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中药汤剂治疗痛风的临床观察
自拟中药汤剂治疗痛风急性关节炎期的临床效果及有效率分析

自拟中药汤剂治疗痛风急性关节炎期的临床效果及有效率分析【摘要】目的:分析自拟中药汤剂对于痛风急性关节炎期(GA)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2年6月间入院治疗的60例GA患者。
随机数字表分组,A组30例开展自拟中药汤剂治疗;B组30例开展常规药物治疗。
对比治疗效果。
结果:A组的总有效率高于B组(P<0.05)。
治疗前组间的中医症状积分对比无差异(P>0.05)。
治疗后,A组的中医症状积分低于B组(P<0.05)。
结论:为GA患者实行自拟中药汤剂干预可以提升疗效,缓解中医症状。
【关键词】自拟中药汤剂;痛风急性关节炎期;有效率GA发病突然,症状为关节红肿和疼痛等,可造成关节畸形,且可能诱发肾损伤,具有不良预后[1]。
该病多采取中西医结合疗法,可以针对患者病因病机开展个体化治疗,尽快改善患者症状。
自拟中药方是该病的常用中医疗法,可发挥活血温阳、利湿清热等效用,具有较高的用药可行性。
基于此,本研究选择60例GA患者,用于分析自拟中药汤剂的治疗作用。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22年1月-2022年6月间入院治疗的60例GA患者。
随机数字表分组,A组30例,男患对比女患者值为19:11;年龄为29岁至75岁,均值(48.24±1.36)岁;病程为2个月至3年,均值(8.24±0.65)个月。
B组30例,男患对比女患者值为17:13;年龄为30岁至72岁,均值(48.50±1.47)岁;病程为3个月至3年,均值(8.59±0.69)个月。
数据经假设检验并无差异(P>0.05)。
1.2 方法B组予以常规治疗,嘱患者每日饮水超2L,严禁饮酒和高嘌呤类食物。
口服醋酸泼尼松片,用药最初的每次剂量是5mg,每日给药3次,3d后减量至每日3次,直至停药。
A组予以自拟中药汤剂,组方为知母(15g)、萆薢(12g)、石膏(40g)、栀子(12g)、苍术(15g)、黄柏(10g)、桂枝(6g)、红花(6g)、泽泻(10g)、干姜(10g)、鸡血藤(15g)、茜草(12g)。
自拟痛风汤剂治疗浊瘀痹结型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自拟痛风汤剂治疗浊瘀痹结型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姜丹吴坚(南通市中医院,江苏南通226001)【摘要】目的探讨自拟痛风汤剂治疗浊瘀痹结型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风湿科门诊收治的浊瘀痹结型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
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秋水仙碱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予自拟痛风汤剂口服。
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血尿酸和血沉;随访6个月观察2组患者复发率。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后血尿酸和血沉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痛风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
结论运用自拟痛风汤剂治疗浊瘀痹结型痛风性关节炎疗效显著,可减少复发,且毒副作用小,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痛风性关节炎浊瘀痹结型痛风汤剂临床疗效安全性DOI :10.19435/j.1672-1721.2018.05.062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是一种因嘌呤代谢异常引发的以高尿酸血症和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病变,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不断变化,我国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率逐年升高。
痛风性关节炎初期发作多见于下肢关节,一般下肢关节(以第一跖趾关节为常见)突起剧痛,多发于夜间,局部红肿灼热;行走困难,可同时伴有发热、头痛、畏寒等全身症状;口干烦躁,舌红苔黄或黄腻,脉数;湿热下行,络脉瘀结[1]。
根据中医理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属“痹证”范畴,近年来根据中医理论指导用药愈来愈受到临床关注[2,3]。
本研究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运用自拟痛风汤剂,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风湿科门诊收治的浊瘀痹结型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
自拟中药汤剂治疗痛风临床疗效观察

【 摘要】 目的
疗组 4 3例与对照组 4 3例 , 治疗组用宣痹止痛汤水煎汁 口服 , 次/ 。疗程均为 1 , 照组服用别 嘌呤 3 d 5d 对
心力 衰竭 发生 , 发展 的重要 , H C F时 肾 素一 血管 紧 张系 统
(A ) R S 激活 , 血管 紧张素 Ⅱ( n ) A gI 明显升 高 , I 引起 血管 伸
缩 , 加去 甲肾上腺 素 的释放 , 激醛 固酮分 泌 , 致 钠水 , 增 刺 导
[ ] U a Kn si Mi n S e a. dnict no hgl 3 rt H, ioht A, s o K ,t 1Ie t ao fai y a a o i f i h
性 早 搏 减 少 一 半 以 上 3例 , 足 半 2例 , 一 例 用 药 出 现 早 不 无 搏或早搏增多 。 2 3 血 的 肝 肾功 能 变 化 情 况 . 前后无异常 。 两 组 血 无 明显 差 异 , 疗 后 治
均有改 善 , 有效地拮抗 心 力衰竭 时神 经 内分泌 的激活 , 而联 合 治疗 C F时 没 有 取 得 更 加 显 著 疗 效 , 不 良反 应 较 单 用 H 且
[ ] 吴 向明. 4 维尔坦治疗充血性心力 衰竭 临床观察 . 临床心 血管病
杂 志 ,0 1 1 (2)5 -9 20 ,7 1 :75 .
