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美狄亚与刘兰芝的爱情悲剧

合集下载

比较《氓》和《美狄亚》中女性的悲剧命运

比较《氓》和《美狄亚》中女性的悲剧命运

比较《氓》和《美狄亚》中女性的悲剧命运李佳梅摘要:《氓》中的女主人公和美狄亚因她们各自不同的生存环境形成了她们不同的性格,东西方不同的思想文化又深刻影响她们的性格,最终导致了她们同悲剧异结局的命运。

但归根到底,她们均是不平等的男权社会的奴役和压迫对象,都经历了爱情、婚姻的不幸。

关键词:比较同命运异结局《氓》中的女主人公和美狄亚,一个是东方古典文化影响下的温柔淑女,另一个是西方文明熏陶下的热情勇敢的女性,两块土地,两种不同的文化培育出了两株迥异的花朵,一株沉静娇美,一株热烈奔放。

可她们却有着相似的命运,她们为爱情结婚,深深的爱着自己的丈夫,为爱她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婚后她们同样遭到了丈夫无情的背叛和遗弃,成为了婚姻的牺牲品。

似乎,相似的经历使她们同样成为了命运的弱者,但是她们最终的结局是不同的!《氓》中的女主人公和美狄亚,她们同样深爱,爱的方式却不同;同样被弃,对待被弃的态度又不同;同样对命运的安排进行了抗争,抗争的方式也是不同的。

《氓》中的女主人公冲破父母之命的桎梏,勇敢的追求婚姻的自由,她与氓相见倾心后便定下了婚期。

从此以后女子朝思暮想,“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并且爻卦占卜,预测婚事的凶吉,这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多大的冲击啊!可是,当女子被弃后,女子也渐渐的清醒,是男子背叛了婚姻,背弃了誓言。

她沉痛,她怨恨,她也勇敢的站立了起来。

坚强的,与不幸的婚姻决绝,来保护自己的尊严。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便是这位女子的呐喊,她反抗的方式很平静,但她夺回了自己的人身自由,保持了自己独特的个性。

美狄亚,科尔喀斯国的公主,她美丽,聪明而多情。

美狄亚对伊阿宋一见钟情,帮助他取得了金羊毛,她亲手杀死了自己的亲弟弟,背叛了父亲,背弃了国家,同伊阿宋逃亡到了异邦,婚后几年,伊阿宋为了地位要娶科任托斯的公主,将美狄亚驱逐出境。

她悲痛欲绝,进行了疯狂的报复,她用毒药毒死了国王和公主,为使伊阿宋痛心,又亲手杀死了自己的两个孩子,残忍的手段突出了美狄亚刚烈的性格,正如她自己所说:“不要有人认为我软弱无能,温良恭顺;我恰好是另外一种女人:我对仇人很强暴,对朋友却很温和,要像我这样的人才算光荣。

美狄亚 弃妇

美狄亚 弃妇

发展过程中,有一类共同的人物——弃妇。

而把中外的弃妇进行比较的时候,就会发现她们之间有一个很明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结婚的女人被丈夫抛弃了,我们一般称之为“弃妇”。

