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化道出血急救与护理论文

合集下载

上消化道出血的急救与护理论文

上消化道出血的急救与护理论文

上消化道出血的急救与护理摘要:目的:探讨和总结上消化道出血的抢救观察和护理。

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06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抢救,观察和护理体会。

结果:明显提高了抢救的成功率,降低死亡率,避免再次出血及减少并发症。

结论:通过加强对上消化道出血的抢救、观察和护理,可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作出相应的处理措施,使患者的住院时间缩短,康复快,治疗效果好,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急救护理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出血,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胰、胆等病变引起的出血,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出血亦属此范围。

上消化道出血常表现为呕血、便血、腹痛和不同程度的周围循环衰竭等,是临床常见急症,因此必须分秒必争、及时准确的进行急救,才能挽回患者生命。

在处理过程中要熟练掌握各种急救操作,严密观察病情,估计出血量,判断出血是否停止以及进行各种止血措施等。

在急救和护理消化道出血患者106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06例,男72例,女34例,年龄18~82岁,平均50岁,胃、十二指肠溃疡56例,肝硬化20例,应激性溃疡或急性糜烂性胃炎20例,胃癌4例,胆道出血6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呕血,便血和休克症状。

2急救措施2.1一般急救措施(1)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卧床休息,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若出现休克,则应采取休克体位或下肢抬高30度,以增加回心血量。

(2)立即给以鼻导管吸氧,以改善组织缺血缺氧状态。

(3)建立静脉通道,并遵循医嘱检测血型和交叉配血,做好输血的准备。

(4)禁食,观察24小时出入量及血压、脉搏、神志、精神等变化,观察呕血及粪便量、颜色,有无肝昏迷先兆等,并制定好护理计划,做好危重患者护理记录。

2.2积极补充血容量在检查血型和配血的过程中,应尽快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快速补充血容量。

常需在短时间内建立2条以上的静脉通道,保持静脉通畅,配合医生迅速地实现扩容,及时地补液补血。

上消化道出血护理研究论文

上消化道出血护理研究论文

浅谈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研究【摘要】目的主要探讨了消化道出血时的相关护理工作。

方法对于我院8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且对其术后的相关护理工作进行了一定的观察与记录。

结果明显的提高了患者的康复率,并且相应的并发症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

结论通过对于消化道出血进行了相关护理,不但可以及时的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做出一定的处理措施,而且还可以有效的缩短患者的住院周期,让患者更快的康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护理;康复上消化道出血指的是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出现了出血现象,一般为中等动脉出血,自行止血具有一定的困难,当出现上消化道出血时,主要表现为呕血、便血、腹痛以及不同程度的周围循环衰竭等症状,如若不及时的进行治疗,则可能导致生命危险,本文主要研究了我院自2010年6月至2012年12月上消化道出血的80例患者,具体总结如下所示。

1 一般资料此次实验的患者共有80例,其中男性患者为48例,女性患者为32例,年龄由16岁-81岁之间不等,而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为36例,肝硬化患者为24例,而应激性溃疡以及急性糜烂性胃炎患者为9例,胃癌患者为5例,而胆道出血患者为6例,并且这些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呕血、便血以及休克等症状。

2 护理办法2.1 常规性护理当患者入院后对其进行常规性护理。

重症患者采取卧床休息,并注意保暖以及床上大小便、晕倒、摔伤以及因活动而产生的大出血等。

当患者的出血量较大时,可以采取休克卧位,或是将患者的下肢抬高到30并,其若出现呕血时,可将其头偏向一侧,防止患者出现窒息等症状。

与此同时,还应做好相应的急救措施与所需的物品,充分的做到“三及时”,即及时的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的报告医生以及及时的进行相应的抢救,从而对于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抢救与护理,大大的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的概率。

2.2 心理护理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由于突然性呕血以有便血等现象,而很容易使其情绪产生紧张以及恐惧,由此使得出血症状加重了,因此,要对于患者的心理进行一定的护理,首先就要求护理人员对于患者进行一定的思想教育,并关心与体贴患者,科学详细的对其讲解病情,并详细的叙述各种治疗的具体措施,以及注意事项与如何配合医务人员进行相关治疗等,最终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使其情绪得到一种稳定,不但可以使得医患关系更加的良好,而且还可以提高患者配合治疗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上消化道出血护理分析论文

