疗7天,诸症悉退,随访半年未复发。

4 体会血管神经性头痛泛指颅内外血管舒缩功能障碍所致的一类头痛,是临床常见病,病有夙根,发病较急,属中医“头风”、“类脑风”、“偏头风”等范畴。

现代医学认为:血管舒缩功能失调,致痛物质释放是其发病的主要机制。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于内伤,病性以虚为本,虚实夹杂。

临证以肝经风火,肝阳上亢,瘀血阻络者居多。

肝经风火,火盛伤阴,肝失濡养或肾水不足,水不涵木,导致肝肾阴亏,肝阳上亢,上扰清空而发作头痛。

或因内伤导致气血逆乱,瘀阻经络,脑失所养而发头痛。

本病中医药治疗疗效确切,若辨证准确,用药得当,可获良效。

然而该病发作急骤,病人痛苦较大,常常求效心切,因而疗效快捷、服用方便、无毒副作用的中成药更多受患者欢迎。

天舒胶囊处方由天麻、川芎两味组成。

川芎,辛温,归肝胆、心包经,功能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为“血中之气药”,“头痛之要药”,能顺达巅顶,通达全身。

天麻,甘平质润,性微寒,归肝经,功能熄风止痉,平肝潜阳,祛风通络,为“治风之神药”。

二者相伍,润燥相济,共奏活血化瘀,平肝熄风,通络止痛之效。

临床药理研究也证实:天麻、川芎均可明显改善血管舒缩功能,降低血液粘稠度,调节血压,并有明显的镇痛、抗炎、镇静作用。

笔者152例临床观察结果表明:天舒胶囊用于血管神经性头痛总体有效率85.5%,其中肝经风火、肝阳上亢、瘀血阻络型取效较好;而血虚痰浊,肝肾阴虚型疗效相对较差。

因而,天舒胶囊更适合于血管神经性头痛证属上述证型的患者。

从本病的治疗现状来看,西药存在远期疗效欠佳,药物副作用较大,禁忌证多等缺陷。

作为纯中药制剂,天舒胶囊疗效肯定,因而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和推广。

需要指出的是,在临床观察中少数患者服用该剂后有轻微胃脘不适,女性患者月经期间服用后经量增多。

因此建议患者饭后服用,女性行经期间暂停服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