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各地市名称的由来

河南省各地市名称的由来
河南省各地市名称的由来

河南各市县名称的由来

河南地处中原核心地带,是华夏族的发祥地和聚居地,文化底蕴深厚,不仅体现在有形的名胜古迹上,连大量无形的地名也渗透着历史文化的气息。河南现有127个县(市),从名称产生的先后顺序看:春秋战国4个、秦汉38个、三国至南北朝5个、隋唐五代25个、宋金元12个、明清11个、民国16个、新中国16个。可以看出,河南省县市名称的形成有3个高峰时期,一是秦汉,二是隋唐,三是近现代。从名称的来历、含义和演变看,都是名之有因。或记其物,或志其位,或描其形,或寄其意,或由生产,或因生活,或用方言等。无不与河南的地理、历史、政治、军事、经济、交通等密切相关。

一、与水有关的命名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源。自古人们在选择定居地时,首先考虑的是接近水源。河南以水命名的县市有27个。命名的规律如下:

1.因治所与河湖等水体的相对位置,依“水北为阳,水南为阴”的原则命名。治所在河流北岸,以“水北为阳”得名的县市有:洛阳,在洛水(今洛河)之北。宜阳,在宜水之北。濮阳,在濮水之北。舞阳,在舞水(今三里河)北。汝阳,在北汝河之北。淮阳,在淮水(今淮河)之北。泌阳,在泌水(今泌阳河)之北。汤阴县,得名于县城在汤水之南,“水南为阴”,故名。汝南县,得名于县城在汝水(今汝河)之南。还有内黄县,汉高帝九年(前198年)置县时,因当时习惯上以黄河以南为外,以北为内,黄河以南有外黄县,此地遂取名内黄县。有些县市由于治所迁移,地理环境已经变化,但名称仍保留至今。比如,沁阳,得名于原县治(今武陟县沁阳村)在沁河北岸,今沁阳市区却在沁河之南。荥阳,在秦代置县时,以县城(今郑州市邙山区古荥)在荥泽之北而得名,北魏县治徙大栅城(今市区老城),荥泽已不存在,荥阳一名沿用至今。

2.因位于河流发源地或滨临河川命名。济源,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县,以地处济水(今济河)之源命名。栾川县,北宋置,以鸾水(今伊河)源于此,得名鸾川,后“鸾”演为“栾”。伊川县,因县境地处伊河川地,故名。洛宁县,隋称永宁县,1914年以地临洛水(今洛河)改称洛宁。临颍县,西汉因地临颍河设县取名。淮滨县,1952年得名于地处淮河之滨。

3.因河流流经县境命名。如:浚县境内有浚水(卫河、淇水合流曰浚水),淇县境内有淇水(今淇河),范县境内古有范水,睢县境内有睢水,漯河市境内有漯河(沙、澧二河在此汇流形成河湾,内多螺坑,清代称漯河),淅川境内有淅水,唐河县境内唐河纵贯,扶沟县境内有洧水沟,潢川县境内有小潢河。

二、与山有关的命名

河南因山得名的县市有11个。其命名:

1.名称直接使用辖区内的山名。如:平顶山市内有平顶山,鲁山县内有鲁山,确山县内有确山,桐柏县内有桐柏山,方城县内有方城山。

2.取境内山名的一部分。罗山县名出自境内的小罗山,光山县名出自境内的浮光山,中牟县名来自境内的牟山(今已无存)。新密市,西汉置密县,因县境西南有密岵山,县名源此。1995年县改市时,因城区东移取名新密。

3.因山在县市的相对位置。南阳,因在“南山之南”得名。嵩县因地处嵩山之西,境内外方山传为嵩山起点,故名。

三、与地形、位置、交通有关的命名

河南地处中原,地形多样,位置重要,交通便利。这种地理形势在一些县市名称的由来及含义中也有所反映。因地形、位置得名的有:巩义市,原秦置巩县,因南依嵩山,北临黄河,东有虎牢关,西有黑石关,山河四塞,巩固不拔,故以巩名县,1991年改市。陕县,

秦置,因这里四面环山,周成王时,周、召二公以陕原为界,分陕而治,故名。夏邑县,金代改下邑县名而来,下邑因其地势洼下得名。平舆县,西汉置,传古代这里的挚国人根据地势平坦的特点,造出了四轮车,称“舆”,后人称此地为平舆,因而得县名。鄢陵县,因城在土陵之上,故名。西峡县,因县治位于“入秦孔道,扼楚咽喉”的西峡口而得名。三门峡市名,取自黄河中的峡谷三门峡。因水陆交通得名的有:孟津、延津二县,名称均来自黄河渡口。津即渡口。《尚书·禹贡》注,在孟置津,谓之孟津。北宋改酸枣县为延津县,因境内原有黄河渡口延津得名。通许县,北宋以地邻东京(今开封)通往许昌的大道,取名通许。驻马店市,因明代曾在此设置驿站,故名。

四、与地名有关的命名

1.用古政区、古城邑等命名。河南县市名称,源自古代的国、州、府、城邑、乡等的有21个,其中不少产生的年代久远。

(1)以古国命名:郑州和新郑,均源于春秋之郑国。郏县源于郏国。封丘源于封父国。郾城源于郾子国。虞城源于虞国。项城源于项国。上蔡和新蔡,均源于蔡国。息县源于息国。鄢陵源于鄢国。许昌源于许国。

(2)以古州、府命名。林州市取名自金代的林州。禹州市取名自明代的禹州。孟州市取名自唐代的孟州。邓州市取名于隋代的邓州。卫辉市取名自明代的卫辉府。

(3)以古城邑、乡命名。叶县,汉置,因春秋为叶邑得名。宁陵县,汉置,战国魏公子无咎封宁陵君在此,秦为宁陵城,故名。鹿邑县,隋代因境内有春秋陈之鸣鹿邑,更武平县名为鹿邑县。沈丘县,隋代以位于春秋楚之沈丘邑地,改褒信县为沈丘县。新乡县,隋代析汲县地置,取境内古代的新中乡之首尾二字命名。

(4)将两政区名称,各取首字命名。1950年撤销原武县和阳武县,合并后命名原阳县。1954年撤销兰封县和考城县,合并后命名兰考县。1974年析舞阳县一部分建钢铁厂,1977年各取首字命名为舞钢区,后改舞钢市。

2.用其他地名命名。

(1)县市名称来自辖地村名。南召县,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析南阳县北部置县时,以境内的南召店之“南召”为县名。新县,1947年改经扶县而来,因驻地在新集,故名。鹤壁市,1957年建市时,以驻地鹤壁村命名。台前县,1978年设置,因县政府驻台前村得名。义马市,1981年设市,取驻地义马村为市名。

(2)县市名称来自古建筑名。渑池县,秦置,取境内的古水池名“渑池”为县名。滑县,明代置县,以境内有滑台取名。长垣县,秦代以“县有防垣”(即防水防兵的长墙),改首垣邑为长垣县。

五、与人名有关的命名

1.用姓氏人名命名。来自人名的有:尉氏县,秦置,因此地春秋为郑大夫“尉氏”封邑,故以名县。太康县,隋代以夏启之子太康在此筑城,城东有太康墓,改阳夏县为太康县。清丰县,据《旧唐书·地理志》载:“以县界有孝子张清丰门阙,魏州田承嗣请为县名。”襄城县,秦置,以春秋时周襄王避乱投郑国居于矱(音“泛”),后楚灵王在矱西1公里处筑城,取名襄城,县以此为名。来自姓氏的有:西华县,西汉置县,因昔为春秋宋华氏之地,此居西,称西华,据此得县名。焦作市,1945年置,因明代有9户焦姓在此经营煤炭作坊得名。

2.因避皇帝讳改名。河南省有以下县市因避讳更名而来:开封县,原为秦置启封县,汉司马迁著《史记》时,因避景帝刘启之讳,改启封为开封。南乐县,五代唐晋王李存勖,因避其祖李国昌之讳,以县治在旧治之南,改昌乐县为南乐县。内乡县,隋代避文帝杨忠讳(“忠”与“中”同音),改中乡县为内乡县。信阳市,因宋代避太宗赵匡义之讳,改义阳县为信阳县,后改市。商水县和商城县,皆因宋代避宣祖赵弘殷讳(殷、商相通),改矲水县为商水县,改殷城县为商城县。正阳县,因清雍正元年(1723年)避世宗胤祯之讳(“祯”与“真”同音),

