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辨识与分级方法
危险源辨识及分类方法

货物本体绑扎不牢固 货物长短不一
舌片 只有一根钢丝绳
禁 止 通 过
禁止在吊装物下工作
通用安全:
16、杂物阻塞消防通道 ; 17、杂物阻塞安全通道; 18、推车阻塞施工通道; 19、箱式消防栓不能落地,距地应1.1米,便于操作; 20、安全门应使用便于打开的门销装置; 21、非紧急情况,不要跑步; 22、堆放物品过高,不整齐,有倒塌风险;
不许放物
破
柜子过高
损
杂乱
灭火器移位
合理方式搬 运物品
盖 板 起 伏
高处作业: 高处作业是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含2m)位置进行的作业。
29、高处作业现场缺少监护人,缺少安全警示标识;
30、高处作业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戴好安全帽,衣着要 灵便,禁止穿带钉易滑的鞋,安全带的各种部件不得任 意拆除。
筹办航空事宜
处
三、从驿传到邮政 1.邮政 (1)初办邮政: 1896年成立“大清邮政局”,此后又设 , 邮传邮正传式部脱离海关。 (2)进一步发展:1913年,北洋政府宣布裁撤全部驿站; 1920年,中国首次参加 万国。邮联大会
2.电讯 (1)开端:1877年,福建巡抚在 架台设湾第一条电报线,成为中国自 办电报的开端。
31、高处作业严禁上下投掷工具、材料和杂物等 ;
32、安全平台没有护栏;
33、安全平台未安装防护网,
抛物
安全 带
护 栏
安全网 监护人
高处作业:
梯子使用的相关要求
I、直梯和延伸梯应伸出搭接点1米 ; II、直梯或延伸梯的立梯坡度以60-70度为宜。梯脚应有防滑套,并放置牢
固、水平,尤其是在地面较滑情况下 ; III、在梯子上工作且双手离梯、双脚距地面高度超过2米时,应系安全带; IV、在容易滑偏的构件上靠梯时,梯子上端应用绳绑在上方牢固构件上,如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危险源是指任何可能导致人员伤害、健康损害、环境破坏以及财产损失等不良后果发生的物理、化学、生物、人为等因素。
危险源的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是保证工作安全、生产安全的重要手段。
下面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
一、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指对一个对象进行分析和判断,发现其所潜在的危险因素的过程。
危险源辨识的基本目的是为了识别出可能对人类生命和健康等造成损害和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的因素,这些因素可能包括人们习以为常的一些条件、方式、设备和环境。
辨识危险源可以采用专家评估、现场观察、资料查询、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
二、危险源分类危险源分类是指根据危险源的性质、特征和危害程度等因素将危险源进行归类的过程。
一般可将危险源分为以下几类:1、物理危害:如高温、高良、高压、电磁辐射等。
2、化学危害:如有毒气体、液体、物品、化学污染等。
3、生物危害:如细菌、病毒、微生物和昆虫等。
4、人为因素:如不安全操作、不正确的安全行为、管理不当等。
5、自然因素:如地震、洪涝、火山喷发、台风等。
6、环境因素:如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
三、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指针对某一特定危险源,通过对其危害程度及可能潜在的危险性进行分析和评估的过程。
风险评价的目的是确定不同危险源潜在的危险因素,并对其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估,以便采取相应的安全预防措施、降低风险程度以及防范风险发生。
风险评价可以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种形式。
四、危险源分级危险源分级是指根据对危险源的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的结果,将其划分为不同的等级的过程。
根据危险源的风险程度和对人类及环境造成的危害程度等因素,常将危险源按照危险等级进行分类,用于指导安全管理,科学制定安全生产措施,消除或控制危险源,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是保障工作安全、生产安全的重要手段。
危险源辨识分级方法

附件危险源辨识与分级方法一、危险源类别危险源即危险有害因素,分为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四类。
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包含设备设施、作业环境、危险作业等二、名词解释(一)危险源hazard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
(二)可接受风险acceptable risk根据企业法律义务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已被企业降至可容许程度的风险。
(三)重大风险major risk发生事故可能性与事故后果二者结合后风险值被认定为重大的风险类型。
(四)风险点risk site风险伴随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活动,或以上两者的组合。
(五)危险源辨识hazard identification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分布和特性的过程。
(六)风险评价risk assessment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分级,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七)风险分级risk classification通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
(八)风险分级管控risk classification management and control按照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
(九)风险控制措施risk control measure企业为将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程度,针对该风险而采取的相应控制方法和手段。
(十)风险信息risk information风险点名称、危险源名称、类型、所在位置、当前状态以及伴随风险大小、等级、所需管控措施、责任单位、责任人等一系列信息的综合。
