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腹壁疝修补术的应用现状

合集下载

腹股沟疝修补的现状与进展

腹股沟疝修补的现状与进展

腹股沟疝修补的现状与进展摘要】腹股沟疝是普外科临床治疗之中较为常见的疾病,主要是通过手术的方式进行相应的治疗。

本文以腹股沟疝的修补作为切入点,探讨其修补的现状和进展,之后并进行了相应的总结归纳,希望能为腹股沟疝的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关键词】腹股沟疝;修补;现状;进展1.前言现阶段,手术为治疗腹股沟疝的一种有效方式从上世纪20年代开始,临床上产生了诸多种应用于腹股沟疝治疗的手术方式。

临床中关于腹股沟疝的治疗主要进行修补治疗,传统修补术远期疗效较差,复发率较高。

因此本文深入探讨腹股沟疝的修补现状和进展,如下:2.修补治疗方式2.1无张力修补治疗首次提出自1887年Bassini首创加强腹股沟管后壁的经典疝修补术以来,腹股沟疝的治疗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1989年美国医师Lichtenstein在美国外科杂志上提出“无张力疝修补手术”的概念后,此技术在国际上迅速开展应用。

2001年8月,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邀请了国内有关专家制定了“腹股沟疝、股疝和腹部手术切口疝手术治疗方案”,提出:修补材料作为一种假体置入,宜在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根据抗生素使用原则,可于术前或术后24小时内应用抗生素预防术后切口感染。

但无张力疝修补术在围手术期是否需要应用抗生素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存在较大争论,目前国内有学者认为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围手术期是否使用抗菌药物与术后切口感染并无直接关系,且应用抗生素会造成药物的极大浪费和医疗费用的上涨,使致病菌耐药菌种和药物不良反应增加。

诸多临床研究均显示,该种术式应用于腹股沟疝治疗,术后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总体疗效更加。

2.2无张力修补治疗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治疗首先需要为患者进行麻醉后,取术侧腹股沟韧带中点上2厘米至耻骨结节作一斜形切口约5 cm,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腱膜,显露腹股沟韧带及联合肌腱,切开提睾肌,找到疝囊后,剪开疝囊,探查疝囊内内容物并将其回纳腹腔,剥离疝囊至疝囊颈部,用可吸收线双线缝合疝囊颈部,并再次贯穿缝扎,疝囊颈关闭满意后,剪去多余疝囊,提起、牵开精索,显露扩大的内环口,将伞状补片填塞入腹股沟管内口并固定好,再将片状补片置于腹内斜肌筋膜与腹外斜肌筋膜间,并将精索提起置于补片上,缝合腹外斜肌腱膜,保留外环口约一食指尖大小,依次缝合皮肤各层。

腹腔镜技术在普通外科应用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腹腔镜技术在普通外科应用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腹腔镜技术在普通外科应用的现状及发展方向德国医师Kelling于1901年首次将腹腔镜技术应用于动物实验。

1987年3月法国的Mouret教授完成了世界上首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并于1989年在美国外科医生学会年会上介绍。

而国内首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于1991年由云南曲靖第二人民医院筍祖武医师独立完成。

同年我国第一个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学习班在广州举行。

随着腹腔镜设备、手术器械的不断改进和创新,外科医师手术操作技术与经验的积累与提高,腹腔镜技术的手术适应证与手术范围已逐步扩大,几乎涉及腹腔内所有脏器的外科手术。

现就腹腔镜技术在普通外科的应用现状及发展方向作如下评述。

1 腹腔镜技术在普通外科常见的应用据不完全统计,腹腔镜手术种类目前已有近百种,主要用于腹部外科,近年来腹腔镜还常用于急腹症、外伤、疝、妇产科、泌尿科等手术。

1.1 胆道外科1.1.1 LC 经实践证明,LC是目前腹腔镜手术中手术例数最多、操作技术最为成熟与规范的手术,已成为金标准术式。

其适应证也已由原来相对单一的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扩大到急性胆囊炎、胆囊颈部结石嵌顿、萎缩性胆囊炎、亚急性胆囊炎甚至有上腹部手术史的胆囊疾患。

