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得失守恒解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题
有关得失电子守恒相计算题

有关得失电子守恒相计算题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计算,利用得失电子守恒,可以简化计算过程,迅速得出答案,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因此复习时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应从得失电子的角度考虑,才能掌握解
的得失电子列等式!
n(氧化剂)×变价原子个数×化合价变化值(高价—低价)=n(还化剂)×变价原子个数×化合价变化值(高价—低价)
来源:网络转载
注:有些反应物做氧化剂或还原剂时,只是部分参加反应,不能全部代入计算。
例:(NH4)SO4在强热下分解生成N2、NH3、SO2和H2O,则化合价发生变化与未发生变化的N原子数目比为
A.1:4
B.1:2
C.2:1
D.4:1
来源:网络转载。
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技巧]
![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de1e5ec7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03.png)
高三化学总复习氧化还原反应系列5——氧化还原反应计算主要类型:1、氧化还原反应中各中量比例的计算例1:在反应KClO3+6HCl=KCl+3Cl2↑+3H2O中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1:3B、1:5C、5:1D、1:1例2、在4Zn+10HNO3==4Zn(NO3)2+NH4NO3+3H2O反应中,被还原的硝酸和未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是()A 4:1B 1:4C 9:1D 1:92、得失电子守恒例3、实验室将NaClO3和Na2SO3按物质的量比2:1倒入烧瓶中,用水浴加热,同时滴入H2SO4溶液,产生棕黄色的气体X,反应后测得NaClO3和Na2SO3恰好完全反应,则X为()A Cl2 B Cl2O C ClO2D Cl2O3例4、在某温度下氯气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在其产物中NaClO、NaClO3、NaCl、H2O经过分析,ClO—、ClO3—物质的量之比为1:3,则被氧化的氯和被还原的氯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1:1B、4:1C、1:4D、5:13、氧化还原的顺序问题:例5:某溶液中Cl-、Br-、I-三者个数之比是1:2:3,通入一定量的Cl2,当反应完成后,该比值变为3:2:1,则反应的Cl2与原溶液中I-的个数之比是()A.1:2 B.1:3 C.1:4 D.1:6例6:在100mL含等物质的量的 HBr和H2SO3的溶液里通入0.01mol Cl2,有一半Br- 变为Br2(已知Br2能氧化H2SO3)。
原溶液中HBr和H2SO3的浓度都等于()A.0.0075 mol/LB.0.008 mol/LC.0.075 mol/LD.0.08 mol/L4、同种元素高价低价间氧化还原例7、关于反应K37ClO3+6H35Cl=KCl+3Cl2↑+3H2O的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 KCl中含有35ClB. KCl中含有37ClC. 生成物Cl2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71 D. 该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6e-例8:(2000上海24)KClO3和浓盐酸在一定温度下反应会生成绿黄色的易爆物二氧化氯。
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及方程式的配平

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及方程式的配平1.对于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要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反应中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总数与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总数相等,即得失电子守恒。
利用守恒思想,可以抛开繁琐的反应过程,可不写化学方程式,不追究中间反应过程,只要把物质分为始态和终态,从得电子与失电子两个方面进行整体思维,便可迅速获得正确结果。
2.守恒法解题的思维流程(1)找出氧化剂、还原剂及相应的还原产物和氧化产物。
(2)找准一个原子或离子得失电子数(注意化学式中粒子的个数)。
(3)根据题中物质的物质的量和得失电子守恒列出等式。
