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疝修补术与腹腔镜疝修补术优缺点比较

合集下载

传统的疝修补术、腹腔镜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效果比较

传统的疝修补术、腹腔镜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效果比较
下,以供临床参考 。
采用卡方检验 ,P <0 . 0 5 ,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 。 2结 果 2 . 1各组手术 时间、住院时 间、术后恢复 活动 时间 比较 与传统疝修 补术组相 比 ,无张力 疝修补术组 和腹腔镜疝 修补术组 术后住 院时间、术后恢复活动 时间均明显缩短 , P <0 . 0 5 ;与张力疝修
我院诊治的 6 O例腹股 沟疝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 疝修补术组、无张力疝修补术组,每组各 3 O例,同时选取 3 O例传统疝修补术患者为对
照组, 对各 组手 术 时间 、 住 院时 间、术后 恢 复活 动 时间 ,以及 并 发症 发生率 、复发率 , 进 行观 察和 比较 。结 果 在手 术 时间 、术后住 院 时间 、
男 性患者 2 6 例 ,女性患 者4 例 ,年龄2 5 . 0 ~7 8 . 0 岁 ,其 中2 3 例 斜疝 、5
例直 疝 、l 例 复发疝 、1 例 复合疝 ;3 0 例无 张力疝修补术 患者 中,男性 患 者2 5 例 ,女 性患者5 例 ,年 龄2 4 . 0 ~7 7 . 0 岁 ,其 中2 4 例斜疝 、4 例直
补术组相 比,腹腔镜疝修补术组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恢复活动时间均 明显缩短, P<0 . 0 5 ;与无张力疝修补术组相比,传统疝修补术组和腹
腔镜疝修补术组 手术时间 明显延 长,P <O . 0 5 ,并且腹 腔镜疝修补术组 的手术时 间最 长,详 细结果见表 1 。
表1各 组手术 时 间、住 院 时间 、术后 恢 复活 动时 间比较 ( 均数± 标 准差 )
术后 并发症发生率和复 发率均显著降低 , P<0 . 0 5 ;与无 张力疝 修补 术 组相 比,腹腔镜 疝修补术 组术后并 发症 发生率显著 降低 ,复发率有 所 降低 ,详细结果见表2 。 3讨 论 传统疝 修补术不需 要人工假 体 ,避免异 物排斥反应 ,操作简便 , 手术 技巧容易被 掌握 ,但 是其术后并 发症 和复发率相对 较高 ,很大程 度上 限制 了其临床 应用 】 ;随着 手术技 能的不断 提高 ,无 张力疝修 补 术逐 渐应用于 临床 ,弥补 了传统疝修 补术的缺点 ,显著降低 了术后 并 发症 和复发 率 ] ,近年 来 ,随着 腹腔镜 技术 的不 断提高 ,腹腔镜疝 修 补 术 以损伤 小 、恢复 快等 优点 ,被广 泛 应用 于腹股 沟疝 的手 术治疗

经腹腔腹膜前腹腔镜疝修补术(TAPP)和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 腹股沟疝的效果对比

经腹腔腹膜前腹腔镜疝修补术(TAPP)和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 腹股沟疝的效果对比

经腹腔腹膜前腹腔镜疝修补术(TAPP)和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效果对比腹股沟疝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它通常发生在腹股沟区域,是由于腹肌薄弱或者损伤造成的腹腔内的器官突出到腹股沟区域形成的疝。

而在治疗腹股沟疝的方法中,经腹腔腹膜前腹腔镜疝修补术(TAPP)和无张力疝修补术是两种常见的手术方式。

本文将对这两种手术进行效果对比,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两种手术方式的优劣。

一、TAPP手术经腹腔腹膜前腹腔镜疝修补术(TAPP)是一种通过腹腔镜在腹腔内进行手术的方法。

TAPP手术是将腹腔镜插入腹壁内,通过摄像技术在内部观察腹腔器官和疝囊状突出物,然后修补腹股沟疝,最后将疝囊置入腹腔内。

TAPP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因此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TAPP手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效果非常明显,在手术后,患者的疼痛感明显减轻,疝囊也得到了有效的修补。

而且TAPP手术对于腹股沟疝的复发率也比较低,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TAPP手术在治疗腹股沟疝方面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术方式。

