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冻伤如何紧急处理

合集下载

冻伤急救现场处置方案

冻伤急救现场处置方案

冻伤急救现场处置方案1、冻伤事故概述冻伤是在一定条件下由于寒冷作用于人体,引起局部的乃至全身的损伤。

冻伤的发生除了与寒冷的强度、风速、湿度、受冻时间有关,还与潮湿、局部血液循环不良和抗旱能力下降有关。

一般将冻伤分为冻疮、局部冻伤和冻僵三种。

在极端寒冷,特别在高原地区可发生肢体的冻伤,若核心体温低于正常,即使体温过低尚未出现,可加重冻伤。

冻伤一般表现为耳廓、手、足等处发红或发紫、肿胀,严重时会出现肢体坏死,甚至死亡。

2、预防冻伤事故基本安全要求采取综合的措施,切实预防冻伤事故的发生,从技术、保健、组织等多方面去做好防冻伤工作。

1、什么是冻伤事故(1)冻伤事故的成因<1>环境因素的直接作用寒冷是发生冻伤的主要原因,机体在寒冷环境中,局部热量散失增多,当局部温度降低至组织冰点以下时,即可发生冻伤。

潮湿是促进或加重冻伤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衣服、鞋袜潮湿或被水浸渍,即使环境温度并不很低,也可因长时间暴露于潮湿环境而引起冻伤。

大风也是促进或加重冻伤的一个主要因素,这是由于空气的流动加剧了热的散失,风速愈大,身体受冷愈重。

身体局部与极冷的金属、石块、地面、墙壁等冷物接触时,因为它们导热性强,能使局部强度急剧下降或发生冻结,以致产生冻伤。

<2>机体因素的诱发作用所有能导致温热调节障碍、循环障碍和与产热有关的内分泌障碍等都能诱发冻伤。

吸烟或饮酒过量、过度疲劳、营养不良、手脚多汗、有冻伤史等都能诱发冻伤。

(2)冻伤的易发时机<1> 极冷:突然遇到暴风雪,骤然受严寒侵袭;涉水后鞋袜不能及时更换;拂晓最冷时行动;赤手射击、填弹、搬炸药包等。

<2> 静止:潜伏、伏击、昼夜据守阵地、负伤等情况下,肢体活动受到限制,局部血液循环不良。

<3> 出汗:大量出汗后在冷环境下静止停留过久或打瞌睡。

<4> 装备缺损:防寒装备破损、鞋袜或手套狭窄或丢失;求战心切,过早地轻装。

冻伤的急救方法有哪些

冻伤的急救方法有哪些

冻伤的急救方法有哪些
冻伤的急救方法有哪些1、一度冻伤,可让病人自己主动活动,并按摩受冻部位,促进血液循环。

可以用辣椒、艾蒿、茄杆煮水熏洗、浸泡,再涂以冻疮膏即可。

2、二、三度冻伤应尽快脱离低温环境,保暖,促进肢体复温,不可用雪擦、火烤或温水浸泡,否则会加重冻伤。

3、二度冻伤的水疱可在消毒后刺透,使黄水流出再包扎,伤口已破溃者按感染伤口处理。

4、全身体温过低的伤员,为促进复温,可采用全身浸浴法,浴水温度保持35~42℃。

全身冻伤,体温降到20℃以下就很威险。

此时一定不要让伤员睡觉,强打精神并振作活动的很重要的。

5、给予冻伤病人热饮料及止痛治疗。

6、当全身冻伤者出现脉搏、呼吸变慢的话,要渐渐使身体恢复温度,保证呼吸道畅通,并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摩。

