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本科自考《唐宋词研究》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唐宋词研究自考复习资料

唐宋词研究自考复习资料

唐宋词研究自考复习资料篇一:唐宋词研究自考复习资料07564唐宋词研究(课程代码:07564)复习资料个人融合大纲整理,仅供参考目录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二、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第一编词学论略(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二)课程内容(三)考核知识点(四)考核建议第二编唐五代名家词(一)自学目的与建议(二)课程内容(三)考核知识点(四)考核要求第三编成北宋名家词(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二)课程内容(三)考核知识点(四)考核建议第四编南宋名家词(一)自学目的与建议(二)课程内容(三)考核知识点(四)考核要求三、有关表明与实行建议(一)《唐宋词研究》自学考试大纲的目的和作用(二)《唐宋词研究》自学考试大纲与教材的关系(三)《唐宋词研究》教材与主要参考书(四)关于自学建议和自学方法的指导(五)对社会助学的要求(六)对考核内容和考核目标的表明(七)关于考试命题的若干规定第三章题型举例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唐宋词研究》就是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山大学主考官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一(一)课程性质和特点门必修课,内容包含词学基础、唐五代名家词、北宋名家词、南宋名家词四个部分。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就是为了并使自学应考者系统地自学唐宋时期词的发展史,把握住其间诸多名家的代表性作品,以对名家名作的钻研为基础,介绍名作的基本内容、名家的创作特色及在此基础上构成的词史发展的规律和特色。

(二)课程的基本目标本课程的设置目的是协助学生在写作唐宋名家词的基础上,掌控词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以及词的发展历程。

通过自学提高学生对作品内涵的认知、对重点作家艺术特征的把握住。

通过训练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以及作品分析能力,并使学生掌控词作艺术分析的方法,学会对作家展开艺术特色的总结。

为今后专门从事有关方面的教学与文化传播奠定稳固的基础,也为更高层次的自学以及学术研究奠定稳固的基础。

本课程的学习要能够贯彻理论基础与具体作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作品,在具体作品分析的基础上总结艺术规律。

自考专升本《(广东)唐宋词研究》知识点汇总(拼音版)

自考专升本《(广东)唐宋词研究》知识点汇总(拼音版)