其操作术式也由传统的四孔法、逐渐演变为三孔、二孔法,目前在有条件的单位已开展经脐单孔LC,从而达到腹壁无瘢痕、术后疼痛更轻、更加美观的微创效果。

由于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因此,目前在国内许多基层医疗单位均购置了腹腔镜设备,值得注意的是,LC的适应证具有相对性,会因设备器械条件、手术者的经验及技术掌握的熟练程度不同而有所不同,由此而产生的术后并发症也出现较大的差异,应积极预防。

1.1.2 胆总管结石常规的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存在住院时间较长、手术创伤较大、带管时间较长等缺点,但随着腹腔镜技术的熟练掌握,可以实施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切开胆管的处理可以放置T管引流,也可视情行胆管一期缝合以免术后带管之苦。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的现状及进展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的现状及进展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的现状及进展作者:凌幸发江泽宇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4期【中图分类号】R65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102-02自1990年Ger等[1]首创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以来,经历了20多年的演变过程。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方式也从最初的腹腔镜下用金属夹关闭疝囊颈口的方式到今天被广泛接受的完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totally extraperitoneal hernia repair,TEP)。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作为无张力疝修补的一种方式,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

目前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腹腔镜疝修补手术方式多样,各有其优缺点,腹股沟疝选择何种手术修补方式仍存争议,但毫无疑问的是采用完全腹膜外腹腔镜路径的修补已被广泛接受为一种主要的术式,特别是双侧及复发性疝的病人。

本文对腹腔镜疝修补的历史、现状及进展做一探讨。

1 腹腔镜疝修补历史1990年Ger等首先报道了腹腔镜下用金属夹关闭疝囊颈口的方式。

由于只对疝环口作简单的关闭,并没有针对腹股沟管的薄弱或缺损进行修补,术后复发率极高,已逐渐被其他术式取代。

之后,各种探索性手术方式不断出现。

1990年Schultz等[2]报告了疝囊填塞加网片修补(plug and patch technique)的手术方法,20例腹股沟斜疝的病人于腹腔镜下打开腹膜,用聚丙烯网片卷缩后填塞于疝内环口内,另置一网片覆盖腹股沟区,不加固定。

2年的随访,复发率高达25%。

这一方法随后被加以改进,除去网片填塞、加大网片面积等,最终发展为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的方法( 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 repairTAPP)。

Felix、Corbitt和Voeller等[3~6]介绍了TAPP手术方法及手术效果,方法是切开腹膜,横断疝囊内环,潜行分离内环周围Hasselbach三角,将一适合网片送入腹腔,平铺覆盖内环口,应用钉合器将其固定,然后缝合腹膜防止术后肠粘连。

腹腔镜下腹壁切口疝修补术41例疗效

腹腔镜下腹壁切口疝修补术41例疗效

论著文章编号:1005-2208(2012)06-0476-03腹腔镜下腹壁切口疝修补术41例疗效分析谢佳明,吴浩荣,谷春伟,徐燕【摘要】目的评价腹腔镜下腹壁切口疝修补术的长、短期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11年7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普外科41例行腹腔镜下腹壁切口疝修补术的临床资料。

结果41例切口疝均在腹腔镜下完成修补,手术时间45~150min,平均60min,术后住院时间3~16d,平均6d,术后随访2~65个月,平均25.6个月。

发生血清肿4例,术后疼痛8例(术后3~6周缓解),补片感染1例,复发2例。

结论腹腔镜腹壁切口疝修补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及复发率低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关键词】切口疝;腹腔镜;疝修补术中图分类号:R6文献标志码:AOutcomes of laparoscopic incisional hernia repair XIE Jia-ming,WU Hao-rong,GU Chun-wei,et al.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the2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oochow University,Suzhou215004,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WU Hao-rong,E-mail:wuhaorong@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short-term and long-term outcomes of the laparoscopic incisional hernia repair.Methods The clinical and follow-up data of41cases of laparoscopic incisional hernia repair performed from March 2006to July2011at the2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oochow University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Results All cases were performed by laparoscopy successfully with a mean operation time of60mins(45to150mins)and a mean time of postoperative hospital-stay of6days(3to16days).All cases were followed up25.6months averagely(2to65 months).Seroma occurred in4cases.Eight cases had abdominal pain and most of the pain could be alleviated in3-6 weeks.One case had mesh related infection and2cases recurred.Conclusion The laparoscopic incisional hernia repair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technique with the advantages of minor injury,quicker recovery,fewer complications and lower recurrences.Keywords incisional hernia;laparoscopy;hernia repair腹壁切口疝是剖腹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约为5%~15%[1]。