然后速去医院。

冻伤有哪些症状1、局部冻伤
反应前期系指冻伤后至复温融化前的一个阶段,其主要临床表现有受冻部位冰凉、苍白、坚硬、感觉麻木或丧失。

由于局部处于冻结状态,其损伤范围和程度往往难以判定。

反应期包括复温融化和复温融化后的阶段。

反应后期系指一、二度冻伤愈合后,和三、四度冻伤坏死组织。

2、手冻伤
一度冻伤最轻,指浅层皮肤冻伤。

伤处皮肤红肿、刺痒、疼痛,往往1周内愈合。

表皮逐渐脱落,不留疤痕。

二度冻伤伤及真皮浅层,伤后除红肿外,伴有水疱,疱内可为血性液,。

冻伤事故应急处置方案

冻伤事故应急处置方案

冻伤事故应急处置方案
以下是 8 条关于冻伤事故应急处置方案:
1. 哎呀,要是发现有人冻伤了,你得赶紧把他带到暖和的地方呀!就像一只冻僵的小鸟需要回到温暖的巢一样。

比如说,看到小伙伴在外面冻得不行,就得马上拉他进屋,可不能磨蹭!
2. 一旦有人冻伤,快给他喝些温热的东西呀!这就好比汽车没油了要加油一样重要呢。

像给冻得发抖的朋友递上一杯暖暖的茶,能让他快点缓过来。

3. 发现冻伤部位,不能用热水直接烫啊!这可不是煮鸡蛋呢!比如说看到有人冻伤的手,可别一下就放到热水里,那可不行!
4. 要轻轻地帮冻伤的人脱掉湿衣服呀,动作得轻柔点儿,就像对待一个易碎的宝贝。

比如同伴衣服湿了,慢慢帮他换下来,别粗鲁对待哟。

5. 对冻伤的部位要小心处理呀,难道你还能不管不顾吗?就像呵护一朵娇嫩的小花。

要是看到冻伤的脚,得轻拿轻放地照顾着。

6. 赶紧联系医生或急救人员啊,这还用说吗?好比打仗要叫支援一样关键。

如果遇到严重的冻伤情况,赶紧打电话,可别犹豫啊!
7. 给冻伤的人保暖的时候别捂得太紧呀,不是越紧越好哦,就如同盖被子也得适度。

比如给病人盖太多太厚,可能适得其反呢!
8. 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要不断安慰冻伤的人呀,给他力量和勇气。

就好像他在黑暗中,你是照亮他的那盏灯。

比如拉着他的手,告诉他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总之,遇到冻伤事故,一定要冷静、正确地处理,争分夺秒地帮助受伤的人呀!。

冻伤紧急处理办法_冬天冻伤以后怎么办

冻伤紧急处理办法_冬天冻伤以后怎么办

冻伤紧急处理办法_冬天冻伤以后怎么办
烤火、热水烫
①勤泡手脚,当刚出现冻伤的迹象时,通过热水泡手、泡脚能治疗局部冻伤。

人冻伤了,总想烤烤火,或者用热水烫一烫。

如果是轻度冻伤,冻伤部分只是有点发红,稍微有些疼,肌肉和血管没有什么损伤,用热水烫一烫,烤一会儿火,固然也可以。

②把新鲜的生姜切下一片,然后轻擦冻疮处,等到局部感到有发热的感觉时停止,或用鲜生姜一块,在炉旁加热后切成片,涂擦患处。

或将生姜50克捣烂后,放入白酒一两浸泡,搅匀后外涂患处,一日三次。

③取适量食醋倒入铁腕中,然后在火上加热,感觉温度稍微烫手之后停止加热,然后取消毒纱布一块蘸醋外敷冻疮患处。

④取当归、芍药各20g,桂枝15g,细辛、甘草各5g,木通、生姜各10g,大枣5枚。

将药入锅里,加水500毫升,加热煮沸(温火)后5分钟熄火。

用蒸气熏手上冻疮部位,待药液降至适当温度,将手部冻伤部位浸入带有药渣的药液内浸泡15-20分钟。

每天两次。

2、重伤:冻疮膏、去医院
如是重度冻伤,火烤水烫不但无益,反而有害。

重度冻伤,受冻部分不仅发红肿胀,而且血管也被冻伤,血液淤集起来,结成一个青疙瘩,血液流得不通畅,输送的养料也跟着减少。

好在这时候受冻部分的温度还比较低,耗费的养料不多,还不至于发生组织坏死的现象。

但是如果马上烤火或用热水烫,受冻部分的温度迅速增高,里面各种组织活跃起来,需要的养料突然增加,而血管已经受伤,血流不能畅通,没法把大量的养料运来。

这样一来,这些组织需要的养。

冻伤的急救处理一:

