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_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

合集下载

2021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26课 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 同步测试

2021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26课 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 同步测试

2021-2021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6课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同步测试一、单选题1.1946年美国投入使用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最初是二战期间用来计算炮弹弹道的;德国研制成功的远程液体燃料火箭,也原本是二战时用于空袭的。

以上史实说明()A. 科技革命是战争爆发的导火索B. 科技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C. 二战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D. 科技革命加速了二战的爆发2.英国学者巴雷特认为“因特网预示着巨大挑战,同时也预示着无限的机会。

它给我们理想‘部族’带来了挑战,但也许能够帮助改变每一个国家的需求。

法律、管理和文化构架允许我们控制并部分地利用这个工具。

”下列与巴雷特的主张不符的是()A. 因特网推动全球化进程B. 因特网应受法律控制C. 因特网应立足部族化D. 因特网应受政府管控3.顺口溜是民生诉求的重要反映,往往凸显出重要事件的影响、老百姓的期盼。

顺口溜──“百货商店频打折,超市购物有赠品;不如网上淘淘宝,鼠标一点廉价美!”突出反映出这一“媒介”具有()A. 传播信息的功能B. 学习、办公的功能C. 娱乐的功能D. 高度互动、双向传受的功能4.现在有网友认为,“你的粉丝超过了100,你就是一本内刊;超过1000,你就是个布告栏;超过1万,你就是一本杂志;超过10万,你就是一份都市报;超过100万,你就是一份全国性报纸;超过1000万,你就是电视台。

”这从侧面反映了互联网()A.受众面广,渗透性强B.保存信息的力量强C.信息容量大、时效性强D.受众选择的主动性大5.美国作家大卫·哈伯斯塔在创作《最寒冷的冬天: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时参观了佛罗里达州的基韦斯特图书馆,结果发现书架上一共有88本有关越南战争的书籍,而有关朝鲜战争的著作却只有4本,这一事实多多少少概括了朝鲜战争在美国人心中的记忆。

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A. 朝鲜战争令许多美国人不堪回首B. 冷战不同时期的战略态势有别C. 受不同时期信息技术条件的制约D. 越南战争比朝鲜战争影响深远6.航空航天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要领域,下列成就由美国率先取得的是()①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②人类第一次登月③第一次载人太空航行④第一架航天飞机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②④7.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汹涌澎湃,蔚为壮观。

第26课《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

第26课《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

11. 中国“神五”载人 9 1. 3. 5. 7. .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飞 人类第一次登上月 世界第一台电子 生物工程的核心 世界上第一种转 航天飞船发射成功,中 上太空的人? 球的时间? 计算机诞生的时间、 技术是什么? 基因食品是什么? 国成为世界上第几个掌 地点? 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苏联 加加林 基因工程 晚熟 1969 1946 年年 美国 ? 西红柿第三个
科技展现文明
科技源于发展
科技改变世界 科技引领未来
推动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社会条件?
第一次
政治 保障
第二次
第三次
资本主义制度 普遍确立 初步确立 市场 力学 市场 电磁学
社会 需要 理论 基础
科技展现文明
科技源于发展
科技改变世界
科技引领未来
美国政府对科技的投入
2000
1830
单位: 亿美元
1143
科技展现文明
科技源于发展
科技改变世界
科技引领未来
科技展现文明
科技源于发展
科技改变世界
科技引领未来
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掌上电脑
机器人会唱戏
机器人会骑车
机器人会打鼓
机器人会灭火
科技展现文明
科技源于发展
科技改变世界
科技引领未来
影响政治、 军事斗争
改变了经济结构
改变思想观念 生活方式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与第一、二次相比) 1、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起着越来 越重要的作用,科技成就转化为生产力的速 度加快; 2、科学与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科学研 究领域不断扩大; 3、科学技术各个领域既彼此分工,又相互渗 透,交叉融合,使科学技术不断朝着综合方 向发展。

