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诊断在预防控制脂肪肝中的运用

超声诊断在预防控制脂肪肝中的运用

超声诊断在预防控制脂肪肝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16-06-29T15:17:11.54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4期作者:韦红霞

[导读] 就能有效地控制脂肪肝发展,提高群体的健康水平,健康体检中采用简单、快速、无创的超声腹部检查具有重要的意义。

韦红霞(江苏省丹阳市人民医院212300)

【摘要】目的:探讨某公司健康体检超声诊断中脂肪肝患者的干预效果,为预防和控制脂肪肝提供科学依据,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方法:分别对2013 年11 月及2015 年11 月在我健康管理中心体检的890 名某公司职工进行B 超及血脂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并对2013 年参加体检的员工进行了饮食及运动的干预。结果:2015 年11 月体检超声诊断的脂肪肝的患病率及严重程度明显低于2013 年,两组数据差异显著,结果具有统计意义(P < 0.05),结论:对体检超声诊断中脂肪肝患者,及时采取饮食及运动干预,改善效果明显。

【关键词】健康体检;B 超;脂肪肝;健康教育【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4-0207-01 脂肪肝,又称肝内脂肪变性,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肝细胞内脂肪蓄积过多,脂质储存量超过肝湿重的5%,或在显微镜下肝组织切片每单位面积见1/3 以上的肝细胞内存有脂滴时的一种疾病。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迅速发展,B 超检查以其经济、快捷、无创伤、可复性强等优势得到广泛应用,并已成为检查脂肪型肝病的的主要手段之一。通过对比分析某公司2013、2015 年度体检中超声诊断脂肪肝的发病率了解健康教育在脂肪肝预防控制中的作用,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采自2013 年11 月及2015 年11 月在我院健康管理中心中心体检的890 名某公司职工进行对比分析,其中男性63

2 人,女性258 人,男女比例为2.45:1,年龄18~50 岁。

1.2 方法:脂肪肝的诊断采用德国西门子公司SiemensSequoia512 和飞利浦电子公司Philips iU22 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3.0-5.5MHz。受检人员清晨空腹,取仰卧位及左侧卧位,对腹部(肝区)作多切面检查。观察肝脏的形态、大小、薄膜边界、内部回声光点强弱及其分布均匀与否、肝后方轮廓显示清晰与否及肝内管状结构显示情况。根据肝脏形态学[1] 由专职人员检验判断。

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甘油三酯(TC) 的测定均为空腹12 小时以后静脉采血,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

1.3 超声诊断脂肪肝的标准:[2] (1) 肝区近场回声弥漫性增强(强于肾脏与脾脏),远场回声逐渐衰减;(2)肝内管道结构显示不清;(3)肝脏轻至中度肿大,边缘角圆钝;(4)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提示肝内彩色血流信号减少或不易显示,但肝内血管走向正常;(5)肝右叶包膜及横隔回声显示不清或不完整。具备第1 项及第2-4 项中一项者为轻度脂肪肝;具备第1 项及第2-4 项中两项者为中度脂肪肝;具备第一项及第2-4 项中两项和第5 项为重度脂肪肝。

1.4 健康干预:对2013 年11 月份诊断的脂肪肝患者进行健康干预,主要措施如下:1. 根据患者的文化背景、生活方式,确定患者健康需求;

2. 进行知识教育。由总检医师对体检报告进行讲解,重点讲解脂肪肝的好发人群,发病机理,病因,症状及危害后果,并让患者学会看实验室检查报告,懂得预防措施;

3. 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教育患者选择健康生活方式, 努力克服不良习惯, 从而达到预防疾病,追求健康的目的;

4. 合理膳食平衡饮食是最难改变的生活习惯。提倡用适量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三餐进食要有规律, 细嚼慢咽, 晚餐不能过饱,不能饭后即睡, 易引起肥胖导致脂肪肝;

5. 加强健身运动运动疗法在脂肪肝的综合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选择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慢跑、骑车、快走、爬山、游泳、打球等,均可促进体能消耗, 消除体内过多的脂肪,提倡“以步代车”。

1.5 观察指标:2015 年采用2013 年同样的方法检测健康体检人员的脂肪肝程度。

1.6 统计方法采用SPSS13.0 统计软件分析,数据比较采用X2检验,P < 0.05 为差异有统计意义。

2 结果2.1201

3 年脂肪肝检出率:参加体检的890 名职工中检出脂肪肝患者277 例,检出率31.12%;男性632 人,患脂肪肝240 人,患病率37.97%;女性258 人,患脂肪肝37 人,患病率14.34%;男性轻度脂肪肝142 人,占患病人员59.20%,中度至重度脂肪肝98 人,占患病人员59.20%,女性轻度脂肪肝21 人,占患病人员56.7% 人,中度至重度脂肪肝16 人,占患病人员43.3%;2015 年脂肪肝检出率:参加体检的890 名职工中检出脂肪肝患者191 例,检出率21.46%;2015 年超声诊断中脂肪肝患者的发病率及严重程度明显改善于2013年,健康教育在脂肪肝预防控制中的作用有效,差异有统计意义(P < 0.05)。

表1 轻度、中度至重度脂肪肝患者的男女比例

3 讨论脂肪肝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现象,长期的肝细胞变性会导致肝细胞的再生障碍和坏死,进而形成肝纤维化、肝硬化。一旦发展到肝硬化,就很难逆转,脂肪肝与冠心病、高血压的关系十分密切。通过健康体检加强健康监护,做好随访干预工作, 争取早发现、早治疗, 就能有效地控制脂肪肝发展,提高群体的健康水平,健康体检中采用简单、快速、无创的超声腹部检查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1]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非酒精性脂肪肝性肝病诊疗指南[J]. 中华肝脏病杂志,2006,,1(3);161-163[2] 黄文宇。超声检查在脂肪肝诊断中的临床意义[J]. 中华全科医学,2011,9(9);1464-1465

脂肪肝的治疗方法

脂肪肝发展结果与组织损害严重程度有关,28%肝损害持续发展,59%无实质性改变,13%肝损伤可以改善或消除,少数病例由脂肪变性向脂肪性肝炎发展,甚至进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大多数发展结果良好,单纯性脂肪变性预后优于脂肪性肝炎、进展性肝纤维化。 治疗原则 ?治疗原发病 药物性、碱中毒、肉碱缺乏状态、甲亢或甲减、Wilson病、重症贫血、慢性心肺功能不全 ?饮食治疗,纠正营养失调 ?维持理想体重及必要身体锻炼 ?维持相对正常的血脂及血糖水平 ?行为纠正及自我保健意识教育 ?防止肝细胞坏死、炎症及纤维化 步骤/方法 1.饮食治疗 ?饮酒引起的脂肪肝:禁酒、纠正营养不良状态 高热量、高蛋白饮食,补充少量维生素,减少单糖和多价不饱和脂肪酸,有适量必需脂肪酸,脂肪不超过总热量15~20% ?与肥胖相关的脂肪肝 1)低热量饮食(600~1200Kal/d),配合运动,中度活动者1200~1800Kal/d; 脂肪宜用植物油,糖尿病或高脂血症者低胆固醇、高纤维素饮食 2)饮食指南 推荐食物限制食物尽量少吃食物 谷类全麦面包/麦片/馒头全蛋面条油条/甜点/方便面/炸薯条 奶制品无脂牛奶/酸奶低脂牛奶全脂奶/雪糕/朱古力 肉类兔肉/去皮鸡肉瘦牛/羊肉排骨/猪蹄/鸭/鹅/肥肉/香肠/内脏 蛋类 2-4个/每周蛋黄/咸蛋 鱼类各种鱼(蒸、煮)乌贼/咸鱼/罐头油/浸鱼 贝壳类扇贝虾类/淡菜黄油/猪油等动物油

