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故事新编》读书笔记
故事新编的读书笔记(通用17篇)

故事新编的读书笔记故事新编的读书笔记(通用17篇)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这时候,最关键的读书笔记怎么能落下!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书笔记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故事新编的读书笔记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故事新编的读书笔记篇1写下这个题目后,发现要开头真的是非常困难。
关于鲁迅是基本没有概念的,所涉及的最多的也就是他被选进课本的那些个文章。
真正引起阅读兴趣的仅仅只有《故事新编》而已。
且读的时候所留意的也纯粹是故事本身而从未想过更多更广的意义。
说真的,不愿意过多的接触与政治有过多瓜葛的文字。
而今,在课堂上分析了鲁迅的几个文本后,又由于有了这样一个作业,才得需在浅薄的基础上,认真分析这样一个人,以及他的精神,作品。
不知用这样的浅薄笔触写下这样浅薄的文字,算不算是对鲁迅的亵渎。
但就文学本身来说。
鲁迅在世的时候或者是去世后,人们对他的作品大多还是矜持的一直在赞扬,可也不乏批评的声音。
可时至今日,仅仅可以从课本上被动接触到鲁迅文章的人们,所抱的态度,大约也只是除了思考以外的被动接受以及像中国古代对四书五经义务一样的赞扬,主动的思考所能引起的波澜已经很小,除了特有的研究圈子外,应该影响不到大多数的脑子。
这仿佛与中国刚刚建国的前三十年情况相同。
除非特别关注,否则毫无瓜葛。
顺着这个话题,就在不知道几年后,终于在文学上可以给出相对比较自由的批评空间。
于是对鲁迅的质疑和攻击一直没有断过。
就浅陋的所知,好象有王朔那厮。
但那厮自己说自己是流氓,至少没装出一副悲痛欲决的面孔。
也就不像其他人,高高在上的做悲天悯人状。
再者说,就浅陋的了解,鲁迅大约是对当时社会太过关注,所以不是纯粹的为文学而文学。
他同情所有被侮辱被损害的人,对人类灵魂倍加关注。
这在他几乎所有的文章中都可以看出。
但体现的最为明显的,还是在《呐喊》和《彷徨》中。
几乎篇篇有口皆碑,成了生活的楷模和模仿的范本,批评的对象。
而《故事新编》历来仿佛几乎被遗忘了。
《故事新编》读后感

《故事新编》读后感《〈故事新编〉读后感》读完鲁迅先生的《故事新编》,我仿佛经历了一场奇妙而独特的思想之旅。
这本书真的是太有意思啦!鲁迅先生以他那独特的视角和犀利的笔触,把那些古老的故事重新演绎,赋予了它们全新的生命和意义。
就拿《补天》来说吧,女娲补天这个神话故事咱们都耳熟能详,可在鲁迅先生的笔下,女娲不再是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神明。
他把女娲描绘成一个有着自己烦恼和疲惫的普通人形象。
你能想象到女娲一边辛苦地补天,一边还得忍受那些无聊小人的闲言碎语吗?鲁迅先生把女娲补天时的辛苦和无奈写得淋漓尽致。
她费力地搬动着那些巨石,汗水如雨般落下,可周围的人却不理解她的伟大,还在一旁指指点点。
这种细节的描写,让我仿佛能看到女娲那紧皱的眉头和疲惫的眼神。
还有《奔月》,后羿射日的英雄,到最后却为了生计发愁,每天只能给妻子嫦娥吃乌鸦炸酱面。
嫦娥受不了这样的生活,偷偷吃了仙药奔月去了。
以前的故事里,后羿那可是威风凛凛的大英雄,可在这新编里,他也得面对生活的琐碎和无奈。
鲁迅先生把后羿射完日之后的落寞和困惑刻画得入木三分。
后羿为了寻找猎物,翻山越岭,可每次带回来的不是乌鸦就是兔子,他自己也觉得很没面子。
有一次,好不容易射中了一只大野猪,结果还被逢蒙那家伙给抢了功劳。
后羿回到家,面对嫦娥的埋怨,只能默默地叹气。
这些细节让我感觉到,英雄也有平凡的一面,也有自己的苦衷。
《故事新编》里的每一个故事都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百态。
鲁迅先生通过这些新编的故事,不是单纯地给我们讲个新奇的事儿,而是让我们去思考,去反思。