自拟 中药 汤 剂 治 疗 痛 风 临床 疗 效 观 察
徐福 山 孙红梅
观察宣痹止痛汤治疗痛风性关节 炎 的临 床疗 效。方法 将8 6例患者 随机分成治
3 讨 论
充 血 性 心 力 衰 竭 ( H ) 各 种 心 脏 疾 病 导 致 心 功 能 不 C F是
全的一种综合证 j 。现代研 究认 为神 经 内分 泌过 度激活 是
中药内服外用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中药内服外用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中药内服外用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通过对照组和治疗组进行研究方法的比较,观察结果显示中药内服治疗组在缓解疼痛和降低尿酸水平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
中药外用治疗组在减轻关节炎症状和改善关节功能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安全性评价显示中药治疗在临床实践中表现出较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
在疗效评价方面,中药治疗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具有显著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望未来,中药内服外用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在临床上有望更加广泛应用,并为该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中药内服、中药外用、临床观察、治疗效果、安全性评价、疗效评价、临床意义、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痛风是一种代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高尿酸血症和反复发作的急性关节炎,临床症状包括关节红、肿、热、痛等。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亟需有效的治疗方法来控制症状和预防发作。
传统中医认为痛风是由于肝肾阴虚、风湿湿热等因素导致气血循环不畅,形成痹阻而发病。
中药作为治疗痛风的传统疗法,具有疏风祛湿、清热解毒、活血化痰等功效,对于缓解疼痛、减轻关节炎症状有一定的作用。
关于中药内服外用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仍有很多待探讨的问题。
本研究旨在通过临床观察,评估中药内服外用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和临床指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药内服外用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结果,评估中药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治疗选择,并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通过对疗效评价和安全性评价的综合分析,探讨中药内服外用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意义,为今后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展望。
希望通过本研究,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治疗提供更有效的方法,推动中药在治疗这一疾病中的应用与发展。
中药内服外用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中药内服外用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痛风性关节炎,在中医中常用中药进行内服及外用治疗。
本文通过对患者进行中药内服外用治疗并进行临床观察,总结出治疗效果及经验,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一、资料与方法1.1 选取对象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符合ACR/EULAR 2015年痛风诊断标准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共计80例。
1.2 分组将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40例,采用中药内服外用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非中药治疗。
1.3 治疗方法治疗组:内服中药方剂并进行外用中药贴敷治疗。
对照组:采用非中药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包括非甾体抗炎药及其他对痛风病症的常规治疗。
1.4 观察指标观察指标包括患者的疼痛缓解时间、关节功能恢复时间、C反应蛋白(CRP)及尿酸水平变化。
1.5 统计分析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t检验、卡方检验等方法。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临床观察结果2.1 患者基本情况治疗组患者男26例,女14例,平均年龄37岁;对照组患者男24例,女16例,平均年龄38岁。
两组患者在年龄及性别上无显著差异(P>0.05)。
2.2 疼痛缓解时间比较治疗组患者疼痛缓解时间为(2.4±0.5)d,对照组为(3.7±0.9)d。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CRP及尿酸水平变化比较治疗组患者CRP及尿酸水平显著下降,对照组下降幅度较小。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讨论中药内服外用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能显著缓解疼痛、促进关节功能恢复,降低CRP 及尿酸水平,治疗效果优于非中药治疗。