三、风险点确定1 风险点划分原则风险点的划分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
根据生产线不同装置、作业活动等按照生产装置、辅助设施、作业场所等功能分区进行。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危险源辨识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身伤害、健康损害、财产损失、环境破坏或者组织经营上的削弱和丢失等不利影响的物质、能量、设备、情况、活动、行为等总称。
危险源辨识是指确定、识别和分析危险源及其可能导致的损害,是进行风险评价以及制定风险控制措施的前提和基础。
危险源的辨识通过识别、分析和评估,对工程、设备、安全保障措施、作业过程等进行合理性判断和控制。
危险源辨识基本流程:1.定义危险源2.收集相关信息3.识别危险源4.评估危险源5.列出危险源清单危险源分类危险源按照引起事故的本质及机理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人的行为类危险源:包括操作失误、疏忽大意、过度自信、粗暴、不听劝告等,是引发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2.设备故障类危险源:包括设备失效、设备过期老化、操作不当损坏设备等,是引发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3.环境因素类危险源:包括自然灾害、气象条件、地质条件、人为环境等因素,是引发事故的次要原因。
4.作业适应性与复杂度的危险源:包括人员素质、安全意识、作业类别、作业难度、作业条件等因素,是引发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指将危险源识别和分类后,对其可能导致的损失与概率进行量化及评估,以确定其对系统的影响及重要性的过程。
风险评价是确定风险大小和影响重要性的基础,有助于制定合理的风险控制措施,并为安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支持。
风险评价原则:1.确定评价对象2.识别和分类危险源3.估算危险源的可能性4.计算危险源的严重程度5.发现危险源的隐患6.定量风险,确定可能造成的危害性风险评价方法:1.事件树法:通过构建事件起始状态到终止状态的树形图来进行概率评估和风险分析。
2.故障树法:通过构建系统故障状态到组件故障状态的树形图来进行概率评估和风险分析。
3.风险矩阵法:将概率和影响程度以矩阵表格的形式进行综合评价,可直观反映风险等级。
分级办法根据危险源的性质和影响等级,本文提出以下分级办法:1.一级危险源:发生此类危险源必然造成人员重大伤亡和大面积环境破坏,如爆炸、火灾、气体泄漏等。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与分级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与分级在工业生产、化工、建筑等行业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安全隐患和危险源,这些危险源是对员工身体安全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威胁。
因此,对这些危险源进行科学辨识和分级显得尤为重要。
什么是危险源?危险源指生产、使用、运输和储存等活动中可能引起事故的物质、设备、工艺、场所、环境等因素,通常具有以下特征:1.可能引起事故2.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设备损失和环境破坏3.可以被科学合理的辨识与分类如何辨识危险源辨识危险源是对企业安全管理的基础,通常采用“风险评估”的方式进行。
1.了解企业工艺流程和作业场所。
2.识别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3.评估危险源引起事故的风险等级。
4.列出可能的控制措施,进行方案制定和跟踪实施。
危险源的分级危险源的分级可以优先制定针对性的安全措施和建立不同级别的管理制度,常见的危险源分级体系有以下方法:等级划分法按危险源可能带来的损失的不同定义不同等级,通常分为三级:特别重大危险源、重大危险源和一般危险源。
风险评估法把危险源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结合起来进行评估,得出不同等级的危险源。
行业标准法按照行业标准的规定进行分类。
例如在石化行业,按照《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生产规程》的规定进行分类。
未来危险源分级的趋势未来危险源分级的趋势是综合使用多种方法,以达到更加科学、合理的风险评估和分类。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分级标准也将不断更新完善,对于企业安全生产至关重要。
结论危险源的辨识和分级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基础,同时也是对员工身体安全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采用科学合理的辨识和分类方法,可以有效的预防和应对危险源产生的风险,提高企业的安全水平。
危险源辨识评估分级

常见危险源
物理性危险源:如设备、设施缺陷、防护缺陷等 化学性危险源:如易燃易爆物质、腐蚀性物质等 生物性危险源:如病原微生物、传染病媒介物等 心理、生理性危险源:如情绪不稳定、过度疲劳等
辨识步骤
确定危险源的范围和类型
对危险源进行现场调查和评估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收
某化工企业:通 过危险源辨识评 估分级,有效降 低了生产过程中 的安全风险,提 高了员工的安全 意识。
某矿山企业:采 用危险源辨识评 估分级体系,对 矿山的危险源进 行全面排查和评 估,确保了矿山 的安全生产和员 工的生命安全。
某电力企业:通 过危险源辨识评 估分级,优化了 电力设施的维护 和检修流程,提 高了设施的可靠 性和安全性。
确定危险源的等级和风险程度
01
评估方法
风险矩阵法
定义:将危险 源的发生频率 和严重程度进 行量化评估的
方法
评估步骤:确 定危险源的发 生频率和严重 程度,将两者 相乘得到风险
值
风险等级划分: 根据风险值的 大小,将危险 源划分为不同
等级
应用范围:适 用于对危险源 进行全面、系 统的辨识和评
估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辨识方法
直接观察法:通过现场观察,发 现危险源的存在和潜在危险
专家调查法:邀请专家对危险源 进行调查和评估,确定危险源的 等级和影响范围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检查表法:根据危险源清单,逐 项检查危险源是否存在和潜在危 险