关于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研究现状及进展综述

关于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研究现状及进展综述

关于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研究现状及进展综述摘要】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是外科治疗腹股沟疝常用的手术术式,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先后出现了多种术式。

其中,经腹膜前补片植入法(TAPP))和完全腹膜外补片植入法(TEP),是目前腹腔镜疝修补术的两种常用术式。

本文主要对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主要方式、术后并发症等做一简要综述。

【关键词】腹腔镜;疝修补术;现状及进展;综述腹股沟疝是普外科常见病和多发病,无张力疝修补术是使用人工合成网片材料进行无张力疝修补的方法。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是在无张力疝修补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微创技术,先后出现了多种术式。

本文对对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主要方式、术后并发症等做一简要综述,以期增加临床医生对此手术技术及发展状况的了解。

1.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主要方式腹腔镜疝修补术是继腹腔镜胆道、结肠、胃疾病的微创手术之后又一成功术式,具有划时代意义,并被喻为新世纪疝修补术的“里程碑”。

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1 腹腔内补片植入术1991年,F itzgibbons首先在猪身体上进行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实验,将网片放入腹腔,覆盖疝环口及周围区域,加强腹股区后壁。

动物实验成功后,很快运用于临床。

起初,由于该术式操作简单而受到欢迎,但很快发现许多缺点,如未结扎疝囊颈,补片没有妥善固定、容易移位,从而导致较高的肠粘连、肠梗阻发生率等。

1993年,Toy和snooty将补片植入腹腔内腹膜缺损处后,利用钉合器将其钉合固定在腹膜、耻骨结节及Cooper韧带上,由于补片固定无移位,使病复发率降低至1.8%,但补片、钉子与腹腔内的肠管直接接触,仍是导致术后肠粘连、肠穿孔及感染、脓肿等并发症的主要原因。

1.2 改良的IPOM联合透明质酸钠法手术方法是利用腹壁缝合针行疝环口高位结扎后,将防粘连阻隔剂透明质酸钠涂抹于补片表面,置入、固定补片在疝环口的中心,钉合枪固定补片周边,防止补片移位。

腹腔镜下腹壁切口疝修补术的临床分析

腹腔镜下腹壁切口疝修补术的临床分析
2 L e Bl a n c KA, Bo o t h W V. L a p a r o s c o p i c r e p a i r o f i n c i s i o n a l
连, 还纳疝 内容 物。补片 系 聚丙烯 和 聚 四氟 乙烯 的复 合材
料, 其大小超过疝 环边缘 3 c m以上 。在 补片 四周各缝 一悬 吊固定缝 线 , 经1 2 mm T r o c a r 送 人腹 腔 , 聚 四氟 乙烯 面朝 向
l 2个月 , 平均 7 . 5个月 , 未见 复发。说 明在 腹腔镜 下行 腹腔 粘连松解 , 采用疝钉合器 与缝线贯穿腹 壁全层 固定 补片可 以
阻、 绞窄等情况 。单纯 缝合 修 3年 , L e B l a n c和 B o o t h 首先 报道 了腹 腔镜切 口 疝修补术 。随着修补材料及专用腹腔镜手术器 械的研发 , 为 此技术 的 临 床 应 用 提 供 了更 多 的 选 择 。2 0 1 0年 4月 至 2 0 1 2年1 0月 , 河南省焦 作煤 业集 团 中央 医院应用 腹腔 镜下 腹壁 切 口疝修 补术治 疗 3 4例 腹壁切 口疝患者 , 取得 了较好
的疗 效 , 现报道如下 。

修补大多数腹壁切 口疝 , 是一 种安 全、 有效 的微创手术 方法。 赵景林 等 回顾性分析腹腔镜下腹壁切 口疝修补 术 l 2例患
者 的临 床 资 料 , 结 果显示 手 术时 间 5 0 —1 2 5 mi n , 平 均

资料与方法
1 . 一般 资料 : 本 组 患者 3 4例 , 男2 0例 , 女1 4例 ; 年 龄
月, 未见复发 , 说 明腹腔镜下腹壁切 口疝修补方法安全可行 。 我们体 会如下 : ( 1 ) 在腹 壁疝 环投影线 上和补 片周边 做