第一编词学论略【客观题】★1.作为一种介于诗与曲之间的文体,“词”这一名称是直到北宋中叶才逐步稳定下来的,词的异称有曲子、长短句、诗馀。

2.词是配合隋唐以来新兴的燕乐的新体诗,是以音乐为本体的。

3. “曲子”是词最初的名称,南宋时期词名已通行。

★4.“长短句”之称实际上标志着词已逐渐摆脱了音乐的附属地位,是以词的语言句式特点取代了音乐特点。

称词为曲子侧重强调其音乐性,长短句转而以文学性为主。

5. 诗馀的名称最迟在南宋庆元年间就已经出现。

6. 作为后起的声诗--词,在各种名称之中,倚声是最能体现词体音乐性的一种称号。

7.“倚声”一词大概在中唐时期就已经出现,但其时与后来词体关系不大,只是言说一种创作方式而已。

北宋中后期,“倚声”一词运用渐广。

8. 诗词同源说以词为诗馀,为尊词体,主张诗词同源。

代表人物苏轼。

苏轼是词史上大力开拓词心词境的重要人物。

他的以诗为词,初步改变了词为小道的传统看法。

他将词定位为“诗之苗裔”。

9.诗源《诗经》说以句子长短作为追溯词源的唯一依据,主张词源于《诗经》。

代表人物张鑙 ( 锱zi)★10.隋代初唐说以燕乐形成标志,认为词起源于隋代初唐,王灼在《碧鸡漫志》中认为词起源于隋代初唐。

代表人物:王灼、朱熹、胡仔。

★11.六朝乐府说以“乐府”为考察中心,认为词起源于六朝,特别是齐梁的乐府诗。

此说也以音乐演唱为考察轨迹打包不局限于燕乐。

吴梅认为词体的形成与乐府的流变有密切关系。

12. 六朝浮艳说以词婉约浮艳的本色风格而溯源至六朝。

依据是六朝乐府风格与传统词风的相似。

朱弁的《曲洧旧闻》也认为“六朝风华靡丽之语,后来词家之所本也。

”13. 隋唐以来,填词所倚之曲为燕乐系统,包含胡乐、俗乐和清乐三类。

★14.词与其他文学样式一样,起源于民间,用传统的说法就是词的前身是胡夷里巷之曲,的“胡夷”指的是边疆和国外,主要是西域一带。

“里巷”指的是中国民间。

5. 倚声填词的功臣是白居易和刘禹锡等一帮文人。

汉语言文学本科自考真题1601-广东省-唐宋词研究

汉语言文学本科自考真题1601-广东省-唐宋词研究

1601-广东省-唐宋词研究总分:100一、单选题(共20题,共20分)1、“易安体”得名于()的词。

(1分)A:朱敦儒B:朱易安C:李清照D:朱淑真2、李冰若《栩庄漫记》评价()的词如“初日芙蓉春月柳”。

(1分)A:皇甫松B:温庭筠C:韦庄D:白居易3、文学史上“倚声填词”的最早记录是()的《忆江南》。

(1分)A:李隆基B:李白C:刘禹锡D:白居易4、辛弃疾的籍贯是()(1分)A:太原B:合肥C:济南D:临川5、清初的()依据词风的不同,将词分为婉约与豪放两大流派。

(1分) A:王士祯B:王世贞C:王国维D:吴锡麟6、欧阳修《采桑子》(群芳过后)歌咏的是()的西湖四季景物。

(1分) A:颍州B:杭州C:惠州D:苏州7、最早将词分为小令、中调、长调的是()(1分)A:顾从敬B:陈耀文C:邹祗谟D:王士祯8、“诗馀”的名称最迟在()就已出现(1分)A:唐五代B:北宋C:南宋D:明代9、号为“白石道人”的词人是()(1分)A:姜夔B:王沂孙C:蒋捷D:史达祖10、“细美幽约”是()提出的词之体性。

(1分)A:王国维B:缪钺C:况周颐D:胡云翼11、“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被王国维借用比喻成就大事业大学问的第()种境界。

(1分) A:一B:二C:三D:四12、李清照《醉花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的下一句是()(1分)A:才下眉头、却上心头B:人比黄花瘦C:应是绿肥红瘦D:从今又添,一段新愁13、陆游所作“驿外断桥边”一词的词牌名是()(1分)A:《钗头凤》B:《夜游官》C:《卜算子》D:《诉衷情》14、《龙洲词》的作者是()(1分)A:陈亮B:辛弃疾C:刘过D:刘克庄15、张元干所作的词有()(1分)A:《贺新郎》(梦绕神州路)B:《满江红》(怒发冲冠)C:《减字木兰花》(独行独坐)D:《诉衷情》(当年万里)16、辛弃疾《水龙吟》“怕应羞见,刘郎才气”中的“刘郎”指()(1分) A:刘过B:刘备C:刘邦D:刘克庄17、晏殊和晏几道的关系是()(1分)A:兄弟B:父子C:.师生D:朋友18、正式将婉约与豪放两种词风并举的是()的张綖。