冻伤的急救处理一:

冻伤的急救处理一: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冻伤的急救处理一:冻伤的急救处理一:对冻伤的紧急处理办法如果仅为手指脚趾冻伤,可以用与提问相同温度的水浸泡冻伤部位。

如果是在野外手指冻伤,可将手放在自己的腋下升温。

如发现有起泡或者红肿溃烂等情况,要用干净纱布包裹患处,并去医院治疗。

如果出现全身冻伤,体温隆到低于身体温度属失温状态,很容易发生危险。

此时失温者一定不要睡觉,强打精神让自己处于活动状态;当全身冻伤者出现脉搏、呼吸变慢的话,属严重失温,此时同伴要用身体直接接触的方法,把失温者抱在怀里,用自己的体温使失温者的体温回升。

必要时可采取心肺复苏的方法,让失温者保持心跳和呼吸。

待失温稍微恢复后,要立即送往医院救治。

处理冻伤时应该注意禁止把冻伤部位直接泡入热水中或用火烘烤,这样会使冻伤加重。

如果冻伤发生红肿、起泡或清烂等情况,不要用手揉搓或按摩,这样容易使冻伤部位引起感染;用茄子梗或辣椒梗煮水,洗容易冻伤的部位,或用生姜涂擦局部皮肤,有预防冻伤的作用。

