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基础知识试卷
哲学测试题及答案

哲学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世界的本质是什么B. 世界的存在方式是什么C.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 世界的发展规律是什么答案:C2. 唯物主义认为:A. 存在决定意识B. 意识决定存在C. 物质和意识是相互决定的D. 物质和意识是完全独立的答案:A3. 下列哪一项不是辩证法的基本原则?A.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 事物是永恒不变的C. 事物是发展变化的D. 事物是对立统一的答案:B二、填空题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________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5.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矛盾的两个方面是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对立;统一三、简答题6. 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答案: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认为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具有物质性、系统性、动态性和发展性。
自然界的各个部分之间存在着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自然界的发展是不断变化和进化的过程。
7. 什么是历史唯物主义?答案: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由物质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历史的发展具有规律性,人们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认识和改造社会。
四、论述题8. 论述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
答案: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来源,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人们通过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并通过实践不断检验和发展理论。
实践推动认识的深化和发展,是认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在实践中,人们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推动认识的深化和理论的创新。
9. 论述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区别。
答案: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区别在于对事物的认识方法和态度。
辩证法认为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是发展变化的,强调对立统一的观点,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而形而上学则认为事物是孤立的、静止不变的,忽视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发展,倾向于用片面、绝对的观点看待问题。
哲学基础知识练习

哲学基础知识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从本义上说,哲学是A、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B、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C、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D、世界观和法论的统一2、关于哲学与生活的关系,说确的是A、哲学源于生活,又对人们的生活有指导作用B、哲学是生活之外的高深智慧C、哲学与生活相互影响、相互决定D、哲学是每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3、下列关于世界观的说确的是A、世界观是人们对主观世界的根本看法B、世界观是理论化、系统化的正确观点C、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D、世界观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总结和反思的一门学问4、哲学与具体科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两者的联系是A、哲学是从具体科学中分离出来的“科学之科学”B、哲学源于具体科学又高于具体科学C、哲学是一切具体科学知识的总和D、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对具体科学有指导作用5、恩格斯说:“推动哲学家前进的,决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思想的力量。
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猛的进步。
”这说明A、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B、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哲学的进步推动着具体科学的发展C、哲学与具体科学互为前提和基础D、具体科学与哲学之间没有格的界限6、人类从事的两项基本活动是A、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B、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C、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D、认识社会和认识人生7、马克思说:“没有哲学我就不能前进。
”对这句话可以这样理解①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②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③没有哲学的指导,人们就会寸步难行,一事无成④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8、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B、世界观与法论的关系问题C、真理与谬误的关系问题D、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关系问题9、下列观点属于唯物主义的是A、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C、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D、万物在运动,但在概念中运动10、“心外无物”与“万般皆由命,由命不由人”这两种说法的共同点在于A、都认为意识决定物质B、都承认世界是物质的C、都否认意识的能动作用D、都否认运动的绝对性11、下列命题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①气者,理之依也②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异化③理在事先④世界就是经验⑤世界就是上帝意志的创造物A、①②⑤B、②③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12、下列观点与“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守仁)蕴涵的哲理相同的是①形存则神存,形则神灭②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③生死由命,富贵在天④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处惹尘埃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13、下列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①物是观念的集合②上帝支配着地球上的万事万物③气者,理之依也④心外无物⑤存在即被感知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C、①④⑤D、②③④⑤14、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这是指A、哲学决定时代的发展B、哲学决定经济和政治的发展C、哲学正确反映时代的任务和要求D、真正的哲学促进时代的发展1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阶级基础是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B、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C、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D、英国宪章运动1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古希腊罗马哲学B、17世纪法国哲学C、18世纪英国哲学D、德国古典哲学17、下列说确的是A、任哲学都可以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B、哲学的产生与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有着密切的关系C、哲学作为社会变革的先导,可以对社会经济、政治发展起决定作用D、任哲学都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18、“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反映了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式是A、客观实在性B、静止C、运动D、客观存在19、“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