油类豆油/香油/菜油花生油/色拉油黄油/猪油等动物油 豆类豆腐/大豆制品罐头豆类熏豆腐干 水果/蔬菜新鲜蔬菜/水果罐头水果咸菜/腌菜/果汁饮料 坚果类核桃/杏仁/栗子花生椒盐核桃 饮料茶/水酒/低脂饮料巧克力饮料 日常配以体恒健康肝片效果更佳 2.减体重(I) ?体重减少速度相当重要,对肝损害改善、恶化起关键作用 ?对重度脂肪肝病人,减肥速度不宜太快:短期内减肥速度太快(>5Kg/月)可促进肝脏炎症、汇管区纤维化、胆汁淤积;电解质紊乱、高尿酸血症、酮症及体重反跳;建议减肥速度:儿童0.5Kg/周、成人1.0Kg/周?减重可改善肥胖伴同的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糖尿病、高脂血症,

脂肪肝的超声检查诊断体会(一)

脂肪肝的超声检查诊断体会(一) 【关键词】脂肪肝超声检查 脂肪肝是目前常见的一种肝弥漫性病变,是指肝内脂肪在组织细胞内贮积超过肝重量的5%,或在组织学上有30%的肝细胞出现脂肪变性。轻度脂肪肝患者可无症状;较重者可有肝大、肝区疼痛和压痛;严重者可有食欲减退、恶心、黄疸和肝功能异常;长期的脂肪肝可发展成肝硬化。经治疗后,可逆转恢复正常,长期脂肪肝可发展为肝硬化。现对超声诊断脂肪肝病例56例体会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脂肪肝者56例,男性36例,女性20例,进行肝胆B超检查者同时行实验室血脂含量测定。 1.2方法超声诊断仪,腹部凸阵探头,探头频率为 2.5~ 3.5MHz。嘱检查者空腹,常规方法扫查肝脏,观察肝脏的形态、大小,包膜,边界,肝区光点回声强弱、分布及血管网络分布情况等。 1.3探测要点测量肝的各径线,了解有无明显的肝大征象。观察肝实质的回声散射情况及肝内管道清晰度。肝实质回声弥漫性增强、细密,深部回声减低,管道结构模糊时应考虑脂肪肝的可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肝内血管的血流,血流信号常减少,尤其对于深部的血管,信号常难以显示。为使肝实质显示清晰,需要合理调节仪器各参数,如选择较低的探头频率以增加扫查深度;适当提高远场的增益,使深部结构显示清晰。对于局限性脂肪肝患者,应多切面、多角度地显示和鉴别病变区,避免假阳性。 2超声表现 根据脂肪在肝内的分布情况,脂肪肝可分为弥漫性脂肪肝和局限性脂肪肝两类。 2.1弥漫性脂肪肝的声像图表现整个肝均匀性增大,表面圆钝,边缘角增大;肝内回声增多增强,前半细而密,呈一片云雾状改变。肝内脂肪弥漫浸润,致声衰减和散射明显增加,使回声强度从表浅至深部逐渐减弱,且致深部回声微弱而稀少,有时甚至在正常灵敏度条件下不能显示,而呈无回声区。后方轮廓回声亦显著减弱,甚至极难观察到。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肝内血流的灵敏度降低,尤其对于较深部位的血管,血流信号较正常减少。肥胖病员肝(细胞)内脂肪沉积也常可发现肝脏声像图呈各径线测值增加,肝脏前半部回声密而较强,后半常有轻度衰弱而呈现较低回声,肝内管道回声仍然可见,但较模糊。脂肪肝发展呈局限性时,常在左半肝深部或尾叶内呈现较低回声,易误诊为肝癌。需注意观察鉴别。有的也可在胆囊附近呈现类似较低回声区,形态呈类三角形或不规则形,境界较清晰。 2.2局限性脂肪肝通常累及部分肝叶或肝段,超声表现为脂肪浸润区部位的高回声区与正常肝组织的相对低回声区,两者分界较清,呈花斑状或不规则的片状。部分局限性脂肪肝仅累及某一规则的区域,多位于肝右叶,脂肪浸润区呈致密的高回声,单个或多个区域;有时在肝实质回声明显增强的背景下,在肝门部或胆囊周围常可显示局限性低回声区,直径2~5cm,境界清晰,无包膜,无球体感。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显示不均匀回声区内无明显彩色血流,或正常肝内血管穿入其中。 3讨论 正常肝脏含脂肪约5%,当肝内脂肪含量大量增加、肝细胞内出现大量脂肪颗粒,长期营养不良、慢性感染或中毒、蛋白质、抗脂肝因素和B族维生素缺乏均可引起脂肪肝。与肥胖、酗酒、糖尿病、营养不良或某些药物中毒有关。轻脂肪肝无独特的临床症状或体征,一般病人均较肥胖,可伴有或不伴有血脂过高。典型脂肪肝声像图诊断容易。对肥胖病人出现类似声像图,而肝内管道回声仍隐约可见者,报告宜慎重。对肝内局限性低回声区(如左叶深部或尾状叶等处),有不同的解释,有认为系脂肪堆积(脂肪浸润)或系局限性脂肪组织的存在所致;也有认为系脂肪肝内的局限性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肝组织回声。对疑为肝癌者,一般可通

脂肪肝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脂肪肝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脂肪肝是一种不太常见的疾病,是由不良饮食习惯引起的,尽管不好治疗,但并不是一种要命的疾病。很多人不知道脂肪肝产生的原因和危害及正确的治疗方法,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脂肪肝的预防和治疗,希望可以对大家认识脂肪肝有帮助。 脂肪肝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1、针对病因治疗 对于轻度脂肪肝,可以针对病因进行治疗,例如糖尿病性脂肪肝要积极治疗糖尿病,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要戒酒,肥胖性脂肪肝要控制体重。同时要避免各种对肝脏有毒性的药物。 2、药物治疗 脂肪肝与心血管病、血脂血糖代谢失调有密切关系。单纯性脂肪肝病人经饮食运动等基础治疗后半年无明显改善,可在医生指导下选用减肥药或二甲双胍辅助减肥。有转氨酶升高的病人可选择多烯磷脂酰胆碱、维生素E等药物,阻止肝内炎症和纤维化,降低肝硬化的几率。有高脂血症的脂肪肝病人要根据高脂血症的类型、程度,以及发生动脉硬化性心脑血管病变的概率,酌情决定是否要用降脂药。 脂肪肝注意事项 1、合理膳食 每日三餐膳食要调配合理,做到粗细搭配营养平衡,足量的蛋白质能清除肝内脂肪。禁酒戒烟,少吃过于油腻的食物,控制脂肪的摄入量,尤其要避免动物性脂肪的摄入。 2、适当运动 每天坚持体育锻炼,可视自己体质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如慢跑、打乒乓球、羽毛球等运动。要从小运动量开始循序渐进逐步达到适当的运动量,以加强体内脂肪的消耗。 3、慎用药物 任何药物进入体内都要经过肝脏解毒,在选用药物时更要慎重,谨防药物的毒副作用,特别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绝对不能用,避免进一步加重肝脏的损害。 看了上述介绍相信大家对脂肪肝这种病已经不陌生了,它会在我们生活习惯不好时出现。医生经常会说药补不如自己补,像脂肪肝这种是由不良生活习惯引起并且是可逆的疾病,患者一定要在平时生活中从饮食、运动、心理上调节自己,并到医院按照医生的建议做适当的治疗。

