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2寓言四则》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2 寓言四则》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2 寓言四则》包含了四个经典的寓言故事,分别是《守株待兔》、《刻舟求剑》、《掩耳盗铃》和《画蛇添足》。
这些寓言故事富有深刻的寓意,适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
通过学习这些寓言故事,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领悟到其中的道理,培养自己的道德修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寓言故事这种文学形式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寓言故事中的深层含义和道理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内容,领会其中的道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地朗读和背诵这四个寓言故事,理解其中的基本词语和句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学生能够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学会从故事中提炼出寓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领悟到这四个寓言故事所传达的道理,培养自己的道德修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寓言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2.难点:学生能够从寓言故事中提炼出寓意,领悟到其中的道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寓言故事的情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寓言故事,让学生学会从故事中提炼出寓意。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情,设计好教学活动和作业。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教材中的寓言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讲述一个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趣味的寓言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
2.呈现(1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本课的四个寓言故事,让学生初步感知故事内容。
3.操练(15分钟)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讨论每个寓言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内容。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寓言四则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5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寓言四则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5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寓言四则》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课文《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
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
”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
”后来,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会对他更尊重些,于是问道:“这个多少钱?”雕像者回答说:“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饶头,白送。
”这个故事适用于那些爱慕虚荣而不被人重视的人。
《蚊子和狮子》蚊子飞到狮子面前,对他说:“我不怕你,你并不比我强。
要说不是这样,你到底有什么力量呢?是用爪子抓,牙齿咬吗?女人同男人打架,也会这么干。
我比你强得多。
你要是愿意,我们来较量较量吧!”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
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
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
蚊子将要被吃掉时,叹息说,自己同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
这故事适用于那些打败过大人物,却被小人物打败的人。
《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家穿井得一人。
”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杞人忧天》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七年级上册第22 课《寓言四则》教学设计

《寓言四则》教学方案第1课时《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教学目标】1.自主阅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这二则寓言,了解寓意。
2.鼓励学生多角度理解寓言的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自主阅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这二则寓言,了解寓意。
【教学难点】鼓励学生多角度理解寓言的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情境导入:展示“狼和小羊”“农夫和蛇”“龟兔赛跑”。
引导:你发现这些故事都是什么文体了吗?这种文体有什么特点?预设:这些故事都是寓言。
寓言用简短、形象的故事,蕴含抽象、深刻的道理,往往具有批判或讽刺的意味。
过渡: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也是寓言,看看这两篇寓言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吧!设计意图:用学生熟知的、与课本内容有联系的寓言导入,归纳寓言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夯实基础1.字词正音(1)自由朗读课文。
