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活动探索植物的向光性

合集下载

植物的向光性实验报告

植物的向光性实验报告

植物的向光性实验报告植物的向光性实验报告植物的向光性是指植物对光的方向性反应。

通过向光性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植物对光的感知和响应机制。

本次实验旨在观察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向光性表现,并探讨其可能的原因。

实验材料和方法:1. 实验材料:一盆绿色植物(如仙人掌、向日葵等)。

2. 实验器材:光源、黑纸、透明玻璃罩、计时器、尺子等。

3. 实验方法:a. 将植物放置在一个光照均匀的环境中。

b. 在植物的一侧放置一块黑纸,以阻挡光线。

c. 使用透明玻璃罩将植物包裹起来,以保持湿度和温度稳定。

d. 打开光源,使其照射到植物的一侧。

e. 开始计时,并观察植物在光照下的变化。

f. 每隔一段时间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并测量植物的高度。

实验结果和讨论: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植物在光照下表现出向光性。

植物的茎、叶子等部分会向光源的方向弯曲生长。

这种向光性的表现是植物对光的感知和响应机制的结果。

植物的向光性主要是由于光激素的调控。

光激素是植物内部的化学信号物质,可以调节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在光照条件下,光激素会在植物体内发生变化,导致植物在光源一侧生长更快,从而表现出向光性。

实验中观察到的植物向光性的变化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在开始阶段,植物对光的感知会引起茎的一侧细胞伸长,使植物倾斜向光源的方向。

在第二阶段,植物的细胞分裂和伸长会更加集中在光源一侧,使植物向光源的方向弯曲生长。

在第三阶段,植物会逐渐调整自身的生长方向,使其与光线保持垂直。

植物向光性的表现不仅仅是为了获取更多的光能,还与植物的生存和繁殖有关。

在自然环境中,植物的向光性可以帮助它们找到最适合光合作用的位置,从而提高光能的利用效率。

此外,植物的向光性还可以帮助它们避免过度曝光和光合作用的损伤。

除了光激素的调控外,植物的向光性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例如,光的强度、方向和颜色等都可以影响植物的向光性表现。

光的强度越高,植物的向光性表现越明显。

而光的方向和颜色也会影响植物的生长方向和速度。

大班科学活动观察植物的光感应现象

大班科学活动观察植物的光感应现象

大班科学活动观察植物的光感应现象植物的生长与光密切相关,光感应现象是植物对光线刺激做出的反应。

为了帮助大班学生更好地了解植物的光感应现象,我们进行了一次有趣的科学活动。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次活动的过程和观察结果。

一、活动目的通过观察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变化,让大班学生认识植物对光的感应能力,培养其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二、活动准备1. 准备植物:选择一种生长迅速的室内植物,可以选择小盆栽的向日葵或绿萝。

2. 准备光照器材:如白炽灯、荧光灯和小型手电筒等。

3. 制作观察表格:准备一份表格,记录不同光照条件下植物的变化。

4. 活动组织:将大班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负责观察一盆植物。

三、活动过程1. 实验前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关于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的知识,介绍本次活动的目的和步骤。

2. 小组分工:每个小组分配一盆植物和观察表格。

3. 设置实验条件:将植物置于光线充足的地方作为对照组,用白炽灯、荧光灯和手电筒等光源照射其他小组的植物。

4. 观察记录:学生观察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变化,包括叶片颜色、叶片伸展情况等,并记录在观察表格中。

5. 分享和总结:每个小组轮流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观察结果,并由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四、观察结果和分析在充足光照条件下,植物的叶片呈现出鲜绿色。

当使用白炽灯照射植物时,学生观察到叶片的颜色没有明显变化,但叶片稍微向光源弯曲。

在荧光灯照射下,学生观察到叶片颜色偏黄,并向光源弯曲更多。

而在手电筒照射下,学生观察到叶片颜色变得更加黄绿,并且叶片向光源弯曲得更为明显。

通过观察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植物对光线的感应能力很强,不同光照条件下植物的生长状态会有所不同。