更名真阳县为正阳县。

六、与历史事迹有关的命名

河南战略位置重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发生过的历史事件不胜枚举,有一些也成了县市名称命名的来源之一。修武县,秦置,取“武王伐纣、修兵演武于此”之意。偃师县,汉置,取武王伐纣,于此“息偃戎师”之意,现为偃师市。武陟县,隋置,“陟”意为兴起,取周武王兴起之意。获嘉县,因汉武帝刘彻行至汲县新中乡,获南越相吕嘉的首级,以此置县。遂平县,因唐元和十二年(817年)唐将李硕平吴元济之乱,收复吴房,敕改吴房县为遂平县。镇平县,因金正大二年(1225年),境内五朵山农民起义被镇压平息,次年设县称镇平。西平县,汉代以古有西陵亭,当时已平夷,故曰西平。登封市,由于唐代皇帝武则天“登嵩山,封中岳”,将嵩阳县更名为登封县,1994年改市。灵宝市,唐天宝元年(742年),因在桃林县南函谷关掘得天宝灵符,遂改桃林县为灵宝县,1993年改市。

七、以良好祝愿和吉祥之词命名

历代统治者为了表达其政权长治久安、繁荣昌盛的愿望,往往在给县市取名时,赋予其祥瑞、祈福、平安之意的词语,以求吉利。如:许昌县,三国时以魏的业基昌盛于许,将许县更名许昌县。新野县,西汉置,春秋战国时此地称蒸野,在蒸野新建县,取名新野,有更新之意。洛宁县,隋代称永宁县,1914年改今名,均寓太平安宁之含义。永城市,隋代置县,因城屡遭水击而不破,故曰永城,以示祥瑞,1996年改市。新安县,含义中也有祈求新的安宁之意。新县,原称经扶县,1947年建县,取“新”字,寓有中共新政权建立之意。

固始县,汉代取其“固久之固,当自此始”意置县,以示绵嗣吉祥之意。社旗县,1965年设立,县城驻赊旗镇,以谐音取“高举社会主义旗帜”意改赊旗为社旗。巩义市,1991年县改市命名时,含义也取有“巩固社会主义”意。

八、与其他因素有关的命名

以植物命名:杞县,秦置,因境内古多杞柳得名。长葛县,隋置,以古代建城邑之始,有葛条附树,故名长葛,1995年改长葛市。以政治主张命名:民权县,1928年设立时,取孙中山倡导的“三民主义”之一的“民权”二字作县名。博爱县,1929年置县时,依据孙中山建国大纲中的“博爱”二字取县名。以用字读音命名:辉县市,“辉”字来自境内百泉卫源庙清晖殿的“晖”(晖通辉)字。郸城县的郸城来自谐音“丹成”,传说春秋时老子在此将“丹”炼成,故名。商丘市,名称源自上古时这里地应商星,“陶唐氏火正阏伯居商丘”,以此命名。

河南部分地名的由来

河南部分地名的由来 河南省的县名由来久远,自春秋战国至今各代都有产生和演变。市名多由县名而来,是封建帝制灭亡后的近几十年间才兴起的。县市名称的命名与变更,常常受到各个时代人为因素的影响和控制。河南现有127 个县市,从名称产生的先后顺序看:春秋战国4个、秦汉38个、三国至南北朝5

个、隋唐五代25个、宋金元12个、明清11个、民国16个、新中国16个。 可以看出,河南县市名称的形成有3个高峰时期,一是封建社会初期的秦汉时期,二是隋唐盛世,三是封建社会消亡后的近现代。从名称的来历、含义和演变看,都是名之有因。或记其物,或志其位,或描其形,或寄其意,或由生产,或因生活,或用方言等。无不与河南的地理、历史、政治、军事、经济、交通等密切相关。本文仅就河南县市名称的命名及其由来、含义作以下探讨。 一、与水有关的命名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源。自古人们在选择定居地时,首先考虑的是接近水源。河南以水命名的县市有27个。命名的规律如下: 1.因治所与河湖等水体的相对位置,依“水北为阳,水南为阴”的原则命名。治所在河流北岸,以“水北为阳”得名的县市有: 洛阳,在洛水(今洛河)之北。 宜阳,在宜水之北。濮阳,在濮水之北。 舞阳,在舞水(今三里河)北。 汝阳,在北汝河之北。 淮阳,在淮水(今淮河)之北。 泌阳,在泌水(今泌阳河)之北。

汤阴县,得名于县城在汤水之南,“水南名内黄县。有些县市由于治所迁移,地理环境已经变化,但名称仍保留至今。 比如,沁阳,得名于原县治(今武陟县沁阳村)在沁河北岸,今沁阳市区却在沁河之南。 荥阳,在秦代置县时,以县城(今郑州市邙山区古荥)在荥泽之北而得名,北魏县治徙大栅城(今市区老城),荥泽已不存在,荥阳一名沿用至今。 2.因位于河流发源地或滨临河川命名。 济源,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县,以地处济水(今济河)之源命名。 栾川县,北宋置,以鸾水(今伊河)源于此,得名鸾川,后“鸾”演为“栾”。 伊川县,因县境地处伊河川地,故名 。洛宁县,隋称永宁县,1914年以地临洛水(今洛河)改称洛宁。 临颍县,西汉因地临颍河设县取名。淮滨县,1952年得名于地处淮河之滨。 3.因河流流经县境命名。 如:浚县境内有浚水(卫河、淇水合流曰浚水) ,淇县境内有淇水(今淇河), 范县境内古有范水, 睢县境内有睢水,

福建各县市地名的由来

福建各县市地名的由来 福建省一些地名的命名很大程度上与山、水、年号、祈福祥瑞和合成等相关,这与福建的地理环境关系密切,说明地理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的存在与发展。试举例如下: 因山命名的地名十六个: 福州,因福山而命名。 泉州,因泉山(北山,清源山)而得名。 长乐,因长乐山而得名。 仙游,因仙游山而得名。 龙岩,因龙岩山而得名。 福鼎,因福鼎山而名。 东山,因有东山(苏峰山)而名。 云霄,因有云霄山而名。 连城,原为莲城,因有莲峰山而名。 屏南,因处古屏山之南而名。 华安,因县治在华峰岭而民安居乐业于此。 柘荣,因有“柘洋东山,东望海外数百里”而得名。 平潭,因海坛岛的山石如坛故名。 霞浦,因霞浦山而名,也有说因有霞浦江而名。 福清,因“山自永福里,水自清源里,会于治所。”而改名。 武夷山,原为崇安县,因有东南名山“武夷山”而改名。 因水命名的地名二十四个: 连江,因连江而名。

罗源,因罗江(罗源溪)而得名。 闽清,梅溪与闽江在此相汇,“江水浊,溪水清”舍浊就清故名。 厦门,因地处海道下方且似门,名下门,谐音为厦门。 清流,有龙津河且流水清澈而名。 尤溪,因有尤溪而名。 沙县,有闽江支流沙溪而得名。 大田,有大田溪而名。 晋江,因晋江而名。 安溪,原称清溪,溪水清澈而名,后有“盗起”,改今名。一称“溪流清莹,顺下好驶,故曰安溪。” 漳浦,因漳江(漳溪)而名。 浦城,因城在南浦溪而得名。 南安,“因县有南安江,取以为名。” 古田,“有谢能者,因古时田亩开垦而居,故名古田。”但也有闽江支流古田溪之故。 松溪,因松溪而名,溪水两岸皆乔松,“百里松荫”。 武平,因境内有武平河,为汀江支流。 明溪,有“明溪在县东,亦曰明江,……东北流,岩侧有大小二阜,对如明字,因曰明溪。” 漳州,因漳江(溪)而得名。 漳平,“邑据漳江上流,万山之中,此为平衍云。” 建阳,因在建溪之北而名。 长汀,因汀江而名。“汀水向南流,南,丁位也”。 顺昌,县西北有顺阳溪,故名。 清流,因县北有清溪,为沙溪上游,沿溪森林多,溪水澄清如练,故名清流。