其实,“抛弃”这个词本身就是“扔掉不要”(1)的意思。

只有属于自我们才可以堂而皇之地把它扔掉,所以,无论从男人还是女人的角度来说,妻子都是属于丈夫的,丈夫就是妻子的主人。

这一观和外国都得到广泛的认同,就算在女人本身,也绝少对这一看法提出什么异议。

自己已经把自己看得低人一筹,就算是抗争,又彻底?这是作为女人的悲哀。

我们以美狄亚和与她同时期的汉乐府中的著名人物刘兰芝进行比较分析。

在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个很独特很著名的女性形象-——美狄亚。

她对伊阿宋产生了爱情,为了他,她背叛了父亲,运用了自他取得了金羊毛,就因为这样,她抛弃了国家,抛弃了自己的民众,并且残忍地杀死了自己的弟弟,跟他远走高飞。

可以说,她一个女人可以做出的最大牺牲。

后来和他生活的好几年里,她一直对他很好,正如她的保姆所说的(美狄亚)“事事都顺从她的丈可是,到后来,伊阿宋还是背叛了她。

对这样一个为他牺牲了那么多,他曾经在神明面前发誓要照顾一辈子的女人,他能这样无情毫不犹豫娶了他国的公主。

“但如今,一切都变成了仇恨,两夫妻的爱情也破裂了,因为伊阿宋竟抛弃了他的儿子和我的主母,去国王克瑞翁的女儿成亲,睡到那公主的床塌上……”(3)从保姆的话里,已经道出了伊阿宋的背叛行为。

美狄亚又如何可以忍受这于是她用毒药杀死了公主和国王,最后还杀死了自己的两个亲生儿子,以报复丈夫的背叛行为。

对她来说,复仇的欲望已经超过了有的感情,没有东西可以平息她的愤怒,她是残忍的,她的残忍源于对丈夫的爱。

反观中国汉乐府里面的《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她长得俊美,每天辛勤劳动,为的是得到婆婆的认同,希望两夫妻可以过日子。

这本来是一个普通人可以追求、也毫不过分的愿望而已,可是,残酷的婆婆却活生生地拆散了这样一对恩爱夫妻。

《美狄亚》读后感(大全5篇)

《美狄亚》读后感(大全5篇)

《美狄亚》读后感(大全5篇)第一篇:《美狄亚》读后感《美狄亚》剧本读后感希腊神话中,无论是神袛还是神化的人(英雄),都具有人的情感,思想都刻上人的烙印。

虽然希腊神话主要是歌颂英雄的事迹,但我认为也深深地揭露和批判了人性的丑恶。

希腊神话称得上是一部人性批-判的宝典。

亲情可以是很虚假的东西。

今天还是你的兄弟,明天就可能成为你的敌人。

爱情的不可靠容易使人想起易变质食品,难以长久保存。

希腊神话对人对神都作了真实的展现,不粉饰光明,也不掩盖黑暗。

对人对神,它都同等对待。

不因为他是英雄而遮盖其卑鄙,不因为他是神袛而掩盖其虚伪。

人性的批判正是深深植根于这样的土壤,所以批判才显得深刻有力。

伊阿宋和希腊著名的英雄们去科尔喀斯取金羊毛。

在那里他邂逅了埃厄忒斯国王的女儿美狄亚。

为了帮助伊阿宋取得金羊毛并逃脱她父亲的追捕,美狄亚背叛了自己的国家和父亲,并且还设计杀害了自己的亲弟弟!然而美狄亚自己却并未得到幸福。

虽然她和伊阿宋最终结为夫妻,但是当她年老色衰时,伊阿宋就娶了临近一个国王的女儿。

这里面的伊阿宋和美狄亚本一直相爱着,可是美狄亚老了,伊阿宋喜欢上了别的女孩。

爱情的背叛使美狄亚把国王、公主及他的儿女都杀了,让伊阿宋活在悲痛世界中。

爱情是自私的,这是人之常情。

美狄亚說:“在一切有理智、有灵性的生物中间,我們女人算是最不幸的。

首先我们得用重金争购一個丈夫,他反会变成我們的主人。

……而最重要的后果还要看我们得到的,是一个好丈夫,还是一个坏家伙。

因为离婚对我们女子是不名誉的事……。

” 尽管这段話是母权制被推翻以后,对那个时代妇女的奴隶地位的控诉,但我们还是能够在戏剧《美狄亚》中认同美狄亚是一个完整的女性形象。

首先,美狄亚作为英雄时代男权的阴影下,敢于为了伊阿宋放弃公主的身份,杀死自已的弟弟,背叛自己的国家,为爱情绝对的付出。

在这个意义上,美狄亚是一个心理上绝对自由的人,敢爱。

可当她被自己的丈夫抛弃后,为了报复那个负心的男人,居然亲手杀死自已与伊阿宋所生的两个儿子,在这一点上,更突出了美狄亚心理上的绝对自由,敢恨。

比较《美狄亚》与《窦娥冤》的悲剧模式及中西审美观念的差异

比较《美狄亚》与《窦娥冤》的悲剧模式及中西审美观念的差异

比较《美狄亚》与《窦娥冤》的悲剧模式及中西审美观念的差异作者:宋南南陈祎满来源:《现代语文(学术综合)》2016年第12期摘要:在中西方古代社会,女性地位低下,是从属、被占有的他者,女性整体展现出一幅没有自我的画像。