岳麓版必修3第六单元复习

岳麓版必修3第六单元复习
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贯彻 A
B、“大跃进运动”的发展 C、“上山下乡”运动的开展 D、“文艺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提出
4、《互联网进化论》中指出:“工业革命把人变成 机器,信息革命把机器变成人。”对此理解准确 的是
A、工厂诞生于工业革命后,消失于信息革命中 B、科学技术进步改变人的思想观念与生活方式 B C、机器与人的斗争始于工业革命止于信息革命 D、信息革命后机器完全取代了“人脑”的作用
模拟 考场
5、1949年,毛泽东充满激情地预言:“随着经济 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 化建设的高潮。中国人被人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 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 现于世界。”下列促进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新中 国“文化建设高潮”出现的是
复习 课件
必修3
第六单元复习
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成田高级中学 黄汉森
第25课 第26课 第27课 第28课 第29课
现代科学革命 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现代科学技术 现代中国的科 学技术与文化 教育事业
相对论——宏观宇宙世界
20世纪初
现 代 科 学 技 术
扫盲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义务教育 教育事业: (基本普及义务教育)——高等教育(1977年恢复 高考)——“科教兴国战略”
提出(1956年)——生机勃勃
“双百”方 针
曲折(1957年反右扩大化:“文化大革命”)——百花凋 零 重新确立(粉碎“四人帮”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 来)——文艺的春天
量子理论——微观粒子世界
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
“二战”以后
生物工程技术——基因工程

第26课 《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

第26课 《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

课程题目:岳麓版必修三第26课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教材分析]《课程标准》要求“以网络技术为例,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本课从三个方面概述现代高新科技特点及影响,扩大并完善了课标的要求。

第一目“电脑与网络”是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及信息时代到来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第二目“探索生命的奥秘”是生物工程的发展及对人类生活所引发的巨大变化;第三目“登上太空”是航天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价值。

三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本课内容与社会现实联系密切,对于学生未来的职业规划有很强的启示意义。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在必修二学习过前两次科技革命,对科技的发展有了初步的认识,而且学生从电视、网络、报刊、学校开设的电脑和通用技术课上已经了解了与电脑与网络、生物工程、航天技术有关的部分内容,学生对此内容并不完全陌生,这些内容也是人类迈向21世纪的必备技能,学生对此内容也是非常感兴趣的。

事先对学生进行了职业理想问卷调查,从结果来看,部分学生设想的未来职业并不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尤其是科技发展的趋势,有必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20世纪后半期诞生的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航天工程三大高新科技;理解三大高新科技对人类生活产生的深远影响。

过程与方法: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概括、归纳三大高新科技发展的大致脉络;组织学生分组探究三大高新科技对人类社会产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提高辩证地认识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看世界的变化,学习如何规划未来的生涯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高新科技的认识,渗透科技与人文精神并重、发挥科技积极作用的情感教育以达到培养学生具有世界意识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观,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索热情。

从变化的世界和飞速发展的科技,引发学生对未来的思考和对职业世界的探索。

[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高新科技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尤其是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

教学难点:三大领域的相互关系;面对变化的世界,我们应该怎样在适应中不断发展?[教学与学法]:学生自主学习——搜索知识——小组合作探究问题——教师引导、解决问题——知识延伸——生涯探索——职业生涯规划调整[教学手段]:制作PowerPoint课件和视频辅助教学。

辽宁沈阳二中哈艳: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

辽宁沈阳二中哈艳: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

科技展现文明
科技源于发展
科技改变世界
科技引领未来
科技展现文明 科技源于发展
科技改变世界
科技引领未来
课堂展示:
举例说明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航天
技术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科技展现文明
科技源于发展
科技改变世界
科技引领未来
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掌上电脑
科技展现文明 科技源于发展
科技改变世界
科技引领未来
课堂展示:信息技术组
科技展现文明
科技源于发展
科技改变世界
科技引领未来
影响政治、 军事斗争
改变了经济结构
改变思想观念 生活方式
网络犯罪等 不良影响
科技展现文明 科技源于发展
科技改变世界
科技引领未来
科技展现文明
科技源于发展
科技改变世界
科技引领未来
课堂展示:生物技术组
科技展现文明 科技源于发展
您是否同意材料中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科技展现文明 科技源于发展 科技改变世界 科技引领未来
科技展现文明
科技源于发展
科技改变世界
科技引领未来
科技展现文明
科技源于发展
科技改变世界
科技引领未来
.
科技展现文明
科技源于发展
科技改变世界 科技引领未来
.
科技展现文明 科技源于发展
科技改变世界
科技引领未来
科技源于发展
科技改变世界
科技引领未来
开辟人类生存和发展空间 推动生产和生活 太空垃圾
科技展现文明 科技源于发展
科技改变世界
科技引领未来
科技进步促进人类社会发展。……当 代人类面临的环境污染、生态失衡、资源 枯竭、伦理道德等危机,是科技发展过程中 遇到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进一步解决,只有 继续发展科技。 ——《科学世界》

