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设计关系表
用户、角色、权限数据库设计

⽤户、⾓⾊、权限数据库设计权限管理权限管理,主要是⼈员和权限之间的关系,但是如果让⼈员直接和权限打交道,那么权限的赋值、权限的撤销以及权限的变动会⾮常的⿇烦,这样引⼊了,⾓⾊,给⾓⾊赋权限,然后给⽤户分配⾓⾊。
这个设计主要涉及6张表,⽤户表(⽤于存储⽤户的所有信息)权限表(⽤于存储所有的权限)⾓⾊表(⽤于存储所有的⾓⾊)⽤户和⾓⾊的关联表(⽤户和⾓⾊的关联)⾓⾊和权限的关联表(⾓⾊和权限的关联)菜单表(⾥⾯关联了权限,主要是现实⽤的)⽤户表CREATE TABLE [dbo].[Users]([UserID] [int] IDENTITY(1,1) NOT NULL,[UserName] [nvarchar](50) primary key,--帐号[Password] [nvarchar](50) ,[UserDspName] [nvarchar](50) ,[Sex] [char](1),[Birthday] [datetime],[Phone] [nvarchar](20) ,[Email] [nvarchar](100),[EmployeeID] [nvarchar](20) ,[Activity] [bit],--是否可⽤[UserType] [char](2) ,[Style] [nvarchar](50))权限表:CREATE TABLE [dbo].[Permission]([PermissionID] int identity,[Description] [nvarchar](50) --权限名称)⾓⾊表:CREATE TABLE [dbo].[Roles]([RoleID] [int] IDENTITY,[Description] [nvarchar](200)--⾓⾊名称)⽤户和⾓⾊的关联表:CREATE TABLE [dbo].[UserRoles]([UserID] [int] NOT NULL,--⽤户ID[RoleID] [int] not null ,--权限IDCONSTRAINT [PK_UserRoles] PRIMARY KEY CLUSTERED([UserID] ASC,[RoleID] ASC)WITH (IGNORE_DUP_KEY = OFF) ON [PRIMARY]) ON [PRIMARY]⾓⾊和权限的关联表:CREATE TABLE [dbo].[RolePermissions]([RoleID] int NOT NULL,--⾓⾊ID[PermissionID]int NOT NULL,--权限IDCONSTRAINT [PK_RolePermissions] PRIMARY KEY CLUSTERED([RoleID] ASC,[PermissionID] ASC)WITH (IGNORE_DUP_KEY = OFF) ON [PRIMARY] ) ON [PRIMARY]菜单表:CREATE TABLE [dbo].[menu]([ID] [int] IDENTITY(1,1) NOT NULL,[TextCH] [nvarchar](100) NULL,--菜单的中⽂显⽰ [TextEN] [nvarchar](200) NULL,--菜单的英⽂名称 [ParentID] [int] NULL,--⽗节点[orderID] [int] NULL,--同⼀个⽗节点下⾯的排序[Url] [nvarchar](200) ,--菜单对于的权限[PermissionID] [int] NULL,--权限ID[ImageUrl] [nvarchar](50) NULL--菜单图⽚链接) ON [PRIMARY]。
数据库中表的关联设计

数据库中表的关联设计数据库中表的关联设计是数据库设计的核心环节之一,它关系到数据的完整性、查询效率以及系统的可扩展性。
在进行数据库表关联设计时,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以确保数据库结构的合理性和高效性。
本文将深入探讨数据库中表的关联设计,包括关联类型、设计原则、实施步骤以及优化策略等方面。
一、关联类型数据库中的表关联主要分为三种类型:一对一关联(1:1)、一对多关联(1:N)和多对多关联(M:N)。
1. 一对一关联(1:1):指两个表中的记录之间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
例如,一个用户表和一个用户详情表,每个用户都有唯一的详情信息。
在这种关联中,通常将两个表合并为一个表,或者在主表中添加一个唯一的外键列来引用另一个表。
2. 一对多关联(1:N):指一个表中的记录可以与另一个表中的多个记录相关联。
例如,一个部门表可以有多个员工表记录与之关联。
在这种关联中,通常在多的一方添加一个外键列,用于引用一的一方的主键。
3. 多对多关联(M:N):指两个表中的记录都可以与对方表中的多个记录相关联。
例如,学生和课程之间的关系,一个学生可以选修多门课程,一门课程也可以被多个学生选修。
在这种关联中,通常需要引入一个中间表来表示两个表之间的关联关系,中间表包含两个外键列,分别引用两个表的主键。
二、设计原则在进行数据库表关联设计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 规范化原则:通过数据规范化来消除数据冗余和依赖,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规范化过程中,将数据分解到多个表中,并定义表之间的关系,以减少数据的重复存储。
2. 完整性原则: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通过设置主键、外键、唯一约束等数据库对象,来维护数据的完整性。
同时,还需要考虑业务规则和数据校验等方面的需求。
3. 可扩展性原则:数据库设计应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能够适应未来业务的发展和变化。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预留一定的扩展空间,避免过多的硬编码和固定配置。
4. 性能原则:数据库设计应充分考虑查询性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mysql三级联动表结构设计