而在女性淹没的时代中涌现出了两位女性英雄,美狄亚在古希腊男性主宰的文化语境下敢于复仇;窦娥是古代东方孝女、烈女的典范。

她们虽然表现了中西不同的文化观念,但她们鲜明的女性形象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与特征,同时也在女性被压抑的年代唱出了一曲自我之歌。

关键词:美狄亚窦娥悲剧戏剧《美狄亚》是古希腊三大悲剧之一,塑造了一位为爱情抛家弃国,甚至杀害了亲生哥哥的“狠毒”女人;在遭到丈夫背叛之后,杀害了将要嫁给丈夫的公主、公主的父亲以及自己的两个孩子以惩罚丈夫,达到复仇目的的故事。

《窦娥冤》是中国古典戏剧四大悲剧之一,描绘了一位为了婆婆,甘愿走向断头台的孝顺女性;因“冤”发了三桩誓愿——血飞白练、六月降雪、亢旱三年——以惩戒贪官,告清白于后人,最终由她的父亲窦天章为其平反而昭雪的故事。

二者都是从女性写起,却含有中西文化的巨大差异。

美狄亚是一位为爱不择手段的女性,可以为了丈夫狠心杀害自己的哥哥和孩子。

窦娥是一位温顺德良的中国传统女性,谨遵三从四德,是古代孝女、烈女的典范。

二者极巨反差的形象更鲜明地对比出中西悲剧不同的文化模式及其审美观念。

美狄亚和窦娥都是不可降服的烈马,为了心中所追寻的“真理”——爱与正义——不惜牺牲一切。

两位女性在不同的文化传统下成长,具有完全迥异的性格,但都在男权社会中受到摧残与折磨。

美狄亚出身皇室,具有良好的生活条件;窦娥六岁成为孤儿,跟着婆婆操持家务;美狄亚聪明狡诈,为自己而活;窦娥乖巧听话,总为他人着想;美狄亚因爱燃起可怕的妒火,为报复毁灭一切;窦娥因正义无法匡正,为冤屈惩戒后人。

二人不仅是性格导致的悲剧,更是时代——男权至上造成的女性悲剧。

一、《美狄亚》与《窦娥冤》的女性形象差异女性的地位自母系社会之后,就和男性形成巨大反差,谈到古代女性,悲剧这两个字仿佛就是她们的代名词。

《孔雀东南飞》与《美狄亚》之意蕴比较

《孔雀东南飞》与《美狄亚》之意蕴比较

5孔雀东南飞6与5美狄亚6之意蕴比较路敏吕靖在男权社会里,女性承担着男性的罪孽过失,社会对女性加以各种权力的枷锁,剥夺妇女权益。

男子与女子同有过失,女性受惩重于男性。

社会礼教律条要求也较严,因此,女性权利地位问题,具有社会历史意义。

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女性反抗多是以弱对强,以情抗理,以个人对抗整个男权社会,所以不易成功,而易获人们同情。

然而东方女性的反抗胜少败多:5孔雀东南飞6中刘兰芝只有以自杀来反抗;5红楼梦6中的林黛玉也是被毁灭者;其他诸如民间传说中的七仙女、祝英台等也是最终以失败作为结局。

希腊人则对命运的思考很早:在民主政治时代,希腊人开始同命运抗争,力求在崇高的事业中创造价值,即超越悲剧人生,取得不朽和永恒的崇高人生,这被看做是人生最大的成功与胜利。

