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
经腹腔腹膜前腹腔镜疝修补术(TAPP)和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 腹股沟疝的效果对比

经腹腔腹膜前腹腔镜疝修补术(TAPP)和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效果对比腹股沟疝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它通常发生在腹股沟区域,是由于腹肌薄弱或者损伤造成的腹腔内的器官突出到腹股沟区域形成的疝。
而在治疗腹股沟疝的方法中,经腹腔腹膜前腹腔镜疝修补术(TAPP)和无张力疝修补术是两种常见的手术方式。
本文将对这两种手术进行效果对比,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两种手术方式的优劣。
一、TAPP手术经腹腔腹膜前腹腔镜疝修补术(TAPP)是一种通过腹腔镜在腹腔内进行手术的方法。
TAPP手术是将腹腔镜插入腹壁内,通过摄像技术在内部观察腹腔器官和疝囊状突出物,然后修补腹股沟疝,最后将疝囊置入腹腔内。
TAPP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因此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TAPP手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效果非常明显,在手术后,患者的疼痛感明显减轻,疝囊也得到了有效的修补。
而且TAPP手术对于腹股沟疝的复发率也比较低,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TAPP手术在治疗腹股沟疝方面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术方式。
二、无张力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是一种通过对腹壁进行修补,减少对腹腔内压力,减少对腹腔内器官的牵拉,提高了腹腔内压的手术方法。
该方法不使用局部张力,因此无张力疝修补术能够减少患者术后的疼痛感,并且能够减少局部组织的损伤,术后恢复更为迅速。
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的张力修补术相比,有着明显的优势。
通过改善局部组织的修复,减少了术后组织粘连的风险,减少了术后的疼痛感,提高了治疗的效果。
三、TAPP手术与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效果对比虽然TAPP手术和无张力疝修补术都是治疗腹股沟疝的有效手术方式,但它们各自也有着不同的优势。
就效果而言,TAPP手术是通过腹腔镜直接观察腹腔内器官和疝囊,修补疝囊,并将其置于腹腔内,术后症状缓解快,复发率低。
而无张力疝修补术是通过改善腹壁的修复,减少术后的疼痛感,提高了术后的效果。
在术后的恢复期方面,TAPP手术恢复期相对较短,术后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提高。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共13张PPT)

腹腔镜疝修补术图示(1)
腹腔镜疝修补手术注意事项
术后复发率低于其他疝修补术 。
结扎疝囊颈后切除疝囊 。
将补片送入腹膜前已游离的间隙内展平 ,钉合器固定。
分离时避免损伤生殖神经和股外侧皮神经 (精索血管外侧 )。
腹腔镜疝修补手术注意事项
腹腔镜疝修补发展的五个阶段
腹腔镜腹膜内补片修补手术要点
腹腔镜疝修补术的缺点
• 分离精索动、静脉和输精管。 • 结扎疝囊颈后切除疝囊 。 • 将补片送入腹膜前已游离的间隙内展平 ,
钉合器固定。
第九页,共13页。
腹腔镜疝修补手术注意事项
• 分离疝囊及周围腹膜应有足够大的范围,
补片能覆盖斜疝、直疝、股疝发生部位 , 从内侧加强整个腹股沟区 。
• 分离时避免损伤生殖神经和股外侧皮神经
(精索血管外侧 )。
• 止血可靠, 避免术后腹壁血肿和阴囊血肿发
生。
• 补片应在cooper氏韧带和腹横肌弓
状缘坚韧组织处钉合固定。
第十页,共13页。
腹腔镜疝修补术的优点
• 微创,痛苦小,恢复快 。 • 术后复发率低于其他疝修补术 。 • 对复发性疝,可避开原手术区 。 • 对双侧疝可同时修补, 不需另作切口 。
微创,痛苦小,恢复快 。
完整覆盖疝环,钉合器在缺损外2cm上钉夹固定。
对侧三孔法或经脐三孔法手术。
术中探查发现的隐性疝选择单纯内环口关闭术
对侧三孔法
经脐三孔法
完全腹膜外补片腹腔镜疝修补术
手术要点
术中探查发现的隐性疝选择单纯内环口关闭术
对侧三孔法
经脐三孔法
对侧三孔法 结扎疝囊颈后切除疝囊 。
经脐三孔法
• 全麻, 脚高头低位, 留置导尿管。 • 对侧三孔法或经脐三孔法手术。 • 分离精索动、静脉和输精管。 • 横断疝囊。 • 完整覆盖疝环,钉合器在缺损外2cm上钉
经腹腔腹膜前腹腔镜疝修补术(TAPP)和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 腹股沟疝的效果对比

经腹腔腹膜前腹腔镜疝修补术(TAPP)和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效果对比1. 引言1.1 背景介绍腹股沟疝是常见的外科疾病,主要表现为腹部脏器通过腹股沟部的腹壁薄弱环节突出至腹股沟区域,形成肿物。
腹股沟疝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并发症如肠套叠、肠坏死等严重后果。
传统的腹股沟疝修补手术包括开放修补和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但这些手术存在术后疼痛、术后并发症风险高等问题。
近年来,经腹腔腹膜前腹腔镜疝修补术(TAPP)和无张力疝修补术作为新型的腹股沟疝手术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与传统手术相比,TAPP和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微创、疼痛小、恢复快等优点,受到患者和医生的青睐。
目前对于TAPP和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效果和长期疗效的比较尚缺乏系统性研究。
