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锈油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合集下载

防锈油MSDS

防锈油MSDS

防锈油MSDS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危化品名称:防锈油中文名:防锈油主要组成与性状:防锈添加剂、干洗油、基础油、锭子油。

外观与性状为淡黄色透明油状液体,带有轻微的石油味。

主要用途为机械的摩擦部分起润滑、冷却和防锈作用。

健康危害:急性吸入可引起乏力、头晕、头痛、恶心,严重者可引起油脂性肺炎。

慢接触者暴露部位可发生油性痤疮和接触性皮炎。

长期接触可引起神经衰弱综合征、呼吸道和眼刺激症状以及慢性油脂性肺炎。

有资料报道,接触石油防锈油类的工人有致癌的病例报告。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燃爆特性与消防:闪点为52℃。

遇明火、高热可燃。

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

尽可能将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处在火场中的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储运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

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防护措施:中国MAC和前苏联MAC均未制定标准。

密闭操作,注意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当空气中的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在紧急情况下,需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防锈油MSDS

防锈油MSDS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CHEMICAL SAFETY DATA SHEET第一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第二部分危害性概述危害性类别:无侵入途径:皮肤接触、吸入、食入健康危害:对皮肤稍有刺激;高浓度蒸汽(≥1000ppm)或雾对眼睛有刺激;吸入高浓度蒸汽、雾后对呼吸器官有刺激,会产生头痛、头晕等症状。

环境危害:目前尚未收到对环境有影响的报道燃爆危险:其蒸汽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有燃烧爆炸危险。

应急反应:长期的皮肤接触可引起过敏性疼痛慢性反应:无记录危险等级:4=极度,3=高度,2=中等,1=轻度,0=无影响健康:1火灾:2反应:0第三部分急救措施在任何情况下移离接触现场。

吸入:将受害者从暴露中移开-避免伤亡。

保持休息直到完全恢复。

如呼吸困难,病人脸色发紫,确保空气畅通并需有专业人士通过面罩给氧。

立即就医。

食入:不要驱吐。

立刻用水彻底漱口。

立即就医。

皮肤接触:脱掉所有受污染的衣物并避免产生静电。

若有必要,脱下前淋湿衣服。

用水和无研磨的肥皂轻轻地彻底清洗。

确保再次使用前清洗好受污染的衣物。

如果炎症持续,应立即就医。

眼睛接触:若发生眼睛接触,用大量的水清洗并保持眼睑张开。

小心,不要让清洗的污水流入另一只未受影响的眼睛。

若刺激持续并恶化,就医。

急救设备:洗眼和标准的盥洗设备。

给医生建议:对症治疗第四部分消防措施灭火剂:黄沙、泡沫、干粉(二氧化碳、化学干粉)。

有害燃烧产物:碳的氧化物。

分解温度:无资料提供。

着火预防措施:应佩戴自持式呼吸器(SCBA)及全身保护服。

疏散邻近区域人员。

喷水或用水雾保持容器冷却。

加热可使密闭容器压力增大并引起破裂/爆炸。

喷水冷却储罐、管道及暴露在火场中表面。

第五部分泄漏应急处置意外泄漏处理方法:切断所有可能的着火源。

清洁所有无保护人员的所在区域。

有溢出时变得滑溜。

为避免事故,应立即清理。

穿戴保护装置以防止皮肤和眼睛受到污染及吸入蒸气。

控制-防止溢出物流入排水沟和水道。

用不可燃的材料吸收。

防锈油MSDS

防锈油MSDS

物质安全数据表一、物品与厂商资料物品名称:防锈油RL-210(R ust Preventives Oils)供货商名称:地址:天津市南开区迎水道293号联络电话/传真电话:,传真:FAX:?二、成分辨识资料中英文名称:防锈油RL-210 (R ust Preventives Oils)化学性质:有机溶剂化学文摘社登记号码(CAS No.):危害物质成分(成分百分比):混合物: 防锈添加剂,干洗油,基础油,锭子油化学性质:有害物质成分之中英文名称浓度或浓度范围(成分百分比)危害物质分类及图式防锈油RUST PREVENTIVES OIL 第三类三、危害辨识数据最重要危害效应健康危害效应:眼睛:没有显着危害效应。

