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电机驱动电路原理
单向小型直流无刷电机工作原理

单向小型直流无刷电机工作原理
单向小型直流无刷电机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电源整流:将直流电源转换成直流脉动电源,为无刷电机的运行提供动力。
2. 位置检测:通过位置传感器检测转子的位置,为后续的换向提供依据。
3. 换向控制:根据位置传感器的输出信号,通过电子换相线路驱动与电枢绕组连接的相应功率开关器件,使电枢绕组依次馈电,从而在定子上产生跳跃式的旋转磁场,驱动永磁转子旋转。
4. 速度调节:通过改变输入电压或频率,调节电机的转速。
5. 温度控制:内置温度传感器检测电机温度,通过反馈控制调节电机工作状态,防止电机过热。
通过以上步骤,单向小型直流无刷电机可以实现高效、节能、长寿命的运转,广泛应用于各种自动化设备和家用电器中。
微型电机种类及工作原理

微型电机种类及工作原理
微型电机是一种小型化的电机,其尺寸通常在几毫米至几厘米之间。
微型电机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直流电机、交流电机、步进电机、无刷电机等。
直流电机是常见的微型电机之一,其工作原理是利用电流通过线圈产生的磁场与磁铁之间的相互作用来产生转矩,从而驱动转子转动。
交流电机也是一种常见的微型电机,其工作原理是利用交流电源产生的交变电流产生旋转磁场,从而驱动转子转动。
步进电机是一种精密度较高的微型电机,其工作原理是通过按照一定的顺序依次通电来驱动转子旋转,从而实现定量控制。
无刷电机也是一种常见的微型电机,其工作原理是通过控制电子元件的开关来控制电流的方向和大小,从而产生转矩。
总之,微型电机种类繁多,每种电机都有其独特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
通过深入了解微型电机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可以更好地选择合适的电机来满足不同需求。
- 1 -。
微电机原理

微电机原理
微电机是一种小型化的电机,其工作原理与普通电机基本相同,但由于体积小、重量轻,因此在微型设备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微电机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电磁感应原理、电磁力原理和电动机的结构原理。
首先,微电机的工作原理之一是电磁感应原理。
当微电机通电时,电流会在线
圈中产生磁场,这个磁场会与磁铁产生相互作用,从而产生电磁力。
这种电磁感应原理使得微电机在电磁场中可以转动,实现机械能和电能之间的相互转换。
其次,微电机的工作原理还涉及到电磁力原理。
微电机中的磁铁和线圈之间的
相互作用会产生电磁力,这种电磁力会驱动微电机的转动。
通过改变电流的大小和方向,可以控制电磁力的大小和方向,从而实现微电机的转速和转向控制。
另外,微电机的结构原理也是其工作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微电机通常由转子、定子、线圈、磁铁等部件组成。
其中,转子和定子之间的相对运动产生了微电机的动力输出,线圈和磁铁之间的相互作用则产生了微电机的工作原理。
总的来说,微电机的工作原理是基于电磁感应和电磁力的相互作用,通过这种
相互作用实现了电能和机械能的转换。
微电机的工作原理不仅可以应用于微型设备中,还可以应用于各种领域,如医疗器械、自动化设备、智能家居等。
因此,对微电机的工作原理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理解,对于推动微型设备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微电机控制电路

课题三 微电机控制电路微电机控制电路使用1块CMOS集成电路、2只晶体管、2只电阻和1个双刀三掷开关,电路原理如图3-1所示。
通过拨动转换开关K,它可以对直流电机实现正转、停止和反转的控制。
该电路可以广泛用于电动玩具(如电码汽车)或日常用具(如电动窗帘)等,若配上遥控发射和接受电路,还可以实现对玩具和窗帘等的遥控。
一、工作原理与非门G1A、G1B的输出端(分别为集成电路6脚和9脚)分别与两个晶体管的集电极相连接,作为电路的输出端接接至微型电机的两个输入端。
与非门G1A的输入端(4脚)与G1B的输出相连,G1B的输入端(11脚)与G1A的输出相连。
两个晶体管的基极也分别通过限流电阻加至对方与非门的输出端,从而构成一双稳态电路。
与非门G1A、G1B的另一个输入端(5脚和10脚)与开关K的两定触点A、B相连,作为控制信号输入端。
由图2.18中的开关K的连接方式可知,当拨动开关K时,A、B两端的逻辑电平分别为01、00、10三种状态,分别对应电机的正转、停止和反转。
下面就按这3种状态分析电路的工作过程:图3-1中开关K的位置使A点为低电平,B点为高电平。
因此与非门G1A 输出高电平U O1=U OH≈V DD,这时与非门G1B的两个输入端均为高电平,所以其输出U O2=U OL≈0V。
由于选用的CMOS与非门的驱动级是漏极开路的CMOS管,所以与非门具有较大灌电流而不能提供拉电流,故必须增加晶体管VT1、VT2来弥补G1A、G1B无拉电流的不足。
因为这时U O1≈V DD通过R2加至晶体管VT2的基极使其截止,U O2≈0V,加至晶体管VT1的基极使其导通,VT1的导通电流经过导通的与非门G1B从左向右流过电机M,使电机产生正向转动。
当开关K往下拨一挡时,A、B两点的电位均为低电平,与非门G1A、G1B均截止而输出高电平,晶体管VT1、VT2的基极由于都加上高电平也截止,电机两端均为高电平,即加至电机两端的电压为0V,所以电机停止转动。
基于STM32的微型步进电机驱动控制器设计