这与中药具有较好的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等药理作用有关。
本研究也发现中药治疗组的患者在治疗期间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而对照组则有个别患者出现胃肠道不适、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
自拟中药汤剂内服联合外敷在痛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特色疗法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J u l .2023,V o l .31N o .13质的堆积,缓解疼痛,消除水肿,从而改善患肢血管弹性,促进肩关节周围肌肉张力的恢复,增强患者肩部感觉输入,加快静脉血流速度,加快水肿吸收速度,促进患肢正常运动模式的恢复[18]㊂因此,京族医学特色技术联合肌内效贴扎技术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临床治疗中可作为一种补充治疗手段,以期达到更好的临床疗效㊂参考文献[1]纪树荣.康复医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63.[2]Y AMA N A K A H ,Y AMA N A K A H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e t w e e n c u t a n e o u s t e m p e r a t u r ea n dh a n de d e m aa n da l l o d y n i aaf t e r s t r o k e :t h ee t i o l og y o f sh o u l d e r -h a n ds y n d r o m e [J ].Ri n s h o S h i n k e i ga k u ,2015,55(1):1-7.[3]王磊,邱玲,彭金林,等.镜像疗法结合上肢双侧运动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20,42(6):533-535.[4]杨华.电针针刺经筋结点对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30(35):3939-3942.[5]王福玲.世界医学会‘赫尔辛基宣言“:涉及人类受试者的医学研究的伦理原则[J ].中国医学伦理学,2016,29(3):544-546.[6]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2016版中国脑血管病诊治指南与共识[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60,82-84.[7]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5-56.[8]谷云青,黄小丽,陈玥含,等.脑卒中肩手综合征相关因素及护理研究概况[J ].按摩与康复医学,2020,11(18):70-71,65.[9]王之虹.推拿手法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41-159.[10]黄永光,赵权,黄振凤,等.京族特色医药:自制艾绒及民间点灸治病的应用[J ].中国医药指南,2014,12(30):244-245.181.[11]石学敏.针灸学[M ].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135.[12]郑悦承.软组织贴扎技术[M ].台北:合记图书出版社,2007:147-148.[13]黄菲.针灸结合推拿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功能恢复及预后的影响分析[J ].西部中医药,2018,31(9):124-127.[14]孟楠,张利波,邱继文,等.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中医特色疗法的研究进展[J ].按摩与康复医学,2018,9(1):5-7.[15]黄永光,赵权,张帅,等.浅谈京族医学用药特点[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9,28(24):4-5,8.[16]牛兵.针刺结合推拿对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运动功能及关节活动度的影响[J ].医疗装备,2022,35(4):87-89.[17]张元,张弛,刘晓宇,等.艾绒的燃烧特征及其对骨关节炎大鼠的生物学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2020,45(17):4071-4080.[18]雷迈,李俊,吴旻,等.肌内效贴贴扎治疗模式对肩手综合征的影响研究[J ].按摩与康复医学,2017,8(14):16-18.(收稿日期:2022-03-19):周正新,E -m a i l :z h o u z h e n gx i n 1968@s i n a .c o m 第一作者:程晋科,E -m a i l :864306193@q q.c o m 自拟中药汤剂内服联合外敷在痛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程晋科1,刘楫帆1,刘长亮1,周正新2(1.安徽省金寨县中医院,安徽六安237300;2.