mysql三级联动表结构设计三级联动是指在网页或应用程序中,通过选择一个下拉菜单的选项,动态地加载对应的下一个下拉菜单选项,实现多级选项的交互选择。
在MySQL数据库中,要设计适合三级联动的表结构,可以采用以下方案:1. 设计三个相关联的表:省份表、城市表和区县表。
2. 省份表(provinces):- id INT PRIMARY KEY AUTO_INCREMENT:省份ID,设置为自增主键。
- name VARCHAR(255):省份名称。
3. 城市表(cities):- id INT PRIMARY KEY AUTO_INCREMENT:城市ID,设置为自增主键。
- name VARCHAR(255):城市名称。
- province_id INT:省份ID,与省份表中的ID列相关联。
4. 区县表(counties):- id INT PRIMARY KEY AUTO_INCREMENT:区县ID,设置为自增主键。
- name VARCHAR(255):区县名称。
- city_id INT:城市ID,与城市表中的ID列相关联。
5. 通过设置外键关系,将城市表和区县表与省份表关联起来。
在城市表中,province_id为外键,关联省份表的ID列。
在区县表中,city_id为外键,关联城市表的ID列。
通过以上表结构设计,就可以实现三级联动功能。
当用户在网页或应用程序中选择了省份,通过查询城市表中相应省份ID的记录,动态加载对应的城市选项。
再根据用户选择的城市,在区县表中查询相应城市ID的记录,动态加载对应的区县选项。
这种表结构设计可以满足三级联动的需求,并提供方便的数据查询和管理。
在具体应用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表结构进行优化和调整,例如添加索引、合并多个表等,以提高数据操作的效率和性能。
数据库设计中常见表结构分析

数据库设计中常见表结构分析⼀、树型关系的数据表不少程序员在进⾏数据库设计的时候都遇到过树型关系的数据,例如常见的类别表,即⼀个⼤类,下⾯有若⼲个⼦类,某些⼦类⼜有⼦类这样的情况。
当类别不确定,⽤户希望可以在任意类别下添加新的⼦类,或者删除某个类别和其下的所有⼦类,⽽且预计以后其数量会逐步增长,此时我们就会考虑⽤⼀个数据表来保存这些数据。
设计结构:名称类型约束条件说明type_id int⽆重复类别标识,主键type_name char(50)不允许为空类型名称,不允许重复type_father int不允许为空该类别的⽗类别标识,如果是顶节点的话设定为某个唯⼀值type_layer char(6)限定3层,初始值为000000类别的先序遍历,主要为减少检索数据库的次数这样设计的好处就是遍历⽅便,只需要⼀个检索即可,通过设置type_layer即可设定遍历顺序,000000为3层,若要求多则可增加,每⼀层允许最多99个⼦类。
010101表⽰为第三层。
检索过程:SELECT * FROM Type_table_2 ORDER BY type_layer列出记录集如下:type_id type_name type_father type_layer1 总类别 0 0000002 类别1 1 0100003 类别1.1 2 0101004 类别1.2 2 0102005 类别2 1 0200006 类别2.1 5 0201007 类别3 1 0300008 类别3.1 7 0301009 类别3.2 7 03020010 类别1.1.1 3 010101…… ⼆、商品信息表的设计(如何使数据表的属性可扩展)假设你是⼀家百货公司电脑部的开发⼈员,某天⽼板要求你为公司开发⼀套⽹上电⼦商务平台,该百货公司有数千种商品出售,不过⽬前仅打算先在⽹上销售数⼗种⽅便运输的商品,当然,以后可能会陆续在该电⼦商务平台上增加新的商品出售。
数据库在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怎么设计表关系