唐宋词研究复习资料

唐宋词研究复习资料

唐宋词研究复习资料一、唐宋词的发展脉络1、初唐:词的起源和萌芽。

代表作品:李白《菩萨蛮》等。

2、中唐:词的兴起和成熟。

代表作品:温庭筠《花间集》等。

3、北宋:词的繁荣和兴盛。

代表作品:柳永《乐章集》、苏轼《东坡乐府》等。

4、南宋:词的深化和创新。

代表作品:辛弃疾《稼轩长短句》、李清照《易安居士文集》等。

二、唐宋词的主要风格1、婉约派:细腻、柔美、含蓄。

代表人物:李煜、晏殊、欧阳修等。

2、豪放派:豪放、奔放、雄浑。

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岳飞等。

3、田园派:清新、自然、淡雅。

代表人物:晏殊、范仲淹、欧阳修等。

4、闺怨派:哀怨、缠绵、柔情。

代表人物:李清照、朱淑真等。

三、唐宋词的常用意象1、自然意象:月、风、花、雪、雨等。

2、人物意象:美人、才子、佳人等。

3、情感意象:愁、恨、思乡等。

4、象征意象:雁、蝉、柳等。

四、唐宋词的著名词牌1、《菩萨蛮》:起源于唐代,是唐代教坊曲名,又名《子夜歌》、《巫山一片云》等。

2、《浣溪沙》:又名《小庭花》、《广寒枝》等,起源于唐代教坊曲名。

3、《浪淘沙》:原为唐代教坊曲名,又名《卖花声》、《浪淘沙令》等。

4、《渔家傲》:原为唐代教坊曲名,又名《吴门柳》、《天仙子》等。

5、《虞美人》:原为唐代教坊曲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冰》等。

6、《生查子》:原为唐代教坊曲名,又名《陌上郎》、《绿罗裙》等。

7、《蝶恋花》:原为唐代教坊曲名,又名《黄金缕》、《鹊踏枝》等。

8、《水调歌头》:原为唐代教坊曲名,又名《元会曲》、《凯歌》等。

唐宋词研究自考复习资料4一、考试目标本复习资料旨在帮助考生全面深入地理解唐宋词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主要流派、代表人物及其作品,掌握唐宋词的主要风格及表现手法,培养考生对唐宋词的鉴赏能力和研究能力。

二、考试内容1、唐宋词的基本概念及发展历程a.唐宋词的定义与起源b.唐宋词的发展历程及各阶段特点2、唐宋词的主要流派a.豪放派b.婉约派c.清真派d.江西诗派e.格律派3、唐宋词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a.李白b.杜甫c.白居易d.柳永e.李清照f.辛弃疾g.陆游h.其他重要词人及其作品4、唐宋词的主要风格及表现手法a.唐宋词的主要风格:清新、雄浑、缠绵、豪放等b.唐宋词的表现手法:比兴、象征、铺陈等5、唐宋词的鉴赏与研究方向a.鉴赏方法与技巧b.研究角度与深度c.唐宋词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价值与影响三、考试形式与结构1、考试形式: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1-01唐宋词研究成人自考试题含答案

21-01唐宋词研究成人自考试题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词最初的名称是(八)A.曲子B.长短句C.诗馀D.乐谱2.因擅长作词而被称为"曲子相公"的是(C)A.韦庄B.李隆基C.和凝D.宋祁3.就《全宋词》的使用频率而言,使用最多的词调是(B)A.《水调歌头》B.《浣溪沙》C.《鹏鸽天》D.《菩萨蛮》4.《阳春集》是(B)的词集。

A.李璟B.冯延巳C.欧阳炯D.韦庄5.词牌《鹊踏枝》,又名(D)A.《山亭柳》B.《点绛唇》C.《采桑子》D.《蝶恋花》6.词句"细雨梦回鸡塞远。

小楼吹彻玉笙寒”的作者是(A)A.李璟B.李煜C.晏殊D.晏几道7.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的下一句是(B)A.渐霜风凄紧B.一番洗清秋C.苒苒物华休D.惟有长江水8.”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中的“元夜"是指(C)A.除夕B.春节C.元宵D.七夕9.况周颐称颂(A)的词作为词中“无上上乘"。

A.李煜B.温庭筠C.李清照D.苏轼10.《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的作者是(D)A.李清照B.辛弃疾C.陆游D.苏轼11.《鹊桥仙》(纤云弄巧)"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中的"金风玉露”指的季节是(C)A.春天B.夏天C.秋天D.冬天12.《漱玉词》是(B)的词集。

A.晏殊B.李清照C.李煜D.周邦彦13.《碧鸡漫志》中称(C)的词是"学东坡韵制得七八”。

A.黄庭坚B.秦观C.晁补之D.张耒14.《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的作者是(B)A.苏轼B.李清照C.辛弃疾D.周邦彦15.词集《芦川词》的作者是(C)A.张孝祥B.吴文英C.张元干D.史达祖16.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中的"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是化用了(C)的诗句。

