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的说课稿

合集下载

《荷花》说课稿

《荷花》说课稿

荷花说课稿一、教材分析陶先生的作品。

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赞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机盎然的美,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课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但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

课堂教学以情感为纽带,变得更富诱惑力,使学生的好学精神得到培养,促使学生在好学、乐学中逐渐懂得爱,懂得热爱崇高,追求美好。

这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具有独特的吸引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荷花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具有独特吸引力。

我所教的三年级的孩子们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较快,但因为生活在城镇,对荷花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巧妙地使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荷花那不同寻常的美。

三、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和教材特点,确定教学目标:l、学习本课的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2、通过观察画面、创设情景、深入感知课文,欣赏荷花的美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展开合理想象的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机整合语文教学,将课文重点部分的文字形象化、音效化。

促动学生借助多媒体自主、个性化的阅读。

从而达到感受荷花之美,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这样的教学目标。

五.教法和学法教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使学生感觉如临其境,易于理解。

2、直观教学法:通过多媒体的直观演示,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突破教学难点。

3、以读代讲法。

教学时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读中理解,读中体会。

学法:1、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学生采用:看、听、读、品的方法学习。

2、采用探究性学习方法,使学生在阅读后自主探究合作。

六、教学过程根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设定,我把荷花第二课时的教学设定为四大环节:(一)录象引入,整体感知(在初读课文和激发动机中——入情)叶圣陶先生说:“入境始于亲。

2022年《荷花》说课稿15篇

2022年《荷花》说课稿15篇

2022年《荷花》说课稿15篇《荷花》说课稿1一、说教材这篇__是高中语文第一册第四单元“昨日战争”中的一篇。

本单元有三篇讲读课,分别是《烛之武退秦师》,《荷花淀》和《赤壁之战》。

这三篇课文《荷花淀》描写的是现代战争,其他两篇描写的是古代战争,《烛之武退秦师》表现的是个体英雄形象,《荷花淀》表现的是群体形象。

与其他三篇相比,《荷花淀》中的战争环境是清新的,宁静的,它的情节不事雕琢,语言的简洁清丽,恰如湖面上亭亭玉立的一株荷花,带给人们以清新的美感,浓郁的生活气息。

二.说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作家孙犁及“荷花淀”派的艺术风格;能力目标:1、学习运用生动传神的对话描写和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2、理解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爱生活、爱家乡、爱祖国的伟大情怀,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理解对话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在表现人物和推动故事发展方面的作用。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和对教学目标的分析,我把教学的主要内容确定为“两处人物对话,一处细节描写,两处景物描写”。

课堂上主要采取分角色朗读和问题探究的方式来对这些内容进行解读和赏析。

教学过程如下:三、说过程1、导入新课战争,在人们的心中往往是残忍的、恐怖的。

许多作家在描写战争时,总是不惜笔墨浓笔重彩铺写硝烟弥漫的景象,但也有部分作家用别样的方式来写战争,孙犁便是其中一位。

《荷花淀》就是这样的优秀作品2、整体感知,理清情节⑴学生朗读课文,概述__故事情节,列出小标题(对学生来说,大体概括小说的情节不成问题,在这里要求用四字小标题概括,更进一步训练学生语言的概括能力。

)夫妻话别(开端)--探夫遇敌(发展)--助夫杀敌(高潮、结局)--成立队伍(尾声)⑷就整篇__发问:主人公是谁?学生思考讨论回答订正,明确:以水生嫂为代表的一群农村青年妇女,描写的是“群像”。

(此问题主要关系到对全文主旨的理解,只有认识到主人公是群像,才能更好的理解全文的主旨。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荷花》说课稿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荷花》说课稿

荷花一、教材分析《荷花》是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是叶圣陶先生的作品。

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赞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机盎然的美,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课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

课堂教学以情感为纽带,变得更富诱惑力,使学生的好学精神得到培养,促使学生在好学、乐学中逐渐懂得爱,懂得热爱崇高,追求美好。

这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具有独特的吸引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荷花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具有独特吸引力。

我所教的三年级的孩子们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较快,但由于生活在城镇,对荷花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认识和欣赏荷花那不同寻常的美。

三、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和教材特点,确定教学目标:l、学习本课的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2、通过观察画面、创设情景、深入感知课文,欣赏荷花的美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展开合理想象的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机整合语文教学,将课文重点部分的文字形象化、音效化。

促进学生借助多媒体自主、个性化的阅读。

从而达到感受荷花之美,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这样的教学目标。

五.教法和学法教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使学生感觉如临其境,易于理解。

2、直观教学法:通过多媒体的直观演示,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突破教学难点。

3、以读代讲法。

教学时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读中理解,读中体会。

学法:1、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学生采用:看、听、读、品的方法学习。

2、采用探究性学习方法,使学生在阅读后自主探究合作。

六、教学过程根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设定,我把荷花第二课时的教学设定为四大环节:(一)录象引入,整体感知(在初读课文和激发动机中——入情)叶圣陶先生说:“入境始于亲。