安徽中医院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合肥230031)ʌ摘要ɔ 目的:探究自拟中药汤剂内服联合外敷治疗痛风的临床效果㊂方法:选取78例痛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㊂对照组口服别嘌醇片和塞来昔布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汤剂内服联合外敷治疗㊂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㊁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治疗前后的血尿酸水平㊁中医证候积分㊂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血尿酸水平和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血尿酸水平及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㊂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㊂结论:自拟中药汤剂内服联合外敷治疗痛风能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对降低患者血尿酸水平㊁改善临床症状有积极作用㊂ʌ关键词ɔ 中药汤剂;内服;外敷;痛风;血尿酸;中医证候积分;别嘌醇;塞来昔布中图分类号:R 259 文献标识码:AD O I :10.19621/j.c n k i .11-3555/r .2023.132438中国民间疗法2023年7月第31卷第13期特色疗法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J u l.2023,V o l.31N o.13痛风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进展性㊁代谢性疾病,患者发病与高尿酸血症㊁尿酸盐沉积存在密切关系,对患者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均造成不利影响[1]㊂西医治疗痛风以降血尿酸㊁消炎镇痛为主要目的,多使用抑制尿酸生成药物㊁促进尿酸排泄药物等,对降低痛风患者血尿酸水平有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2]㊂中医治疗痛风历史悠久,可归于 历节 痹证 等疾病范畴,可通过单药治疗㊁复方治疗㊁外治法及养生防治等多种方法达到降低血尿酸的目的[3]㊂研究发现,中药内服联合外敷治疗急性痛风发作有较好的效果[4]㊂基于此,本研究采用自拟中药汤剂内服联合外敷治疗痛风患者,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㊂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金寨县中医院收治的78例痛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㊂对照组男28例,女11例;年龄45~79岁,平均(57.83ʃ11.35)岁;病程最短5个月,最长9年,平均(4.22ʃ0.96)年;体质量指数21~26k g/m2,平均(23.55ʃ1.26)k g/m2㊂观察组男30例,女9例;年龄43~78岁,平均(58.26ʃ10.97)岁;病程最短7个月,最长9年,平均(4.36ʃ0.92)年;体质量指数21~27k g/m2,平均(23.84ʃ1.47)k g/m2㊂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㊂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20191116号)㊂1.2诊断标准 ①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下肢小关节突发疼痛㊁色红㊁肿胀等症状,合并口渴㊁发热㊁不安㊁心烦等症状;苔黄腻,舌红,脉滑数[5]㊂②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2019)“制定: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关节超声㊁双能C T或X线发现尿酸钠晶体沉积和/或痛风性骨侵蚀可确诊为亚临床痛风;至少发生1次关节肿胀㊁疼痛或触痛,为痛风诊断的必要条件㊂在关节或滑膜液中发现尿酸钠结晶,或出现痛风石,为痛风诊断的充分条件㊂有不符合充分条件者,依据临床症状㊁体征㊁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累计赋分,ȡ8分者诊断为痛风[6]㊂1.3纳入标准符合痛风的诊断标准;患者对本研究所用药物无过敏反应,且均签署知情同意书㊂1.4排除标准伴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㊁肝肾等脏器疾病者;伴类风湿关节炎㊁强直性脊柱炎㊁骨性关节炎等严重关节疾病或其他疾病导致关节畸形㊁残疾者;伴恶性肿瘤㊁精神系统疾病㊁消化系统疾病㊁皮肤感染性疾病者㊂2治疗方法2.1对照组采用别嘌醇片(广东彼迪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1368,0.1g/片)联合塞来昔布胶囊(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40072,0.2g/片)口服治疗㊂别嘌醇片每次0.1g,每日两次;塞来昔布胶囊每次0.2g,每日两次㊂持续治疗14d㊂2.2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汤剂内服联合外敷方剂治疗㊂外敷方剂:栀子20g,大黄30g,天花粉20g,黄柏20g,赤芍15g,白芷15g,姜黄15g,木香15g,冰片10g㊂外敷方法:将所有药材研磨成细粉,用蜂蜜或蛋清调匀后,以纱布包裹外敷于患处,连续治疗14d㊂内服中药汤剂:胆南星12g,栀子10g,当归10g,羌活10g,赤芍20g,黄柏20g,败酱草30g,莪术6g,土茯苓30g,三棱6g,制川乌6g (先煎),制草乌6g(先煎),木瓜10g,延胡索10g,甘草片6g,秦艽12g㊂水煎服,每剂煎取300m L药液,每日1剂,早晚分服,连续治疗14d㊂3疗效观察3.1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①疗效评定标准㊂显效:主要症状完全消失,关节功能基本恢复,血尿酸水平<416μm o l/L;有效:主要症状基本消失,关节功能恢复明显,血尿酸有所下降;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甚至加重[7]㊂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ˑ100%㊂②中医证候积分㊂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评估标准如下㊂A.