上消化道出血护理分析论文

上消化道出血护理分析论文[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护理;宣教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Treitz)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胰、胆道病变引起出血,以及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引起的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是上消化道疾病的严重并发症,尤其是上消化道大出血,主要表现为呕血、便血和不同程度的周围循环衰竭,如处理不当可危及生命。

临床护理在治疗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做好此类患者的护理,是促进疾病好转、延长出血周期、减少出血次数的重要措施之一。

现将我院收治的96例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与分析,从中取得了些经验,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自2002年5月止2006年3月,笔者参与抢救护理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96例,其中男65例,女31例,年龄16岁~84岁。

肝硬化63例,急性胃黏膜病变8例,消化性溃疡16例,消化系肿瘤9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呕血、便血和休克症状。

经过治疗护理,治愈69例,好转18例,自动出院3例,转外科手术2例,病情恶化及死亡4例。

2临床观察2.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对血压的观察:消化道大出血可导致休克,失血性休克的主要原因是血容量不足,表现为血压下降和脉压差缩小;对脉搏的观察:脉搏的改变是观察休克的主要标志,休克早期脉搏加速,休克晚期脉搏细而慢;对体温的观察:失血者体温多低于正常或不升。

一般休克纠正后可有低热或中度热,一般≤38.5℃,持续数日或数周,原因系出血后分解产物吸收,血容量减少,体温调节中枢失调而引起发热,若体温≥38.5℃,应考虑出血后诱发感染,如体温持续不退或退热后又不升则应考虑再出血。

2.2观察呕血、便血性质和量消化道出血>60ml可出现黑便,呈柏油样,有腥臭;出血量多,血液在肠道停留时间短,可出现暗红色或鲜红色大便,出血部位在幽门以上可出现呕血,幽门以下则表现为黑便,反复呕血或黑便次数多而稀薄,提示有继续出血。

2.3观察尿量尿量可反映全身循环状况及肾血流情况,所以应正确观察24h出入量。

探讨上消化道出血急救中的有效护理方法

探讨上消化道出血急救中的有效护理方法

探讨上消化道出血急救中的有效护理方法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急救中的有效护理方法。

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10月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40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对患者急救中的有效护理方法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在经过积极的急救和护理干预措施后,39例患者成功抢救,同时有效止血,1例患者因为抢救无效而死亡。

结论: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急救中,给予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法,能对患者进行成功止血,临床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effective methods of emergency nursing for digestive tract hemorrhage.Methods:Clinical data of 40 patients with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during January to October 2015 were collected,reviewed,and analyzed.Results:After proactive emergency treatment and nursing intervention,39 patients were rescued successfully and the bleeding was effectively stopped.1 patient died.Conclusion:in first aid of patients with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nursing methods can be positive in successful hemostasis and the clinical effect is obvious.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Key words]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First aid;Nursing method在临床内科中,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

上消化道出血抢救护理注意事项及体会论文

上消化道出血抢救护理注意事项及体会论文

上消化道出血抢救护理注意事项及体会【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抢救护理;体会【中图分类号】r 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7484(2012)05- 0398- 01上消化道出血是内科常有的疾病,如果抢救及时,护理到位还是可治愈和恢复健康的。

2006年6月~2009年12月年我科抢救上消化道出血病例32例,其中出血2000ml伴失血休克7例,经过精心护理,加之抢救及时,均得到了有效救治。

现就抢救护理所应注意的问题回报如下。

1 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出血判定对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关键在于观察做好判定。

首先判断是否有活动性出血,还是已止血。

不但要看呕血与柏油便的情况,还要观察血色素、血压、脉搏、脉压差、尿量、全身情况和应急状态,以及有无出冷汗、昏厥口渴、肢端温度与皮肤色泽、呼吸频率和幅度、酸碱平衡指标等。

