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可靠性安全性分析基本知识

合集下载

软件可靠性设计与分析

软件可靠性设计与分析

余技术。
静态冗余
N版本程序设计法(NVP)
动态冗余
恢复块法(RB)
Q: 使用多个完全相同的软件能够实现 容错吗
软件N版本程序设计
• 美加州大学Avizienis和L.Chen提出 • 基本思想
这种设计不一定可靠,可能会出现写方要写握手信号时, 读方正在读握手信号,则写方要写的值写不进去。可靠的设计 应用硬件连线保证握手,而不要靠双口RAM中的握手信号。如 果一定要靠双口RAM进行握手,则写握手信号单元数据时一定 要写完后接着再读出,经验证确实写成功后再进行下面的操作, 否则需继续写。
当然这必须与避免潜在的死循环的设计准则联合使用。
握手标志置不上的可能
可靠的设计方法
数据采集的多路冗余设计
关键数据的采集可采用多路冗余设计,即可以从 多个通讯口对同一数据进行采集,通过表决进行有 效数据的裁决。通常多采用奇数路的冗余设计,如3 路、5路等。
(1)开关量的裁决可采用多数票的裁决,如3取2、 5取3等。
(2)模拟量的裁决可采用中间数平均值的裁决,如 3路数的中间值、5路数去掉最大最小值后的平均值 等。
软件可靠性分析与设计
软件可靠性分析与设计
软件可靠性管理
软件可靠性参数 与指标的确定
软件可靠性分 析与设计
软件可靠性测 试与验证
软件交付与使 用
软件可靠性早 期预计
软件可靠性预 计和估计
软件需求分析阶段 软件设计与实现阶段 软件测试阶段 软件交付与使用
软件可靠性分析与设计的原因
• 软件在使用中发生失效(不可靠)会导致 任务的失败,甚至导致灾难性的后果。因 此,应在软件设计过程中,对可能发生的 失效进行分析,采取必要的措施避免将引 起失效的缺陷引入软件,为失效纠正措施 的制定提供依据,同时为避免类似问题的 发生提供借鉴。

软件可靠性与安全性分析、评估方法及建议

软件可靠性与安全性分析、评估方法及建议

软件可靠性与安全性分析、评估方法及建议一、背景介绍随着产品技术的发展及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软件在产品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其规模和复杂性急剧增加,对产品的可靠性、安全性工作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为保证软件可靠性,需要对软件进行可靠性测试和评估工作,从而尽早发现并改进软件中影响产品质量的缺陷,有效提高软件可靠性。

为保障软件安全性,需要对软件进行安全性分析与验证工作。

目前,随着GJB Z 161-2012 军用软件可靠性评估指南、GJB 900A-2012 装备安全性工作通用要求、GJB 102A-2012军用软件安全性设计指南、ARP4761与民用机载系统安全性评估流程及DO-178B/C机载系统合格审定过程中的软件考虑等标准的颁布实施,以及空军航定〔2012〕4号《航空军用软件定型测评进入条件评估准则》中明确提出关键软件在进入定型测评前必须具备《软件失效风险分析报告》;空军装型〔2010〕131号《空军重点型号软件工程化要求》中也明确提出在软件研制阶段中,必须要开展软件安全性分析与验证工作等规定。

美国在70年代研制F/A-18飞机期间首次引入软件安全性技术。

在研制F-22和F-35飞机时,则明确要求按照MIL-STD-882和DO-178B开展机载软件安全性工作。

在民机领域,波音和空客均严格按照ARP-4761及DO-178B/C标准开展了软件安全性分析与验证,并作为适航审定的核心要素。

在高铁、核工业、汽车、医疗等领域,同样要求按照IEC 61508、EN50128、IEC60880、IEC 61513、ISO 14971等标准,对构建高安全性软件做出严格规定。

从上述可以看出,当前世界各国对于软件产品的可靠性评估、安全性分析验证工作都提高了一个新的高度,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二、何为软件可靠性评估根据国家标准GB11457,软件可靠性评估或软件可靠性评价是指“确定现有系统或系统部件可靠性所达到的水平的过程”。

软件可靠性研究及其应用

软件可靠性研究及其应用

软件可靠性研究及其应用软件可靠性是指软件在给定的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具有稳定的性能和安全性的能力。

