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量元素

合集下载

划分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标准

划分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标准

划分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标准
一、什么是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1. 大量元素
大量元素是指人体中含量较多的元素,它们通常以克为单位计算。

人体内需要大量元素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常见的大量元素包括碳、氢、氧、氮、钠、镁、铝、硅等。

这些元素构成了人体的大部分组织和生物体内的大多数活性物质,是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

2. 微量元素
微量元素是指人体中含量较少,但同样重要的元素。

它们通常以毫克或微克为单位计算。

虽然微量元素在人体内所占比例不多,却对人体的健康和生命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常见的微量元素包括铁、锌、硒、铜、碘、锰、钼等。

这些微量元素在人体内参与了许多生物化学反应,对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新老大量元素标准

新老大量元素标准

新老大量元素标准
新老大量元素标准是指通过对新老大量元素的测试和研究得出的一套标准,用于确定元素的性质和特征。

新老大量元素是指在大量元素中,相对稳定且具有一定重要性的元素。

这些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较高,对地球的构造和物质循环有重要影响。

新老大量元素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元素的存在形态:元素可以以自由状态存在(如金属元素),也可以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如氧化物、硅酸盐等)。

2. 元素的化学性质:元素的反应性、价态、化学稳定性等。

3. 元素的物理性质:元素的原子结构、化学键类型、电负性等。

4. 元素的地球分布:元素在地壳、大气、水体等环境中的分布情况。

5. 元素的环境影响:元素对环境的影响,包括生物活动、大气污染、水体污染等。

新老大量元素标准是地球化学、环境科学等领域研究的基础,它对于理解地球系统的演化和环境变化具有重要意义,也为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提供了依据。

植物营养液配料1

植物营养液配料1

植物营养液配料表一、常用的几种营养液配方1、硝酸钠10克、过磷酸钙70克、硫酸铵25克、硫酸钾35克、硫酸镁40克。

用法:利用以上配方配制营养液时,先将其与水混合,然后再按每100升水加3克的比例加入混合好的微量元素才可使用(微量元素通常以硫酸亚铁100克、硼酸粉14克、硫酸锰10克混匀研成粉末备用)。

2、硝酸钾0.7克/升、硼酸0.0006克/升、硝酸钙0.7克/升、硫酸锰0.0006克/升、过磷酸钙0.8克/升、硫酸锌0.0006克/升、硫酸镁0.28克/升、硫酸铜0.0006克/升、硫酸铁0.12克/升、钼酸铵0.0006克/升。

用法:使用时,将各种元素混合在一起,加水1公升,即成为营养液。

在配制上述营养液时,可以根据不同花卉的不同要求,对元素的种类和用量予以增减。

3、尿素5克、磷酸二氢钾3克、硫酸钙1克、硫酸镁0.5克、硫酸锌0.001克、硫酸铁0.003克、硫酸铜0.001克、硫酸锰0.003克、硼酸粉0.002克;加水10升,溶解后即制成营养液。

营养液是采用环境生物生态共生技术和菌根共生原理经生物发酵、化学螯合、物理活化等工艺合成的一种新型营养液。

营养液是无土栽培的关键,不同作物要求不同的营养液配方。

目前世界上发表的配方很多,但大同小异,因为最初的配方本源于对土壤浸提液的化学成分分析。

营养液配方中,差别最大的是其中氮和钾的比例。

简介就是在每升水中加入四水硝酸钙0.47克, 硝酸钾0.3克 ,磷酸二氢铵0.057克, 营养液水硫酸镁0.25克,配制时用选用50度左右的少量温水,将上述配方中所列的无机盐分别溶化,然后再按配方中所开列的顺序逐个倒入装有相当于所定容量'75%的水中,边倒边搅拌,最后加到全量(1升)既成为配好的营养液。

配制营养液要考虑到化学试剂的纯度和成本,生产上可以使用化肥以降低成本。

配制的方法是先配出母液(原源),再进行稀释,可以节省容器便于保存。

需将含钙的物质单独盛在一容器内,使用时将母液稀释后再与含钙物质的稀释液相混合,尽量避免形成沉淀。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组成细胞的分子.第一节: 组成细胞的元素与化合物一: 元素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是: C H O N P S 基本元素是: C H O N 最基本元素: C组成细胞的元素常见的有20多种,根据含量的不同分为: 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大量元素: C H O N P S K Ca Mg 微量元素: Fe Mn Zn Cu B Mo生物与无机自然界的统一性与差异性. 元素种类基本相同,元素含量大不相同.占细胞鲜重最大的元素是: O 占细胞干重最大的元素: C二:组成细胞的化合物:无机化合物:水,无机盐细胞中含量最大的化合物或无机化合物: 水有机化合物: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细胞中含量最大的有机化合物或细胞中干重含量最大的化合物:蛋白质。