比如说《理水》中,那些所谓的大员们,只知道坐在办公室里空谈,对真正做事的大禹却百般刁难。
他们穿着华丽的衣服,吃着山珍海味,却对百姓的疾苦漠不关心。
而大禹呢,亲自跋山涉水,考察水情,腿上沾满了泥巴,脸上写满了疲惫,但他心里装着的是百姓的安危。
这种对比,真的是让人又好气又好笑,气的是那些大员的无能和自私,笑的是鲁迅先生把他们的丑态刻画得如此生动。
故事新编的读书笔记

故事新编的读书笔记故事新编的读书笔记1写下这个题目后,发现要开头真的是非常困难。
关于鲁迅是基本没有概念的,所触及的最多的也就是他被选进课本的那些个文章。
真正引发浏览兴趣的仅仅只有《故事新编》而已。
且读的时候所留意的也纯洁是故事本身而从未想过更多更广的意义。
说真的,不愿意过量的接触与政治有过量关系的文字。
而今,在课堂上分析了鲁迅的几个文本后,又由于有了这样1个作业,才得需在浅薄的基础上,认真分析这样1个人,和他的精神,作品。
不知用这样的浅薄笔触写下这样浅薄的文字,算不算是对鲁迅的亵渎。
但就文学本身来讲。
鲁迅在世的时候或是去世后,人们对他的作品大多还是自持的1直在赞美,可也不乏批评的声音。
可时至本日,仅仅可以从课本上被动接触到鲁迅文章的人们,所抱的态度,大约也只是除思考之外的被动接受和像中国古代对4书5经义务1样的赞美,主动的思考所能引发的波涛已很小,除独有的研究圈子外,应当影响不到大多数的头脑。
这恍如与中国刚刚建国的前310年情况相同。
除非特别关注,否则毫无关系。
顺着这个话题,就在不知道几年后,终究在文学上可以给出相对照较自由的批评空间。
因而对鲁迅的质疑和攻击1直没有断过。
就浅薄的所知,好象有王朔那厮。
但那厮自己说自己是流氓,最少没装出1副悲痛欲决的面孔。
也就不像其他人,高高在上的做悲天悯人状。
再者说,就浅薄的了解,鲁迅大约是对当时社会太过关注,所以不是纯洁的为文学而文学。
他同情所有被侮辱被侵害的人,对人类灵魂倍加关注。
这在他几近所有的文章中都可以看出。
但体现的最为明显的,还是在《呐喊》和《旁皇》中。
几近篇篇有口皆碑,成了生活的楷模和模仿的范本,批评的对象。
而《故事新编》历来恍如几近被遗忘了。
乃至落得的批评过量,或被说为是失败之作;或被说是生活积累没了,就从古书上找辙;或干脆就是看不懂。
所以说大家应当只分析该分析的,分析大家分析过的,分析多的。
研究研究多的。
看看能反应某个时期最明显的特点的。
从而可以了解那个时期的人的麻痹精神。
《故事新编》读后感

《故事新编》读后感《<故事新编>读后感》读完鲁迅先生的《故事新编》,我仿佛经历了一场奇妙而独特的文学之旅。
这本书真的是太有意思啦!鲁迅先生以他那独特的视角和犀利的笔触,把那些古老的故事重新演绎,赋予了它们全新的生命和意义。
就拿《补天》来说吧,女娲抟土造人的故事我们都听过,可在鲁迅先生的笔下,女娲不再是那个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的神祇。
她会感到疲惫,会因为创造人类而累得不行。
当她补天时,那些人类的丑态更是让人啼笑皆非。
有那些只知道争权夺利、互相攻击的“小东西”,还有那些只关心自己利益、对女娲的辛苦付出毫不感激的家伙。
鲁迅先生把人类的自私、贪婪和愚蠢展现得淋漓尽致,让我在笑过之后又不禁陷入沉思。
还有《奔月》,后羿射日的英雄,到最后却面临着没有猎物可打的尴尬境地。
他的妻子嫦娥也因为受不了每天吃乌鸦炸酱面而奔月去了。
这简直就是把英雄从神坛上拉下来,让我们看到了他们平凡又无奈的一面。
后羿为了给嫦娥找吃的,四处奔波,可最终还是没能留住她。
那种英雄末路的悲哀,真的让人感到心酸。
《理水》中的大禹,不再是那个传说中威严庄重的治水英雄,而是一个朴实、务实、一心为百姓着想的实干家。
他和那些只知道空谈、不做实事的大员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他穿着破草鞋,满腿是泥,一心扑在治水上,不顾那些官僚的反对和嘲笑。
这种对现实的讽刺,真的是太犀利了。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仿佛能看到鲁迅先生坐在书桌前,一边抽着烟,一边皱着眉头构思这些故事。
他的眼神中透着对社会的不满和对人性的洞察。