n(氧化剂)×变价原子个数×化合价变化值(高价-低价)=n(还原剂)×变价原子个数×化合价变化值(高价-低价)。
题组一确定元素价态或物质组成1.现有24 mL浓度为0.05 mol·L-1的Na2SO3溶液恰好与20 mL浓度为0.02 mol·L-1的K2Cr2O7溶液完全反应。
已知Na2SO3可被K2Cr2O7氧化为Na2SO4,则元素Cr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为()A.+2 B.+3 C.+4 D.+5答案 B解析题目中指出被还原的物质是Cr,则得电子的物质必是K2Cr2O7,失电子的物质一定是Na2SO3,其中S元素的化合价从+4→+6;而Cr元素的化合价将从+6→+n(设化合价为+n)。
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守恒规律,有0.05 mol·L-1×0.024 L×(6-4)=0.02 mol·L-1×0.020 L×2×(6-n),解得n=3。
2.Na2S x在碱性溶液中可被NaClO氧化为Na2SO4,而NaClO被还原为NaCl,若反应中Na2S x 与NaCl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6,则x的值为()A.2 B.3 C.4 D.5答案 D解析 本题考查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利用得失电子守恒进行相关的计算。
高中化学课件电子得失守恒计算

A.+1 B.+3
C.+5
D.+7
硫代硫酸钠可作为脱氯剂, 已知25.0mL 0.100mol•L-
1 Na2S2O3溶液恰好把224mL(标准状况下)Cl2完全转化
为Cl-,则S2O32-将转化成(D )
A.S2- B.S
C.SO32- D.SO42-
4、在一定条件下,PbO2和Cr3+反应产物是Cr2O72-和Pb2+。则与
练习:已知在热的碱性溶液中,NaClO发生如下反应: 3NaClO→2NaCl+NaClO3。在相同条件下NaClO2也能发生类似的反
应,其最终产物是( B )
A.NaCl、NaClO B.NaCl、NaClO3 C.NaClO、NaClO3 D.NaClO3、NaClO4
1mol Cr3+反应所需PbO2的物质的量为 ( B )
A.0.3mol B.1.5mol C.1.0mol D.0.75mol
练习:指出下列反应中的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
(1)2KClO3 +4HCl(浓) = Cl2 ↑+ 2KCl +2H2O+2ClO2
(2)NaH+H2O=NaOH+H2 ↑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规律
练1:已知I-、Fe2+、SO2、Cl-和H2O2均有还原性,它们在酸性 溶液中还原性强弱顺序为Cl-< Fe2+ < H2O2 < I- < SO2 。下列反应
不能发生的是( C )
A.2Fe3++SO2+2H2O=2Fe2++SO42-+4H+
高一化学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的计算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化学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的计算试题答案及解析1.在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反应中,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3∶8B.1∶1C.3∶2D.1∶2【答案】C【解析】该反应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中,铜元素化合价变化为:0价→+2价,失电子作还原剂;氮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5价→+2价,得电子作氧化剂;硝酸有一部分化合价不变化,所以还有部分硝酸只起酸的作用,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相等知,铜全部作还原剂,有的硝酸作氧化剂,所以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
【考点】氧化还原反应2. ClO2遇浓盐酸会生成Cl2,反应方程式为2ClO2+8HCl====5Cl2+4H2O,该反应中若转移电子的数目为9.632×1023,则产生的Cl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A.11.2 L B.33.6 L C.22.4 L D.44.8 L 【答案】C【解析】 n(e-)==1.6 mol。
因为2ClO2~Cl2~8e-,8HCl~4Cl2~8e-,所以该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8e-,即5Cl2~8e-,所以n(Cl2)=n(e-)=×1.6 mol="1" mol,V(Cl2)="1"mol×22.4 L·mol-1=22.4 L。
