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第六章
国际经济学第6章

6.1 技术差距论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6.1.1 技术差距论
在现实中,生产技术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研发活动的开展, 技术创新不断出现。如果两个国家的研发投入和成功率存在 差异,或者技术创新速度存在差异,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 两个国家之间的技术差距将不断变化。
技术差异及其变化影响产品的可获得性,进而导致贸易的产 生和贸易格局的变化。创新性产品首先在某个国家出现时,这个 国家就在该产品上拥有排他的可获得性,其他国家不能生产该产 品,如果有需求,就只能通过进口来满足。
6.1.2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1.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主要内容 产品生命周期最早是属于市场营销的范畴,主要是用于分析产品 进入市场以后销售行为的变化规律。弗农(R.Vernon,1966) 等人把这一概念引入国际贸易领域,从产品生命周期不同阶段 的生产特征出发,分析创新时机、规模经济和不确定性对国际 贸易模式的影响,创建了国际贸易中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以 此分析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生产决策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国际 贸易和国际投资行为。 参见:Vernon Raymond,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in the Product Cycle,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Vol. 80, May, 1966, 190-207. 依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一个产品的生产周期可以划分为新产品 的引入阶段、新产品的成长成熟阶段和标准化阶段。在生命周 期的不同阶段,产品特征、通过分析国际间的创新、模 仿以及技术差距的产生和消失,对国际贸易格局的动态变化进行 了分析。由于各国在基础科研能力、研发投入、市场规模和竞争 状况、人力资本存量等方面存在差异,创新同样不会在所有国 家同时出现,而是在少数国家率先出现,这样就导致不同国 家之间出现技术差距。创新国能够生产新产品,并且具有技 术垄断优势。后进国因为不掌握该项新技术,在有需求的情 况下只能通过进口来满足。所以,波斯纳认为,技术也可以 视为独立的生产要素,这种技术要素不仅在时间上反映着各 国拥有程度上的差异,而且即使从动态的角度去考察,各国 由于技术革新的进展不一致,必然存在着一定的技术差距。 国家之间在技术方面所存在的静态和动态差距,构成了国际 贸易的基础,这样就出现了国际贸易。随着后进国家的进口 不断增加,其国内企业开始模仿生产。在模仿生产的过程中, 后进国家逐步掌握新的生产技术,国际技术差异不断减少、 并最终消失。如图6.2所示。
第六章国际经济学课件

目的:降低本国出口商品的价格,提高国际市场 竞争力,扩大商品出口。
国内补贴
国内补贴(domestic subsidies),是提供给进 口竞争产品生产者的补贴。
经济效应:
低效率的国内生产者获得收益 保护效应 对进口国家来说,福利损失比关税和配额少
超国民待遇
超国民待遇,是指中国在同等条件下给予外商直接投 资高于本国国民投资的待遇,如中国对外资企业一直 采取税收优惠、投资优惠、外汇管理优惠等许多优惠 政策,这些优惠政策在开放初期对中国更多地吸引外 资的确起了重要作用。 2008年1月1日期,将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税率统一为 25%,此前外资的所得税是15%,内资是33% 。 自2010年12月1日起,中国将统一内外资企业和个人城 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制度,外企超国民待遇的 时代宣告终结。
四、非关税贸易壁垒的福利效应
Dd 价 格 Sq Sd
P0
Pw+t a b c d Sw+t
Pw
0 Q1
q
Q3 Q0 配 额 Q4 Q4 Q6
Sw
国内补贴
