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虫的再生能力
生物综述:不同生物的再生能力

生物综述:不同生物的再生能力在神奇的自然界中,生物的再生能力展现出了生命的多样性和顽强性。
再生能力,简单来说,就是生物在受损或失去身体部分后重新生长和恢复的能力。
这种能力在不同的生物中有着显著的差异,从简单的单细胞生物到复杂的多细胞生物,都有着各自独特的再生方式和程度。
低等生物中的再生奇迹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一些低等生物。
水螅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水螅是一种简单的腔肠动物,它的身体由两层细胞组成。
即使被切成几段,每一段都能重新生长出完整的个体。
这是因为水螅的细胞具有高度的全能性,能够分化成各种类型的细胞,从而重建整个身体结构。
再来说说涡虫。
涡虫的再生能力更是令人惊叹。
哪怕将它切成许多小块,只要每一块包含了一部分的头部或神经系统,就能够再生出完整的涡虫。
涡虫的再生过程涉及到细胞的迁移、增殖和分化,并且具有精确的调控机制,以确保新生长的部分与原来的身体结构和功能相匹配。
植物界的再生高手在植物界,再生能力也十分常见。
比如,许多植物通过扦插的方式就能繁殖出新的个体。
像月季,从母株上剪下一段枝条,插入土壤中,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就能生根发芽,长成一棵新的月季。
此外,还有一些植物具有更强的再生能力。
比如,仙人掌如果被折断,掉落的部分在适宜的环境中能够重新长出根系和新的茎体。
这是因为植物细胞具有较强的分化能力,能够根据环境的刺激和自身的基因调控,形成不同的组织和器官。
动物界的再生典范在动物界,除了前面提到的水螅和涡虫,还有许多生物具有出色的再生能力。
螃蟹和龙虾就是其中的代表。
它们在生长过程中会不断蜕壳,如果肢体受损,在下一次蜕壳时就能够重新生长出来。
这是因为它们的身体具有特殊的干细胞,能够分化为新的肢体细胞。
而壁虎则以其断尾再生的能力而闻名。
当遇到危险时,壁虎会主动断尾来吸引敌人的注意力,从而获得逃生的机会。
之后,壁虎的尾巴会逐渐重新生长。
壁虎尾巴的再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神经、血管和肌肉等组织的重建。
然而,并非所有动物的再生能力都如此强大。
涡虫的观察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涡虫的基本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
2. 观察涡虫的运动方式和摄食行为。
3. 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技巧,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二、实验原理涡虫属于扁形动物门,是研究动物形态、生理和再生等现象的模式生物。
涡虫具有独特的再生能力,能够在受伤后重新生长出缺失的部分。
本实验通过观察涡虫的形态结构、运动方式和摄食行为,了解涡虫的基本生物学特征。
三、实验材料1. 涡虫:采集于淡水湖泊或河流。
2. 显微镜:用于观察涡虫的形态结构和细胞结构。
3. 玻片:用于放置涡虫和观察。
4. 实验台:用于操作显微镜和进行实验。
5. 消毒液:用于消毒实验器材。
6. 精细剪刀:用于剪取涡虫部分组织。
四、实验步骤1. 涡虫的采集与准备- 在淡水湖泊或河流中采集涡虫。
- 将涡虫放入装有清水的容器中,使其适应实验环境。
- 用消毒液消毒实验器材,确保实验的清洁。
2. 涡虫的形态观察- 使用显微镜观察涡虫的整体形态,记录其大小、颜色、形态等特征。
- 观察涡虫的头部、身体、尾部等部位的形态结构。