脂肪肝的超声诊断资料

脂肪肝的超声诊断

精品资料 脂肪肝的超声诊断 B超可检出肝脂肪含量达30%以上的脂肪肝,肝脂肪含量达50%以上的脂肪肝,超声诊断敏感性可达90%。 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弥漫性脂肪肝在B超图像上有其独特的表现: (1)肝肾对比或肝肾回声差异,肝实质回声强度>肾回声; (2)肝前后部回声差异,近场回声密集增强而远场衰减; (3)肝内管道结构特别是静脉变细不清; (4)肝脏轻度或中度肿大。近来趋于把这些标准量级化,以综合积分判断脂肪肝程度。 B超可检出肝脂肪含量达30%以上的脂肪肝,肝脂肪含量达50%以上的脂肪肝,超声诊断敏感性可达90%。亦有报道认为,在非纤维化的肝脏中,超声诊断脂肪肝的敏感性达100%。B超现已作为脂肪肝的首选诊断方法,并广泛用于人群脂肪肝发病率的流行病学调查。近来国外报道B超诊断脂肪肝的阳性预测值为67%。 2、CT:弥漫性脂肪肝表现为肝的密度(CT值)普遍低于脾脏、肾脏和肝内血管,增强后肝内血管影显示得非常清楚,其形态走向均无异常。CT值的高低与肝脂肪沉积量呈明显负相关,因脾脏CT值常较固定,故肝/脾CT值的比值可作为衡量脂肪肝程度的参考标准,或作为随访疗效的依据。CT对脂肪肝的诊断具有优越性,其准确性优于B超,但费用昂贵及有放射性是其不足之处。另外,磁共振及肝动脉造影主要用于超声及CT检查诊断困难者,特别是局灶性脂肪肝难以与肝脏肿瘤鉴别时。 (四)肝活检超声引导下肝穿刺活检组织细胞学检查是确诊脂肪肝,特别是局灶性脂肪肝的主要方法,在形态学检查时作必要的特殊染色、免疫组化、组织生化测定及特殊细胞学检查等,可提高诊断的目的性。 因肝活检有创伤性,患者难以接受,故目前主要用于: (1)局灶性脂肪肝与肿瘤区别; (2)探明某些少见疾病,如血色病、胆固醇酯贮积病、糖原贮积病等; (3)无症状性可疑NASH,肝活检是唯一诊断手段;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脂肪肝+干预措施

脂肪肝及干预措施 脂肪肝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脂肪异常大量地在肝脏内蓄积,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病症。脂肪肝的病人主要是甘油三酯的含量异常增高,严重者甚至可高达40~50%。过量的脂肪散布于肝脏细胞质中,脂肪滴融合成大的脂肪球,将肝细胞核挤向细胞的一侧,形成脂肪肝。脂肪肝的发病高危人群是35~60岁。脂肪肝是肝硬化和肝纤维化的前期病变。 [发病原因]:脂肪肝的发病原因很多,主要有肥胖、嗜酒、糖尿病、肝炎、病毒感染、营养缺乏、药物中毒等。此外还有脂质代谢异常、激素样改变、环境和遗传因素、脂质过氧化损害、免疫反应、缺氧和肝循环障碍等。 1、肥胖:近半数的肥胖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脂肪肝。严重肥胖患者脂肪肝的发病率在61~94%。这是因为肥胖的人一般都是多食、少动,而且通常爱吃甜食,或者爱吃厚味油腻的食物,这些食物容易造成脂肪肝。尤其是腹部向外凸的人(俗称苹果型体型),脂肪肝的发生的机会比其他体型的人高。 2、影响脂肪代谢的疾病: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相对不足或绝对不足,使得身体对葡萄糖利用减少,从脂肪组织中释放的游离脂肪酸显著增加,肝内的中性脂肪合成亢进而造成脂肪肝。平均25%的脂肪肝患者有糖尿病,而50%的糖尿病患者伴有脂肪肝。 此外,甲状腺功能亢进、皮质醇增多症、溃疡性结肠炎等也是脂肪肝的致病原因。 3、大量饮酒:75~95%的慢性嗜酒者有不同程度的脂肪

肝浸润。 4、肝炎后:患过各种类型的肝炎后,肝脏本身的功能大大减弱,代谢发生紊乱而导致脂肪肝。肝炎患者的活动量少,饮食又偏于高糖和高热量,一般在患肝炎3年内出现脂肪肝。 5、空回肠旁路手术:这种手术是外科用来控制肥胖的方法,几乎所有的患者在术后半年内出现脂肪肝。 6、营养不良:蛋白质和热量的缺乏是脂肪肝的一个重要原因。 7、高血脂症:高血脂症均可伴有脂肪肝,常伴有肥胖、糖尿病,常具有家族性。 8、药物和化学毒物:有200多种药物能引起不同程度的肝损害,如常用的抗生素、解热镇痛药、抗癌药、口服避孕药等。 [症状表现] 近一半的脂肪肝患者没有明显的症状,只是在某一次的检查时才发现有了脂肪肝。中、重度的脂肪肝患者有右上腹轻度的不适、隐痛或上腹胀痛、黄疸、恶心、呕吐、易疲劳等。如病情进一步严重,到了脂肪肝发展为肝硬化后期,可以出现蜘蛛痣、腹水。脂肪肝的主要表现有: 1、形体肥胖或消瘦:50%的肥胖者有脂肪肝,尤其是中、重度的肥胖。常感到食欲不振、全身无力、面部和眼球结膜有脂质沉着,皮肤油光,舌苔黄腻或有齿痕。但也有脂肪肝的患者因营养不良而消瘦。 2、消化道症状:有些患者可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体重减轻、疲乏、食后腹胀、右上腹或肝区有疼痛感。常有便秘和便稀。 3、维生素缺乏症:50%的患者有维生素缺乏症,如末梢神经炎、舌

脂肪肝的诊断与治疗指南

脂肪肝的诊断与治疗指南 脂肪肝是指脂肪(主要是甘油三酯)在肝脏中的过渡沉积, 即肝脏脂肪含量超过肝脏总重量的5%或者光镜下30%以上的肝细胞含脂肪滴。在大体上可分为均匀型与不均匀型,显微镜下可分为大泡型与小泡型两类。 一、脂肪肝的病因 长期大量饮酒是造成脂肪肝的最重要原因。一般认为每日饮酒在50-80克以上,发生酒精性肝病的危险性较大。 在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炎中,肥胖是最常见和较肯定的危险因素。研究表明脂肪肝的发生与肥胖有关,75%的重度肥胖者有非酒精性脂肪肝。糖尿病与脂肪肝之间的关系也十分重要。脂肪肝在肥胖的II型糖尿病人中十分常见,约为50-80%。有研究表明有21-78%的糖尿病患者患有脂肪肝,脂肪肝患者中有4%-46%发生糖耐量减退或显性糖尿病[1]。高脂血症也是引起脂肪肝的常见危险因素。接触对肝脏有毒性的工业毒物及药物如CCL4、四环素、胺碘酮、考的松、氨甲喋呤等,长期营养不良导致蛋白质缺乏,减肥过快,实行肠旷置术后,长期静脉内营养也是引起脂肪肝的重要因素。 二、诊断 脂肪肝起病隐匿,其临床表现轻微且无特异性,少数患者可有乏力,上腹不适或肝区不适,体检可发现患者肝脏肿大。实验室检查对于酒精性脂肪肝可发现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升高,r-谷氨酰转肽酶(r-GT)及碱性磷酸酶(AKP)升高,平均细胞体积(MCV)升高,乏唾液酸转铁蛋白/唾液酸转铁蛋白比值升高。而非酒精性脂肪肝可有转氨酶轻度升高,可有血糖和/或血脂升高。