Sq Dd 价 格 P0 Pw+t
a
Sd
补贴 b
Pw
பைடு நூலகம்
Sw
0
Q1
Q2
Q3
出口补贴
Sq P2 P0
E 补贴 F G
Sd
价 格
P1
Df
0
Q1
Q2
Q3
歧视性政府采购
歧视性政府采购,指一国政府根据本国法律或不 成文规定,在本国政府机构招标采购时给予本国 厂商优先获取采购订单的一种非关税壁垒。 动机是保证政府购买构成本国产品需求、增加本 国就业、支持本国新产业的发展等。
国际经济学(黄卫平版)国际经济学-第六章

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政策实践
(一)初级产品的出口与价格水平 阿根廷经济学家劳尔·普雷维什等认为: 1.发展中国家从贸易中所得到的利益少于工业化国家。 2.初级产品出口国贸易条件较差,且在继续恶化。
3.扩大初级产品的出口可能导致悲惨的增长。
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政策实践
稳定初级产品价格
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政策实践
非关税壁垒有所减少。 对发展中国家提供普惠制待遇。
第一节 发达国家的贸易政策实践
二、保护主义贸易政策 1、早期的贸易保护政策 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后期,是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阶
段。这个阶段在英国的推动下,自由贸易政策基本处 于主导地位。 但是这一时期的美国和德国实行的基本上仍是保护贸 易政策。由于这两个国家的国内工业发展还处于起步 阶段,无法与英国、法国等国的工业产品相竞争,因 此不得不实行保护贸易政策,扶持本国幼稚工业的发 展。
第一节 发达国家的贸易政策实践
2、战后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 7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普遍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经济
“滞胀”局面,即经济增长缓慢,通货膨胀率和失业 率则居高不下。 在此情形下,为了增加国内需求,刺激经济增长,西 方各国又普遍推行了保护贸易的政策。由于战后的贸 易保护主义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特点,故被称为“新贸 易保护主义”。 也称“新重商主义”或“管理贸易政策”
发展中国家的基本特征包括: (1)历史上有着共同的遭遇。 (2)它们都面临着共同的任务。 (3)绝大多数国家处于不发达或欠发达的地位。 (4)共同的国际立场与对外政策。
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政策实践
二、发展中国家走工业化道路的原因 固守农业难以获得劳动生产率的持续增长。 社会对农产品和工业品的需求弹性是不同的。 农业部门难以像工业部门那样形成垄断或不完全竞争。
国际经济学-第六章

图中,横轴表示 人均收入水平y, 纵轴 表示消费者所需的各种 商品的品质等级q, OP 表示二者的关系。E和F 之间的商品,两国的重 叠需求是两国开展贸易 的基础。当两国的人均 收入水平越接近时,则 重叠需求的范围就越大, 两国重复需要的商品都 有可能成为贸易品。收 入水平相似的国家,互 相间的贸易关系也就可 能越密切。
雁行模式基本图形
d=p+m+x 生产P
雁行模式认为,一个国家的某一特定产业在其生命 周期中实际上经历了进口、进口替代、出口、重新 进口四个阶段。该产业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因为这 四个阶段而呈A型,形状很象展翅飞翔的大雁,故 以雁行命名。这四个阶段分别是: ( 1 )进口阶段。在此阶段,国内市场需求由进口 商品满足,国内无生产或处于小规模生产阶段,此 时以技术模仿和转让为主。 (2 )进口替代阶段。在进口替代阶段,国内生产增 长的速度快于需求增长速度,进口开始下降,国内 生产的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逐渐提高,进口商品逐渐 被国内生产商品所替代。
3、雁形模式
日本经济学家赤松要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提出了 产业发展的“雁形模式”。他发现日本出口产品的 发展在时间轴上表现出一种类似“大雁飞行的状 态”,这实际上是日本产品逐渐取得出口竞争优势, 然后被其他国家所取代,日本再创造出新产品竞争 优势的过程。 日本学者山泽逸平把雁形模式用于解释一国产业结 构的调整。 日本学者阿部用雁形模式解释亚太地区处于不同经 济发展阶段的国家之间经济赶超(Catching-up)的 过程。