本文就美狄亚与刘兰芝两个东西方女性的反抗及结局的比较,借以认识各文化体系中人性意蕴的异同。

一、文化背景对比分析欧里庇得斯(前480)前406)提倡彻底的民主,认为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包括无权妇女和奴隶;还认为事在人为,不全靠神的支配,同情下层妇女和奴隶,产生了人权思想。

5美狄亚6一剧虽系为神话、历史传说故事,但作者灌注了现实生活中阶级斗争、社会矛盾、社会危机和暴力反抗等社会事实。

当时的伦理已出现消极作用,成为维护统治、强权或特权的精神欺骗工具。

社会各方面的危机表明希腊民主制正走向衰落,尤其是在夫妇关系上,爱的需要因政治、经济地位变化而变化。

失去政治经济地位,爱的需要落空,旧的情爱失色,社会伦理失效。

地位悬殊、爱情失衡、关系破裂在所难免。

人们意识到必须靠自己的斗争甚至暴力反抗去争取自己应有的权利和地位,特别是下层妇女除受政权、经济贫困压迫之外,还要受夫权之苦,她们争取生存权利的要求十分强烈,而奴隶和下层阶级暴力反抗在所难免。

古希腊艺术家自觉把握生命冲动,从而探索并表达了生命冲动向崇高攀越的可能性和合理性,为人类自我拯救、自身文明创造提供了可行之路的暗示,达到净化自我、追求崇高而进入崇高超越的境界。

【读后感】《美狄亚》读后感

【读后感】《美狄亚》读后感

《美狄亚》读后感在小镇的边缘,有一栋被岁月侵蚀的老宅,它的窗户半掩,仿佛在诉说着过往的悲欢离合。

这天,我独自踏入这栋老宅,是为了寻找一本尘封已久的书籍——《美狄亚》。

随着书页的翻动,我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牵引,穿越千年,来到了古希腊的剧场,亲眼目睹了那场震撼人心的悲剧。

故事的主人公,美狄亚,一位美丽而智慧的女子,她的爱情如同夏日里最绚烂的花朵,却因背叛而迅速凋零。

她的丈夫伊阿宋,那个曾与她共赴生死的勇士,竟为了权势与财富,背弃了他们的誓言,迎娶了科任托斯的公主格劳克。

这不仅仅是爱情的背叛,更是对美狄亚尊严的践踏。

场景一:老宅的书房,昏黄的灯光下,我沉浸在书中。

美狄亚在得知真相后的愤怒与绝望,通过文字如潮水般涌来,我仿佛能听到她心中的呐喊:“我为你付出了所有,你却如此待我!”她的眼神中,既有对伊阿宋的怨恨,也有对自己命运的无奈。

场景二:古希腊剧场,观众席上人声鼎沸。

舞台上,美狄亚身着黑袍,面容冷峻,她的计划已经开始。

她利用自己的智慧,设计毒死了伊阿宋的新婚妻子格劳克,以及格劳克的弟弟,以此来报复伊阿宋的背叛。

这一幕,剧场内的气氛紧张到了极点,每个人都被美狄亚的决绝与疯狂所震撼。

“你以为这样就能让我痛苦吗?”伊阿宋在得知真相后,愤怒地质问美狄亚。

但美狄亚只是冷笑,她的心中早已被复仇的火焰吞噬,无法自拔。

场景三:老宅的花园,夜色深沉。

我继续翻看着《美狄亚》,故事的高潮部分让我屏息。

美狄亚在复仇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儿子,以阻止他们被伊阿宋的仇敌杀害。

但这一举动,也彻底将她推向了人性的深渊。

“这是我唯一能做的,为了保护他们不受伤害。

”美狄亚在内心独白中,声音颤抖,满是苦涩。

但她的选择,却让她与儿子之间,划出了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

随着故事的结束,我缓缓合上书本,心中五味杂陈。

美狄亚,这个曾经为爱痴狂的女子,最终却因复仇而失去了所有。

她的悲剧,不仅仅是个人命运的沉浮,更是对人性复杂性的深刻探讨。

比较美狄亚与刘兰芝的爱情悲剧

比较美狄亚与刘兰芝的爱情悲剧

比较美狄亚与刘兰芝的爱情悲剧科目:比较文学概论学校:铜仁学院系别:中国语言文学系班级:2010级本科(1)班姓名:贺清华学号:2010021014比较美狄亚与刘兰芝的爱情悲剧在人类的漫长历史长河中,爱情永远是人们追寻的一个永恒主题,古往今来,在文人骚客,中外作家的笔下,许许多多的女子形象为了爱情,为了所谓的幸福,做了多多的努力,但不幸的是,往往大多以悲剧收场。