A.韦庄B.白居易C.杜牧D.李商隐17.朱彝尊的词学著作是(B)A.《词曲通义》B.《词综》C.《古今词话》D.《词品》18.下列词句出自词牌《破阵子》的是(八)A.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09072自考宋词研究串讲笔记复习资料

09072自考宋词研究串讲笔记复习资料

自考宋词研究串讲笔记一、词籍(10种)1 、宋词总集《全宋词》,唐圭璋,共收录宋代词人1330余家,约20000 首词。

2 、宋词汇刻本,每一词家的全部作品。

《宋六十名家词》,明代毛晋编,最早、流传最广的宋词汇刻本,收录61家(北宋23家,南宋38家)(1 )在各家之后都赋予跋语,简介词人作品风格。

(2 )以词籍付刻先后为准排列,而不以时代先后为序。

(3 )版本选择不精,校刊有疏略。

(4 )把原本卷书任意合并,所补遗词也不完全可信。

《疆村丛书》,清末朱孝臧(号疆村),最富宋词汇刻本,共收唐宋金元173 部,其中宋词112家(北宋27,南宋85),以网罗善本为主,注明版本来源,校刊精博。

3 、宋人宋词选本,属总集范畴。

《花庵词选》,《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和《中兴以来绝妙词选》的合刊本,南宋黄昇(号花庵)编。