二、重叠需求与国际贸易 代表性需求与规模经济
反映一般收入水平的需求水平,称为“代表 性需求”。因为代表性需求代表了一国对各 类产品需求中规模最大的部分的需求量,厂 商为实现生产的规模经济效果,它总是瞄准 本国代表性需求的产品档次,增加产品的产 量或产出规模,以实现企业的规模经济效果。
国际经济学6章

2、进口配额对一国福利的影响
总的来说,配额的影响取决于其对进口的限制程度;在一般条件下,由于其 所规定的进口量通常要小于自由贸易下的进口量,所以配额实施会引起进口 商品在国内市场的价格上涨,从而导致福利的下降。 假设我们讨论的对象是一个小国,因而配额不会影响世界价格。如图所示,
P Sd Pq f Pw e a b c d O Q1 Q3 Q4 Q2
-(a+b+c+d)
(2)关税的生产效应(Production effect): +a (3)关税的财政收入效应(Fiscal revenue effect): +c
(4)关税的收入分配效应(Income distribution effect): 根据斯托尔珀-萨谬尔森定理,关税将增加受保护商品 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收入。 (5)关税对市场竞争的影响:征收进口关税意味着保护 本国的厂商垄断或默认国内厂商的垄断,妨碍竞争机制发 挥作用可能造成资源配置的扭曲。
f Pt Pw e a b c d
O S0 S1 D1 D0
Dd Q
(6)进口关税对一国经济的净影响: -(a+b+c+d)+a+c= -(b+d) 关税造成一国社会福利净损失(Deadweight loss),也称为关税的保护成本 (Protection cost),其中b为生产扭曲(Production distortion),即征税后 国内成本高的生产替代原来来自国外成本低的生产,从而使资源配置效率下 降;d为消费扭曲(Consumption distortion),即征税后由于价格提高使得 消费者需求和消费量下降,从而造成资源闲置的损失。 总之,关税有利于进口国的生产者和政府,不利于进口国的消费者,会 降低进口国总体的福利水平。
06《国际经济学》第六章

另外,发达国家的人均收入水平较高,他们之间对 工业品的重复需要范围较大,因此工业品的贸易应主 要发生在收入水平比较接近的发达国家之间。
End30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发展
进入20世纪8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等人进一步 发展了这个从动态角度考察国际产品贸易的周期性规律。 克鲁格曼认为,发达国家以固定速度持续有序地开发新产 品,而发展中国家没有或缺乏产品创新能力。在发展中国 家模仿和吸收发达国家新产品生产技术这段滞后期间,发 达国家垄断新产品出口,从发展中国家进口老产品(几乎 是完全竞争的产品)。每种新产品国际贸易都要经历发达 国家发明、出口、技术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向 发达国家出口的四个阶段。事实上,技术更新是以实现和 增强竞争力为转移的。发展中国家引进技术不仅存在一个 滞后问题,而且存在承受巨大技术转让费问题。
第六章 重叠需求、技术变 化与国际贸易
第一节 重叠需求理论 第二节 技术差距理论 第三节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End 1
第一节 重叠需求理论(需求 偏好相似论)
一、消费者行为假设 二、重叠需求与国际贸易 三、重叠需求理论与要素禀赋理论 的异同
End 2
概述
无论是古典国际贸易理论,还是要素禀赋理论,都是从 供给方面来探讨国际贸易的基础,即从技术差异、要素禀 赋差异等供给方面的因素来解释比较优势的决定,而关于 需求方面因素对国际贸易的决定则并未提及。另一方面, 基于生产理论的国际贸易理论模型比较注重于静态分析, 总是假设供给方面条件不变,而在现实中,这些国际贸易 的重要决定因素总是随着时间的发展而发展。例如,由于 技术进步或创新,国际贸易中新产品或新品种总是不断地 出现,即国际贸易的商品构成总是在不断更新。
第六章(1)国际经济学

四、新贸易保护主义
新贸易保护主义为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主 要采用隐蔽性的保护措施,如技术标准、质量认 证、检验程序、环境保护、反倾销手段的滥用等。 具有非关税措施由显性保护转向隐性保护、 从单边保护转向多边贸易体系下的合法性保护、 从单纯贸易政策转向对方国家的经济竞争政策等 特征。