2. 植物对光线的强度和光源的种类有不同的反应。

强光下植物的生长状况较好,而不同光源对植物的生长有不同的影响。

五、活动拓展为了进一步深入学生对植物的认识,可以安排以下拓展活动:1. 观察植物的光合作用:通过观察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作用速度变化,了解光合作用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作文《探究植物的向光性》

作文《探究植物的向光性》

探究植物的向光性篇一探究植物的向光性我从小就对植物挺感兴趣,不是那种特别专业的兴趣,就是觉得它们长得挺好玩儿的。

特别是那种会自己扭来扭去,追着阳光跑的植物,简直太神奇了!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向光性吧。

说起来,我家阳台上的那盆含羞草就让我见识到了植物的“小聪明”。

那盆含羞草是我妈前年春天买的,说是净化空气,结果我妈忘了浇水,它耷拉着脑袋好几天,我一度以为它要驾鹤西去了。

后来我每天都勤勤恳恳地侍候它,它才慢慢缓过来。

这含羞草长得挺茂盛的,茎是那种细细的,绿油油的,叶子像小扇子一样,一碰就害羞地收起来。

但更让我着迷的是它的“追光”技能。

我开始仔细观察它,发现它并不是一开始就冲着阳光长,而是先随意地伸展枝叶,东倒西歪的。

但过了一段时间,比如两天左右,就能明显看到它整体往阳台窗户的方向倾斜了,叶子也更多地朝向阳光洒下来的地方。

这可不是我瞎说,我为了验证,还特意用笔在花盆边缘做了标记,每天都仔细观察记录。

我甚至还画了简易图,把第一天、第三天、第七天的含羞草生长方向都记录下来了,像一个植物学家一样认真。

我当时还犯嘀咕,这含羞草是不是自带GPS啊?后来我查资料才知道,原来是植物体内有一种叫生长素的东西在作怪,它会根据光线的强弱在植物体内移动,从而影响细胞的生长速度,让植物朝着光源的方向生长。

听起来好像挺复杂的,但看着我家含羞草努力追逐阳光的样子,我觉得还挺有趣的,感觉这小小的植物也充满了对生活的热情。

篇二探究植物的向光性接着说我家含羞草,这小家伙的“追光”行为可不止是简单的倾斜。

因为它长势喜人,我的记录也越来越细致。

我发现,它新长出来的嫩芽,总是朝着阳光最充足的地方冒出来,就像知道阳光在哪儿一样,特别聪明。

而那些比较老的叶子,虽然也努力往阳光处靠,但是因为茎已经长硬了,所以移动幅度就比较小,只能算是“尽力而为”了。

有一次,阴天持续了好几天,我以为含羞草会放弃追光,结果它还是努力地朝向我阳台窗户的位置。

当然,它那个方向的光线明显弱很多,不像晴天那么明亮刺眼。

《科学植物向光性的实验》实验报告

《科学植物向光性的实验》实验报告

《科学植物向光性的实验》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科学植物向光性的实验
实验目的:
1. 探究植物向光性的机制;
2. 观察不同环境条件下植物的向光性表现。

实验材料:
1. 水培植物(例如豌豆或豆荚植物);
2. 透明的容器;
3. 光源(例如日光灯);
4. 针或细直尺。

实验步骤:
1. 准备透明的容器,并填充适量水;
2. 将水培植物种子放入容器中的水中,并等待其生长成苗;
3. 将容器放置在光源旁边,确保光线照射在植物的一侧;
4. 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并记录下来。

实验结果:
1. 观察到植物在光源一侧生长得更加向光源弯曲,即向着光源生长;
2. 植物的茎和叶片向光源弯曲的角度会随着光源距离的增加而减小。

实验分析:
1. 植物向光性,也被称为光躲避性,是植物对光的感知和响应机制。

植物通过向光生长,可以最大程度地接收到光线进行光合作用,促进植物生长和发育。

2. 植物的向光性是由植物激素的运输和光反应蛋白的参与控制的。

光线照射一侧的细胞会产生生长素,从而促进该侧的细胞伸长,导致植物向光源一侧生长弯曲。

3. 实验中观察到植物茎和叶片的弯曲角度会随光源距离的增加而减小,这是因为光线在远离光源处变弱,植物的生长素分布相对均匀,导致植物不再产生明显向光生长的效果。

实验结论:
植物具有向光性,即向着光源生长。

光的刺激会导致植物的一侧细胞产生生长素,导致该侧细胞伸长,引起植物的弯曲生长。

植物的向光性教案

植物的向光性教案

《植物的向光性》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认知目标:通过实验观察知道植物具有向光性。

