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中的学情分析与教材分析共45页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_《哦,香雪》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语文_《哦,香雪》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哦,香雪》教学设计注:此文发表于《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上旬1-2》【学习目标】1、以“一分钟”为突破口,走进文本,品读欣赏香雪等台儿沟姑娘“人生的五彩梦”,体会小说主题。

2、以诵读品味为主要途径,全面调动自己的经验积累深入研读文本,体会心理描写与景物描写的完美融合。

【教学设想】尝试长文短教,但又不是教文本,不被文本牵着走。

力求以个性化的文本解读引领学生学会解读文本。

【教学过程】一、布置预习阅读课文,理清情节。

(课文第5节、45节“一分钟”将课文分成三部分,请同学们思考概括,理清情节。

)预习建议1、为了便于学习,给小说的每一个自然段加上序号(共82自然段)。

2、边读边圈出关键的词语、语句甚至语段(触动心灵的,感觉困惑的),并在课文适当空白处点评。

(1--4发现小村 5--44 观看火车 6--82做起买卖)二、导入:“一分钟,搅乱了台儿沟以往的宁静”我们一起走进当代美女作家铁凝的成名之作《哦,香雪》。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作者把“梅”“雪”这两种不可兼得的美好融在一起,塑造了一个更加纯净美好的追梦姑娘----香雪。

她是一个有着雪一样的白净面孔,雪一样纯净的心灵,又散发着梅花一般淡淡馨香的美好姑娘。

故事还要从火车开进台儿沟的那“一分钟”说起。

“一分钟,搅乱了台儿沟以往的宁静”。

1、火车开进台儿沟前,这里“以往的宁静”是怎样的?2、火车开进台儿沟后,一分钟“搅乱”了什么?(给这个山村带来了什么?改变了什么?)PPT显示:围绕这两个问题朗读课文,朗读建议:1、给小说的每一个自然段加上序号(共82节)。

2、边读边圈出关键的词语、语句(触动心灵的,感觉困惑的),并在课文适当空白处点评。

师:读课文要充分调动自己的经验积累,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把书读厚,读出自己的理解。

方法就是勾画、圈点、点评。

这是理解文章的基础和关键。

下面同学围绕这两个问题把自己的理解和疑惑小组交流。

二、合作探究“一分钟”前后建议:最大程度解决疑问,深入理解课文。

高中数学_点到直线的距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数学_点到直线的距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的推导过程,选择恰当的方法得到点到直线距离公式。

(2)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的应用。

二,学习重点: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的建立。

三,学习难点:选择恰当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四,预习内容:复习回顾:两点间距离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1:点P (2,-3)到x 轴、y 轴的距离分别是_______ ___________问题2:点P (2,-3)到直线y=2的距离是______ _________(画图)问题3:点P (2,-3)到直线x=1的距离是_____ __________(画图)问题4:点p 到直线L 的距离定义: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五,探究新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已知某点0P 的坐标为),(00y x ,怎样用点的坐标和直线的方程直接求点0P 到直线0:=++C By Ax l 的距离呢?方法一:定义法方法二:等面积法:如图:设00≠≠B A ,,则直线l 与y x 、轴都相交.过点0P ),(00y x 分别作两坐标轴的平行线,交直线l 于S R 、,则直线R P 0的方程为 ,R 的坐标为 ;直线S P 0的方程为 ,S 的坐标为 .于是有=||0R P ;=||0S P ;=||RS .设d Q P =|0,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可得: ,于是得到点0P ),(00y x 到直线0:=++C By Ax l 的距离公式为: .六,当堂检测,及时反馈师生活动: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根据实时反馈,落实教学效果。

设计意图:对于学生的实时反馈,可以更好的了解课堂成效。

七、课堂总结师生活动:先由学生总结,然后师生共同总结。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八、布置作业学生活动:学生课后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独立完成。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优秀8篇)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优秀8篇)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优秀8篇)篇一: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45、46页(新授课)二、教材分析:三、学情分析:四、教学目标1、了解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

2、理解单位“1”的含义,认识分数单位,能说明一个分数中有几个分数单位。

3、在理解分数含义的过程中,渗透比较、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单位“1”,认识分数单位。

六、教学准备教具:课件、彩色磁扣。

学具:圆片、正方形和长方形纸片,一板面包图片(分格的),4根香蕉图片,一段绳子七、教法学法教法:创设情境法、操作发现法学法:合作交流法、自主探究法八、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2分钟)(二)探究新知(14分钟)(三)探究求周长的策略(15分钟)(5)量一量、算一算A三角形、长方形等直边的测量方法。

(3分钟)师:那么要想知道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多少,该怎么办?师:课前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一个学具袋,里面有一个封闭图形,下面四人小组想办法测量出它的周长,活动前请先阅读活动要求。