往古贤人们用他们的文采,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的经典悲哀的故事,其中不乏弃妇的形象,无论是在东方文学还是在西方文学中,都有在爱情里被抛弃的女子,成为弃妇,我们把东西方文学下在爱情里受伤的女性做个较比,会发现其中有许多异同点。

我们以欧里庇得斯的《美狄亚》中的美狄亚与我国古代乐府诗集中的《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作比较,探寻她们爱情悲剧里的异同。

毫无疑问,美狄亚跟刘兰芝可以说是东西方文学中弃妇形象的典型。

她们对爱情的追寻都是失败的,也是悲哀的,这个从她们的婚姻悲剧中就可以看得出来。

为了能直观的感受,我们先来了解下两个故事的梗概。

作为悲剧作家欧里庇得斯的代表作《美狄亚》,它的取材来源于希腊神话,在《美狄亚》中,美狄亚是个聪明人情,敢爱敢恨的人物形象,故事中描写了王子伊阿宋通过美狄亚的帮助盗得了金羊毛,但发现父亲被新国王杀死,于是美狄亚帮助他惩罚了新国王,但之后又被赶出了家乡,夫妇二人来到了科林索斯,还生了两个儿子。

但是伊阿宋变心了,他想做科林索斯国王的女婿,并且想把妻儿赶出境外,这样的举动,激起了美狄亚的愤怒。

于是她设计毒死了国王跟公主,又忍痛的杀死了自己的两个儿子,绝了丈夫的后嗣,她如此的惩罚了伊阿宋之后乘龙车飞往雅典,这就是故事的梗概,很明显,这是个感人的家庭悲剧。

而乐府诗集中的《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是一个才貌双全,又知书达理的女子。

以其中的“十三能织素,十四能裁衣,食物弹箜篌,十六诵诗书”为证。

如此的一个女子在十七岁的时候嫁给了焦仲卿,后因焦母不喜欢刘兰芝而把他遣归娘家,在焦仲卿送刘兰芝回家的路上,他们彼此依依不舍,作誓离别,许下“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的誓言,他们相约,等过段时间后,焦仲卿会把她接回去。

比较中西方悲剧女性自救差异——以《美狄亚》和《窦娥冤》为例

比较中西方悲剧女性自救差异——以《美狄亚》和《窦娥冤》为例

比较中西方悲剧女性自救差异——以《美狄亚》和《窦娥冤》
为例
胡洋
【期刊名称】《爱情婚姻家庭:中旬》
【年(卷),期】2020()3
【摘要】在世界文学结构组成当中,悲剧文学绝对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具有代表性的
组成部分,而在悲剧文学当中,女性角色又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西方文学历史
当中,《美狄亚》具有极强的代表,而在中方的文学历史当中,《窦娥冤》在女性为主
题的悲剧文学中无疑是最为常见的、最具代表性的。

以上二者本质上都不约而同地将男权社会中的“女性自救”作为了重要的创作基础和主题。

受于二者文化背景、历史观念、审美层次的不同,中西方悲剧女性中的自救方面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通过对中西方悲剧女性自救差异上的分析和研究,可以发现国内文学与西方民族文
化之间的深层次差异性,从而更好地理解世界各国的文化,从宏观层面上来说,这对于
促进世界文明的多元化发展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效果。