本研究旨在对TAPP和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效果进行对比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经腹腔腹膜前腹腔镜疝修补术(TAPP)和无张力疝修补术对成人腹股沟疝的治疗效果,探讨两种手术方式在手术操作技术、并发症风险、术后恢复情况以及疗效评估等方面的差异。
通过对比研究结果,深入分析TAPP和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优缺点,进一步明确其适用人群和临床应用前景,为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提供参考依据,提高腹股沟疝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本研究旨在为改善腹股沟疝患者的治疗效果提供科学依据,促进手术治疗技术的进步与优化。
2. 正文2.1 TAPP和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治疗原理TAPP和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治疗原理是基于对腹股沟疝的解剖学认识和手术技术的不同而产生的差异。
TAPP手术是通过在腹腔内放置腹膜前视镜,直接观察和修补腹股沟疝的腹腔侧缘缺损。
在此过程中,内膜被剥离,疝囊得以解剖并彻底摘除,然后在腹膜前修补缺损部位,最终实现疝孔的闭合。
而无张力疝修补术则是通过在腹壁腹股沟区域放置一块生物材料片,覆盖在疝孔上,使之形成一个撑开的隔离物,将腹腔内脏器隔离在腹部。
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对比

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对比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对比引言:腹股沟疝是指通过腹股沟区的腔隙向下脱出的腹腔脏器,是常见的外科疾病。
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和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是腹股沟疝治疗中的两种主要手术方式。
本文将就这两种手术方法的临床对比进行讨论,以期提供临床决策的参考。
一、手术操作及技术1. 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腹腔镜手术技术利用腹腔镜器械通过腹部切口,将疝囊复位并关闭疝孔,同时使用网片加固疝孔。
该手术具有微创、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2. 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开放手术技术通过传统的开放手术方式,将疝囊复位并进行缝合修补,采用张力分布均匀的修补材料。
该手术相比于腹腔镜手术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及更高的成功率。
二、疗效比较1. 术后疼痛及并发症:相对于开放式手术,腹腔镜手术的术后疼痛明显减少,因为腹腔镜手术创伤小、操作精确,对周边神经的伤害较小。
而开放式手术的术后疼痛较为明显,因为切口较大,对周边组织的损伤较大。
并发症方面,两种手术方法的术后并发症风险相差不大,主要包括术后血肿、腹膜积液、术后感染等。
2. 康复时间:腹腔镜手术的康复时间明显短于开放式手术。
因为腹腔镜手术伤口小,创伤轻,患者术后活动恢复较快。
而开放式手术由于创伤较大,需要更长时间的康复。
3. 疝复发率:根据临床观察,腹腔镜手术和开放式手术在疝复发率方面没有显著差异。
两种方法均可有效修补腹股沟疝,但也需要术后定期随访并注意复发的预防。
结论: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和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两种常见手术方式。
从手术操作及技术、术后疼痛及并发症、康复时间和疝复发率等方面进行比较,腹腔镜手术具有微创、创伤小、术后疼痛减轻及康复时间短的优势,而开放式手术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及更高的成功率。
在选择手术方式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及医生的经验,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逐渐成为主流术式。该术式具 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优势
微创
腹腔镜手术采用小孔操作,避免了传统手术的大切口,减少了手术创伤和出血量,有利于 术后恢复。
视野清晰
腹腔镜下手术视野清晰,可以放大手术视野,便于医生精细操作,减少误伤周围组织的风 险。
复发预防
遵医嘱进行复发预防措施,如使用疝气带等 。
心理支持
保持积极心态,参加康复训练和支持小组, 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生活质量评估
症状改善
评估术后疼痛、肿胀等症状是否得到改善,以及改善程度。
活动能力
评估患者术后活动能力恢复情况,如行走、站立、日常生活自理等。
心理状态
关注患者术后心理状态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或咳嗽等患者。
临床表现
腹股沟疝的主要症状为腹股沟区 可复性包块,站立或咳嗽时包块 突出,平卧或按压后可消失。若 发生嵌顿,可出现疼痛、恶心、
呕吐等症状。
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的发展
传统手术方法
传统的腹股沟疝修补术多采用开放手术,包括张力修补和无张力修补两种。张力 修补术因术后疼痛明显、恢复时间长等缺点已逐渐被淘汰;无张力修补术采用人 工材料进行修补,术后疼痛较轻,但存在感染、复发等并发症的风险。
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活动恢复
根据医生建议,逐步恢复日 常活动。避免剧烈运动和提 重物,以免腹压增加。