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法:通过分 析生产过程中的操作和工艺流程, 发现危险源的存在和潜在危险
分级监管要求
危险源分级依据:危险源的风险 大小和可能造成的后果严重程度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1.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指对工作场所及其工作活动进行全面系统地辨别,识别出可能对员工或其他人员健康和安全构成威胁的物理、化学、生物、人为因素或系统/设备故障等存在的源头。
辨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识别出潜在的危险,以便能够制定有效的措施进行控制。
-收集相关信息:了解工作环境、工作过程、设备设施等情况。
-识别潜在风险:通过观察、询问、查阅文件等方式找出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评估危险程度:对辨识出的潜在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其危险程度。
2.危险源分类和风险评价危险源分类和风险评价是对辨识出的潜在危险源进行分类和评估,以确定其是否需要采取措施进行管控,以及采取何种管控措施。
危险源分类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常用的分类包括:-物理因素:如噪音、辐射、温度、压力等。
-化学因素:如毒性物质、可燃物等。
-生物因素:如细菌、病毒等。
-人为因素:如不安全行为、不安全操作等。
-机械设备故障:如电器故障、机械故障等。
风险评价是对潜在危险源的危险性进行评估,常用的方法包括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定性评估:通过判断危险源的大小、接触频次、暴露时间等因素来识别其风险级别,如将危险源分为高、中、低风险等。
-定量评估:通过具体的测量、监测和数据分析等方法,对危险源进行定量分析,得出具体数值来表示其风险程度,如利用风险矩阵、概率统计等方法。
3.分级办法分级办法是根据危险源的风险评价结果,确定相应的管控措施,使危险源受到适当的控制和管理。
通常将危险源分为以下几个等级:-高风险:对员工安全和健康存在严重威胁,需要立即采取控制措施,可采取隔离、防护等措施。
-中风险:对员工安全和健康存在一定威胁,需要采取控制措施,可采取改进工艺、加强管理等措施。
-低风险:对员工安全和健康威胁较小,需要进行日常的管理和监控。
具体的管控措施可根据危险源的特点和风险程度来制定,如在高风险等级下可增加设备维护和保护控制措施,而在中风险等级下可增加员工培训和操作规程等措施。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完整版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完整版
1.物理危险源:指那些由于物质或物理状态的特点而对人的生命和健
康构成的威胁,如高温、低温、高压、高音、高频、高脉冲电流等。
2.化学危险源:指那些对人体有毒、有害、刺激、腐蚀作用的化学物质,如有害气体、爆炸品、易燃、易爆物质等。
3.生物危险源:指那些由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生物体引起的传染病、流行病等。
4.人为危险源:指那些由人的行为、活动等造成的危害,如动作不慎、操作失误、违章作业等。
5.自然灾害危险源:指那些由自然界的气候、地质、水文等变化引起
的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火灾等。
风险评价分级办法是指对不同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依据其危险性和
可能造成的损失程度进行分级
1.风险评估指标法:根据危险源的性质和特点,确定和计算相应的风
险指标,如可燃气体的爆炸指数、有毒气体的浓度等,以评估其风险等级。
2.定性分析法:通过对危险源的观察和分析,结合相关的经验和常识,进行定性分析,将风险分为低、中、高三个等级。
3.定量分析法:通过对危险源的实验数据和统计数据的分析,运用数
学和统计的方法,进行定量分析,将风险分为几个不同的等级。
在进行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危险源
的性质和可能的危害程度,同时结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相应的
防控措施和措施,确保工作场所和环境的安全和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
危险源辨识与分级方法
一、危险源类别
危险源即危险有害因素,分为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四类。
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包含设备设施、作业环境、危险作业等
二、名词解释
(一)危险源hazard
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
(二)可接受风险acceptable risk
根据企业法律义务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已被企业降至可容许程度的风险。
(三)重大风险major risk
发生事故可能性与事故后果二者结合后风险值被认定为重大的风险类型。
(四)风险点risk site
风险伴随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活动,或以上两者的组合。
(五)危险源辨识hazard identification
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分布和特性的过程。
(六)风险评价risk assessment
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分级,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
(七)风险分级risk classification
通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根据评价
结果划分等级。
(八)风险分级管控risk classification management and control
按照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
(九)风险控制措施risk control measure
企业为将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程度,针对该风险而采取的相应控制方法和手段。
(十)风险信息risk information