(一)技术贸易壁垒 技术贸易壁垒(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TBT)对贸易的限制作用表现在两方面: 一方面,技术壁垒具有控制进口商品数量的作 用;另一方面,技术壁垒具有控制进口商品价 格的作用。 技术壁垒对出口国的出口产生的数量抑制 效应与关税和进口配额非常相似。但又有区别, 这种技术壁垒对进口国所造成的福利损失要远 远大于关税壁垒。
三、关税的经济效应——一般均衡分析
(一)小国关税的一般均衡分析 通过小国征收关税一般均衡的分析,可 以得到以下简要结论。
(1)世界市场价格不变。 (2)对小国的国内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说,被征收关税 的可进口商品的国内价格上升,其幅度与关税率相 同。 (3)征收关税后,小国的可进口商品的生产比自由贸 易时增加,可出口商品的生产减少。 (4)征收关税后,小国的福利下降。 (5)小国稀缺生产要素的实际收益将会上升。根据斯 托尔帕—萨缪尔逊定理,该国征收关税后,商品相 对价格上升,会增加在商品生产中密集使用的要素 的回报率或收益率。因此,该国生产所用的稀缺要 素的真实回报率会随着关税而上升。
一、进口配额
进口配额制(Import Quotas System)是一 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如一季度、半年或一年)以 内,对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加以直接限制。 又可以分为绝对配额和关税配额两种。
配额和关税有相似之处。配额限制影响进口的 机制也主要通过价格变动影响国内对进口商品的需 求。进口配额规定的进口量通常要小于自由贸易下 的进口量,所以配额实施后进口会减少,进口商品 在国内市场的价格要上涨。 如果实施配额的国家是一个小国,那么配额只 影响国内市场价格,对世界市场价格没有影响。 如果实施配额的国家是一个大国,那么配额 不仅导致国内市场价格上涨,而且还会导致世界市 场价格下跌。这一点与关税的价格效应一样。同样, 配额对国内生产、消费等方面的影响与关税也大致 相同。
国际经济学第六章

16
国际贸易中满足实施价格歧视的 三个条件
国际贸易中很多产品是由少数几个具有垄 断力的企业所生产的; 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存在,使各国市场被 分割; 对本国企业而言,外国市场的需求本国市 场的需求更有弹性。
17
基于价格歧视的行业内贸易
P P
Pd Pf
Pf
MC Dd
内销Q 内销 d
Df Q
出口Qf 出口
Q MRf 外国市场
MRd 本国市场
图6-3 价格歧视条件下的行业内贸易
价格歧视行为可以解释行业内贸易:只要一个产品的国内外市场满足价 格歧视的条件,即使国外市场价格低于国内市场价格,企业为追求利润极大 化,仍有出口动力,因为这比将这些商品在国内市场上销售要好,如果国外 同类企业也采取类似行为,就会形成行业内贸易(本例中假设没有运输成本, MC为常数)。 18
8
图6-1 日美韩三国轿车产量相对比重趋势图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68 58 49 51 32 0 0 6 9 10 36 33 60 57 35 54 37 40 12 13 40 15 41 16 49 48 46
(%)
1970 1980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日本 美国 韩国
产量
图6-4 长期成本曲线与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可以用成本弹 性 ( E C )来度量: 来度量: Ec = ∆C C ∆C ∆Q LMC = = C Q LAC ∆Q Q
增加, 递减,即为规模经济; 当 E c < 1, LMC < LAC 时,随着 Q增加, LAC 递减,即为规模经济; 增加, 递增, 当 E c > 1, LMC < LAC 时,随着 Q增加, LAC 递增,即为规模不经济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apter 6 The Standard Trade Model一、选择题1、“在一个贸易快速增长的国家中,新资本的迅速积累会使该国进口更多的自然资源。
”隐含于这一论断的定理是:A.赫克歇尔—俄林定理。
B.斯托伯—萨缪尔森定理。
C.罗伯津斯基定理。
