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课程标准
《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课程标准

《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课程标准注:I.课程类型(单一选项):A类(纯理论课)/B类(理论+实践)/C类(纯实践课)2.课程性质(单一选项):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3.课程类别(单一选项):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4.合作者:须是行业企业人员,如果没有,则填无二、课程定位《建筑施工组织》是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同时也是工程造价、工程建筑技术、工程测量与监理等土建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在不同专业其课程名称和课时数有一些差异),它是所有土建类课程的专业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掌握施工准备工作、流水施工原理、再通过课程设计熟悉各种施工组织应用软件,掌握建筑施工组织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术等,对实现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本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起到主要的支撑作用。
三、设计思路根据建筑施工流水作业这一典型工作任务对知识和技能的需要,对该课程的内容选择作了根本性改革,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建设该课程,选用施工进程(施工准备、施工方案选择、进度安排、平面图布置、目标保证措施)为载体来设计教学情境,且每一载体均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
在教学子情境选择中,考虑以下几个方面来重构知识和技能:1.由易到难和施工的先后顺序;2.充分考虑高等教育对理论知识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3.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4.考虑区域施工特点。
教学过程中,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外实训基地实习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以任务单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提升职业能力。
教学效果评价采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本课程所涉及的程度用语主要有“熟练”、“正确”、“基本”。
“熟练”指能在所规定的较短时间内无错误的完成任务,“正确”指没有任何错误,“基本”指在没有时间要求的情况下,不经过旁人提示,能无错误的完成任务。
《施工安全管理》课程标准

《施工安全管理》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施工安全管理【开课时间】第3学期【学时/学分数】48学时/2学分【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授课对象】市政工程施工专业二、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市政工程施工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也是任选课程。
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熟悉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及安全生产法律责任、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及制度、施工现场管理与文明施工、危险性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生产技术等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识,具备良好的施工安全组织管理能力及保障安全生产的技术能力,达到从事市政工程安全管理的相关职业能力要求。
前置课程:工程识图、工程材料、工程力学与结构等。
三、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安全生产的意义(2)熟悉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3)掌握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法律责任(4)掌握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及制度(5)掌握施工现场管理与文明施工的内容(6)掌握施工现场安全事故预防、处理方法(7)掌握道路、桥梁、地下工程等危险性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生产的内容与技术要求。
(二)技能目标(1)能够明了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具备哪些相关法律法规(2)能够知晓违反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所应承担的责任(3)能够知晓建设工程各方责任主体的安全责任(4)能够明了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5)能够指导施工现场安全文明施工(6)能够对土方工程、模板工程、支架工程、高处作业及季节性施工、防火工程等进行安全管理及技术指导(7)能够对安全隐患和事故进行处理、指导安排安全技术措施。
四、课程内容和要求《施工安全管理》课程内容与要求总课时48节五、教学实施建议(一)教材编写1、教材的编写应依据本课程标准进行,贴近本专业岗位的实际需求,并充分体现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等行动导向的课程设计理念;2、依照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以必须、够用和实用为原则,对传统施工安全管理理论教学内容进行整合,理论教学内容更加符合后续课程和未来应职岗位的实际需要。
建筑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课程标准

《建筑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课程标准1 课程基本信息2 课程概述《建筑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是一门主要的专业课程,它涉及到流水施工方法、网络计划、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项目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主要研究建筑施工组织的一般规律,内业管理的内容及方法.使学生具有编制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能力,掌握施工内业管理的程序、方法,毕业后能直接进行组织管理、内业管理工作.3 课程目标(一)建筑施工组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教会学生:(1)掌握流水施工原理、网络计划技术;(2)掌握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和编制方法;(3)具备施工组织管理的初步能力。
2.技能目标(1)具有编制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能力;(2)掌握施工内业管理的程序、方法,毕业后能直接进行组织管理、内业管理工作.(二)工程项目管理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教会学生:(1)掌握工程项目管理的含义、工程项目管理的类型和任务;(2)了解工程项目管理的国内外背景,了解工程项目管理学及其相关学科之间的相互关系;(3)了解当前几种重要的工程项目管理组织模式,了解项目投资目标论证和分析,工程项目管理组织结构;(4)掌握进度控制的含义、目的,掌握进度计划系统的构成,掌握进度计划的编制方法,掌握进度控制方法;了解总进度目标的论证;(5)掌握项目质量控制目标及控制依据、项目质量体系的建立与运行、项目设计阶段质量控制、项目施工阶段质量控制、工程项目竣工验收。
2.技能目标(1)掌握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工程项目投资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的基本方法;(2)熟悉各种具体管理方法在工程项目上的应用特点,培养学生有效从事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能力.(三)整体态度目标(1)培养基本职业素养和良好的劳动纪律观念;(2) 培养认真做事,细心做事的科学态度;(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根据工作任务合理分工,互相帮助、协作完成任务;(4)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正确描述工作任务、工作要求,任务完成后独立完成技术总结.4 课程内容及要求5 实施建议1.师资要求:主讲教师应由讲师以上职称、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承担2.参考资料建议使用教材:《项目施工组织与管理》,王立霞主编,郑州大学出版社,2007建议参考书:《施工组织与管理》,孟小鸣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土木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张长友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3.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针对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参与,在参与中学习。
建设工程管理专业核心课程标准

