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淹层测井解释研究
石油测井解释原理及应用

楚28井
自然电位(校前)
0
100
自然电位(校后)
0
100
楚101井
自然电位(校前)
0
100
自然电位(校后)
0
100
四、储层参数的计算
储集层的参数包括:泥质含量、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
孔隙度按形成过程分为:原生孔隙、次生孔隙
(1)原生孔隙:在形成岩石的原始沉积过程中生成的孔隙.包 括碎屑沉积颗粒之间的粒间孔隙、岩层层理、层面间的层 间孔隙和喷发岩中的气孔等.(通常不超过35%)
(2)次生孔隙:是岩石生成以后由于次生作用形成的孔隙.一 般为石灰岩、白云岩的孔洞、裂缝,只有当次生的缝洞孔隙 比较发育时,才具有储集性质,一般认为包括缝洞孔隙在内 的有效孔隙度在5%以上,碳酸盐岩岩石就具有储集性质.
渗透率是在一定压力条件下,对一定粘度的流体通过地层畅 通性的度量.
饱和度是指岩石中流体(油、气、水)体积占岩石有效孔隙 体积的百分数.
测井解释原理及应用
北京华北科睿公司
主要内容
一、测井专业简介; 二、测井曲线环境校正; 三、测井曲线质量标准化; 四、储层参数的计算; 五、常规测井方法原理及应用; 六、测井资料综合地质应用; 七、测井新技术介绍.
一、测井专业简介
定义:地球物理测井是用各种专门仪器放入井内沿井身测量井孔剖面上地层的各 种物理参数随井深的变化曲线,并根据测量结果进行综合解释(或数字处理)来判 断岩性、确定油气层及其它矿藏的一种间接手段.
因此根据电阻率的高低来判断地层是否油层是不可靠的当rwzrw时地层水淹后由于含水程度的增加水淹层电阻率与未水淹时相比将要降低因而可通过电性的降低来判断水淹层当rwzrw时地层水淹后rwz和含水程度的增加均使水淹层电阻率比未水淹时降低因而水淹层电阻率比油层电阻率要低的多由电性的降低来判断水淹层是比较可靠的水淹层测井解释水淹层测井解释水淹层的基本电性特征对自然电位而言当rwzrw时如果自然电位曲线在砂岩段为负异常ssp与rwz成反比
呼和诺仁油田贝301区块加密井水淹层测井解释技术研究

由于 油 层 内部 的 非均 部水淹 的特 点 。 当油 层被淡 水 水淹 时 , 淹 水
类情 况 , 时参 考 电阻 率 曲 线 , 同 区分 好 油 层 与 水 淹 层 ; 当S ② P幅度 差很 小 , 乎平 直情 况下 , 近 要考 虑 到
上压力系数差异大 。这些变化大部分在测井资料上
有 所反 映 , 要 体 现在 水 淹 层 的 电阻 率 、 主 自然 电位 、 声 波时 差 、 补偿种 子 测试 资料 等方面 。
1I井 密 闭取 心资 料 、 1 = 5口旋 转 取 心 资 料 、 5口射 孔 试验 资 料 , 选取 具 有 代表 性 的不 同 水淹 级 别 的 测井
井段 , 用 图版 交 会 方 法 , 测 井 曲线 进 行 两 两 组 利 对
层 产 出的液 体 中 , 占液体 总量 的百分 数 。 水 划分 水淹
收 稿 日期 :0 l 8 5 2 1 —O 一O 作 者 简 介 : 磊 ( 94 ) 男, 0 6年 毕 业 于 大庆 石 油 学院 勘 查 技 术 与 工 程 专 业 , 开 始 工 作 于 大 庆 油 田 海 塔 指 挥 部 苏 18 一 , 2 0 7月
开 发技 术 中 心 。
21 年第 1 期 o1 8
1 1 电阻 率 曲 线 的 变 化 .