皮肤:肾脏受损。

吸入:没有显着危害效应。

食入:没有有效数据。

环境影响:无此有效数据。

物理性及化学性危害:可燃性蒸气和液体。

遇火源可能造成瞬间火灾。

特殊危害:刺激呼吸道、皮肤的刺激、中枢神经系统抑制。

主要症状:眼睛接触:引起温和刺激。

皮肤接触:引起刺激、起水泡、酒醉征状。

吸入:引起刺激、反胃、呕吐、呼吸困难、头痛、酒醉征状、迷惘、昏迷。

食入:引起反胃、呕吐、呼吸困难、酒醉征状、肺部充血。

物品危害分类:3(易燃液体)四、急救措施五、灭火措施六、泄漏处理方法七、安全处置与储存方法八、暴露预防措施九、物理及化学性质十、安定性及反应性十一、毒性资料十二、生态资料十三、废弃处置方法十四、运送资料十五、法规资料十六、其它数据。

2015版 软膜防锈油 P5-1 MSDS

2015版 软膜防锈油 P5-1 MSDS
一、物品与厂商资料 化学品中文名称 企业名称 紧急联络电话 地址
化学品物质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软膜防锈油 苏州安美润滑科技有限公司 0512-82602978
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文浦路 158 号
化学品英文名称 制造商 紧急传真号码 邮编
ANTIRUST P5-1 苏州安美润滑科技有限公司 0512-82602978-8068 215300
七、安全处置与储存方法
处 置 防止有灰尘及杂物进入。
储存
置于室内环境,保持油品密封。 AMER ANTIRUST P5-1(MSDS)
Page 1 of 2
八、暴露预防措施 1.使用适当设计及保养的机械通风系统,如整体换气装置或局部排气装置。 2.以局部排气装置及必要的制程隔离以控制雾滴及蒸汽量。
发生火灾时,应携带适当防护装置或个人自携式呼吸设备。
六、泄露处理方法 个人应注意事项
环境注意事项 清理方法
1.在污染区尚未完全清理干净前,限制人员接近该区。 2.确定清理工作是由受过训练的人员负责。 3.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
禁止废油流入下水管路及河流、土壤。应用密封容器妥善保存。 化学清洗剂清洗或用沙掩埋。
卫生措施
1.工作后尽速脱掉污染衣物,洗净后才可再穿戴或丢弃,且须告知洗衣人污染物之危害性。 2.工作场所严禁抽烟或饮食。 3.处理此物后,须彻底洗手。 4.维持作业场所清洁。
九、物理及化学特性 项目
外观 粘度 40℃,mm2/s
指标 黄色透明液体
7-9
项目
闪点(开口),℃

盐雾试验,45#钢,h ≥

吸入 无不良反映资料。
皮肤 无不良反映资料。

眼睛 无明显刺激。

防锈油MSDS安全技术说明书

防锈油MSDS安全技术说明书
主要组分:二甲苯/石油树脂
CAS RN: 1330-20-7
外观与性状:无色晶体,300 ℃分解
含量: 55~80%/40~60%
燃烧性:易燃
灭火剂:二氧化碳,干粉,泡沫.
禁忌物:强氧化剂,强酸,强碱.
侵入途径:吸入,皮肤,眼,误服
危险性类别
第三类易燃液体
健康危害:
眼接触:可引起眼睛刺激,发红,流泪,视力模糊.
吸入:吸入蒸气可引起鼻和呼吸道刺激,头昏,虚弱,疲倦,恶心,头痛,严重者意识丧失.皮肤:可引起皮肤刺激,皮炎,持续接触可引起皮肤皲裂和脱脂.
误服:可引起胃肠道刺激,恶心,呕吐,腹泻.
急救措施
眼睛接触:用流动清水冲洗15分钟,如仍感刺激,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作业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采用合理的通风,避免眼和皮肤接触.储存温度不宜超过30℃.空容器禁止动火切割.远离热源,火种,防止阳光直射.避免与强酸,强碱和氧化剂接触.分开存放,搬运时要轻装轻放,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防护措施
作业场所职业接触限值
二甲苯(1330-20-7)
中国:TWA 50mg/m3 ;STEL 100mg/m3
c0文件制修订记录制修订日期修订编号制修订内容版本页次新制订a020210304202134新版全面升级c0xxx深圳有限公司文件名称
文件制修订记录
NO
制/修订日期
修订编号
制/修订内容
版本
页次
1
2013-03-01
-
新制订
A0
2
2021-02-09
2021/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9