《唐宋诸贤绝妙词选》,10卷,卷一收唐五代词,其余9 卷宋词,苏轼31首数量居第一。

《中兴以来绝妙词选》,10卷,辛弃疾、刘克庄最多。

(中兴以后即南宋)(1 )以苏、辛词派为主。

(2 )所选作品符合宋词发展客观实际,对词史研究有重要参考价值。

(3 )所选各家都有小传,有时还有评语。

(以前是没有的)《阳春白雪》,南宋赵闻礼编,宋人词集中最晚出,流传不广。

(1 )所选大多为南宋词家。

(2 )其中有许多不知名词家作品,对保存宋人散逸词篇颇有价值。

(3 )以词调分卷。

《绝妙好词》,南宋周密编成于宋亡后,共132 家,385 首。

(1 )只收南宋以来词,始自张孝祥,终于仇远。

(2 )选词标准偏于清丽婉约,不选忠愤激昂的豪壮之作。

周密22首,其次吴文英16首,姜夔13首,史达祖、王沂孙10首以上,辛稼轩3 首。

《乐府补题》,南宋遗民词选,未署编者姓氏,咏物词选。

王沂孙、周密等14家,37首,以《摸鱼儿》、《桂枝香》等五调,分咏莼、蟹,“托物寄情”,表达家国沦亡之悲。

4 、宋人的词话《碧鸡漫志》,宋王灼,于成都碧鸡坊,宋代词学理论著作。

自考汉语言文学宋词研究笔记一1

自考汉语言文学宋词研究笔记一1

宋词探讨浙江自考听课笔记(一)第一章词源词是随着隋唐燕乐的兴盛而起的一种音乐文艺。

从音乐方面说,词是燕乐发展的副产品。

从文学方面说,词是诗乐结合的新创建。

燕乐的兴盛是词体产生的必要前提,词体的成立则是乐曲流行的必定结果。

经过三个时间:一,隋唐燕乐的兴起开拓了新的音乐时代,也开始了词曲的孕育创建期。

(宋刘梁陈世有新声,但属于清商乐系统。

追溯词的起源不能超越隋代。

)二,日见繁富与新声竟作的燕乐乐曲,为词的产生供应了足够的乐曲条件。

(唐教坊曲是盛唐乐的总汇,中晚唐俗乐大盛,曲调繁衍。

但要留意乐曲发展为词调是有条件有选择的。

)三,适应社会须要与乐曲要求,长短句曲子词渐渐发展起来,最终取代唐声诗,成为与古, 近体诗并行的新诗体。

第一节燕乐与词——我国诗, 乐结合的新传统中国古代音乐发展的三阶段先秦的古乐为雅乐,是庙堂之乐。

《诗》中的雅, 颂就是雅乐诗歌。

在战国时衰落。

无力与新兴的俗乐争胜,最终不得不沦亡。

唐宋时的雅乐只是装饰礼仪的模拟品。

汉魏六朝的音乐称清乐。

乐府诗就是协作清乐的歌词。

清乐之始是相和三调(平调, 清调, 瑟调),或称清商三调(宫, 商, 角),行于中原。

六朝的吴歌, 西曲称清商乐(因其清调以商为主,故称清商),行于江南。

但清乐与隋唐燕乐相比,从容雅缓,音希而淡,入唐后也渐渐衰落,只是一些唐代南方的吴吟越调,还是清乐的余波。

唐宋词的协作音乐主要是燕乐。

隋唐时代流行的新乐叫燕乐。

燕乐源头上溯到北朝的魏, 刘, 周。

南北分裂造成了音乐上的南北分界。

在北方少数民族统治地区,中原旧乐与西域胡乐融合,并以胡乐为主,逐步形成了与清乐不同的北乐系统。

隋统一后,隋文帝对南北曲进行汇合整理,于雅乐外置七部乐,后炀帝置九部乐。

隋七部乐:国伎(西凉伎)清商伎高丽伎天竺伎安国伎龟兹伎文康伎隋九部乐:清乐, 西凉, 龟兹, 高丽, 天竺, 康国, 安国, 疏勒, 礼毕唐贞观十四年,太宗平高昌,得高昌乐。

使协律郎张文收造燕乐,去礼毕乐。

唐宋词研究_自学考试复习资料_07564

唐宋词研究_自学考试复习资料_07564

唐宋词研究(课程代码:07564)复习资料个人结合大纲整理,仅供参考目录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二、课程容和考核目标第一编词学论略(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二)课程容(三)考核知识点(四)考核要求第二编唐五代名家词(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二)课程容(三)考核知识点(四)考核要求第三编北宋名家词(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二)课程容(三)考核知识点(四)考核要求第四编南宋名家词(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二)课程容(三)考核知识点(四)考核要求三、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一)《唐宋词研究》自学考试大纲的目的和作用(二)《唐宋词研究》自学考试大纲与教材的关系(三)《唐宋词研究》教材与主要参考书(四)关于自学要求和自学方法的指导(五)对社会助学的要求(六)对考核容和考核目标的说明(七)关于考试命题的若干规定附录题型举例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一)课程性质和特点《唐宋词研究》是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主考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一门必修课,容包括词学基础、唐五代名家词、北宋名家词、南宋名家词四个部分。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使自学应考者系统地学习唐宋时期词的发展史,把握其间诸多名家的代表性作品,以对名家名作的研读为基础,了解名作的基本容、名家的创作特色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词史发展的规律和特色。

(二)课程的基本目标本课程的设置目的在于帮助考生在阅读唐宋名家词的基础上,掌握词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以及词的发展历程。

通过学习提升考生对作品涵的理解、对重点作家艺术特征的把握。

通过训练考生的理论思维能力,以及作品分析能力,使考生掌握词作艺术分析的方法,学会对作家进行艺术特色的总结。

为今后从事相关方面的教学与文化传播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更高层次的学习以及学术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的学习要能够贯彻理论基础与具体作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作品,在具体作品分析的基础上总结艺术规律。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分工与区别《唐宋词研究》以《中国文学史》、《古代汉语》等课程为基础,是全国统考课程《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二)的有益补充,又是对作为分体文学的词的重要历史阶段认识的深化,兼具基础和深化的双重特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词家(最重要章节)1 、宋初词坛(1)王禹偁,留下一首《点绛唇》,北宋初最早出现小令之一,是他滞留江南作官时期所作(长洲知县),写用世抱负及不被理解的孤独苦闷,格调沉郁高旷。

“凭栏远眺”、“天际征鸿”这种境界,为后人宋词里被屡屡采用的境界。

如辛弃痴《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2)林逋,《点绛唇》“金谷年年”,宋词中最早咏物词,咏草,终篇无“草”字,对后代宋人咏物词产生影响。