通 过 对 贝 3 1区块 的 地 层 水 化 验 分 析 资 料 表 0 明, 由于注 入水 添加 粘土 稳定 剂 , 使注 入水 的矿 化 致
第10章 水淹层测井解释技术

对于Rwz<Rw类水淹层,如注入水为矿化度比地层水的还要高的
盐水,油层水淹后,Sw和Rwz的增加均使水淹层电阻率比未水淹的油 层电阻率要降低很多。且水洗强度越高,水淹层电阻率越低。故用电 阻率的降低能可靠判断水淹层。
%~13%),因而孔渗好的岩石孔隙度,可能有一定程度的增加,而岩
石渗透率明显增大。 故在距注水井近、水洗程度高的井中,水淹层的渗透率要比距注
水井较远的、水洗程度低的井有明显的增高。
一、水淹油层的特征
(3)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变化
河南油田相邻两井水洗后,油层岩心资料与相同层位的原始状态油层岩
心资料对比表明: 粒度中值大于0.25mm的中细砂岩,水洗后的渗透率比水洗前增加1.2倍~
一、水淹油层的特征 2、水淹油层的电性特征
油层水淹后,储层的电阻率、自然电位、声学性质以及核
物理性质等物理性质均会发生变化。而且地层性质、注入水的
含盐量与注入量不同,这些测井参数的变化规律也不同。研究
水淹油层的岩石物理性质变化,对于应用测井资料准确地评价 水淹层具有极重要意义。
一、水淹油层的特征
注入水同油层中粘土矿物的作用很复杂,它同注入水性质、粘土矿物的
性质、分布状态及含量等有关。不同的油田,这种作用也不尽相同。而且注 入水同粘土矿物的作用,是注入水引起油层物理参数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
因此,研究地区注入水同油层粘土矿物的作用,对于研究注入水后油层的物
理参数变化和评价水淹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7倍;
粒度中值在0.15mm以下,渗透率小于0.065的含油细砂岩、粉细砂岩,水 洗前后油层的渗透率、孔隙度无明显变化。
水淹层特征分析及测井解释方法简介

水淹层特征分析及测井解释方法简介作者:王遂华来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年第01期摘要: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大了对于能源的需求,在我国的石油能源中,国外进口石油所占的比重在逐年加大,为提高我国的石油开采能力,需要在开采、勘探以及测井技术等方面进行研究,提高我国的石油开采能力。
本文将在分析水淹层地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水淹层测井解释方法,使用混合地层水电阻率法来定量的对水淹层进行解释。
关键词:混合地层水电阻率法;水淹层;测井解释中图分类号:P631 文献标识码:A1 前言随着我国大规模以及长时间的开采,国内的各大油田都相继进入了勘探开发的后期,使用水驱油田测井解释的方法逐渐被各大油田所重视,但是由于各地油田在地质结构以及开发条件、进程以及资源条件等方面的不同,无法建立起一套通用的水淹层测井解释方法来为后续的油田开采保驾护航,从而为油田的开采提出了较大的困难。
本文将在分析水淹层特征结构的基础上对水淹层测井解释方法进行分析阐述。
2 水淹层测井解释方法在油田的开采过程中,注水开发的早期多使用的是淡水,随着开采的持续进行,为提高采油效率采用的是淡水与污水相混合的模式,随着时间的进行,到了油田开采到了后期,随着地下水由于压力等进入到开采中,此时所注入的水多为污水。