哲学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哲学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B.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C.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D.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答案:A2. 哲学上的唯物主义认为()。
A. 物质是世界的本原B. 意识是世界的本原C. 神是世界的本原D. 理念是世界的本原答案:A3.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
A. 事物的矛盾性B. 事物的联系和发展C. 事物的多样性D. 事物的统一性答案:B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
A. 认识的唯一来源B. 认识的唯一目的C. 认识的唯一标准D. 认识的唯一动力答案:A5.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A.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B.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C. 个人和集体的关系问题D. 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答案:A6.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A. 阶级斗争B. 科学技术C. 社会基本矛盾D. 文化教育答案:C7.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
A. 创造者B. 旁观者C. 领导者D. 跟随者答案:A8.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
A.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不完全同步B.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C. 社会意识可以脱离社会存在而存在D.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决定作用答案:B9.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价值在于()。
A. 个人利益的实现B. 个人能力的发挥C. 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D. 个人对社会的索取和要求答案:C10.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自由和解放的前提是()。
A. 个人能力的发挥B. 社会制度的完善C. 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D. 人的劳动的解放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
A. 物质决定意识B. 意识依赖于物质C. 意识可以脱离物质而存在D. 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答案:A|B|D2.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是()。
《哲学基础知识》期终考试试卷(A卷)及答案

适用专业:1.世界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 )A,对于人生意义的独特见解B,对于自然现象的基本观点C,对于社会问题的具体看法D,对于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2.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的特征是()A.客观性B.辩证性C.实践性D.系统性3.下列现象属于因果联系的是()A城楼失火,殃及池鱼B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C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D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4.人们常说:"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这句话体现的最主要的辩证法原理是()A、世界永恒发展的原理B、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C、否定之否定规律D、质量互变规律5.下列各项体现人生观含义的是()A,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D,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6.2003年,湖北省一位12岁的小学生聂利经过反复实验,证明了蜜峰有自己的发声器官,推翻了关于蜜峰没有发声器官、只能靠翅膀振动发出声音的论断。
这一事例说明( )A.书本知识是不可靠的B.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惟一标准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7..能体现矛盾双方互相转化这一道理的选项是( )A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B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C 乐极生悲,苦尽甘来D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8.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A、阶级斗争B、改革开放C、科学技术革命D、社会基本矛盾9.1958年,我们认为麻雀吃粮食,于是把它列为“四害”之一,加以消灭。
后来,我们认识到麻雀在消灭害虫方面贡献很大,便把它从“四害”中解放出来,并列为保护动物。
1958年,我们消灭麻雀的错误,从哲学上看是没有做到()A.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B.用运动的观点看问题C.用实践的观点看问题D.用量变质变的观点看问题10.在唯物辩证法看来,房子同平房、楼房、别墅等的关系属于()A.整体和部分的关系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D.内容和形式的关系11.中共十六大报告既充分肯定了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又实事求是地指出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认为前者是主流,后者是支流。
哲学基础(考题及答案)

哲学基础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20世纪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在社会生活每个角落都留下深深的印记。
科学技术成十成百倍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了平均寿命。
这说明C、高新技术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起重要作用2、一材料介绍说:“如果人站在月球上,眼睛看见地球是一个球体,无法分辨出细节,用放大2000倍的光学显微镜可以看到地球上的楼房,如果用放大亿倍的纳米扫描遂道显微镜,可以看到水泥墙和泥土里的沙粒。
”这一事实说明B、新的认识工具和手段推动认识的发展3、宋朝陈模说:“德成而教尊,教尊而官正,官正而国治,其所系甚大。
”这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有B、整体和局部是互相联系,互相依赖的4、实施“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是一项史无前例的新事业。
只有实行这些方针,港澳繁荣稳定的局面才能得到保持,并不断发展。
这一论断体现的哲理是:C、正确的意识能够推动事物向前发展5、澳大利亚有几千万头牛,每天排出的几亿堆牛粪不仅要覆盖成百万亩草场,而且还滋生苍蝇,更是害上加害。
蜣螂则是清除牛粪的能手,为此,澳大利亚从我国引进了大批蜣螂。
上述材料主要说明:A、事物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6、马克思说:“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这一论断是说:A、理论对实践有能动作用7、“人们总是不断地从当时当地的社会存在出发,提出了一个又一个理想,总是在一个奋斗目标实现之后,又提出更高的奋斗目标,人类社会就这样在不断追求和实现理想的奋斗中前进的。
”这句话说明:A、人们对理想的追求是人类进步的动力源泉B、任何理想对社会发展都有促进作用C、人们理想的实现和社会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相统一D、理想既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又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哲学基础复习题及答案

哲学基础复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B. 存在与本质的关系问题C. 形式与内容的关系问题D. 现象与本质的关系问题答案:A2.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A. 精神的B. 物质的C. 观念的D. 形式的答案:B3.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A. 认识的基础B. 认识的来源C. 认识的目的D. 认识的动力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1. 下列哪些属于唯物主义的观点?A. 物质是世界的本原B. 意识是世界的本原C. 物质和意识相互依存D. 物质决定意识答案:A, D2. 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包括:A. 对立统一规律B. 质量互变规律C. 否定之否定规律D. 因果律答案:A, B, C三、简答题1. 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内容。
答: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物质的产物,物质决定意识。
它强调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发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通过矛盾的斗争和统一来实现的。