高二历史必修3(岳麓版)同步练习:6-26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

高二历史必修3(岳麓版)同步练习:6-26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

第六单元·第26课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一、选择题1.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三次局部战争中,美军在海湾战争中从发现一个机动目标到发动袭击需要一天的时间,在科索沃战争中这个时间差已经缩小到一个小时,在阿富汗战争中仅需要10分钟的时间,这一状况与哪一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直接相关() A.信息技术B.原子能技术C.激光技术D.宇航技术【答案】 A【解析】从发现机动目标到发动袭击的时间不断缩短,这显然体现了信息技术的作用。

2.下列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中,最具有划时代意义,并得到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的技术是()A.核反应堆B.电子计算机C.航天技术D.生物工程【答案】 B【解析】“最具有划时代意义,并得到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的技术行业,应该是其他技术行业发展的基础,故本题应该是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使用。

3.2008年9月,“神舟”七号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航天技术又有新的进展,而人类飞天梦想的首次实现是()A.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B.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登月成功C.美国第一架航天飞机试飞成功D.苏联发射“东方一号”载人飞船【答案】 D【解析】人类第一次飞上太空是1961年,苏联发射了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

4.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被誉为生命科学“登月计划”,到2011年,我国已加入这一计划()A.12周年B.15周年C.20周年D.25周年【答案】 A【解析】中国在1999年加入这一计划。

5.目前以信息化为特征的新时代正在全面到来,把人类引入信息时代的重大成就是()A.遗传工程B.电子计算机C.航天技术D.电视机【答案】 B【解析】解题注意“信息时代”,而“信息时代”是以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使用为标志。

6.英特尔公司副总裁肖恩·马洛克曾经说:“因特网是魔幻的第七大洲,在这里,每个人只需敲几下键盘就可以了解到世界上的所有知识。

”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是()A.因特网能够使信息的及时反馈得到实现B.用户可以在网上查询所需要的资料C.因特网具有其他三大媒介的传播功能D.电脑可以代替人脑【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第27课__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教学设计(以解决人类的三大哲学问题为线索)

第27课__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教学设计(以解决人类的三大哲学问题为线索)

第27课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山东成武二中盛昌华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熟悉20世纪后半期诞生的主要科技,理解高新科技的时代内涵,了解新兴学科的研究方向和研究价值。

认识高新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对人类生活产生的深远影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讲解,结合图片材料归纳总结,形成认识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高新科技特性的认识,渗透科技与人文精神并重、发挥科技积极作用的情感教育。

教学重点:网络技术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教学难点:信息时代的特点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主,师生讨论为辅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影响世界的三个苹果2011年10月,随着美国苹果公司CEO史蒂夫·乔布斯的离世。

一句网络帖子迅速走红:“上帝有三个苹果:一个诱惑了夏娃,一个砸醒了牛顿,一个被乔布斯咬了一口,并改变了我们每个人看世界的方式。

”思考材料中被“砸醒”后的牛顿的伟大发现是什么?牛顿的“众多发现”在人类文明史上产生了什么巨大的历史作用?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作用:构成了近代力学体系,完成了人类对自然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

成为17世纪科学革命的主要成就;促进了近代物理学领域的进一步发展;促进工业革命的开展与启蒙运动的兴起。

奥巴马:他改变了我们的生活,重新定义了所有行业,并实现了人类历史上最罕见的壮举之一:即他改变了我们每个人看这个世界的方式。

牛顿曾经谦虚地说,他之所以取得成功,主要是因为他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蒂夫·乔布斯能改变世界是的因为站在三次科技革命的基础之上。