关节肿痛:0分表示无痛感,2分表示较为疼痛,4分表示严重疼痛,6分表示剧烈疼痛㊂B.发热:0分表示体温正常,2分表示体温在37.5ħ左右,4分表示体温在37.5~38.5ħ之间,6分表示体温>38.5ħ㊂C.口渴:0分表示无口渴,1分表示轻微口渴,2分表示口渴多饮,3分表示口渴严重,喜欢冷饮㊂D.出汗:0分表示不出汗,1分表示微汗,2分表示大汗㊂E.心烦: 0分表示不心烦,1分表示心烦意乱㊂F.小便性质: 0分表示浅黄色,1分表示黄色,2分表示黄赤色,3分表示血尿㊂G.舌质:0分表示淡红色,1分表示舌红色,2分表示舌红干燥,3分表示舌红绛且异常干燥㊂48中国民间疗法2023年7月第31卷第13期特色疗法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J u l .2023,V o l .31N o .13H .舌苔:0分表示薄白苔,1分表示薄黄苔㊂I .脉象:0分表示正常,1分表示滑脉,2分表示滑数脉,3分表示滑疾脉㊂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痛风症状越严重[8]㊂③血尿酸水平㊂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酸水平,使用尿酸酶法检测㊂④不良反应发生率㊂统计两组患者转氨酶升高㊁消化道不适等不良反应发生率㊂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例数/总例数ˑ100%㊂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 P S S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㊂计量资料用均数ʃ标准差(x ʃs )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㊂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3.3 结果(1)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㊂见表1㊂表1 两组痛风患者治疗效果比较[例(%)]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观察组3919(48.72)18(46.15)2(5.13)37(94.87)һ对照组3912(30.77)17(43.59)10(25.64)29(74.36)注:与对照组比较,һP <0.05㊂(2)血尿酸水平及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尿酸水平和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㊂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尿酸水平和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血尿酸水平及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㊂见表2㊂表2 两组痛风患者治疗前后血尿酸水平和中医证候积分比较(x ʃs )组别例数时间血尿酸水平(μm o l /L )中医证候积分(分)观察组39治疗前550.37ʃ19.4716.85ʃ3.63治疗后308.16ʃ10.52әһ2.96ʃ0.34әһ对照组39治疗前549.49ʃ21.0416.78ʃ3.59治疗后351.32ʃ11.17ә8.71ʃ0.46ә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әP <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һP <0.05㊂(3)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㊂见表3㊂表3 两组痛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组别例数转氨酶增高消化道不适轻度皮疹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3901(2.56)01(2.56)对照组391(2.56)5(12.82)1(2.56)7(17.95)4 讨论现代诊疗技术不断发展,现代医学对痛风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当前临床已经充分认识到无症状高尿酸血症 高尿酸血症 尿酸盐沉积 痛风的病理发展过程[9]㊂国外研究亦将高尿酸血症和痛风定义为相同疾病的不同状态[10]㊂在痛风的治疗过程中,虽然别嘌醇等抑制尿酸生成药物对降低患者尿酸水平㊁遏制痛风病变㊁延缓疾病发展等均有良好的效果,但始终存在药物耐药性与不良反应等问题㊂中医治疗痛风多从脾㊁肾入手,认为痰湿㊁瘀浊为痛风的主要病因,辨证为痰浊阻滞型㊁痰热阻滞型㊁湿热蕴结型㊁肝肾阴虚型等不同证型,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11]㊂本研究充分借鉴全国名老中医蔡圣朝先生治疗痛风的经验,采用中药汤剂内服联合外敷的方案治疗痛风,并取得良好的效果㊂蔡圣朝先生认为,痛风的主要病机以脾肾亏虚为本,以风㊁寒㊁湿㊁热㊁痰㊁瘀为标,长期发展导致痰瘀互结,发于肢体经络,引发关节疼痛症状,因此应以补益脾肾㊁养血活血为治疗之本,兼用祛风散寒㊁清热除湿㊁舒筋通络等治疗方法[12]㊂本研究所用自拟中药内服汤剂中,土茯苓㊁败酱草为君药,二者合用,有清热解毒㊁祛湿散瘀之功;赤芍㊁黄柏为臣药,其中赤芍清热凉血,黄柏清热解毒;栀子㊁胆南星㊁羌活㊁当归㊁秦艽为佐药,其中栀子清肝利胆,胆南星清热化痰,羌活祛寒止痛,当归通经活络,秦艽清热止痹;川乌㊁草乌㊁甘草为使药,川乌㊁草乌通络止痛,甘草缓急止痛㊁调和诸药㊂诸药合用,共奏通经活络㊁活血化瘀㊁清热祛湿㊁通关利节㊁强脾健肾之功㊂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土茯苓可参与炎性反应㊁免疫反应㊁胶原分解代谢㊁血压调节等多项生物过程,能通过多个关键靶点参与痛风性肾病的治疗[13]㊂败酱草具有抗炎㊁镇痛㊁体外抑菌等药理作用[14]㊂黄柏在降低人体血尿酸水平的同时,能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保护人体心肌血管功能[15]㊂赤芍能通过多成分㊁多靶点㊁多途径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对改善人体血流动力学具有积极的作用[16]㊂当归可通过阿魏酸㊁川芎内酯D 