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集体备课
2024年高三语文备课组工作计划例文(6篇)

2024年高三语文备课组工作计划例文遵循____年江苏省高考语文科目说明,紧密围绕高考要求,依据教学大纲与考试说明,精心规划高三语文教学与复习计划,旨在提升学生高考语文成绩。
强化集体备课,更新教学理念,力求在____分钟课堂教学中实现教学效率的最大化,以期在____年的高考中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以下为语文教学工作的具体目标和措施:一、教学指导思想坚持以学生为本,深化教学研究,推动高三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加强集体备课,创新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语文教学目标1. 增强学生语文学习的自觉性,优化学习习惯,全面提升学生语文成绩。
2. 突出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人文性和基础性,树立开放的学习观念,通过语文成绩的显著提升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3. 强化新课程改革理念,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和实效性。
三、提升集体备课质量高三语文复习内容丰富,信息量大,教学方法多样。
集体备课是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
其目的是汇聚智慧,开阔视野,激发集体创造力,促进思维火花的碰撞。
为此,教师应具备扎实的业务能力,无私的精神,合作的态度,以及全局观念。
具体措施:加强集体备课,充分利用集体智慧。
每周二举行集体备课活动,讨论高三语文教学的策略,研究高考动态,要求每位教师提出建设性意见,并由备课组长记录会议内容。
分工合作,合理减轻工作压力。
主备教师需提前一周完成分配的任务,其他教师应协助主备教师搜集资料,认真筛选习题,确保工作质量。
四、时间与进度安排(一)第一阶段1. 时间:____年____月份至____年____月初。
2. 目的:全面覆盖,打牢基础。
3. 安排:分为7大专题:语言文字运用(第____周)文言文阅读(第____周)古代诗歌鉴赏与古诗文默写(第____周)论述类、实用类文章阅读(第____周)文学类文本阅读(第____周)选考内容(第____周)作文(作文复习与训练计划单独制定,每周进行,由各科任教师轮流命题。
高三下学期语文教研记录

一、教研背景随着高考临近,高三下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进入冲刺阶段。
为了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校语文教研组于2023年3月开展了系列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教学观摩、经验交流等形式,促进教师之间的教学经验分享,共同探讨提高高三语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二、教研内容1. 集体备课时间:2023年3月15日地点:语文教研组办公室主持人:张老师参与人员:全体高三语文教师主要内容:(1)对高考语文试卷进行深入分析,总结近几年的高考命题趋势。
(2)针对高三下学期教学计划进行讨论,明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3)针对不同题型,制定详细的教学方案,确保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分享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提高学生对作文的写作水平。
2. 教学观摩时间:2023年4月10日地点:高三(1)班教室主讲教师:李老师观摩教师:全体高三语文教师教学内容:《赤壁赋》教学亮点:(1)李老师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了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
(2)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针对重点词语和句子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阅读技巧。
3. 经验交流时间:2023年5月15日地点:语文教研组办公室主持人:王老师参与人员:全体高三语文教师主要内容:(1)分享高考复习经验,如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如何指导学生进行作文写作等。
(2)交流课堂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3)针对高考模拟考试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三、教研成果1. 教师们对高考语文试卷的命题趋势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高三下学期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有力指导。
2. 通过集体备课,制定了详细的教学方案,确保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 教学观摩活动使教师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提高了课堂教学水平。
4. 经验交流使教师们分享了高考复习经验,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供了有力支持。
四、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1. 存在问题:部分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较弱,对文言文的理解不够深入。
高三语文教研活动简报

作为一名法学专业的学生,我有幸参加了行政诉讼实践课程,通过这门课程,我对行政诉讼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对我国的行政诉讼制度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以下是我在行政诉讼实践课中的心得体会。
一、行政诉讼制度的内涵行政诉讼制度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依法对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并作出判决、裁定的法律制度。