软件可靠性不仅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软件应用、维护和升级的关键因素。

本文将介绍软件可靠性研究的背景、内容、方法和应用。

一、背景软件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最为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其在诸多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然而,与此同时,软件所带来的危机也逐渐显现。

由于软件的复杂性和抽象性,软件本身具有不确定性和难以预测性,造成了软件的错误、故障、漏洞等问题的频繁发生,日益对软件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软件可靠性研究的兴起,是为了应对软件危机,提高软件可靠性和安全性,保障软件应用的稳定和持续。

随着软件工程领域的不断壮大和发展,软件可靠性研究已成为软件工程的核心技术之一。

二、内容软件可靠性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可靠性模型:可靠性模型是一种数学模型,用于描述软件系统的可靠性和故障率等参数,以便分析和评估软件系统的可靠性。

可靠性模型包括统计模型、物理模型、分析模型等。

2、可靠性评估:可靠性评估是用定量的方法评价软件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包括可靠性分析、故障树分析、失效模式和影响分析等。

3、软件测试:软件测试是验证软件可靠性和安全性的基本手段,涵盖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验收测试等。

4、故障定位和修复:故障定位是识别和定位软件中的故障,修复是根据故障定位的结果,对软件的故障进行修复和改进,以提高软件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三、方法软件可靠性研究的方法主要包括:1、建模方法:建模是软件可靠性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建模方法可以采用数学建模、统计建模、物理建模等多种方式。

2、仿真方法:仿真是软件可靠性分析和评估的常用方法之一,主要包括蒙特卡罗仿真、离散事件仿真、连续系统仿真等。

3、统计方法:统计方法广泛应用于软件可靠性测试和评估中,以分析和统计出软件的故障率、平均故障间隔时间、可用性等指标。

4、检测方法:检测方法是对软件进行代码级别的检测和分析,以发现软件中的缺陷和错误,包括静态代码分析、动态代码分析等。

安全性和可靠性分析技术

安全性和可靠性分析技术

安全性和可靠性分析技术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数据和信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由于数据泄露、网络攻击和恶意软件等问题频频发生,安全性和可靠性分析技术也逐渐变得成熟和重要。

一、什么是安全性和可靠性分析技术?安全性和可靠性分析技术是指评估系统、网络、软件等信息技术产品或服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方法和手段。

它可以识别和解决信息技术产品或服务中可能存在的漏洞、弱点和安全隐患,确保信息技术产品或服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二、常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分析技术有哪些?1、漏洞扫描技术漏洞扫描技术是指通过扫描目标系统、网络、软件等信息技术产品或服务,识别其中可能存在的漏洞和弱点,以便于及时修复和加固,防止黑客和攻击者利用漏洞进行攻击和入侵。

2、渗透测试技术渗透测试技术是指通过模拟黑客攻击的方式,对目标系统、网络、软件等信息技术产品或服务进行全面测试,以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和漏洞,从而提高其安全性和可靠性。

3、安全代码分析技术安全代码分析技术是指通过静态代码分析和动态测试等手段,对编写的程序代码进行分析和测试,以发现其中可能存在的漏洞和安全隐患,确保程序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4、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技术是指在网络安全架构中采用防火墙设备,以控制网络流量、过滤恶意流量和阻止未经授权的访问,从而保护网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三、安全性和可靠性分析技术的应用价值安全性和可靠性分析技术可以有效提高信息技术产品或服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保护用户信息和企业机密不被非法获取或窃取,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和影响。

此外,还可以帮助企业优化信息安全管理流程,提高其安全性和可靠性。

四、安全性和可靠性分析技术的挑战和未来展望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安全性和可靠性分析技术也面临着不少挑战和机遇。

其中,包括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应用,都将带来信息安全和可靠性分析领域的新变革和机遇。

总之,安全性和可靠性分析技术是保障信息安全的必要手段和方法,需要在日常生活和企业管理中广泛应用。

自动化系统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分析

自动化系统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分析

自动化系统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分析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自动化系统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医疗保健等。