不同的阶段注入水的性质不同会使得地层的水性质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从而为水淹层的解释到了不小的挑战。
在水淹层测井解释的解释方法中分为定性和定量解释两种。
2.1 水淹层测井定性解释水淹层测井解释的定性解释方法是一些开采时间较长的油田加密、调整过程中现场解释的重要技术,水淹层测井定性解释主要是对水淹层进行定性解释,其主要是根据测井所得出的曲线来对地下油层进行定性解释,主要判断地下油层是否被水淹,通过对水淹层的特征进行分析后发现,判断油层是否为水淹的重要依据是判断地层水的电阻率和地层中的含水饱和度的相关变化,依据地层中的孔隙度泥质含量以及地层渗透率等的所带来的变化均不如以上两个变化明显。
水淹层测井解释方法介绍(2013-10-21课件)

X1井污水驱油水淹层特征
(一)水淹层分类
边水驱油水淹层
(Rz≈Rw)
X2井边水驱油水淹层测井响应特征
主要内容
一、水淹层概述
(一)水淹层分类 (二)水淹油层地质特征 (三)水淹导电机理及地球物理特征
二、水淹层测井解释
(一)水淹层测井资料处理解释规范 (二)水淹层测井响应及定性识别 (三)水淹层测井解释模型 (四)特殊测井信息评价水淹层 (五)套管井水淹层测井资料解释 (六)实例分析
(二)水淹油层地质特征
注水导致的储层参数变化:“三增二减”
孔隙度 渗透率 粒度中值 泥质含量 束缚水饱和度 减小
增大
在强水洗作用下, 油层的粘土和泥质含量下 降,粒度中值相对变大, 束缚水饱和度相对减小。
开发初期 71-14 馆陶组 储层参数 孔隙度(%) 30.2 渗透率(*10-3um2) 1524.1 粒度中值(mm) 0.196 泥质含量(%) 4.44 东营组 28.19 999.2 0.226 9.22
(三)水淹层地球物理特征
3. 水淹层自然伽马特征 (2)储层自然伽马数值增大
在有些污水回注的水淹层中,有时,原生水中所溶解的铀 元素被离析,沉淀在岩石颗粒的表面上,高渗透性的水淹 层容易出现高铀显示,导致自然伽马数值表现出增大的现 象甚至出现高的异常值。
(三)水淹层地球物理特征
4.水淹层声波时差曲线响应特征
由于注入水的冲刷,岩石孔壁上贴附的粘土被剥落,含油砂岩较大孔隙中的粘土 被冲散或冲走,沟通孔隙的喉道半径加大,孔隙变得干净、畅通,孔隙半径普遍 增大,迂曲度减小,连通性变好,孔隙度和渗透率 都有一定程度的增加; 油层水淹以后,如果油层中含较高量的蒙脱石等粘土矿物,会吸水膨胀,产生蚀变体积 增大,使岩石结构发生变化,引起声波时差增大,总孔隙度增大,有效孔隙度相对减小; 油层水淹后注入水占据较大的孔道,另外,注入水沿孔壁窜流并形成油水混合物。 这样就造成Krw迅速增加,而Kro明显降低; 储集层水淹后由于水洗作用,可能使孔隙喉道半径增加而提高产层的渗透率,但减小了 束缚水饱和度; 岩心分析资料表明,水淹的不同时期其岩石的孔隙结构分布特征有所不同, 随水淹 程度的加剧,孔隙半径均值和喉道中值增大。
测井评价水淹层

发展方向
(4)在深度和广度上进一步深化和拓宽测井解释与分 析的内容,主要包括加强测井在油气田地质、工程、 开发等方面的应用。 (5)从单井向多井综合解释和油层描述发展,向工作 站图像解释和集成化测井解释方向发展,以测井为纽 带,与地质、地震资料有机结合起来,将测井资料解 释的综合应用推向一个新的水平。
谢谢大家 欢迎交流!