小学语文荷花说课稿14篇

小学语文荷花说课稿14篇

小学语文荷花说课稿小学语文荷花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1、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的《荷花》。

本单元所安排的课文学习都是与生活相紧密联系,既写景,又透露出情,很好地做到了人与自然的情景交融。

让学生在接触自然、感悟自然的同时,能够更加地热爱生活、热爱自然。

《荷花》这篇课文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比较经典的一篇记叙式写景课文,本文写了作者叶圣陶爷爷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

作者寥寥400个字,把满池荷花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作者因景美而入情,以情深而观景,由景入情,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突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教学目标:(1)能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感受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养成积累语言的良好习惯;(3)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让学生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重点、难点:(1)理解荷花开放时的种种姿态,体会荷花的美。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说教法和学法:在讲这篇课文的时候,我会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身理、心理特点和一些教学理念,特设计如下教法、学法。

教法:我是这样来教这篇课文的。

本堂课以情感为纽带,在这里,我就会注重以读为本,顺学而导,品词析句,读中体验,读中想象,读中悟写,读写迁移。

通过多种形式、多个层次的朗读,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学法:关于在学生如何学的方面,我会以学生为主,把课堂还给学生,并且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自主阅读,圈圈点点,批批注注。

在读、说、想、写、背的语文实践中不断夯实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对文中描绘的荷塘美景,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要教师提供直观的图像帮助理解。

荷花说课稿范文(通用17篇)

荷花说课稿范文(通用17篇)

荷花说课稿荷花说课稿范文(通用17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

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荷花说课稿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荷花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荷花》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

这篇精读课文描写了夏日公园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

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荷花的清新美丽,展现了一幅各具姿态、色彩明艳,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画面。

文章的字数不多,却把满池荷花的美景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这是一篇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好题材,也是指导学生朗读和培养学生感悟能力、想象能力的好教材。

这节课我力图运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欣赏荷花那不同寻常的美。

二、说教学目标本组课文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为专题。

根据本课以上特点,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语言;2、图文结合,理解课文,欣赏荷花的美丽,培养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3、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根据拟定的学习目标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培养对大自然美的体验。

教学难点是:理解“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等语句。

三、说教学方法“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达到目标,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教法:1、图文对照法;本文利用课文插图和《荷花》的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想象。

2、情境教学法,使学生感觉如临其境,易于理解。

3、以读代讲法。

通过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读,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荷花美。

四、说教学过程我是紧扣“美”字进行设计的:(一)创设情境,感知美俗话说的好,“良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我在设计《荷花》一课导入时,选用了猜迷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年级上册美术说课稿《荷花》

一年级上册美术说课稿《荷花》

一年级上册美术说课稿《荷花》一. 教材分析《荷花》是一年级上册的美术教材,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能够了解荷花的形态特征,掌握绘画荷花的基本技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对荷花形态的描述,也有绘画实践,既能让学生了解自然美,又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他们喜欢观察事物,但对于绘画技巧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观察荷花的特点,逐步提高他们的绘画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了解荷花的形态特征,掌握绘画荷花的基本技巧。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培养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绘画创作的乐趣,增强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观察到荷花的形态特征,并运用绘画技巧表现出来。

2.教学难点:学生掌握绘画荷花的顺序和技巧,创作出富有特色的荷花作品。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讨论、实践、评价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展示荷花图片,实物展示荷花,以及绘画工具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展示荷花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荷花的形态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讲解荷花的形态特征,如花瓣、花蕊、荷叶等,以及绘画荷花的基本技巧。

3.实践:学生分组进行荷花绘画实践,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掌握绘画技巧。

4.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评价,教师给予肯定和指导。

5.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荷花绘画的要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荷花的形态特征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绘画过程中的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终结性评价主要评价学生的作品质量。

通过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教学反思提供依据。

九. 说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荷花说课稿

荷花说课稿

《荷花》说课稿姜柏竹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天津市北辰区宜兴埠第三小学的老师姜柏竹。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一个专题第三课《荷花》,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模式、教学设计、评价建议、板书设计以及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七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1、立体整合:本册书共八个单元,从全册看,教材编排仍采用主题单元的形式,分别安排了: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爱护周围环境;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可贵的亲情、友情;神奇的科技世界;国际理解和友好;神话故事、传说。