【考点】氧化还原反应3.将1.52 g的铜镁合金完全溶解于50mL14.0 mol/L的浓硝酸中,得到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1120mL(标准状况),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人1.0 mol/L NaOH溶液,当金属离子全部沉淀时,得到2.54 g沉淀。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若该浓硝酸的密度为1.40g/mL则该浓硝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63%B.该合金中铜与镁的物质的最之比是2:1C.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中,NO2的体积分数是80%D.得到2.54 g沉淀时,加人NaOH溶液的体积是620 mL【答案】D【解析】反应后溶质为硝酸钠,据氮元素守恒可知,硝酸钠的物质的量为,据钠离子守恒可知故需要氢氧化钠溶液体积为所以D选项错误。
微学霸第3辑——氧化还原反应第五部分 利用得失电子守恒巧解氧化还原反应计算题 含解析

灵活应用电子得失守恒是解答的关键,得失电子守恒是氧化还原反应计算的核心思想:得失电子守恒是指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数一定等于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数.得失电子守恒法常用于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的有关计算及电解过程中电极产物的有关计算等。
电子守恒法解题的步骤是:首先找出氧化剂、还原剂及其物质的量以及每摩尔氧化剂、还原剂得失电子的量,然后根据电子守恒列出等式。
计算公式如下:n(氧化剂)×得电子原子数×原子降价数=n(还原剂)×失电子原子数×原子升价数。
利用这一等式,解氧化还原反应计算题,可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典例】物质的量之比为2∶5的锌与稀硝酸反应,若HNO3被还原的产物为N2O,反应结束后锌没有剩余,则该反应中被还原的HNO3与未被还原的HNO3的物质的量之比是A.1∶4 B.1∶5 C.2∶3 D.2∶5【答案】A【解析】方法一根据得失电子守恒法求解。
设锌的物质的量为2 mol,HNO3的物质的量为5 mol ,生成N2O的物质的量为x(被还原的HNO3的物质的量为2x).该反应中化合价变化情况:Zn→Zn2+(价差为2),23NO →N2O(价差为8),则由化合价升降相等,可得x× 8 =2 mol ×2,解得x=0.5 mol,则被还原的HNO3的物质的量(2x)为1 mol,未被还原的HNO3的物质的量为4 mol。
故反应中被还原的HNO3与未被还原的HNO3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4。
方法二根据题意写出锌与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配平:4Zn+10HNO34Zn(NO3)2+N2O↑+5H2O,从化学方程式可看出反应中被还原的HNO3与未被还原的HNO3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4。
1.PbO2是褐色固体,受热分解为Pb的+4和+2价的混合氧化物,+4价的Pb能氧化浓盐酸生成Cl2,+4价的Pb还原成+2价的Pb;现将1 mol PbO2加热分解得到O2,向剩余固体中加入足量的浓盐酸得到Cl2,O2和Cl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则剩余固体的组成及物质的量比是A.1∶1混合的Pb3O4、PbOB.1∶2混合的PbO2、Pb3O4C.1∶4∶1混合的PbO2、Pb3O4、PbOD.1∶1∶1混合的PbO2、Pb3O4、PbO【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守恒规律。
高中化学得失电子守恒妙解多步反应计算

高中化学得失电子守恒妙解多步反应计算例1;铁和氧化铁的混合物共a mol,加盐酸后固体全部溶解,共收集到b mol氢气,且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不显红色,则原混合物中铁的物质的量为多少?析:加入KSCN溶液后,溶液不显红色,说明整个过程在结束时,溶液中没有Fe3+存在,铁元素全部以+2价形态存在。
于是我们可以得出,该过程涉及的反应有以下几个,一是:铁与盐酸生成氢气的反应,二是:氧化铁与盐酸的反应,三是:氯化铁与铁单质的反应。
其中一和三是氧化还原反应。
我们的做法是:忽略反应的具体过程,只考虑始态和终态。
反应前,铁元素在铁中为零价,在氧化铁中为+3价,而在反应后铁元素都变成了+2价。
溶液中+1价的氢在反应后转化为氢单质,化合价变为零。
如果我们设Fe的物质的量为X mol,设Fe2O3为Y mol,则整个过程中,得失电子的情况有:(1)X mol Fe 失2X mol 电子,变为+2价;(2)Y mol Fe2O3 得2Y mol 电子变为+2价;(3)2b mol H+得2b mol电子变为氢气。