与后世以刻画为工的咏物词有所,它并不是单纯写物,而是比较深切地注入了生活感受。

上篇借春意阑珊喻人世沧桑,下篇寄离情于芳草。

(3)潘阆,《酒泉子》十首,忆杭州组词,都以“长忆”起句,是宋词中最早组词,把山水形胜作为词的重点来写,他是一个早期尝试者。

2 、北宋前期小令(1)晏殊(晏、欧并称,受冯延巳影响),词集《珠玉词》,约139 首。

“珠圆玉润”,“温润秀洁”(王灼《碧鸡漫志》)、“温润和婉”的美,“和婉明丽”(冯煦)A 、大多不涉艳情,而多表现基于人生缺憾的那种潜隐而莫名的惆怅。

B 、风格偏于雅,擅长在视觉、情绪的流动过程中捕捉隐微的情绪波动,细腻的心灵感受。

C 、雅丽的背景、平缓的节奏、雍荣的气度,没有激烈、外露的情绪,没有起伏跌宕的情感。

(2)欧阳修(受冯延巳影响,晏殊得其俊,永叔得其深)内容:反映艳情冶游生活,又反映了一些宦途风波个人际遇地方风情,保持了士大夫艺术风貌,但也吸取了一定民间文学风味。

A 、前期有一些未脱艳科影响的歌妓词,是五代花间词的遗风。

B 、还有反映市井情趣的俗词,受柳俗词流行风气的影响。

C 、身世之感家国兴衰为主题,这些作品是他谪滁后所写,与冯延巳有承继关系(得其深)。

D 、两组《渔家傲》,咏十二月节气与景色,《采桑子》一组十首,咏颍州西湖。

情感表达:深婉,不是停留在静态的愁思意趣中,涵永而少起伏,多表现思绪的流转变化,浓烈而有波澜《踏莎(suo1)行》,努力展示人物内心情感变化,曲折(《玉楼春》),情感表达大胆直率(《渔家傲》)(3)范仲淹,留词五首,“异军突起”,当时文人小令词中的异响,能作壮词,能作绮语《渔家傲》,四年军旅生活丰富了他的人生感受,广漠萧瑟艰苦孤寂的边塞生活,将士久疏思乡情感,抱国立功的志向,开拓了词的审美境界,风格沉郁苍凉,上承唐边塞传统,下开宋豪放词先河,异军突起。

(4)宋祁,《玉楼春》,“红杏枝头春意闹”,“闹”,句中之眼。

“闹”,句中之眼,点染得(李清照《醉花阴》“人比黄花瘦”,“瘦”篇中之眼,神光所聚。

吴文英“瘦”字最多。

)3 、北宋前期的慢词创作(1)柳永,“工于羁旅行役”。

A 、创体,发展了慢词,大量创制慢词长调,开创了慢词的时代。

有半数以上(120 多首)慢词,多属新声,例如《戚氏》。

B 、创意,柳永词中第一次展示了市井情趣,表现了宋初都市市井风貌,如《望海潮》,对冶游生活及风尘女子情感愿望的描写,能见词人真诚的情感依恋。

可以看到词人对风尘女子的心声的理解和同情。

(《迷仙引》)C 、创法,“铺叙展衍”,创造并善于运用铺叙手法(铺陈叙述)。

为适应慢词篇辐较长,内容较多需展衍,故多用铺叙,长调始兴柳永。

“铺叙”一法又多见于柳词,由片段的感受和简单的场景转化为复杂的感受和多重的场景。

如《雨霖铃》。

D 、结构,多用线形结构,在内容安排上叙述描绘善于表达情感,使情感表达做到淋漓尽致。

经常使用明确指示时空转换的关联词语和呼应词语。

(2)张先,慢词18首,用小令作法写慢词18首。

《子野词》,以小令为主,以小令着称。

张先共遗186 首。

例《谢池春慢》“缭墙重院”(玉仙观道中逢谢媚卿)A 、整首词写艳遇,但结尾幽默。

B 、略其事,详其情,长事短说,属小令作法。

(小令感悟式,慢词长调过程式)令词以“秀”取胜。

“秀句”“张三引”,“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张三中”《天仙子》“云破月来花弄影”,妙在着景,此一类。