【总页数】3页(P0001-0003)
【作者】胡洋
【作者单位】重庆三峡学院19级汉语言文学一班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
【相关文献】
1.从自救到自灭——美狄亚与曹七巧的女性悲剧解析
2.论中西方古典悲剧思想根源之差异——以《哈姆雷特》和《窦娥冤》为例
3.透过悲剧看中西方女性与命运的抗争--《美狄亚》与《窦娥冤》比较赏析
4.比较《美狄亚》与《窦娥冤》的悲剧模式及中西审美观念的差异
5.文化视野下中西悲剧女性的自救差异——以《窦娥冤》和《美狄亚》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目:比较文学概论
学校:铜仁学院
系别:中国语言文学系
班级:2010级本科(1)班姓名:贺清华
学号:2010021014
比较美狄亚与刘兰芝的爱情悲剧在人类的漫长历史长河中,爱情永远是人们追寻的一个永恒主题,古往今来,在文人骚客,中外作家的笔下,许许多多的女子形象为了爱情,为了所谓的幸福,做了多多的努力,但不幸的是,往往大多以悲剧收场。

往古贤人们用他们的文采,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的经典悲哀的故事,其中不乏弃妇的形象,无论是在东方文学还是在西方文学中,都有在爱情里被抛弃的女子,成为弃妇,我们把东西方文学下在爱情里受伤的女性做个较比,会发现其中有许多异同点。

我们以欧里庇得斯的《美狄亚》中的美狄亚与我国古代乐府诗集中的《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作比较,探寻她们爱情悲剧里的异同。

毫无疑问,美狄亚跟刘兰芝可以说是东西方文学中弃妇形象的典型。

她们对爱情的追寻都是失败的,也是悲哀的,这个从她们的婚姻悲剧中就可以看得出来。

为了能直观的感受,我们先来了解下两个故事的梗概。

作为悲剧作家欧里庇得斯的代表作《美狄亚》,它的取材来源于希腊神话,在《美狄亚》中,美狄亚是个聪明人情,敢爱敢恨的人物形象,故事中描写了王子伊阿宋通过美狄亚的帮助盗得了金羊毛,但发现父亲被新国王杀死,于是美狄亚帮助他惩罚了新国王,但之后又被赶出了家乡,夫妇二人来到了科林索斯,还生了两个儿子。

但是伊阿宋变心了,他想做科林索斯国王的女婿,并且想把妻儿赶出境外,这样的举动,激起了美狄亚的愤怒。

于是她设计毒死了国王跟公主,又忍痛的杀死了自己的两个儿子,绝了丈夫的后嗣,她如此的惩罚了伊阿宋之后乘龙车飞往雅典,这就是故事的梗概,很明显,这是个感人的家庭悲剧。

而乐府诗集中的《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是一个才貌双全,又知书达理的女子。

以其中的“十三能织素,十四能裁衣,食物弹箜篌,十六诵诗书”为证。

如此的一个女子在十七岁的时候嫁给了焦仲卿,后因焦母不喜欢刘兰芝而把他遣归娘家,在焦仲卿送刘兰芝回家的路上,他们彼此依依不舍,作誓离别,许下“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的誓言,他们相约,等过段时间后,焦仲卿会把她接回去。

可是刘兰芝回到家中,过了很长时间也不见焦仲卿来接,又在兰芝哥哥的张罗下,要把刘兰芝嫁给太守。

焦仲卿知道这个消息后,来寻刘兰芝,不料兰芝为了捍卫纯洁的爱情,毅然的赴了清池,从此与世长,。

后焦仲卿回到家中也悬吊与家中横梁,两家念其在生情谊将他们合葬,至此这一悲剧结束。

纵观这两个故事,其中的女主人翁美狄亚跟刘兰芝相同点跟不同点一目了
然。

相同点:
一、悲剧性的弃妇形象
美狄亚本是一个热情开朗的女子,但是在伊阿宋的变心后,她成为了一个失去爱情的弃妇,丈夫的背判让她失去了爱情的甜蜜,有的只是一颗血腥复仇的心。

