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渍油安全技术说明书
120汽油MSDS安全技术说明书

120#汽油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120#汽油化学品英文名称:Petroleumether中文名称 2:溶剂油英文名称 2:去渍油技术说明书编码:352CASNo.:8032-32-4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含量CASNo.戊烷109-页脚内容166-0己烷110-54-3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别:侵入途径:健康危害:其蒸气或雾对眼睛、粘膜和呼吸道有刺激性。
中毒表现可有烧灼感、咳嗽、喘息、喉炎、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
本品可引起周围神经炎。
对皮肤有强烈刺激性。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本品极度易燃,具强刺激性。
页脚内容2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 15 分钟。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燃烧时产生大量烟雾。
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高速冲击、流动、激荡后可因产生静电火花放电引起燃烧爆炸。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灭火剂: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用水灭火无效。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页脚内容3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
120汽油MSDS安全技术说明书

120#汽油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120#汽油化学品英文名称:Petroleum ether中文名称 2:溶剂油英文名称 2:去渍油技术说明书编码:352CAS No.:8032-32-4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戊烷109-66-0己烷110-54-3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别:侵入途径:健康危害:其蒸气或雾对眼睛、粘膜和呼吸道有刺激性。
中毒表现可有烧灼感、咳嗽、喘息、喉炎、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
本品可引起周围神经炎。
对皮肤有强烈刺激性。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本品极度易燃,具强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 15 分钟。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燃烧时产生大量烟雾。
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高速冲击、流动、激荡后可因产生静电火花放电引起燃烧爆炸。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灭火剂: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用水灭火无效。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
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去渍水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聚合物无
11.生态学资料
没用生态毒性或生态信息需要报告
12.毒理学资料
此产品无毒性
13.运输信息
在运输过程中归类为危险物质
中国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没有
UN编号没用管制
包装标志没用
包装没用
运输注意事项没有
14.法规信息
法规细节
其他法规
中国法规细节(IECS)符合规定
EC法规细节(EINECS)符合规定
日本法规细节(ENCS)符合规定
韩国法规细节(ECL)符合规定
15其他要求
发行记录
编制日期
修订日期
16供应商资料
无
危害
与效应
1.与皮肤接触无危害性。
2.如食入会导致胃不适。
5.急救措施:
不同暴露途径之急救方法
食入:速送医。无其他危害。
6.灭火措施:
无。
7.安全储存事项:
1.储存于阴凉通风处。
2.保持通风良好。
如有泄漏,可用抹布,液体可进入水道,无污染。
8.搬运时注意事项:
无。
9.废弃处理定性和反应性
物料安全资料表(MSDS)
1.物品名称:去渍水
2.成份辨识资料:
成份名称
污渍悬浮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水软化剂+高活性生物酶
3.物理及化学性质:
外观:无色透明
溶解性:溶于水
比重:(水=1)0.92-0.95
溶点(沸点):80度
作用或用途:用于各种容器、机器的油污。
稳定性:化学性质稳定。
4.危害辨识资料:
去渍油msds

七.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处置注意事项:
1.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渗透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2.使用防爆型通风系统和设备。避免与强氧化剂接触。灌装时应注意流速(不超过3m/s)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
C4-C11低级烷烃混合物
100%
--
三.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第3.2类中闪点易燃液体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出现乏力、恶心、头痛、头晕、易激动。重者发生呕吐、气急、痉挛,甚至昏迷。对眼、鼻、喉有刺激性。口服后,口唇、咽喉有烧灼感,然后出现口干、呕吐、昏迷、酸中毒和酮症。
眼睛接触:立即翻开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min,就医。
吸入:1.迅速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畅通。
2.若呼吸停止立即施予人工呼吸。3.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用清水或1%硫代硫酸钠溶液洗胃,就医。
五.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1.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前避免饮用酒精性饮料。工作后,淋浴更衣。进行就业前和定期体检。避免长期反复接触。
九.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液体
熔点(℃):<-70
相对密度(水=1. 20℃):0.61±0.01
4.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开关设在仓外;
5.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去渍油安全技术说明书

带有红色光泽的金属
1083
2595
8.92
溶于硝酸、热浓硫酸,微溶于盐酸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禁配物
避免接触的条件
聚合危害
分解产物
——
强酸、强氧化剂、卤素
——
——
——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慢性毒性
刺激性
致敏性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致突变性
致畸性
致癌性
——
——
——
——
——
——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氧化剂、酸类、卤素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凯帝晋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KAIDEEJIN PRECISIONINDUSTRY(SHENZHEN)CO,LTD
文件类别
三级文件
文件编号
KDJ-EM-W-QD-011-A/0
生态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其它有害作用
——
——
——
水中嗅觉阈浓度:水中浓度为3-5mg/L,使水变味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
废弃注意事项
——
——
若可能,回收使用。若回收有困难,可通过加碱溶液的方法使铜沉淀出来,再填埋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包装标志
运输注意事项
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氧化剂、酸类、卤素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
地址
联络方式
去渍油安全技术说明书

