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砂的筛分实验

合集下载

砂的筛分析法实验

砂的筛分析法实验

砂筛分析法实验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通过试验获得砂的细度模数和级配曲线,并掌握砂颗粒粗细程度和颗粒搭配间的关系,掌握砂质量好坏的判定依据,为拌制混凝土时选用原材料作准备。

二、实验仪器
摇筛机、标准筛、天平、浅盘、毛刷和容器等
三、实验过程
•1、按要求称取干燥试样500g;
•2、将标准筛按孔径由大到小顺序叠放,加底盘后,将试样倒到最上层4.75mm筛内,加盖后,置于摇筛机上,摇筛5 min;
•3、将整套筛自摇筛机上取下,按孔径大小,逐个用手于洁净的盘上进行筛分,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号筛内并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

•4、称量各号筛的筛余试样质量。

四、数据处理
• (1)分计筛余百分率——各筛的筛余量除以试样总量的百分率,精确至0.1%。


(2)累计筛余百分率——该筛上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与大于该筛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之
和,精确到1%。

(3)细度模数:Mx=
(4)级配的鉴定:绘制筛孔尺寸-累计筛余曲线,或对照规定的级配区范围,判定级配是否良好。

砂的筛分试验实验报告

砂的筛分试验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砂的筛分试验实验报告篇一:砂的筛分实验试验四砂的筛分析试验一、实验目的和原理:砂的颗粒级配,即表示砂大小颗粒的搭配情况。

砂的粗细程度,是指不同粒径的砂粒混合在一起后的总体的粗细程度,通常有粗纱、中砂与细纱之分。

在配制混凝土时,这两个因素(砂的颗粒级配和砂的粗细程度)应同时考虑。

控制砂的颗粒级配和粗细程度有很大的技术经济意义,它们是评定砂质量的重要指标。

用级配区表示砂的颗粒级配,用细度模数表示砂的粗细。

二、主要仪器设备和工具:实验筛、托盘天平、烘箱、台秤、摇筛机等三、实验步骤1.用于筛分析的试样应先筛除大于10mm颗粒,并记录其筛余百分率。

如试样含泥量超过5%,应先用水洗。

然后将试样充分拌匀,用四分法缩分至每份不少于550g的试样两份,在105±5℃下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备用。

2.准确称取烘干试样500g,置于按筛孔大小顺序排列的套筛最上一只筛上,将套筛装入筛机摇筛约10min(无摇筛机可采用手摇)。

然后取下套筛,按孔径大小顺序逐个在清洁的浅盘上进行手筛,直至每分钟的筛出量不超过试样总量的0.1%时为止。

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号筛中一起过筛。

按此顺序进行,至各号筛全部筛完为止。

3.试样在各号筛上的筛余量均不得超过下式的量:mr?Ad300Ad200质量仲裁时,生产控制检验时,mr?式中:mr—筛余量,gD—筛孔尺寸,mmA—筛的面积,mm24.称量各号筛筛余试样的质量,精确至1g。

所有各号筛的筛余试样质量和底盘中剩余试样质量的总和与筛余前的试样总质量相比,其差值不得超过1%。

否则应将该筛余试样分成两份,再次进行筛分,并以其筛余量之和作为该号筛的筛余量。

5.计算实验结果6.分计筛余百分率各号筛的筛余量除以试样总质量的百分率(精确至0.1%)。

7.累计筛余百分率该号筛上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与大于该号筛的各号筛上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之总和(精确至0.1%)。

8.根据各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绘制筛分曲线,评定颗粒级配。

砂的筛分析实验报告

砂的筛分析实验报告

砂的筛分析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筛分仪对砂的颗粒大小进行测定,并分析其筛分结果,了解砂的颗粒大小分布情况。

实验原理:筛分是指利用多个大小不一的筛网将物料进行筛选,通过筛子的大小来分离不同粒度的微粒,以达到粒度分布的目的。

本实验采用的筛分仪是一种常用的仪器,它主要由筛框、筛网及振动机构等组成。

实验步骤:1. 将精细筛、中筛和粗筛分别码放在上下各两架筛分机上,记录各个筛子的筛孔大小和编号。

2. 取一定量的砂样(约200g),称量后放入上端精细筛内。

3. 开启筛分机开关,通过振动使砂样开始筛分。

4. 分别取下精细筛、中筛和粗筛中的砂样,进行称量、计算及记录,得到每个筛孔内所含砂样的质量,最后计算得到分布率和累积率。

实验结果:经过筛分后,得到的砂的颗粒大小分布率如下表所示:筛孔编号筛孔大小(mm)筛孔内砂样质量(g)分布率(%)累积率(%)1 0.063 4.98 2.49 2.492 0.125 14.40 7.20 9.693 0.250 38.10 19.05 28.744 0.500 65.22 32.61 61.355 1.000 50.76 25.38 86.736 2.000 13.54 6.77 93.507 大于2.000 2.00 1.00 94.50分析: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本次砂的筛分结果中,砂的颗粒大小分布单峰,集中在0.5mm以下,其中0.25mm以下的颗粒占总量的48.74%,大于2mm的颗粒占比不到1%。