同样刘兰芝因为焦仲卿的软弱,所以在被焦母遣归后也就成为了一个悲哀的弃妇形象。

她们都是爱情里的失败者,成了苦命的女子,正因为她们成为了弃妇,这就造成了她们悲剧性命运的开端。

二、具有反抗意识的女性代表
无论是美狄亚还是刘兰芝,她们可以说都是具有反抗意识的代表,她们的举动都可以说是她们对爱情的捍卫,都是她们对于社会的不公平现象做的斗争,美狄亚的家庭悲剧反映了奴隶主民主制衰落时期社会道德沦丧,妇女遭受压迫的生活现实,她对爱情的追求可以说是对追寻平等权利的斗争。

而刘兰芝沈赴清池的举动也是对封建社会制度的一种冲击,敢于违抗兄命,冲出社会的桎梏,是对封建礼制的一种有力的控诉。

不同点:
一、对于同样的悲剧命运却有着不同的反抗方式
同样是悲剧的命运,但是美狄亚跟刘兰芝反抗的方式却是大相径庭。

美狄亚在丈夫抛弃她以后,把满腔的悲愤化作复仇的因子,她残忍的杀死自己的两个儿子,毒死国王跟公主。

这些都源于她对伊阿宋的爱,正因为爱得深,所以恨的时候也会很深,当仇恨充满一个女人的心里的时候,那么她是恐怖的。

美狄亚在被丈夫遗弃后滋生出不满的情绪和反抗的念头,她悲愤的指责说这个社会不是为女子存在的,“一个男人与家里的人住得腻烦了,可以到外面去散散他心中的郁结,不是找朋友,就是找玩耍的人。

可是我们女人就只能依靠他一个人”。

在美狄亚的观念中,负心的人,天地不容!美狄亚采取的是一种极端的复仇方法,是一种对于别人的伤害来宣泄自己心中的仇恨的方法。

而刘兰芝即使是在被婆婆赶走的时候也还是对婆婆恭恭敬敬的,把被遣归的原因归结到自己身上,还把许多物品留下说“留与后来人”叮嘱小姑子照管好婆婆。

对于哥哥的逼婚,她最后选择了跳湖结束自己的生命,她不想伤害任何一个人,也不以伤害身边的亲人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但这些都是因为中国传统道德礼制所迫害的,在中国封建男权社会中,女子的地位是卑微的,女子必须遵守“三
从四德”,在这样的道德枷锁下,女子失去了爱情的权利,有的只是忍耐、服从。

然而,刘兰芝的赴池之举却宣告了对这种封建礼制的不满,她用生命维护了自己的尊严,表现了中国传统女性的知性、坚贞。

这与美狄亚的反抗方式是完全不一样的。

二、不同的悲剧婚姻
我们可以说美狄亚跟刘兰芝的婚姻都是不幸福的,但从某些从层面上来讲,刘兰芝比美狄亚是要幸运那么一点点的。

美狄亚一开始就注定是个失败者,因为伊阿宋接受美狄亚是带有功利性的,他是带着王权使命来的,所以,从一开始,这段感情就具备了不稳定的因素。

所以在残酷的现实面前,美狄亚的爱情被敲打的支离破碎。

刘兰芝跟焦仲卿的悲剧却是来自于家长的摆布,他们彼此之间还是有感情的,只是父母对于儿女婚姻的绝对控制,导致了他们有情人终成不了眷属。

但是,她们虽然生不能同寝,死却能同穴。

虽同为悲剧的结局,但是刘兰芝跟焦仲卿也算是有了一个爱的归属,而美狄亚却似乎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啊!!!
结语:
美狄亚跟刘兰芝都是悲剧的人物形象,造成她们悲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同为爱情婚姻的失败者,她们所采取的态度是不一样的,这大概是由于东西方文化背景的不同,我们在同情她们的同时更应该进行深刻的反思。

我觉得,一个女人,如果想要获得长久不变质的爱情,一个圆满的婚姻的话,首先在经济上应该能够独立,有句话叫经济独立才能人格独立说得很好。

其次,在选择自己的爱情对象时,应该擦亮眼睛,不要盲目的爱。

这就是我从美狄亚跟刘兰芝的爱情婚姻悲剧中看出的东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