影像学是诊断脂肪肝的重要而实用的手段。脂肪肝在超声声像图上的特征性改变为肝实质内弥漫细密的高回声斑点,肝静脉和门静脉分之变细变窄,显示不清,肝深部的回声衰减加重。诊断脂肪肝首先应判定肝回声的强度,对比肝、脾、肾三者以确定回声水平正常与否。根据超声特征将脂肪肝分为轻、中、重。目前一般认为CT是诊断脂肪肝的最佳影像学手段,优于B超和MRI。CT显示脂肪肝的肝实质弥漫性密度降低。脾的CT值较恒定,取肝与脾比值衡量肝密度正常与否。习惯以肝脾CT比值小于1作为诊断脂肪肝的标准。一般认为MRI对于脂肪肝的诊断价值较小,且价格昂贵,但其对于显示肿瘤与血管的关系,可能有助于鉴别诊断[2]。 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对于明确诊断和判断病变程度,了解病因,估计预后均十分重要。在组织学上将脂肪肝分为大泡性和小泡性两类。又将其分为轻、中、重三级,脂肪变性的肝细胞在轻度占30-50%,中度占50-75%,重度占75%以上。NASH的组织学诊断标准为:肝细胞脂肪变性,点状坏死,气球样变,炎性细胞浸润,有或无Mallory小体[3]。 脂肪肝的诊断原则:首先应根据B超,CT或MRI等影像学结果判断是否有脂肪肝;其次根据实验室检查及肝活检病理组织学检查判断是单纯脂肪肝还是脂肪性肝炎;第三,需要详细询问病史,有无饮酒,糖尿病,高血脂及药物或毒物接触史,体重如何,从而明确病因;第四,脂肪肝的诊断应排除其他疾病,如HCV感染、Wilson病、血色病、及自身免疫性肝炎。非均匀型脂肪肝还应与占位性病变项鉴别。 四、治疗

脂肪肝病理与预防

、概述 脂肪肝(fatty liver )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病理改变,而非一种独立的疾病。脂肪性肝病正严重威胁国人的健康,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发病率在不断升高,且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正常人肝组织中含有少量的脂肪,如甘油三酯、 磷脂、糖脂和胆固醇等,其重量约为肝重量的3%?5%,如果肝内脂肪蓄积太多,超过肝重量的5%或在组织学上肝细胞50%以上有脂肪变性时,就可称为脂肪肝。其临床表现轻者无症状,重者病情凶猛。一般而言,脂肪肝属可逆性疾病,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常可恢复正常。 二、病因 肝脏是机体脂质代谢的中心器官,肝内脂肪主要来源于食物和外周脂肪组织,导致脂质在肝细胞内沉积的代谢异常机制并没有完全明确,目前认为脂肪肝的形成与以下因素有关。 1.肥胖 肝内脂肪堆积的程度与体重成正比。30%?50%的肥胖症合并脂肪肝,重度肥胖者脂肪肝病变率高达61%?94%。肥胖人体重得到控制后,其脂肪浸润亦减少或消失。 2.酒精 长期嗜酒者肝穿刺活检,75%?95%有脂肪浸润。还有人观察,每天饮酒超过80?160克则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率增长5?25倍。 3.快速减肥 禁食、过分节食或其他快速减轻体重的措施可引起脂肪分解短期内大量增加,消耗肝内谷胱甘 肽(GSH ),使肝内丙二醛和脂质过氧化物大量增加,损伤肝细胞,导致脂肪肝。 4.营养不良

营养不良导致蛋白质缺乏是引起脂肪肝的重要原因,多见于摄食不足或消化障碍,不能合成载脂蛋白,以致甘油三酯积存肝内,形成脂肪肝。 5.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中约50%可发生脂肪肝,其中以成年患者为多。因为成年后患糖尿病者有50% “80%是肥胖者,其血浆胰岛素水平与血浆脂肪酸增高,脂肪肝变既与肥胖程度有关,又与进食脂肪或糖过多有关。 6.药物 某些药物或化学毒物通过抑制蛋白质的合成而致脂肪肝,如四环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嘌呤霉素、环已胺、吐根碱以及砷、铅、银、汞等。降脂药也可通过干扰脂蛋白的代谢而形成脂肪肝。 7.妊娠 多在第一胎妊娠34?40周时发病,病情严重,预后不佳,母婴死亡率分别达80%与70%。 8.其他 结核、细菌性肺炎及败血症等感染时也可发生脂肪肝,病毒性肝炎患者若过分限制活动,加上摄入高糖、高热量饮食,肝细胞脂肪易堆积;接受皮质激素治疗后,脂肪肝更容易发生。还有所谓胃肠外高营养性脂肪肝、中毒性脂肪肝、遗传性疾病引起的脂肪肝等。 三、临床表现 脂肪肝一般分为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两大类。根据脂肪变性在肝脏累及的范围,又可分为轻、中、重三型,通常脂肪含量超过肝脏重量的5%?10%时被视为轻度脂肪肝,超过10% 25%为中度脂肪肝,超过25%为重度脂肪肝。 脂肪肝的临床表现多样,轻度脂肪肝多无临床症状,患者多于体检时偶然发现。疲乏感是脂肪肝患者最常见的自觉症状,但与组织学损伤的严重程度无相关性。中、重度脂肪肝有类似慢性肝炎的表现,可有食欲不振、疲倦乏力、恶心、呕吐、肝区或右上腹隐痛等。