2 失血量的估计问题估计病人的失血量从两个方面入手:(1)准确记录呕血及黑便量。

呕吐物及粪便并非每一次都是全血,只有呕血,大血块,大便呈柏油色才按全血记载。

根据情况做好判定很重要。

如呕吐物为咖啡色或酱油样物质并混有食物,则按三分之一计算,病人的失血量与失水量应分别记录;(2)按休克程度核对失血量。

轻度休克:血容量突然丧失10~15%,相当于成人失血500ml~800ml。

患者通常无明显感觉,可能有部分患者呈兴奋状态,表情紧张,舒张压增高,收缩压正常或稍高,脉压差缩小,脉搏开始变快,尿量开始减少;中度休克:血量容量突然丧失20~30%,相当于成人失血1000~1500ml,患者可出冷汗,心率增快,脉搏细速,口渴,烦躁,皮肤干燥,尿量减少或出现晕厥,血压开始下降,但可维持12kpa以上;重度休克:大出血病人血容量突然丧失40%以上,即失血量达2000ml 以上,除心率增快,脉搏更加细速无力外,四肢厥冷,神态恍惚,尿量明显减少或无尿,重要脏器的功能受到影响,代谢发生紊乱,因此,有关化验指标已出现明显异常。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急救护理论文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急救护理论文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急救护理【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急救;护理上消化道出血是急诊科常见病,是由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导致数小时内失血量超过1000ml或循环血容量的20%。

临床表现为呕血、黑便,常伴有血容量减少,引起周围循环衰竭,病情危重,短时间内可能危及生命,应立即配合医生做好各种抢救,止血措施,严密观察周围循环状况的变化,做好各种护理是抢救成功大的重要环节,现将有关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我院急诊科2010年——2012年,共收治消化道出血患者64例,其中男44例,女20例,年龄32-78岁,肝炎后肝硬化36例,酒精性肝硬化4例,肝癌晚期14例,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10例,除3例肝癌晚期抢救治疗无效外,其余61例均好转出院。

2 急救护理2.1 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补充血容量接诊呕血、黑便、晕厥患者应首选肘静脉、颈内静脉等大管径血管,y型留置针建立静脉通路,保证至少2条有效静脉通路积极补充血容量;采血查血型及交叉配血,尽早输入新鲜血液;查血常规、电解质等。

如患者面色苍白、烦躁不安、皮肤湿冷、四肢冰凉,提示微循环血液灌注不足,如皮肤逐渐转暖,出汗停止,提示血液灌注好转。

2.2 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大出血时根据病情每30分钟-1小时测量生命体征1次,必要时心电监护。

2.3 保持呼吸通道通畅出血时绝对卧床休息,床上大小便。

呕吐时要及时清除口腔内分泌物、血液或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头偏向一侧,避免误吸导致窒息,采取平卧位或下肢抬高30°,改善颅内循环以保障脑的供血量,不增加腹内压[1]。

2.4 纠正缺氧由于大量失血,红细胞数量减少,机体携氧功能下降,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导致组织器官严重缺血、缺氧,故急性出血期给予高浓度(30%-40%)、高流量(5-10)l/min吸氧或给予面罩[2]。

3 一般护理3.1 观察出血情况患者出血前常有上腹部不适、疼痛、恶心、呕吐、胃内灼烧感,继而心悸、头晕、出冷汗、四肢发冷、血压下降等循环衰竭表现。

57例上消化道大出血急救措施论文

57例上消化道大出血急救措施论文

57例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急救措施【摘要】目的:通过分析57例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急救措施及预后效果,从而了解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急救方法及效果,为今后的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治疗措施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

方法:回顾分析57例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急救措施以及预后效果。

结果 :经抢救后入院的患者49例,在急诊科治愈9例,消化性溃疡消化道出血22例,肝硬化导致消化道出血17例,颅脑损伤导致消化道出血18例,合并休克27例,死亡1例。

结论:针对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患者采取积极的急救措施和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可以提高患者抢救的成功率,同时降低死亡率,避免再次出血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字】上消化道大出血;紧急抢救;急救措施【中图分类号】r5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325-01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treitz)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出血,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胰胆等病变引起的出血,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出血也属于这一范围。