等活性成分,影响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和细胞能量代谢,对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进展[17]㊂秦艽含有山柰酚㊁β-谷甾醇㊁龙胆苦苷等有效成分,可作用于相关靶基因,影响炎症因子释放及类风湿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的凋亡[18]㊂本研究以大黄㊁黄柏等药物研磨成粉后调敷于患处,活性成分经由皮肤直达病所,充分发挥药物功效㊂相关研究亦证实,双柏散(大黄㊁黄柏等制成)对减轻痛风患58中国民间疗法2023年7月第31卷第13期特色疗法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J u l.2023,V o l.31N o.13者关节疼痛程度㊁降低患者药物使用剂量均有积极作用[19]㊂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尿酸水平及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自拟中药汤剂内服联合外敷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血尿酸水平;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本研究治疗的安全性较高㊂本研究还存在样本量较小㊁缺乏随访研究的问题,后续需扩大研究规模,并以更长远的角度观察中药内服联合外敷对痛风治疗效果的影响㊂此外,本研究未对不同证型痛风患者的疗效进行深入研究,后续仍需筛选研究对象,并深入比较中药内服联合外敷对不同证型痛风患者的治疗效果㊂综上所述,痛风患者采用自拟中药汤剂内服联合外敷治疗能明显改善病情,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㊂参考文献[1]黄金时,肖永深,梁逸仙.祛瘀清热汤治疗痛风的疗效及对血清C反应蛋白㊁白细胞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影响[J].实用医技杂志,2021,28(10):1174-1177. [2]黄晶,杨婷,王雨,等.痛风病的国内外认识及治疗进展与思考[J].世界中医药,2021,16(1):1-7.[3]叶文静,程亚伟,邱晓堂.中医药治疗高尿酸血症的研究进展[J].海南医学,2020,31(9):1187-1190.[4]李莉,马金荣,潘红梅,等.中药内服外敷辅助秋水仙碱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60例[J].安徽医药,2020,24(11): 2276-2279.[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6]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会.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2019)[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20,36(1):1-13. [7]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8]南晓强,李娟娥,雷鹏.针刺联合息痛散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炎症因子㊁氧化应激表达的影响[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23(6):153-157.[9]R I C H E T T E P,D O H E R T Y M,P A S C U A L E,e ta l.2018 u p d a t e d E u r o p e a nl e a g u e a g a i n s tr h e u m a t i s m e v i d e n c e-b a s e dr e c o m m e n d a t i o n s f o r t h e d i a g n o s i s o f g o u t[J].A n nR h e u mD i s, 2020,79(1):31-38.(下转第95页)通信作者:赵立新,E-m a i l:332493013@q q.c o m第一作者:倪文杰,E-m a i l:n i w e n j i e16316310@126.c o m 飞针刺法联合维生素B1㊁维生素B12治疗孕期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观察段淑琴,赵立新(山西省中医院,山西太原030012)ʌ摘要ɔ目的:观察飞针刺法联合维生素B1㊁维生素B12治疗孕期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㊂方法:将200例孕期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㊂对照组采用口服维生素B1片(10m g/次, 3次/日)㊁维生素B12片(25μg/次,3次/日)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飞针刺法治疗(30m i n/次, 1次/日)㊂连续治疗20d后,比较两组患者的H o u s e-B r a c k m a n