第六节
我国水淹机理解释的发展
发展方向
(1)使用新的实验研究方法,如CT、核磁共振、网络 分析求准剩余油饱和度和其他参数。用岩石物理实验 研究结论为建立新的测井方法和解释模型提供依据。 (2)发展新的测井解释理论和方法。
(3)为了掌握水驱过程中油藏剩余油饱和度的变化, 应发展C/O能谱、过套管电阻率、电磁感应、电磁波 和核测井方法的时间推移测井。
含油饱和度下降的程度存在差异
★油层内物性好的部位经注水后,经受较充分的水洗致使其含水饱 和度升高而含油饱和度降低。 ★与注水井层不连通或连通差的油层则成为未动用油层或剩余油饱 和度较高的油层上升为挖潜调整的主要对象。
第三节
油层水淹后的物性变化
2. 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变化
在弱水洗区,粘土受注入水浸泡发生膨胀,孔喉变窄,
视电阻率下降,感应电导率增高,自然电位负异常幅度增加, 有些油田的微电阻率曲线幅度差变小(相对未水淹油层)等。
交会图版法识别水淹层
利用声波时差测井和密度 测井可以得到地层的声阻抗: 交会图版法: Z=DEN/AC 根据已开发油田的油层、水淹层和水层 根据图中统计的数据点数可 的测井资料,计算某些能反映油层水淹情 以确定水淹层和未水淹层的 况的参数,绘制一系列定性识别水淹层的 界限,根据数据拟合可以得 交会图版,用以快速判别新钻加密井的油 到一个界限;大于这条线的 储层为未水淹层,小于这条 层、水淹层和水层。 线的储层为水淹层。根据这 个方法可以直观地判断储层 是否已经水淹。
第四篇油藏描述及水淹层分析

将油驱水,水驱油过程中实测的和计算的参数:Sw、RT、I、Ro、Kro、Krw、Fw构成岩 电—相驱图。以Sw为横坐标,以RT、I、Ro、Kro、Krw、Fw为纵坐标。
Sw
S wi
V wm V
S wp
S w W wi 1 S wi
R 0 R 2 / 1 .7
I RT /R0
Fw
AC
0 .9 8 0 0
400
0 .9 7 0 0
0 .9 6 0 0
300
75
80
85
90
95
年
70
80
90
年
100
3.砂岩颗粒表面的粘土被冲掉或冲散,碳酸盐含量仅为水洗前的1/3。
4.砂岩φ,K的明显增加。
从以上四个方面的变化特征来看,前一个特征可以利用Rt,介电常数两个物理量来估算 Sw。第二个特征即地层水矿化度可以通过SP来估算:第三、四个特征说明,在确定这些φ、 K时,首先应判断是水淹层还是非水淹层。并且考虑岩芯中的胶结物的分布状态和含量的 变化。建立不同水淹阶段的φ、k解释模型,才能了解注水开发过程,储层物性场的变化规 律。
Qi Q0 Qi
K 0 Q 0 0 L / F T P
K
w
Q
w
w
L
/F
T
P
K r 0 K o / K , K rw K w / K
Sw——岩石中的含水饱和度 Sup——采出程度 R0——100%含水时地层电阻率 R2——地层水混合液电阻率 FW——产水率 Kro—— 油 相 相 对 渗 透 率 ; Krw—— 水 相 相 对 渗 透 率 ΔP——岩芯两端压差;L——岩芯长度
为了利用测井信息研究水淹层,就必须了解水淹层的岩性、物性的变化特征,以利于 更好地水淹层测井解释。
水淹层测井解释方法研究的开题报告

水淹层测井解释方法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水淹层是指石油、天然气等地下储层经过开采或者其他原因导致水进入储层内部,形成水力连通而被淹没的地层。
在油气开发中,水淹层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也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地质问题。
水淹层的存在,不仅对油气勘探和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对地质环境保护和工程建设也具有实际意义。