3. 涡虫的运动观察- 观察涡虫在实验台上的运动方式,记录其前进、转弯、倒退等行为。
- 观察涡虫的运动速度和方向。
4. 涡虫的摄食行为观察- 在涡虫附近放置食物(如细菌、藻类等),观察其摄食行为。
- 记录涡虫的摄食方式、摄食速度等。
5. 涡虫的再生能力观察- 使用精细剪刀剪取涡虫的一部分组织,观察其再生过程。
- 观察涡虫再生组织的形态、颜色等特征。
6. 数据整理与分析- 将观察到的数据整理成表格,进行统计分析。
- 分析涡虫的形态结构、运动方式和摄食行为等特征。
五、实验结果1. 涡虫的形态结构- 涡虫呈扁平形,大小约为1-2厘米。
- 头部呈椭圆形,具有一对眼点。
- 身体细长,腹部有吸盘,用于附着在物体表面。
- 尾部尖细,无吸盘。
2. 涡虫的运动方式- 涡虫主要依靠身体肌肉的收缩和舒张进行运动。
- 涡虫可以前进、转弯、倒退等。
3. 涡虫的摄食行为- 涡虫通过口部摄食,口部周围有大量的触手,用于捕捉食物。
腔肠动物

腔肠动物[填空题]1通过对涡虫简要特征的了解,掌握涡虫纲的主要特点。
在涡虫纲哪一类涡虫是最原始的?参考答案:(一)外部形:涡虫身体柔软扁平而细长,背面稍凸,多褐色,腹面色浅,前端呈三角形,两侧各有一发达的耳突,头部背面有2个黑色眼点,口位于腹面近体后1/3处,稍后方为生殖孔,无肛门,身体腹面密生纤毛,由于纤毛和肌肉的运动,使涡虫能在物体上作游泳状的爬行。
(二)内部构造:1.皮肤肌肉囊自涡虫始为真正的三胚层无体腔的动物。
2.消化系统:口在腹面,口后为咽囊,周围为咽鞘,其中有肌肉质的咽。
咽可从口中伸出,以捕捉食物。
3.呼吸、循环:涡虫无特殊的呼吸、循环器官,依靠体表扩散作用进行气体交换。
4.排泄系统:为原肾管型,由焰细胞和排泄管组成。
通过焰细胞收集体内多余的水分和液体废物,经排泄管由体背面的排泄孔排出体外。
5.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为梯型的神经系统,头部有一对脑神经节,由此分出一对腹神经索通向体后,在腹神经索之间还有横神经相连,因而构成梯型。
涡虫背部的一对眼点是由色素细胞和视觉细胞所构成,它们只能辨别光线的明暗,不能看物像;耳突在头的两侧,有许多感觉细胞,司味觉和嗅觉,在表皮内还分布着许多触觉细胞,涡虫对食物是正向反应,对光线的刺激是避强光,寻找暗的微光,夜间活动强于白昼。
6.生殖系:雌雄同体,雌雄生殖系统相当复杂。
7.再生:涡虫的再生能力很强,若将它横切为两段,每一段都会将失去的那一半再生长出来,成为一条完整的涡虫,甚至分割为许多段时每一段也能再生成一完整的涡虫。
学者们有些认为大口虫目是最接近祖先的类群,因为它们具简单的咽,盲囊状不分支的肠,神经索放射排列,具额腺及平衡囊,无卵黄腺,螺旋卵裂,这些为原始特征。
无肠目和链虫目是由大口目祖先分出的分支。
另一些学者认为无肠目是最原始的涡虫类,因为它们没有肠管,简单的咽直接与来源于内胚层的吞噬细胞相连,无原肾管,神经也呈放射状。
近年来又有学者提出涡虫的祖先是介于无肠目和大口虫目之间的一类动物,认为其消化管为囊状如大口虫目,但无原肾管,又像无肠目,神经系统为上皮神经网。
真蜗虫超级再生能力 横切竖割完美再复制

真蜗虫超级再生能力横切竖割完美再复制真蜗虫其貌不扬,但天赋异禀:腰斩再生,一刀下去,尾巴那半长出一个新脑袋,脑袋那半长出一个新尾巴,(你也可以竖着切,一样镜像再生给你两条完整蜗虫)这是一种强大的进化优势被吃掉一部分还能长回来,但不是所有类似物种都有像真蜗虫这样逆天的再生能力,有些蜗虫只有带着头部的那部分,才能长出尾巴,但是尾巴那部分,是长不出脑袋的,这叫有限再生。
现在科学家就用这些物种,来研究组织是怎么再生失去的部分的。
一开始,再生的过程都有着差不多的步骤,不管是丢了条腿的两栖动物,或者脑袋不见了的蜗虫。
当伤口愈合的时候,创伤表面有一种叫做芽基的细胞,这些芽基细胞是一种没有特定功能的干细胞,他们可以不断分裂再生,发展成为各种需要换掉再生的器官(肌肉,神经细胞)。
当再生过程完成,芽基细胞逐渐撤退,留下新的组织。