陕西县名的来历

陕西县名的来历 蓝田县,秦献公6年(公元前379年)设蓝田县,因县东南有蓝天山而得名,因产美玉,上等玉为球,次等玉为蓝,“玉种蓝田”之说。 临潼县,西周时为骊戎部落所在地,秦时为骊邑,汉设新丰县,唐改朝应县,宋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改称临潼县,因县东有潼水,县西有临水,故称临潼县。 高陵县,春秋时,因县东有高陵邑,秦孝公设高陵县,又因县南有秦政原,形似高陵而得名。 延川县,西魏时期设广安县于文安驿。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改为延川县,因境内延川水(清涧河)而得名。 陇县,西魏恭帝元年(公元554年)设陇州,因境内有陇山而得名。辛亥革命后废州留县。 凤翔县,是春秋战国时期秦国的首都,雍地所在地,汉时设雍县,唐至德二年(公元75年)设凤翔郡,金代设凤翔县。 麟游县,隋文帝仁寿年间这里发现过白色麒麟,后修仁寿宫,。隋恭帝义宁元年(公元617年)始设麟游县。 岐山县,因为是周朝的发祥地,县境内有岐山,隋开皇16年(公元596年)始设岐山县。 扶风县,汉代在长安设右扶风、京兆尹、左冯翊三辅管理关中地区,当时的右扶风管理咸阳以西21县,取“扶助京师,以行风化”之意。后改扶风郡,唐贞观八年,(公元543年)始设扶风县。 凤县,秦为古道县,北魏为梁泉县,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改为凤县,因境内有凤凰山、凤凰岭而得名。 安塞县,宋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在此筑安塞堡,取“安定边疆”之意,元宪宗二年(公元1252年)设安塞县。

兴平县,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始设兴平军,后改兴平县,再未变过。 乾县,秦时为好峙县,因唐高宗的坟墓乾陵在县境内,唐文明元年(公元684年)分好峙、礼泉置奉天县,唐乾宁二年(公元895年)升为乾州,因乾州在长安西北,八卦中为乾卦方向,故叫乾县。公元1913年降州为乾县。 永寿县,西魏文帝大统十三年(公元548年)设广寿县,因广寿原得名。北周明帝二年(公元558年)改为永寿县。 长武县,汉代属浅水县地,隋朝在这里筑武城,唐朝设长武镇,取“长用武”之意,宋真宗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始置长武县。 淳化县,秦朝为云阳县,县北有甘泉宫是秦、汉时著名的离宫,秦始皇筑直道就是由甘泉宫向北沿子午岭直到九原(包头),宋朝淳化四年(公元994年)在梨园镇设县,以年号为县名。 泾阳县,秦朝为池阳县,前秦二年在池阳县东南置泾阳县,因在泾水之阳而得名。 三原县,因县境内有酆原、孟侯原、白鹿原而得名,前秦二年(公元352年)设三原护军,北魏始光元年(公元424年)设三原县沿袭至今。 武功县,秦朝在眉县境内,因武功山、武功水(石头河)得名,武功县为周邰邑,秦朝为邰县,东汉时迁武功县到邰县,仍为武功县。 清涧县,北宋时在县境内挖井一百五十丈见清澈的泉水而得名,宋景德元年(公元1041年)为该地起名清涧城,金大定二十二年(公元1182年)设清涧县。另一说是因清涧河而得名。 白水县,秦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1年)设立白水县,因白水河而得名沿用至今。 蒲城县,秦朝为重泉县,后魏改为南白水县,北魏太和23年(公元504年)改名蒲城县,因县境内有蒲池而得名。 韩城县,是春秋时的韩国故地,县西有韩原,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89年)始置韩城县,五代改为韩原县,唐同光四年(公元926年)复名韩城县,沿用至今。

河南省各地区县名录

河南省各县、市、区长途电话区号表 郑州市区号0371 中原区、二七区、管城回族区、金水区、上街区、邙山区、中牟县、巩义市荥阳市、新密市、新郑市、登封市 开封市区号0378 龙亭区、顺河回族区、鼓楼区、南关区、郊区、杞县、通许县、尉氏县、开封县、兰考 洛阳市区号0379 老城区、西工区、廛河回族区、涧西区、吉利区、洛龙区、孟津县、新安县、栾川县、嵩县、汝阳县、宜阳县、洛宁县、伊川县、偃师市 平顶山市区号0375 新华区、卫东区、石龙区、湛河区、宝丰县、叶县、鲁山县、郏县、舞钢市、汝州市、 安阳市区号0372 文峰区、北关区、殷都区、龙安区、安阳县、汤阴县、滑县、内黄县、林州市、鹤壁市区号0392 鹤山区、山城区、淇滨区、浚县、淇县、 新乡市区号0373 红旗区、新乡县、获嘉县、原阳县、延津县、封丘县、长垣县、卫辉市、辉县市、 焦作市区号0391 解放区、中站区、马村区、山阳区、修武县、博爱县、武陟县、温县、济源市、沁阳市、孟州市、 濮阳市区号0393 清丰县、南乐县、范县、台前县、濮阳县、 许昌市区号0374 魏都区、许昌县、鄢陵县、襄城县、禹州市、长葛市、 漯河市区号0395 源汇区、舞阳县、临颍县、郾城县、 三门峡市区号0398湖滨区、渑池县、陕县、卢氏县、义马市、灵宝市、南阳市区号0377宛城区、卧龙区、南召县、方城县、西峡县、镇平县、内乡县、淅川县、社旗县、唐河县新野县、桐柏县、邓州市 商丘市区号0370 梁园区、睢阳区、民权县、睢县、宁陵县、柘城县、虞城县、夏邑县、永城市 信阳市区号0376 师河区、平桥区、罗山县、光山县、新县、商城县、固始县、潢川县、淮滨县、息县、 周口市区号0394 川汇区、扶沟县、西华县、商水县、沈丘县、郸城县、淮阳县、太康县、鹿邑县、项城市 驻马店市区号0396 驿城区、西平县、上蔡县、平舆县、正阳县、确山县、泌阳县、汝南县、遂平县、新蔡县、

河南各市各县人口

河南省各市区人口数骸计报告 ,低刊东和山东如上朋半年以上械动人II, .;叽心篇人口大仏2010/7儿利肪\口,锻烈U必大关,成为金国第 个人口筑匕的物.全询个劄mtm万,20徳(市、E)人口趙百几 (-)河南省人口侑况 全省2010币肚忠人口的67万人,j【中城旗人口3758力人、占占人n 时17.7%?农村人口6期力人、占总人口的62辄全省袖人口9437力 人.鉀认口紈I尸泌91597 人,河蔚是小田啟廉地”少数民扳人:】最纟 的务书?陳段趺外还有55个少数民恢成分,人口137.46万人,於袖人 口的13佩.耳中回臥II 118.67力人、屈全国幣亿 」MIM抵公报 ym;5 ]6II处触泌省Mio年獵始IN人I 咏2010年II月I日年H,金咖人口砂230人.同第五决鈿人口普奇2000 年II H I日翎的92558060人相匕诃加伽14655)7人,肚徳年利H髀 甥为0.169.o按篦住人口分.挥名仝厲第三名:在全省常住人口丰?貝爭冢 庭户25926993 P. 魏户人II 90021删人,户均人口 3.47人;金年常任人匸中男住占5050,女 住占49.49%:0—14岁人D占21% H岁人口占7Q64%, 65岁及以上人口占 8J6%:貝有人学(描大号以':)文的人I」为6015570人:貝有禺中(金 中芳)匸化料腹的人口为12422668 人:財(刃中文化曲酬人口为妙曲5人 肺小学文化弾询人「1为222766?人. 另外从河18師近纵哦側师以看山礪住人3的儿大凝:I. 1539岁人口近 城罚碣力供給充足2、65岁趾人口卜徳上卅老靴社会向我僦来3.大学文 也度人ni绻上几人门和业頫 (二)駆县人的况 何楠2010