脂肪肝的治疗

[肝胆] 脂肪肝的药物治疗 脂肪肝的药物治疗 脂肪肝可进展至终末期肝病,导致门脉高压和肝功能衰竭。但在有些患者脂肪肝具有相对良性的病程,保持多年稳定,有些甚至从不进展。因此,药物干预的目的应该着眼于阻止疾病的进展,使脂肪肝患者避免出现终末期肝病。但目前脂肪肝的自然病程尚不清楚,预示疾病进展的危险因素尚未阐明,因 此是否治疗还仅凭临床经验决定。 由于脂肪肝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其治疗还只是经验性的。一般处理主要集中于相关情况如肥胖、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等的处理,停用潜在肝毒性药物。药物治疗仅在最近在脂肪肝患者中进行研究,大多数研究是开放的并以摘要的形式发表。药物治疗一般在缺乏危险因素和相关疾病如非肥胖、非糖尿 病患者中有较大的益处。 一、熊去氧胆酸 熊去氧胆酸(优思佛,UDCA)是一亲水性二羟基胆酸(化学结构:3a,7b-二羟基-5b胆烷酸),最早是从中国黑熊胆汁中分离出来。UDCA 在人体中作为次级胆酸存在少量(约占整个胆酸池的1%~3%),是鹅去氧胆酸在结肠细菌的作用下形成的7b-异构体(图1)。口服未结合的UDCA后,30%~60%的剂量在小肠和大肠被动吸收,进行有效的肝摄取(>60%的所吸收量),。结合的UDCA然后分泌入胆管分支及小肠中,并进行肠肝循环,在末端回肠被大量重吸收[2]。连续口服药理剂量的UDCA(10~15mg/kg/d),UDCA可成为肝内及体循环内主要的胆酸,占循环胆酸盐的40%~60%。口服UDCA的吸收可由胆酸溶解而增强,因此,UDCA应在用餐时服用。同时服用某些药物如活性碳、含铝抗酸剂、消胆胺和考来替泊(colestipol)等时由于肠道内结合可降低UDCA的肠道吸收。相应地,建议在服用这些干扰UDCA吸收的药物5小时后服用UDCA。值得注意的是UDCA的吸收和生物利用度在进展期胆汁郁积时可降低。肠道吸收后,UDCA进入门脉循环,然后被肝细胞的肝窦侧膜的特异性胆酸转运蛋白NTCP和OATP摄取而进入肝细胞。在肝细胞内,UDCA主要与甘氨酸(主要)或牛磺酸结合,然后通过胆小管膜的BSEP转运至胆道系统,继而进行肠肝循环。 已知UDCA有四种基本作用机制:(1)UDCA替换/清除内源性胆酸:连续口服UDCA(剂量为 13-15mg/kg/d),结合的UDCA成为血清中主要的胆酸(占血清总胆酸的60%),肝组织(30%),胆汁中(30%~40%),进而替换/清除亲水性强的内源性毒性胆酸。所以,UDCA治疗时,肝脏和外周组织暴露于低浓度的内源性胆酸,而UDCA浓度增加;(2)对肝细胞及胆管上皮细胞的保护作用:亲水性胆酸UDCA可防止其他滞留在胆汁中亲水性更强的胆酸导致的肝细胞及胆管上皮细胞的坏死及凋亡。这些保护作用似乎由UDCA的直接膜稳定作用和抗凋亡作用而介导;(3)免疫调节作用:UDCA治疗可降低PBC、PSC患者门脉周围肝细胞异常的MHC I类分子的表达,可能与UDCA的抗炎作用有关,然而MHC II类分子的表达在PBC患者的胆管上皮细胞无改变。对于MHC I类分子的作用可能降低胆汁郁积肝损伤,而非UDCA的直接免疫调节作用。UDCA可能也有直接的免疫抑制作用,通过免疫活性细胞调

民间偏方验方5治:高血脂与脂肪肝

民间偏方验方治:高血脂与脂肪肝 1. 平时经常食用熟黄豆粉或生花生米对高脂血症较有效。 2. 脂肪肝食疗二方:(1)、首乌红枣粥:首乌粉30克,粳米75克,大枣5枚或小红枣8枚,红枣与粳米熬成粥后加首乌粉搅匀,再次煮沸,即可服用。(2)、蚌肉豆腐汤:河蚌2只(150克),取肉洗净,入锅略煸,加水1碗,大火烧开后,倒入豆腐半盒,马兰头100克,再度烧开后,加精盐味精盛起,可单独食用,也可佐餐。 3. 决明子降血脂方:取决明子20克,炒至微香,投入砂锅,加水煎汁滤渣,然后将粳米100克、清水400毫升放入锅内以旺火烧开后,转文火熬煮成稀粥。日服1剂,分次食用,除可降血脂、降血压外,还有清肝明目、利水通便的作用。但须注意,若有血虚眩晕及便溏者则少服为宜。 4. 温火炖鲤鱼治高脂血症:民间一妙方,可治高血脂:鲤鱼一条(250克左右),去鳞和内脏,加紫皮大蒜1只、葱白1段、赤小豆60克,入锅,加水,温火炖熟,吃鱼喝汤(勿放盐)。每日1次,7 日为一疗程,共6个疗程。 5. 黑木耳豆腐汤降血脂:豆腐250克、黑木耳30克、鸡汤、姜、葱花、盐、香油适量。先将豆腐切成片,黑木耳泡发后洗净。将鸡汤中加入豆腐、黑木耳、姜丝、葱花同炖,熟后加少许盐、香油即成。

6. 食醋浸香菇可降胆固醇:将香菇去除根柄,用清水清洗后晒一天,可提高维生素D的含量。将香菇放入广口瓶,倒入食醋,放进冰箱冷藏,一个月即可食用。醋浸香菇能降低体内胆固醇的含量,改善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症状,预防中风,也适宜于糖尿病患者食用。 7. 山楂首乌消脂茶:将15克山楂、15克何首乌分别洗净、切碎,一同入锅,加水适量,浸渍2小时,再煎煮1小时,然后去渣取汤当茶饮用。 8. 降脂小方:黄精30克,寄生15克,乌龟1只(约200克,去肠杂),红枣5枚,共放入沙锅煮汤,调味食用。 9. 杞菊地黄丸治高脂血症:每服2丸,每天3次,二周一疗程,2-3个疗程后,高胆固醇、高甘油三酯平均值相比均有显著性改善。 10. 花生壳治高血脂:花生壳50克加水1000ml,煮沸后再用文火煮20秒,滤净残渣,取汁服用,每天一剂,连服1-2周可见效。 11. 脂肪肝食疗两则:一、蘑菇250克,豆腐200克,调料适量。煮汤服食。每日1剂。功效:清热润燥、益气解毒。二、紫菜30克,鸡蛋1枚,调料适量。煮汤服食。每日1剂。功效:滋阴清热、软坚润燥。 12. 吃洋葱高血脂:每天坚持生吃一个鸭蛋大小的紫色洋葱。半年后,血脂全部正常,脂肪肝也完全消失了。 13. 偏方降血脂:白木耳、黑木耳各10克,泡发洗净,放入小碗,

脂肪肝的超声诊断

B超可检出肝脂肪含量达30%以上的脂肪肝,肝脂肪含量达50%以上的脂肪肝,超声诊断敏感性可达90%。 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弥漫性脂肪肝在B超图像上有其独特的表现: (1)肝肾对比或肝肾回声差异,肝实质回声强度>肾回声; (2)肝前后部回声差异,近场回声密集增强而远场衰减; (3)肝内管道结构特别是静脉变细不清; (4)肝脏轻度或中度肿大。近来趋于把这些标准量级化,以综合积分判断脂肪肝程度。 B超可检出肝脂肪含量达30%以上的脂肪肝,肝脂肪含量达50%以上的脂肪肝,超声诊断敏感性可达90%。亦有报道认为,在非纤维化的肝脏中,超声诊断脂肪肝的敏感性达100%。B超现已作为脂肪肝的首选诊断方法,并广泛用于人群脂肪肝发病率的流行病学调

查。近来国外报道B超诊断脂肪肝的阳性预测值为67%。 2、CT:弥漫性脂肪肝表现为肝的密度(CT值)普遍低于脾脏、肾脏和肝内血管,增强后肝内血管影显示得非常清楚,其形态走向均无异常。CT值的高低与肝脂肪沉积量呈明显负相关,因脾脏CT 值常较固定,故肝/脾CT值的比值可作为衡量脂肪肝程度的参考标准,或作为随访疗效的依据。CT对脂肪肝的诊断具有优越性,其准确性优于B超,但费用昂贵及有放射性是其不足之处。另外,磁共振及肝动脉造影主要用于超声及CT检查诊断困难者,特别是局灶性脂肪肝难以与肝脏肿瘤鉴别时。 (四)肝活检超声引导下肝穿刺活检组织细胞学检查是确诊脂肪肝,特别是局灶性脂肪肝的主要方法,在形态学检查时作必要的特殊染色、免疫组化、组织生化测定及特殊细胞学检查等,可提高诊断的目的性。 因肝活检有创伤性,患者难以接受,故目前主要用于: (1)局灶性脂肪肝与肿瘤区别; (2)探明某些少见疾病,如血色病、胆固醇酯贮积病、糖原贮积病等;