在一组相关论文里,首先研究了一些蜗虫属物种的有限再生的过程,论文作者首先确认了所有的普通的伤口愈合过程是一样的,所以,对于脑部再生的神奇支出,一定发生在这个过程的后期。
研究人员在另外一份论文中,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筛选大量DNA 序列,提出理论),但都得到了同样的结论:如果再生过程没有发生,是因为芽基干细胞没有得到正确的信号,来告诉它们什么器官需要再造。
比如,有一个信号(连接素Wnt/?-catenin),告诉干细胞去再早一个新尾巴,另外一个信号(酪氨酸激酶信号)告诉干细胞们,脑袋不见了速速再造。
在一篇论文中提到,这个发现支持了一个世纪以前,基因学家和诺贝尔奖获得者,托马斯亨特摩根的假说,他认为蜗虫属依靠脑袋没了造脑袋和屁股没了造屁股的不同组合,来重新再造出正确的组织。
缺少再生能力,可能是因为一些信号没有正确的传达,或者信号错误造成的。
在一些案例中,研究人员可以控制信号,以操控再生的过程。
比如,如果施加的分子信号正确,就能让一种不可能再生出头部的蜗虫,朝着不同的方向,长出两个脑袋,两个尾巴也可以做到。
涡虫实验报告答案

一、实验目的1. 观察涡虫的形态结构,了解其基本特征。
2. 掌握涡虫的生活习性和行为特征。
3. 研究涡虫的再生能力,探讨其生物学意义。
二、实验原理涡虫(Planaria)是扁形动物门涡虫纲的代表动物,其体型扁平,呈两侧对称。
涡虫具有发达的神经系统,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涡虫具有再生能力,当其身体被切割成数段后,每一段都能再生出完整的涡虫。
本实验通过观察涡虫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和再生能力,了解涡虫的生物学特性。
三、实验材料1. 涡虫:新鲜涡虫一只。
2. 双目显微镜:用于观察涡虫的形态结构。
3. 离子水:用于涡虫的培养和观察。
4. 刀片:用于切割涡虫。
5. 记录纸:用于记录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
四、实验步骤1. 观察涡虫的形态结构(1)将涡虫置于载玻片上,用双目显微镜观察其整体形态。
(2)观察涡虫的口、消化道、生殖器官等部位。
(3)记录涡虫的形态结构特征。
2. 观察涡虫的生活习性(1)将涡虫置于离水环境中,观察其运动情况。
(2)观察涡虫对光、温度、食物等刺激的反应。
(3)记录涡虫的生活习性特征。
3. 研究涡虫的再生能力(1)用刀片将涡虫切成数段,观察其再生过程。
(2)记录涡虫再生所需的时间、再生器官的发育情况等。
(3)分析涡虫再生能力的生物学意义。
五、实验观察与记录1. 涡虫的形态结构涡虫呈扁平状,两侧对称,体长5-10毫米,体宽1-2毫米。
涡虫的口位于前端,呈圆形,周围有触手。
消化道呈长管状,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
生殖器官位于身体后端,雄性生殖器官为精巢,雌性生殖器官为卵巢。
2. 涡虫的生活习性涡虫在离水环境中,能迅速地收缩身体,表现出强烈的运动。
涡虫对光、温度、食物等刺激有明显的反应。
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下,涡虫能主动寻找食物。
3. 涡虫的再生能力涡虫被切割成数段后,每一段都能再生出完整的涡虫。
再生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细胞分裂、细胞分化、器官再生。
涡虫再生所需的时间为1-2周,再生器官的发育情况与原涡虫相似。
观察涡虫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涡虫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2. 观察涡虫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反应和动作。