二、无张力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是一种通过对腹壁进行修补,减少对腹腔内压力,减少对腹腔内器官的牵拉,提高了腹腔内压的手术方法。

该方法不使用局部张力,因此无张力疝修补术能够减少患者术后的疼痛感,并且能够减少局部组织的损伤,术后恢复更为迅速。

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的张力修补术相比,有着明显的优势。

通过改善局部组织的修复,减少了术后组织粘连的风险,减少了术后的疼痛感,提高了治疗的效果。

三、TAPP手术与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效果对比虽然TAPP手术和无张力疝修补术都是治疗腹股沟疝的有效手术方式,但它们各自也有着不同的优势。

就效果而言,TAPP手术是通过腹腔镜直接观察腹腔内器官和疝囊,修补疝囊,并将其置于腹腔内,术后症状缓解快,复发率低。

而无张力疝修补术是通过改善腹壁的修复,减少术后的疼痛感,提高了术后的效果。

在术后的恢复期方面,TAPP手术恢复期相对较短,术后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提高。

腹腔镜疝修补术病例讨论

腹腔镜疝修补术病例讨论

腹腔镜疝修补术病例讨论引言:腹股沟疝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腹股沟区域的突出物。

传统的开放手术在治疗腹股沟疝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术后恢复慢、疼痛感强等问题一直困扰着患者。

而腹腔镜疝修补术的出现则为患者带来了更好的选择。

病例讨论:最近,我参与了一例腹腔镜疝修补术的手术,在此与大家分享一下这个病例的经过和治疗效果。

患者是一位52岁的男性,主要症状是右侧腹股沟区域的突出物,伴有轻度疼痛。

体格检查显示在右侧腹股沟区域可见一个可触及的肿块,咳嗽时肿块明显突出。

通过超声检查,确诊为右侧腹股沟疝。

在手术前,我们详细了解了患者的病史和手术相关情况。

患者没有其他明显的疾病,且血液检查无异常。

术前准备包括禁食禁水、清洁肠道等。

手术过程中,我们首先给患者局部麻醉,并进行腹腔镜探查。

通过腹腔镜,我们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腹股沟区域的疝囊和疝环。

然后,我们使用特殊的缝合线将疝囊与腹腔壁固定,以防止再次脱垂。

最后,我们检查了其他可能存在的疝囊,并确保修补完全。

手术进行顺利,整个过程大约持续了一个小时。

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术后疼痛感较轻,术后第二天即可下床活动。

术后随访两个月,患者未出现复发和其他并发症。

通过这个病例,我们可以看到腹腔镜疝修补术的优势:1.微创性:相比传统的开放手术,腹腔镜疝修补术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

2.可视性好:腹腔镜可以提供高清晰度的视野,使医生能够清晰地观察到疝囊和疝环,有利于手术的精确进行。

3.修补效果好:通过腹腔镜,可以精确地将疝囊与腹腔壁固定,减少复发的可能性。

4.并发症少:由于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对较低。

当然,腹腔镜疝修补术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需要较高的技术要求、手术时间较长等。

但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这些问题将逐渐得到解决。

结论:腹腔镜疝修补术作为一种微创手术技术,在治疗腹股沟疝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通过本次病例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到腹腔镜疝修补术的优势和潜在的应用前景。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为更多的腹股沟疝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

腹腔镜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的疗效比较

腹腔镜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的疗效比较

腹腔镜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的疗效比较发表时间:2016-11-11T13:50:54.243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11月第32期作者:华浩东[导读] 对比腹腔镜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

(江苏盛泽医院普外科江苏苏州 215228)【摘要】目的:对比腹腔镜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

方法:筛选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89例,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行腹腔镜疝修补术(腹腔镜组)30例,常规无张力疝修补术(无张力组)31例,传统疝修补术(对照组)28例,比较三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以及随访复发率。

结果:三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并且腹腔镜组与无张力组随访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腔镜疝修补术可作为治疗腹股沟疝的首选术式,尤其是腹腔镜疝修补术具有更低的医源性创伤,患者术后康复速度更快,但手术费用较为昂贵,临床应根据患者实际病情以及经济情况进行选择。