.三: 化合物的鉴定:鉴定原理: 某些化学试剂能与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发生特定的颜色反应.甲乙溶液先混合再与还原性糖溶液反应生还原性糖: 斐林试剂 0.1g/ml NaOH 0.05g/ml CuSO4成砖红色沉淀. (葡萄糖,果糖,麦芽糖) 注:蔗糖是典型的非还原性糖,不能用于该实验。

先加入A液再加入B液. 成紫色反应。

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 0.1g/ml NaOH 0.01g/ml CuSO4脂肪: 苏丹Ⅲ(橘黄色)苏丹Ⅳ(红色)第二节: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蛋白质一: 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氨基酸结构通式:氨基酸的结构特点: 一个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除此之外,该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团.各种氨基酸的区别在于侧链基团(R基)的不同,生物体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 分为必需氨基酸(8)和非必需氨基酸(12)两种.二:氨基酸形成蛋白质1. 构成方式: 脱水缩合脱水缩合: 在蛋白质的形成过程中,一个氨基酸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的氨基相连接,同时脱去一分子水,这种结合方式叫做脱水缩合.由2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叫二肽. 由多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叫多肽.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健叫肽键.2. 脱去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蛋白质分子量的计算. 假设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为a,含有的氨基酸数为n则,形成的蛋白质的分子量为: a×n-18(n-m) 即:氨基酸的总分子量减去脱去的水分子总量3.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原因: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肽链的折叠,盘曲及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4. 蛋白质的功能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决定了它的功能多样性:催化功能.结构功能.运输功能,信息传递功能,免疫功能等.第三节核酸一、DNA与RNA的比较(表)二、核酸的种类及功能核酸分为两大类:脱氧核糖核酸(简称 DNA )和核糖核酸(简称RNA)核酸的功能:核酸是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预习导航一、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1.大量元素、半微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预习导航一、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1.大量元素、半微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预习导航一、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1.大量元素、半微量元素和微量元素(1)大量元素:在细胞中平均含量在万分之一以上,如C 、H 、O 、N 、P 、S 、K 、Ca 、Mg 等。

(2)半微量元素:在细胞中含量很少,但却超过万分之一,如Fe 。

(3)微量元素:在细胞中的含量不足万分之一,如Mn 、Zn 、Cu 、B 、Mo 、Ni 等。

自主思考 有人说微量元素在细胞中的含量非常少,所以对生命活动的作用微不足道,可有可无。

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提示:不对。

微量元素虽然在细胞中含量非常少,但和大量元素一样,对于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都起着重要作用。

2.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构成细胞的元素都是无机自然界中常见的元素,说明了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二、构成细胞的化合物1.种类化合物⎩⎪⎨⎪⎧ 无机物⎩⎪⎨⎪⎧ 水无机盐有机物⎩⎪⎨⎪⎧ 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2.含量 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

自主思考 细胞鲜重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什么?提示:细胞鲜重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 元素,因为细胞鲜重中水的含量最多。

3.碳架有机物都含有由C 、H 、O 原子连接成的碳架结构,自然界的无机物都不具有碳架。

三、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性糖、脂肪和蛋白质1.实验原理 葡萄糖等还原性糖可与班氏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脂肪可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蛋白质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特定的紫色反应。

2.实验步骤(1)葡萄糖的鉴定:分别向甲、乙试管中加入质量浓度为0.01 g/mL 的葡萄糖溶液和水各2 mL,然后加入班氏试剂4~5滴,沸水浴加热1~2 min,观察试管中溶液颜色的变化:甲试管的颜色由蓝色→棕色→砖红色,乙试管蓝色。

(2)脂肪的鉴定:分别向甲、乙试管中加入食用油和清水各2 mL,然后各滴加苏丹Ⅲ染液4~5滴,染色2~3 min,观察实验颜色变化:甲试管呈现橘黄色,乙试管不出现橘黄色。

(3)蛋白质的鉴定:分别向甲、乙两试管中加入蛋白质悬液和清水各2 mL,然后再分别加入双缩脲试剂A 2 mL,摇匀,最后再加入双缩脲试剂B 3~4滴,摇匀,观察实验现象为:甲试管出现紫色,乙试管不出现紫色。