D.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2、如果一国在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而且,资本增长的速度快于其他投入品(如劳动力)的增长速度,那么,根据贸易理论,由此而导致的增长模式为:A.进口替代。
B.资本密集型商品和其他贸易商品均衡增长。
C.出口扩张。
D.以上三者都不对。
3、贫困化增长的一个必要条件为:A.国家的增长偏向于出口产业。
B.外国对该国的出口需求具有价格弹性。
C.国家的消费偏好高度偏向于出口商品。
D.贸易在国民经济中比重不大。
4、赫克歇尔—俄林理论成功地解释了:A.发生于美国之外的产品创新过程和产业的布局与发展。
B.出口和进口同类产品的国家变得更为重要。
C.由于在要素禀赋方面的类似性,美国和加拿大之间的贸易在日益增加。
D.具有不同要素禀赋的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模式。
二、问答题1、在某些情况下,相对供给和价格的变动之间可能没有联系。
例如,如果生产要素在部门之间完全不可流动,生产可能性边界就成了直角形状,两种产品的产出不取决于它们的相对价格。
在这种情况下,贸易条件的改善是否会提高一国的福利水平?画图分析。
2、和供给方面要素不可流动性相当的就是需求方面的产品不可替代性。
试想一个国家的消费者购买的产品的比例是固定的。
例如,不论两种产品的相对价格是多少,每买1磅粮食就买1码布。
画图分析贸易条件的改善是否会提高这个国家的福利水平。
3、日本原本出口制造品进口原材料如石油、粮食。
分析以下情况下日本贸易条件的变化:(1)中东战争使石油供应紧缺。
(2)韩国扩展了汽车的生产能力,并在美国和加拿大进行销售。
(3)美国的工程师建立了核反应堆以代替石油燃料发电厂。
(4)俄罗斯农业歉收。
(5)日本降低牛肉和柑橘的进口关税。
4、A国和B国有两种生产要素:资本和劳动,用于生产两种产品X和Y。
两国的技术水平一样,X是资本密集产品,A国是资本充裕的国家。
分析下列情形中,两国贸易条件和福利的变化:(1)A国的资本存量增加。
(2)A国的劳动供给增加。
(3)B国的资本存量增加。
(4)B国的劳动供给增加。
5、在实际生活中,许多外来援助是被“捆绑”住的。
也就是说,援助往往带有条件,要求接受国将援助用于购买援助国的产品。
例如,法国为非洲的一项灌溉计划提供资金,条件是水泵、管道和建筑设备必须优先从法国购买。
这种援助条件对收入转移问题的分析有什么影响?从援助国的角度来看,这种条件有意义吗?你能设想出一种援助条件恶化接受国福利的情形吗?6、1989年间,政治变动席卷东欧。
它不仅带来了实现民主的前景,也使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
这场变动的另一个结果是西欧贷款的方向发生了变动。
西欧国家尤其是德国,80年代曾向美国大量贷款,如今开始将钱借给邻近的东欧国家。
利用收入转移问题的分析考虑:上述情况会怎样影响西欧产品对美国和日本产品的相对价格?(提示:1美元的金融资源在东德和在美国的用处有何不同?)7、假定一个国家对出口产品进行补贴,而另一国家对这种产品征收高关税来抵消补贴产生的影响,从而使另一国家的产品相对价格不发生变化,两国的贸易条件如何变化?两国的福利有何变化?另一方面,假定另一国针锋相对地对自己的出口产品进行补贴,其结果与上述情况有什么不同?请对比分析。
8、如果一国的资本与劳动同时增加,那么在下列情况下,两种产品的生产及该国的贸易条件如何变化?(1)资本、劳动同比例增加;(2)资本增加的比例大于劳动增加的比例;(3)资本增加的比例小于劳动增加的比例。
9、对小国来说,经济增长后福利将如何变化?10 、在战后几十年间,日本、韩国等东亚的一些国家或地区的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主要出口产品由初级产品变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再到资本密集型产品,试对此变化加以解释。
11、试析外资流入对东道国贸易条件和比较优势的影响。
12、“根据罗伯津斯基定理,一国劳动力数量的增长将导致该国劳动力密集产品产量的增长,而其他产品的产量不变。
”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为什么?13、一些拉丁美洲国家出口咖啡,进口其他商品。
有一场长时间的干旱使这些国家的咖啡减产。
假如这些国家仍旧出口咖啡,请解释,长时期的干旱为何会导致该地区福利的增长?何种因素能使这种福利的增长更容易发生?14、“如果一国的贸易对国际价格几乎不发生影响,那么该国便面临着巨大的贫困化增长的风险。