【关键词】腹腔镜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传统疝修补术;腹股沟疝;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65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2-0064-02腹股沟疝是临床普外科常见疾病之一,多发于中老年男性人群,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程度。

腹股沟疝的临床主要治疗手段为外科手术治疗,但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股沟疝的外科手术术式越来越多,其中以腹腔镜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在临床上应用最为常见[1],本组研究通过对比传统开放性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以及腹腔镜疝修补术,探讨三种术式在治疗腹股沟疝中的应用价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筛选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89例,作为研究对象。

疝气最先进的治疗方法

疝气最先进的治疗方法

疝气最先进的治疗方法
目前,疝气最先进的治疗方法是腹腔镜手术(也称为腹腔镜下疝修补术)。

这是一种微创手术技术,由专业医生通过小切口插入腹腔镜和其他特殊工具,修复或强化疝气部位的组织。

相比传统的开放手术,腹腔镜手术具有更小的切口、更少的组织损伤、更快的康复时间和较低的并发症风险。

另一种先进的治疗方法是腹腔镜辅助下的无张力修补术(TAPP)或半闭合修补术。

这是在腹腔镜的帮助下,通过在腹壁内和腹腔之间创建腹腔访问,修复疝气。

与传统的张力修补术相比,TAPP能够减少张力,降低术后疼痛和复发的风险。

然而,对于某些特殊类型的疝气,可能需要采用其他先进的治疗方法。

例如,对于复杂或复发性疝气,可能需要进行开放手术、胸腹腔联合手术、网片体内悬吊修复术等。

治疗方法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

腹股沟疝的手术方式及评价

腹股沟疝的手术方式及评价
3. 经腹腔内法(intraperitoneal onlay mesh laparoscopic herniorrhaphy,IPOM)
4. 单纯疝环缝正当 (Ring Closure Technique,RCT)
腹股沟疝的手术方式及评价
第9页
腹股沟疝的手术方式及评价
第10页
Thank You!
腹股沟疝的手术方式及评价
4
第4页
2.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Rutkow手术)
层 次: 平片修补 + 疝环充填
疝环充填:网塞(Plug),充填入疝缺损,边缘与腹横筋 膜及坚实组织缝合固定
平 片:上片(Patch),修补方法与Lichtenstein相同
腹股沟疝的手术方式及评价
5
第5页
腹股沟疝的手术方式及评价
腹股沟疝手术方式及评价
腹股沟疝的手术方式及评价
第1页
(一)传统疝修补术
1. 疝囊高位结扎术:显露疝囊颈,给予高位结扎,切去疝囊。 2. 加强或修补腹股沟管前壁方法 (Ferguson法):在精索前方将腹内斜肌下缘和联合腱缝至腹股沟韧带上 。 3. 加强或修补腹股沟管后壁方法:
Bassini法:提起精索,在其后方将腹内斜肌下缘和联合肌腱缝至腹股沟韧带上,置精索于腹内斜肌与腹外 斜肌腱膜之间。
腹股沟疝的手术方式及评价
第11页
6第Biblioteka 页3. 巨大补片加强内脏囊手术(Stoppa手术)
入路:后入路(腹膜前修补)
上缘:覆盖腹直肌和联合肌腱
下缘内侧:插入耻骨膀胱间隙
下缘外侧:精索腹壁化
外侧:髂窝(髂前上棘)
腹股沟疝的手术方式及评价
7
第7页
4. Kugel手术