2. 什么是历史唯物主义?答: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物质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的,社会形态的更替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的。
四、论述题1. 论述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
答: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来源,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通过实践,人们能够获得直接的感性认识,进而通过思考和总结,形成理性认识。
同时,实践也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新问题,促使他们去探索新的认识。
五、案例分析题1. 分析以下案例,说明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在其中的作用。
案例:某公司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产品创新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
一方面,公司需要不断创新以保持竞争力;另一方面,市场需求的多样性要求公司必须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答:在这个案例中,产品创新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体现了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
公司通过不断的产品创新来解决市场需求的多样性,而市场需求的多样性又推动公司进行产品创新。
哲学的考试题目及答案

哲学的考试题目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B.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C.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D.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答案:A2. 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A. 矛盾论B. 质量互变C. 否定之否定D. 对立统一答案:A3.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A. 唯心的B. 唯物的C. 机械的D. 神创的答案:B4.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 客观实在性B. 运动性C. 可分性D. 多样性答案:A5. 意识是:A. 人脑的机能B. 客观存在的反映C. 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D. 以上都是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包括:A. 实践性B. 科学性C. 革命性D. 唯物性答案:ABC2.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A. 矛盾B. 外部条件C. 内部矛盾D. 外部矛盾答案:C3. 以下哪些属于唯物辩证法的范畴:A. 必然性和偶然性B. 可能性和现实性C. 内容和形式D. 原因和结果答案:ABCD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的本质是:A. 主体对客体的反映B. 主体对客体的改造C. 主体对客体的创造D. 主体对客体的复制答案:A5. 以下哪些属于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A.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B.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C. 个人和集体的关系问题D.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答案:AB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
答案: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定义具有深刻的哲学意义,它坚持了唯物主义的一元论,同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它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具有很强的概括性和深刻性。
2. 简述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
答案: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高中哲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高中哲学基础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B.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C.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答案:A2. 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
A. 物质B. 意识C. 精神D. 理念答案:A3. 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 外部因素B. 内部矛盾C. 外部矛盾D. 偶然因素答案:B4.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 联系和发展的观点B. 对立统一的观点C. 矛盾的观点D. 质量互变的观点答案:A5.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
A. 人脑的机能B. 客观存在的反映C. 人脑自生的D. 物质世界的派生物答案:B6.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
A. 认识的唯一来源B. 认识的唯一目的C. 认识的唯一标准D. 认识的唯一动力答案:A7.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真理是()。
A. 客观存在的反映B. 主观自生的C. 绝对不变的D. 相对的答案:A8.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A. 阶级斗争B. 社会基本矛盾C. 英雄人物D. 科学技术答案:B9.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
A. 历史的创造者B. 历史的旁观者C. 历史的奴隶D. 历史的主宰答案:A10.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社会意识是()。
A. 社会存在的反映B. 社会存在的决定因素C. 社会存在的派生物D. 社会存在的创造者答案:A11.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价值是()。
A. 主观的B. 客观的C. 主客观的统一D. 社会关系的总和答案:C12.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由是()。
A. 绝对的B. 相对的C. 必然的D. 偶然的答案:B13.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必然性是()。
A. 偶然性的总和B. 偶然性的对立面C. 偶然性的源泉D. 偶然性的基础答案:D14.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偶然性是()。
A. 必然性的总和B. 必然性的对立面C. 必然性的源泉D. 必然性的基础答案:B15.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矛盾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哲学基础知识试卷及答案
一.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
1.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2.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生产和旧事物的灭亡。
3.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4.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5.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必经阶段和必要基础。
二、判断题(下列说法你认为正确的在括号里打上“√”,错误的打上“×”,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
1.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
(×)
2.生与死是一对人生矛盾,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
3.人生的价值的实现既要有良好的社会条件,又要依赖个人努力。
(√)
4.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大事情做起,是实现个人理想的必要条件。
(√)
5.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直接联系。
(×)
6.一切变化都是质变。
.(×)
7.个人和社会关系的问题是人生的基本问题。
(√)
8.只有个人主义第一的人,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
(×)
9.人的自然属性是指人在社会性的表现特点。
(×)
10.共产主义是一种可望不可及的良好愿望,是渺茫的幻想。
(×)
11.现在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艰苦奋斗已经是过时的观念。
(×)
12.义和利两者不可以同时兼得的.(×)
三、选择题(下列选项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将正确的答案填在下列表格里。
)
1.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
A自然属性B社会属性C阶级性D灵活性
2、正确的苦乐观的核心是()
A.悲观主义观
B. 乐观主义观
C.集体主义观D个人主义观.