脂肪肝的运动方法 十

脂肪肝的运动方法十 脂肪肝的运动方法 1)运动种类 脂肪肝患者的运动,主要选择以锻炼全身体力和耐力为目标的全身性低强度动态运动,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有氧运动,比如慢跑、中快速步行(115~125步/分钟)、骑自行车、上下楼梯、爬坡、打羽毛球、踢毽子、拍皮球、跳舞、做广播体操、跳绳和游泳等,这类运动对脂肪肝患者的降脂减肥、促进肝内脂肪消退的效果较好。 2)运动强度 脂肪肝者应根据运动后劳累程度和心率(脉搏)选择适当的运动量,以运动时脉搏为100~160次/分钟(以170减去实际年龄),持续二三十分钟,运动后疲劳感在10~20分钟内消失为宜。亦有人认为,运动量的大小以达到呼吸加快,微微出汗后再坚持锻炼一段时间为宜。 3)运动实施的时间带和频率

根据研究,同样的运动项目和运动强度,下午或晚上锻炼要比上午锻炼多消耗20%的能量。因此,运动锻炼时间最好选择在下午或晚上进行;散步的最佳时间是晚饭后45分钟,此时热量消耗最大,减肥的功效也最好。运动实施的频率以每周3~5天较为合适,具体应根据实施者的肥胖程度、余暇时间以及对运动的爱好等因素来决定。如果运动后的疲劳不持续到第二天,每天都进行运动也可以。 脂肪肝的发病率近几年在欧美和中国迅速上升,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在某些职业人群中(白领人士、出租车司机、职业经理人、个体业主、政府官员、高级知识分子等)脂肪肝的平均发病率为25%;肥胖人群与Ⅱ型糖尿病患者中脂肪肝的发病率为50%;嗜酒和酗酒者脂肪肝的发病率为58%;在经常失眠、疲劳、不思茶饭、胃肠功能失调的亚健康人群中脂肪肝的发病率约为60%。近年来脂肪肝人群的年龄也不断下降,平均年龄只有40岁,30岁左右的病人也越来越多。45岁以下男性脂肪肝明显多于女性。 对于脂肪肝而言平时要配合沽方甘道xin,只要进入人体后有效进行中和、溶解、使多余的脂肪毒素排出,达到彻底清除体内最大致病因的目的。总之得了脂肪肝要及早干预,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大有希望恢复健康。

超声诊断在预防控制脂肪肝中的运用

超声诊断在预防控制脂肪肝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16-06-29T15:17:11.54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4期作者:韦红霞 [导读] 就能有效地控制脂肪肝发展,提高群体的健康水平,健康体检中采用简单、快速、无创的超声腹部检查具有重要的意义。 韦红霞(江苏省丹阳市人民医院212300) 【摘要】目的:探讨某公司健康体检超声诊断中脂肪肝患者的干预效果,为预防和控制脂肪肝提供科学依据,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方法:分别对2013 年11 月及2015 年11 月在我健康管理中心体检的890 名某公司职工进行B 超及血脂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并对2013 年参加体检的员工进行了饮食及运动的干预。结果:2015 年11 月体检超声诊断的脂肪肝的患病率及严重程度明显低于2013 年,两组数据差异显著,结果具有统计意义(P < 0.05),结论:对体检超声诊断中脂肪肝患者,及时采取饮食及运动干预,改善效果明显。 【关键词】健康体检;B 超;脂肪肝;健康教育【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4-0207-01 脂肪肝,又称肝内脂肪变性,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肝细胞内脂肪蓄积过多,脂质储存量超过肝湿重的5%,或在显微镜下肝组织切片每单位面积见1/3 以上的肝细胞内存有脂滴时的一种疾病。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迅速发展,B 超检查以其经济、快捷、无创伤、可复性强等优势得到广泛应用,并已成为检查脂肪型肝病的的主要手段之一。通过对比分析某公司2013、2015 年度体检中超声诊断脂肪肝的发病率了解健康教育在脂肪肝预防控制中的作用,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采自2013 年11 月及2015 年11 月在我院健康管理中心中心体检的890 名某公司职工进行对比分析,其中男性63 2 人,女性258 人,男女比例为2.45:1,年龄18~50 岁。 1.2 方法:脂肪肝的诊断采用德国西门子公司SiemensSequoia512 和飞利浦电子公司Philips iU22 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3.0-5.5MHz。受检人员清晨空腹,取仰卧位及左侧卧位,对腹部(肝区)作多切面检查。观察肝脏的形态、大小、薄膜边界、内部回声光点强弱及其分布均匀与否、肝后方轮廓显示清晰与否及肝内管状结构显示情况。根据肝脏形态学[1] 由专职人员检验判断。 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甘油三酯(TC) 的测定均为空腹12 小时以后静脉采血,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 1.3 超声诊断脂肪肝的标准:[2] (1) 肝区近场回声弥漫性增强(强于肾脏与脾脏),远场回声逐渐衰减;(2)肝内管道结构显示不清;(3)肝脏轻至中度肿大,边缘角圆钝;(4)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提示肝内彩色血流信号减少或不易显示,但肝内血管走向正常;(5)肝右叶包膜及横隔回声显示不清或不完整。具备第1 项及第2-4 项中一项者为轻度脂肪肝;具备第1 项及第2-4 项中两项者为中度脂肪肝;具备第一项及第2-4 项中两项和第5 项为重度脂肪肝。 1.4 健康干预:对2013 年11 月份诊断的脂肪肝患者进行健康干预,主要措施如下:1. 根据患者的文化背景、生活方式,确定患者健康需求; 2. 进行知识教育。由总检医师对体检报告进行讲解,重点讲解脂肪肝的好发人群,发病机理,病因,症状及危害后果,并让患者学会看实验室检查报告,懂得预防措施; 3. 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教育患者选择健康生活方式, 努力克服不良习惯, 从而达到预防疾病,追求健康的目的; 4. 合理膳食平衡饮食是最难改变的生活习惯。提倡用适量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三餐进食要有规律, 细嚼慢咽, 晚餐不能过饱,不能饭后即睡, 易引起肥胖导致脂肪肝; 5. 加强健身运动运动疗法在脂肪肝的综合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选择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慢跑、骑车、快走、爬山、游泳、打球等,均可促进体能消耗, 消除体内过多的脂肪,提倡“以步代车”。 1.5 观察指标:2015 年采用2013 年同样的方法检测健康体检人员的脂肪肝程度。 1.6 统计方法采用SPSS13.0 统计软件分析,数据比较采用X2检验,P < 0.05 为差异有统计意义。 2 结果2.1201 3 年脂肪肝检出率:参加体检的890 名职工中检出脂肪肝患者277 例,检出率31.12%;男性632 人,患脂肪肝240 人,患病率37.97%;女性258 人,患脂肪肝37 人,患病率14.34%;男性轻度脂肪肝142 人,占患病人员59.20%,中度至重度脂肪肝98 人,占患病人员59.20%,女性轻度脂肪肝21 人,占患病人员56.7% 人,中度至重度脂肪肝16 人,占患病人员43.3%;2015 年脂肪肝检出率:参加体检的890 名职工中检出脂肪肝患者191 例,检出率21.46%;2015 年超声诊断中脂肪肝患者的发病率及严重程度明显改善于2013年,健康教育在脂肪肝预防控制中的作用有效,差异有统计意义(P < 0.05)。 表1 轻度、中度至重度脂肪肝患者的男女比例 3 讨论脂肪肝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现象,长期的肝细胞变性会导致肝细胞的再生障碍和坏死,进而形成肝纤维化、肝硬化。一旦发展到肝硬化,就很难逆转,脂肪肝与冠心病、高血压的关系十分密切。通过健康体检加强健康监护,做好随访干预工作, 争取早发现、早治疗, 就能有效地控制脂肪肝发展,提高群体的健康水平,健康体检中采用简单、快速、无创的超声腹部检查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1]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非酒精性脂肪肝性肝病诊疗指南[J]. 中华肝脏病杂志,2006,,1(3);161-163[2] 黄文宇。超声检查在脂肪肝诊断中的临床意义[J]. 中华全科医学,2011,9(9);1464-1465