今天我们就来讲述一下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高新科技成果。

(二)讲授新课:展示人类的三大哲学命题:我是谁?我从那里来?我要到那里去?谁能用科学回答:人从哪里来?达尔文回答人类是由古猿进化来今天我们解决:人是谁,到哪里去?调整教材顺序人生的三大哲学命题一、我是谁——生物工程技术(探索生命的奥秘)(一)学案自主学习成果展示:1、为探索生命奥秘,人类在生物理论有何创新?(1)1865年奥地利遗传学家孟德尔指出遗传单位——基因(2)1868年瑞士生物学家弗里德里希发现了 DNA(3)1944年美国生物学家艾弗里证明DNA 是生物遗传信息的载体。

2019最新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第26课 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45分钟作业3

2019最新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第26课 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45分钟作业3

第26课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目标导航知识点一4.当人们陶醉于互联网这个虚拟的世界的时候,也要警觉它给人们带来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 )①为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②使人们沉迷其中不能自拔③促进了社会交往方式的变化④腐朽落后的文化和有害信息的传播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②④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互联网给人们带来的消极影响,要注意把握材料内容,根据题干要求从中进行概括。

知识点二探索生命的奥秘5.20世纪,生物工程技术取得的重大突破不包括( )A.转基因农产品投放市场B.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正式启动C.人类基因组框架图完成D.人工诱导的无性繁殖成功答案:C解析:1993年,世界上第一种转基因食品晚熟西红柿正式投放市场;1990年,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正式启动;2000年,人类基因组框架图完成;1997年,人类第一次用哺乳动物已分化的体细胞进行克隆成功。

故答案为C。

6.江泽民指出:“现代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

”下列重大科技成就中,中国参与的是 ( )A.电子计算机的问世B.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的公布C.细胞学说的提出D.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答案:B解析: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美国正式诞生;细胞学说是德意志科学家施莱登、施旺等提出的;电磁感应现象是英国人法拉第发现的,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7.被誉为“生命科学登月计划”的是( )A.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 B.分子生物学C.遗传工程 D.生物学理论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1990年,被誉为“生命科学登月计划”的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正式启动。

8.生物工程的核心技术是( )A.计算机技术 B.遗传工程C.生物化学 D.生物学理论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遗传工程又称基因工程,是生物工程的核心技术。