3、“我决心做好本职工作,当一名出色的技术工作人员,这是属于()
A.职业理想
B.社会理想
C.生活理想
D.道德理想
4.人们常说:“理想是指路灯,没有理想就没有方向。
”每一个成功的人都有着自己的理想,在理想的指引下到达梦想的天堂,那么我们实现人生理想的根本途径是()
A 艰苦奋斗B树立远大的理想目标
C积极投身社会实践D努力提高个人素质
5.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
A、物质
B、意识
C、客观事物
D、客观存在
6.人的价值的两个方面是( )
A.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
B.共性价值和个性价值
C.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
D.现实价值和历史价值
7.个人的成功最主要的是()。
A 自身的努力
B 他人的帮助
C 家庭环境D社会环境
8.下列正确地处理个人利益和他人利益关系的是()
A、见利忘义
B、自私自利
C、先人后己
D、先己后人
9.下列不属于理想对人生的作用的是()
A理想是人生航程的灯塔B理想是人生前进的动力
C理想专属年青人D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生价值是用钱来衡量的 B.有钱就越有幸福
C.有了钱就有了一切D.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万万不能
四、简答题(3小题,每题10分,共30分)
1.青年学生怎样做到坚持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10分)
答:⑴要正确处理个人和他人的关系,做到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心中有国家。
⑵要注意区分个人主义和个人的正当利益。
⑶要顾全大局,反对小团体主义。
2.目前,我们共同理想是什么?(10分)
答:我国现在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这个阶段里,我国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我国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3.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实现人生理想还要艰苦奋,如何艰苦奋斗呢?(10分)
答:首先,要保持奋发向上、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
其次,要付出艰辛劳动。
再次,要养成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
五.案例分析题(16分)
某报报道,某省一位高考状元,一家保健公司请他做宣传,让他说是喝了这家公司的产品才考了状元,并许诺给他十万元钱。
可是这位学生却选择了实话实说的做法:“我家住在农村,家里比较困难,从来没有更多的钱去买保健品消费,我确实不知道喝了你们的产品是不是会更聪明一些,所以我不能为了钱做这个广告。
”亲情,爱情,纯真,正真的快乐.....许多许多的东西是金钱无法买到的,金钱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
结合实际就“金钱不是万能,而没有金钱又是万万不能的。
”这说法,请你谈谈个人的看法。
(16分)
答:⑴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时期,有的人在价值观问题上陷入了种种误区,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实用主义、虚无主义等。
要实现人生价值,必须走出这些误区。
⑵人生价值不能用金钱来衡量。
金钱与人生价值是什么关系,这是当代青年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
比如,“有钱就有幸福”,“只要有了钱,想什么就有什么”,,“一切向钱看”等等。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金钱,金钱与人生价值有什么关系呢?
第一,金钱与人生有着密切的关系。
金钱是人生幸福的重要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保证。
因此,有些人会认为,金钱是万能的。
但也不少人知道,
钱不是万能的。
如材料中的高考状元就认识到了这一点,虽家在农村也比
较困难但并没有为了钱做出违背事实的事情。
第二,金钱不是人生的全部内容,不是人生价值的决定因素。
第三,获得金钱的手段应该是正当的、合法的。
⑶我们应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正确处理金钱与人生价值的关系,反对和抵制拜金主义。
金钱不是万能,而没有金钱又是万万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