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2第二章遗传的分子基础 学案(知识点考点汇总及配套习题)
上海市高中生物必修2:第二章有性生殖中的遗传信息传递知识点

第2章有性生殖中的遗传信息传递1.减数分裂基本知识点概念:减数分裂时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是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
减数分裂时一种特殊方式的有丝分裂。
特点:在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
结果:成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
场所:高等动物的减数分裂发生在有性生殖器官内。
范围: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产生成熟细胞时(无性生殖不产生配子,没有雌雄配子两两结合的证据))相关名词:1.同源染色体和非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形状、大小、结构一般都相同。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两条染色体(联会的两条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性状、大小、结构不同的染色体2.联会和四分体联会: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四分体:联会后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
因此四分体(时期)是联会中一个特殊时期,即四分体的个数等于减数分裂中配对的同源染色体对数。
1个四分体=1对同源染色体=2条染色体(着丝粒的个数)=4条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8条脱氧核苷酸链。
3.交叉现象:联会过程中部分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会发生交叉现象,发生交叉部分片段可发生互换联会是交换的前提,交换发生在联会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中来自父方染色体的一条染色单体和来自母方染色体的一条染色单体之间(但不一定都会发生交叉互换)。
交换的结果导致生殖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产生新的生殖细胞。
一次减数分裂过程会发生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分别称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分裂Ⅰ)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减数分裂Ⅱ)减二间期 1.合成与减数第二次分裂有关蛋白质2.有关细胞器的增殖不再进行DNA复制减二前期 1.核膜核仁解体2.染色质凝缩成染色体3.中心体移向细胞两极减二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面上减二后期 1.着丝粒断裂,姐妹染色单体分裂,成为独立的染色体2.在纺锤体的牵引下向细胞两极移动减二末期 1.细胞核重建完成细胞质分裂,形成4个子细胞(接着变形:细胞质浓缩-长出尾巴-精子)不同物种的减数分裂过程基本相同、但雌雄配子发生、结合以及之后发育成子代个体的过程有所差别。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各章节知识梳理

孟德尔遗传定律知识梳理1、相对性状实验——分离定律(1)豌豆适于作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现象: 亲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子一代: __________________ 子二代: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比例: ___________________假设: ①②③④解释: P DD × ddF 1 _____________配子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F 2 基因型比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型比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验证:测交实验 遗传图解如下:得出结论(分离定律的实质):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是成对存在的,互不融合;在形成配子时,______________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3)应用举例 (高A 为显性基因,a 为隐性基因,完成下表) 有一种腿很短的鸡叫爬行鸡,由显性基因A 控制,在爬行鸡的遗传实验中得到下列结果: ①爬行鸡×爬行鸡 2977只爬行鸡和995只正常鸡 ②爬行鸡×正常鸡 1676只爬行鸡和1661只正常鸡 根据上述结果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组两个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子代爬行鸡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常鸡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生物必修二 遗传与进化 知识点 超详细梳理与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知识点超详细梳理与总结⏹基因❖遗传因子的发现➢几种交配方式★杂交★自交★测交★回交★正交与反交➢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科学方法☆选材:豌豆.优点:①自花传粉且闭花授粉,可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②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③人工去雄和异花授粉较方便☆操作程序.①人工去雄:除去豌豆花中未成熟的雄蕊.②套袋隔离:套上纸袋,防止外来花粉干扰.③人工授粉:雌蕊成熟时,将另一株花粉涂抹在去掉雄蕊的花的雌蕊柱头上☆创新设计.①采用单因子研究分析法,一个时期内只观察、分析一对相对性状的差异②首创测交方法,用以验证提出的假说☆数学方法.对杂交后代的性状进行分类和统计,并寻找其中的规律☆逻辑方法:假说-演绎法.实验现象↓.分析现象↓.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总结升华★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适用范围:真核生物有性生殖。
等位基因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遗传定律中的各种比例★3:1☆Aa x Aa.双亲本都为杂合子,进行自交(植物)或杂交(动植物)★1:1☆Aa x aa.杂合子与隐性纯合子测交★9:3:3:1☆AaBb x AaBb.两个双杂合个体自交(植物)或杂交(动植物)a)9:3:3:1的变式★1:1:1:1☆AaBb x aabb.双杂合个体与双隐性纯合子测交★3:1:3:1☆AaBb x Aabb 或 AaBb x aaBb.双杂合个体与“一显一隐”单杂合个体❖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减数分裂☆减数分裂的概念.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减少一半。
(注:体细胞主要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新产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减数分裂的过程.书本原图☆减数分裂发成的场所.仅发生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的生殖器官中,如动物的卵巢和睾丸内,植物的花药和胚珠内。
新教材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全册各章节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提炼汇总