水平目标:提升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概括以及使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思维水平。

情感目标:体验探索植物世界的乐趣,激发学生研究植物的兴趣与热情。

教学重点:理解植物向外生长的原因,掌握研究事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使用实验方法掌握问题的水平。

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花,几个不透明和透明塑料袋,花盆,资料卡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试验道具教学方法:探究法、讨论法、对比观察法、实验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两盆花,向外生长,观察图片,说一说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2.交流讨论:为什么花喜欢向外生长。

是和外面有更多阳光相关,还是和外面有很多空气相关。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图片,讨论问题,激发学生活动的兴趣,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

3.各组汇报结果,引出课题并板书。

二、深入研究资料1. 资料分享,了解植物是否有向光性,小组交流并汇报。

2.出示向光性的定义和作用。

3.如何验证猜想结构:植物向外生长与外面有更多阳光相关还是空气相关。

板书:阳光空气4、引导学生研究如何验证与阳光相关?小组同学讨论实验方案,然后汇报方法步骤:将制作好的遮光罩扣住花盆(一组用不透光的塑料袋子,另一组用也用塑料袋,但在上端剪一个小孔接收阳光),白天将装置置于阳光充足的地方。

观察结果。

5、讨论是否与空气相关,实验方案。

汇报。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让学生先讨论,以拓展学生的思维。

找出实验设计思路。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方法步骤:准备一个透明塑料袋,罩住一盆植物,另一盆相同植物不罩塑料袋子,都接收阳光,但是一个有空气,一个没有太多空气,一周后观察变化结果。

6、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怎样通过比较、分析各实验组结果推出结论?教师引导学生找出两两对照组间的处理差别,教师协助学生推出响应的结论。

设计意图:此为本实验的关键步骤训练学生,能很好地的比较、分析、归纳、综合水平,最好分成要点逐个回答。

植物向光性实验

植物向光性实验
每天放在书房中,分别放在台灯的右、左侧台,由灯进行定期光照。光照时间为晚上8:00到10点,白天再由太阳光照射。
如图:
实验材料:两个纸杯,适量的湿土壤,4株葱苗和暗箱的装置
实验结果:
实验组生长情况
时间
1号实验组
2号实验组
1月31日
2月1日
2月2日
2月3日
2月4日
2月5日
2月6日
2月7日
2月8日
2、为了研究问题②中种子种类是否影响了植物茎的生长快慢,我用上述实验的①号实验组作为这个实验的对照组。设置另外一组实验组为③号实验组:将部分湿棉花放入③号纸杯的底部,再放上芥菜苗两株,再埋入湿土壤,放入纸箱中,在前方扎入洞保证光照的进入和通风;
4、设计研究方案:
1、为了研究问题①中单侧光的方向是否影响植物茎的生长方向,由于在课本中学到,植物茎的生长方向随单侧光的方向的变化而变化。所以我准备了两个纸杯,分别设置为①号和②号实验组。
先将葱苗的根放入①号纸杯的底部,再埋入湿土壤,放入纸箱中,在纸箱的左侧扎入较大的洞,保证光照的进入与通风流畅;
先将葱苗的根放入②号纸杯的底部,再埋入湿土壤,放入纸箱中,在纸箱的右侧扎入较大的洞,保证光照的进入与通风流畅;
2、为了研究问题②中种子种类是否影响了植物茎的生长快慢,我用上述实验的①号实验组作为这个实验的对照组。设置另外一组实验组为③号实验组:将部分湿棉花放入③号纸杯的底部,再放上芥菜苗两株,再埋入湿土壤,放入纸箱中,在前方扎入洞保证光照的进入和通风;
如图:
实验材料:一个纸杯,适量的湿土壤,2株芥菜苗,暗箱的装置和①号实验组
先将葱苗的根放入①号纸杯的底部,再埋入湿土壤,放入纸箱中,在纸箱的左侧扎入较大的洞,保证光照的进入与通风流畅;