防锈油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防锈油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防锈油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一、产品名称及企业标识产品名称:防锈油产品类型:防锈油产品用途:金属加工防锈润滑剂生产商:二、产品主要成份/组成信息化学名称:百分比防锈剂:10-15%基础油:85-90%三、危险标识紧急情况概况:警示一般工业及商业处理危害小.如吞食,有可能有害健康。

对于一些敏感肤质的人可能引起皮肤眼睛的刺激。

燕汽有可能刺激眼睛、鼻子、喉咙、及肺部。

长时间或反复暴露于其中会增加引起刺激的风险。

潜在健康危害:眼睛:液体或者燕汽可能刺激眼睛。

皮肤:反复或长时间接触可能轻微刺激或者皮肤变红。

吸入:如呼吸该产品之蒸汽或油雾,可能会引起呼吸道刺激。

误服:如果吞食可能有害。

长期影响:不确定。

主要症状:反复或者长时间暴露于该产品之下,可能引起眼睛或皮肤刺激。

在高浓度蒸汽下吸入,可能引起呼吸系统刺激。

潜在环境影响:该产品不预期对水生物有害。

四、急救措施通常建议: 如果感觉不服,寻求医生的指导。

眼睛:将眼睛睁大,用清水冲洗15分钟,若刺激持续,请尽快就医。

皮肤按触:用肥皂和清水冲洗皮肤,如果刺激持续,应立即就医。

吸入:立即移至空气新鲜处,如有需要立即就医。

吞食:用水冲洗口腔。

无专业医护人负指导的情况下,请勿进行诱吐..如吞服大量该产品,则就医。

灭火途径:化学灭灾干粉,泡沫灭火剂,水雾。

不适合的灭火途径:高压喷水器。

消防防护设备及措施:消防人员应当装配自给式呼吸装置。

使用喷雾冷却未开封的包装安全情况下将产品搬离火场。

不要使用高压水雾将泄漏物冲散。

五、泄漏应急处理个人预防措施: 使用个人防止设备。

不要接触或走过泄漏物。

保持足够通风,疏散无关人员。

环境预防措施:在安全的情况下,阻止产品进一步泄漏。

不要污染水源。

防漏措施:在无风险的情况”下,阻止材科流出。

如果可能,筑堤围蓄泄漏物。

阻止泄漏物进入水路,下水道,地下室以及密闭区。

清理措施:清理过程中穿戴合适的防护衣服,装备,在泄漏物前筑提,以便进行废弃处理。

产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产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液体 无色 矿物油特性 0.81 [相对于水] [计算值] 0.81 g/cm3 [GB/T 1884] 70℃ [典型值] [GB/T 3536] 爆炸下限(LEL): 0.6 爆炸上限(UEL): 6.0 不适用 未制定 > 300℃ [估值] > 1 @ 101 kPa [估值] 9 kPa (0.5 mm Hg) @ 20℃ [计算值] 未制定 不适用 > 4 [估值] 可忽略的 1.7 cSt [典型值] 未制定 不适用 未制定 见危害性概述部分
消除点火源,向下风口居民及船舶发出火灾和爆炸警告,要求其撤离。 通知港口或相关职能机构,禁止公众聚集。在没有危险的情况下,尽可能 切断燃烧源。可能的话,采取隔离措施。 撇去表层或用适当的吸附物除去表面污染。若得到当地机构和环境部门允 许,在敞开水域使污染物沉淀和/或适当使用分散剂。 向有关专家咨询对所有回收物质的废弃具体要求,确保遵循地方废物处理 法规。 参阅第4部分“急救措施”以及第10部分“稳定性与活性”。
希玛石油制品(镇江)有限公司
产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一、化学品和公司资料
物品名称: 制造商名称: 制造商地址: 制造商电话: 传真电话: 消防应急电话: 报告编码:
不锈钢冲压油 希玛石油制品(镇江)有限公司 镇江市新区化工园区化工大道 9 号 0511-80861176 0511-80861173 119 E03-001
二、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说明 健康危害性
火灾和爆炸危险 环境危害
根据法规指引(参阅第十五部分),该物料被认为不是危险品。 GB 13690 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 未被定为危险品。
食入:灼烧感,呕吐,咽痛。 眼睛溅入:发红,疼痛。 皮肤接触:发红,会对皮肤造成轻微的刺激。