腹腔镜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的疗效比较

腹腔镜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的疗效比较

依据 。然 而 , I HE的病 例 数少 , 新 生儿 脐血 I.、 对 L6 I一 、 N ^水 平 与 新 生 儿 H E 的 分 级 标 准 的 关 L8 I . F y I 系 , 有待 于进 一 步 的研究 。 还
4 参 考 文 献
[ ] 曹泽毅. 1 中华妇产科 学 [ . M] 北京 : 民卫生 出版社 , 0 4 人 20 :
l2 7 8.
[ ] 肖力 , 定邦 , 思齐 . 息新生 儿免疫 功能 变化 及其机 制 5 蔡 庄 窒
的探讨 [ ] J .中国实用儿科杂 志,20 1( 0 :9 . 04,9 1 ) 5 3
[ ] Y u e K, S i , A d ̄ n D C e a. N t p i 6 o kr mt CW h n e o , t 1 e oh r l
8 9— 6 . 5 8 0
[ ] 沈晓明. 2 儿科学 [ . M] 北京 : 民卫生 出版社 , 0 8 9 — 9 人 20 :7 9 .
[ ] 米志宽 , 3 王爱红 , 赵菊 梅.缺氧缺 血性脑病 新生儿 血清 L 6 一、 T Fd表达 及意义 [] 山东 医药 ,20 4 ( )6 — 5 N— J. 0 9,9 2 :4 6 . [ ] 闵玲 , 才 , 春 . 生 儿 缺 氧缺 血 性 脑病 血 清 I一 、 S 4 周 帅 新 L8N E 变化 的临 床意 义 [] J .中 国热 带 医学 ,2 0 8 1 :7 7 0 8, (0) 12 一
腹腔镜 疝修补 术的 8 患者 ( 2例 腹腔镜 组) 。比较 3组 患者手术 时间、 术后 恢复情 况、 术后 并发症 、 院费用 住 及 术后 3年复发率 结果 : 患者术后 第 2天疼痛分数 、 3组 下床 活动 时间、 术后住 院 时间及 恢复正常 活动时

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效果对比

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效果对比

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效果对比【摘要】腹腔镜疝修补术和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常用的手术方法。

本文对这两种手术的原理、方法、优缺点以及治疗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腹腔镜疝修补术通过腹腔镜辅助下进行,操作精准,恢复快,但费用高;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传统且便宜,但创伤大,恢复较慢。

比较两种手术的效果后发现,腹腔镜疝修补术术后疼痛轻、恢复快,但感染率略高;而开放式手术恢复时间长,但感染率低。

未来,腹腔镜疝修补术在技术不断进步的基础上,应用前景广阔。

在选择手术方式时,应根据患者情况综合考虑,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关键词】关键词:腹腔镜疝修补术、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成人腹股沟疝、效果对比、优缺点、治疗成果、应用前景。

1. 引言1.1 背景介绍腹股沟疝是常见的外科疾病,主要表现为腹壁肌肉薄弱或腹股沟区域开口增大,导致腹部内脏器官突出形成疝囊。

这种疾病会给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很大影响,严重时还可能引发并发症,如肠套叠或梗阻等。

选择合适的手术治疗方法对于腹股沟疝患者至关重要。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疝修补术和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作为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两种主要手术方法逐渐得到广泛应用。

腹腔镜疝修补术通过腹腔镜技术在体腔内进行操作,减少了术后疼痛和并发症发生的风险,术后恢复快;而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则是通过传统的手术方式,保留腹壁肌肉层完整,减少了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

在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时,了解两种手术的原理、方法以及优缺点,进行对比分析,对于患者的康复和手术效果审慎评估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腹腔镜疝修补术和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治疗效果展开讨论,以期为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指导。

1.2 研究意义腹股沟疝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常见于成人,特别是男性。

腹股沟疝的发病率逐年递增,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对腹股沟疝的治疗方法进行比较和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实践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疝修补术与腹腔镜疝修补术优缺点比较
目的:为了进一步研究和比较传统疝修补术与腹腔镜疝修补术的临床优缺点,从而为临床同类研究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依据。

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3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腹外疝患者15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传统疝修补术组和腹腔镜疝修补术组,每组76例。

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手术治疗后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疼痛持续时间、临床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1)传统疝修补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长于腹腔镜疝修补术组,出血量高于腹腔镜疝修补术组,疼痛持续时间长于腹腔镜疝修补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腹腔镜疝修补术组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传统疝修补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与传统疝修补术相比较,采用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优势明显,是临床治疗腹股沟疝的理想可靠选择之一。

标签:传统疝修补术;腹腔镜疝修补术
在临床实践的过程中:腹股沟疝属于最为常见的普外科疾病类型之一[1]。

目前临床针对腹股沟疝的有效治疗方法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

而不同手术方法在临床应用效果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此背景下,为了进一步研究和比较传统疝修补术与腹腔镜疝修补术的临床优缺点,从而为临床同类研究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依据,本研究选取了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腹外疝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如下比较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2月-2013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腹外疝患者15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22例,女30例;年龄最大66岁,最小16岁,平均(47.34±4.34)岁。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传统疝修补术组和腹腔镜疝修补术组,每组76例。