小组合作:①小组内快速交流用什么方法测量。

②选择需要的工具进行测量。

③组内分工合作。

(测量时取整厘米数)反馈交流测量方法。

①三角形6+8+10=24cm师:那个小组愿意汇报?预设:我们测量的是三角形,测量工具是直尺,测量的方法是量,测量的结果约为24厘米。

师:你们用直尺量出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然后呢?(把三条边的长度加起来)那测量结果24厘米表示什么?预设: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总和。

预设:三角形一周的长度。

师:三角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三角形的周长是它三条边的长度和。

(课件出示)②长方形5+5+3+3=16cm师:昨天咱们刚刚学习过四边形,哪组来汇报一下四边形?预设:我们选择的图形是长方形,测量工具是直尺,测量的方法是量,测量的结果约为16厘米。

师:16厘米这个长度表示什么呢?预设:表示长方形一周的长度,也就是长方形的周长。

初中语文_《盼》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盼》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_《盼》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盼》教学设计学习⽬标:1.美读课⽂,学会把握语⽓、语调、重⾳、情感。

2.学习⼼理描写,感受⼩主⼈公细腻的⼼理变化。

3.体会盼中滋味,懂得热爱⽣活,⽤⼼感受⽣活的美。

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理描写的直接表达形式:内⼼独⽩。

2.学习通过⼈物动作描写、⼈物语⾔描写、⼈物神态描写和景物描写等来烘托⼈物⼼理状态的⽅法。

课前准备:1.发放导学案,引导学⽣素读⽂章,提出疑惑并进⾏整理归纳。

2.分析⽂本特质,联系学⽣写作中的困惑:如何将作⽂中的⼈物写好。

⼀、导⼊新课:1.创设情境,激发学⽣兴趣借⽤朱⾃清先⽣的《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引到⽂中⼩主公的盼。

点明⽂章是由作家铁凝早期创造的⼩说《盼》⽽改编的同题课⽂。

2.出⽰学习⽬标⼼中有任务,围绕⽬标开展学习与探究。

⼆、学习新课:环节⼀:初读⽂章整体感知1.⼤声朗读课⽂,说说⼩⼥孩在盼望什么呢?句式引导:因为盼着……所以盼着……学⽣活动:素读⽂本,⼤声朗读,读出盼的感觉。

环节⼆:细读⽂章循序渐进赏读⼼理描写教师引导:每篇⽂章都是都有它的特质,像这篇⽂章,⼼理描写就特别精彩。

通过它,我们就能体会到这盼中的滋味。

基于⽂章特质和学⽣疑问,明确什么是⼼理描写。

(⼀)赏析、学习内⼼独⽩式⼼理描写1.默读课⽂,⽤“﹏﹏﹏”画出⽂中有关“我”⼼理描写的语句,并且说说“我”当时的⼼情。

句式引导:我从读到,⼩⼥孩的⼼情。

2.跟随学⽣阅读体验,在赏读中,揣摩探讨。

典型例句:(1)每天在放学的路上我都这样想:太阳把天烤得这样⼲,还能长云彩吗?为什么我⼀有了⾬⾐,天⽓预报总是“晴”呢?⽅法指导:添加语⽓词:哎!哼!朗读指导:重⾳、语调的把握。

哎!太阳把天烤得这样⼲,还能长云彩吗?为什么我⼀有了⾬⾐,天⽓预报总是“晴”呢?(沮丧、焦急)哼!太阳把天烤得这样⼲,还能长云彩吗?为什么我⼀有了⾬⾐,天⽓预报总是“晴”呢?(⽓愤、不满)通过添加语⽓词后的朗读,学⽣对“我”内⼼情感的体会由着急深⼊到沮丧、⽓愤。

教学设计中的学情分析与教材分析

教学设计中的学情分析与教材分析
1.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 的语文素养。 2.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 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 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 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 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 口语交际能力。
淮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王翠霞
目标意识
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 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 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 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 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设计中的 学情分析与教材分析
淮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2013.08.27
王翠霞
一、由导学案引发的思考
1998 – 2003 – 2009 - 2012
淮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王翠霞
红极一时的导学案就这样走向了灭亡?
2012年10月25日,杜郎口中学举办了“第二个十
年发展战略研讨会”,会上分享了杜郎口中学的教学 成果并研讨了中国教育改革的未来走向。 “杜郎口” ,一所学校、一个课改符号、一种教育观,大名鼎鼎 又极度敏感。它曾经改造洋思中学的讲学稿,创造出 半个中国的学校都在使用的导学案,这是一大创举, 也是一大贡献。如今,它又做出了惊人的举动:全校 取消导学案。
淮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王翠霞
目标意识
目标意识: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不能把学生当圣贤, 不能把学生当傻瓜。
淮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王翠霞
另类新生代语文教师——郭初阳
淮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王翠霞
课例分析:郭初阳《愚公移山》
[一]四大元素 :山 人 过程 结局 [二]三处差异 1.人数 外援 结局 2.后息为胜——智叟的回应 [三]两种假设 → 如何重新评价愚公? 1. 假如愚公早料到帝会“感其诚”…… 2. 假如结尾是“子孙世代挖山,至今未休 ”…… [四]一个疑问 为什么中国人会对愚公事迹津津乐道?