(2)一位同学进行范读,其他同学评价。
评价角度:音准、语气语调、停连等角度。
雕(diāo)像庇(bì)护爱慕(mù)虚荣较量(jiào liàng)凯歌2.文学常识过渡:阅读本文时,同学们可能已经发现了,本节课要学习的两篇课文均出自《伊索寓言》。
我们一起来了解下伊索和《伊索寓言》吧。
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寓言家。
《伊索寓言》是以伊索的名义流传的古希腊寓言集。
其中大部分可能为伊索本人或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其他人所作,同时也包含一些此前和此后出现的寓言故事。
《伊索寓言》形式短小精悍,比喻恰当,形象生动,为人们所喜闻乐见,因而在古代希腊流传很广,经常为人称引。
早在16世纪末17世纪初,《伊索寓言》开始传入中国。
中国刊印的第一个《伊索寓言》译本名为《况义》,于1625年面世,收寓言故事38则。
19世纪以后,不断有新的《伊索寓言》译本面世,使《伊索寓言》成为在中国流传最广的外国文学作品之一。
设计意图:扫清读音障碍,通过作者及作品介绍,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文本氛围,为深入理解课文打好基础。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十二课《寓言四则》教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十二课《寓言四则》教案【教学内容】本课时为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的第二十二课《寓言四则》。
寓言是一种以虚构故事的形式寓含哲理、道德的文学体裁,是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时通过四个不同寓意的寓言,帮助学生理解寓言的特点、构成及内涵,并明确寓言中的道德寓意。
【教学目标】1. 能够准确理解寓言的定义、特点及构成;2. 能够有意识地分析、理解及领会寓言中的道德寓意;3. 能够练习解读寓言并意译相关词语、句子;4. 能够运用寓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寓言的定义、特点及构成;2. 寓言中的道德寓意。
【教学难点】1. 寓言的道德寓意的理解及领会。
【教学方法】1. 合作探究法;2. 案例教学法;3. 情境教学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关注寓言:“看图猜谜”- 寓言中要不要有一定的难度?2. 询问学生对寓言的定义、特点和构成的理解。
二、自学探究(20分钟)1. 合作探究:学生学习《寓言四则》中的四个寓言,归纳整理寓言的内涵和道德教育意义,解释相关的句子。
2. 组内讨论:每组选出代表与其他组分享归纳整理的结果,并讨论自己没有理解的部分。
三、引导总结(20分钟)1. 情境讲授法:以生活案例或校园案例为例,自由讨论,引述《寓言四则》中的寓言。
2. 点拨讲解:练习解读寓言并意译相关词语、句子,点拨关键情境下的相关知识点。
四、拓展应用(10分钟)1. 探究活动:在小组内,运用寓言知识并归纳总结,解决实际问题。
2. 诊断补漏:针对学生的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辅导。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请再次阅读本次寓言,领会寓言中的道德寓意;2. 请以寓言为载体,写一篇小故事。
【板书设计】《寓言四则》1. 定义、特点、构成2. 寓言中的道德寓意【教学反思】本次课程利用了合作探究法、案例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了寓言的定义、特点及构成,同时通过四个不同寓意的寓言,让学生明确寓言中的道德寓意,在虚构故事中品味生活,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人生的极致。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杞人忧天》教案

-重点二:学习并运用故事中的生字词,提升语文词汇积累。
-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如“杞人”、“忧”、“天”等,并能正确运用这些词汇进行表达。
-重点三:分析寓言的文学特点,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1.提升学生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分析《寓言四则-杞人忧天》的故事情节,培养学生对寓言文学的兴趣,提高文学鉴赏能力,理解寓言文学的独特魅力。
2.增强学生思维品质: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提炼寓意,锻炼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以寓意为工具进行思考和论证。
3.培养学生文化意识:通过学习寓言,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寓言故事的寓意和启示,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在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中表现积极,但我也注意到有些小组在讨论时偏离了主题。在今后的活动中,我应该加强引导,确保学生们能够围绕核心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学生小组讨论部分,总体来说进行得比较顺利。学生们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交流。但在引导与启发环节,我发现自己提出的问题有时过于复杂,让学生们有些困惑。我需要在设计问题时更加注意,尽量让问题简单明了,便于学生们思考和回答。
五、教学反思
今天在教授《寓言四则-杞人忧天》这一课时,我发现学生们对寓言故事的理解程度参差不齐。有的学生能够迅速抓住故事的核心寓意,而有的学生则对寓意理解较为困难。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
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出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成功引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更愿意投入到课堂学习中。但在新课讲授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解释寓言概念时,可能没有做到足够简洁明了,导致部分学生听起来有些吃力。因此,我需要思考如何用更生动的语言和例子来阐述抽象的概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22 寓言四则(第1课时)教案

22 寓言四则(第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寓言的文体特点及《伊索寓言》《吕氏春秋》《列子》的有关文学常识。