他用这种独特的方式,向我们揭示了社会的种种弊病和人性的弱点。
这些故事虽然是新编,但却让我感受到了鲁迅先生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对现实社会的敏锐观察。
他没有简单地重复那些古老的传说,而是通过自己的创作,让它们与当下的社会产生了联系。
这让我明白了,经典的故事永远不会过时,只要我们有新的视角和思考,就能从中获得新的启示。
读完这本书,我不禁想起了自己生活中的一些事情。
故事新编读书笔记

故事新编读书笔记篇一:鲁迅《故事新编》读书笔记从《故事新编》看鲁迅吴霖灵《故事新编》——鲁迅先生自己认为,这是一部“神话、传说及史实的演义”的总集。
初读这本作品集时,会对其荒诞的描写和剧情极其不适应,熟悉的一个个神话人物、历史传说,在鲁迅的笔下,将流传千古的故事走出了另一番奇异的滋味——创世的女娲居然变成了人们争权夺利的工具;为民除害的后羿,遭到的竟是冷遇与背叛;使民众免于战祸的墨子在回程中被勒索、作弄,寒风淋雨中进不了城门;胼手胝足、朴实节俭的大禹也穿上朝服称老爷,正被官僚机制腐化……总之,陌生、诡异、荒诞、滑稽——这便是我对《故事新编》的第一印象。
联系一下写作的时代(《故事新编》里面8篇有5篇写于鲁迅生命的最后时期)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在鲁迅的眼里,中国的广大群众依然是没有改变冷漠麻木的旧模样,而鲁迅先生却正面临死亡的威胁,处于身心交瘁的状态之中,《故事新编》整体的风格或许正是他用笔墨对现实注射的最后一支强效药。
例如在《起死》中的庄子,出场不凡,神情潇洒,态度超然,哲思深远,在道路上遇到骸骨,突发奇想,想解生死之谜,于是,在念叨完了一串结合了千字文、百家姓的诡异的咒语后,古老的鬼魂复活了。
但是,被复活的汉子不但不感激老子的救生,反而纠缠着要衣服和包裹!面对执拗的汉子,清高的哲学立刻显现出它的无用。
方才还很灵光的招魂术,现在却毫无作用,无奈的庄子只能请巡警解围。
(与开头他的美好形象形成鲜明对比,结局十分滑稽)从庄子的言行中可以看出,当观念与现实发生冲突时,庄子的哲学在这个现实社会中毫无用处,起死的狼狈遭遇,报复了迂腐的哲学,思想与现实的真实碰撞,使庄子在《新编》的故事中,无法面对现实的逻辑,最后只能向统治者的强权求救,宣布了庄子哲学在现实生活面前的彻底破产。
“起死”实际是普通灵魂的起死,死而复生面临的是连一件衣服都没有,庄子碰到他相当于“秀才遇到兵”,一个是实实在在的普通人,一个是满口“齐生死”、“无是非”的玄学学者,这正是现实与观念的冲突。
鲁迅《故事新编》读书笔记

鲁迅《故事新编》读书笔记
《故事新编》是鲁迅先生所著的一部短篇小说集,其中共包含了八篇作品。
这些作品在保留传统故事的基础上,融入了鲁迅先生独特的讽刺与批判风格,以此揭示了社会中的种种弊病与丑恶现象。
在《故事新编》中,鲁迅先生将古代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作为创作背景,同时结合现代社会现象,将两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通过再创作,这些作品既具有古代文学的典雅韵味,又散发出现代小说的现代气息。
在这些小说中,我最为印象深刻的是《铸剑》。
该作品取材于《列异传》中的故事,描写了铸剑师干将、莫邪夫妇为楚王铸剑反被杀害的故事。
鲁迅先生通过对其中的一些细节进行再创作,将这个古老的故事演绎成了一部具有深刻社会寓言的小说。
在这部小说中,鲁迅先生刻画了干将、莫邪夫妇的忠诚、勇敢与智慧,同时也揭示了楚王的伪善与残忍。
在故事的发展过程中,鲁迅先生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描写手法,如干将灵魂的化身——黑衣人、宴会上的舞蹈和歌唱等等,使小说具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价值。
通过阅读《故事新编》,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鲁迅先生的思想和文学风格。