饮食调整
保持饮食清淡,多吃蔬菜水 果,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辛 辣、刺激性食物。
随访管理
定期随访
术后需定期到医院进行随访,以评估恢复情 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
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的

复发率低
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临床效果显著,复发率较低。 长期观察表明,该手术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06
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 术的案例分享与讨论
案例一:老年患者的治疗
总结词
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详细描述
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对于老年患者来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相较于传统手 术方式,腹腔镜手术具有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同时也能够减轻患者及 家属的心理负担。
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 补术的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引言 • 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术前准备 • 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操作流程 • 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术后护理 • 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临床效果与展
望 • 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案例分享与讨
论
01
引言
疝的概述
01
02
03
定义
疝是指体内器官或组织通 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 点,从正常位置进入邻近 或远离部位的现象。
02 03
详细描述
双侧疝是腹股沟疝中较为严重的一种类型,腹腔镜下腹股 沟疝修补术可以同时处理两侧的疝,具有高效、安全的特 点。同时,该手术方式还可以减少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 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
参考来源
相关文献报道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医生的准备
医生应全面了解患者 的病史和身体状况, 以便制定最佳的手术 方案。
医生需要与患者进行 充分的沟通,以了解 其需求和期望。
医生需要熟练掌握腹 腔镜技术,以便在手 术中应对各种复杂情 况。
手术器械的准备
腹腔镜设备
包括摄像头、光源、气腹机等 。
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

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在医学领域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中,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作为一项重要的外科技术,已经在解决腹股沟疝引起的不适和并发症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腹股沟疝作为常见的外科问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传统的开放手术方法虽然有效,但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通过其微创、快速康复和较少并发症的优势,逐渐成了治疗腹股沟疝的首选方法之一。
1.腹股沟疝的发病机制腹股沟疝是指腹腔内的脏器或组织通过腹股沟区域的弱点或缺陷膨出到皮肤下的现象,其发病机制涉及腹腔内的压力变化、腹股沟区域的解剖结构以及个体的遗传因素等多种因素。
腹股沟区域是腹部与大腿相交的部位,在这个区域有一些天然开口用于腹部血管和腹股沟淋巴结的通道,包括腹股沟韧带、腹股沟环以及肌肉组织等。
然而,由于生理或环境的因素,这些开口可能会变得松弛或扩大,造成一个腹腔内的“门户”,导致腹腔内的组织或脏器穿过这些缺陷,形成腹股沟疝。
腹股沟疝通常在腹部压力增加时出现,比如咳嗽、打喷嚏、举重、便秘等情况下,患者会感觉到一块突出的肿块,一般位于腹股沟区域,在躺下或轻轻按压时消失,但在腹压增加时又会重新出现,有时还会伴随不适、疼痛或压迫感。
另外,遗传因素也在腹股沟疝的发病中起到一定作用,有些人天生就具有腹股沟区域的解剖结构上的薄弱点,特别是家族中有腹股沟疝病史的人极易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
目前,临床上将腹股沟疝分为两种类型:直股疝和斜股疝。
直股疝发生在腹股沟区域的前壁,脏器通过腹股沟环内侧部的薄弱点膨出;而斜股疝则发生在腹股沟区域的侧壁,脏器穿过腹股沟环外侧的弱点。
1.腹股沟疝的治疗措施当涉及腹股沟疝的治疗,医疗专业人士会根据患者症状、疾病严重程度以及个人的医疗历史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
对于小型、无症状或轻微不适的腹股沟疝,医生会建议进行观察和保守治疗,包括避免过重的体力劳动、避免用力过度、保持正常体重、避免便秘等,通常适用于疝囊没有扭转、脏器没有卡住以及没有明显疼痛的情况,患者需要注意疝囊的大小变化,以及任何疼痛或不适的迹象。
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TEP)

开展TEP手术—— 势在必行!