冻伤的急救处理二:冻伤是身体表面受低温损害后,局部血液循环发生障碍而产生的病变。

其发生除了受到冷冻作用, 还与潮湿、人体局部血液循环不良或抗寒能力降低等因素有关。

通常冻伤可分为冻疮、局部冻伤和全身冻伤(又称冻僵)三种。

有些人可同时发生两种损害。

冻疮多发生在耳壳、手、足等处。

常有复发现象。

表现为皮肤局部发红或发紫、肿胀、发痒或刺痛;一部分可起水泡,尔后结痂。

预防冻疮要注意保暖,在好发季节,用茄秸煎水浸泡,或生姜切片涂擦易患处,每曰2次,可减轻或避免发病。

治疗除应加强保暖外,还可在局部涂冻疮膏;糜烂处可用含抗菌药、可的松类的软膏。

局部冻伤大多比冻疮严重。

按病情轻重可分为三度。

一度冻伤:仅损伤表皮,局部发痒、刺痛、感觉异常,有紫红色红斑。

二度冻伤:损伤深达真皮层。

冷冻伤如何急救

冷冻伤如何急救

冷冻伤如何急救冷冻伤急救指南冷冻伤是由于人体组织长时间暴露在极寒环境下而引起的损伤。

在冷冻伤急救过程中,正确的处理方式可以减轻痛苦并促进伤口的愈合。

以下是冷冻伤急救的标准操作步骤:1. 安全第一:确保自己和伤者的安全。

如果在户外,请尽快将伤者移至室内或其他温暖的地方。

2. 检查伤势:仔细观察伤者的受伤部位。

冷冻伤通常会导致皮肤变白,僵硬和疼痛。

有时候,伤者可能会感到麻木,无法感受到疼痛。

3. 寻求医疗帮助:如果冷冻伤严重,涉及到大面积皮肤或深层组织,或者伴随着严重的疼痛或感染症状,应立即寻求医疗帮助。

同时,如果伤者有其他健康问题,如心脏病或糖尿病,也应尽快就医。

4. 慢慢升温:将受伤部位慢慢升温是冷冻伤急救的关键步骤。

但是,切记不要用热水直接接触冻伤部位,也不要使用热水袋或电热毯。

这些方法可能会引起烫伤,并加重伤者的痛苦。

5. 用温暖的水浸泡:将受伤部位放入温暖(不热)的水中浸泡,温度应该在40℃左右。

持续浸泡约20分钟,直到伤者感到温暖。

这有助于恢复血液循环,减轻疼痛和肿胀。

6. 避免摩擦:在处理冷冻伤时,避免用力摩擦或揉搓受伤部位,以免损伤组织。

7. 保持伤处干燥:在处理完冷冻伤后,用干净的纱布轻轻包扎伤处。

保持伤处干燥,有助于预防感染。

8. 避免破损的泡疹:如果冻伤出现了破损的泡疹,不要将其剪开或挤压。

破损的泡疹易感染,应保持清洁并覆盖。

9. 避免自行解冻:冻伤部位解冻后可能会引起剧烈的疼痛。

因此,不要尝试自行解冻,而是等待医疗专业人员进行处理。

10. 不要使用刺激性物质:避免使用刺激性物质,如酒精或碘酒,来处理冷冻伤。

这些物质可能会引起刺激和疼痛。

11. 保持休息和饮食:伤者需要充足的休息和营养来促进伤口的愈合。

饮食应包含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12. 观察并寻求进一步的医疗帮助:在处理完冷冻伤后,密切观察伤者的症状。

如果伤势没有改善或者出现感染迹象(如红肿、脓液流出等),应及时就医。

冻伤的患者现场急救措施

冻伤的患者现场急救措施

冻伤的患者现场急救措施冻伤是指由于低温环境下长时间暴露导致人体组织冷冻,破坏和坏死的一种疾病,严重时甚至会威胁到生命安全。

如何在发现冻伤的时候给予及时的急救,避免病情加重呢?以下介绍冻伤的患者现场急救措施。

1. 紧急救助一旦发现有人出现冻伤症状,应立即进行紧急救助。

首要任务是将患者移到室内,并尽快重新升温。

可以将患者放在温暖的地方,让患者脱掉湿衣服并穿上干燥的衣服。

同时给患者倒上热水袋或者用热毛巾覆盖患处。

应避免直接加热患处,以免引发二次伤害。

2. 伤情鉴别在紧急救助之后,需要对患者的伤情进行鉴别。

冻伤分为轻、中、重三个程度。

轻度冻伤症状为皮肤发红,疼痛,受冻部位肿胀,可以采用一些保暖措施进行治疗。

中度冻伤症状为皮肤变白,轻微的肿胀、麻木和疼痛,可以使用热敷或者热水浸泡来舒缓症状。

重度冻伤症状为皮肤发黑,呈干枯脆硬状态,需要立即送医院进行治疗。

3. 预防二次损伤在进行紧急救助之后,需要注意预防二次损伤。

首先,需要保持患者的身体温暖。

可以在患者身上放置热水袋,并注意控制温度和时间,避免烧伤。

同时,需要避免擦伤、挤压、划伤等二次损伤。

患处的肿胀部位可以用绷带固定,避免过多的活动。

4. 医疗救治对于严重的冻伤患者,需要尽快送往医院进行医疗救治。

在运送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温暖和稳定,避免患处受到震动和挤压。

到达医院后,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进一步的治疗和护理。

5. 预防措施最重要的是做好预防工作。

在接触低温环境时,需要注意保暖和避免长时间暴露。

可以穿着保暖的衣服和鞋子,戴耳罩、手套等装备。

同时,避免饮酒、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这些会影响身体的循环和代谢。

结语:冻伤是一种严重的伤害,需要及时的救治。

在预防方面,我们要注意保温工作,做好个人防护,同时避免不良的生活习惯。

在发生冻伤时,及时进行紧急救助,并鉴别伤情,预防二次损伤,合理的治疗和护理是保证患者安全和康复的关键。

低温冻伤应急处置预案

低温冻伤应急处置预案

一、预案目的为提高应对低温冻伤事故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地区发生的各类低温冻伤事故,包括但不限于野外作业、户外活动、自然灾害等。