因此,研究水淹层测井解释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二、研究内容和目标本文研究的内容是针对水淹层测井数据,探讨解释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水淹层测井数据的特点分析,包括电性、声波、密度等物理参数的变化特征、水淹层、油层和气层的识别方法以及水淹层影响的影响因素等。
2. 建立适合水淹层的测井解释模型,并对测井数据进行综合解释。
通过对水淹层测井数据的参数处理,建立起模型,探讨模型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并对测井数据进行解释。
3. 与实际地质情况对比,验证解释结果的准确性。
通过与实际地质情况的对比,评价测井解释结果的可靠性,确定水淹层的存在、位置和大小,为油气勘探和开发提供依据。
三、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数学建模、数据处理和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具体为:1. 建立水淹层测井解释模型。
通过分析水淹层的物理性质和测井参数的变化规律,建立水淹层测井解释模型,为后续的测井解释提供基础支撑。
2. 对测井数据进行处理。
采用统计分析、信号处理和数据挖掘等方法,对测井数据进行处理,并与实际地质情况对比,评价测井解释结果的可靠性。
3. 实验验证。
选取典型水淹层地质条件的油田或气田作为实验对象,进行实地测井,并与实际地质情况对比和验证模型和解释结果的准确性。
四、预期成果和意义本文预期成果为:1. 探讨了水淹层测井数据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建立了水淹层测井解释模型。
2. 对测井数据进行综合解释,验证了解释结果的准确性。
3. 建立了水淹层识别、定位和评价的技术框架,为油气勘探和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本研究对于深入了解水淹层的形成机理和地质特征,提高油气开发效率和降低环境风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保护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按油层水淹程度来划分水淹级别的方法:
①根据驱油效率η划分油层水淹级别
Sw Swb
1 Swb
式中,Sw—水淹油层当前含水饱 和度(%);Swb—水淹油层的原 始束缚水饱和度(%)。
▪②根据产水率Fw划分油层水淹级别
Fw
Qw Qo Qw
1
1 K ro
w
Krw o
Qo和Qw —油相和水相的分流量; Kro和Krw —油和水的相对渗透率; μo和μw —油和水的粘度。
砂砾岩厚油层水淹层测井解释方法
储层的实际注水开发过程中电阻率和自然电位 等都产生相应变化。
自然电位基线的偏移主要发生在沉积韵律层段: 上基线偏移主要发生在反韵律油层,下基线偏移主要发
生在正韵律油层; 上阶梯状基线偏移主要发生在复合反韵律油层,下阶梯
水淹层自然电位特征
在NaHCO3水型条件下,自然电位负幅度随矿化度的降低而减小,在NaCl水 型条件下,自然电位负幅度随矿化度的降低而增大。
埕北油田概况
埕北油田位于渤海海域,发现于1972年11月,是一个已有20多年 开发历史的稠油油田,其主要开发层系为古近系东营组上段和新 近系馆陶组。该油田自2003年起进入综合调整阶段。
(5)声波时差曲线
一般情况下,油层和水淹层的声波时差差别不大。 但当地层黏土成分中的蒙脱石含量很高时,由于 蒙脱石遇水膨胀,岩石孔隙结构发生变化,以及 油层水淹后长时间注入水冲刷,粒间孔隙的黏土 桥被冲散,地层产生裂缝等,都可以使岩层的孔 隙度增大,引起水淹层的声波时差比油层声波时 差大,用以划分水淹层段。
砂泥岩剖面水淹层段的识别
(4)人工极化电位曲线
在固定激励电流和其他测量条件一致时,人工极 化电位随地层水电阻率和含油饱和度增加而增高, 随渗透率增高而降低。
淡水水淹层将比同类储层未水淹时的人工电位读 值要高,可据此划分水淹层段。但是,人工电位 曲线还不能指示边水和污水回注的水淹层。
砂泥岩剖面水淹层段的识别
水淹层测井解释方法研究
2007年2月