陕西省各县名称由来

陕西:起于西周。西周成王时,周公与召公分陕而治。陕,指古之陕塬,今河南陕县。当时规定,周公治陕之东,召公治陕之西。陕西始见于史。陕西的简称是“秦”,最早指今甘肃天水一带。西周时,秦人先祖非子因养马有功,受封于“秦地”,公元前770年,秦襄公因护驾周平王东渡有功,受封“岐山以西之地”,建秦国。从此,陕西始有“秦”的概念。陕西在口语中还被称为“三秦”:最早为楚汉战争之际项羽在关中设置的三秦王。楚汉战争初期,项羽封刘邦为汉中正王,为防止他北上,将三员秦国降将分封在以咸阳为中心的关中地区。他们分别是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这就是最早的“三秦”概念。现在的“三秦”,是指陕北黄土高原、关中平原和陕南秦巴山区。 西安:在西周时称为“丰镐”。“丰镐”,是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别修建的丰京和镐京的合称。西汉初年,刘邦定都关中,取当地长安乡之含意,立名“长安”,意即“长治久安”。丝绸之路开通后,长安成为东方文明的中心。史称“西有罗马,东有长安”。隋时,隋文帝杨坚曾被周明帝封为“大兴都公”,因而将新都命名为“大兴城”,长安作隋时也被称为“大兴城”。唐朝时,又恢复长安之名。元代,易名为“奉元城”。明洪武二年(1369年),明政府改奉元路为西安府,取义“安定西北”,西安之名由此而来。 延安:商以前延安属鬼方。公元前13世纪时,武丁伐鬼方,延安成为商王朝的势力范围。西周时期,此处为大戎等民族控制。春秋时、晋人大败那里的白狄,将这里纳入晋国版图。战国时,秦人置上郡管辖该地。汉时设高奴县于此地。隋开皇三年(583年),设延安州,延安之名始见于史。延安地控1个区和12个县。其中,区为宝塔区。县有延长、延川、子长、安塞、志丹、吴旗、甘泉、富县、洛川、宜川、黄龙、黄陵。 榆林:明永乐六年(1408年),在今红山(雄石峡)建榆林寨、榆林之名始见于史。因当地的土壤特别适合种榆树和柳树,故名。榆林地处沙漠地带,城置其中,又似一匹行进中的骆驼,故又名“骆城”。榆林于1988年撤县改市。目前、管辖一个区、即榆阳区;县11个,即米脂、绥德、靖边、清涧、吴堡、神木、府谷、定边、子洲、横山县、佳县。 宝鸡:秦时因其境内有陈仓山,故而设置陈仓县。唐至德二年(757年),以“昔有陈仓宝鸡鸣之瑞”而改陈仓为宝鸡。相传陈穆公时,陈仓人发现两位仙鸡化作的神童,得雄者王,得雌者霸。这两位神童后来一个飞至南阳,一个落至宝鸡,人称陈宝。宝鸡市管辖的区有3个,即金台、渭滨和陈仓。其中,金台区得名与区内著名道观金台观有关。此观系太极拳鼻祖张三丰的修道之处。宝鸡市管辖的县有9个,分别是凤翔县、岐山县、扶风县、眉县、陇县、千阳县、麟游县、凤县、太白县。 咸阳:古代将水之北和山之南均称为“阳”,而“咸”字意为“皆”、“都是”等。咸阳地址九嵕山之南、渭河之北、山水俱阳,故名咸阳。也有人根据《史记》和秦都咸阳出上的陶文,以为商秧在此置“咸亨”、“阳里”,公元前350年,秦孝公将两名合一,即为咸阳。 渭南:渭城之名,始于前秦苻坚甘露二年(公元360年),以县城在渭河南岸得名。唐时仍沿用此名。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一诗中,即写道“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渭河在咸阳穿城而过,不但留下了“渭城”之名。而且还留下了古渡美景。当年作渭河之滨,有高楼叫清渭楼,唐人许浑登此楼,感慨大自然的美丽及人生的跌宕,他写道:“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清代河东盐运使朱集义亦写诗赞道:“长天一色渡中流,如雪芦花载满舟。江上丈人何处去,烟波依旧汉时秋。” 安康:古代安康号称“群夷之国”,至商周时属庸国。秦时设西域县,为汉中郡治所,西晋时设安康县,治所在今汉阴县。安康之名、取“安宁康泰”之意。安康人喜欢称安康为金州,原因有二:其一,安康盛产黄金,安康月河沙金的产最居全国之首。唐时,安康每年都要向朝廷贡金。其二,安康盛产丹漆。基于此,从西魏开始,政府在此设“金州”,

陕西各地地名

陕西省名、九个市名、八十六个县名的来历 那么,三秦是什么意思?这要从“陕西”说起,“陕西”二字又是从哪里来的呢?这要从历史说起,下面,咱们就谝一谝陕西各地地名的来历——陕西:起于西周。西周成王时,周公与召公分陕而治。陕,指古之陕塬,今河南陕县。当时规定,周公治陕之东,召公治陕之西。陕西始见于史。陕西的简称是“秦”,最早指今甘肃天水一带。西周时,秦人先祖非子因养马有功,受封于“秦地”,公元前770年,秦襄公因护驾周平王东渡有功,受封“岐山以西之地”,建秦国。从此,陕西始有“秦”的概念。陕西在口语中还被称为“三秦”:最早为楚汉战争之际项羽在关中设置的三秦王。楚汉战争初期,项羽封刘邦为汉中正王,为防止他北上,将三员秦国降将分封在以咸阳为中心的关中地区。他们分别是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这就是最早的“三秦”概念。现在的“三秦”,是指陕北黄土高原、关中平原和陕南秦巴山区。 西安:在西周时称为“丰镐”。“丰镐”,是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别修建的丰京和镐京的合称。西汉初年,刘邦定都关中,取当地长安乡之含意,立名“长安”,意即“长治久安”。丝绸之路开通后,长安成为东方文明的中心。史称“西有罗马,东有长安”。隋时,隋文帝杨坚曾被周明帝封为“大兴都公”,因而将新都命名为“大兴城”,长安作隋时也被称为“大兴城”。唐朝时,又恢复长安之名。元代,易名为“奉元城”。明洪武二年(1369年),明政府改奉元路为西安府,取义“安定西北”,西安之名由此而来。 延安:商以前延安属鬼方。公元前13世纪时,武丁伐鬼方,延安成为商王朝的势力范围。西周时期,此处为大戎等民族控制。春秋时、晋人大败那里的白狄,将这里纳入晋国版图。战国时,秦人置上郡管辖该地。汉时设高奴县于此地。隋开皇三年(583年),设延安州,延安之名始见于史。延安地控1个区和12个县。其中,区为宝塔区。县有延长、延川、子长、安塞、志丹、吴旗、甘泉、富县、洛川、宜川、黄龙、黄陵。 榆林:明永乐六年(1408年),在今红山(雄石峡)建榆林寨、榆林之名始见于史。因当地的土壤特别适合种榆树和柳树,故名。榆林地处沙漠地带,城置其中,又似一匹行进中的骆驼,故又名“骆城”。榆林于1988年撤县改市。目前、管辖一个区、即榆阳区;县11个,即米脂、绥德、靖边、清涧、吴堡、神木、府

全国各省县市名称(全)

全国各省县市名称(全) 全国各省县市名称(全) 中国有34个省市自治区(包括香港、澳门、台湾),845个市辖区,374个县级市,1470个县,117个自治县,49个旗,3个自治旗,2个特区,1林区。 全国各省县市名称如下: 北京市 市辖区: 东城区西城区崇文区宣武区朝阳区丰台区石景山区海淀区门头沟区房山区通州区顺义区昌平区大兴区怀柔区平谷区 县: 密云县延庆县 天津市 市辖区: 和平区河东区河西区南开区河北区红桥区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东丽区西青区津南区北辰区武清区宝坻区 县: 宁河县静海县蓟县 河北省 石家庄市: 市辖区长安区桥东区桥西区新华区井陉矿区裕华区井陉县正定县栾城县行唐县灵寿县高邑县深泽县赞皇县无极县平山县元氏县赵县辛集市藁