鲁迅先生以尖锐的笔触、独特的讽刺手法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病与丑恶现象,展现了他对社会问题的深刻洞察力。
同时,《故事新编》也让我感受到了鲁迅先生在文学创作上的卓越天赋和深厚底蕴。
总之,《故事新编》是一部充满思想与艺术价值的短篇小说集。
通过阅读这部作品,我们不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鲁迅先生的思想和文学风格,还可以从中汲取到宝贵的社会启示和人生智慧。
《故事新编》读后感

《故事新编》读后感《<故事新编>读后感》在翻开《故事新编》这本书之前,我对它的期待,就如同在黑暗中摸索着寻找一盏明灯,好奇它会照亮怎样的奇妙世界。
鲁迅先生的大名如雷贯耳,以前读过他的一些作品,严肃、深刻、犀利,像一把把锋利的手术刀,剖析着社会的种种弊病。
然而,当我真正走进《故事新编》,却仿佛走进了一个充满奇思妙想和荒诞幽默的新世界。
这里的故事,既熟悉又陌生。
熟悉的是那些古老传说中的人物,陌生的是他们在鲁迅先生笔下展现出的全新面貌。
比如说女娲补天,在传统的故事里,女娲是伟大的神明,她的功绩被人们传颂赞扬。
但在鲁迅先生的笔下,女娲在补天时,也会感到孤独和无聊,甚至对自己创造的人类产生了一丝无奈。
这种对神话人物的别样解读,让我读起来忍俊不禁,又不禁陷入沉思。
还有那个“奔月”的故事。
后羿,这位曾经射下九日的英雄,在书中却面临着无猎物可打的尴尬境地,每天为了给妻子嫦娥弄口好吃的而发愁。
嫦娥呢,也不再是那个温柔美丽、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她会因为每天只能吃乌鸦炸酱面而抱怨发脾气。
这哪里还是我记忆中的神话?简直就是充满了柴米油盐的平凡夫妻生活。
但正是这种平凡,让我感受到了一种别样的真实。
他们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神话人物,而是有着喜怒哀乐、会为生活琐事烦恼的普通人。
再说说“理水”吧。
大禹治水的故事我们从小就听过,大禹在我们心中一直是个无私无畏、一心为民的伟大形象。
可在《故事新编》里,那些官员们却只知道吃喝享乐,对治水的事情毫不关心。
而大禹呢,他和他的手下们,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满脚是泥,辛苦地奔波在治水一线。
那些官员们对大禹的行为不仅不理解,还加以嘲笑和质疑。
但大禹不为所动,坚持自己的做法,最终成功治理了洪水。
这个故事让我看到了真正的实干家和那些只说不做的空谈者之间的鲜明对比。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常常会被鲁迅先生的幽默和讽刺逗得哈哈大笑,可笑着笑着,又会觉得心里沉甸甸的。
这些看似荒诞不经的故事,其实都在影射着当时社会的种种问题。
《故事新编》读书笔记

《故事新编》读书笔记
《故事新编》是鲁迅先生的一部短篇小说集,这部作品以远古神话和历史传说为题材。
在阅读这部作品时,我注意到其中的几个主要故事情节和主旨思想。
《故事新编》的构思别出心裁,鲁迅先生用新颖的表现手法对古代神话和历史进行了独特的解读。
比如,《起死》这篇小说,描述了一个历经磨难、挫败、攻讦、绝望的人物,最后身陷绝境无路可逃,却能起死回生的故事。
其表现手法即使在全书中也独树一帜,令人震撼。
虽然这本书是一部小说集,但并不意味着它的内容缺乏深度。
实际上,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包含着鲁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独特见解。
这使得《故事新编》不仅富有娱乐性,同时也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我想说的是,《故事新编》的阅读体验非常有趣。
相比于鲁迅的其他作品如《呐喊》和《彷徨》,《故事新编》的风格更加轻松活泼,更富想象力。
即使是对鲁迅并不熟悉的读者,也能从这本书中获得乐趣。
我认为《故事新编》是一部值得一读的作品。