74-2硬膜防锈油MSDS报告(英文)

74-2硬膜防锈油MSDS报告(英文)

HARD-COAT ANTIRUST OILMSDS NO.:AJT131204029E1. PRODUCT AND COMPANY IDENTIFICATIONProduct Name: Hard-coat antirust oil Product Type : 74-2 Product Use: Metal finishingSupplier Information Company Name: Hengshui Xiya Petro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Address: No.8 East Beihuan Rd, Hengshui City, Hebei Province, China, 053000 Tel: 0086-318-2878005 Fax: 0086-318-2878006 Emergency Telephone: 0086-318-21392782. HAZARDS IDENTIFICATIONEMERGENCY OVERVIEW: Physical State and Odor:Brown and red liquid with solvent naphtha odorThe product is classified as dangerous according to China GB13690-92. Hazard Classification: Category 3.3Routes of Entry: Inhalation, skin and eye contact and ingestion. Health Hazard:Eye Contact: Can cause eye irritation, redness, tear and blurring of vision.Inhalation: Inhalation of vapors may cause irritation of nose and respiratory tract, dizziness, weakness, tiredness and headache, even loss of consciousness.Skin Contact: Can cause skin irritation and dermatitis, prolonged contact can cause skin chapped and degreasing. Ingestion: Can cause irritation to gastrointestinal tract, nausea, vomit and diarrhea.3. COMPOSITION/INFORMATION ON INGREDIENTSSubstance/Preparation:PreparationIngredients NameContent /% CAS NO.EC NO.RISK PHRASESBarium mahogany sulfonate 25 61790-48-5 263-140-3 - Phenolic resin2525085-50-1 --Benzotriazol 0.595-14-7 202-394-1 -HARD-COAT ANTIRUST OILMSDS NO.:AJT131204029ESolvent naphtha Rest Mixture - -Note: See Section 8 of MSDS for exposure limit data for these ingredients. Full text of risk phrases appearing insection 3: see section 16.This MSDS contains valuable information critical to the safe handling and proper use of the product. This MSDS should be retained and available for employees and other users of the product.4. FIRST AID MEASURESEye Contact: Flush skin with plenty of water for at least 15 minutes. Get medical attention if persistent irritation occurs.Inhalation: Immediately move the patient to fresh air and keep smooth breathe. Give Oxygen if hard breathing difficulty occurs. Immediately take artificial respiration if respiratory arrest. Get medical attention.Skin Contact: Remove contaminated clothing immediately, wash off with plenty of flowing water and sour or special cleaning solvent.Ingestion: Immediately make victim drink enough water. Do not induce vomiting, and get medical attention.5. FIRE FIGHTING MEASURESFire Hazard Overview: Flash Point: 10℃ (Open Cup) Flammability: Flammable.Extinguishing media: Carbon dioxide, dry chemical and foam.Precautions for Fire Fighting: Cool down containers in the fire site with water spray. Firefighters must wear ventilation mask or self-contained breathing apparatus.Hazardous Combustion Products: Toxic smog like Carbon monoxide, carbon dioxide and NOx.6. ACCIDENTAL RELEASE MEASURESTake ventilation for release area, remove fire source and avoid inhalation of vapor. Cover with foam if large release so as to induce vapor hazards. Absorb with sand or other similar materials. Disposal shall be in accordance with requirements of environment protection department.7. HANDLING AND STORAGEHandling Considerations: Adopt reasonable ventilation, and avoid eye and skin contacts. Storage temperature shall be lower than 30℃. Empty containers shall be not burned or cut. Stay away from heat and fire source, and preventHARD-COAT ANTIRUST OILMSDS NO.:AJT131204029Efrom direct sunlight. Avoid contacting with strong acid, strong base and oxidizer. Store separately, move gently, and prevent from package and container damage.8. EXPOSURE CONTROLS, PERSONAL PROTECTIONOccupational Exposure Limit in Working Space: Industrial naphthaChina: TWA 300mg/m 3; STEL 450mg/m 3Engineering Control: Whole ventilation or local ventilation.Respiratory System Protection: No need for special protection generally, wear ventilation mask or self-contained filtering mask if high concentration contact. Eye Protection: Wear chemical safety glasses.Body Protection: Wear common work protective clothes. Hand Protection: Wear protective gloves against chemicals.Other Protection: Bathe after work, and avoid prolonged or repeated contact.9.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Appearance: LiquidColor:Brownish red Odor: Solvent naphtha odor Vapor Pressure: Not Available Relative Vapor Density (Air=1): Not established PH Value: ~7 Density (Water= 1): 0.78~0.80g/cm 3Ignition Temperature: Not established Explosion Limits: Lower: Not AvailableHigher: Not AvailableMelting Point: Not established Boiling Point: Not established Flash Point: 10℃ (Open Cup) Solubility in Water: Insoluble in water, but soluble in most organic solvents.10. STABILITY AND REACTIVITYStability: StableHazardous Polymerization: Will not occur.Conditions to Avoid: High temperature and fire sourc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名称 成份/组成部分 理化特性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防锈油
矿物油:<20% 、防锈剂A:>5% 、防
锈剂B:>5% 、溶剂油:>70%外观与性状:黄褐色透明液体,脂肪族碳氢化合
物气味熔点:<-20 ℃ 沸点:290-330℃ 相对密
度(水=1):0.850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1.00
饱和蒸气压(kPa):0.017kPa(20℃)闪点:>220℃引燃温度:
>300℃爆炸上限:7%体积百分比爆炸下限:0.6%稳定性:稳定 禁
配物:强氧化剂
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氢化处理轻油(石油系)
健康危害:吸入: 高浓度时,会对眼睛和呼吸道有刺激性。