2.能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言的寓意,学习编写寓言,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3.能从寓言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重点难点1.了解本课四则寓言的寓意。
2.利用寓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
课前准备1.搜集《伊索寓言》《吕氏春秋》《列子》的有关资料。
2.初步阅读有关寓言的知识。
3.把“读读写写”中的词语写两遍。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一、激情导入我国著名儿童文学家严文井说:“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
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过来的时候,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
寓言是一座奇特的桥梁,通过它,可以从复杂走向简单,又可以从单纯走向丰富。
在这座桥梁上来回走几遍,我们既看到五光十色的生活现象,又发现了生活的内在意义。
寓言是一把钥匙,这把钥匙可以打开心灵之门,启发智慧,让思想活跃。
”今天,让我们学习两则古希腊寓言,领略寓言的无穷魅力!二、预习检查学生介绍了解的寓言知识和有关伊索及《伊索寓言》的知识。
老师可适当补充。
1.什么是寓言?“寓”的意思是什么?寓言具有什么特点?寓言是以劝谕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一种文学体裁。
它的篇幅一般比较短小,故事的主人公有的是人,更多的是人格化的动物、植物或自然界其他的东西和形象。
“寓”是“寄托”的意思,“寓言”就是把深刻的道理寄托于简单的故事中。
主题大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等,寓深刻的道理于故事中,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在创作中常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2.关于《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是一部古希腊寓言集。
伊索是约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一个奴隶,善讲寓言故事,后人搜集了古希腊流传的寓言,几经加工,编辑成书,统归在伊索的名下,称《伊索寓言》。
(新)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22.寓言四则》公开课(教案)

22 寓言四则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把握寓言的故事情节。
2. 抓住关键词品味细节以及人物描写的妙处,把握其哲理性和挖苦性的特点。
3.领悟寓言所蕴含的道理,从不同角度体会寓意,培养思辨意识。
教学重难点:1. 抓住关键词品味细节以及人物描写的妙处,把握其哲理性和挖苦性的特点。
2. 领悟寓言所蕴含的道理,从不同角度体会寓意,培养思辨意识。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朗读法、资料助读法、研读法、表演法教学过程展示:一、新课导入同学们,从小到大,你读过的寓言故事中,哪个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你能说说“寓言〞这种文学体裁的特点吗?寓言,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
大多篇幅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或拟人化的生物、非生物。
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表达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挖苦性。
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下面,我们学习《寓言四则》,领悟其深刻的寓意。
第一课时《赫尔墨斯和雕像者》《文字和狮子》二、走进课文〔一〕资料助读,了解作家作品。
〔展示课前预习〕【作者简介】伊索,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奴隶出身。
他善于讲寓言故事来挖苦权贵,最后遭到杀害。
他的寓言经后人加工,成为《伊索寓言》,流传于世。
《伊索寓言》故事短小精悍,描写形象生动,语言简洁朴素,富有幽默感。
〔二〕初读感知1.自由朗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把握故事情节,准备复述故事。
2.分别让两名同学复述《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和《蚊子和狮子》,教师指导全班评议。
〔三〕研读品味1. 研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⑴赫耳墨斯为什么来到人间?【讨论展示】因为想赫耳墨斯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
⑵探究赫尔墨斯心理:【讨论展示】①赫尔墨斯为什么挑了宙斯和赫拉的雕像来问价,请说出他此刻的心理?先问宙斯雕像的价格,大有跟最高的神一比上下的想法;知道价钱不高后,他十分满意。
问赫拉雕像的价钱之后,他更觉得自己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
【班海精品】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2.寓言四则 穿井得一人》【优质教案】

【班海精品】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2.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优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穿井得一人》是一则典型的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选自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这则寓言通过讲述一个穿井得人的故事,揭示了谣言的传播和相信谣言的危害。
故事情节简单,寓意深刻,适合初中一年级的学生阅读。