然而,这些自动化系统虽然提高了效率和准确性,但同时也面临着可靠性和安全性的挑战。

本文将对自动化系统的可靠性与安全性进行分析。

一、可靠性分析可靠性是指自动化系统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任务的概率。

自动化系统的可靠性直接影响到生产效率和用户满意度。

在进行可靠性分析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硬件可靠性:自动化系统的硬件部分包括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等。

硬件故障可能导致系统无法正常工作。

因此,对于硬件的可靠性分析需要考虑其平均故障时间(MTTF)、平均修复时间(MTTR)等指标。

2. 软件可靠性:自动化系统的软件部分需要确保程序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软件故障可能导致系统崩溃或出现错误操作。

因此,对于软件的可靠性分析需要进行代码检查、测试和验证,确保程序的质量。

3. 数据可靠性:自动化系统需要处理大量的数据,包括传感器采集的数据、用户输入的数据等。

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对于系统的可靠性至关重要。

因此,对于数据的可靠性分析需要考虑数据采集的准确性、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以及数据备份和恢复策略等。

二、安全性分析安全性是指自动化系统抵抗各种威胁和攻击的能力。

自动化系统的安全性关乎到用户的隐私和财产安全。

在进行安全性分析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自动化系统需要确保只有经过授权的用户才能进行访问和操作。

因此,需要进行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的设计和实施,包括用户账号管理、密码策略、角色权限管理等。

2. 数据保护与加密:自动化系统处理的数据可能包含敏感信息,如个人身份信息、商业机密等。

因此,需要对数据进行保护和加密,确保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安全性。

3. 应急响应与恢复:自动化系统可能面临各种威胁和攻击,如病毒感染、网络攻击等。

因此,需要建立健全的应急响应和恢复机制,包括实时监测、入侵检测、应急演练等,及时应对和恢复系统的安全事件。

软件安全性分析报告

软件安全性分析报告

软件安全性分析报告1. 引言本文档对软件的安全性进行分析和评估,旨在识别潜在的安全风险,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通过进行全面的安全性分析,可以确保软件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 分析方法在进行软件安全性分析时,我们采用了以下方法:2.1. 代码审查对软件代码进行系统的审查,识别潜在的漏洞和安全隐患。

2.2. 渗透测试通过模拟真实攻击的方式,测试软件的抵御能力和安全性。

2.3. 风险评估对已识别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和分类,确定其对系统安全性的潜在影响。

3. 安全性分析结果根据以上分析方法,我们得出了以下安全性分析结果:3.1. 潜在的漏洞通过代码审查和渗透测试,我们发现了以下潜在的漏洞:- 输入验证不充分,存在可能导致代码注入的风险。

- 密码存储方式不安全,可能导致用户密码泄露。

- 未经身份验证的访问路径,可能被恶意攻击者利用。

- 数据传输过程中,存在未加密的敏感信息传输,可能会被窃取。

3.2. 安全威胁级别根据风险评估,我们对已识别的安全风险进行了分类,并分别确定了安全威胁级别:- 高级威胁:存在可能导致系统遭受严重损失的安全漏洞。

- 中级威胁:存在可能导致系统受到一定程度损失的安全漏洞。

- 低级威胁:存在可能导致系统受到轻微损失的安全漏洞。

4. 解决方案针对以上发现的安全性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解决方案:- 增强输入验证机制,防止代码注入攻击。

- 更新密码存储方式,使用加密算法保护用户密码。

- 强制身份验证机制,限制未授权访问。

- 使用加密协议保护数据传输过程中的敏感信息。

5. 结论通过本次软件安全性分析,我们发现了软件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我们建议在下一版本的发布前,对这些安全问题进行修复和改进,以确保软件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以上是对软件安全性分析的总结,希望能为您提供一些参考。

如果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讨论,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谢谢!。

软件系统可靠性分析与评估方法(一)

软件系统可靠性分析与评估方法(一)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软件系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软件系统的复杂性和不断的更新迭代,其可靠性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软件系统的可靠性分析与评估方法,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软件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软件系统的可靠性。

软件系统的可靠性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软件系统在给定的环境下能够按照要求正常运行的能力。

它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估。

第一个方面是功能测试。

功能测试是软件开发过程中最基本的测试方法之一。

通过对软件系统的各项功能进行测试,可以验证系统是否能够按照设计要求正常运行。

功能测试可以分为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等不同层次,每个层次的测试都有其特定的目标和方法。