数据库在⼀对⼀、⼀对多、多对多怎么设计表关系1、⼀对⼀可以两个实体设计在⼀个数据库中l例如设计⼀个夫妻表,⾥⾯放丈夫和妻⼦2、⼀对多可以建两张表,将⼀这⼀⽅的主键作为多那⼀⽅的外键,例如⼀个学⽣表可以加⼀个字段指向班级(班级与学⽣⼀对多的关系)3、多对多可以多加⼀张中间表,将另外两个表的主键放到这个表中(如教师和学⽣就是多对多的关系)关于外键的设置:⾸先,外键引⽤的那个列在主表中必须是主键列或者唯⼀列。
所以1:n的肯定把外键建⽴在n的那张表上。
1:1,⼀般要看谁是主表,谁是附属表,外键当然建⽴在附属表中。
n:m的情况,需要建⽴⼀个关系表,两个原表和其关系分别是1:n,1:m关于主外键及多表联系的进⼀步理解:主外键的存在是依托两个实体之间的关系⽽存在的;⽐如班级与学⽣的关系:⼀个班级可以有多个学⽣,并且⼀个学⽣只能属于⼀个班级,这就是⼀对多的关系;那么设计数据库的时候就应该在学⽣表内存放班级的ID作为外键,为什么不在班级表内放学⽣呢?因为,你想⼀想班级表内如果放学⽣那么记录可能就是这样:1班ID 1班 xx同学id1班ID 1班 xx同学id..这是不允许的,班级表内班级为主键,是唯⼀的不允许相同记录的;下⾯简单讲下⼤概建成的表结构--建班级表create table class(classid int primary key,--定义班级ID为主键classname varchar(15))--建学⽣表create table students(studentid int primary key,--定义学⽣ID为主键classid int ,--外键值,跟班级表classid 属性类型相同stuname varchar(20),--学⽣姓名---定义外键foreign key(classid) references class(classid) --本表classid是基于class表classid的外键)---------如上定义了主外键后,两个表间的关系就是⼀对多的关系了,并且学⽣表内的classid必须依托班级表的classid存在,也就是说外键必须要主键存在的时候才能创建,例如:--在班级表为空的情况往学⽣表插⼊⼀条记录是不允许的:insert into students(studentid,classid,stuname)values(1,1,'⼩明')系统会抛出异常提⽰主键表班级表内班级ID不存在这样是不允许插⼊的;必须要先往班级表内插⼊⼀条记录:insert into class(classid,classname)values(1,'⼀班')后才能执⾏插⼊前⾯⼀条往学⽣表插⼊信息的语句..。
数据库中多对多的关系设计

数据库中多对多的关系设计数据库设计多对多关系的几种形态前言:多对多关系至少需要3个表,我们把一个表叫做主表,一个叫做关系表,另外一个叫做字典表或者副表(字典表是纪录比较少,而且基本稳定的,例如:版块名称;副表是内容比较多,内容变化的,例如)。
按照数据库的增删查改操作,多对多关系的查找都可以用inner join或者select * from 主表where id in (select 主表id from 关系表)1,角色任命型特点:关系表两外键组合无重复纪录,关系表一般不需要时间字段和主键,有一个表是字典类型的表。
界面特点:显示主表,用checkbox或多选select设置多选关系。
例如:任命版主(用户表-关系表-版块名称表),角色权限控制等,用户是5个版块版主,只要关系表5行纪录就可以确立,关系表的两个外键具有联合主键性质。
增加关系:如果没有组合纪录,insert之。
删除关系:如果有组合纪录,删除之。
2,集合分组型特点:同角色任命型类似,关系表两外键组合无重复纪录,关系表一般不需要时间字段和主键。
区别是主副表都不是字典表,可能都很大不固定。
界面特点:显示主表,用搜索代替简单的checkbox或多选select,或者一条一条的添加。
例如:歌曲专集(专集表-关系表-歌曲表)。
手机分组(分组表-关系表-手机表)。
用户圈子(圈子表-关系表-用户表)。
文章标签(文章表-关系表-标签表)增加关系:同版主任命型。
删除关系:同版主任命型。
3,明细帐型特点:关系表可以有重复纪录,关系表一般有时间字段,有主键,可能还有文字型的字段用来说明每次发生关系的原因(消费)。
界面特点:显示关系表,用radio或下拉设置单选关系。
例如:现金消费明细帐或订单(用户表-订单表-消费原因表),用户可能多次在同一事情上重复消费。
积分变化纪录也属于这类。
增加关系:不管有没有组合纪录,insert之,纪录时间。
删除关系:根据关系表PK删除。
三阶范式关系表