高中生物必修一核心概念

高中生物必修一核心概念

高中生物必修一核心概念1.大量元素:在细胞中含量较多,有C、H、O、N、P、S、K、Ca、Mg2.微量元素:在细胞中含量较少,有Fe、Mn、Zn、Cu、B、Mo3.基本元素:C、H、O、N主要元素:C、H、O、N、P、S、最基本元素:C4、原生质:是细胞内的生命物质。

它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脂类和核酸。

细胞是由原生质构成的。

构成细胞的这一小团原生质又分化为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部分。

5、结合水:水在细胞中以两种形式存在。

一部分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结合,叫结合水。

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

6、自由水:大部分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叫自由水。

7、脱水缩合:氨基酸分子互相结合的方式是: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失去一分子的水,这种结合方式叫脱水缩合。

8、肽键: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那个键(—NH—CO—)叫做肽键。

9、二肽:由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叫做二肽。

10、多肽:由多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含有多个肽键的化合物,叫做多肽。

11、结构蛋白:许多蛋白质是构成细胞核生物体结构的重要物质称为结构蛋白。

例如:羽毛,肌肉,头发,蛛丝等的成分是蛋白质。

12、核酸:核酸最初是从细胞核中提取出来的,呈酸性,因此叫做核酸。

功能: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3、脱氧核糖核酸:核酸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含有脱氧核糖的,叫做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核糖核酸:另一类是含有核糖的,叫做核糖核酸,简称RNA.14.二糖:由两分子单糖脱水缩合而成的糖。

15单糖:不能再水解的糖叫单糖。

16.多糖:生物体内的糖类绝大多数以多糖的形式存在。

17.单体:多糖、蛋白质、核酸等都是生物大分子,都是由许多基本的组成单位连接而成的,这些基本单位称为单体。

18.多聚体: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

大量元素水溶肥执行标准(一)

大量元素水溶肥执行标准(一)

大量元素水溶肥执行标准(一)大量元素水溶肥执行标准随着现代农业发展,水溶肥逐渐成为了农业生产中的一种有效工具。

而大量元素水溶肥是其中一类具有广泛使用价值的肥料。

为了提高肥料质量,保证农业生产的效益,大量元素水溶肥执行标准应运而生。

执行标准大量元素水溶肥执行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元素含量标准:大量元素水溶肥的元素含量应符合国家标准并标明含量百分比。

2.pH值标准:大量元素水溶肥的pH值应在6.5~8.0之间,不得低于6.0或高于8.5。

3.浑浊度标准:大量元素水溶肥在常温下应为清澈无色液体,不得有明显悬浮物或沉淀。

4.稳定性标准:大量元素水溶肥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不得分解或产生异味。

5.适宜性标准:大量元素水溶肥应用于不同作物时应根据作物的需要进行调配,避免过量施用或缺乏营养。

相关措施为了保障大量元素水溶肥的质量和安全,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管理措施:1.生产企业应依据国家标准对原材料、生产工艺、成品进行检验监控。

2.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应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操作,产出的产品应经严格的质量控制和检验监管。

3.企业应该建立质保体系,通过引入第三方审核,提高质量标准的透明度和可信度。

4.检验机构应依据标准对大量元素水溶肥进行抽样检验,对不符合标准的产品进行处罚。

结语大量元素水溶肥执行标准是为保护农业生产和消费者权益而制定的,符合标准的大量元素水溶肥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生产企业和消费者都应加强对大量元素水溶肥标准的知晓和执行。

推广意义制定大量元素水溶肥执行标准,无疑可以为农业生产带来良好的效果。

首先,可以有效规范大量元素水溶肥的生产过程,保障肥料质量。

其次,可以让农民更好地了解大量元素水溶肥标准,正确使用肥料,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增加农产品的供应量。

同时,大量元素水溶肥执行标准的推广意义也在于增强肥料市场的信心。

有标准可遵循,可以让生产企业更容易达到国家质量标准,提高肥料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提高整个肥料市场的竞争力,让消费者消费者选购肥料时更加放心。

【考法分类归纳】高一生物考法和题型分类精讲(人教版2019必修一)第2讲 细胞中的元素与化合物解析版

【考法分类归纳】高一生物考法和题型分类精讲(人教版2019必修一)第2讲 细胞中的元素与化合物解析版

第二讲 元素与化合物【知识一览】1.组成细胞的元素(1)大量元素:C 、H 、O 、N 、P 、S 、K 、Ca 、Mg 等。

(2)微量元素:Fe 、Mn 、Zn 、Cu 、B 、Mo 等。

(3)来源:生物体有选择地从无机自然界中获得。

(4)存在形式:大多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2.元素与化合物的含量排序(1)在组成细胞的元素中,占鲜重百分比前四位的依次是O 、C 、H 、N ;占干重百分比前四位的依次是C 、O 、N 、H 。