造成头痛和眩晕。

可能有麻醉性,可能对其它中枢神经系统有影响。

皮肤接触:经常或长期接触会使皮肤脱脂而干燥,造成不适和皮肤炎。

眼睛接触:会使眼部不适,但不会损伤眼组织。

误食:吞咽或呕吐时吸入呼吸系统的少量液体,会导致支气管炎和肺部水肿。

燃爆危险:轻度危险。

在加热至其闪点或高于其闪点温度时会形成可燃性混合物或燃烧。

急救措施:1、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2、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
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

4、食入:尽快彻底洗胃,就医。

泄漏应急处理:地面溢漏:隔离人群。

无危险的情况下,尽可能切断危害源。

若物质进入水网或下水道,或污染了土地或作物,必须通知有关单位。

采取措施将其对下水的影响控制在最小限度。

用黄砂和泥土吸附溢漏液体。

用泵(使用防爆型或手动泵)或适当的吸收材料回收。

若液体太粘而不能泵送,则用铲和小桶铲起并置于适当的容器中回收或废弃。

水体溢漏:警告其它船舶。

通知港口或相关职能机构,禁止公众聚集。

在没有危险的情况下,尽可能切断燃烧源。

可能的话,采取隔离措施。

撇去表层或用适当的吸附物除去表面污染。

若得到当地机构和环境部门允许,在敞开水域使污染物沉淀和/或适当使用分散剂。

向有关专家咨询对所有回收物质的废弃具体要求,确保遵循地方废物处理法规。

消防措施:用水喷洒冷却火焰触及的表面,并保护人员安全。

切断“燃料”源。

灭火剂:泡沫、干粉化合物或水。

注意:不要将水直接喷洒进贮存容器中,这样做会造成暴沸的危险。

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項:密闭操作,全面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

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避免与氧化剂接触。

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

储存注意事項: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适合炎热季节存放。

应与氧化剂、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接触控制/个体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一般作业防护服手防护:接触该产品时须戴橡胶手套。

废弃处理:危险废物,按危险废弃物进行处理,建议使用燃烧方式处理,在适当的设备中直接燃烧,且没有灰烬。

运输: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及容器损坏。

第一部分化学品
化学品中文名称:防锈油
第二部成分/组成信息
成分:矿物油:<20% 、防锈剂A:>5% 、防锈剂B:>5% 、溶剂油:>70%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氢化处理轻油(石油系)
健康危害:吸入: 高浓度时,会对眼睛和呼吸道有刺激性。