通过功能测试,可以发现软件系统可能出现的功能性问题,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第二个方面是性能测试。

性能测试是评估软件系统性能的一种方法。

在软件系统的运行过程中,其性能指标如响应时间、吞吐量等会直接影响用户体验和系统的可靠性。

通过对软件系统在不同负载下进行性能测试,可以评估系统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并发现潜在的性能问题。

在性能测试中,可以使用压力测试、负载测试等方法来模拟不同的场景,以验证系统的可靠性。

第三个方面是安全测试。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软件系统的安全性越来越受到关注。

安全测试是评估软件系统安全性的一种方法。

通过对软件系统进行安全测试,可以发现系统中的漏洞和潜在的安全隐患,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补和加固。

在安全测试中,可以采用黑盒测试、白盒测试等方法,模拟攻击者的行为以验证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第四个方面是可恢复性测试。

可恢复性测试是评估软件系统在故障发生后的恢复能力的一种方法。

软件系统在运行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故障,如断电、系统崩溃等情况。

通过对软件系统进行可恢复性测试,可以验证系统在故障发生后是否能够及时恢复正常运行,并保证数据和服务的完整性。

第五章 可靠性基础知识(1)可靠性的基本概念及常用度量

第五章  可靠性基础知识(1)可靠性的基本概念及常用度量

第五章可靠性基础知识第五章可靠性基础知识【考试趋势】单选3-4题,多选4-5题,综合分析1题。

考查方式以理解题和计算题为主。

总分值25-35分。

总分170分。

【大纲考点】基本脉络:可靠性概念——测量——模型——分析——试验——管理。

一、可靠性的基本概念及常用度量1.掌握可靠性、维修性与故障(失效)的概念与定义(重点)2.熟悉保障性、可用性与可信性的概念(难点)3.掌握可靠性的主要度量参数(难点)4.熟悉浴盆曲线(重点)5.了解产品质量与可靠性的关系二、基本的可靠性维修性设计与分析技术1.了解可靠性设计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方法2.熟悉可靠性模型及串并联模型的计算(重点)3.熟悉可靠性预计和可靠性分配(难点)4.熟悉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重点)(难点)5.了解故障树分析(重点)6.熟悉维修性设计与分析的基本方法;三、可靠性试验三、可靠性试验1.掌握环境应力筛选(重点)2.了解可靠增长试验和加速寿命试验(重点)3.手续可靠性测定试验(难点)4.了解可靠性鉴定试验四、可信性管理1.掌握可信性管理基本原则与可信性管理方法(难点)2.了解故障报告分析及纠正措施系统(重点)3.了解可信性评审作用和方法第一节可靠性的基本概念及常用度量【考点解读】第一节可靠性的基本概念及常用度量学习目标要求:1、掌握可靠性、维修性与故障的概念与定义2、熟悉保障性、可用性及可信性的概念3、掌握可靠性的主要度量参数4、了解浴盆曲线5、了解产品质量与可靠性关系基本脉络是:可靠性——不可靠(故障)——可靠度——可靠度函数——常用指标——模型——地位意义(与质量的关系)典型考题典型考题:单选题22、下述设计方法中不属于可靠性设计的方法是()。

a、使用合格的部件b、使用连续设计c、故障模式影响分析d、降额设计23、产品使用寿命与()有关。

a、早期故障率b、规定故障率c、耗损故障率d、产品保修率一、故障(失效)及其分类一、故障(失效)及其分类1、故障定义:产品或产品的一部分不能或将不能完成预定功能的事件或状态称为故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授课目的
1.
从5W2H的角度充分理解软件可靠性安全性 设计分析的内涵
Why,What,When,Who,Where,How,Howmuch
软件可靠性安全性设计分析
2.
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涉及的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能推广到其它方面,从而提高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参考资料
1. 2.
3.
4. 5. 6.