(2)在组成细胞的化合物中,占鲜重百分比前四位的依次是水、蛋白质、脂质、糖类。

但在干重百分比中,蛋白质最多。

(3)动物与植物的干重相比,由于植物含糖类较多,动物含脂肪、蛋白质较多,故植物体中所含氧元素较多。

(4)从化合物中的元素含量上分析氧化分解释放能量的多少:脂肪的含氢量多于糖类,因此等质量的脂肪彻底氧化分解时所消耗的O 2比糖类多,释放的能量也多于糖类。

3.相关实验中的颜色反应(1)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2)DNA +甲基绿染液→绿色;(3)RNA +吡罗红(派洛宁)染液→红色;(4)还原糖+斐林试剂――→加热砖红色;(5)脂肪+苏丹Ⅲ(Ⅳ)染液→橘黄(红)色;(6)线粒体+健那绿染液→蓝绿色。

【考法/题型一览】细胞中的元素细胞中化合物的种类及含量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综合【考法/题型精析】考法1 细胞中的元素1.下列元素中属于大量元素的是( )A .SeB .CuC .KD .Mo【答案】C【分析】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

(1)大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包括C 、H 、O 、N 、P 、S 、K 、Ca 、Mg ;(2)微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包括Fe 、Mn 、Zn 、Cu 、B 、Mo 等。

【详解】ABD 、Se 、Cu 和Mo 均属于微量元素,ABD 错误;C 、K 属于大量元素,C 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大量元素
1、缺氮:
植株矮小长势弱,叶色失绿较细小。

叶片变黄无斑点,从下而上逐扩展。

根系细长且稀小,严重下叶枯黄落。

花果少而种子小,产量下降成熟早。

2、缺磷:
植株矮小和瘦弱,生长缓慢分枝少。

叶色暗绿无光泽,柄缘紫红易脱落。

次生根系生长少,产量质量均不高。

缺磷下叶先表现,逐渐向上再发展。

花果稀少茎细小,上市拖延采期超。

3、缺钾:
老叶叶缘先变黄,进而变褐焦枯状。

叶片出现褐色斑,严重叶片红棕干。

叶脉色绿仍不变,褐色斑点常相伴。

根少短小无抗性,感染真菌易得病。

二、中量元素
1、缺钙:
缺钙先看幼嫩叶,植株未老就早衰。

凋萎坏死生长点,叶片皱缩边黄卷。

叶尖弯钩缘枯焦,株倒蔟生结实少。

根尖细脆易腐烂,幼叶曲卷叶尖枯。

2、缺镁:
变态发生中后期,先看老叶始失绿。

尖缘脉间色泽变,淡绿变黄紫色显。

基部中央逐扩展,网状脉纹清晰见。

叶脉显绿无异样,植株大小如往常。

3、缺硫:
蔬菜缺硫看植株,全株叶片淡(黄)绿。

叶片褪绿先看脉,幼叶老叶细对比。

叶脉叶肉都失色,严重老叶变黄白。

幼枝老叶症状显,叶片细小向上卷。

叶片硬脆提早落,花果延迟结荚少。

三、微量元素
1、缺硼:
缺硼先看幼嫩尖,花而不实易常见。

植株尖端易发白,顶芽生长易枯萎。

生长点下易萌生,植株分枝成丛状。

新叶粗糙成淡绿,叶片皱缩变脆易。

柄茎粗短常开裂,水渍斑点环状节。

2、缺铁:
缺铁先看枝顶心,叶脉叶肉要分清。

新叶缺绿黄白色,叶脉颜色仍显绿。

不同植物有区别,双单子叶要分开。

网纹花叶双子叶,条纹花叶单子叶。

3、缺锌:
节间短簇株矮小,叶长受阻出小叶。

新叶灰绿或黄白,细看脉间和中脉。

中脉附近先失绿,严重坏死成褐点。

4、缺钼:
缺钼症状两类型,仔细分辨能认清。

一类脉间色变淡,叶片发黄出斑点。

边缘焦枯向内卷,组织失水呈萎蔫。

先看老叶显症状,再辨新叶仍正常。

十字花科不一样,叶片扭曲螺旋状。

5、缺锰:
幼叶叶肉变黄白,脉和脉近仍绿色。

脉纹清晰是症状,主脉较远先发黄。

严重叶片褐细点,逐渐增大布叶面。

. 11 /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