两组患者一般临床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传统疝修补术术前排空膀胱,麻醉后患者采用平卧式体位。

在复发疝患者腹股沟韧带上方2 cm与之平行位置进行切口,切口长约2~3 cm,在外环切开腹外斜肌膜到达内环,把精索游离,稍微分离提睾肌和筋膜,在精索的外前方找到疝囊,进行传统疝修补技术[2]。

1.2.2 腹腔镜疝修补术术前排空膀肤,全身麻醉,采取头低脚高15°~30°体位,建立气腹,在适当位置制两个孔,分别置入5 mm腹腔镜和3 mm操作钳。

通过腹腔镜观察,首先找到对应患侧的内环口,并在内环口体表投影处再制一小孔,大约2~3 mm,置入带线针和针钩,和操作钳配合缝合内环口半轴腹膜,带
线针缝合时把缝线带入腹腔,针钩缝合时把缝线从腹腔带出,然后把内环口荷包缝线收紧,关闭内环口,缝线结缚在2~3 mm戳口处皮下,再将手术前准备好的人造膜补片剪成合适的尺寸,直接覆盖在腹膜的内表面,覆盖缺损部位,用连发钉合器固定数针[3]。

1.3 观察指标
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手术治疗后的手术时间、出血量、疼痛持续时间、临床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研究中均采用PEMS 3.1进行数据的分析和统计,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疼痛持续时间比较
传统疝修补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长于腹腔镜疝修补术组,出血量高于腹腔镜疝修补术组,疼痛持续时间长于腹腔镜疝修补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临床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传统疝修补术组76例患者中复发4例,并发症6例;腹腔镜疝修补术组76例患者中无复发,无并发症出现,腹腔镜疝修补术组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传统疝修补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3 讨论
既往的临床研究和数据结果显示:采用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可取得一定的临床治疗效果,但是这种手术治疗方法还存在一些无法克服的缺点和不足[4-5]。

虽然随着临床应用病例的不断增加,手术应用愈加成熟,但是患者术后复发率水平一直较高,同时患者治疗后的疼痛程度也相对较大,因此,传统疝修补术已经出现了不适应现代医学临床需要的问题。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相关医疗器械的不断进步,腹腔镜技术逐渐应用于腹股沟疝的临床实践过程中。

与传统疝修补术相比,腹腔镜疝修补术优势比较明显:一方面,采用腹腔镜技术降低了患者手术过程中的创伤程度,患者的出血量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并且疼痛情况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另一方面,采用腹腔镜技术大大缩短了患者康复的进程,有效的降低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复发和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和几率[6-8]。

从本文比较研究数据上分析:腹腔镜疝修补术组与传统疝修补术组相比较,其临床优势体现在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疼痛持续时间短、临床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低等各个方面,且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与传统疝修补术相比,采用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临床优势明显,是临床治疗腹股沟疝的理想可靠选择之一。

参考文献
[1]胡志强,朱广通,黄辉,等.小脑扁桃体下疝合并脑积水的手术治疗策略[J].中华医学杂志,2010,90(47):3318-3322.
[2]陈荣恒,谭家驹,甄作均,等.日间手术中心复合局部麻醉下腰骶部筋膜脂肪疝的治疗[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2014,7(2):126-127.
[3]刘增亮,李扬,白金宝,等.肝硬化腹水合并巨大脐疝与右腹股沟疝手术一例[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2011,5(2):259-261.
[4]陈革,唐健雄.盆底疝中闭孔疝的手术治疗[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2012,6(3):826-827.
[5]李红岩,张燕,赵发,等.慢传输型便秘合并盆底疝和直肠黏膜内脱垂手术治疗的远期疗效[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1,26(2):112-115.
[6]段宣旺,申英末,梁红花,等.双层补片在滑疝腹膜前修补手术中的应用体会[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3,28(2):152-153.
[7]姜宏志,邢茂青,刘强,等.改良成雪橇状硬膜外麻醉穿刺针在腹腔镜下小儿疝手术中的应用[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10,31(7):558-559.
[8]胡梦博,黄乃思,胡必杰,等.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中抗菌药物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效果的荟萃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2):2647-265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