2、竣工验收备案的实施
4
3
任务三
施工质量验收
1、施工质量验收基本规定及术语
2、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3、施工质量验收程序及组织
4
4
任务四
工程准备阶段文件
1、立项文件
2、建设用地、拆迁文件
3、勘察、设计文件
4、招投标文件
5、开工审批文件
6、工程造价文件
8
5
任务五
监理文件
1、监理管理文件
2、质量控制文件
一、课程考核
1.过程考评占50%,期末考评占50册
2.过程考评由自主学习20%;普通作业与课堂问答20%;实验课成果40%;出 勤与课堂纪律20%组成
二、实训考核
出勤与课堂纪律20%;实训期间表现、问答20%;按时提交阶段性实训成果20%;
实训成果40%。
《工程资料管理》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工程资料管理
10
结构施工图的识读
1、结构施工图概述
2、基础平法施工图
3、柱平法施工图
4、剪力墙平法施工图
5、梁平法施工图
6、板平法施工图
7、楼梯平法施工图
8
实训项目
1.识读结构施工图,熟悉结构概况、基础、地下室、柱、剪力墙、梁、板、 楼梯等结构施工图及构造做法。
2.结构施工图图纸自审。
教学方法 建议
采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现场教学等教学方法,通过参观实训基地、参观 建筑物等实践,注重识图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6
6
基础
1、基础类型介绍
2、基础施工图
4
7
多层及高层钢筋混 凝土房屋结构
1、多层与高层结构体系
《建筑施工组织》课程标准

《建筑施工组织》课程标准《建筑施工组织》课程标准是针对建筑工程行业开展的一门专业课程。
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建筑施工组织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本文将从课程体系、学习内容和培养目标三个方面展开,探讨《建筑施工组织》课程标准的重要性和意义。
一、课程体系《建筑施工组织》课程标准是根据建筑施工组织管理的现实需求制定的。
该课程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两部分。
理论教学侧重于培养学生对建筑施工组织管理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包括施工组织原理、施工计划编制、施工进度控制、施工资源管理等内容。
实践操作侧重于培养学生运用相关软件进行施工组织管理的能力。
二、学习内容《建筑施工组织》课程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学习内容:1. 建筑施工组织原理:通过学习建筑施工过程的基本原理,了解建筑施工的基本流程和组织方式。
2. 施工计划编制:学习如何利用先进的施工组织软件,编制详细的施工计划,包括任务分解、项目时间表等内容。
3. 施工进度控制:学习如何在施工过程中及时掌握进度情况,有效地进行进度控制,防止延误。
4. 施工资源管理:学习如何合理配置施工资源,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等,以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
5. 施工组织方案优化:学习如何根据具体施工条件和要求,制定最优的施工组织方案,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三、培养目标《建筑施工组织》课程标准的培养目标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 理论基础:培养学生对建筑施工组织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 技术操作:培养学生熟练运用相关软件进行施工组织管理的实际操作技能,提高工作效率。
3. 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具备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施工中的问题。
4. 团队合作: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协调能力,能够与他人合作完成施工任务。
通过《建筑施工组织》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建筑施工的各个环节和过程,掌握施工组织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实践技能,为将来从事建筑工程行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建筑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课程标准

《建筑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建筑工程类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在《建筑施工技术》等课程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课程,其任务是让学生掌握施工组织与管理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后续《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等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72+实训1周,6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按照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突出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高度融合施工组织与管理知识技能的学习和职业精神培养。
1.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建筑工程类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培养目标、综合素质、职业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和案例解析能力的培养,结合本课程的性质和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最新理念,确定本课程目标。
2.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依据课程目标和施工员等岗位需求,围绕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的关键能力,反映技术进步和生产实际,体现科学性、适用性原则,确定本课程内容。
3.以编制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所涉及的基础知识为主线,以训练项目为载体,将建筑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中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职业素养有机融入,遵循学生认知和技能形成规律,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序化教学内容。
四、课程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建筑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进行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养成良好的工程施工习惯,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
1.熟悉建筑工程流水施工的基本原理,掌握流水施工时间参数的计算方法。
2.了解单代号网络图、双代号网络图的基本要素,能准确计算单代号、双代号网络计划时间参数,并能够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对进度计划进行优化和调整。
3.熟悉建筑工程的建设程序及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规则,能够编制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2024版《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标准