3.2 控制器控制策略
STM32软件负责该模块的主控制器,首先让启动模式处于非启动状态(DISABLE),外部中断也处于关闭状态。一旦启动模式被打开,即点亮LED;其次,进行速度设置、细分系数设置以及旋转角度设置。睡眠模式下LED缓慢闪烁。具体该驱动控制器软件设计流程图。
4 结论
通过系统对软硬件进行调试,该控制器实现了对步进电机速度、细分系数、任意角度的设置,并达到了预期设定的目标。此控制器可以应用在相对比较精细的项目控制中,加快项目研发周期。该模块的主要缺陷就是输出驱动电流不够大,无法应用在扭力比较大的场合中,因此,通过上述对A4988模块的分析,可以再对A4988芯片进行改进,更换导通电阻小、驱动电流大的MOS管,实现电机驱动器的设计。
1.2 A4988的工作原理
为了更加清晰地分析A4988的工作原理,首先深入分析A4988的内部结构。为A4988的内部结构图和典型的外部电路连接图。
由图1所示,A4988有一个编译器(Translator),主要负责微控制器和驱动电路的信息交互。通过该编译器可产生DA信号,配合比较器辅助PWM锁存器修复衰减信号,并且该编译器能够产生逻辑电平控制逻辑控制器,逻辑控制器再配合电流调节器和N型MOS管驱动电压共同驱动两路全桥电路。电路中所标电容必须严格与技术文档中所给的相同,Rosc主要更改并修复衰减模式,接VDD自动修复衰减,接GND电流衰减设置为增减电流同时修复。SENSE1和SENSE2检测驱动输出电压,实则是实时检测输出电流,供电流调节器调节输出电流信号,形成闭环控制。因此SENSE1和SENSE2管脚连接的电阻非常关键,一般这个电阻的阻值在零点几欧姆左右。
(1)串口通信模块[6]:主要负责上位机和下位机通信。上位机通过串口通信模块发送相应的功能指令给下位机,下位机执行上位机的指令并控制A4988驱动器模块驱动步进电机。。
微电机基础知识一

直流微电机基础知识(一)
编写:Bingo
z 直流微电机基础知识(一) -----微电机常识
z 直流微电机基础知识(二) -----微电机运转原理
z 直流微电机基础知识(三) -----ST/BH装配工艺流程
z 直流微电机基础知识(四) -----RO装配工艺流程
z 直流微电机基础知识(五) -----总装及测试工艺流程
★ 什么是微电机?
z 微型电机是体积小、重量轻、能满足多种使用 要求的小功率电机(目前达真生产的微电机一 般在几十瓦以下)。全称微型特种电机(也叫 微特电机),简称微电机。
z 微电机也称电机(俗称马达),在电路中用字 母“M” 表示。它的主要作用是产生驱动力矩, 作为用电器或小型机械的动力源。
★ 什么是微电机?
★ 微电机型号表示意义
RS-260RA-07780
※ 260电机 ※ 圆形机壳 ※ 碳刷 ※ 扇形磁瓦 ※ 塑料端盖 ※ 直径0.07mm的漆包线 ※ 漆包线绕了780匝
★ 微电机的组成
z 电机基本由三个组件构成,分别为: 转子、 定子、 后盖
电机转子:也是电机中的旋转组件。 电机定子:为整个电机提供支撑的组件。 电机后盖:为电机电刷提供一个支撑。
而且同一个电机在不同的工作电压下,电机的工作电流 及转速也不一样。
比如:260CB电机在12V工作电压下,电流为35MA,转 速为3900转/分钟,当电压变为9V时,电流为28mA,转 速则只有2800转/分钟,而当电压变为24V时,电机运转 数秒后严重发烫并烧毁,同时还会烧毁测试仪器。
因此要明确的了解电机的额定电压。
z 电动机是一种把电能转换为机械能的装置。 z 多数电动机是利用磁场的同极相斥,异极相吸以及
28hd微型步进电机使用方法