”等8个主题单元,每个专题人文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蕴涵教育价值。

从各主题单元的构成看,能围绕一个主题,从多方面选材,充实和丰富主题。

《荷花》则出自第一单元里的第3篇课文,本组课文从多角度地展现了大自然的美:有的描绘了春天活泼机灵的燕子;有的描绘了二月的柳丝和万紫千红的春日;有的描写了家乡珍珠般的泉水。

我们可以从这些绿柳飞燕、鸟语花香、潺潺流水中,感受春天的来临,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从而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内容简析:《荷花》这篇课文写了夏日公园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以及“我”沉浸于此景中,被如诗如画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联翩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

作者抓住荷花的特点,通过有序的观察,把满池荷花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作者因景美而入情,以情深而观景,由景入情,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突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根据以上我对教材的解读和分析,结合本学段的课程目标,针对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我把本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培养学生感情朗读的能力,阅读想象能力,养成积累语言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习作者有顺序观察,抓特点描写的方法。

三年级语文下册-3《荷花》说课稿(部编版)含2个课时

三年级语文下册-3《荷花》说课稿(部编版)含2个课时

三年级语文下册-3《荷花》说课稿(部编版)第一课时一、说教材本篇课文是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三篇课文,它是一篇辨读课文,描写了夏日公园里一池荷花清香飘然,清新脱俗,高贵盛开的美丽情境,以及“我”被如诗如画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联翩,与荷花融合为一体的奇妙想象。

这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全文共五个自然段,作者通过丰宫的想象力,用朴实简洁的语言写描写了一池荷花的姿态万千,色彩明丽,展现了一幅清新雅致、高贵脱俗、生机勃勃的池中荷花的画卷,情景交融,表达了作者享受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第一自然段开门见山,由"清香"引出"看荷花";第二、三自然通过描写荷花生长的优典姿态,美得看似一幅活的画;第四、五个自然段写通过自己观赏荷花时的美妙想象和感受,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作者把自己的感情入了文章中,把自已想象成了池增中的一朵荷花,翩翩起舞,随风飘动,展现动态美;荷花的优美姿态,供人观赏,又是一番亭亭玉立的静态美,绘成了一幅活灵活现的荷花图。

二、说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对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文字的反复朗读感悟,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

教学难点:让学生读中理解,读出感受,并创设情景,发挥想象,让学生敢想敢说。

四、说学情(一)、学生学习基础分析二年级下册学习过"读句子,想画面",三年级上册有过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西或诗申描绘的景色的练习,都为本单元的读文章想画西训练冀定了基础。

(二)、学生学习困难点分析小学三年级的学生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对文中描绘的荷塘美景,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要教师提供直观的图像帮助理解,必要时可以适当运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去欣赏荷花那不同寻常的美。