开展TEP 不一定行
不开展TEP
肯定不行
欢迎各位专家老师提出宝贵意见!
— 位于危险三角外侧 — 有腰丛神经的分支(生殖 股神经的生殖支和股支、 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 穿过 — 损伤神经会引起术后顽固 性疼痛
手术要点、难点
死忘冠(Death crown )
异常的闭孔动脉
跨过耻骨梳韧带,连接于腹壁
下动脉和闭孔动脉
此处损伤会导致大出血
我科开展情况
截止到目前,我科共计开展该类手术30余例
TEP手术的优点
6. 对于双侧疝、复发疝的治疗优势明显
治疗双侧疝时,不需增加手术切口,即可一次性完 成修补; 治疗复发疝时可以避开原手术径路,避免二次损伤, 保证了修补的成功率。
TEP手术的优点
7. 更符合力学原理、效果更 可靠
如果把疝修补比作给水坝 修闸门,传统疝修补术是在水 坝外修闸门,而 TEP 术则相当 于在水坝内修闸门。与传统手 术相比,修补效果更可靠,复 发able for relapse hernia and bilateral hernia ------(中华外科学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2003年8月修订稿)
TEP 手术步骤
全身麻醉 取平卧位
下腹正中取三个Trocar孔 经腹直肌与后鞘间进入镜头
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 腹股沟疝修补术(TEP)
1
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腹 股沟疝修补术(TEP): 一种崭新的手术方式, 是在腹腔镜的帮助下,经过 腹膜外间隙,完成对腹股沟 疝修补。
2
疝修补术发展史
—传统疝修补 —低张力修补 —无张力修补
—腹膜前间隙修补
虽经持续改进,结果仍难尽人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在美国,腹股沟疝修补术是最常见的手术之一,同时也是普外科一个既定的核心。
用于治疗腹股沟直疝和腹股沟斜疝,每年要做750000个这样的手术。
修补术已经发展了两个世纪(表3-1),包括Bassini, McVay, Shouldice 以组织为基础的修补术。
紧随这些修补术之后就过度到了一种试图减少复发率和术后疼痛的无张力修补术(以补片为基础)。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早期腹腔镜修补术被引入(表3-2),目前14%的修补术是通过腹腔镜来完成的。
有几1556 1756 17781793 18041806 18091871 188418891898 19421920 1936 1960s 1975 19691970 1989 人名法国英国德国西班牙英德意大利波士顿意大利巴尔的摩奥地利南达科塔英芝加哥西雅图,芝加哥都柏林,开罗加拿大洛杉矶洛杉矶解剖的时代第一次记录了一例绞窄性疝手术的描述发表关于疝气的论文(包括首次先天性腹股沟斜疝的描述)描述腔隙韧带(Gimbernat’s ligament)描述耻骨上韧带,腹横筋膜,以及腹内斜肌、腹横肌的快门机制描述髂耻束和“腹股沟三角”发表关于提睾肌筋膜(“Scarpa’筋膜”)和滑动疝的经典论文早期外科修补术描述通过腹横筋膜和腹股沟韧带的连接来重建腹股沟管后壁(Bassini法)描述通过精索换位来重建腹股沟管后壁(Halster I法)描述Cooper韧带(耻骨梳韧带)修补术再次介绍并普及Cooper韧带(耻骨梳韧带)修补术(McV ay法)介绍腹膜前修补术重新发现腹膜前修补术普及髂耻束腹膜前修补术报告“巨大疝修补术;”现代的修复描述腹股沟管后壁连续、多层的修补术(Shouldice法)推广门诊疝手术介绍“无张力”原始补片修补术1990 1991 1991 1992 1992 1992 1993 1995 1996 2005 描述“充填式”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描述了关于腹腔镜途径的详细解剖描述腹内补片贴置技术描述腹腔镜“解剖修补术”以及补片技术描述经腹腔腹膜前铺网固定疝修补术TAPP技术完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TEP技术首次大规模回顾并发症和效果多中心试验比较TAPP,TEP以及网片贴置技术小规模随机对照试验比较TAPP,TEP;揭示效果无差异Meta分析比较TAPP,TEP,以及开放性网片修复法图3-3.腹腔镜下所见的完整腹膜覆盖的男性左侧腹股沟。