软件可靠性安全性设计分析
21
原因
硬件
控制
硬件
控制措施示例
带有减压阀门的压力容器
硬件
硬件 软件
软件
操作员 硬件
故障检测和安全保证功能;或者激活/点火检查,以便激活 或防止危险的条件
操作员打开开关,以便切断失效单元的电源 硬连接的计时器或者离散的硬件逻辑,以屏蔽非法的命令 或者数据。传感器直接启动一个安全性开关,以禁用一个 软件控制系统。机器人手臂的硬停止 两个独立的处理器,一个处理器检查另一个处理器,并在 检测到故障时进行干预。模仿期望的性能,并检测偏离 操作员在显示屏上观察控制参数的违反,并终止处理 在点火电路中串联三个电器开关,以容许两个操作员错误 软件确认由操作员启动的危险开关。软件防止在不安全的 模式下运行 两个机组人员,一个机组成员发出命令,另一个机组成员 进行监督
4
软件可靠性安全性设计分析
考核要求

总成绩
=

平时(40%) +期末(60%)
软件可靠性安全性设计分析
平时:课堂讨论、提问及考勤 期末:讨论和论文
5
最终提交论文要求

共同内容

从5W2H的角度阐述软件可靠性安全性设计分析的内涵。
软件可靠性安全性设计分析

特定内容(从下列内容中选一)
1、模型驱动方法在软件可靠性设计中的应用,含模型驱动 方法的概念、开发思想、范例等内容。 2、形式化方法在软件可靠性设计中的应用,含形式化方法 的概念、开发思想、范例等内容。 3、汇编语言的软件可靠性安全性设计准则,含准则内容、 说明及示例等内容。 4、SFMEA的应用案例,含案例系统概述、应用流程及应用 结果等内容。 5、SFTA的应用案例,含案例系统概述、应用流程及应用结 果等内容。
软件可靠性安全性设计分析
3
4
GJB/Z 102-97 软件运行不引起系统事故的能力。 《软件可靠性和 安全性设计准则》 GJB/Z 142-2004 “软件具有的不导致事故发生的能力”。确切的说,软件安 《军用软件安全 全性是软件的功能安全性。 性分析指南》 GJB 5236 软件产品在指定使用周境下,达到对人类、业务、软件、财 产或环境造成损害的可接受的风险级别的能力。
安全性重点关注对于危 可靠性重点关注产品在 险源的控制,如产品自 工作中出现的故障的控 身固有的危险特性(如 制 能量或毒性)、产品 (硬件或软件)的故障、 有害的环境等
26
软件安全性与可靠性的关系
①有些状态可能是不安全状态,会导致
安全事故的发生。
软件程序 状态的改 变过程
软件可靠性安全性设计分析
6
软件可靠性安全性设计分析
第一讲:基础知识
7
基础知识-主要内容
一、软件可靠性安全性概念及关系
软件可靠 性安全性 设计分析
软件可靠性安全性设计分析
二、软件可靠性安全性分析概念及关系
三、靠性安全性设计分析
一、软件可靠性安全性概念及关系
9
基础知识1-软件可靠性概念
7
ARP4754《高度整合或复杂航空器系统合格审定考虑》
RTCA DO-178B《机载系统和设备认证中的软件考虑》
8 9 10 11 GJB 900-1990《系统安全性通用大纲》 GJB/Z 99-1997《系统安全工作手册》 GJB/Z102-1997《软件可靠性和安全性设计准则》 GJB/Z 142-2004《军用软件安全性分析指南》
18
软件安全性-几个概念
事故
造成人员伤亡、职业病、设备损坏或财产损失的一个或一系 列意外事件。--GJB/Z 142-2004
软件可靠性安全性设计分析
危险
可能导致事故的状态。--GJB 900 可能导致或有助于事故或灾难(人员伤亡、或系统毁坏、或 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等)发生的实际条件或潜在条件(1维)
《软件可靠性、安全性与质量保证》黄锡滋 编著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2年10月 《软件可靠性工程手册》Michael R.LYU主编, 电子工业出版社 1997年3月 软件安全性相关标准 软件可靠性安全性设计分析方面的论文及期刊 等 软件工程方面的书籍,如《软件工程》张海藩 编著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3年7月 软件容错方面的书籍及期刊、论文等
GB/T 11457 软件可靠性两种定义:
① 在规定条件下在规定的时间内软件不引起系统失效
的概率,该概率是系统输入和系统使用的函数,也 是软件中存在的缺陷的函数。系统输入将确定是否 会遇到已存在的缺陷(如果有缺陷存在的话)。
② 在规定的时间周期内所述条件下程序执行所要求的
软件可靠性安全性设计分析
功能的能力
风险
不期望的事件或状态发生的严重度与可能性 (2维)
风险
损失发生概率
概率
事件发生概率
严重度
事件损失度
19
软件安全性相关标准
序号 1 2 标准名称及概况 MIL-STD-882系列,《系统安全性大纲要求》 Joint Software System Safety Committee,美海陆空三军联合提出的《软 件系统安全性手册》
(在运行阶段)
已知缺陷
触 发 事 件 输入空间
故障
未知缺陷
无 容 错
失效
成功
软件 运行环境
12
软件可靠性相关概念
理想条件:
基本可靠性(basic
reliability)
软件可靠性安全性设计分析
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规定的时间内无故障 工作的能力。
固有可靠性(inherent
reliability)