3. 掌握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涡虫属于扁形动物门,是一种生活在淡水或海水中的小型生物。
涡虫的身体扁平,呈柳叶形,背腹扁平,左右对称。
涡虫的消化系统由口、咽、肠组成,无肛门。
涡虫的神经系统简单,包括脑和神经索。
涡虫的运动主要依靠腹部纤毛的摆动。
三、实验材料1. 涡虫:取自淡水或海水中的小型涡虫。
2. 实验容器:玻璃容器、塑料容器等。
3. 实验工具:镊子、解剖针、显微镜等。
4. 实验试剂:生理盐水、酒精、碘液等。
四、实验步骤1. 观察涡虫的形态特征(1)将涡虫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其身体形态、颜色、眼点等特征。
(2)用解剖针轻轻挑起涡虫,观察其背腹扁平、左右对称的身体结构。
2. 观察涡虫的生活习性(1)将涡虫放入装有生理盐水的容器中,观察其在水中的运动方式。
(2)改变涡虫所处的环境,如光照、水温等,观察其反应和动作。
3. 观察涡虫的再生能力(1)将涡虫剪成两段,一段完整,另一段剪断。
(2)将剪断的涡虫段放入生理盐水中,观察其再生过程。
4. 观察涡虫对光的行为反应(1)将涡虫置于光照条件下,观察其身体收缩或转动头端的行为。
(2)逐渐增加光照强度,观察涡虫的反应。
五、实验观察与记录1. 涡虫形态特征- 身体扁平,呈柳叶形,背腹扁平,左右对称。
- 体长1~1.5厘米,体色为灰色、褐色或黄色。
- 背部两侧有两个可以感光的黑色眼点。
2. 涡虫生活习性- 涡虫在水中呈游动状运动,依靠腹部纤毛的摆动。
- 改变环境条件后,涡虫表现出不同的反应和动作。
3. 涡虫再生能力- 剪断的涡虫段在生理盐水中开始再生,逐渐恢复原有形态。
4. 涡虫对光的行为反应- 在中等强度的电刺激下,涡虫收缩身体或转动头端,属于先天性行为。
- 经过多次强光电刺激后,涡虫在强光的照射下,身体收缩或转动头端,属于学习行为。
六、实验结论1. 涡虫具有扁形动物的特征,如背腹扁平、左右对称、无肛门等。
三肠涡虫被斩首后可在短时间内重获记忆

三肠涡虫被斩首后可在短时间内重获记忆
pwwp @ 2013.07.11 , 11:09 am , 12,759 pv
有些东西记忆永远不会消失,有些甚至能被移植到新的大脑中。
Tufts University的一队研究者发现,此前他们研究的一种能够再生身体器官的小蠕虫——三肠涡虫,能做的绝不止重生身体:当蠕虫小小的、像蛇一样的头部和颈部被移除后,它能再次长出一个新的头,而这个新头部能在短时间内重新学习已丧失的技能。
研究者将三肠涡虫关到了一个受控环境中,通过比较蠕虫找到食物的时间来判断其记忆缺失状况。
这种小蠕虫不喜欢明亮开放的环境,但通过此前的训练,它为了寻找到食物已经能无视这种不适应的环境。
在割头重生过后,蠕虫要重新接受训练,但研究者们发现,这些重生的蠕虫克服恐惧需要的时间比未受训的蠕虫要快得多。
不过,蠕虫也未能在瞬间重拾记忆。
这些虫子们仍需要受训以获取先前丢失的技能,不过受训的时间相比之前要短得多。
目前,科学家仍不清楚是什么让蠕虫具有如此神奇的功能。
三肠涡虫的大脑控制他们的行为,但研究者认为,也许它们的记忆被储存在身体的另一处。
另外,他们也猜测,蠕虫原先的大脑可能已经对其神经系统做出了一定的调整,而反过来,神经系统又再次转变了新生的大脑。
这篇研究报告被发表在《实验生物学》杂志上。
研究者称,为确认三肠涡虫是如何重获记忆,他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不过,科学家或许能够通过这种蠕虫发现记忆和学习的奥秘。
涡虫:具有再生能力的生物_人生故事

涡虫:具有再生能力的生物
《西游记》里的孙悟空真是厉害,头砍掉了立马又冒出一个来。
其实,有一种叫涡虫的动物,跟孙大圣的本领不相上下——头切掉能长个新头出来,尾巴切掉重新长尾巴,就算将它粉碎成279块,每一块都还能长成独立完整的个体。