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得失电子守恒,可以列出以下等式:2X =2Y + 2b ,又X + Y = a ,即可求出X 与Y 的值。
112g 金属Fe 加入含有0.5mol Cu(NO3) 2和2 mol NaHSO4的混合溶液中,求反应后可得到标况下NO气体的体积为多少L?很多同学看到这类小的计算题,都会感觉头疼,他们会很轻易地考虑到该题涉及了多个化学反应。
首先是Fe 与溶液中的NO3-和H+的反应,如果铁过量的话,就会有铁与Fe3+的反应,以及铁与铜离子的反应;如果铁过量而氢离子也剩余的话,还可能会涉及Fe与H+生成氢气的反应。
可能的情况有很多,这使是不少学生在做题之前就已经感觉心里没底了。
而事实上,反应再多,我们只需考虑NO从何而来,与哪个反应有关就可以了。
不难看出,该题目涉及的反应中,只有在第一个反应,也就是Fe 被氧化成Fe3+时,才会有NO3-被还原成NO,而后续反应会不会有多余的Fe把三价Fe3+还原为Fe2+,或者是否会有铜被置换出来,则与生成NO无关,因此我们可以无视他们的存在。
氧化还原反应得失电子守恒的计算

氧化还原反应得失电子守恒的计算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第二章第三节第六课时得失电子守恒计算(课型:习题课)班级姓名小组【学习目标】1.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
2.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
3,。
会根据得失电子守恒进行相关计算【重点、难点】重点:得失电子守恒进行相关计算难点:.氧化剂还原剂比例计算1.某温度下将Cl2通入KOH溶液里,反应后得到KCl、KClO、KClO3的混合溶液,经测定ClO-与ClO-3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1∶1,则Cl2与KOH反应时,被还原的氯原子和被氧化的氯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1∶3 B.4∶3 C.2∶1 D.3∶12.在反应KI +5KIO3 +3H2S =3I2+3K2SO4+3H2O 中,被氧化的碘元素和被还原的碘元素的质量比是A、1:5B、5:1C、6:1D、1:63.在3S+6KOH =2K2S +K2SO3+3H2O 的反应中,被氧化的硫与被还原的硫的质量比A、1∶3B、3∶4C、2∶1D、1∶24、某温度下,将Cl2通入NaOH溶液中,反应得到NaCl、NaClO、NaClO3的混合液,经测定ClO﹣与ClO3﹣的浓度之比为1:3,则Cl2与NaOH溶液反应时被还原的氯元素与被氧化的氯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21:5 B.11:3 C.3:1 D.4:15、己知M2On2-可与R2-作用,R2-被氧化为R单质,M2On2-的还原产物中M为+3价;又知c(M2On2-) =0.3mol/L的溶液100mL 可与c(R2-)=0.6mol/L的溶液150mL恰好完全反应,则n值为()A.4 B.5 C.6 D.76、实验室将NaClO3和Na2SO3按物质的量之比2:1倒入烧瓶中,用水浴加热,同时滴入H2SO4,产生棕黄色气体X,反应后测得NaClO3和Na2SO3恰好完全反应,则X为()A.Cl2B.Cl2O C.ClO2D.Cl2O37、在一定条件下,PbO2与Cr3+反应,产物是Cr2O72-和Pb2+,则与1molCr3+反应所需PbO2的物质的量是()A.3.0mol B.1.5mol C.1.0mol D.0.75mol8、ClO2遇浓盐酸会生成Cl2,反应方程式为2ClO2+ 8HCl = 5Cl2+4H2O ,该反应中若转移电子的数目为9.632×1023,则产生的Cl2在标况下的体积为( )A.11.2L B.33.6L C.22.4L D.44.8L10、将NaClO3和NaI按物质的量之比1:1混合于烧瓶中,滴入适量硫酸,并水浴加热,反应后测得NaClO3和NaI恰好完全反应,生成I2、Na2SO4和H2O,并产生棕黄色的气体X,则X为( )A.Cl2 B.Cl2O C.ClO2D.Cl2O311、已知在酸性溶液中,下列物质氧化H2S生成S是时,自身发生如下变化:IO3-→I2;Fe3+→Fe2 +;SO2→S;MnO4-→Mn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得失守恒解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题
电子得失守恒规律是指在任何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到电子的数目与还原剂失去电子的数目相等。
由于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元素种类和数目的复杂性,使电子守恒关系式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难度。
在高考命题中,用得失电子守恒法求解的题型有确定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量的多少或量的比例,确定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或还原产物中元素的价态或种类,有关电化学及其他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等。