而累积率曲线呈现出明显的S形,说明随着筛孔尺寸的增大,砂的颗粒细度逐渐增大。

通过对筛分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该砂样的颗粒分布情况,为后期不同工程设计提供了参考。

结论:通过本次砂的筛分实验,得到了砂样的颗粒大小分布率和累积分布率。

分析结果表明,砂样的颗粒单峰集中在0.5mm以下,颗粒分布逐渐增大,为后期不同工程设计提供了参考。

砂的筛分析实验报告

砂的筛分析实验报告

砂的筛分析实验报告砂的筛分析实验报告一、引言砂是一种常见的颗粒状物质,其粒径大小对于建筑材料、水泥混凝土等工程应用具有重要影响。

为了了解砂的粒度分布情况,筛分析实验被广泛应用于土工、材料科学等领域。

本实验旨在通过筛分分析方法,对砂的粒度进行定量研究。

二、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准备:本实验选用的砂样品来源于自然砂矿,经过采集、清洗、干燥等处理后,得到符合实验要求的试样。

2. 实验仪器和设备:a. 筛分机:采用国家标准GB/T 6003-2017中规定的筛分机,具备可调节振动频率和振幅的功能。

b. 筛网:采用标准筛网,分别为2mm、1mm、0.5mm、0.25mm、0.125mm、0.063mm等规格。

3. 实验步骤:a. 将筛分机平稳放置在实验台上,并连接电源。

b. 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将筛网安装在筛分机上,并确保筛网与筛分机之间无间隙。

c. 取适量的砂样品放入筛分机的进料口,并启动筛分机。

d. 经过一定时间的筛分过程后,关闭筛分机,记录每个筛网上的砂样品质量。

e. 将每个筛网上的砂样品转移到相应的容器中,并称量其质量。

f. 根据筛网孔径和砂样品质量,计算出每个筛网上的砂样品的筛余量和筛通量。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所得数据,我们可以得到砂样品在不同筛网上的筛余量和筛通量。

通过对筛余量和筛通量的统计分析,可以得到砂样品的粒度分布情况。

1. 筛余量分析:筛余量是指砂样品中未能通过筛网而被筛下的颗粒量。

根据筛余量的大小,可以判断砂样品中不同粒径的颗粒所占的比例。

通常情况下,筛余量随着筛网孔径的减小而逐渐增加。

2. 筛通量分析:筛通量是指砂样品中能够通过筛网而被筛下的颗粒量。

筛通量的大小反映了砂样品中不同粒径的颗粒所占的比例。

通常情况下,筛通量随着筛网孔径的减小而逐渐减少。

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绘制出砂样品的粒度分布曲线,以直观地反映砂样品中不同粒径颗粒的含量。

通过对曲线的分析,可以得到砂样品的粒度特征,如中值、偏度和峰度等指标。

砂的筛分析试验

砂的筛分析试验

实验4.1 砂的筛分析试验(1) 仪器设备:鼓风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天平:称量1 000 g,感量1 g;方孔筛:孔径为150 μm、300μm、600 μm、1.18 mm、2.36 mm、4.75 mm及9.50 mm的筛各一只,并附有筛底和筛盖;摇筛机;搪瓷盘,毛刷等。

(2) 试样制备:实验前先将试样通过10 mm筛,并算出筛余百分率。

若试样含泥量超过5%,应先用水洗。

称取每份不少于550 g的试样两份,分别倒入两个浅盘中,在(105±5)℃的温度下烘干到恒量,冷却至室温备用。

(3) 实验步骤(4) 结果计算与评定①计算分计筛余百分率:各号筛上的筛余量与试样总质量之比,计算精确至0.1%;②计算累计筛余百分率:该号筛的筛余百分率加上该号筛以上各筛余百分率之和,计算精确至0.1%。

筛分后,如每号筛的筛余量与筛底的剩余量之和同原试样质量之差超过1%,须重新试验。

③砂的细度模数M x可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01:式中M x——细度模数;α1、α2、α3、α4、α5、α6——分别为4.75 mm、2.36 mm、1.18mm、600 μm、300 μm、150 μm筛的累积筛余。