腹腔镜发展及现状PPT

腹腔镜发展及现状PPT
药物筛选
利用腹腔镜技术,可以对药物在体 内的分布和作用进行观察和研究, 为新药研发提供支持。
腹腔镜技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案例
体育训练
在体育训练中,腹腔镜技术可以帮助教练员和运动员了解肌肉和 关节的结构和功能,为训练提供科学依据。
军事医学
在军事医学领域,腹腔镜技术可以用于战地救援和伤员诊断,为 快速救治提供支持。
该技术利用了光学、电子、机械和计算机技术,为医生提供了一种微创、直观的手术方 式。
腹腔镜技术的发展历程
1901年
德国医生Kelling和Jacobaeus首 次使用腹腔镜检查动物内脏。
20世纪90年代以后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 善,其在外科手术领域的应用越 来越广泛,涉及多个器官和系统 的手术。
Part
04
腹腔镜技术的实践案例
腹腔镜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案例
手术诊断
通过腹腔镜技术,医生可以在不进行 开放手术的情况下,对腹腔内器官进 行观察和诊断,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 效率。
微创手术
复杂手术
对于一些复杂的手术,如胆囊切除、 肝切除等,腹腔镜技术可以提供更好 的手术视野和操作空间,提高手术的 成功率。
腹腔镜技术在未来的应用前景
STEP 01
扩大适应症
STEP 02
提高治疗效果
随着技术的进步,腹腔镜 手术的适应症将进一步扩 大,涵盖更多种类的疾病 和手术。
STEP 03
普及与推广
随着技术的成熟和普及, 腹腔镜手术将在全球范围 内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推 广。
通过不断改进技术和方法 ,提高腹腔镜手术的治疗 效果,降低并发症和复发 率。
安全性保障
加强腹腔镜手术的安全性监测和 管理,完善手术操作规范和质量 控制标准,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 疗效果。

腹腔镜下疝气修补术

腹腔镜下疝气修补术
01
疝气的定义
疝气是指人体组织或器官一部分离开了原来的部位,通过人体间隙、缺损或薄弱部位进入另一部位。
腹腔镜下疝气修补术的定义
腹腔镜下疝气修补术是一种利用腹腔镜技术进行疝气修补的手术方法。通过在腹部建立人工气腹,插入腹腔镜和操作器械,将疝囊高位结扎,并修补腹股沟管管壁。
腹腔镜手术切口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
复查项目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安排复查项目,如血常规、B超、CT等影像学检查,以评估手术效果和患者恢复情况。
06
CHAPTER
总结与展望
微创性
腹腔镜下疝气修补术是一种微创手术,相比传统开放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
精确性
腹腔镜手术通过高清摄像系统提供放大、清晰的视野,使手术操作更加精确。
腹腔镜探查
插入腹腔镜,探查腹腔内情况,评估疝气的具体情况。
疝囊处理
将疝囊回纳至腹腔内,如疝囊较大或粘连严重,可进行适当修剪或切开。
修补缺损
根据缺损大小和位置,选择合适的修补材料和方法,如直接缝合、使用补片等。
检查与止血
修补完成后,再次检查腹腔内情况,确保无出血和其他异常情况。
精细操作
彻底止血
合理使用修补腹腔镜下疝气修补术的安全性得到了显著提高。
机器人辅助手术
01
随着医疗机器人的发展,未来腹腔镜下疝气修补术可能实现更高程度的自动化和精准度。
人工智能辅助诊断与治疗
02
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将有助于提高疝气的诊断和治疗效果。
挑战与问题
03
尽管腹腔镜下疝气修补术具有诸多优势,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如手术适应症的选择、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等。同时,新技术的引入和应用也需要进一步的临床验证和规范化培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腔镜下腹壁疝修补术的应用现状
腹壁疝是指由于腹腔内压力增加或腹壁组织缺陷等原因引起腹
腔内器官的突出,导致腹壁脂肪垫丘起,形成可触及的隆起。

腹壁
疝是一种常见病,在成人中的患病率高达10%左右。

传统的治疗方
法是手术修补,传统的修补方法是开放手术,但开放手术具有手术
创面大、创伤大、恢复时间长等缺点。

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
发展,腹腔镜下腹壁疝修补术(laparoscopic hernia repair)逐
渐引起关注,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就腹腔镜下腹壁疝修补
术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