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知识点汇总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2)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2)第1课时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和解释 (2)第2课时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 (8)专题一分离定律的解题方法与攻略 (11)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22)专题二自由组合定律的解题方法与攻略 (29)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33)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33)第1课时减数分裂精子的形成过程 (33)专题三减数分裂的解题方法 (38)第2课时受精作用 (45)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 (49)第3节伴性遗传 (54)专题四伴性遗传的解题方法 (61)第三章基因的本质 (66)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66)第2节DNA的结构 (72)第3节DNA的复制 (77)第4节基因通常是有效遗传的DNA片段 (77)第四章基因的表达 (83)第1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83)第2节基因表达与性状的关系 (90)专题五基因表达相关的题型及解题方法 (94)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99)第1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99)第2节染色体变异 (103)第3节人类遗传病 (109)专题六可遗传变异及其在育种实践中的应用 (113)第六章生物的进化 (119)第1节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 (119)第2节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 (119)第3节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 (123)第1课时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 (123)专题七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方法 (130)第2课时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133)第4节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36)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1课时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和解释1.豌豆用作遗传学实验材料的优点豌豆的自花传粉和玉米的同株异花传粉都称为自交2.豌豆人工异花传粉(杂交)的一般步骤3.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
生物必修二第2章知识点详解汇总

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生殖是通过细胞分裂来实现的,细胞分裂是生殖的基础。
无性生殖主要是通过有丝分裂方式进行,有性生殖主要是通过减数分裂实现。
一、减数分裂1、减数分裂(以哺乳动物为例)生物: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部位:雄性:睾丸(睾丸的曲细精管)雌性:卵巢减数分裂细胞:原始的生殖细胞(精原细胞、卵原细胞)成熟生殖细胞(精子、卵细胞)过程: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特点:①染色体复制1次,细胞连续分裂2次②出现特有的联会和四分体现象③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染色体数减少一半结果:产生了染色体数目减半的有性生殖细胞2、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1)精子的形成过程:特点:资料:精子形似蝌蚪,总长约66 μm,分头、尾两部分。
头部几乎被核占据。
注意:►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①减数分裂的间期:染色体复制,细胞体积增大②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③减数第二次分裂:着丝点分离,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区分以下概念:①同源染色体: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形状大小一般相同的两条染色体。
其本质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能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如1和2,3和4 。
②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不配对的染色体,往往形状大小不相同,如1和3(或4),2和3(或4)。
③姐妹染色单体:在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后,附着于同一个着丝点上的完全相同的两条染色单体,如a与a’、b与b’、c与c’、d与d’。
④非姐妹染色单体:附着不同着丝点的染色单体,如a与b、b’、c、c’、d、d’。
⑤联会: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同源染色体配对的行为。
⑥四分体:联会后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个染色单体的状态,如1和2为一个四分体。
⑦1个四分体=1对同源染色体=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特点:4、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DNA数目的比较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间期前期中期3)曲线表示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DNA数目的变化4)细胞图象的识别方法——“三看”识别法常见图象简图二、受精作用1、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①原因: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②形成配子(精子或卵细胞)的种类1个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2种不同类型的精子1个卵原细胞(初级卵母细胞)→1种类型的卵细胞某种生物形成的精子的种类→2n某种生物形成的卵细胞的种类→2nn→可以指同源染色体的对数,也可以指等位基因的对数。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遗传的分子基础热门考点系列之课件 浙教版必修2 (2)