④累计筛余百分率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

细度模数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0.1;如两次试验的细度模数之差大于0.20时,须重新试验。

根据累计筛余百分率对照表4-1,确定该砂所属的级配区。

表4-1 颗粒级配级配区累计筛余/%1239.50 mm 0 0 04.75 mm 10~0 10~0 10~02.36 mm 35~5 25~0 15~01.18 mm 65~35 50~10 25~0600 μm 85~71 70~41 40~16300 μm 95~80 92~70 85~55150 μm 100~90 100~90 100~901)砂的实际颗粒级配与表中所列数字相比,除4.75mm和600μm 筛档外,可以略有超出,但超出总量应小于5%。

实验(二)砂的筛分实验

实验(二)砂的筛分实验

实验(二)砂的筛分实验一、实验目的1. 了解砂的粒径大小及其分布情况;2. 学习筛分法测定砂的粒径分布。

二、实验原理筛分法是常用的粒度测定方法之一,它采用筛子筛分原料,根据筛孔大小将原料分为不同的粒径级别,通过称量、计算粒径级别(筛孔)的百分比,获得原料的粒径分布。

砂的粒径大小及其分布情况通常用筛分法测定。

三、实验仪器筛子、称量器、计时器、试验台四、实验步骤1. 取适量干砂样品,称量记录其质量;2. 将一系列编号的标准筛子按大小关系从上到下悬挂在筛架上,放置在试验台上;3. 将称量好的砂样倒入最上面的筛子中,用盖子盖起来,启动计时器;4. 手摇筛架,使其出现上下摆动,分离出不同粒径级别的干砂粒子,将筛子比较轻的移动,轻轻拍打,使筛子内的砂粒从小孔中通过;5. 每隔一定的时间(如1分钟或3分钟),将筛子悬挂在筛架上逆时针旋转90度,使筛粕中的砂样均匀分布;6. 待所有筛子内的砂样均被筛过后,关闭计时器,将各筛子内的干砂样品取出,并称量记录其质量;7. 计算各筛孔内砂样的百分比、筛后砂样的总质量和筛后砂样的平均粒径;8. 用筛粕中砂样的总质量与原砂样的质量相除,计算筛后砂样收率。

五、实验数据处理2. 测定各筛孔中的砂样质量,并计算其百分比;3. 计算总质量及平均粒径;4. 计算筛后砂样的收率。

六、实验注意事项1. 砂样应当干燥,避免水分和杂质;2. 若筛子孔径较小,则每次筛分时间应当适当延长;3. 筛分时应当避免筛子摆动过大或过小,否则会导致筛不尽或过细;4. 筛子用后应放回原处,以免筛粕混淆;5. 实验结束后,应清洗筛子并回收砂样,以备下一次使用。

七、实验结果实验的原始数据、各筛孔中砂样的百分比、筛后砂样的总质量、筛后砂样的平均粒径、筛后砂样收率等数据应当整理成表格,并将其处理成适当的图形。

八、实验思考与拓展1. 测定砂的平均粒径时,计算公式有哪些?2. 筛分法的应用范围和局限性是什么?3. 在实验中小心操作,注意观察和处理数据的方法,有助于提高细心、耐心和各种能力。

砂的筛分试验实验

砂的筛分试验实验

砂的筛分试验实验
砂的筛分试验是指将样品放入不同规格的筛孔中,运用物理原理,对样品粒度大小进行分级的实验。

一、试剂准备: 1、筛网:准备6个筛网,依次分别是0.25mm、0.5mm、1.0mm、2.0mm、3.0mm、4.75mm; 2、样品:按照相应的重量准备好研究材料; 3、容器:在有盖子的容器中准备水和碱溶液; 4、其他工具:烧杯、称量秤、容量瓶、磁力搅拌器、收集罩等。

二、实验步骤: 1、将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碱溶液,用磁力搅拌器搅拌均匀; 2、逐层放入不同筛网,用手或搅拌器把样品按行程时间搅拌均匀; 3、把不同筛孔上的样品分离出来,放到容量瓶中; 4、重复上述步骤,直到样品重复筛分完毕; 5、将筛分好的样品测量容量,并记录在筛分表中; 6、收集罩内样品累计重量占总重量的百分比,并记录在筛分图中。

三、结果计算: 1、根据筛分表,统计某一筛孔容量占样品总容量的百分比; 2、根据筛分图,绘制样品累计重量占总重量的百分比的曲线; 3、根据曲线,确定样品的粒度分布; 4、根据筛分表及曲线,得出各筛孔粒度百分比,以及按照粒度分布确定样品的平均粒度。