擅写“影”。

26处。

“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妙在传心,此二类。

4 、苏轼与元佑词人(1)苏轼(1036、1037生,1101生卒),宋词繁荣期。

《东坡乐府》。

词创作起步较晚,离京去杭州任通判留词。

大家特点气魄。

中心:以诗为词。

苏轼词的意义,已有许多前人令宋词繁荣,苏轼出现,与人不同,创新价值。

A 、苏轼艺文通才,诗词文书画皆是卓然大家,论艺也博识圆通,强调各种文艺门类精神上的相同,不拘泥于各自特点,“物一理也”,“通其意则无适而不可”,所以其词不为传统框范所限。

B 、苏轼有“自是一家”的自觉创新意识,不追逐别人的潮流,自创一体,开拓创新词境。

[鲜于,(子骏)中:“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

”]C 、“自是一家”的正面主张:使词从传统女性题材中跳出来,摆脱倚红偎翠脂粉香泽,强调即事抒怀,充满博大情怀,写士大夫文人全部的人格。

抒写创作主体的襟怀,强调阳刚之美。

《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壮观)(前调。

密州出猎)D 、苏轼词的创新,概括归结为以诗为词(退之以文为诗,子瞻以诗为词,如教坊雷大使之舞,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

陈师道《后山诗话》),以诗为词确实可用来概括苏轼的词学本体论。

“词与诗同质异体”词可与诗一样成主体的为完整生命人格的体现,凡可入诗亦可入词,又并不主张诗词不分,强调“同质”时充分注意它“异体”的一面,并不取消词体独立性和内在规定性,特别是词作为歌唱艺术的特点。

《唐宋词通论》P198起四方面(提高词品、扩大词境、改变词风)。

“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王灼《碧鸡漫志》)(2)黄庭坚(秦七黄九,苏门四学士,秦观),不同风貌,心性、定力A 、词学观,从本体论延伸到了作家论创作论,揭示了作为抒情主体的词人的性情学养、遭遇心境跟词的创作的密切关系,主张提高创作主体的学养、襟怀、人格境界,所以苏轼独立不移的文化人格和超旷飘逸的总体精神最为山谷所推崇。

词风与苏轼接近,词的框架主体,塑造了士大夫自我人格形象。

B 、词留下180 多首,三分之二是言志抒怀之作,壮词、犷词,被贬十年间作约半数,表现出自的自我个体意识,其意境刚大之气,跟东坡超越消解矛盾的逸怀之气是不同的,黄刚直倔强,“不以迁谪介意”的个性和处世态度所决定,[ “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秦观)] 黄俗词与柳词风格接近,“笔墨劝淫”,都是年轻时所作,历时性的,游戏笔墨,“不过空中语耳”,即使俗词也有出色的心理刻划。

(3)秦观,宋本事《淮海居士长短句》70多首。

A 、“专主情致”(李清照)“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周济评)。

情词为主,倾注全部真诚,不仅是恋情、艳情、生死之情、贬职之情。

名篇大多贬谪之作。

(少游元年高太后当政时得意)多功利,倾注心灵深处全部真诚凄苦缠绵。

如《踏莎行》“雾失楼台,月迷津渡”B 、恋情升华,深于情又纯于情。

(《鹊桥仙》)C 、“韵胜能留”,直泻流水化成悬浮云彩。

情语借助景语,情转化为景,慢词长调,学柳词,既发挥长调铺叙委婉的长处,又弥补了过于发露一泄无余的不足,具体手段是减少叙事与直说的成份,多用融情入景之法,用景语即画面来承托情感使之凝而不散,例《满庭芳》“‘山抹微云’之女婿也”。