”你是否同意?为什么?15、指出如下各种情况对国家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形状和位置的影响:(1)所有生产要素的供给(禀赋)等比例地增加。
(2)出现了新的管理方法,它可以被用于所有的产业,并使所有产业的生产效率以相同的幅度提高。
(3)出现了新的生产技术,它可以提高小麦产业的生产效率,但对布匹产业的生产效率并不发生影响。
16、下述各项中,哪项可导致国家贸易模式的逆转(即原来的出口商品变为进口商品,或原来的进口商品变为出口商品)?(1)国家原来稀缺要素的总供给(享赋)增加。
(2)技术的国际扩散。
(3)国民消费偏好的改变。
17、在一个自由贸易均衡中,美国出口机器,进口布匹。
这些产品用资本和劳动力两种要素生产。
现在美国的资本要素有所增加。
(1)这对美国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形状会有何影响?(2)如果产品价格比率不变,这对美国两种产品的实际生产数量会有何影响?请解释。
(3)这对美国的贸易意愿会有何影响?(4)假设美国的增长的确影响国际均衡价格比率,价格比率会发生何种变化?(5)美国资源禀赋的增加以及由此而导致的国际价格比率的变化,是否会使美国的福利下降?请解释。
18、在一个两地区、两产品的自由贸易均衡中,美国出口食品并进口布匹。
现在东亚发生了长时期的干旱。
(1)这对东亚国家的贸易意愿会有何影响?(2)假设每个地区都大到足以影响国际价格,东亚的干旱会如何影响国际价格比率的均衡?(3)画图说明所有这些对美国在如下方面的影响:a. 食品和布匹的生产数量;b. 食品和布匹的消费数量;c. 美国的福利。
(4)所有这些会使美国的哪些群体长期获益?美国又有哪些群体会减少实际收入?19、在一个自由贸易均衡中,美国出口食品,进口布匹。
现在美国工程师发明了一种以更低的成本生产布匹的新工艺,但这种工艺不能被用于世界其他地方。
(1)这对美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会有何影响?(2)这对美国的贸易意愿会有何影响?(假设美国仍旧是布匹进口国。
)(3)假设美国生产的变化大到足以影响国际价格,布匹的国际均衡价格会上升还是下降?20、继续延用上一题中的情况(美国的新工艺及其对国际均衡价格的影响)。
现在我们集中讨论这对世界其他国家的影响。
(1)画图说明这对世界其他国家生产和消费数量以及福利的影响。
(2)尽可能准确地解释,为什么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福利会发生变化?21、假设世界上只有兰斯特和萨克森这两个国家。
两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见图6-1。
自由贸易价格0.25部电话机/1个面包被标于图中。
(自本题之后,你应当将兰斯特当作“大国”而将萨克森当作“小国”。
)假设萨克森发现了一种灌溉干旱土地的新方法。
a.你认为兰斯特与萨克森两国间的贸易量将发生何种变化?b.作为本国经历的经济增长的结果,萨克森的经济福利水平将发生何种变化?假设一场瘟疫使兰斯特的劳动力数量减少了20%。
c.兰斯特与萨克森两国间的贸易量将发生何种变化?d.兰斯特的经济福利水平将发生何种变化?22、假设加拿大出口土地密集型的小麦并进口低技能劳动密集型的布匹,尽管该国也生产一些布匹。
如果一项重大的生物技术发明使加拿大种植小麦的能力翻了一番,又假如多出的小麦供给降低了世界小麦价格(以每蒲式耳小麦值多少码布匹为单位):a.这些事件会使加拿大的整体福利上升还是下降,b.这些事件会使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福利上升还是下降?c.这些事件会提高还是降低加拿大低技能工人的实际工资?d.如果世界其他国家的劳动力供给增长了一倍,而土地供给不变,这一事件会使加拿大的整体福利上升还是下降?23、假设哈萨克斯坦拥有丰裕的土地和低技能工人,而缺乏资本和高技能工人。
a.根据赫克歇尔—俄林模型,哈萨克斯坦将出口何种商品,进口何种商品?b.假设哈萨克斯坦要实现“进口替代型”增长。
其资源禀赋需发生何种变化才能实现这种增长?如果哈萨克斯坦是大国,这会对其贸易条件发生何种影响?24、一些石油公司的经理们敦促国会开放阿拉斯加北极地区的野生动物保护区,以便在那里开采石油,如果的确在那里发现了大量新的石油储量:a.这会对美国的石油进口发生何种影响?b.这会对美国的国民福利发生何种影响?c.美国最终是否会受到荷兰病的困扰。
d.更为广义地讲,该国还会承受其他何种成本?25、在过去数十年中,美国曾经努力提高本国的储蓄率。
鉴于美国为资本密集商品出口国,解释储蓄的增长会如何影响其经济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