城市晋州市新乐市鹿泉市 唐山市: 市辖区路南区路北区古冶区开平区丰南区丰润区滦县滦南县乐亭县迁西县玉田县唐海县遵化市迁安市 秦皇岛市: 市辖区海港区山海关区北戴河区青龙满族自治县昌黎县抚宁县卢龙县 邯郸市: 市辖区邯山区丛台区复兴区峰峰矿区邯郸县临漳县成安县大名县涉县磁县肥乡县永年县邱县鸡泽县广平县馆陶县魏县曲周县武安市 邢台市: 市辖区桥东区桥西区邢台县临城县内丘县柏乡县隆尧县任县南和县宁晋县巨鹿县新河县广宗县平乡县威县清河县临西县南宫市沙河市 保定市: 市辖区新市区北市区南市区满城县清苑县涞水县阜平县徐水县定兴县唐县高阳县容城县涞源县望都县安新县易县曲阳县蠡县顺平县博野县 雄县涿州市定州市安国市高碑店市 张家口市: 市辖区桥东区桥西区宣化区下花园区宣化县张北县康保县沽源县尚义县蔚县阳原县怀安县万全县怀来县涿鹿县赤城县崇礼县 承德市: 市辖区双桥区双滦区鹰手营子矿区承德县兴隆县平泉县滦平县隆化县丰宁满族自治县宽城满族自治县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沧州市: 市辖区新华区运河

河南省地名来源探微

河南省地名来源探微 摘要:河南历史悠远、文化深邃,其五花八门的市区县地名即是一个典型。从其现有地名的来源上看,可以分为环境地名、历史古迹地名和风土人情地名等几大类,其下又可各自细分为山岭地名、水文地名等等几个小类。通过对现有的河南市区县地名的渊源作一些分类研究,还可以探求河南地名的地方特色和命名原则的规律。 关键词:河南地名来源稳定性 河南地处中原,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缩影,从河南的市、区、县地名中我们就可以窥其一斑。地名,是人们对特定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其形态特征共同约定的语言符号,它是一种社会现象。地名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又决非静止不变,随着历史的推移,社会的发展,它也在发展变化、新陈代谢。 目前的河南省行政区划包括17个市级行政区和1个省辖县级市(济源),其下又包括48个区、20个县级市和89个县级行政区①。这175个市区县地名五花八门,丰富多彩,它们是在漫漫的历史进程中不断产生、变更、代谢而形成的。各个地名的由来和河南的地理环境、历史古迹、人物典故及风土人情都有密切的联系,积淀着厚重的河南地方文化。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和著作,笔者斗胆对现有的河南市区县地名的渊源作一些分类研究,以探求河南地名的地方特色和命名原则的规律。 一、环境地名 1、山岭地名 河南处天下之中,居于全国地势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的过渡带,太行山、崤山、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呈半圆状从西部环绕,其各支脉山岭蜿蜒曲折,起伏延伸。东部又靠近山东丘陵,也有许多山丘残脉,诸多的山地丘陵的存在不可避免地为许多地方的命名提供了现成的参照,比较典型的如郑州邙山区,嵩县、鲁山县、鹤壁鹤山区,桐柏县、方城县、罗山县、确山县分别以其境内山名或邻近山名而命名。 “山南水北为阳”②焦作山阳区则因地处太行山一余脉山岭之南而名,三门峡市和西峡县则因分别邻近太行山的三门峡和地处南阳盆地西部峡口而命名。光山县因其县西北有浮光山,省“浮”而名。中牟县原为战国中牟邑,因境内有牟山,而东有外牟,故称中牟。 2、水文地名 河南境内山岭众多,地势又西北向东南倾斜,因此河湖较多,尤其中上古时期,生态平衡稳定,更是河湖遍布,成为许多地名的直接渊源。 按照“山南水北为阳”③的原则,郑州的荥阳市,洛阳市及其辖下的汝阳县、宜阳县,焦作的沁阳市,濮阳及辖下的濮阳县,漯河的舞阳县,商丘的睢阳区,周口的淮阳县,驻马店的泌阳县因其原政府驻地别居于荥泽、洛水、汝水、宜水、濮水、舞水(今名三里河)、睢河、淮河及泌水之北而命名,安阳的汤阴县则因其政府驻地位于汤河(原荡水)而得名,由于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许多地域可能已不限河水一岸,但其地名仍沿用。另外,由于历史上黄河的多次泛滥改道,一些河湖已不复存在,如荥泽和濮水,至使荥阳市和濮阳市、濮阳县已名不符实。

邯郸各县地名由来

邯郸各县地名由来 大名的由来-- 大名府乃历史名城,一部水浒传天下、世人皆知大名府。大名县的县名与大名府的府名为什么叫“大名”?近来有越来越多的人——县内的、县外的询问此问题,经查阅有关史籍和《大名县志》、《大名府志》,就我所得,写出此篇。讹错之处,请识者指正。 一、“大名”这个词是公元前六六一年(距今二千六百四十七年)春秋晋献公十六年时,掌卜大夫卜偃从“魏”中测解出来的,说它是兴旺强大起来的吉词。据《左传》、《史记·晋世家》中载:献公十六年率领着他的太了申生和赵夙、毕万两名官员兴兵灭掉了他们国境西南方的三个小国,其中有个小魏国(在今山西省芮城北)。胜利后,献公把魏国这块地方赐于毕万。对此,卜偃作了占卜,结语说。“毕万之后必大‘万’,盈数也!‘魏’,大名也!此是始赏天开之矣—…今命之大以从盈数,其必有众。”意思是说:万是盈数,魏是大名、这样赏赐是天开其福,今以大名去从盈数,毕万之后必然要兴起来,得到众多人的拥护。从此,“大名”就成了一个兴旺强大起来的吉词,成了一个后来地地名金冠。二、“大名”这个词,这个金冠用在府名上,始于唐德宗建中三年,田悦任魏博节度使时。自春秋毕万封于魏,事后,经过一千四百四十三年,到了唐德宗建中三年,即公元七八二年的时候,驻在魏州(今大名县城东北五至二十五里处即魏州治旧址)的魏博节度使田悦与芦龙军节度使十滔、恒州团练使王武俊结盟抗唐命,各自称王,田悦自称魏王,为取吉兆,把魏州之“魏”改为“大名”。曲周的由来-- 曲周之名,始见于《史记·列传第三十五》有“曲周侯郦商者,高阳人”的记载。后废除曲周侯国,降为乡。汉武帝建元四年(公元前137 年)置曲周县(属广平郡),这是曲周立县之始。 关于曲周县名的由来,明嘉靖《广平府志》载:“颍川氏日,高帝之初封郦商曲周侯。曲周之名,汉以前有之。说者谓委曲也,闾里日乡曲,怀抱日心曲,邑在河曲.水旋而周,故日曲周。”明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的《曲周县志》亦同此说:“以曲周名邑者,谓县在河曲,水旋而周。”上述两志对曲周县名的解释是:因为曲周县城处在滏阳河曲(转弯)处,滏水由城南向城东弯曲绕城半周(水旋而周)流过.所以称作曲周。清人柯昌泗《今县释名》亦同此说:“曲周.汉置.漳水、滏阳河等水。均经县境,盖以水之环曲周布而名。”对于曲周之名称的此种解释,随着旧志书的传播而广为流传。然而,这种解释是牵强附会、占不住脚的,因为曲周之名在汉代以前就有了。 汉武帝建元四年(公元前137年)置曲周县时,治所并不在今城址,而是在距今城东北40里的古城营(今属邱县)。明言曲周故城在古漳水西岸,与南曲故城隔水相望。现在虽水南移,无水可据,但曲周故城在今邱县南营西侧的古城营应是不错的。这在谭其骧所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中可以得到印证,汉曲周故城在图中所标位置正在今邱县古城营一带,与史书记载正相一致。从汉代地图上看,曲周境内只有漳水而无滏水其名。 永年的由来-- 永年一词,始见于晋代,含有“国炸长久”的吉祥寓意。晋陆机《辨亡论》云:“敦率遗典,勤民俭政,循定策,守常险,则可以长世永年,未有危亡之患也。”,这是永年一词见之于史书的最早记载。意为:如果遵循先朝典律,勤于为民,廉