行政诉讼制度是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重要途径。
二、行政诉讼实践课的学习收获1. 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行政诉讼实践课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使我们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行政诉讼的相关法律规定。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行政诉讼制度的理论框架,包括诉讼主体、诉讼客体、诉讼程序等内容。
同时,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我了解到行政诉讼在实际操作中的具体流程和技巧。
2. 提高法律思维能力行政诉讼实践课培养了我们的法律思维能力。
在分析案例时,我们需要从法律角度审视问题,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
这使我更加注重法律逻辑的严谨性和准确性,提高了我的法律思维能力。
3. 增强法律实践能力行政诉讼实践课为我们提供了模拟法庭的机会,使我们能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所学知识。
通过模拟法庭,我熟悉了诉讼程序,掌握了庭审技巧,提高了自己的法律实践能力。
4. 深入了解行政诉讼制度通过行政诉讼实践课,我对我国的行政诉讼制度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我认识到行政诉讼制度在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方面的重要作用。
同时,我也了解到行政诉讼制度在实际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如诉讼成本高、诉讼周期长等。
三、行政诉讼实践课的启示1. 强化法治观念行政诉讼实践课使我深刻认识到法治的重要性。
法治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只有依法行政,才能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作为一名法律人,我们要强化法治观念,自觉维护法律的尊严。
2. 提高自身素质行政诉讼实践课要求我们具备扎实的法律功底、敏锐的观察力和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
2024年第一学期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活动计划

2024年第一学期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活动计划【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活动计划】一、活动背景和目标随着2024年中学高三学生的到来,他们即将迎来极为重要的一学期,即第一学期。
为了为他们提供专业化、系统化的语文备课服务,我们决定成立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通过团队合作,共同研究、制定备课计划,达到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成绩的目标。
此次活动计划的主要目标有:1. 提供高质量的备课教材和教学资源,确保备课质量。
2. 促进备课组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氛围。
3. 激发备课组成员的教学热情和创造力,提高备课效率和教学水平。
通过此次活动,我们希望能够为高三语文教学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二、活动内容和安排1. 成立备课组活动开始时,成立由教师组成的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确立组长和成员,明确分工和责任。
2. 教材研究和资源整理备课组成员针对高三语文教材进行研究,了解教材内容和教学要求,并整理出适合教学的备课资源,包括教案、课件、习题和参考资料等。
3. 课题研讨备课组成员围绕高三语文各个单元的教学课题进行研讨,分享教学经验、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提供对教材的深入解读和教学建议。
4. 教学设计和备课制定在课题研讨的基础上,备课组成员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共同制定各个单元的详细备课计划,包括学习目标、教学步骤、教学资源和评价方式等。
5. 教学反思和优化备课组成员在每次备课后,进行教学反思和讨论,总结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并针对性地进行优化改进,以不断提高备课质量和教学效果。
6. 教学观摩和互助指导备课组成员定期进行教学观摩和互助指导,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共同进步。
7. 教学研究和创新备课组成员定期进行教学研究和创新,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备课效率和教学水平,推动高三语文教学的创新发展。
三、活动保障和评估1. 提供必要的教学和备课资源支持,包括教材、教辅和各类参考资料。
2. 开展个人和集体评议,对备课组成员的备课质量和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和奖惩。
高三语文备课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高考临近,高三语文教学工作进入了关键时期。
为了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我校语文教研组于XX年XX月XX日组织开展了高三语文备课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共同探讨高考语文备考策略,提高备考效率。
二、活动目标1. 分析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明确备考方向;2. 针对高三语文教学现状,共同探讨教学方法和策略;3. 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备课质量;4. 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为高三语文教学做好充分准备。