砂筛分实验报告

砂筛分实验报告

砂筛分实验报告砂筛分实验报告引言:砂筛分实验是一种常见的颗粒分析方法,通过筛分不同粒径的砂样,可以了解砂土的颗粒组成及其分布情况。

本实验通过采用标准筛网,对不同颗粒大小的砂样进行筛分,以获取砂土的颗粒分布曲线,并进一步研究砂土的工程性质。

实验方法:1. 实验器材准备:实验器材包括标准筛网、筛分器、天平、砂样等。

标准筛网由一系列筛孔大小递增的筛网组成,常用的有20mm、10mm、5mm、2.5mm、1.25mm、0.63mm、0.315mm等规格。

2. 实验步骤:a. 将砂样取出,并将其充分干燥,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b. 准备好标准筛网,将筛网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放置在筛分器上。

c. 将砂样均匀地放在最上层的筛网上,然后盖上盖板。

d. 将筛分器放在振动筛上,开启振动筛进行筛分,时间一般为15分钟。

e. 关闭振动筛,取下各层筛网上的砂样,用天平称量每层筛网上的砂样质量。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不同筛孔大小下的砂样质量数据,进而可以计算出每个筛孔下的砂样通过率和累积通过率。

根据实验数据,我们绘制了砂土的颗粒分布曲线。

颗粒分布曲线是以筛孔孔径为横坐标,通过率为纵坐标的曲线,用于表示不同颗粒大小的砂样在筛分过程中的分布情况。

通过观察颗粒分布曲线,可以初步了解砂土的颗粒组成及其分布情况。

讨论与分析:通过对颗粒分布曲线的观察,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 随着筛孔孔径的减小,砂样通过率逐渐降低。

这是因为较大颗粒的砂样更容易通过较大的筛网,而较小颗粒的砂样则更容易被截留在较小的筛网上。

2. 颗粒分布曲线呈现出典型的“S”形曲线。

在初始阶段,通过率迅速下降,这是因为较大颗粒的砂样容易通过较大的筛孔;随着筛孔孔径的减小,通过率下降速度减慢,直至达到一个极小值;然后,通过率开始逐渐上升,这是因为较小颗粒的砂样开始通过较小的筛孔。

3. 通过率最大值对应的筛孔孔径称为最大通过颗粒径。

最大通过颗粒径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可以用来描述砂土的颗粒组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二)砂的筛分析实验
(一)实验目的:
测定砂的颗粒级配和粗细程度,作为混凝土用砂的技术依据。

(二)主要仪器设备:
(1)砂筛。

GB/T14684标准筛孔径为0.150mm、0.300mm、0.600mm、1.18mm、
2.36mm、4.75mm、9.50(mm)的方孔筛并附有筛底和筛盖。

(2)摇筛机。

电动振动筛,振幅0.5±0.1mm 频率50±3H Z.
(3)物理天平(称量1Kg ,感量1g),烘箱、浅盘、毛刷等。

(三)实验时间:
(四)实验步骤:
1试样先用孔径为10.0mm筛筛除大于10mm的颗粒(算出其筛余百分率),然后用四分法缩分至每份不少于550 g 的试样两份,放在烘箱中于105±50C烘至恒重,冷却至室温。

2准确称取试样500g。

将筛子按孔由大到小叠合起来,附上筛底。

将砂样倒入最上层(孔径为5mm)筛中。

3将整套砂筛置于摇筛机上并固紧,摇筛10min;也可用手筛,但时间不于10min。

4将整套筛自摇筛上取下,逐个清洁的浅盘中进行手筛,筛至每分钟通过量小于试样总量的0.1%为止。

通过的砂粒并入一号筛中,并和下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按此顺序进行,直至各号筛全部筛完为止。

5 称取各号筛上的筛余量。

试样在各号筛上的筛余量不得超过200g,超过时应将该筛余试样分成两份,再进行筛分,并以两次筛余量之和作为该号筛的筛余量。

(五)结果计算与评定:
1计算分计筛余百分率。

各号筛上筛余量除以试样总质量。

2计算累计筛余百分率。

每号筛上孔径大于和等于该筛孔径的孔径的各筛上的余百分率之和(精确至0.1%),并绘制砂的筛分曲线。

3根椐各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按照标准规定的级配区范围,评定该砂试样的颗粒级配是否合格。

4计算砂的细度模数M X(精确0.1).
M X=
1
1 6
5
4
3
2
100
5 )
(
A
A A
A
A
A
A
-
-
+ +
+
+
+
式中,A1、A2---A6分别为5.00、2.50---0.160(mm)孔筛上累计筛余百分率。

砂的筛分析实验报告
(六)级配曲线
100
80
60
40
20
累计筛余率(%)
筛孔尺寸(mm)
砂试验级配曲线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