知识点三登上太空9.“神舟”十号载人航天飞船的发射与成功返回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取得重大进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与人类以外的发明有何 不同? 不同?
电子计算机的功能主要是存储信息、 电子计算机的功能主要是存储信息、进行大量复 杂计算。这些计算和存储对于人脑来说, 杂计算。这些计算和存储对于人脑来说,原本就是而 且现在仍是相当有难度的。 且现在仍是相当有难度的。 另外,在计算机的基本功能上衍生出得各种附加、 另外,在计算机的基本功能上衍生出得各种附加、 高级功能,对普通人来说,很多都是不可能达成的。 高级功能,对普通人来说,很多都是不可能达成的。 计算机可以代替人脑进行高水平的脑力劳动, 计算机可以代替人脑进行高水平的脑力劳动,而且从 某种程度上来说更可靠,更便捷。 某种程度上来说更可靠,更便捷。这和人类之前的发 明是又本质的区别的。 明是又本质的区别的。
信息网络化的迅速发展, 信息网络化的迅速发展,使各国经济与国 际的联系更为便捷,相互影响也更加直接, 际的联系更为便捷,相互影响也更加直接,突 出表现在网上媒体、网上教育、 出表现在网上媒体、网上教育、网络媒介形式 的流行以及网上银行、网上交易、 的流行以及网上银行、网上交易、网上营销等 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据报道,1999年美国企 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据报道,1999年美国企 业在发展电子商务上的投入达到1500亿美元。 1500亿美元 业在发展电子商务上的投入达到1500亿美元。 信息网络化直接导致军事领域的革命性变革, 信息网络化直接导致军事领域的革命性变革, 空前地提高了军队的信息战、网络战能力, 空前地提高了军队的信息战、网络战能力,数 字化部队的建设已成为发达国家军队建设的重 点。信息网络化还为当今各种思想文化的传播 提供了更便捷的渠道, 提供了更便捷的渠道,大量的信息通过网络延 伸到社会的各个角落, 伸到社会的各个角落,成为当今文化传播的重 要手段。目前,美国、英国、 要手段。目前,美国、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 都在纷纷投入巨资,拟订规划,发展信息网络。 都在纷纷投入巨资,拟订规划,发展信息网络。
☆由于信息的大量集中,可以提高思维的质量;由于传输反馈迅速,可以提高 由于信息的大量集中,可以提高思维的质量;由于传输反馈迅速, 思维的效率;由于多媒体的普及,可以使形象思维更加丰富多彩; 思维的效率;由于多媒体的普及,可以使形象思维更加丰富多彩;由于点线面 的紧密交错,可以使逻辑思维更加严谨。 的紧密交错,可以使逻辑思维更加严谨。
1、电脑:诞生:1946年,美国 、电脑:诞生: 年
电子计算机的发明 是与军事和战争联系在 一起的, 一起的,因为电子计算 机最初是用于计算炮弹 弹道的。 弹道的。
电子管
晶体管
集成电路
电子计算机朝着哪些方向发展? 电子计算机朝着哪些方向发展?
存储量更大, 存储量更大,运行速度更快 体积更小, 体积更小,更轻便实用
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要善于网上学习 要诚实友好交流 要增强自护意识 要维护网络安全 要有益身心健康
不浏览不良信息 不侮辱欺诈他人 不随意约会网友 不破坏网络秩序 不沉溺虚拟时空
一、电脑与网络(电子信息技术) 电脑与网络(电子信息技术)
互联网作为继报纸、广播、 互联网作为继报纸、广播、电视后的第四媒 体,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 推动了“新经济” 推动了“新经济” 信息产业、知识经济) (信息产业、知识经济) 的诞生 打破了传统时空界限, 打破了传统时空界限,推动了全球化的发展 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 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 人类进入信息社会
一、电脑与网络(电子信息技术) 电脑与网络(电子信息技术)
2、网络技术的发展 、
诞生: 诞生:1969年,国际互联网 年 (internet)中文根据音译简称为 ) 因特网” “因特网”。因特网的发源地也是美 国 1995年,北美、欧洲和东亚地区迎 年 北美、 来了网络建设的高潮, 来了网络建设的高潮,这一年被称为 国际网络年” “国际网络年” 2010年,全球网民数量近20亿 年 全球网民数量近 亿
3、影响 、
二、探索生命的奥秘 (生物工程技术) 生物工程技术)
孟德尔 1、生物学理论的发展(理论基础) 、生物学理论的发展(理论基础) (1)1865年奥地利遗传学家孟德尔指出遗传 ) 年奥地利遗传学家孟德尔指出遗传 单位——基因 单位 基因 (2)1868年瑞士生物学家弗里德里希 发现了 DNA ) 年瑞士生物学家弗里德里希 酸性和蛋白质 年美国生物学家艾弗里证明DNA (3)1944年美国生物学家艾弗里证明 ) 年美国生物学家艾弗里证明 传信息的载体。 是生物 遗 传信息的载体。
--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标志
♦第三次科技革命以计算机信息技 第三次科技革命以计算机信息技