(4)晏几道,晏殊第七子,共八子六女,大家子弟,要么成才,否则极端。

黄庭坚说他“四痴”,绝大多数恋情词,恋情与梦境交织,《小山词自序》,黄写《小山词序》。

小晏个性为人词风基本特色,生长土壤A 、多情词,但淡化风月,构筑的是纯真执着的恋情世界,充满依恋怀想,没有感官声色的狎昵之状,只有精神和心灵的生死之恋。

B 、《小山词》,着力于向狭而深的内心世界挖掘,是一份心灵的记录,具浓重的感伤色彩,物是人非,往事不堪回首。

C 、词表现方面多追忆多梦境,每每立足于眼前向往昔和未来或梦前和梦后延伸扩展。

D 、《小山词》句法多跌宕顿挫,小令跌宕顿挫为一大贡献。

小晏词中不见风月,柳永往往以云雨起以云雨收尾。

(5)贺铸,《东山词》,(侠义之气,见贺“皆侧目不敢仰视”)先授武衔A 、词中第一次出现“思欲报国,请缨无路”的伟男子形象(《六洲歌头》)“少年侠气……”B 、咏物词多用比兴寄托C 、悼亡之作(《鹧鸪天》“重过闾门万事非”),使词的私人性情感中融进新内容,直接采用或间接引用唐人诗句太多。

用唐人李贺、李商隐、杜牧诗句。

(6)陈师道,主要贡献词论《后山诗话》,论词材料11则,其中关于苏轼作词“子瞻以诗为词”,对后世影响极大。

(7)晁补之,总体上晁词接近东坡、王灼、晁黄学东坡,“韵致得七八”。

A 、词集中柔情词三十多首,歌妓词约占三分之一,追怀旧游,情感细腻而深沉,有些写夫妇之情,如《满江红。

月上西窗》,内容情调诚笃。

B 、受党争过年连,屡遭贬谪,写了不少感叹仕路坎坷,抒发羁旅之愁的谴责词。

如《迷神引》“迷神引”,“黯黯青山红日暮”,格调偏于沉郁。

C 、晚年长期闲居乡间,有不少描写田园风光和归隐情怀的闲居词。

(8)李之仪,《姑溪词》90多首,强调词的文体风格,词要有“韵”(即韵味)与李清照“尊体”,立足于词本身特征本体风格,提高词的地位,尊体。

李清照“别是一家”(与苏轼诗词一家相反),90多首词以小令为主。

“小令更长于淡语、景语、情语”(谈语:不重设色),得力于构想新颖。

其小令并不避直说,含韵深婉的情味是由复叠回环而产生。

《卜算子》“构思新巧在于以长江为既是阻隔又是纽带的意韵两端”(高)“隔绝中的永恒爱意”(高)(9)王安石,比苏轼大16岁,生1021年,留29首(《金陵怀古》)咏史怀古词成就最高,由表现个体人生感受转向对历史现实反思。

怀古词《桂枝香》,另一首《南乡子》“自古帝王州”。

咏史词《浪淘沙》“伊吕两衰翁”。

咏史怀古之区别:怀古作品应是履践目击(即),“历史图景与山川景物并视”,咏史可是缅想,读史有感,闲适词,即禅理词,退隐钟山生命最后十年作。

题材的开拓,禅理。

好用典故。

5 、周邦彦与大晟词人(1)周邦彦,“清真,集大成者”(常州词派周济)“词中老杜”《清真词》或《片玉集》精通音乐:首柳永,次周邦彦,三姜夔丰富并发展了词的技巧,尤其慢词,词的艺术成就。

慢词柳永周邦彦两大家。

如何理解周邦彦词的浑厚特色?A 、吞吐凝咽的抒情方式,具有浑厚的美。

“不作激励语,不作尽头口语,不说破,不说尽,才欲说破,便自咽住,即使点破也不说尽”。

《少年游》“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

锦幄初温,兽香不断,相对坐调笙。

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

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上篇温馨场面,下篇柔语留人)无非锦幄温馨,柔语留人,却无调笑狎昵之状,“香奁泛语吐弃殆尽”,传情极有分寸,(浑厚之“厚”与“寸”相关联),雅俗间一界线即“分寸”。

历来受人关注,并非赞赏词情的内容,而是词情的表达传递。

B 、章法绵密富于变化,“朝云漠漠散轻然”C 、模写物态,取景奇妙,写形传神含情一致,《苏幕遮》“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2)大晟词人群,大晟府是宋徽宗时设置音乐机构,大晟词人,以周邦彦为首,周曾提举大晟府,妙解音律善于创调,多应制词是其共同特点(徐伸、姚公立、晁仲之、晁端礼、万俟咏mo4qi2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