腹腔镜为外科医生提供了一个关于腹股沟解剖的新视角。
通过对腹膜完整的男性左侧腹股沟的初步检查确定了以下的界标:1)膀胱和脐正中襞(脐带残余)界定了中线;2)脐内侧襞;3)脐外侧襞界定了腹壁下血管的位置;4)精索血管;5)输精管。
“死亡三角”的界限是由精索血管和输精管确定的,同时它确定了位于髂外血管和股神经下的区域。
图3-4. 腹腔镜下所见的除去腹膜后的男性左侧腹股沟。
除去腹膜,局部解剖变得更清晰。
下列结构很重要:⑴Cooper韧带、耻骨、腹直肌外侧缘和腹横肌腱膜弓;⑵髂耻束——腹横筋膜在腹股沟韧带深面的增厚部分;⑶腹壁下血管,髂外动静脉从腹股沟韧带下穿过前的最后一个分支;⑷精索血管和输精管;⑸“电气危险区”(“疼痛三角”)包括腹外侧皮神经和生殖股神经的生殖支和股骨支。
现在可以很容易的确定各种类型疝的位置,包括斜疝(I)、直疝(D)以及股疝(F)的变种。
解剖图3-3、3-4描述了腹股沟的解剖。
病理生理学、图像presentation 、鉴别诊断直疝是由于腹股沟管后壁原发性缺损的而出现的;这是腹部筋膜的最深层,是由腹横肌腱膜和腹横筋膜组成。
大多数腹股沟直疝被认为是随着老龄化的进程而发展的,并且随着间断性的腹内压升高而恶化,比如伴随咳嗽、便秘、前列腺肥大以及肥胖而发生。
生化研究显示,在成人中,胶原蛋白合成的降低是腹股沟疝形成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因果因素。
腹股沟斜疝的发生由于内容物从内环疝出引起,内环就是性腺血管和输精管(如为女性则是圆韧带)通过的地方。
在胚胎发育期间降睾之后,睾丸通常就被腹膜边缘(白膜)覆盖并通过腹膜鞘突与正常腹膜相延续。
通常情况,退化的腹膜鞘突将腹膜与阴囊分开。
如果腹膜鞘突未闭锁,并且伴随腹内压的增高,腹膜鞘突会通过腹股沟内环滑入阴囊而形成斜疝。
所以,大多数腹股沟斜疝被认为是先天性起源的。
股疝是从腹股沟韧带下方的股血管旁的缺陷处发生的,应该理所当然的与腹股沟直疝和斜疝分别归类。
他们的病理生理与直疝的变异体(direct variant)几乎相似并且涉及髂耻束反折纤维的薄弱区,就是股血管在髂耻束中穿过的筋膜。
腹股沟疝常以间歇性或持续性的隆起出现,伴或不伴局部疼痛。
这些诉状常由于站立或躯体运动而固定或加剧。
完整的病史应该包括对诸如COPD、便秘或者其他形式的低位肠梗阻、膀胱出口梗阻以及肝硬化性腹水等促进因素的讨论。
这些病情的缓解对确保修补术的耐久性起重要的作用。
体格检查往往会确定诊断。
在进行初步检查时患者应该站立然后再仰卧。
视诊时应将腹股沟作为一个整体。
检查和触摸睾丸和精索是确定疝出的内脏和触痛的存在。
在运用Valsalva (咽鼓管充气检查法)时触诊腹股沟管后壁去确定一个直接的成分。
紧张时疼痛的诱发可支持诊断,但是不能确诊。
很多因素都可导致腹股沟区出现疼痛或肿块,如果症状或体征都不典型,这些因素应该被调查(图3-5)。
在选择的病例中,当病史能强烈的支持时,可以在缺少体格检查的情况下进行探查。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的发展历程(Journey)20世纪80年代后期,无张力(基于网片)开放式修补术被认为能降低复发率和与以组织为基础的开放式修补术(比如Bassni、McVay、Shouldice修补术)相关的慢性疼痛事件的发生率。
随着网片的使用,复发率从15%降到5%。
创造腹腔镜下疝修补术是为了改善远期效果。
腹腔镜下疝修补术正获得青睐是因为许多的研究都证实患者术后疼痛轻微、恢复更快、外观更好、病期更短。
但是,许多研究已经指出腹腔镜下疝修补术也与花费增加、手术时间更长和与腹腔镜相关的主要并发症发生率更高相联系。
由1700名患者参与一个前瞻性V A 研究表明腹腔镜修补术的术后疼痛轻微、恢复更快。
这项研究同时表明其具有一个更高的复发率—当与开放性修补术术后2年复发率相比为10%比5%---同时具有更高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与开放式修补术相比为39%Vs 33%)。
腹腔镜下疝修补术的支持者认为许多早期的比较研究是在腹腔镜下疝修补术处于其发展时期进行的,而且那时运用的补片较小。