三、活动内容1. 分析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教研活动开始,教研组长首先带领大家分析了高考语文考试大纲。
针对考试大纲中的重点、难点,大家进行了深入讨论,明确了备考方向。
2. 集体备课针对高三语文教学现状,教研组全体成员进行了集体备课。
以下是部分备课内容:(1)作文教学:针对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共同探讨了作文教学策略,如加强素材积累、提高写作技巧等。
(2)阅读教学:针对高考阅读理解题型,共同研究了阅读教学策略,如提高阅读速度、培养阅读能力等。
(3)文言文教学:针对文言文阅读理解题型,共同研究了文言文教学策略,如加强文言文词汇积累、提高文言文翻译能力等。
(4)古诗文鉴赏教学:针对古诗文鉴赏题型,共同研究了古诗文鉴赏教学策略,如提高审美能力、培养鉴赏技巧等。
3. 教学方法与策略探讨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教研组全体成员针对高三语文教学中的问题,共同探讨了教学方法与策略。
以下是一些讨论成果:(1)加强课堂互动,提高学生参与度;(2)注重基础知识教学,为学生提供扎实的基础;(3)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4)加强课后辅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 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教研活动最后,教研组长强调了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以下建议:(1)加强自身学习,提高教育教学能力;(2)关注教育教学改革动态,紧跟时代步伐;(3)积极参与教研活动,与同行交流学习;(4)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关爱学生成长。
高中语文集体备课计划(3篇)

高中语文集体备课计划一、了解教学进度:各组员都能按计划完成教学任务。
二、期中考试复习:1、考试范围:必修一全册,侧重专题三、四,打“____”的课文本次考试不作要求。
2、命题要求:以考查课本知识为主(1)字音、字形以课下注释为主,要求复习时加强。
(2)默写8分,不分选做题,要告知学生。
(3)阅读理解:课内2篇(文言文+现代文)、课外1篇(现代文)。
三、作业批改情况反馈1、要重视作文训练和批改,大作文要求全批全改且有眉批、总评,分数。
小作文可简略批改。
(本次调查结果:王学志:大作文____次,小作文____次;陈林芳:大作文____次,小作文____次;兰帆:大作文____次,小作文____次;傅强:大作文____次,小作文____次;吴洗灵:大作文____次,小作文____次;季海静:大作文____次,小作文____次。
)2、下发的世纪金榜配套练习和本组自编的一课一练资料要充分利用好,不可废置。
四、教案书写1、教学进度、学情分析、教学设想与措施都得写上。
2、不管是写简案还是详案,各环节必须齐全。
要有三维目标,重难点,板书设计,导入,授课过程,小结,作业布置,教后反思。
试卷张贴不能是空白,课型要求多样,要有新授课、复习课、试卷分析课、作文讲评课等。
五、语文组博客建设要求各组员按时上传集体备课教案(王学志还未上传,要求本周三前必须上传),美文欣赏要求一学期每人至少上传2-3篇(吴洗灵、傅强各已上传1篇)。
六、资料编写必修二专题一王学志编写,要求期中考试前编写完毕并引发。
高中语文集体备课计划(二)一、意义和目的教师集体备课是发挥集体智慧和作用,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资源共享合作互动的有效途径。
为更好的实施新课程改革,进一步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特制定本集体备课制度。
二、集体备课责任人:备课组长。
三、集体备课程序1、集体备课前:各教师根据教学计划先转眼教材进行自备,写出简案,为集体备课交流做好准备。
高三语文备课组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时间:2023年3月15日二、活动地点:学校会议室三、活动主题:探讨高三语文教学策略,提升教学质量四、参与人员:高三语文备课组成员、学校领导五、活动流程:1. 开场致辞2. 分享教学经验3. 探讨教学策略4. 交流讨论5. 总结与展望六、活动内容:(一)开场致辞活动开始,学校领导首先致辞,对高三语文备课组全体成员的辛勤付出表示肯定,并强调了本次教研活动的重要性。
他指出,高三语文教学是高考备考的关键环节,备课组要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共同探讨教学策略,为高三学生提供高效、优质的教学服务。
(二)分享教学经验本次教研活动,备课组各位成员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分享了以下教学经验:1. 张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2. 李老师:强调写作训练的重要性,通过写作指导,帮助学生掌握高考作文的写作技巧。
3. 王老师: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4. 刘老师: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通过互动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探讨教学策略在分享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备课组成员围绕以下教学策略展开了深入探讨:1. 强化基础知识教学:针对高三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强字词、成语、古诗文等基础知识的复习,为后续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2. 注重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通过阅读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理解能力、分析能力,为解答高考阅读题做好充分准备。
3. 提升写作水平:针对高考作文要求,加强作文训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逻辑严密、语言优美的写作能力。