脂肪肝的健康教育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410320981.html, 脂肪肝的健康教育 作者:蔡英李瑜 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2年第10期 【中图分类号】R57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445-02 脂肪肝是一种综合性代谢性疾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肝脏病变,凡脂类在肝内蓄积超过肝重的5%以上即称为脂肪肝。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脂肪肝发病率逐年升高,已经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因此做好健康教育犹为重要。 1.饮食指导 1.1 控制热能摄入对脂肪肝患者的热能供应不宜过高。一般认为对从事轻度活动的肝炎恢复期病人,每日每公斤体重可供给126~147kJ热能,以防止发胖诱发脂肪肝。对于肥胖或超重者,每公斤体重可供给84~105kJ,以控制或减轻体重。随病人体重减轻,肝内脂肪浸润明显减少,肝脏功能、高血脂和糖耐量也随之改善。 1.2 适当地提高蛋白质量供给高蛋白膳食(1.5~1.8g·kg-1)可以避免体内蛋白质损耗,有利于肝细胞的修复与再生;并可纠正低白蛋白血症,和防止肝细胞进一步损害。脂肪肝的病人每日蛋白质供给量应该保持在每1.5-2g/k g,其中动物性蛋白应保持在30%-50%之间。脱脂奶,蛋清,鱼肉,鸡肉,兔肉,有丰富的蛋白质,且脂肪含量较低,为脂肪肝病人适宜的食物。而限制胆固醇的脂肪肝病人应更多选择摄入大豆蛋白质。 1.3 控制脂肪和胆固醇过多的摄入脂肪可使得胆固醇水平升高,使其在肝内大量沉积,妨碍糖原生成,使肝功能减退,加重脂肪肝病情,所以脂肪肝患者应严格的限制脂肪的摄入量。每日脂肪总量要小于总能量25%,不应大于0.6g/k g,同时应以植物性脂肪为主,其所含的豆固醇,谷固醇和必须氨基酸都可以阻止或消除脂肪变性,有良好的去脂作用,严格限制饱和脂肪酸的摄入。 1.4 补充维生素、矿物质和食物纤维补充对治疗肝病有益的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特别是富含叶酸、胆碱、肌醇、尼克酸、维生素E,维生C、维生素B12、钾、锌、镁等的食物和制剂,以促进和维持正常代谢,纠正或防止营养缺乏。对肝脏功能明显障碍、伴有腹水或浮肿者则应限制钠盐。 2.控制体重,维持腹围 控制体重是预防脂肪肝复发的关键。尤其是控制腹围的增加,是重中之重。一旦脂肪肝临床治愈了,病前必须测量一下自己腹围数据,作为观察是否脂肪肝复发的主要指标。如果患者

脂肪肝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脂肪肝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脂肪肝系一种多病因引起肝细胞内脂质过多的病理状态,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肥胖、糖尿病、酒精中毒是脂肪肝的三大病因,并且无论单纯性脂肪肝的成因如何,总有一部分患者发展为脂肪性肝炎和肝纤维化,甚至导致脂肪性肝硬化及其相关疾病。 许多营养性疾病,如恶性营养不良病,饥饿,胰腺疾病,重度贫血,胃肠外营养,肥胖症均可导致脂肪肝。 众所周知,肥胖者患脂肪肝的几率很大。脂肪肝肥胖不仅是指体重的增加,而且还是指体内过剩的脂肪组织蓄积状态。"肥胖性脂肪肝"所含脂类主要为三酸甘油脂,肝活检还证明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50%时,53%的患者有明显的肝脏脂肪性变。 肝脏在药物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大多数药物在肝脏内经过生物转化作用而排出体外。由于药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的作用对肝脏造成损害。早50岁以上肝功能损害中药物所致者高达40%;其中脂肪肝是其常见的类型之一。换句话说,很多药物可引起脂肪肝。 内分泌疾病,例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妊娠,高尿酸血症,糖尿病等许多内分泌疾病,均可引起肝细胞脂肪变性。 "糖尿病脂肪肝"的发病率为25%。主要由于贮脂组织中脂肪动用增加,大量释放游离脂肪酸,在肝脏大量合成并贮存三酸甘油脂,形成脂肪肝。糖尿病脂肪肝多见于成年型,且与肥胖有关。 慢性酗酒常引起酒精性脂肪肝、肝炎和肝硬化,嗜酒者患脂肪肝的比例较正常人明显增多以成为不争的事实。所谓嗜酒系制女性饮酒量》40克/天或男性》80克/天。饮酒史持续5年以上。57。7%的嗜酒者并发脂肪肝。其机理是酒精及其代谢产物乙醇对肝脏的直接毒性反应,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每日饮烈酒80~120克持续10年以上时,10%~ 35%的病人患有酒精性肝炎与肝硬化,90%的人可能有脂肪肝。 此外,健康人短期内大量饮酒(每天100-120克,持续10-12天)也可诱发脂肪肝。 高脂血症与脂肪肝的关系密切。关系最为密切的为高甘油三脂血症,常伴同于肥胖和糖尿病。高脂饮食,过分甜食均可诱发高脂血症。临床上,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中约 69-100%伴有肥胖症,36-75%有糖尿病,20-81%有高脂血症,。中年肥胖女性,若同时合并糖尿病和高脂血症,则极易发生脂肪肝和肝硬化。 脂肪肝有哪些方面的危害? :绝大多数慢性脂肪肝预后良好,如能早期诊治,可以阻止脂肪肝的进一步发展,甚至使其逆转。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引起的脂肪肝,多为隐匿性起病,病程相对较长,即使已发生脂肪性肝炎和肝纤维化,如能有效控制体重和维持血脂、血糖于正常水平,肝脏病变仍有可能完全消退。 病毒性肝炎合并脂肪肝时,其预后基本上取决于肝炎本身的进程。虽然长期的肝内脂肪蓄积可能促进肝纤维化,但因肝内脂肪本身不是主要致病因素,且经过治疗可吸收消散,故对预后无明显影响。 酒精性脂肪肝如果能坚持戒酒则预后良好。但如果继续饮酒,可经肝纤维化或酒精性肝炎而发展为肝硬化。 脂肪肝的基本概念及如何分度 从理论上讲,脂肪肝是一大类以肝细胞脂肪变为主要特征的异质性疾病。正常人每100克肝湿重约含4~5克脂类,其中磷脂占50%以上,甘油三酯占20%,游离脂肪酸占20%,胆固醇约7%,其余为胆固醇酯等。当肝细胞内脂质蓄积超过肝湿重的5%,或组织学上每单位面积见到1/3以上肝细胞脂变时,称为"脂肪肝"。或者简单地说,"脂肪肝"是指脂肪含量在肝脏占有的比例超过正常。