目录
水淹层的类型 水淹层的特征及响应 埕北油田概况 砂泥岩剖面水淹层段的识别 砂砾岩厚油层水淹层测井解释方法 稠油油藏水淹层常规测井识别 地层混合液电阻率计算方法 利用电阻率的横向探测特性计算剩余油
饱和度
水淹层的类型
目前水淹层的分类大体有两类:即按驱动水(注入水) 特征分类和按油层水淹(水洗)程度分类。
埕北油田概况
埕北油田以砂泥岩为主。
馆陶组油藏储层发育,横向连通性较好,为底水块状 油藏。
馆陶组储层为辫状河相沉积的中粗砂岩和含砾中粗砂 岩,平面上连通性较好,孔隙度为30%~35%,渗透 率一般为1100×10-3 ~3700×10-3 μm2 ,具有高孔高 渗的储集特征。
埕北油田原油性质属于较典型的稠油,馆陶组地面原 油密度为0. 980g/cm3 (地层条件下为0.925g/cm3), 地面原油粘度为4700~5600mPa·s(地层条件下为 577mPa·s),溶解气油比较低,平均为10m3/m3。
这种方法几乎不受地层水矿化度的影响,因此有利于淡水 地层和含重质油地层的油气评价。特别是能够比较有效地 评价水淹层,国外广泛应用其指示地层含水量 。
我们可以应用介电测井划分被不同矿化度水淹的油层。 应用介电测井的最佳条件是岩石电阻率在40~50Ω·m,泥
浆电阻率0.5~0.8Ω·m或更低,侵入带直径不超过0.8m。
1)按驱动水特征分类 一是按地层水淹时所产生的混合地层水电阻率Rwz 与原
始地层水电阻率Rw的相对大小,将水淹分为三种类型: 即Rwz > Rw型; Rwz ≈Rw型;Rwz < Rw型。 二是按驱动水本身的性质,将水淹层划分为淡水水淹 型、污水水淹型、地层水(边水、底水)水淹型三种 类型。
水淹层的类型
水淹层的特征及响应
孔隙度、渗透率、泥质分布的变化 含油饱和度降低 油水分布复杂
在高含水期,原来好油层变成强水淹,而渗透性较差的油层,则又可能 成为主力油层
地层压力的变化 地层水矿化度和电阻率的变化
淡水水淹时,地层电阻率随含水饱和度上升呈“U”形变化。
污水水淹时,随着水淹程度的增加,电阻率幅度值下降,曲线形态变得光滑
砂砾岩厚油层水淹层测井解释方法
砂砾岩储层的水淹机理
储层的实际注水开发各过程中储层流体的变化特征为: 原始状态:仅包含油(1-Swi)和束缚水(Swi); 开发初期:注入水驱替储层的可动油,并与波及区域的原
始地层水混合,储层的电阻率随着Sw的增大而下降, 出口端只出油不出水; 开发中期:出口端见水后,注入水继续驱出可动油,并重 新与波及区域的混合液进一步混合,该过程中混合液 电阻率变化很大; 开发后期:储层完全被水淹,注入水仅能驱出少量的油, 混合液电阻率几乎达到注入水电阻率。
(2)地层电阻率曲线
利用径向电阻率比值,有利于识别水淹程度较高的水淹 层,增阻侵入一般是中高水淹层特点,而减阻侵入则是 油层和弱水淹层的特点,在双侧向测井曲线上它们都有 相当清楚的显示。
砂泥岩剖面水淹层段的识别
(3)介电测井值增大
介电测井又称电磁波传播测井,它主要测量高频电磁波在 井眼附近地层中的传播时间和衰减率,从而提供一种评价 含水饱和度的手段。
该油田进入高含水阶段以后,先后实施了东营组主力油层剩余油 挖潜、东营组顶部油层上返补孔以及馆陶组新含油层系滚动开发 等多项综合调整措施,已累积增油超过14万m3 (截至2005年4月), 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高含水采油阶段历时时间较长,该阶段采油速度开始下降,而采 液速度逐渐上升,边水推进速度加快,油田内部井均见水埕北油 田全面开发期累积产油578万m3,原油采出程度达到28. 4%,综 合含水率为88 .1%。
砂泥岩剖面水淹层段的识别
划分淡水淹层虽然困难,但在较好的地层条件下,仍可把水淹层识别划分出来。
(1)自然电位基线偏移
基线偏移的主要原因在于油层被淡水水淹以后,原始地 层水矿化度局部受到淡化。偏移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水 淹前后地层水矿化度的比值,二者的比值越大,自然电 位基线偏移越大,表明油层水淹程度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