4. 强化文言文教学:通过文言文阅读、翻译、鉴赏等环节,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5. 优化课堂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翻转课堂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交流讨论在探讨教学策略的过程中,备课组成员积极发言,分享了自己的看法和经验。
大家一致认为,高三语文教学要注重以下几点:1.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高三语文集体备课记录

高三语文集体备课记录本文记录了高三语文集体备课的过程和内容,包括备课的时间、地点、参与人员、讨论话题、备课成果等。
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精心编写的5篇《高三语文集体备课记录》,供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三语文集体备课记录》篇1备课记录时间:2023 年 2 月 19 日地点:高三语文办公室参与人员:XXX 老师、XXX 老师、XXX 老师、XXX 老师话题:1. 讨论本周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进度安排。
2. 分析上学期语文考试的成绩,总结教学经验和教训。
3. 研究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备课成果:1. 确定了本周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进度安排,包括阅读课文、讲解语法知识、作文训练等。
2. 分析了上学期语文考试的成绩,发现学生在阅读理解和写作方面存在较大问题,需要加强针对性的训练和指导。
3. 提出了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的具体措施,包括增加阅读量、讲解阅读技巧和写作技巧、加强作文批改和反馈等。
备课记录时间:2023 年 2 月 24 日地点:高三语文办公室参与人员:XXX 老师、XXX 老师、XXX 老师、XXX 老师话题:1. 讨论本周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进度安排。
2. 分析本周语文考试的成绩,总结教学经验和教训。
3. 研究如何帮助学生备战高考语文。
备课成果:1. 确定了本周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进度安排,包括阅读课文、讲解语法知识、作文训练等。
2. 分析了本周语文考试的成绩,发现学生在阅读理解和写作方面有所进步,但还需要加强针对性的训练和指导。
《高三语文集体备课记录》篇2由于我是一个人工智能助手,没有能力参加实际的集体备课活动,因此无法提供完全匹配的返回内容。
但我可以为您提供一份关于高三语文集体备课的记录范例,您可以根据此范例进行修改和补充。
以下是一份高三语文集体备课记录:时间:2022 年 9 月 15 日地点:高三年级组办公室参与人员:XXX 老师、XXX 老师、XXX 老师、XXX 老师主题:讨论《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流程:1. 会议主持人 XXX 老师宣布会议开始,简要介绍了本次备课的主题和议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语文集体备课
诗歌鉴赏
一.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早 寒 有 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①,平海夕漫漫②。
①“迷津”句:《论语·微子》有孔子命子路向长沮、桀溺问津,
却为两人讥讽的故事。
这里是慨叹诗人自己彷徨失意,如同迷津的意
思。
津:渡口。
②平海:指水面平阔。
古时也称江为海。
(1)简析首联是如何表现“早寒”的。
答: (2)试分析本诗蕴含的作者的情感。
答: 答案:(1)首联中作者首先选用最具代表性的秋季景象——渐脱
的木叶,南飞的北雁,来表现“早寒”;接着作者又以北风呼啸来渲
染,不由使人寒冷,也就自然而然点明了题目中的“早寒”。
(2)本
诗一方面抒写了作者的思乡情感:第二联“遥隔楚云端”已透露出思乡
之情,第三联的“乡泪客中尽”不仅点明思乡而且将这种感情一泄无
余。
另一方面,用“迷津欲有问”的典故,表现了作者隐居与从政的矛
盾心情。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 李 端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①?
①风尘:指社会动乱。
此句意为在动乱年代,不知后会何期。
(1)试简析“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一句中“早”“迟”二
字的表达效果。
答: (2)试分析首联中“悲”字在全诗中的作用。
答: 答案:(1)“早”说明诗人人生少孤很是不幸,又把送别之意落
实到“迟”字上,将惜别和感世、伤怀之感融合在一起,形成全诗感
情的高潮。
此二字音节和谐,前急后缓,顿挫有致,增强了悲凉回荡
之感。
(2)“悲”字是全诗的线索。
首联写送别的环境,以“衰
草”落笔,凄凉的景象充满悲凉的意味;第二联写送别的情景,“寒
云”二字下笔沉重,有力地烘托了悲凉心境;第三联回忆往事,感叹
身世,“少孤”“多难”仍紧扣一个悲字;第四联收束全诗,“掩
泪”“风尘”仍归结到“悲”字上。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行 舟
李益
柳花飞入正行舟,卧引菱花信碧流。
闻道风光满扬子,天晴共上望
乡楼。
(1)试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分析本诗是如何表情达意的。
答: (2)有人说“天晴共上望乡楼”一句耐人寻味。
你赞同吗?
答: 答案:(1)本诗前两句是实地描写,写实景;后两句是虚写,作
者想象在“风光满扬子”的时候,登上高楼去远望家乡,虚实结合,巧
妙地抒写了游子思乡的愁绪。
(2)赞同。
风光明媚的晴天丽日,空气
清朗,登楼望乡,能极目千里,故乡情景就象历历眼前。
诗人的思乡之
情尽管没有明白写出,却比形诸文字更丰富,更耐人寻味。
这句正是全
诗的神到之句。
4.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对 雪
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①。
[注]①原指晋人殷浩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划字。
(1)首联中“多”与“独”用得极为传神,试结合诗句简要分
析。
答: (2)这首诗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是如何刻画的?