软件可靠性安全性设计分析
例:一个软件,5周内运行70小时,其 中55小 时为该软件的执行时间,则: 日历时间为 5周; 时钟时间为70小时; 执行时间为55小时。
15
构成软件使用可靠性的要素

• • •
软件执行的功能和性能要求 软件的运行环境 软件失效的定义 软件输入的分布——运行剖面
16
软件可靠性安全性设计分析
软件可靠性安全性设计分析
曾福萍
010-82338490
1
zfp@
课程安排
周次
1 2 3 4
5 6 7 8
内容
基础知识
软件可靠性安全性设计分析
软件FMEA 软件FTA 其他软件可靠性安全性分析技术
软件可靠性安全性设计方法及设计方准则 软件故障检查、故障处理及信息时间容错 软件结构容错及设计准则的实施 讨论
故障(fault/failure):产品不能执行规定功能的状态。 失效(failure):产品丧失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的事件。
11
软件开发人员产生
软件中存在
缺陷被激活
用户经历的
错误 (mistake)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
缺陷 (bug&defect)
(在产品中)
故障 (fault)
(在软件运行中)
失效 (failure)
②有些状态可能引起软件失效的状态,
导致不能实现功能。
③有些状态上述二者都涉及。
在规定的时间内,如果软件运行的真实 环境与运行前规定的环境相关,则软件 是可靠的就可判断软件是安全的
27
软件可靠性安全性设计分析
二、软件可靠性安全性分析概念及关系
28
分析1-软件可靠性分析内涵
软件在使用中发生失效会导致任务的失败(不可 靠)。因此,应在软件设计过程中,对可能发生的失 效进行分析(对影响可靠性大的失效),采取必要的 措施避免引起失效的缺陷引入软件。 在系统测试、投入使用后对软件进行失效分析可以 为失效纠正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同时为避免类似问 题的发生提供借鉴。这些工作将会大大提高使用中软 件的可靠性,减少由于软件失效带来的各种损失。
1、规定的功能
——软件执行的功能和性能要求 ——软件失效的定义
2、规定的条件
软件可靠性安全性设计分析
——软件运行的物理环境 ——软件输入及其分布,运行剖面
同一个软件,不同的用户、不同的使用方 式与输入,不一样的软件可靠性
14
基础知识1-构成软件可靠性的要素
3、规定的时间 日历时间——编年时间 时钟时间——从程序执行开始到程序执行结 束完毕所经过的时钟时间 执行时间——处理机实际用于执行程序指令 的时间
通过设计和制造赋予产品的,并在理想的使 用和保障条件下所呈现的可靠性。
实际使用条件: 使用可靠性(operational reliability) 产品在实际使用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可靠性。它反映 了产品设计、制造、安装、使用、维护、环境等因素 的影响。一般用可靠性使用参数及其量值描述。
13
基础知识1-构成软件可靠性的要素
软件可靠性安全性设计分析
3 4 5 6
NASA-STD-8719.13B《软件安全性标准》 NASA-GB-8719.13《软件安全性指南》 IEC61508《电气/电子/可编程电子安全相关系统的功能安全》 EN-50128《铁路应用:铁路控制和防护系统的软件》 DEF Stan 00-55《防御设备安全相关软件要求》 ARP4761《民航机载系统和设备的安全性评估过程指南和方法》
10
基础知识1-软件可靠性涉及的几个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