山东省各市、区、县名称由来

山东省及各市、县、区地名的由来一、山东省省名由来山东,作为一个地理概念,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当时,秦据关中,称崤山或华山以东的地区为山东,也泛指秦以外的六国领土。金代设置山东东、西两路,"山东"第一次成为政区名称。明初置山东行省,后改称山东承宣布政使司,简称山东布政司。清初设置山东省,自此,"山东"正式成为本省的专名 二、济南市市名由来济南因地处古四渎之一的"济水"(古道今为黄河所据)之南而得名。公元前16年设立济南国。1929年7月析历城县城和城外商埠及四郊设济南市。 市中区辖区原为古历城属地,1955年9月起称济南市市中区。因地处济南市市区中南部而得名。 天桥区 1955年9月8日定名为天桥区,因辖区内建有横跨胶济、津浦铁路的天桥而得名。 历下区春秋战国属齐国,因在历山之下而得名。1955年9月改称历下区。 槐荫区因其辖区内以槐树命名的街巷较多,1955年改称为槐荫区。 历城区西汉景帝四年(前153年)设历城县,因处历山(千佛山)下而得名,1987年撤县建历城区。 长清区秦置卢县,东晋改为太原县,隋始名长清县,因境内有齐长城和清水而得名。2001年6月26日撤县设长清区。章丘市公元556年,高唐县迁至女郎山(章丘山)南建城。596年,改称为章丘县。1992年,撤县设章丘市。 平阴县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榆山县,大业二年(606年)改称平阴县。因境内地处古东原地平,又位于济水之阴而得名。 济阳县金太宗天会七年(1129年)置县,因其地处济水之北,故名为济阳县。 商河县因有河水流经,故名河县,1086年改为商河县 三、青岛市市名由来以古代渔村青岛得名。青岛地区昔称胶澳。1929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接管胶澳商埠,同年7月设青岛特别市。1930年改称青岛市。 市南区 1949年6月2日青岛市市南区人民政府成立,12月改为市南区公所,1951年改为市南区人民政府。因位于青岛市市区的南端,故名市南区。 市北区清属即墨县仁化乡,为青岛市辖区之一。境域变化多次,因地处青岛市老城区北部而得名。 四方区四方区建于1951年,沿用原四方村之名。 李沧区 1994年,青岛市实施行政区划调整后设立。由原沧口区的8个街道办事处、1个乡和原崂山区的李村镇(崂山区政府所在地)合并后设置。 黄岛区 1979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将黄岛划归青岛市,为黄岛区。因地处黄岛而得名。 崂山区 1988年改设崂山区,因境内崂山而得名。 城阳区 1994年5月设城阳区,因处在古代不其城南,即城之阳而得名。 胶州市 1987年撤县设立胶州市,因境内有胶水而得名。 即墨市秦代,即墨始定为县。因古城坐落在墨水河之滨(今平度市朱毛村)而得名。公元596年移至今址。1989年9月设立即墨市、 平度市据《重修平度县志·叙》载,"平度"汉旧县名也。《通志》引《说苑》闾邱先生对齐宣王,顾选良吏,"平"法"度"臣得寿矣之言,谓义盖取此。明始称平度州,1914年改平度县,1989年10月撤县设市。 胶南市胶南历史上多分属胶州、诸城,1946年成立胶南县,因地处胶县南部而得名。 莱西市 1941年,莱阳县先后析出莱东、莱西和莱西南县。1950年,莱西南与莱西县合并为莱西县。1958年,莱西、莱阳两县合并为莱阳县。1962年两县分立。1991年撤莱西县设莱西市。 四、淄博市市名由来因原境内辖淄川、博山两县而得名。1945年建立淄博特区专员公署,1955年3月9日设立淄博市。张店区张店城区,古称黄桑店。因地处交通要冲,过往商旅多在此栖身。宋代,黄桑店中有一张氏店门庭大,客房多,生意兴隆,遐迩闻名。后来黄桑店之名渐被张家店取代。至元代,称之为张店。1955年4月,正式成立张店区。 临淄区临淄原名营丘,公元前859年,齐献公更名为临淄。1970年改称临淄区。

河南省的地名

郑州市:邮编:450000电话区号:0371 车牌号:豫A 中原区| 金水区| 二七区| 管城回族区| 上街区| 惠济区|巩义市| 新郑市|新密市| 登封市| 荥阳市| 中牟县洛阳市:邮编:471000电话区号:0379车牌号:豫C 西工区| 老城区| 涧西区| 瀍河回族区| 洛龙区| 吉利区| 偃师市| 孟津县| 汝阳县| 伊川县| 洛宁县| 嵩县| 宜阳县| 新安县| 栾川县商丘市:邮编:476000电话区号:0370车牌号:豫N 梁园区| 睢阳区| 永城市| 夏邑县| 虞城县| 宁陵县| 柘城县| 睢县| 民权县安阳市:邮编:455000 电话区号:0372 车牌号:豫E 北关区| 文峰区| 殷都区| 龙安区| 林州市| 安阳县| 汤阴县| 滑县| 内黄县新乡市:邮编:453000电话区号:0373车牌号:豫G 卫滨区| 红旗区| 凤泉区| 牧野区| 卫辉市|辉县市| 新乡县| 获嘉县| 原阳县| 长垣县| 封丘县| 延津县许昌市:邮编:461000电话区号:0374车牌号:豫K 魏都区| 禹州市| 长葛市| 许昌县| 鄢陵县| 襄城县平顶山市:邮编:467000电话区号:0375车牌号:豫D 新华区| 卫东区| 湛河区| 石龙区| 汝州市| 舞钢市| 鲁山县|宝丰县| 叶县|郏县信阳市:邮编:464000电话区号:0376车牌号:豫S 浉河区| 平桥区|羊山新区| 潢川县| 息县| 淮滨县| 新县| 商城县| 罗山县| 光山县| 固始县南阳市:邮编:473000电话区号:0377车牌号:豫R 卧龙区| 宛城区| 桐柏县| 方城县| 淅川县| 镇平县| 唐河县| 南召县| 内乡县| 新野县| 社旗县| 西峡县|邓州市开封市:邮编:475000电话区号:0378车牌号:豫B 鼓楼区| 龙亭区| 顺河回族区| 禹王台区| 金明区| 开封县| 尉氏县| 兰考县| 杞县| 通许县焦作市:邮编:454000电话区号:0391车牌号:豫H 解放区| 中站区| 马村区|山阳区| 沁阳市| 孟州市| 修武县| 温县|武陟县| 博爱县鹤壁市:邮编:458000电话区号:0392车牌号:豫F 淇滨区| 山城区| 鹤山区| 浚县| 淇县濮河南地图阳市:邮编:457000电话区号:0393 车牌号:豫J 华龙区|濮阳县| 南乐县| 台前县| 清丰县| 范县周口市:邮编:466000电话区号:0394车牌号:豫P 川汇区| 商水县| 淮阳县| 太康县| 鹿邑县| 西华县| 扶沟县| 沈丘县| 郸城县| 项城市漯河市:邮编:462000电话区号:0395车牌号:豫L 源汇区| 郾城区| 召陵区| 临颍县| 舞阳县驻马店市:邮编:463000电话区号:0396车牌号:豫Q 驿城区| 确山县| 新蔡县| 上蔡县| 西平县| 泌阳县| 平舆县| 汝南县| 遂平县| 正阳县三门峡市:邮编:472000电话区号:0398车牌号:豫M 湖滨区| 义马市| 灵宝市| 渑池县| 卢氏县| 陕县济源市:邮编:459000电话区号:0391车牌号:豫U(省直管市)