无论是从故事情节,还是从主旨思想上,都能感受到鲁迅的独特魅力和深厚的文学功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故事新编》看鲁迅
吴霖灵
《故事新编》——鲁迅先生自己认为,这是一部“神话、传说及史实的演义”的总集。
初读这本作品集时,会对其荒诞的描写和剧情极其不适应,熟悉的一个个神话人物、历史传说,在鲁迅的笔下,将流传千古的故事走出了另一番奇异的滋味——创世的女娲居然变成了人们争权夺利的工具;为民除害的后羿,遭到的竟是冷遇与背叛;使民众免于战祸的墨子在回程中被勒索、作弄,寒风淋雨中进不了城门;胼手胝足、朴实节俭的大禹也穿上朝服称老爷,正被官僚机制腐化……总之,陌生、诡异、荒诞、滑稽——这便是我对《故事新编》的第一印象。
联系一下写作的时代(《故事新编》里面8篇有5篇写于鲁迅生命的最后时期)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在鲁迅的眼里,中国的广大群众依然是没有改变冷漠麻木的旧模样,而鲁迅先生却正面临死亡的威胁,处于身心交瘁的状态之中,《故事新编》整体的风格或许正是他用笔墨对现实注射的最后一支强效药。
例如在《起死》中的庄子,出场不凡,神情潇洒,态度超然,哲思深远,在道路上遇到骸骨,突发奇想,想解生死之谜,于是,在念叨完了一串结合了千字文、百家姓的诡异的咒语后,古老的鬼魂复活了。
但是,被复活的汉子不但不感激老子的救生,反而纠缠着要衣服和包裹!面对执拗的汉子,清高的哲学立刻显现出它的无用。
方才还很灵光的招魂术,现在却毫无作用,无奈的庄子只能请巡警解围。
(与开头他的美好形象形成鲜明对比,结局十分滑稽)从庄子的言行中可以看出,当观念与现实发生冲突时,庄子的哲学在这个现实社会中毫无用处,起死的狼狈遭遇,报复了迂腐的哲学,思想与现实的真实碰撞,使庄子在《新编》的故事中,无法面对现实的逻辑,最后只能向统治者的强权求救,宣布了庄子哲学在现实生活面前的彻底破产。
“起死”实际是普通灵魂的起死,死而复生面临的是连一件衣服都没有,庄子碰到他相当于“秀才遇到兵”,一个是实实在在的普通人,一个是满口“齐生死”、“无是非”的玄学学者,这正是现实与观念的冲突。
他的古典情操和礼仪风范与这个社会格格不入,在这个利欲熏心的社会,老子的言行显得那么滑稽和可笑,而在这个社会,如果老子不改变自己,放弃自己的道德原则,到最后也只能出关了。
在《故事新编》的所有篇章之中,到也有一篇改动得很小,在这本整体画风奇特的作品集中反倒显得有那么一些突兀——这便是《非攻》。
从头至尾,《非攻》大体上都如旧故事中那样发展,墨子运用他的智慧,阻止了一场战争,挽救了一个宋国……当然,这件大事自带了一个幽默的结尾(这可能是鲁迅先生只改编了它的一小部分的原因之一吧)——墨翟十分疲惫地踏上了归途,恰恰在路过宋国时,下起了大雨。
他到一个门檐下躲雨,但看门的人连门檐底下也不让他进。
宋国不认识他,冷漠地推拒了这位救宋国于危难之中的大恩人,而且推到大雨之下,“从此鼻子塞了十多天”。
这篇文章在表现墨子的思想的同时,也是从另一面反映出鲁迅所遵循的精神——鲁迅不喜战争,他见不得百姓生活在战乱中,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生活,他希望在这个时代站出像墨子这样的人,能够为民请命,扶危济贫,他就像一个孤独的战斗者,感受着这个民族所受的欺辱与凋零,却永远不会对侵略者、对恶势力低头。
或许,在鲁迅看来,世界正是由像墨子这样的侠客所铸就的,他们是“中国的脊梁”,但是,这种中国的脊梁的境遇如何?鲁迅似乎缺乏信心,从故事结局来看,阻止了战争的墨子并没有受到英雄般的待
遇,反而受到勒索,陷入无名的困境。
这不得不说是这个冷漠的社会造成的,联想到鲁迅生活的时代,英雄不受优待反遭遗弃和陷害的也比比皆是……
如同在刻画鲁迅自己的革命之途,充满了个体在这个时代的深刻的孤独感,在对个人的深刻体验中清醒的认识了人的孤独本质,像墨子一样的当一名独行侠客,在某些文化进行批评的同时,也在寻找着一种可以带领人们通往新道路、符合新时代要求的独立意识,这是一条艰难的道路,但是鲁迅走的却是那么义无反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