n(H-B)面神经功能分级㊁面神经功能评分及总有效率㊂结果:治疗20d后,观察组H-B面神经功能分级㊁面神经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结论:飞针刺法联合口服维生素B1㊁维生素B12可明显改善孕期面神经麻痹患者的H-B面神经功能分级㊁面神经功能评分,疗效优于口服维生素B1㊁维生素B12治疗,安全且无不良反应,患者依从性较好㊂ʌ关键词ɔ飞针刺法;维生素B1;维生素B12;孕期;面神经麻痹;面瘫中图分类号:R246文献标识码:AD O I:10.19621/j.c n k i.11-3555/r.2023.1325面神经麻痹又称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面神经炎 贝尔麻痹 等,中医称为 面瘫 口僻 等,治疗方法包括使用糖皮质激素㊁抗病毒药㊁营养神经药等西药,祛风通络类中药及针灸㊁推拿等疗法㊂多数孕妇患面神经麻痹后,因担心糖皮质激素㊁抗病毒药㊁祛风通络类中药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仅使用维生素B1㊁维生素B12等营养神经类药物,但会延缓疾病康复㊂针刺治疗面神经麻痹疗效显著,但针刺 透皮 时的疼痛又使部分孕期患者难以接受,依从性较差㊂飞针刺法进针速68中国民间疗法2023年7月第31卷第13期中西医结合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J u l .2023,V o l .31N o .13痛;车前子清热利湿;萆薢配泽泻既可渗湿祛浊,又可清热除痹,同时泽泻可增强萆薢利水渗湿之效,萆薢又助泽泻泄热除痹[14];佐以小剂量红花化瘀通利血脉,瘀热自清㊂诸药相伍,共奏清泄湿热浊毒㊁活血消肿㊁除痹止痛之功㊂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薏苡仁具有抗炎㊁镇痛的作用[15];苍术乙酸乙酯提取物对由二甲苯和巴豆油导致的小鼠耳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具有消肿㊁止痛的作用[16]㊂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V A S 评分及血尿酸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说明自拟消痛散风汤联合秋水仙碱片能更快缓解疼痛及降低血尿酸水平,且不易复发,有效避免长期因大剂量服用秋水仙碱片对胃肠道㊁肝肾功能造成的损害㊂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扬长避短,凸显其优势,易被患者接受,提高患者满意度㊂本研究样本量不足,观察时间较短,客观实验室指标不足,下一步仍需扩大样本量,进行多中心研究,进一步明确自拟消痛散风汤的临床疗效㊂参考文献[1]王诗源,孟庆岩,颜培正,等.中药复方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研究进展[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43(1):107-109.[2]陈群群,崔俊英,李朋,等.四黄膏外敷结合清热利湿通络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蕴结证)的疗效观察[J ].中国中医急症,2020,29(2):323-325.[3]陈灏珠,林果为,王吉耀.实用内科学(下册)[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663-2670.[4]杨小纯,刘维,吴沅皞.中医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最新研究进展[J ].中国中医急症,2017,26(6):1011-1013.[5]张志文,蔡雪,李宇丹.中药内外兼治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并高尿酸血症临床观察[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37(1):58-61.[6]邹冲,丁红,高蕊,等.中药新药多中心临床试验协作伦理审查共识(1.0版)[J ].中国中药杂志,2021,46(7):1696-1700.[7]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2016中国痛风诊疗指南[J ].浙江医学,2017,39(21):1823-1832.[8]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58-61.[9]M E R R I MA N T R .A nu p d a t eo n t h e g e n e t i c a r c h i t e c t u r eo f h y p e r -u r i c e m i a a n d g o u t [J ].A r t h r i t i sR e sT h e r ,2015,17(1):98.[10]陈光亮,周媛凤,张颖.治疗痛风和高尿酸血症药物研究进展[J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7,22(1):104-109.[11]王海燕.肾脏病学[M ].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435-1449.[12]武妤霞,郭颖,刘珊,等.周彩云教授论治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经验浅析[J ].陕西中医,2017,38(5):654-655.[13]钱玉中,苏于纳,李娜,等.论高尿酸血症的中医治疗思路[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2(12):21-22.[14]孙凡舒,汪悦,陆燕.辨证论治痛风性关节炎药对配伍规律探析[J ].中国中医急症,2018,27(10):1878-1880.[15]吴映梅.薏苡仁的药理活性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J ].农产品加工,2017,16(9):52-53,56.[16]陈晓光,金正男,黄红延.