河南省各地市名称的由来

河南各市县名称的由来 河南地处中原核心地带,是华夏族的发祥地和聚居地,文化底蕴深厚,不仅体现在有形的名胜古迹上,连大量无形的地名也渗透着历史文化的气息。河南现有127个县(市),从名称产生的先后顺序看:春秋战国4个、秦汉38个、三国至南北朝5个、隋唐五代25个、宋金元12个、明清11个、民国16个、新中国16个。可以看出,河南省县市名称的形成有3个高峰时期,一是秦汉,二是隋唐,三是近现代。从名称的来历、含义和演变看,都是名之有因。或记其物,或志其位,或描其形,或寄其意,或由生产,或因生活,或用方言等。无不与河南的地理、历史、政治、军事、经济、交通等密切相关。 一、与水有关的命名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源。自古人们在选择定居地时,首先考虑的是接近水源。河南以水命名的县市有27个。命名的规律如下: 1.因治所与河湖等水体的相对位置,依“水北为阳,水南为阴”的原则命名。治所在河流北岸,以“水北为阳”得名的县市有:洛阳,在洛水(今洛河)之北。宜阳,在宜水之北。濮阳,在濮水之北。舞阳,在舞水(今三里河)北。汝阳,在北汝河之北。淮阳,在淮水(今淮河)之北。泌阳,在泌水(今泌阳河)之北。汤阴县,得名于县城在汤水之南,“水南为阴”,故名。汝南县,得名于县城在汝水(今汝河)之南。还有内黄县,汉高帝九年(前198年)置县时,因当时习惯上以黄河以南为外,以北为内,黄河以南有外黄县,此地遂取名内黄县。有些县市由于治所迁移,地理环境已经变化,但名称仍保留至今。比如,沁阳,得名于原县治(今武陟县沁阳村)在沁河北岸,今沁阳市区却在沁河之南。荥阳,在秦代置县时,以县城(今郑州市邙山区古荥)在荥泽之北而得名,北魏县治徙大栅城(今市区老城),荥泽已不存在,荥阳一名沿用至今。 2.因位于河流发源地或滨临河川命名。济源,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县,以地处济水(今济河)之源命名。栾川县,北宋置,以鸾水(今伊河)源于此,得名鸾川,后“鸾”演为“栾”。伊川县,因县境地处伊河川地,故名。洛宁县,隋称永宁县,1914年以地临洛水(今洛河)改称洛宁。临颍县,西汉因地临颍河设县取名。淮滨县,1952年得名于地处淮河之滨。 3.因河流流经县境命名。如:浚县境内有浚水(卫河、淇水合流曰浚水),淇县境内有淇水(今淇河),范县境内古有范水,睢县境内有睢水,漯河市境内有漯河(沙、澧二河在此汇流形成河湾,内多螺坑,清代称漯河),淅川境内有淅水,唐河县境内唐河纵贯,扶沟县境内有洧水沟,潢川县境内有小潢河。 二、与山有关的命名 河南因山得名的县市有11个。其命名: 1.名称直接使用辖区内的山名。如:平顶山市内有平顶山,鲁山县内有鲁山,确山县内有确山,桐柏县内有桐柏山,方城县内有方城山。 2.取境内山名的一部分。罗山县名出自境内的小罗山,光山县名出自境内的浮光山,中牟县名来自境内的牟山(今已无存)。新密市,西汉置密县,因县境西南有密岵山,县名源此。1995年县改市时,因城区东移取名新密。 3.因山在县市的相对位置。南阳,因在“南山之南”得名。嵩县因地处嵩山之西,境内外方山传为嵩山起点,故名。 三、与地形、位置、交通有关的命名 河南地处中原,地形多样,位置重要,交通便利。这种地理形势在一些县市名称的由来及含义中也有所反映。因地形、位置得名的有:巩义市,原秦置巩县,因南依嵩山,北临黄河,东有虎牢关,西有黑石关,山河四塞,巩固不拔,故以巩名县,1991年改市。陕县,

黑龙江省各县、市名字由来

哈尔滨市:由女真语“阿勒锦”的译转,是“荣誉”的意思;满语“哈鲁滨” 的译转是“鱼网”的意思 呼兰区:呼兰地名是以地濒呼兰河而得名。“呼兰”是满语“忽刺温”的音转,为“烟筒”之意 阿城区:为“阿勒楚喀城”的简称,以城东阿勒楚喀河(今阿什河)得名。“阿勒楚喀”满语,即“黄金”的意思。 双城市:源于县境东南有两座金代古城(达河寨、布达寨)而得名。 尚志市:为纪念抗日联军将领赵尚志而得名 五常市:因五常堡有仁、义、礼、智、信五个城门,取儒教“三纲五常”之名故取名五常 依兰县:依兰是满语“依兰哈喇”的简称。意思为“三姓” 。葛、卢、胡三姓在此居住。 方正县:因城北有一个水泡名为方正泡得名 宾县:取名于宾州一名。因辽代在此筑宾州城 巴彦县:取于旧名巴彦苏苏。“巴彦苏苏”是满语“富饶的村庄”的意思 木兰县:由县境内的木兰达河而得名。“木兰达”为蒙古语“牧马场”或“围场”的意思。 通河县:以境内有大通河得而得名 延寿县:以此地较著名的蚂蜒河和长寿山而得名。取蚂蜒河之“蜒”字。长寿山之“寿”字,组成地名“延寿 齐齐哈尔市:达斡尔语“奇察哈里”的转音,意为“边疆”或“天然牧场”。 讷河市:以讷谟尔河得名,满语为“打牲”之意。 龙江县:因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设龙江府而得名 依安县:来源游牧于此的“依克明安”蒙古部落。取其“依安”二字为县名。 泰来县,原名“泰来气”,由蒙古语“他拉戏”音转,意为“栽花先生“或“种痘者。 甘南县:原名“甘井子”。原为达斡尔族牧民打的一眼井,由达斡尔语“嘎齐堪”演变为“甘井 富裕县:以流经县境的富裕尔河得名。富裕尔为满语“低洼地”的意思 克山县:原境内有座突兀耸立的死火山,其形状如城闕,俗称克尔克图山,县名来源于此。 克东县:因其地位居克山县之东,故名 拜泉县:是由本地著名的巴拜泉而得名。其全称为“巴拜布拉克”,“巴拜为蒙语“宝贝”、“贵重”的意思,而“布拉克”为“泉水”,合称为“宝贵的泉水”。 鸡西市:因其位居鸡冠山之西,故名“鸡西”。 虎林市:由横贯县境的七虎林河得名。七虎林,系满语“稀忽林”之转音,为“ 沙鸥”之意

陕西各市县地名的由来

陕西各市县地名的由来 陕西: 起于西周。西周成王时,周公与召公分陕而治。陕,指古之陕塬,今河南陕县。当时规定,周公治陕之东,召公治陕之西。陕西始见于史。 秦:最早指今甘肃天水一带。西周时,秦人先祖非子因养马有功,受封于“秦地”,公元前770年,秦襄公因护驾周平王东渡有功,受封“歧山以西之地”,建秦国。从此,陕西始有“秦”的概念。 三秦:最早为楚汉战争之际项羽在关中设置的三秦王。楚汉战争初期,项羽封刘邦为汉中正王,为防止他北上,将三员秦国降将分封在以咸阳为中心的关中地区。他们分别是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这就是最早的“三秦”概念。 现在的“三秦”,是指陕北黄土高原、关中平原和陕南秦巴山区。西安: 在西周时称为“丰镐”。“丰镐”,是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别修建的丰京和镐京的合称。至西汉初年,刘邦定都关中,取当地长安乡之含意,立名“长安”,意即“长治久安”。 丝绸之路开通后,长安成为东方文明的中心。史称“西有罗马,东有长安”,隋时,隋文帝杨坚曾被周明帝封为“大兴