造成头痛和眩晕。

可能有麻醉性,可能对其它中枢神经系统有影响。

皮肤接触:经常或长期接触会使皮肤脱脂而干燥,造成不适和皮肤炎。

眼睛接触:会使眼部不适,但不会损伤眼组织。

误食:吞咽或呕吐时吸入呼吸系统的少量液体,会导致支气管炎和肺部水肿。

燃爆危险:轻度危险。

在加热至其闪点或高于其闪点温度时会形成可燃性混合物或燃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用大量清水冲洗,如有可能请使用香皂。

除去大部分被沾污的衣物,包括鞋子等。

再次穿着前须洗净。

眼睛接触:用大量清水冲洗眼睛直至刺激感消退。

若刺激感仍持续,需进行医疗处理。

吸 入:使用合适的呼吸防护装置,立即将有关患者转移。

若患者呼吸停止,须进行人工呼吸。

保持休息状态,及时进行医护。

食 入:若发生吞服,勿催吐。

保持休息状态,及时进行医护。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灭火方法:用水喷洒冷却火焰触及的表面,并保护人员安全。

切断“燃料”源。

灭火剂:泡沫、干粉化合物或水。

注意:不要将水直接喷洒进贮存容器中,这样做会造成暴沸的危险。

第六部分泄露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地面溢漏:隔离人群。

无危险的情况下,尽可能切断危害源。

若物质进入水网或下水道,或污染了土地或作物,必须通知有关单位。

采取措施将其对下水的影响控制在最小限度。

用黄砂和泥土吸附溢漏液体。

用泵(使用防爆型或手动泵)或适当的吸收材料回收。

若液体太粘而不能泵送,则用铲和小桶铲起并置于适当的容器中回收或废弃。

水体溢漏:警告其它船舶。

通知港口或相关职能机构,禁止公众聚集。

在没有危险的情况下,尽可能切断燃烧源。

可能的话,采取隔离措施。

撇去表层或用适当的吸附物除去表面污染。

若得到当地机构和环境部门允许,在敞开水域使污染物沉淀和/或适当使用分散剂。

向有关专家咨询对所有回收物质的废弃具体要求,确保遵循地方废物处理法规。

第七部分安全处理和贮存方法
操作处置注意事项:不要接近明火,热源或点火源的地方操作。

该产品会积累静电,可能造成电火花(点火源)。

须采取适当的接地措施。

不要对容器进行加压、切割、加热或焊接。

空容器可能含有产品残渣,未经专业清洗或重整前不要再使用该空容器。

储存注意事项:常温常压贮存,贮存在荫凉通风处,并远离不相容的物质。

确保容器密闭,小心轻放。

贮存地方不要接近明火,热源或点火源。

须采用合适的接地措施。

贮存容器材料,须是碳钢、不锈钢,涂料:聚乙烯、聚丙烯、聚酯、聚四氟乙烯,不能选用的材料和涂料:天然橡胶、丁基橡胶、EPDM、聚苯乙烯。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TWA:1200mg/m3(140ppm).
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一般作业防护服手防护:接触该产品时须戴橡胶手套。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黄褐色透明液体,脂肪族碳氢化合物气味
熔点:<-20 ℃ 沸点:290-330℃ 相对密度(水=1):0.850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1.00饱和蒸气压(kPa):0.017kPa(20℃)闪点:>220℃引燃温度:>300℃爆炸上限:7%体积百分比爆炸下限:0.6%体积百分比溶解性:<0.10主要用途:用于材料冲剪加工及材料有防锈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稳定
禁配物:强氧化剂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刺激性:对眼睛和呼吸道有刺激性
致敏性:经常或长期接触会使皮肤脱脂而干燥,造成不适和皮肤炎。

致突变性:低毒性。

毒性极小。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物降解性:迅速发生生物降解,根据OECD指标定为“易”生物降解物质。

非生物降解性:在空气中会迅速降解。

极易挥发,若排入水中会迅速蒸发至空气中。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以最大限度溶于水中,不会对水生生物体形成急性毒性。

其它有害作用:不会对水生生物体产生长期负面影响。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处置性质:危险废弃物
废弃处置方法:按危险废弃物进行处理,建议使用燃烧方式处理,在适当的设备中直接燃烧,且没有灰烬。

废弃注意事项:不适合通过深埋废弃处理,也不适合排放至公共下水道、排水系统、或天然河流中。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无资料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2002年1月26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化劳发[1992]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的相应规定。

第十六部分其它信息
参考文献:
填表部门:
数据审核单位:
修改说明:
其他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