通过学习这则寓言,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对谣言的辨识能力,增强诚信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寓言故事这种文学形式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寓言的深层含义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背后的道理,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故事情节。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领悟故事背后的道理,提高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增强诚信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故事情节。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领悟故事背后的道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用于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课文课件:展示课文内容,辅助学生理解。
3.相关资料:提供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随后,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呈现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跟随课文进度,理解故事情节。
在此过程中,教师注意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 寓言四则有人说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够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也有人说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过来的时候,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更有人说寓言是一座奇特的桥梁,通过它,可以从复杂走向简单,又可以从单纯走向丰富。
在这座桥梁上来回走几遍,我们既看到了五光十色的生活现象,又发现了生活的内在意义。
1.分析故事情节,理解其寓意。
2.了解寓言的艺术特色。
3.学习改写、编写寓言,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第一课时《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一、新课导入安徒生的童话,古希腊的寓言,这都是人类文化史上闪亮的明珠。
今天,让我们学习两则古希腊寓言,通过对这两则寓言的分析,去享受绮丽瑰宝——寓言的无穷魅力。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赫.拉(hè) 宙.斯(zhòu) 庇.护(bì) 粘.住(zhān)2.文体知识寓言,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
大多篇幅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或拟人化的生物、非生物。
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
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3.作者简介伊索,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奴隶出身。
他善于讲寓言故事来讽刺权贵,最后遭到杀害。
他的寓言经后人加工,成为《伊索寓言》,流传于世。
《伊索寓言》故事短小精悍,描写形象生动,语言简洁朴素,富有幽默感。
4.背景链接与本文有关的一些古希腊神话人物:(1)宙斯是希腊神话中众神之王。
希腊神话说他居住在奥林匹斯山,以雷电为武器,维持着天地间的秩序,公牛和鹰是他的标志。
他的兄弟波塞东和哈迪斯分别掌管海洋和地狱;宙斯还和许多女神生下了不少儿女,如火神赫费斯托,正义和艺术的保护者、太阳神阿波罗,月神和狩猎之神阿尔迪美斯,旅行和商业神赫尔墨斯,美神阿芙洛狄忒,战神阿雷斯,智慧之神雅典娜。
(2)赫拉是希腊神话中的天后,主神宙斯的妻子。
罗马神话中称为朱诺,掌管婚姻和生育,是妇女的保护神。
(3)赫尔墨斯,一译海尔梅斯,是希腊神话中众神的使者,亡灵的接引神。
罗马神话中称为墨丘利,掌管商业、交通、牧畜、竞技、演说以及欺诈、盗窃。
他行走如飞,多才多艺,传说首创字母、数字、天文学、体育运动,发明古代的竖琴,并把种植橄榄树的技术传给人类。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整体感知1.朗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概括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交流点拨】《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这则寓言通过天神赫耳墨斯自命不凡、主观臆断而在事实面前碰壁的故事,以神喻人,讽刺和批评了那些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人。
《蚊子和狮子》通过蚊子战胜狮子却成了蜘蛛的俘虏的故事,尖锐地讽刺了那些取得成绩便得意忘形的人,由于忽视自己的短处,势必要被小人物打败。
2.说说你是根据哪些具体情节概括出这些寓意的。
【交流点拨】概括寓意不能脱离寓言的故事情节,一定要通过分析具体的情节来理解寓意。
如《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中描写到的“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后来看到自己的雕像又想到“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而“白送”的回答却使他狠狠地摔到了谷底。
这些情节生动刻画出一个盲目自高自大者的形象,告诉人们要谦虚,要有自知之明,不能妄自尊大。
《蚊子和狮子》也可以照此分析。
3.下面两则是改动情节后的寓言,讨论思考这样改动情节后寓意有没有变化,并说明原因。
改动后的寓言: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
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
”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
”赫耳墨斯听后,默不作声,悄然离去。
蚊子和狮子蚊子径直朝狮子飞过去,趁狮子没有准备,张嘴就咬,而且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毛的地方。
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也没抓到蚊子。
蚊子战胜了狮子,就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了。
【交流点拨】寓言的寓意是从故事情节中得来的,如果改动情节,那寓意相应也有变化。
如,改动后的《蚊子和狮子》去掉了蚊子向狮子宣战和取胜后得意忘形,撞在蜘蛛网上被蜘蛛吃掉这两个情节,那么原文中讽刺蚊子的骄傲之意便不存在了。
而《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中的赫耳墨斯打听到宙斯和赫拉的雕像的价格后,为什么一言不发,悄然离去了?他心里这时是怎么想的?显然,原文中讽刺缺少自知之明、妄自尊大的人的寓意没有了。
寓言的故事情节都是作者依据现实生活想象创造的,阅读寓言故事,首先要分析故事情节;而创作寓言,更不能忽视对情节的具体想象。