三阶范式关系表(原创实用版)目录1.三阶范式关系表的定义和概念2.三阶范式关系表的构成3.三阶范式关系表的应用4.三阶范式关系表的优缺点正文【三阶范式关系表的定义和概念】三阶范式关系表是数据库设计中的一种表结构,主要用于描述实体以及实体之间的关系。
它是在二阶范式关系表的基础上进行扩展,可以更准确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复杂关系。
三阶范式关系表通常由三个部分组成:实体、属性和关系。
【三阶范式关系表的构成】1.实体:实体是现实世界中可以独立存在、具有唯一标识的事物或对象。
例如,学生、教室、课程等。
2.属性:属性是用于描述实体的性质或特征,它可以是实体的某个具体数据项。
例如,学生实体的属性可以包括学号、姓名、年龄等。
3.关系:关系是用于描述实体之间的联系。
例如,学生选修课程这个关系可以表示学生实体和课程实体之间的联系。
【三阶范式关系表的应用】三阶范式关系表在数据库设计中有广泛的应用,它可以帮助数据库设计人员更好地理解现实世界中的关系,从而设计出更合理的数据库结构。
例如,在学生选课系统中,通过三阶范式关系表可以清晰地表示学生、课程和选修关系,便于数据的存储和管理。
【三阶范式关系表的优缺点】1.优点:三阶范式关系表能够更准确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复杂关系,有助于设计出更合理的数据库结构。
此外,它还有助于提高数据存储的效率,降低数据冗余。
2.缺点:相较于二阶范式关系表,三阶范式关系表的结构较为复杂,设计难度较大。
同时,由于涉及到三个实体,理解起来也相对困难。
总之,三阶范式关系表是数据库设计中的一种重要表结构,能够帮助设计人员更好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复杂关系。
数据库关系模式设计

数据库关系模式设计
数据库关系模式设计
一、定义
数据库关系模型是一种逻辑数据模式,它以一个个表格的形式,把数据表示成一个或多个关系的形式。
关系模型可以视作一种抽象,它把实体和他们之间的关系用最接近自然语言的方式表达出来。
二、设计过程
1、需求分析
首先,我们需要进行需求分析,分析业务目标,定义需要存储和查询的数据,以及应用的各项功能。
2、实体联系分析
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各实体之间的关系,实体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单向关系、双向关系和多向关系。
3、关系模型构造
根据实体之间的关系,构建关系模型,确定各个表以及每个表的属性和表之间的关系。
4、归纳汇总
在构建完关系模型后,根据业务需求进行归纳汇总,增加或删除一些表和属性,使关系模型完善。
三、特性
关系模型的优点:
1.易于理解:它可以以较接近自然语言的形式表达实体和实体之间的关系,容易理解。
2.提高效率:关系模型可以通过特定的查询语言进行数据查询,大大提高了查询效率。
3.灵活性强:在关系模型中,可以轻松地进行表的增删改查,特别是在多表关联查询方面,不会降低系统的性能。
4.安全性高:在关系模型中可以通过加密算法和权限控制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四、缺点
关系模型也有一定的缺点:
1.数据冗余:一些必要的数据可能会被多次存储,这样会浪费存储空间,增加记录访问的时间。
2.编程复杂:在实际应用中,程序员需要考虑很多问题,如索引的结构,数据库的架构,以及多表查询等,都需要耗费大量的编程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