植物向性的实验报告

植物向性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观察和探究植物在光照、水分和重力等外界因素刺激下的向性运动,了解植物向性运动的基本原理,并掌握植物向性运动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二、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小麦幼苗、蚕豆种子、玉米种子等。

2. 实验仪器:培养皿、剪刀、滤纸、不透光的纸盒、锡纸、台灯、胶布、橡皮泥、清水、琼脂等。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1. 向光性实验(1)将小麦幼苗依次排开,分别栽种在两个花盒中。

(2)在幼苗旁边插一根火柴杆,作为对比的参照物。

(3)用剪刀在不透光的纸盒一侧挖一个直径为1厘米的孔,模拟单侧光照。

(4)将制作好的遮光罩扣住花盒,白天置于阳光充足的地方,夜间用台灯代替光源,使光从小孔中透入纸盒。

(5)每天打开纸盒,观察幼苗的生长情况,记录下高度、倾角及当日温度、天气等情况。

2. 趋水性实验(1)取几株长势相同但真叶尚未长出胚芽鞘的小麦幼苗。

(2)将幼苗种植在培养皿中,加入适量的清水。

(3)观察幼苗根部的生长方向,记录下根部的生长情况。

3. 向地性实验(1)将小麦幼苗横放,放置一段时间。

(2)观察根部的生长方向,记录下根部的生长情况。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向光性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观察,发现小麦幼苗在单侧光照条件下,向阳的一侧生长速度较快,而背阳的一侧生长速度较慢,表现为向光性运动。

2. 趋水性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观察,发现小麦幼苗在水分充足的情况下,根部会向着水分充足的地方生长,表现为趋水性运动。

3. 向地性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观察,发现小麦幼苗在重力作用下,根部向下生长,表现为向地性运动。

五、实验结论1. 植物在光照、水分和重力等外界因素刺激下,表现出向性运动。

2. 向光性运动:植物会向着光的方向生长。

3. 趋水性运动:植物根部会向着水分充足的地方生长。

4. 向地性运动:植物的根部不会朝天上长,而是向下生长。

六、实验讨论1. 植物向性运动与植物激素的关系植物向性运动与植物激素有关,如生长素、赤霉素等。

植物的向光性实验报告

植物的向光性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观察植物在单侧光照射下的生长情况,验证植物的生长具有向光性,并探究影响植物向光性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植物的向光性是指植物生长器官受单方向光照射而引起生长弯曲的现象。

这一现象主要发生在植物的地上部分,如茎、叶等。

植物的向光性是植物对光环境的一种生态反应,有助于植物最大化地吸收光能,进行光合作用。

植物的向光性主要是由于光对植物激素生长素的影响。

生长素在植物体内是一种重要的激素,能促进植物细胞的伸长。

当植物的一侧受到光照时,该侧的生长素含量减少,导致细胞伸长减缓;而背光侧的生长素含量增加,细胞伸长加快,从而使植物向光源方向弯曲。

三、实验材料与用具1. 植物材料:玉米幼苗、小麦幼苗、豌豆幼苗等2. 实验用具:透明塑料盒、不透光纸板、光源(如台灯)、剪刀、尺子、记录本等四、实验步骤1. 将透明塑料盒分为两组,一组作为对照组,另一组作为实验组。

2. 在对照组中,将植物材料均匀地种植在塑料盒中,确保植物之间有一定距离。

3. 在实验组中,将植物材料种植在塑料盒中,并将不透光纸板放置在塑料盒一侧,模拟单侧光照射。

4. 将两组塑料盒放置在相同的光照条件下,确保植物受到相同的光照强度和时间。

5. 每天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并记录植物的生长方向和弯曲程度。

6. 实验持续一周,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对照组植物生长方向基本一致,无明显弯曲现象。