28hd微型步进电机使用方法一、概述在现代电子设备和机械设备中,步进电机广泛应用于各类控制系统中。
28hd微型步进电机是一种小型、高效、精确度较高的步进电机,本文将详细介绍28hd微型步进电机的使用方法,包括其结构、工作原理、电路连接以及使用注意事项等方面。
二、结构与工作原理28hd微型步进电机采用了分步电机技术,其主要由电机本体、转子、定子和驱动电路组成。
它的工作原理基于每次电流改变一小步,从而使得转子转动一定角度的原理。
通过电流变化引起转子磁场变化,从而控制转子的位置。
三、电路连接为了正确驱动28hd微型步进电机,我们需要正确地连接电路。
具体连接方式如下所示:1.将步进电机的四个线圈(通常标记为A+、A-、B+、B-)分别与驱动电路的相应输出端口相连。
2.在连接电路之前,确保驱动电路符合28h d微型步进电机的电气参数要求,以避免过流或过热等问题。
四、使用方法使用28hd微型步进电机的方法如下:1.首先,确定步进电机的转动方向。
根据所需的转动方向连接电路,一般正转和反转可以通过调换两个线圈的连接顺序来实现。
2.然后,根据具体需要,选择合适的驱动电压和电流。
这个取决于实际应用中步进电机所需的功率和速度。
3.接下来,编写控制程序或使用控制器来控制步进电机的运动。
根据实际需求,可以通过改变电流频率和顺序来控制步进电机的精度和速度。
4.最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优化调试,以确保步进电机的运动效果符合预期。
五、使用注意事项在使用28h d微型步进电机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驱动电压和电流不要超过步进电机的额定参数,以避免过载损坏电机。
2.在连接电路时,确保正常接地和正确连接,防止短路或电路故障。
3.在操作步进电机时,避免频繁启动和停止,以减少机械应力和电机损坏的风险。
4.定期检查电机的运行状态,及时清洁电机表面的灰尘和杂物,以维护电机的正常工作。
5.如果需要更高的精度和速度,可以考虑使用专业驱动器或控制器,并根据厂家提供的说明进行正确操作。
微型直流电机驱动原理及设计PPT演示课件