而上消化道大出血在指的是在短期内的出血量超过1000ml或或者相当于循环血量的20%。

其临产的主要表现为呕血和(或)黑便,常伴有血容量减少引起的急性周围循环衰竭,发热等。

近年来,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方法很多,而其疗效、转归和预后不但取决于及时的抢救治疗,还取决于良好的护理,这对抢救患者,缓解病情尤为重要[1]。

虽然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急症,但是由于其出血来势凶猛,常伴有休克发生,可危及生命,因此急救护理非常重要。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57例患者,其中男性31例,女性26例,平均年龄45岁,最大年龄75岁,最小年龄23岁,其中单纯性呕血21例,单纯性黑便13例,呕血拌黑便23例。

消化性溃疡消化道出血22例,肝硬化导致消化道出血17例,颅脑损伤导致消化道出血18例。

经抢救后入院的患者49例,在急诊科治愈9例,合并休克27例,死亡1例。

患者的主要表现为呕血和(或)黑便,部分伴有血容量减少引起的急性周围循环衰竭,发热等症状。

上消化道出血内科护理论文

上消化道出血内科护理论文

内蒙古中医药*大同煤矿集团第二职工医院(037031)2012年2月5日收稿速度增快,供血量增加,细胞营养得到改善,新陈代谢加快,同时,在电磁场作用下,使组织面温度升高,增加了血液循环,使带负电荷的纤维连接蛋白、生长因子及细胞向创伤面聚集,从而引发一系列的生理治疗过程,使骨科创伤病人的疼痛得以改善,创面愈合加快。

它分为无菌贴和疼痛贴两种,分别用于开放性创面及完整皮肤的肿痛部位。

1.3治疗方法1.3.1无菌贴:伤口常规换药,待干,采用无菌技术打开敷贴外包装,去掉防粘层,将带有药物的海绵层紧密贴合于伤口上,敷料四角带有四根金属电极,用两根导线,对角相接,通电激活30分钟,每天一次。

药效可持续6~8小时,病人自觉有轻微的发热感及程度不同的电刺激。

1.3.2疼痛贴:拆开敷贴外包装,将两张敷贴分别贴于同一肢体不同部位,使之通电后形成一个电流回路,包围治疗部位。

用两根导线分别与敷贴上的电极连接,通电激活25分钟,每天一次。

药效可持续6~8小时,病人自觉有轻微的发热感及程度不同的电刺激。

2结果使用后伤口分泌物明显减少,疼痛减轻,肉芽生长明显,伤口愈合加快,其中18例软组织缺损伤口经常规换药加贝复济或康复新外用3~6周,肉芽生长不明显,使用射频电疗2~3周,伤口达到临床愈合。

26例术后伤口疼痛及渗血渗液明显,使用射频电疗1~2天,疼痛减轻,伤口干燥无渗液。

4例小腿及踝关节周围伤口皮肤表面愈合,皮下组织难愈,有潜行组织腔隙,经射频电疗治疗1~2周痊愈。

2例糖尿病人足部外伤伤口,加用射频电疗后1~2周顺利愈合。

肢体肿胀疼痛者,经使用疼痛贴后肿痛明显缓解,止痛药用量减少。

3讨论3.1心理护理:患者大多是难治性创面,感染严重,难以愈合,担心肢体功能能否恢复,担心使用射频电疗费用太高而产生焦虑。

针对患者的痛苦和焦虑应给予解释安慰,告知其增加了射频电疗费用但减少了换药费用,总体费用差别不大,且治疗效果能肯定,使患者消除顾虑,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消化道出血的急救与护理
【摘要】目的分析上消化道出血的急救与护理方法及效果。

方法笔者对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08例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对患者进行急救和护理的方法和效果。

结果治愈81例,好转22例,转外科手术3例,死亡2例,治愈率达75%。

结论正确在抢救与治疗以及良好在护理和处理措施,使患者在治疗时间缩短,康复快,提高了临床治愈率,降低了死亡率,提高了患者在生存质量及战胜一切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急救;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348-02
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内科常见的病症,是指食道,十二指肠等病变引起的出血,如处理不及时可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因此必须分秒必争,及时有效的急救、治疗和护理,才能挽回患者的生命,减少出血次数和出血时间,在对患者进行救治中需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情况,积极处理各项危险情况,各项操作应迅速准确。