都公”,因而将新都命名为“大兴城”,长安作隋时也被称为“大兴城”。唐朝时,又恢复长安之名。元代,易名为“奉元城”。 明洪武二年(1369年),明政府改奉元路为西安府,取义“安定西北”。西安之名由此而来。延安: 商以前延安属鬼方。公元前13世纪时,武丁伐鬼方,延安成为商王朝的势力范围。西周时期,此处为大戎等民族控制。春秋时、晋人大败那里的白狄,将这里纳入晋国版图。战国时,秦人置上郡管辖该地。汉时设高奴县于此地。隋开皇三年(583年),设延安州,延安之名始见于史。 延安地控l个区和12个县。其中,区为宝塔区。县有延长、延川、子长、安塞、志丹、吴旗、甘泉、富县、洛川、宜川、黄龙、黄陵。 甘泉县一名得于该县的美水泉。隋炀帝曾以此泉水煮名茶,甘甜醇香,于是赐名甘泉,隋唐肘作为里室的专用贡水。 延安是中国石油的故乡,宋时,沈括在延安发现了石油,并命名为“延州石液”,最早提出石油的概念。1907年9月10日,在延川县打出了中国第一口油井,被命名为“延一井”。榆林: 明永乐六年(1408年),在今红山(雄石峡)建榆林寨、榆林之名始见于史。因当地的土壤特别适合种榆树和柳树,故名。榆林地处沙漠地带,城置其中,又似一匹行进中的骆驼,故又名“骆城”。

安徽省、河南省各市县具体分布表

安徽省各市县分布表 1 合肥市皖A辖4个市辖区、4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市人民政府驻庐阳区。 庐阳区瑶海区蜀山区包河区 巢湖市(卧牛山街道)长丰县(水湖镇)肥东县(店埠镇)肥西县(上派镇)庐江县(庐城镇) 2 芜湖市皖B辖4个市辖区、4个县。市人民政府驻镜湖区。 镜湖区弋江区鸠江区三山区 芜湖县(湾沚镇)南陵县(籍山镇)繁昌县(繁阳镇)无为县(无城镇) 3 蚌埠市皖C辖4个市辖区、3个县。市人民政府驻蚌山区东海大道。 蚌山区龙子湖区禹会区淮上区 怀远县(城关镇)固镇县(城关镇)五河县(城关镇) 4 淮南市皖D辖5个市辖区、1个县。市人民政府驻田家庵区。 田家庵区大通区谢家集区八公山区 潘集区凤台县(城关镇) 5 马鞍山市皖E辖3个市辖区、3个县。市人民政府驻雨山区。 雨山区花山区金家庄区 当涂县(姑孰镇)含山县(环峰镇)和县(历阳镇) 6 淮北市皖F辖3个市辖区、1个县。市人民政府驻相山区。 相山区杜集区烈山区濉溪县(濉溪镇) 7 铜陵市皖G辖3个市辖区、1个县。市人民政府驻铜官山区。 铜官山区狮子山区郊区铜陵县(五松镇) 8 安庆市皖H辖3个市辖区、7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市人民政府驻迎江区。 迎江区大观区宜秀区(大龙山镇) 桐城市(文昌街道)宿松县(孚玉镇)枞阳县(枞阳镇)太湖县(晋熙镇)怀宁县(高河镇)岳西县(天堂镇)望江县(华阳镇)潜山县(梅城镇) 9 黄山市皖C辖3个市辖区、4个县。市人民政府驻屯溪区。 屯溪区黄山区(甘棠镇)徽州区(岩寺镇) 休宁县(海阳镇)歙县(徽城镇)祁门县(祁山镇)黟县(碧阳镇) 10 阜阳市皖C辖3个市辖区、4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市人民政府驻颍州区清河路。 颍州区颍东区颍泉区界首市 临泉县(城关镇)颍上县(慎城镇)阜南县(城关镇)太和县(城关镇) 11 宿州市皖C辖1个市辖区、4个县。市人民政府驻埇桥区。 埇桥区 砀山县(砀城镇)灵璧县(灵城镇)萧县(龙城镇)泗县(泗城镇) 12 滁州市皖C辖2个市辖区、4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市人民政府驻琅琊区。 琅琊区南谯区天长市(天长街道)明光市(城西街道)全椒县(襄河镇)来安县(新安镇)定远县(定城镇)凤阳县(府城镇) 13 六安市皖C辖2个市辖区、5个县。市人民政府驻金安区人民路。 金安区裕安区寿县(寿春镇)霍山县(衡山镇)霍邱县(城关镇)舒城县(城关镇)金寨县(梅山镇) 14 宣城市皖C辖1个市辖区、5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市人民政府驻宣州区。 宣州区宁国市(河沥溪街广德县(桃州镇)郎溪县(建平镇)

济宁各县市区名称的由来

济宁各县市区名称的由来 微山县是以“人”得名 微山县以微山湖得名。微山湖以微山得名。微山以微子得名。微子名启.是殷纣王庶兄。原封地于微(殷畿内国有几说。一说夕阳微山湖在今山东梁山。一说在今山西潞城)。故称他为“微子”。(子是爵位)现微山岛主峰顶上有微子墓。系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梁山县是以“山”得名 梁山县以梁山得名。梁山。本名“良山”。后易名“梁山”。易名原因有三说:一说良山属梁国境域。传说为皇家猎场。梁孝王刘武曾游猎于此。故更名为“梁”。二说梁孝王田猎终于此。中暑身亡葬良山之阳.遂易名“梁山”。相传梁山北麓、小梁峰阳坡的松柏林为梁孝王墓地。旧有石碑“帝子遗碑”。为寿张八景之一。明代因黄泛淤没。三说是因避东汉武帝叔父刘良的名字。便改“良”为“梁”。寿张县原名寿良。亦属因避刘良而更名。 鱼台县是以“地”得名 鱼台县远古时期曾是东夷太昊部族聚居的地方.西周时期县境西南部属极国。东北属茅国。春秋为棠邑。战国为方与邑。秦置方与、湖陵二县。北齐县废。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复置方与县。鱼台之名始于唐代。因县北有鲁隐公观鱼台改方与鱼台。后隶属关系有所变更。而县名沿用至今。 金乡县是因“传”得名 金乡县远在氏族部落时期是有仍氏(缗姓)聚居的地方。金乡县名起源于西汉.以山得名。汉武帝天汉四年(公元97年)封其子为昌邑王。十一年薨.葬于高平山。初在山北凿墓。得白兔。以为不吉。更葬山南。凿而得金。故改名曰金乡山.县名自此始沿用至今。不过至今金乡也没有开采金的历史记载。所以说以“传”得名。 泗水县是以“河”得名 泗水县五帝时为古都近畿。夏商有卞县北周后的各朝。历代置县.县名几经变更。直至隋朝置泗水县。其名称以泗河而得名。泗河古称泗水。为禹治九水之一.泗河发源于泗水县泉林镇东陪尾山麓。以趵突、洗钵、响水、红石泉四源并发汇流成河而得名。 汶上以“吉”得名 汶上县夏商时称劂国。周初名郡国。春秋为中都。战国称平陆。汉改东平陆。后齐称乐平。隋复称平陆。唐天宝元年复称中都金贞年改称汶阳。汶上作为专用地名始于金泰和八年(1208年)。因地处汶水之滨而得名。有人疑问汶上之名。说汶上在汶水下游。何以名汶上。汶上取名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汶上地处汶水下游。下字是不吉利的字眼。即使有下人们也不说下。因此就出现了汶上之名。 兖州以“字”得名 兖州为鲁西南重镇。居重要战略位置。兖州之名由来已久。《尔雅·释地》记载:“济河间曰兖州”。我国上古行政区划中有九州之说.兖州即为九州之一。相传以发源于河南省济源县王屋山的沅水而得名。“沅”与“兖”字同音。通用。兖是信义的意思。《辞源》中有“济河间其气专质。厥性信谨。故曰“兖”。意思是说济水与黄河之间。所处条件特好。人的气质诚实谨慎所以称兖州。 曲阜以“行”得名 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相传为古帝少吴氏的都城。殷商时代的奄国。三千年前的鲁国都城。今日的曲阜城为明代所重建。“曲阜”一名始见于《礼记》。东汉应邵曾解释说:“鲁城砂有阜。委曲长七八里。故名曲阜。”阜字作土山解。现曲阜城东有土山叫防山。蜿蜒曲折.形成龙形阜地。这就是曲阜之名的由来。 邹城以“国”得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