三、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1. 应急指挥部(1)成立低温冻伤事故应急指挥部,负责指挥、协调、监督本预案的实施。

(2)应急指挥部下设以下小组:(1)现场救援组:负责事故现场的救援工作,包括伤员救治、物资供应等。

(2)医疗救护组:负责伤员的救治和医疗救治工作。

(3)信息宣传组:负责事故信息的收集、发布和舆论引导。

(4)后勤保障组:负责事故现场的物资供应、后勤保障工作。

(5)善后处理组:负责事故善后处理工作。

2. 应急职责(1)应急指挥部负责制定、修订和实施本预案,协调各部门、单位开展应急工作。

(2)现场救援组负责事故现场的救援工作,确保伤员得到及时救治。

(3)医疗救护组负责伤员的救治和医疗救治工作,提高救治成功率。

(4)信息宣传组负责事故信息的收集、发布和舆论引导,确保信息畅通。

(5)后勤保障组负责事故现场的物资供应、后勤保障工作,确保救援工作顺利进行。

(6)善后处理组负责事故善后处理工作,包括事故原因调查、责任追究等。

四、应急处置程序1. 灾情报告(1)事故发生后,事发单位应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报告,内容包括:事故发生时间、地点、人员伤亡情况、事故原因等。

(2)应急指挥部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本预案,组织开展救援工作。

2. 现场救援(1)现场救援组接到指令后,立即赶赴事故现场,组织开展救援工作。

(2)医疗救护组对伤员进行初步救治,确保伤员生命安全。

(3)现场救援组对事故现场进行警戒,确保救援工作顺利进行。

3. 医疗救护(1)医疗救护组将伤员送往附近医疗机构救治。

(2)医疗机构对伤员进行救治,确保伤员得到及时救治。

4. 后勤保障(1)后勤保障组负责事故现场的物资供应、后勤保障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野外冻伤如何紧急处理
导语:野外冻伤一般来说都是比较危险的,请看下文的详细介绍
野外冻伤:在10摄氏度以下至冰点以上的低温,暴露在冰点以下低温的机体局部皮肤、血管发生收缩,血流缓慢,影响细胞代谢。

如何诊断冻疮
冻疮是一种发生于寒冷季节的末梢部位皮肤局限性郁血性红斑性疾病。

长期暴露于寒冷、潮湿的空气中,及患者末梢策循环障碍是发病的主要因素。

缺乏运动、手足多汗、营养不良,贫血、鞋袜过紧也是本病发生的诱因。

引起非冻结性冷伤的主要原因和症状原因:由10摄氏度以下至冰点以上的低温,加以潮湿条件所造成。

如冻疮、战壕足、浸渍足。

暴露在冰点以下低温的机体局部皮肤、血管发生收缩,血流缓慢,影响细胞代谢。

当局部得常温后,血管扩张、充血、有渗液。

症状:
非冻结性冷伤出现的症状如下:首先足、手和耳部红肿,伴痒感或刺痛,有水泡,合并感染后糜烂或溃疡。

诊断:
1、发病季节
本病常发生于初冬、早春季节,多见于妇女、儿童及缺少活动和肢体末梢循环较差者。

2、临床表现
(1)好发于手足背、足跟、指趾、耳廓及鼻尖等处。

(2)损害大小不一,初起为红或紫红色的淤血性红斑,压之退色,去压后红色双缓慢恢复。

严重者可有水郊,破后形成溃疡。

自觉局部肿胀,冰凉,暖热后有瘙痒、灼热或疼痛感。

愈后常遗留下萎缩性疤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