答案:C
完整版ppt
5
3.(2014·江苏高考)研究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携带的
RNA 在宿主细胞内不能直接作为合成蛋白质的模板。依据
形式考查基因的传递和表达过程,但命题角度有所不同,该题主 要考查了中心法则和该知识应用(研发抑制逆转录酶的药物来治 疗艾滋病)。
完整版ppt
8
通过对以上三个高考试题的分析可知,解答此类问题,首 先要识别模式图表示的生理过程,再根据复制、转录和翻译的 相关知识解答,归纳如下:
完整版ppt
9
1.DNA 复制和转录图形的识别方法 (1)DNA 两条链都作模板⇒复制。 (2)DNA 的一条链作模板⇒转录。 2.mRNA 与核糖体数量、翻译速度的关系 (1)数量关系:一个 mRNA 可同时结合多个核糖体,形成多 聚核糖体。 (2)目的意义:少量的 mRNA 分子可以迅速合成出大量的蛋白 质。 (3)方向:从左向右(见上图),判断依据是多肽链的长短,长 的翻译在前。
完整版ppt
15
3.(2014·温州一模)NF2 基因是一种肿瘤抑制基因,其编码的 Merlin 蛋白与细胞的活动和增殖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作用机 理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 Merlin 蛋白的叙述,错误的是( )
完整版ppt
16
A.Merlin 蛋白的合成需通过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 B.Merlin 蛋白主要在细胞溶胶中不断积累而发挥效应 C.Merlin 蛋白能够与 E3 泛素化连接酶结合 D.Merlin 蛋白可通过抑制致癌基因的表达来发挥抑癌作用 解析:Merlin 蛋白是由 NF2 基因控制合成的,基因控制蛋白质 合成需通过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根据题干和图示信息可知, Merlin 蛋白主要在细胞核中积累,通过与 E3 泛素化连接酶的结 合,抑制致癌基因的表达来发挥抑癌作用。 答案:B
部编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带答案笔记重点大全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带答案笔记重点大全单选题1、某科学家根据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到两个子细胞,DNA 位于染色体上,细胞分裂时复制的DNA会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提出假说:基因位于DNA上。
以上科学家运用的研究方法为()A.假说演绎法B.归纳法C.收集和分析资料法D.类比推理法2、1923年萨顿发现,孟德尔定律中描述的遗传因子(即基因)的行为和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行为有着平行的关系。
下列不属于依据的是()A.染色体和基因在体细胞中都成对存在,在配子中都只有成对中的一个B.形成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进入配子,也有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进入配子C.细胞内的基因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D.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染色体和基因都有一定的独立性和完整性3、科学家研究细胞分裂时发现,细胞内有一种对细胞分裂有调控作用的黏连蛋白,主要集中在染色体的着丝粒位置,将姐妹染色单体连在一起。
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会产生水解酶将黏连蛋白分解。
下图1表示某二倍体动物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图2中细胞类型是依据该动物不同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的关系而划分的。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黏连蛋白被水解发生的时期是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图1中甲、乙、丙、丁细胞分别对应图2中的a、c、b、e细胞类型C.图1中乙、丁细胞的名称分别是卵原细胞、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D.图2中c类型细胞也可以表示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某时期的细胞4、正常情况下科莫多巨蜥通过正常的有性生殖产生后代,但在长期没有雄性时,雌性个体也会进行孤雌生殖。
已知该生物的性别决定类型是ZW型,孤雌生殖时雌性个体会让一个与卵细胞同时产生的极体代替精子与卵细胞结合。
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该雌性个体能产生两种类型的卵细胞,比例为1:1B.孤雌生殖过程中也可能出现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C.通过孤雌生殖产生的子代中只有雌性,不会出现雄性D.孤雌生殖是科莫多巨蜥对环境变化的一种适应5、假设如图所示为某动物(2n=4)体内一个处于分裂过程的细胞的局部示意图,该细胞另一极的染色体组成未绘出。
高中生物第二章遗传的分子基础3.中心法则细胞分化和表观遗传学案苏教版

第二课时 中心法则、细胞分化和表观遗传新课程标准 学业质量目标3。
1。
4 概述DNA 分子上的遗传信息通过RNA 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生物的性状主要通过蛋白质表现 3。
1.5 概述某些基因中碱基序列不变但表型改变的表观遗传现象合格 考试 1.通过实例分析,归纳基因表达产物与性状的关系。
(科学思维)2。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理解细胞分化的实质.(科学思维)等级 考试1。
通过分类和比较,明确中心法则各生物过程的异同。
(科学思维)2.基于生物学事实和证据,构建基因控制性状的模型,理解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科学思维)3。
运用结构与功能观,理解表观遗传产生的原因.(生命观念)一、中心法则诠释了基因与生物性状的关系 1。
中心法则的提出及发展 (1)提出者:克里克。
(2)中心法则内容:根据图示,完成下表:项目序号生理过程遗传信息传递过程最初提出①DNA复制DNA流向DNA②转录DNA流向RNA③翻译RNA流向蛋白质发展补充④RNA复制RNA流向RNA⑤逆转录RNA流向DNA2.基因表达产物与性状的关系(1)基因控制性状的两种途径:①基因酶的合成代谢过程生物性状。
②基因蛋白质的结构生物性状。
(2)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判一判:结合基因与性状的对应关系,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①生物的大多数性状受核基因控制。
(√)②一个基因只能控制一种性状。
(×)提示:一个基因可以影响多个性状。
③有些性状是由多个基因决定的。
(√)④基因型相同的个体表型一定相同。
(×)提示:基因型相同的个体表型不一定相同,生物性状也受环境影响。
⑤表型相同的个体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在人体细胞中,是否能发生上述中心法则的5个过程?举例说明.提示:不能。
人体中的RNA 不能进行复制。
二、细胞分化的本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1。
生物体多种性状的形成,都是以细胞分化为基础的.2。
基因选择性表达的实例:选一选:下列基因中能在所有细胞中都表达的基因有:①②⑤,只在某类细胞中特异性表达的基因有:③④.①核糖体蛋白基因②ATP合成酶基因③卵清蛋白基因④胰岛素基因⑤呼吸酶基因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