一、电子守恒法的解题原理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得失电子数目是守恒的,利用得失电子守恒来建立等式是快速解决氧化还原反应计算题的基本方法。
在利用电子守恒法解题时,一般分为三个步骤:①找出氧化剂和还原剂以及各自的还原产物和氧化产物,②找准1个原子或离子得失电子数 (注意:化学式中粒子的个数),③由题中物质的物质的量,根据电子守恒列等式:n(氧化剂)×变价原子个数×化合价变化值=n(还原剂)×变价原子个数×化合价变化值。
二、利用电子守恒解常见题型的方法
1、简单反应的电子得失守恒问题
在任何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得失总是相等的,解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找出还原剂(或氧化产物)中被氧化的元素以及氧化剂(或还原产物)中被还原的元素,然后从元素化合价升高(降低)确定失(得)电子的总数。
根据氧化剂得电子总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相等求解,这种题型除了可以确定化学式和化合价外,还可以确定具体的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氧化剂和还原剂及它们的比值。
【例1】 (2011·大纲版全国卷)某含铬Cr2O72-废水用硫亚铁铵
[FeSO4·(NH4)2 SO4·6H2O]处理,反应中铁元素和铬元素完全转化为沉淀。
该沉淀干燥后得到n molFeO·FeyCrxO3。
不考虑处理过程中的实际损耗,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消耗硫酸亚铁铵的物质的量为n(2-x)mol
B.处理废水中Cr2O72-的物质的量为nx mol
C.反应中发生转移的电子为3nx mol
D.在FeO·FeyCr x O3中3x=y
2.电化学中的电子得失守恒问题
电化学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
在电解池中,阳极失电子数目与阴极得电子数目一定相等。
在原电池中,负极失电子数目与正极得电子数目也一定相等。
无论是电解池还是原电池,在进行计算时均可以依据这个原则列出等式求解。
这类试题可以求解电解后某物质溶液浓度的变化,也可以求解析出物质的质量或气体的体积,还可以求解加入物质恢复原浓度需要的质量,但最本质的一点是要遵循电子守恒规律。
【例2】一烧杯中盛有一定量的硫酸钠饱和溶液,将两根铜电极插入该溶液中进行电解。
当阴极逸出a mol气体,烧杯中有W g Na2SO4•10H2O析出,保持温度不变,此时剩余溶液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是。
3、多元素参与反应的电子得失守恒问题
某些氧化还原反应中组成氧化剂或还原剂的元素种类超过一种,这类氧化还原反应具有复杂性。
它可以是两种元素氧化一种元素、一种元素氧化两种元素、或二种元素氧化二种元素等。
这种题型的解法,不要被表面现象迷惑,一定用认
真分析氧化剂和还原剂所对应的元素,一定要明确题意指定的对象哪种元素氧化哪种元素,根据题意用电子守恒解题才能不出差错。
【例3】在P+CuSO4+H2O → Cu3P+H3PO4+H2SO4(未配平)的反应中,7.5 mol CuSO4可氧化P的物质的量为 mol 。
生成1 mol Cu3P 时,参加反应的P 的物质的量为 mol 。
4、微粒先后反应时电子守恒的问题
当一种物质同时氧化两种以上的微粒时,则强还原剂先被氧化。
一种物质同时还原两种以上微粒时,则强氧化剂先被还原。
被氧化和被还原到何种程度,要以还原剂和氧化剂的物质的量多少来决定,具体计算时用电子守恒规律,但是对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对应的每个阶段要分析清楚,电子守恒在对应的阶段同样适用。
【例4】下列微粒在溶液中的还原性和氧化性强弱如下:还原性HSO3¯>I¯,氧化性
IO3¯>I2>SO42-。
在含有x mol NaHSO3的溶液中逐滴加入KIO3溶液。
加入KIO3和析出I2的物质的量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则x= mol。
5. 多步反应电子得失守恒问题
有的试题反应过程多,涉及的氧化还原反应也多,数量关系较为复杂,若用常规方法求解和化学方程式求解比较困难,若抓住失电子总数等于得电子总数这一关系,则解题就变得很简单。
解这类试题时,注意不要遗漏某个氧化还原反应,要理清具体的反应过程,分析在整个反应过程中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得电子数目和失电子数目。
【例5】现有铁粉和氧化铁的混合物共27.2 g,加入足量的稀硫酸使之充分反应。
当固体粉末完全溶解时,收集到2.24 L(标准状况下)气体,当向溶液中滴加KSCN 溶液时,溶液不显血红色。
试求原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