初中语文_《老山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老山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6、老山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了解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特点。

2、分析红军翻越老山界克服的困难,理解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体会重要语句的含义,赏析精彩的片段。

过程与方法:学会精读语句、品味揣摩语句,学会做批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不怕困难、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了解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特点。

2、体会重要语句的含义,赏析精彩的片段。

【教学难点】精读语句,体会重要语句的含义,赏析精彩的片段。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点拨法。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

课前准备:在学习空间发布《老山界》微课和导学案,布置学生查找作者和红军长征的资料和写作背景,反复朗读课文,结合微课和导学案进行自主学习。

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活兴趣,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首先欣赏毛主席的诗《七律•长征》(播放《七律•长征》歌曲视频)。

同学们,诗歌中写到“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这一句表现出伟大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那么,红军战士是如何翻越连绵起伏的五岭呢?今天我们一起追寻红色足迹,翻越五岭山中最险的一座山——老山界,感受红军战士的长征精神。

(板书:老山界陆定一)今天的学习活动中,我们的四个小组就是四个红军小分队,每回答问题正确一次就让小组的小红旗前进一人次,小红旗前进九人次围绕小组转一圈即为翻越老山界,小组长将你们胜利的红旗插到前面讲桌上。

我们比一比,哪个小分队最先翻越老山界,成为优胜小分队。

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老山界。

二、展示自学,夯实基础同学们课前根据微课和导学案进行了自主学习,相信你一定有许多收获,我们来展示一下吧。

下面我们展示同学们发送到学习空间的资料。

1、作者名片:陆定一(1906年~1996年),无产阶级革命家。

1906年6月9日出生于江苏无锡,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起担任共青团中央宣传部长、共青团驻少共国际代表。

学情分析说课稿

学情分析说课稿

学情分析说课稿一、教学背景与教材分析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学情。

本班学生是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多元化群体,他们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以及学习风格各不相同。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对于阅读、写作能力较为薄弱。

因此,在本次课堂教学中,我们将重点强化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并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教材选用了《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的第三单元《人与自然》中的一篇阅读文章《毒蛇的眼光》,这篇文章内容丰富、生动有趣,适合学生们进行阅读理解的训练。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了解蛇的特点、生活习性以及蛇的眼睛。

二、教学目标的分析与设计本次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 大多数学生能够熟练理解文章的主旨和基本内容;2. 部分学生能够理解文章中含义隐晦的句子及段落;3. 少部分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文章进行深入分析。

为了达到这些目标,我们将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学习、情境导入等,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参与。

三、教学过程与教学设计1. 情境导入通过放映一段有关蛇的纪录片或播放相关动画片,引导学生了解蛇的基本特点,激发他们对蛇的眼睛的好奇心。

2. 阅读理解活动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进行阅读。

要求代表们在规定时间内阅读文章并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蛇的眼睛特点。

全班讨论:代表们回到小组后,全班开展讨论活动,每个小组依次汇报齐全的信息,其他小组对其汇报内容提问并进行讨论。

3. 深入分析活动针对部分学生较为优秀的小组或个别学生,设置针对深入分析的活动,如写一篇关于蛇眼睛的详细报道,探讨蛇眼睛与其他动物眼睛的异同等。

四、教学手段与学具准备1.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相关的教学素材;2. 教学投影仪:用于投影课件和教学素材;3. 学生课本:供学生在阅读理解活动中使用。

五、教学反思与小结通过本次课堂教学,学生们对于阅读理解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部分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和全班讨论中能够积极参与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师教学工作计划学情分析

教师教学工作计划学情分析

教师教学工作计划学情分析
本学期班级整体学习状态良好,学生积极性高,学习态度端正。

大部分学生对所学知识和课程内容表现出浓厚兴趣,能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

然而也有少部分学生学习动力不足,需要引导和激励。

在知识储备方面,学生整体基础较好,但存在个别学生基础薄弱,需要针对性的辅导和提高。

学生的学习习惯方面,绝大多数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意识地复习知识点和课文,但也有部分学生存在学习态度不端正,对复习和作业有所忽略。

综上所述,本学期教学计划将重点关注提高学生整体学习动力,激发学习兴趣,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提高学习态度,以期全面提升学生成绩和综合素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0









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教学设计中的学情分析与教材分析
6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45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