正确认识脂肪肝

正确认识脂肪肝 1.何谓脂肪肝 脂肪肝又称肝脂肪变性或脂肪浸润,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脂类在肝内的沉积,超过正常限度所引起的疾病.它可以是一个独立性疾病,也可以是全身性疾病在肝脏的一个病理过程.脂肪肝分为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一般有长期饮酒史,其酒龄一般都超过5年,平均每日摄入的酒精量超过40克,女性略低.酒精量的计算方式为:酒精量(克)=酒精毫升数ⅹ度数ⅹ0.8,没有达到此标准的脂肪肝患者一般应诊断为非酒精性脂肪肝.据调查,一般人口中约有10%的人群存在不同程度的肝脂肪变性.预防和治疗脂肪肝可以防止和减少严重肝功能障碍的发生. 2.脂肪肝对人体有什么危害 脂肪肝病变主体在肝小叶,以肝细胞脂肪变性为主.用肉眼观察,严重脂肪浸润的肝脏呈黄色,油光发亮.在显微镜下,正常肝细胞完全变了模样,脂肪滴在细胞中呈空泡状,占据大部分空间,而细胞核\及其它结构被挤在一旁,肝细胞因此失去功能.众所周知,病毒性肝炎会导致肝硬化,肝癌. 脂肪肝虽然不会引起肝癌,但同样会造成肝功能损害,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所以对与脂肪肝的危害不应低估. 3.脂肪肝能否逆转 一般认为,经过积极治疗和去除病因后均可逆转,而肝硬化是不可逆转的.但由于脂肪肝程度的不同,所需时间长短不同. 4.如何诊断脂肪肝 如果病人有糖尿病,饮酒,营养不平衡,肥胖等病史.临床上有:食欲不振,腹胀,肝区不适,疲乏等表现,.体检发现:肥胖,肝肿大,表面光滑等,应考虑到脂肪肝.化验可发现转氨酶升高,血脂增高.通过в超,ст检查亦可发现.但脂肪肝的确诊有赖于肝活检,在显微镜下特征性表现是肝细胞呈空泡状,同时可以了解肝脏有没炎症,坏死及纤维化. 5.脂肪肝的常见病因是什么 脂肪肝的发生与饮食和生活习惯有着密切关系,长期嗜酒,肥胖,糖尿病,病毒性肝炎,高脂血症,营养不平衡包括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慢性感染,药物或化学毒物等是常见的病因.很多人认为只要不吃肥肉,少吃油就不会患脂肪肝,其实这是一个误解. 脂肪肝可作为代谢综合征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它的治疗需采取调节饮食,运动疗法和药物治疗的综合疗法. 6. 脂肪肝的治疗 ①去除病因,治疗原发病. 肥胖和超重者应该进行科学的减肥,节制饮食,加强运动锻炼,体重减轻可使脂肪肝好转甚至痊愈.多饮水可减少饥饿感.需要注意的是体重不可下降得太快,一般每个月减轻体重1.5~2公斤比较适宜. 糖尿病患者应控制好血糖,纠正营养失衡,除控制糖摄入量外,提倡运动降糖,运动可以促进糖代谢. 酒精性脂肪肝必须戒酒,戒酒后脂肪肝可以明显好转. ②饮食疗法. 科学饮食是治疗脂肪肝的重要环节.以高蛋白,低脂,低糖为原则,适当补充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高蛋白的食物主要包括牛奶,鱼类,瘦肉,豆制品等;选择富

脂肪肝的治疗和饮食

脂肪肝的治疗和饮食 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脂肪性肝病正严重威胁国人的健康,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已被公认为隐蔽性肝硬化的常见原因。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现象,而非一种独立的疾病。其临床表现轻者无症状,重者病情凶猛。一般而言,脂肪肝属可逆性疾病,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常可恢复正常。正常人的肝内总脂量,约占肝重的5%,内含磷脂、甘油三酯、脂酸、胆固醇及胆固醇脂。而患脂肪肝者,总脂量可达40%-50%,主要是甘油三酯及脂酸,而磷脂、胆固醇及胆固醇脂只少量增加。 脂肪肝的分类:脂肪肝按自身体素质不同、饮食习惯不同等导致脂肪肝的发病原理不同,一般可分为肥胖、过食性脂肪肝,肝炎后脂肪肝,酒精性脂肪肝,营养缺乏性脂肪肝,药物性脂肪肝,糖尿病性脂肪肝,妊娠性脂肪肝和不明原因的隐源性脂肪肝等。 脂肪肝按轻重程度不同又分为轻度脂肪肝、中度脂肪肝和重度脂肪肝。轻度脂肪肝,已成为现代人的普遍问题。轻度脂肪肝是治疗脂肪肝的最佳时期,只需服用1-2疗程的肝旨清并在饮食上调整好即可痊愈。中度患者一般需要2-3疗程,重度脂肪肝患者则需要服用3-4疗程即可痊愈。 如何早期发现脂肪肝? 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弥漫性肝病,如能及时诊治可使其逆转;反之,部分病人可发展为脂肪性肝炎,甚至肝硬化。因此,早期诊治对阻止脂肪肝进展和改善预后十分重要。关于脂肪肝的诊断,过去必须根据肝穿刺病理检查进行确诊,近年来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特别是CT、MRI及超声显像在临床的广泛应用,不再经肝穿刺活检即能得到比较准确的临床诊断。 由于脂肪肝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指标,而肝穿刺活检又有创伤性,现主要采用B超和CT诊断脂肪肝。现已证实,通过影像学检查不仅可筛选脂肪肝,并能确定诊断。鉴于B超诊断脂肪肝具有经济、迅速、无创伤等优点,因此,定期给脂肪肝高危人群作肝脏B超检查是早期发现脂肪肝的最佳方法。 所谓脂肪肝高危人群是指存在脂肪肝发病的危险因素,比普通人群更易发生脂肪肝的群体。脂肪肝的高危人群主要包括肥胖症,特别是内脏脂肪性肥胖病人;糖尿病,特别是成年型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病人;长期大量饮酒者;高脂血症,特别是有血液甘油三酯升高者;长期服用损肝药物者;以及有肥胖症、糖尿病和脂肪肝家族史的个体。 总之,有脂肪肝发病的危险因素者要有自我保健意识,应定期(每年1~2次)作肝脏B超等影像学检查以早期发现脂肪肝。 如何对付脂肪肝? 脂肪肝是指脂肪在肝内的过度蓄积。一旦患了脂肪肝,应如何处置呢? 首先,找出病因,有的放矢采取措施。如长期大量饮酒者应戒酒。营养过剩、肥胖者应严格控制饮食,使体能恢复正常。有脂肪肝的糖尿病人应积极有效地控制血糖。营养不良性脂肪肝患者应适当增加营养,特别是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总之,去除病因才有利于治愈脂肪肝。 其次,调整饮食结构,提倡高蛋白质、高维生素、低糖、低脂肪饮食。不吃或少吃动物性脂肪、甜食(包括含糖饮料)。多吃青菜、水果和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以及高蛋白质的瘦肉、河鱼、豆制品等,不吃零食,睡前不加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