(二)深层探究人物形象:试分析《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中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交流点拨】(1)赫尔墨斯的性格:赫尔墨斯来到人间的目的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表现出他爱慕虚荣的性格;赫尔墨斯听到宙斯的雕像只值一个银元,又笑着问赫拉的值多少钱。
他以为宙斯的雕像只值一个银元,赫拉的雕像也一定不值多少钱,表现他自以为是的性格;赫尔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表现了他自命不凡的性格。
(2)蚊子的性格:蚊子向狮子挑战时说的那一番话,表明它对敌我双方的长短看得很清楚,并相信能以己之长,攻敌之短,战胜对方,所以他很自信地“吹着喇叭冲过去”;“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起喇叭,唱着凯歌飞走”,表现出它得意忘形、目空一切的性格特点;蚊子将要被吃掉时,叹息说的话,表现出它到死才明白自己的缺点。
(三)语言品析仔细品味下列语句的表达效果。
1.赫尔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交流点拨】一个“笑”字,描写赫尔墨斯的表情,使他傲然的神情跃然纸上,形象生动。
2.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
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
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起喇叭,唱着凯歌飞走。
【交流点拨】这里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蚊子在与狮子的较量中,毫不畏惧智取强敌,打了胜仗得意洋洋的模样。
(四)比较阅读深入文本,比较两则寓言的艺术特色。
【交流点拨】《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一文短小精悍,构思精巧。
采用三问三答,略有变化,有起有伏。
正当赫耳墨斯的虚荣心越来越旺盛时,却遇到雕像者如一瓢冷水似的答语,陡转之下便戛然而止。
文章的陡转,给读者以巨大的反差,造成了出人意料的结局,讽喻之意已暗含其中。
短短的一百多字,却写得跌宕有致,耐人寻味。
《蚊子和狮子》构思尤为精巧,短短的篇幅中,情节却大起大落,写出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的转化。
人们不常见蚊子战胜狮子,听蚊子的“宣言”还以为是吹牛,再一看,还真不假。
人们常见蚊子被蜘蛛网粘住,但是蚊子刚刚战胜狮子,正把自己看得无敌于天下时,却被打败了,这反而让人觉得出乎意料,再一想,却又毫不奇怪。
作者巧妙地把二者联结起来,构成大起大落的故事情节,寓意深刻,耐人寻味。
四、板书设计赫耳墨赫尔墨斯:宙斯雕像赫拉雕像自己的雕像爱慕斯和↓↓↓雕像者雕像者:一个银元还要贵一点白送虚荣蚊子和冲、咬——扬长避短——胜——狮子:抓骄兵狮子吹、唱——骄傲自满——败——蜘蛛:粘必败五、拓展延伸续编寓言故事:1.赫耳墨斯听到自己的雕像作为添头“白送”之后,他的心情如何?他会说些什么?【交流】例文:赫耳墨斯听了以后又气又羞。
他回到天庭以后,心里越想越有气,暗暗说:“好,既然你们不把我这个庇护神放在眼里,那我以后也就不管你们的事了。
”这时,宙斯出现在他的面前,问道:“我的孩子,是谁惹你生这么大的气呀?”赫耳墨斯就将他在雕像者店里的经过讲了一遍。
宙斯听完后若有所思地说:“我的孩子,原来我们这些神灵在人间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尊重啊!看来我们要好好反省了。
我和你母亲的雕像只能贱卖,你的只能作为添头,可想而知,雕像店的生计多么难维持呀。
我们,尤其是你,这个商人的庇护神,必须为他们做几件有益的事情了,否则,你和我,我们一家都会分文不值啊。
”2.蚊子战胜狮子,吹起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以后还会发生什么故事?【交流】例文:蚊子正等待着那可怕的时刻来临时,松树上滴下的一滴松脂,正好落在蜘蛛背上,蜘蛛被松脂包住,网也被拉破,蚊子因此而得救。
第二课时《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一、新课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两则外国寓言,其实在中国文学宝库里,也有不少诙谐幽默的寓言,你能否列举出你知道的寓言的题目?(如《滥竽充数》《守株待兔》《自相矛盾》《老马识途》,这些寓言都来自《韩非子》。
)那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两则中国寓言。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请给下面的字注音。
溉(gài)汲(jí) 杞(qǐ)坠(zhuì)躇步(chú)跐蹈(cǐ)中.伤(zhònɡ)2.解释下面加点的文言字词。
(1)家无井而出溉.汲(浇灌、灌溉)(2)家无井而出溉汲.(从井里取水)(3)及.其家穿井(待,等到)(4)国人道.之(讲述)(5)闻.之于宋君(知道、听说)(6)丁氏对.曰(应答,回答)(7)身亡.所寄(同“无”)(8)因往晓.之(告知,开导)(9)奈何..忧崩坠乎(怎么,为何)(10)亦不能有所中伤..(伤害,受伤)(11)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纵使,即使)(12)其人舍.然大喜(同“释”,解除、消除)3.作品链接《穿井得一人》选自《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
《吕氏春秋》又称《吕贤》,先秦杂家代表著作。
战国末期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
《杞人忧天》选自《列子·天瑞》,据后人考证,可能是晋代人的作品。
今本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尤其注意积累重点字词的含义。
2.请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两个故事。
3.说说这两则寓言各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交流点拨】《穿井得一人》的寓意可以概括为凡事都要调查研究,才能弄清真相。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谣言往往失实,只有细心观察,研究,以理去衡量,才能获得真正的答案。
要深入调查研究,切不可轻信流言,盲目随从,人云亦云。
所有的流言都不可信,只有实际才是真理。
《杞人忧天》告诉我们,不要毫无根据地忧虑和担心。
(二)深层探究1.你还能从中国古代成语中找出一个成语的意思和《穿井得一人》的寓意相似吗?请把你知道的成语故事讲述给大家并说说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交流点拨】庞恭陪伴魏国太子到邯郸做人质。
在临行前,庞恭对魏王说:“要是现在有个人跑来说,热闹的街上出现了一只老虎,大王您相不相信?”“不信!”魏王立刻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