一、腹腔镜下腹壁疝修补术的定义
在腹腔镜下进行的腹壁疝修补术被称为腹腔镜下腹壁疝修补术。

该手术方法主要是采用多个小孔进行手术,通过腹腔镜显像,将腹
壁疝囊复位并进行局部修补。

二、腹腔镜下腹壁疝修补术的优势
(一)手术后恢复时间快。

相比传统的开放手术,腹腔镜下腹
壁疝修补术的恢复时间更短,患者可以更快地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

(二)创伤小。

手术采用多个小孔进行,切口较小,创伤小,
术后疼痛轻微,患者的血管、神经、皮肤等组织损伤更少。

(三)术后并发症少。

腹腔镜下腹壁疝修补术对患者的气道、
循环系统等不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术后并发症较少。

(四)美容效果好。

手术的局部缝合方式与所应用的材料可减少少量皮肤的剪切,从而为患者创造美容效果。

三、腹腔镜下腹壁疝修补术的手术方法
腹腔镜下腹壁疝修补术主要分为入路制备、腹壁疝囊解剖、腹壁疝囊复位、隔离平面修复、网片植入等步骤。

以下介绍主要的手术方法:
(一)准备手术
麻醉后,患者在仰卧位,髋部保持弯曲。

使用胶布固定器将腹部皮肤固定,确定三个(段)操作孔。

将医用碘涂覆于全部操作区域并外层覆盖手术布。

(二)构建通道
首先在肚脐附近进行小切口,然后在两侧的下腹区各进行小切口,形成死角空间使器械和视像器进入腹腔进行操作。

(三)解剖疝囊
局部解剖分为分层面和内分式开口法,通常采用纵向上斜的植入位置。

(四)复位腹壁疝囊
将腹壁疝囊复位放回腹腔,疝囊需要在腹壁口周围进行缝合,以固定疝囊的位置。

(五)局部裂隙位加固
该步骤主要是对疝囊的入口部位进行缝合或加固,以弥合腹壁缺陷。

(六)植入网片
如果需要植入网片,则通过合适的通道将网片引入腹内。

植入的网片要根据疝囊的大小、位置等特征而定,使网片能够完全覆盖疝囊的缺陷部位。

四、腹腔镜下腹壁疝修补术的应用情况
腹腔镜下腹壁疝修补术已逐渐成为治疗腹壁疝的首选方法,尤其是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节主要对该手术在国内外的应用情况进行概述。

(一)国内应用情况
腹腔镜技术在国内的发展进度相对较慢,腹腔镜下腹壁疝修补术在国内应用不太普遍。

在国内,该手术方法主要应用于背景有切口疝修补术的患者,对于普通的腹壁疝,采用开放手术的患者仍占主流。

(二)国外应用情况
与国内相比,发达国家在腹腔镜技术的应用方面更为广泛。

目前在国外,该手术方法已经成为治疗腹壁疝的首选方法之一。

临床研究结果表明,比较传统的开放手术,腹腔镜下腹壁疝修补术具有更少的术后并发症、更短的恢复时间和更好的美容效果。

五、腹腔镜下腹壁疝修补术的注意事项
(一)选择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手术。

尽管腹腔镜下腹壁疝修
补术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但手术过程中需要医生验孕。

(二)让患者进行全面的检查。

在进行手术前,需要对患者的
生理状况进行全面检查,应对患者的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有
足够的了解。

(三)进行局部的卫生处理。

手术前需要注意局部的卫生问题,防止感染;术后也要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以免感染加重。

(四)严格按照手术步骤进行操作。

在进行手术时,必须遵循
一定的操作规范,以免因不严谨的操作导致手术失败或手术并发症。

(五)尽早恢复行动。

在手术后,需要尽快进行活动以促进伤
口愈合,也有助于促进患者身体的恢复。

六、结论
腹腔镜下腹壁疝修补术作为现代医学领域的一项新技术,具有
高效、微创、安全等优势。

该手术在发达国家已经被广泛应用,并
得到了相应的研究和探索。

虽然目前在国内该手术的应用进展相对
缓慢,但仍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结合患者
的病情和手术需要,进行合理选择和科学治疗,以取得更好的治疗
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