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成果概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形势下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

课题成果概述

一、课题的基本情况:

课题名称:《新形势下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

课题批准立项时间:2010年5月30日

课题主持人: 王建龙

课题所在单位:邢台市宁晋县唐邱中学

立项级别:立项课题

课题编号:1020016

二、课题研究及成果汇报

(一)问题的提出

1.课题研究的背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迅速变革,成长中的少年儿童将面临日益增长的社会心理压力。他们在学校学习、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必然会遇到种种困难和挫折。如何帮助他们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各种心理压力和心理危机的能力,这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面临的迫切问题。我校全体教师都认识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拓宽德育渠道,提高德育实效的需要;是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优良心理品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需要;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的需要。

我国中学教育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心理素质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占有核心的地位,而心理健康是心理素质的组成部分。培养中学生心理健康成为心理素质教育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研究课题。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在发达国家早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受到各有关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

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美国一向注重中小学的心理教育,尤其注重教育教学规律和儿童身心发展规

律的运用。通过诊断、评价、咨询、预防和干预等形式,为学生创建有益于身心

健康发展的环境。自20世纪以来,美国学校心理教育由产生至成熟,发展非常

迅速。学校心理教育正成为目前美国应用心理学体系中影响最大的领域之一,并呈现出以下一些特点:第一,积极以社会需求促进学校心理教育的发展,第二,

专业队伍庞大,培养计划完善,第三,服务职能和内容广泛,组织管理机构健全。

在我国,自从2002年8月1日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

要以来,广大教育工作者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探索了许多操作模式。例如,

比较流行和有影响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有:心理——德育模式、建立在朱小曼教授情感教育结构体系上的情感教育模式、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建立在郑和钧教授协同教育理论上的协同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湖南省娄底市教科所实施的

“以情感教育为重要纽带、以主体参与为主要施教方式、以课外实践活动为重要手段”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这些模式有的是在德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的是从心理品质切入,有的是从心理发展方式上建构,这些都是在一定条件下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范例。

3.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

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树立在出现心理行为问题时的求助意识,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减少和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主要内容、创新点

1.本课题研究的目标

总目标: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

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具体目标:

(1)调查我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以及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探索出

解决的方法;

(2)加强参与者的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树立心理健康的意识

(3)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模式;

(4)建立教师、家长、学生三者参与和共建的美好、宽松的心灵环境

2.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对全体参与者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教育,发现影响中学生成长的

心理健康问题并解决;

(2)搜集、整理心理健康教育资料,形成教材,为课题研究积累素材

(3)探索建立教师、家长、学生三者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4)对学校其他教师进行心理健康调查,解决教师中的心理健康问题;

3.课题研究的创新点

整合教师资源开设中学生心理健康课和心理素质课,心理健康教育受到教育局领导督导,具体指导课题组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课题组内有心理咨询经验的

教师作为心理咨询师和讲师;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对改变学生自身一些错误的心理健康观念,提高学生自我调节的能力,挖掘自身潜力具有重大作用;为了掌握学生心理健康动态,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积极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其重点是根据学生特点和他们在成长、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实际需要进行教学、咨询、辅导和援助。

(三)课题研究方法

课题研究的具体方法

1.文献法:对于模式的理论建构,我们借助于有关文献,通过对国内外心理教育理论及其模式进行对比分析,在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在广义心理教育课程中,以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为要素,在实践研究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点上来建构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2.问卷调查法:对于我校中学生、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和家庭教育的调查,

通过测量,发现存在心理上和现实中的问题,课题组采用个案研究的方式来寻找相应的对策;

3.实践研究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是师生间心灵的沟通,这个过程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强化人与环境的交互影响,产生教学共振。在实践中不断地充实和完善模式的要素和结构,积累模式操作的实践经验。心理学的研究,既有与其他科学研究相同的方法,又有许多独特的地方。初中生以活动和体验为主,在做好心理品质教育的同时,要突出品格修养的教育。

(四)课题研究的结论、提出的主要观点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在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努力下,得出以下结论

1.中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

主客观因素的交互作用导致中学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1)自身因素

中学时期是中学生走向成人的过渡期,是心理“断乳”的关键阶段,在这个

时期,他们的内心充满矛盾冲突,处于一种非常不稳定的状态中。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无不成熟,社会阅历严重缺乏,看问题不够全面,对自我认识不足,情

绪易波动。

(2)家庭因素

家庭是中学生人格形成的摇篮,父母是中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品德修养、文化水平、教育方法以及家庭环境等对中学生品德和心理成长有直接而重大

的影响。父母狭隘的心胸、不良的生活习惯以及过于溺爱的教育方法等会使中学

生形成狭窄的心理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