2. 实验组植物在单侧光照射下,大部分植物向光源方向弯曲,且弯曲程度随光照时间的增加而加剧。

3. 通过对比分析,验证了植物的生长具有向光性。

六、影响因素分析1. 光照强度:光照强度越大,植物向光性越明显。

2. 光照时间:光照时间越长,植物向光性越明显。

3. 植物种类:不同种类的植物对光环境的反应不同,向光性也存在差异。

七、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验证了植物的生长具有向光性,并探究了影响植物向光性的因素。

实验结果表明,光照强度、光照时间以及植物种类等因素都会影响植物的向光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科学活动——探索植物的向光性
试飞院幼儿园许卓
一、背景及设计意图:
对于这次的活动的设想主要来源于我园的春季种植活动,孩子将自己带的种子种进了植物园,有的孩子就开始有了担忧,他们担心长出来的小苗苗会不会被太阳晒死,因为有的孩子亲眼见过被太阳晒死的枯苗。

而有的孩子说不会的,苗苗之所以被晒死是因为缺水,苗苗不但喜欢阳光,有了阳光苗苗还会长得更好,像向日葵、太阳花还会追着太阳转动呢!”真的吗?花还会随着太阳转!”孩子们一下子就被这个话题所吸引,开始七嘴八舌的讨论开。

有的孩子说植物又不像人类有脖子怎么可能转头?有的孩子说是听吗妈说的,至于什么原因就不知道了。

孩子们将目光投向了我,看到这番情景,我感到这是引导幼儿探索植物向光性的一个很好的切口。

大班孩子的观察力、思维力及动手操作能力较小孩子有了飞速的发展,于是我组织幼儿就“光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影响”展开讨论,并告诉孩子实验室验证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

二、活动前准备:
请部分孩子把奶盒从中间隔开种上豆子,并把其中一个用报纸围起约7—8cm高度的圆台体,另一部分正常摆放,请孩子们猜想圆台体内的豆苗和正常摆放的豆苗谁会长得更高,并将猜想结果记录,还有部分孩子将以发芽的土豆、豆苗放在漆黑的纸盒内的一端,另一端上方剪出直径约2cm的圆洞,放在向阳的窗台上,请幼儿猜想苗苗会不会从洞内长出来,并记录猜想结果。

三周后,苗苗已经长得很高了,时机成熟。

三、目标:
1、通过有趣的观察、实验理解植物的向光性。

2、自由选择工具测量幼苗的长短。

3、培养幼儿坚持观察的良好习惯,并对根的向水性的问题产生进一步的探究欲
望。

四、准备:
PPt、自然测量工具、标准测量工具
五、活动流程
1、尝试用不同的测量方式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出示圆台体内的豆苗和正常摆放的豆苗,幼儿自主选择不同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比较来验证先前关于豆苗生长高低的猜想并记录。

2、讨论“为什么围了报纸的苗苗要比不围报纸的苗长得高”
(1)、请幼儿说一说测量结果。

(2)、讨论“为什么围了报纸的苗苗要比不围报纸的苗长得高?”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发表不同的意见。

教师根据孩子的表现适时地进行引导、指导。

3、观赏PPT发散思维并迁移经验
请幼儿观看关于热带雨林植物为了获得一线阳光,拼命往上生长的这一现象,来获得相关经验,并将此经验迁移,总结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植物为了获取更多的阳光而使劲向上长,土豆苗、豆苗从圆洞内长出来也是为了获得阳光,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植物的向光性。

4、利用已获得的经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再次请幼儿观看ppt,(阳台内的植物,生长都朝着像阳光的方向倾斜等)引发幼儿讨论“他们都有哪些规律?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怎样才能使它们均与生长?”幼儿充分讨论
(2)、PPt(黑暗的屋子里左处有一束光线投向豆苗,几天后,豆苗左倾,光线换到右边,观察豆苗由弯变直,再右倾。

)进一步加深巩固幼儿对向光性的理解。

活动延伸
我们都知道植物是由根、茎、叶组成的,通过实验我们都知道了植物的茎和叶有向光性,那么植物生长在泥土里的根呢?在水源充足的情况下和遇到干旱水源有较远的时侯它们的生长又有什么养的变化。

试飞院幼儿园许卓
2013-1-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