在张拉完成后进行混凝土浇筑,并进行养护和保 护。
预应力损失控制
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预应力损失,确保结构的安全 性和耐久性。
05
建筑装饰装修施工技术
抹灰与镶贴面砖技术
抹灰工程分类与组成
包括一般抹灰和装饰抹灰,介绍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抹灰材料与技术要求
讲述抹灰所需的材料、工具和技术要求,包括基层处理、抹灰层厚 度控制等。
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建筑施工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 常见建筑施工工艺和技术,培养学生具备独立分析和解决建筑施工问题的能力。
课程内容与要求
课程内容
本课程主要包括土方工程、基础工程、砌筑工程、钢筋混凝土工程、预应力混凝土 工程、结构安装工程、防水工程、装饰工程等建筑施工技术的基本内容。
强夯法
利用重锤自由下落时的冲击能来夯实浅层填土地基,使表面形成一层较 为均匀的硬壳层,从而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减少沉降。
03
振冲法
利用振动器水冲成孔,借振动器的水平及垂直振动,振密填料、形成碎
石桩体与原地基构成复合地基,或不加填料在软弱土层中成孔后,靠振
动力使土振密挤实,从而提高地基承载力。
桩基础施工技术
环保施工技术
采用环保型施工材料和施工工艺,减少施工过程中的环境污染。
07
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与管理
1 2
施工现场总平面图设计 包括临时设施、材料堆场、加工场地、施工机械、 道路、水电管网等布置。
施工现场管理 确保现场整洁、有序,实现文明施工,包括现场 围挡、标识标牌、消防设施等设置。
3
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 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施工噪音、粉尘污染,合理利 用资源,减少能源消耗。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标准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是高等职业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开设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是造价员、质检员级项目管理员等职业岗位培训、鉴定、考试的核心内容。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如何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协调,具有从事工程建设的项目管理知识,具有进行建筑企业项目管理的能力,具有从事建设项目管理的初步能力,以及具有有关其他工程实践的能力,为学生毕业后从事有关的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中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应开设在校内学习的第三学期,以理论一一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理论知识“必须、够用”为力度,突出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编制施工项目管理规划、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实施目标控制、可行性研究论证、组织招标、文字处理、项目管理软件应用能力,这门课程为毕业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二)课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组织结构的基本类型、特点和适用范围;(2)工程项目结构分解及其编码;(3)任务分工与管理职能分工设计;(4)工作流程组织;(5)项目决策策划及项目实施策划的内容;(6)工程项目质量的特征,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目标;(7)工程项目设计阶段、施工阶段以及竣工验收阶段的质量控制;(8)工程项目管理的过程及其核心任务。
2.能力目标(1)从项目实施与企业批量化生产的特点出发,分析工程项目管理的特点;(2)能够分析工程项目管理的过程及其核心任务;(3)能够讲出项目分解结构图、组织结构图、合同结构图和信息流程图的区别;(4)能够根据工程情况绘制出横道图和网络计划;(5)能够说明施工的伤亡事故情况。
3.素质目标(1)培养规范意识和质量意识;(2)培养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精神;(3)培养高度的责任心,精进的意识;(4)树立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三)参考学时理论60课时,实践20课时。
(四)课程学分4学分(六)教学建议1.教学方法案例引入教学法,本课程可通过引入工程案例和实例,引出课程重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
适用专业:工程造价专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
学时:64
学分:
开课学期:第三学期
第一部分前言
1.课程性质与地位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是高等职业院校工程造价专业的核心课程。
通过对工程造价专业的职业岗位——造价员、资料员、材料员、施工管理师等进行岗位职业能力的分析,制定了专业教学计划,并确定了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编制施工施工管理规划、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实施目标控制、可行性研究论证、组织招标、文字处理等能力,该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作用,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2.课程的设计思路
(1)该课程采用“知识+实例+实践”的教学模式,打破传统单一的知识传授教学模式。
在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构架下,课程教学方法由传统的归纳、分析、综合等方法向施工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转换,教师和学生边学边做,实现“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
(2)结合工程施工管理岗位任职要求,在分析典型工作的基础上,实现模块化教学和考核。
(3)根据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实际工作过程设计课程教学内容,课程内容的设计考虑“工作”和“学习”高度融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即工学结合。
(4)课程教学与国家注册建造师资格考试及施工管理师职业能力考试内容相结合,实现教学考证一体化、教学岗位一体化。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课程教学目标以“懂”与“会”、“学”与“做”、“知识”与“能力”的跟进关系为主线,主要设计了以下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基本知识;
(2)掌握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流程;
(3)掌握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基本方法。
2.能力目标
(1)具备工程进度控制、成本控制、质量控制、安全控制的基本技能;
(2)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处理工程信息的能力;
(3)能够进行市场调研、分析,施工实践的参与,对建设施工进行可行性论证,具备施工建设过程中的“四控、两管、一协调”能力。
3.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2)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1.课时分配
2.课程单元描述
第四部分课程考核
1.课程成绩构成及说明
本课程成绩形成主要包括学习过程性考核和期末考核,具体分配比例如表三:
第五部分教材及其它教学资源
1.使用教材
(1)《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用书编写委员会,2015年12月版;
2.参考书
(1)《工程施工管理》,丛培经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2)《工程施工管理》,成虎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第六部分编制说明
制定人:阳桑桑
审核人:阳桑桑
编制系部:化建系系
编制日期:2016年8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