包装标志
运输注意事项
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氧化剂、酸类、卤素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车间空气中铜尘(烟)卫生标准(GB 11531-89),规定了车间空气中该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及检测方法。
急性毒性
慢性毒性
刺激性
—
——
——
——
——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其它有害作用
——
——
——
水中嗅觉阈浓度:水中浓度为3-5mg/L,使水变味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
废弃注意事项
——
——
若可能,回收使用。若回收有困难,可通过加碱溶液的方法使铜沉淀出来,再填埋
其他信息
参考文献
填表时间
填表部门
审核单位
修改说明
MSDS修改日期
《化学品管理程序》《废弃物管理程序》《应急准备和响应管制程序》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
熔点(℃)
闪点(℃)
沸点(℃)
相对密度(水=1)
溶解性
引燃温度(℃)
主要用途
带有红色光泽的金属
1083
2595
8.92
(大洁王)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大洁王)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称:去油污枪水(大洁王)化学品英文名称:eradicator of oil技术说明书编码:T46836680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化学品名称:枪水有害物成分:正乙烷、戊烷、壬烷等混合物,乙醇、四氯乙烯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3.2 类中闪点易燃液体、略有麻醉性的液体侵入途径:吸入、食入健康危害:其蒸汽对眼睛、粘膜和呼吸道有刺激作用。
中毒表现可能有咳嗽、喘息、气短、恶心。
长期大量使用还可能引起多发性周围神经炎。
对皮肤表层有脱脂作用。
环境危害:无资料燃爆危害:易燃。
其蒸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用肥皂水及清水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脸,用大量水冲洗。
吸入:至空气新鲜处深呼吸,必要时就医食入:误服者给充分漱口、饮水、就医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征:其蒸汽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引着回燃。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高速冲击、流动、激荡后可因产生静电火花放电引起燃烧爆炸。
燃烧时产生大量烟雾。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灭火方法及灭火剂:可用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灭火器及沙土扑救。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建议戴自给式呼吸器,穿一般消防防护服。
用水灭火无效。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切断火源。
迅速自然通风。
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堵漏。
喷水雾会减少蒸发、降温,但不能降低受制空间的易燃性。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
远离火种、热源。
仓温不宜超过摄氏30度。
防止阳光直射。
应与氧化剂、酸类分开存放。
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应采用防爆型,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消防器材。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
堆垛不可过大,应留墙距、顶距、柱距及必要的消防检查走道。
化学除油器安全操作规程及维护说明

化学除油器安全操作规程及维护说明化学除油器是一种常用的设备,用于去除液体中的油污。
为确保操作安全,并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以下是化学除油器的安全操作规程及维护说明。
1. 设备操作规程1.1 在操作化学除油器之前,必须穿戴好相应的防护设备,包括防护眼镜、防护手套和防护服等,以防止化学物品对皮肤和眼睛造成伤害。
1.2 在操作化学除油器之前,必须确保机器设备处于稳定的状态,没有断电、漏水等问题。
1.3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相关培训,并了解化学除油器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流程,确保操作正确。
1.4 在操作化学除油器时,必须按照所使用的化学清洗剂的说明书进行操作,严禁使用不符合要求的化学品。
1.5 在操作化学除油器时,应遵循工艺要求,确保每一步骤按照正确的顺序进行。
1.6 在操作化学除油器时,应避免过度操作,以免对设备造成损坏或危险。
1.7 在操作化学除油器时,应时刻检查设备运行情况,如发现异样应立即停止操作,并报告上级或维修人员。
2. 设备维护说明2.1 每次操作结束后,应对化学除油器进行清洁和维护,保持设备的清洁和正常运作。
2.2 清洁化学除油器时,应先切断电源,并使用中性清洁剂进行清洗,避免使用带有腐蚀性的溶剂。
2.3 定期检查化学除油器的零部件,如过滤器、喷嘴等,确保其正常运作和不漏液。
2.4 如果发现有损坏或磨损的零部件,应及时更换或修理,以免影响设备的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2.5 定期检查化学除油器的故障报警系统和安全装置,确保其正常运行。
2.6 定期清理化学除油器周围的杂物和灰尘,保持设备的通风良好。
2.7 使用化学除油器时,应注意设备的负荷,避免超过其工作范围,以免造成设备损坏或危险。
2.8 如果长时间不使用化学除油器,应对设备进行适当的保养和防腐处理,以防止设备生锈或老化。
综上所述,化学除油器的安全操作规程及维护说明对于确保设备的安全使用和延长设备的寿命至关重要。
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规程进行操作,并定期进行设备的维护和检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去渍油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去渍油化学品俗名分子式
化学品英文名称Cleaning Naphtha英文名称分子量
生产企业名称
地址
联络方式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侵入途径健康危害环境危害燃爆危险
易燃液体会造成呼吸道、眼睛、皮肤之刺激作用,可能引起血液病变等,对中枢神经有麻醉及毒害作用,长期暴露或慢性可能道致皮肤炎、结膜炎。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眼睛接触吸入食入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
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就医
饮足量温水,催
吐。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有害燃烧产物灭火方法
易燃易挥发性液体,蒸气经
空气重,泄漏会延地面传播
至运处,遇火源立即引燃,
并有回火危险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干粉、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一般作业工作服。
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
若大量泄漏,收集回收。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储存注意事项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
避免与氧化剂、酸类、卤素接触。
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包装破损。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应与氧化剂、酸类、卤素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
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呼吸系统防护眼睛防护身体防护手防护其他防护
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但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建议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
一般不需要特殊防
护,但建议特殊情况
下,佩戴化学安全防
护眼镜
穿一般作业防护服
戴一般作业
防护手套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熔点(℃)闪点(℃)沸点(℃)相对密度(水=1)溶解性引燃温度(℃)主要用途
带有红色光泽的金属108325958.92 溶于硝酸、热浓硫
酸,微溶于盐酸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禁配物避免接触的条件聚合危害分解产物——强酸、强氧化剂、卤素——————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慢性毒性刺激性致敏性致突变性致畸性致癌性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理毒性生物降解性非生物降解性其它有害作用
——————水中嗅觉阈浓度: 水中浓度为3-5mg/L,使水变味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废弃处置方法废弃注意事项
————若可能,回收使用。
若回收有困难,可通过加碱溶液的方法使铜沉淀出来,再填埋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