风险点名称、危险源名称、类型、所在位置、当前状态以及伴随风险大小、等级、所需管控措施、责任单位、责任人等一系列信息的综合。
三、风险点确定
1 风险点划分原则
风险点的划分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
根据生产线不同装置、作业活动等按照生产装置、辅助设施、作业场所等功能分区进行。
对操作及作业活动等风险点的划分,涵盖生产经营全过程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状态的作业活动。
对于系统检维修,动火、受限空间、高处作业、临时用电等操作难度大、技术含量高、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作业活动重点进行管控。
四、风险点划分方法
安全科组织工艺、技术、设备等专门小组力量,与现场车间员工、管理人员一起发对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行为和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排查。
五、确定风险点
公司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风险点:(例)
建立风险点排查台账
公司建立风险点排查台账,将排查出的风险点名称、风险点详细位置、诱发事故类型等信息汇总填入风险点排查表。
格式见《风险点辨识信息表》
风险点辨识信息表(例)
填报单位:填表人:填表时间:年月日
六、危险源辨识
危险源辨识是对所有风险点内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包括辨识方法的选择、辨识范围的确定、辨识活动的开展等环节。
(一)危险源辨识的方法
公司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安全检查表法(SCL法)进行辨识。
对作业活动危险源辨识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即对每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识别出与此步骤或内容有关的危险源,保持工作危害分析记录及危险源辨识信息表。
对设备设施危险源辨识采用安全检查表法(SCL法)进行危险源辨识,确保危险源辨识的充分性。
(二)危险源的辨识范围
危险源的辨识范围应覆盖风险点所有的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辨识过程充分考虑四种不安全因素: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
1常规和非常规作业活动;
2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3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活动;
4原辅材料、成品等的运输过程;
5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
6人为因素,包括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7工艺、设备、管理、人员等变更;
8气候及环境影响等。
(三)危险源辨识步骤:发动全员参加、讲述方法、辨识、填写危险源信息、汇总、审查补充完善。
1在进行危险源识别时,应依据GB/T 13861的规定,对潜在的人、物、环境、管理等危害因素进行辨识,充分考虑危害因素的根源和性质。
如,造成火灾和爆炸的因素;造成物体打击、高处坠落、机械伤害的原因;造成中毒、窒息、触电的因素;工作环境的化学性危害因素和物理性危害因素;人机工程因素;设备腐蚀、焊接缺陷等;导致有毒有害物料、气体泄漏的原因等;
2辨识危险源也可以从能量和物质的角度进行提示。
其中从能量的角度可以考虑机械能、电能、化学能、热能和辐射能等。
例如:机械能可造成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高处坠落、坍塌等;热能可造成灼烫、火灾;电能可造成触电;化学能可导致中毒、火灾、爆炸、腐蚀等。
3危险源造成的事故类别,包括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容器爆炸、其它爆炸、中毒和窒息,以及其它伤害等;
4危险源引发的后果,包括人身伤害、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停工、违法、影响商誉、工作环境破坏、环境污染等。
(四)危险源辨识信息台账
将按照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安全检查表法(SCL法)进行辨识的风险点的危险源及可能的事故类别、位置等相关信息填入下表。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措施策划信息表
填报单位:填表人:填表时间:年月日
七、风险评价
对识别出的每项危险源,均应进行风险评价。
通常风险评价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法)评价其风险程度。
评价方法过程中,对各项指标的取值和风险程度的选择,遵循企业建设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确定的风险准则的要求取值评价。
并将评价计算结果填入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措施信息表》。
(一)风险评价方法及取值标准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简称LEC)。
L(likelihood,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exposur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和C(consequence,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给三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再以三个分值的乘积D(danger,危险性)来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即:D=L×E×C。
D值越大,说明该作业活动危险性大、风险大。
根据企业的实际确定取值标准如下:
事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判断准则
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E )
发生事故事件偏差产生的后果严重性(C)
风险等级判定准则及控制措施(D)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