术、生物工程、空间技术、能源 生物工程、空间技术、 技术、新材料技术等一系列的高 技术、新材料技术等一系列的高 新技术为标志。 新技术为标志。
♦时间为20世纪40年代 时间为20世纪40 20世纪40年代
①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 人类只有一个基因组,大约有5 10万个基因 人类只有一个基因组,大约有5万—10万个基因。 10万个基因。 人类基因组计划是美国科学家于1985年率先提出的, 1985年率先提出的 人类基因组计划是美国科学家于1985年率先提出的, 旨在阐明人类基因组30亿个碱基对的序列, 30亿个碱基对的序列 旨在阐明人类基因组30亿个碱基对的序列,发现所 有人类基因并搞清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有人类基因并搞清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破译人类 全部遗传信息, 全部遗传信息,使人类第一次在分子水平上全面地 认识自我。计划于1990年正式启动,这一价值30 1990年正式启动 30亿 认识自我。计划于1990年正式启动,这一价值30亿 美元的计划的目标是, 30亿个碱基对构成的人类 美元的计划的目标是,为30亿个碱基对构成的人类 基因组精确测序, 基因组精确测序,从而最终弄清楚每种基因制造的 蛋白质及其作用。打个比方, 蛋白质及其作用。打个比方,这一过程就好像以步 行的方式画出从北京到上海的路线图, 行的方式画出从北京到上海的路线图,并标明沿途 的每一座山峰与山谷。虽然很慢,但非常精确。 的每一座山峰与山谷。虽然很慢,但非常精确。随 着人类基因组逐渐被破译,一张生命之图将被绘就, 着人类基因组逐渐被破译,一张生命之图将被绘就, 人们的生活也将发生巨大变化。 人们的生活也将发生巨大变化。
⑵ 生物工程技术
1.生物工程技术的概念: 生物工程技术的概念: 生物工程技术的概念 生物工程技术顾名思义是探索生命奥秘而 发展出的一门重要学科。其涵盖领域十分宽广, 发展出的一门重要学科。其涵盖领域十分宽广, 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 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蛋白工程和发酵工 程四大方向。它涉及制药、诊断、营养、 程四大方向。它涉及制药、诊断、营养、保健 与食品、农业、环境和生态、海洋生物技术、 与食品、农业、环境和生态、海洋生物技术、 新型生物材料、再生能源等。 新型生物材料、再生能源等。 世纪70年代 2.形成时间:20世纪 年代 形成时间: 世纪 形成时间 3.核心:遗传工程(基因工程) 核心:遗传工程(基因工程) 核心
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条件
A)科学理论的进步:相对论、 科学理论的进步:相对论、 量子论的提出 B)社会的需求 C)20世纪60年代末,在美苏争 20世纪60年代末, 世纪60年代末 霸的“冷战”时期, 霸的“冷战”时期,美国处于和 苏联争夺世界霸权的需要
一、电脑与网络(电子信息技术) 电脑与网络(电子信息技术)
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 年第一台计算机 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掌上电脑
一、电脑与网络
出现时间: 出现时间: 1946年 年 出现地点: 出现地点: 美国
1.电子计算机 电子计算机 电脑) (电脑)
主要功能: 存储信息、 主要功能: 存储信息、进行运算 最大特点: 具有人脑袋的部分功能(智能化) 最大特点: 具有人脑袋的部分功能(智能化 发展趋势: ①存储量更大,运行速度更快 发展趋势: 存储量更大, 体积更小, ②体积更小,更轻便实用
就在第四代计算机方兴未艾的时候,日本人在1992年 就在第四代计算机方兴未艾的时候,日本人在1992年 1992 提出了第五代计算机的概念,立即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提出了第五代计算机的概念,立即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第 五代计算机具有某些与人的智能相类似的功能, 五代计算机具有某些与人的智能相类似的功能,可以理解 人的语言,能思考问题,并具有逻辑推理的能力。 人的语言,能思考问题,并具有逻辑推理的能力。严格说 只有第五代计算机才具有“ 的特征, 来,只有第五代计算机才具有“脑”的特征,才能被称为 电脑” “电脑”。
② 应用
转基因技术使人类可以对生物生命进行 任意修改” 科学家担心, “ 任意修改 ” 。 科学家担心 , 由这种技术创 造出来的新型遗传基因和生物可能会有害于 人类。它们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新的污染, 人类 。 它们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新的污染 , 即所谓的遗传基因污染, 即所谓的遗传基因污染 , 而这种新的污染源 很难消除。 还有,转基因农作物和以此为原 很难消除。 还有, 料制造的转基因食品对人体的影响也尚未有 定论。目前, 定论 。 目前 , 转基因农作物的安全性问题在 欧等地已经成了一个社会问题, 日 、 美 、 欧等地已经成了一个社会问题 , 消 费者团体掀起了相当规模的反对转基因农作 物和食品的运动。 物和食品的运动。
全球首批 克隆猪在 美国诞生
我国第一头克隆猪 黑色) (黑色)
1996年7月5日,世界第一只克 年 月 日 隆动物多利羊在苏格兰诞生
利:克隆技术是人类科学技术的一大进
有积极的意义:利用克隆技术, 步,有积极的意义:利用克隆技术,可以 改变农作物的基因型,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改变农作物的基因型,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对医疗保健工作产生重大的影响; 对医疗保健工作产生重大的影响;保护环 境和濒危动植物,以克隆技术再现物种。 境和濒危动植物,以克隆技术再现物种。
因特网转变传统思维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