(三)、学生身心特征分析三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同时需要发挥三年级学生形象思准较发达的特点,要充分发展其形象思维能力,进行美的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荷花》的说课稿
一、设计理念
情感素养是人的一切素养的血肉没有了情感就没有什么素质可言儿童是“情感的王子”人小情多(李吉林语)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也都是有情之物中国的文艺创作历来讲究一个“情”字“情者文之经”、“情动而辞发”、“为情造文”等等阐述都表明“情”是“文”的命脉小学语文教材正是“情景交融”的产物其中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荷花》是一篇写景记叙文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赞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机盎然的美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课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
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
感觉学生有情教材亦有情“教材——学生”之间的情感的桥梁就是我们老师的情感要由老师去传递去强化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课堂教学以情感为纽带变得更富诱惑力使学生的好学精神得到培养促使学生在好学、乐学中逐渐懂得爱懂得热爱崇高追求美好
一、设计思路
1、在初读课文和激发动机中——入情
要让儿童的情感伴随着学习活动这有一个过程其间包含着儿童的心理进程首先需要启动如果把儿童的情感比做“小河”要它漾起涟漪泛起微波需要外力的推动或是像一只蜻蜓在水上轻轻一点;或是像一阵微风悄悄地掠过水面那它就平静不下来新课启始教师要放飞一
群“蜻蜓”要送过一阵“微风”让孩子情感的河水荡漾起来使他们对新课的学习形成一种期盼的欲望关注的心理为此我设计了如下环节
来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先来猜两个谜语“一个小姑娘长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衫
坐在绿船上”“开在炎炎烈日下长在清清碧波中身陷污泥心地洁芳香扑鼻醉人心”这么美的荷花大家喜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课件展示各种美丽的荷花图配上优美的音乐)有个小朋友在看过荷花后也跟我们一样被荷花的美丽给迷住了陶醉了还写下了一篇文章题目就叫《荷花》而后请学生初读课文
如此激情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视觉、思维、想象“多频道”
运作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的课堂基调教学也因为学生的入情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
2、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儿童的情感总是与他们对教材的认识相联
而作者的情感是寓于他们所描绘的对象之中的因此重要的一环是要
让学生去认识去感受教材寓寄情感的形象儿童只是通过形象去认识
世界的没有形象的感受就没有情感因而教师在引导儿童从初读进入“细读”的过程中应该饱蘸着情感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用图画的、音乐的、表演的艺术直观让学生仿佛看到也听到整个心灵感受到在学生眼前再现课文中描写的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
教材中有一幅精美的插图形象地描绘了几种不同形状、不同姿
态的白荷花和碧绿的荷叶色彩清丽充分展示了荷花素洁、高雅的本色
我依据这个材料制成鲜活的课件进行展示并配上富有感染力的语言
去描绘:“瞧这就是小作者看到的荷花开放时的样子放眼望去微波粼粼的水面上漂浮着碧玉盘似的绿叶透过荷叶的缝隙一枝枝荷花从水
里探出头来就像穿着洁白衣裙的少女在微风中亭亭玉立它们当中有
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了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则微露笑脸含苞欲放;有的还未绽开看起来饱胀得马上就要破裂似的啊小鱼儿在荷叶下快活地游着蜻蜓在荷花上快乐地舞蹈这是多么生动的一幅荷花图啊!同学们你们听了老师说的话有什么感想呢课文第二段具体而生动地
展现了荷花的形状美与插图最为照应我就采用“直奔重点段”的方法以“课文一段最具体地写了荷花的美”引入第二段的学习
3、在领悟课文的神韵中——移情
儿童在感受课文形象为之动情时情感趋向高涨应牢牢把握并顺势将教学过程推进从细读进入精读所谓“精读”即是读课文精彩片段词句读出其神韵课文语言不仅承载着人、事、景、物的形象更重要的是通过形象寄托着作者的情感、意愿及至整个心灵因此在精读读出语感神韵时要引导学生更深地理解语言将学生的情感移入课文描写的
对象上从而使已激起的情感深化然而这虽是儿童情感的一种不自禁
的情感流向但还是需要外力作用的这就是:①借助比较区别;②借助想象展开;③借助语言媒介通过这些学生的情感会向深层发展并产生移情活动
课文第三段中没有对荷花的“姿势”进行具体描写因此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1、课件展示:看图想象说话: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有的有的还有的小小组讨论指名说集体评议
2、指图引读这一段最后一句话
讨论:作者为什么把这一大幅画看作是“活的画”呢这幅画会活起来的用这么美的词句来描写荷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样的设计既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加深了对荷花美的认识,使学生更深地体会到作者对荷花强烈的喜爱之情可谓一举三得
3、在表情朗读和语言训练中——抒情
学生的感受加深了情感被激活起来了他们会不容自遏地想抒发自己的情感情感的抒发可以使学生之间的内心感受得到交流可以相
互启发相互感染表情朗读虽然读的是作者的语言但是因为要求表情
朗读这就包含了学生自己的主观感受他们往往用恰当的语调、语速、语气来表达抒发他们对作品中人物、角色、场景是热爱的或者是憎恨的喜悦的或是悲伤的同情的或是厌恶的留恋的或者是憧憬的情感因
此表情朗读是抒发学生内心感受的一种常用形式
因此在课文第二、三段的教学中我都设计了美读环节特别是第二段还安排了背诵训练在反复品读欣赏后荷花的美跃然纸上呼之欲
出图文对照学生定会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此时学生的情感达到了高
潮这一背诵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进
了学生对优美语汇的积累和内化从而更好地抒发了学生的情感
二、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谜语激趣课件激情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轻声地读读课文: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呢?
2、学生畅谈感受
3、小作者看到的荷花是怎样的呢课件展示教师用语言进行描述
(三)、细读第二段
1、课文一段最具体地写了荷花的美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二段想想这段有几句话你最喜欢读几句为什么
(2)反馈估计学生会出现两种情况
①后三句:为什么喜欢让学生在课件上找出三个句子所写的相对应的荷花引导学生把这三句话的意思说出来:有的刚开有的全开了有的将要开并将它与课文原句在读中比较在比较中读想象荷花的美以“荷花是那样美谁能把它读得很美很美呢”激发读的兴趣让学生练读、指名读、评读
②第二句:为什么喜欢并进一步讨论写荷花为什么先写荷叶感情朗读写荷叶的句子
2、男、女生分读写荷花荷叶的句子
3、指导背诵第二段
(四)、学习第三段
1、过渡:荷花的形态引人入胜值得观赏荷花的美姿更有迷人的魅力
2、课件展示:看图想象说话(具体内容见设计思路)
3、指图引读这一段最后一句话讨论
4、白荷花的美姿的确是太有魅力了作者被眼前这池荷花深深地陶醉了让我们也用陶醉的语气来美美地读读这一段
(五)、略读第一段
(六)、配乐朗读一至三段再次感受荷花的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