为分析上消化道出血的急救与护理方法及效果,笔者结合经验进行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我院自2009元10月到2012年10月共收治了108例,34例患者为女性,74例患者为男性,患者的年龄为24-79岁,中位为52岁,8例患者为消化道肿瘤,31例患者为胃、十二指肠溃疡,42例患者肝硬化。

所有患者都有休克、便血、呕血、乏力、发热等临床
表现。

2救治方法
患者住院后应立即进行休息,绝对卧床,并应注意患者的呼吸道情况,应保持通畅,并积极治疗患者的休克表现。

给予患者进行吸氧治疗,禁食,出血期间暂停一切食物的摄入。

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特征等情况。

做到三及时: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抢救处理,及时报告医生。

3积极补充血容量
应维持水电解平衡,迅速进行血型检测补液配血,必要时进行输血。

并建立2条以上的静脉通道,保持静脉通畅,应观察患者的尿量。

输液速度:应避免因输液速度过快,引起肺水肿或诱发内出血。

4止血及护理
根据医嘱应用止血药或执行止血措施。

呕血便血是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症状。

①如是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采取是胃内灌注冷生理盐水,稀释肾上腺素,起到局部之血的作用。

严格执行医嘱。

协助患者每2小时服一口、慢慢咽下以免冷盐水过度刺激血管;血管收缩过度,导致再次出血。

服药后科轻度翻身改变体位,使药液充分与破裂血管或溃疡出血部位接触而止血。

②如患者有出血表现时应考虑为门静脉高压疾病,应给予其进行三腔二囊管治疗,插管前让患者深呼吸,以消除紧张焦虑的情绪。

5出血及休克的护理
呕血和黑便是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症状,出血少不一定呕血,出血较多时才引起呕血。

当大量出血时,会引起失血性休克。

因此要密切观察出血情况。

准确的判断出血量,以防发生再出血。

下列情况提示继续出血或再出血:①呕血或黑便次数增加,呕出血液转为暗红色,伴肠鸣音亢进。

②经足量补充血容量,休克表现未见好转。

③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等继续下降,网织红细胞及血尿素氨持续增高。

6特殊护理
6.1心理护理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由于突然呕血及便血,易产生紧张恐惧的情绪,而加重出血,所以特别要加强心理护理,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关心体贴患者,科学地解释病情,并向患者详细说明各种治疗措施,注意事项以及如何配合治疗。

从而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稳定情绪,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

6.2饮食护理对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的患者出血量少,又无呕吐,临床表现无明显活动出血者,可选用温凉、清淡、无刺激性流食。

而对急性大出血,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者应暂禁食。

急性大出血停止后改为流食,半流质饮食逐渐改为软食。

开始少量多餐,以后改为普食。

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患者,止血后1-2d即可进高热量,高维生素流食,限制钠和蛋白质摄入。

以避免诱发和加重肝腹水与肝性脑病。

避免进食硬食和带刺食物、粗纤维的蔬菜、刺激性食物和饮料等,应细嚼慢咽,避免损伤食道及胃粘膜而再次
出血。

7出院指导
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医学知识,学会识别早期出血症状及应急措施。

了解和掌握有关疾病的产生、发展和预防知识,以减少再度出血的危险。

保持良好的心态和乐观的情绪。

8体会
上呼吸道出血患者起病急,变化快,大量呕血会危及患者的生命,所以护士应多进行相关知识的充实,定期进行业务培训,加强自身专业技能的提高。

只有自身的专业技能不断提高,才可在抢救中应对各种突发情况,给予患者积极有效的治疗,挽救患者的生命。

参考文献
[1]徐长秀.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护理.护理研究,2009,23(suppl.l):31-32.
[2]韩云梅,邱玉芳.23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护理.护理研究,2008,(suppl.l):208-2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