鉴于此原因,他们认为引证的并发症发生率偏高。
Arregui等人也提醒我们,V A研究中更有经验(医生)组的复发率更低,同时他们提出V A 研究中的高复发率是由于经验不足的医师在进行具有挑战性的手术。
同时,许多赞成腹腔镜下修补术的研究是在疝气专科中心进行的,并且也不会翻译给普通的疝气外科医生。
在这个时期,腹腔镜下修补术的最明显的适应症仍然是复发性疝和双侧疝,因为腹腔镜下修补术是在先前未遭破坏的腹膜前层中进行,并且在不作两个腹股沟切口的情况下两边的腹股沟都可以修补。
腹腔内感染、无法纠正的凝血异常以及不能行全身麻醉是绝对的禁忌症。
相对禁忌症包括过去腹膜前手术史,指的是前列腺切除术和开放式子宫切除术。
腹股沟疝的鉴别诊断鞘膜积液(交通或非交通communicating or noncommunicating)精索静脉曲张Varicocele精索脂肪瘤Cord lipoma肌肉骨骼痛(腹股沟牵涉痛)Musculoskeletal pain(groin pull)Athletic pubalgia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前列腺炎Prostatitis股动脉瘤或假性动脉瘤Femoral aneurysm or pseudoaneurysm腹股沟淋巴结肿大Inguinal adenopathy血肿或积液(源于之前的探查)Hematoma/seroma from previous exploration阑尾炎Appendicitis睾丸癌Testicular carcinoma附睾炎Epididymitis表皮囊肿Epidermal cyst化脓性汗腺炎Hidradenitis suppurativa直肠周围脓肿Perirectal abscess肠胃炎Gastroenteritis憩室炎Diverticulitis腹腔浓肿Intra-abdominal abscess结肠直肠癌Colorectal carcinoma输卵管妊娠Tubal pregnancy盆腔炎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腰大肌脓肿Psoas abscess腹直肌鞘血肿Rectus sheath hematoma卵巢扭转Ovarian torsion隐睾Undesc ended testes精子囊肿Spermatocele (图3-5 腹股沟疝的鉴别诊断)TAPP vs. TEPTAPP(经腹腹膜前)和TEP(完全腹膜外)法是现在广泛运用的两种腹腔镜操作。
这两种操作是一个方法的不同变异,每一个的目标都是通过腹膜前间隙修补每个缺损。
关于TAPP修补术,术者进入腹膜但是将网片置于腹膜和腹壁之间,从而覆盖疝缺损处。
关于TEP 修补术,术者保持在腹膜外,在腹直肌和腹直肌后鞘之间仔细分离以进入腹膜前间隙,就是补片放置的地方。
Cochrane Collaboration Review 用一个meta分析比较了TAPP和TEP。
他们仅仅利用了1个随即对照试验和8个非随机研究来用于他们的分析。
来自含有52位患者的随即对照试验的结果显示“当考虑手术的持续时间、血肿、住院时间、恢复平常活动的时间和复发,TAPP 与TEP之间无统计学差异”。
8个非随机研究表明TAPP与(戳孔疝)port site hernias发生率的增加(0%-30.7%相比于TEP的0%-0.1%)和内脏损伤率增加(0%-0.9%相比于TEP的0%-0.23%)相关,虽然对于开放TEP有了更多的转换although there appear to be more conversions to open with TEP(意思可能是比较认可TEP,做TEP的也比较多了)(0%-7%相比于TAPP的0%-5%)。
我们也发现TEP有一个更长的学习曲线(100例vs TAPP的50例)。
尽管需要更多的随即对照试验来表明TAPP和TEP之间的差异,得出强有力的结论,但是迄今为止的数据都支持他们均为合理的修补术。
图3-6 到3-26描述了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手术技术。
图3-6腹腔镜下左侧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手术装备(set-up)。
术前给于单次剂量的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