H桥驱动电路原理
要使电机运转,必须使对角线上的一对三极管导通。例如, 如下图所示,当Q1管和Q4管导通时,电流就从电源正极经 Q1从左至右穿过电机,然后再经Q4回到电源负极。按图中电 流箭头所示,该流向的电流将驱动电机顺时针转动。当三极 管Q1和Q4导通时,电流将从左至右流过电机,从而驱动电机 按特定方向转动(电机周围的箭头指示为顺时针方向)。
直流电动机应用
• 录音机、录像机、电动剃须刀、电动玩具、电动 自行车等
• 控制内容:直流电动机启动、暂停或转速、旋转 方向等
• 驱动电路构成:直流电源、开关、调速装置等 • 直流电机工作原理不讲,自己看书
电机的种类
电机是一种将电能转换成机械能的装置,在各个领域都有 广泛的应用。电机有多种不同的类型,常见电机分类如下:
直流电动机的调速方法
• 1、变电枢电压调速。这种方法具有启动力矩大,阻尼效 果好,响应速度快,线性度好等优点,应用较多。
• 2、变磁通调速。实际上是改变励磁磁场的大小,对于励 磁电机来说,改变励磁电压可以进行变磁通调速。这种调 速方式调速范围小,而且会使电机的机械特性变软,一般 只作为变电枢电压调速的辅助方式。
H桥驱动芯片-L298
L298是著名的SGS公司的产品,内部包含4通道逻辑驱 动电路,具有两套H桥电路。L298内置两个H桥,每个桥 提供1A的额定工作电流,和最大3A的峰值电流。它能驱动 的马达不超过可乐罐大小。
伺服电机
电动机
控制电机
步进电机 力矩电机 无刷直流电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型电机驱动电路原理
时间:2010-10-26 10:07来源:未知作者:电路图点击:210 次
本文介绍了5种用于3V供电的微型直流电机的驱动电路,这种电机有两根引线,更换两根引线的极性,电机换向。
该驱动电路要求能进行正反转和停止控制。
电路一
如下图所示,些电路是作者最初设计的电路,P1.3、P2.2和P2.4分别是51单片机的IO引脚。
设计的工作原理是:当P1.3高电平、P2.2和P2.4都为低电平时,电机正转。
此时,Q1和Q4导通,Q2和Q3截止,电流注向为+5VàR1àQ1àMàQ4;当P1.3低电平、P2.2和P2.4都为高电平时,电机反转。
此时,Q2和Q3导通,Q1和Q4截止。
P2.2为高电平同时P2.4为低电平时,电路全不通,电机停止。
图中电阻:R1=20Ω,R2=R3=R4=510Ω
但实际实验情况去出人意料,即电机正向和反向都不转。
经测量,当P1.3高电平,P2.2和P2.4都为低电平时,Q4导通,但Q1不导通,P1.3的电平只有0.67V左右,这样Q1无法导通。
经分析原因如下:51的P1、P2、P3各引脚都是内部经电阻上拉,对地接MOSFET 管,所谓高电平,是MOSFET截止,引脚上拉电阻拉为高电平。
若此内部上拉电阻很大,比如20K,则当上图电路接上后,则流过Q1的b极的电流最大为
(5-0.7)/20mA=0.22mA,难以动Q1导通。
所以此电路不通。
总结:51单片机的引脚上拉能力弱,不足以驱动三极管导通。
电路二
如下图所示:这个电路中四个三极管都采用PNP型,这样,导通的驱动是控制引脚输出低电平,而51的低电平时,是通过MOSFET接地,所以下拉能力极强。
但此电路的Q1和Q3需要分别控制,所需控制引脚较多。
如果要用一个IO 脚控制则可以加一个反相器。
但此电路的Q1和Q3需要分别控制,所需控制引脚较多。
如果要用一个IO脚控制则可以加一个反相器。
如图3所示。
图中标有各
点实测电压值。
电路三
在电路二中,由于Q2和Q4的发射极高出基极一个0.7V,而基极最低为0V,实际由于CPU引脚内部有MOSFET管压降,所以Q2和Q4的发射极不会低于1V,这样使M两端的有效电压范围减小。
要解决这一问题,则Q2和Q4需换成NPN管。
但NPN管的驱动如电路一所示,只靠CPU引脚的上拉是不行了,所以需要另加上拉电阻,如下图所示。
上图中,与电路一不同的是两只NPN管移到了下方,PNP在上方,这样,Q1和Q3的集电极的电位最低可达到一个管压降(0.3V)。
这样增加了M的压降范围。
但为了保证对NPN管的足够的驱动,P1.3和P2.2必须加上拉电阻,如图所示。
图中,R2、R5、R6都不可少。
所以这种电路的元件用量比较大。
还有,R5应该比R6大几倍,比如10倍,这样,当Q1导通时,P1.3处的电压可以分得较大,不致于使Q2导通。
如果R5太小或为0,则当Q1导通时,由于P1.3处的压降只有0.7V左右,将使Q2也导通。
经过试验,R2、R6、R3、R4可取510Ω,R5取5.1kΩ。
这种值下各处的电压如下(R1为20欧):
U1:4.04 U2:2.99 U3:3.87 U4:4.00 U5:0.06 U7:0.79
电路四
这个电路由电路一改造而来,如下图5,图中标有各点实测电压值:
此图中基极的限流电阻都去掉了,因为作者设计的电路对元件要求要少。
从电路上分析,不要没什么关系,有R1起着总的限流作用,而且引脚内部有上拉电阻,这样保证电路不会通过太大的电流。
这个电路可以使电机运行。
但在R2的选择上,比较讲究,因为R2的上拉作用不但对Q1有影响,而且对Q2的导通也有影响。
如果R2选的过小,则虽然对Q1的导通有利,但对Q2的导通却起到抵制作用,因为R2越小,上拉作用越强,Q2的导通是要P1.3电位越低越好,所以这是矛盾的。
也就是说,Q1的导通条件和Q2的导通条件是矛盾的。
经实验,R2取5.1k欧比较合适。
由此可见,这个电路虽然很省元件和CPU 引脚,但驱动能力有个最大限,即Q1和Q2的驱动相互制约下,只能取个二者都差不多的折中方案。
否则如果一个放大倍数大,则另一个则会变小。
总结:以上电路各有利蔽,要视应用场而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