答: 答案:(1)“多”字突显战争给百姓造成的沉痛伤害;“独”字突显
诗人所处环境的险恶,内心愁苦又不能随便向人倾诉。
两字形成鲜明对
比,令人深思。
(2)刻画了一个尽管个人身处贫寒交困的景况仍然对
亲人和国家命运深切关怀的爱国诗人的形象。
第二联通过对天气、景物
的描写融情于景表现了时局的混乱和危机,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忧
虑;第三联采用借代的修辞手法(“樽无绿”“绿”指酒)和以虚写实的方
法,以幻作真(“炉存火似红”),写出诗人生活的艰辛和内心的苦闷。
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采 桑 子
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
飞絮蒙蒙。
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垂下帘拢。
双燕归来细雨中。
(1)试分析首句“群芳过后西湖好”在全词中的作用。
答: (2)有人说,此词表现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请结合全词简要
赏析。
答: 答案:(1)首句是全词的纲领,由此句引出“群芳过后”的西湖
景象,以及词人从中领悟到的“好”的意味。
(2)这首词写暮春景
象,表现作者异常复杂微妙的心境。
群芳过后,残红狼藉,常人惋惜,
作者却赞赏说“好”,异乎常情;“始觉春空”“始觉”是顿悟之语,
繁华喧闹消失后又获宁静畅适;最后两句以燕子的活动反衬室内清寂的
氛围,通篇表现了作者静观自适复杂微妙的心境。
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少 年 游
柳永
参差烟树灞陵桥,风物尽前朝。
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
腰。
夕阳闲淡秋光老,离思满蘅皋。
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凭兰
桡。
(1)试分析本词中作者的感情。
答: (2)古人曾评价这首词“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而出之以自
然”。
有人认为此评语恰到好处地道出了此词的特色。
你是否同意?请
阐述理由。
答: 答案:(1)本词抒写离愁别绪。
作者不仅以哀景映衬哀情,借伤
柳以伤别,突出人间别离之频繁,别恨之深重,而且将现实的旅思羁愁
与历史的兴亡之感交织在一起,透露出沉思的神情与沉郁的情怀。
(2)同意。
这首词借助灞桥暮色、衰杨古柳 、夕阳残照、《阳关》之
曲等一系列物象与情景,对羁旅途中与感怀往昔的双重惆怅进行反复渲
染,悲愁与离愁浑然化一,风景与人事有机交融,含情绵远,抒情自
然。
因此古人评语很是恰当。
(若不同意,只要言之有理,也可。
)
7.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饯别王十一南游
刘长卿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
(1)试分析颔联中“没”“空”二字的表达效果。
答: (2)诗题虽是“饯别”,但诗中看不到饯别的场面,甚至一句
离别的话语也没有提及。
请简析诗人是如何表达离愁别恨的。
答: 答案:(1)“没”字,暗扣“望”,侧面表现诗人目光久久地
追随着远去的友人,愁思绵绵,不绝如缕;一个“空”字,不只点出
了诗人远望朋友渐行渐远直至消失的情景,同时烘托出诗人此时空虚
寂寞的心境。
(2)诗人没有直抒心中所想,而是借景抒情、融情于
景,借送别处长江两岸的壮阔景物入诗,用一个“望”字,把眼前物
和心中情融为一体,让江中烟水、岸边青山、天上飞鸟都来烘托自己
的惆怅心情,以“望”、“挥手”、“泪沾巾”这一系列动作,浓墨
渲染了自己送别友人时的心情。
8.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阮 郎 归
辛弃疾
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
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
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
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
(1)试简析开头两句是怎样把景与情有机地融在一起的。
答: (2)“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 答案:(1)开头两句融情于景,作者用昏暗的夜色与山头飘来飘
去的浮云,构成一种暗香浮动的情境,巧妙地把景象与词人的心理状态
密切关合,衬托了作者飘然不定的心理状态。
(2)“招魂”一词运用
屈原《楚辞》中的典故,表明作者满腹哀怨牢骚;“儒冠多误身”表现
作者一身落魄蹉跎的遭遇。
这两句是作者蘸着血和泪的笔触,向南宋议
和派迫害爱国志士的强烈控诉,表现出作者极其痛苦和复杂的感情。
全品中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