涡虫之所以具有如此强大的再生能力,主要原因是其体内有一种类似于人类干细胞的细胞,而且这种细胞占涡虫细胞总数的25%。
这使得涡虫具有几乎无限的再生能力,在未受损伤的情况下,它能保持自己身体健康而不会死亡。
这使它成为科学家开展再生研究的一个非常难得的模型。
近年来,一系列与涡虫相关的研究工具被陆续开发出来,同时国际上多个顶级科研机构均建立了以涡虫为模型生物的实验室,相关研究成
果也已登上了《自然》《科学》等国际权威杂志。
中国科学家也已从涡虫身上发现了近50个参与再生过程的基因。
残体再生、长生不老,是人类自古以来的愿望。
或许开启这一神秘之门的钥匙,就在涡虫身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分子生物研究所31日宣布,该 所科学家用核糖核酸(RNA)干扰抑制基因表达的方 式抑制了涡虫体内蛋白质“Smed-SmB”的合成, 结果发现这导致涡虫体内的全能干细胞均不能分裂, 涡虫因此失去了再生能力。
• 参与研究的科学家说,这相当于发现了影响涡虫干 细胞分裂的“总开关”,这一发现可能有助于人们 深入了解组织缺损修复的机理。由于涡虫细胞中四 分之三的基因与人类基因相似,科学家还希望他们 的研究成果有助于人类干细胞研究。
涡虫的危害与治理方法
• 习性危害:白天躲藏在石块,水生植物阴影下,缩成卷曲状, 夜间出来活动和觅食。捕食睡眠中的小型鱼类和虾、螺。靠 腹部肌肉收缩及体表纤毛的摆动,使他能在物体上爬行,在 较平的表面拥有不俗的突进速度。也同样具备游泳的能力。
• 对策:涡虫多经新植入的水草被引入缸种,一旦引入,要让 它们自然消失是非常困难的,因为水草缸的环境基本非常非 常适合他们的生长,所以做好前期水草检疫工作尤为重要。 虽然涡虫捕食鱼虾螺能力相对有限,对水草又基本无害,还 会吃底床上的腐败物质。但还是有危害,而且很丑
•
涡虫是涡虫纲动物的总称,是扁形动物门中营自由生活(不
需要寄生在其它生物体内)的一类。它的进化地位并不怎么高级,
介于水螅(腔肠动物门)和蚯蚓(环节动物门)之间。
•
涡虫的体表一般具有纤毛,并有典型的皮肤肌肉囊,以强化
运动机能,表皮中的杆状体有利于捕食和防御敌害。
涡虫再生的原因
• 涡虫具备超级再生能力的主要原因,是其 体内有一种类似于人类干细胞的细胞。而 在人类体内虽然也存在着干细胞,却没有 办法像涡虫一样再生出受伤、缺失的器官。 这就是涡虫的再生能力吸引无数生物学家 注意的主要原因。
神奇的涡虫
《西游记》里的孙悟空真是厉害,头砍 掉了立马又冒出一个来。其实,有一 类叫涡虫的动物,跟孙大圣的本领也 不相上下——头切掉能新长个头出来, 尾巴切掉重新长尾巴,就算将它粉身 碎骨成279块,每一块都还能长出完整 个体
惊人无限的再生能力
• 涡虫能在一周内,重新长出切割掉的肌肉、皮肤、肠道、生殖系 统,甚至整个大脑。而在适宜的生长条件下且未受到损伤的情况 下,它能一直保持自身健康而不会死亡。
涡虫的再生能力
•
•
制作人•牛杰Fra bibliotek王雅欣•
张亚男 王梦岩
•
师玉露
涡虫简介
• )涡虫分布广泛,多数为淡水种,有的生活 在海水、陆地或寄生。体呈叶片状,柔软, 有纤毛。头铲形,有两眼,有时具触须。 尾尖。口在腹面後侧,常在近体後1/3处。 无体腔。咽可从口内伸出,咽下接肠,肠 为盲管。体长一般约3∼15公釐(0.1∼0.6吋), 有的超过30公分(约1呎。
涡虫再生能力应用前景
• 涡虫再生的秘密在于它体内存在一群丰富的干细胞,能够 通过不断的自我复制,产生与自己类似的细胞,并且在需 要的时候能变成其他任何类型的细胞。其实,人体也存在 类似的细胞,但与涡虫不同的是,人类只有少数器官具有 非常有限的修复能力,并且这种能力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削 弱。科学家希望通过分析涡虫利用这些细胞修复衰老的或 者受损的组织和细胞的能力,来寻找治疗因意外伤害而导 致的身体缺陷或者老年性疾病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