关苍术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抗炎作用实验研究[J ].延边大学医学学报,1999,22(2):105-110.(收稿日期:2021-04-27)(上接第86页)[10]B U R S I L L D ,T A Y L O R W J ,T E R K E L T A U B R ,e ta l .G o u t ,h y p e r u i c a e m i a a n dc r ys t a l -a s s o c i a t e dd i s e a s en e t w o k (G -C A N )c o n s e n s u s s t a t e m e n t r e g a r d i n g la b e l s a n dd e f i n i -t i o n s o f d i s e a s e o f g o u t [J ].A n nR h e u mD i s ,2019,78(11):1592-1600.[11]申林强,邓鑫杰,章淑薇,等.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发病机制及中医药干预作用[J ].中国民间疗法,2021,29(15):120-125.[12]陈婵,蔡圣朝.蔡圣朝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经验[J ].中国民间疗法,2021,29(9):30-31.[13]黄意婷,赵艺蔓,庾雪鹰,等.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土茯苓治疗痛风性肾病的作用机制研究[J ].中国医药,2020,15(7):1063-1066.[14]赵妮,方彩霞,王龙龙,等.北败酱草镇痛㊁抗炎及体外抑菌作用探讨[J ].西部中医药,2020,33(11):26-29.[15]王昱,陈凯,周苏雅,等.中药黄柏通过阻断R A S 对高尿酸血症C K D 大鼠心脏损伤的保护作用[J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21,22(7):579-582.[16]王心意,鞠建庆,田园硕,等.基于网络药理学的赤芍治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研究[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0,18(6):865-873.[17]李伟,王加志,陈丽娟,等.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当归抗神经退行性疾病活性成分与作用机制虚拟筛选[J ].西部中医药,2020,33(11):92-97.[18]肖剑伟,蔡旭,郭粉莲,等.基于网络药理学㊁分子对接及分子动力学探讨秦艽-桑枝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机制[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41(6):859-868.[19]秦惠何,杨洁娜,贺敏.中药内服㊁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及对I L -1β㊁N A L P 3的影响[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29(10):1093-1096.(收稿日期:2022-04-13)59中国民间疗法2023年7月第31卷第13期。
中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中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临床观察目的观察自拟痛风萆薢饮联合西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用秋水仙碱加服痛风萆薢饮汤剂,200ml/次,2次/d。
对照组为秋水仙碱或布络芬缓释胶囊口服,2w为一个疗程,共用2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疼痛改善情况,局部肿胀,功能活动,血生化尿酸,血沉、CRP值。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评分呈明显下降趋势,两组治疗后止痛效果相当,对照组总有效率88.0%,治疗组总有效率96.0%,对照组痊愈率40.0%,治疗组痊愈率56.0%,对照组未愈率12.0%,治疗组未愈率4.0%。
结论①痛风萆薢饮联合西药与单用西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止痛效果相当;②痛风萆薢饮联合西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效果较好,其在改善症状及降低实验室指标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标签:痛风性关节炎;痰瘀互阻证;痛风萆薢饮痛风性关节炎是临床常见的代谢和营养性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精神压力增大,活动量的减少,近年发病率有明显增多趋势。
而本病又与肥胖,高脂血症、2型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等疾病相伴而发,影响人们的工作、生活。
目前,把痛风性关节炎列入代谢综合症中的一个表现,我们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根据1977年美国风湿病协会制定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诊断标准》选取在我院住院及门诊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50例,其中男34例,女16例,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治疗组患者25例,男18例,女7例,年龄25~72岁,平均年龄54.56岁,病程3d~25年,患者血尿酸均高于正常值,女性≥350umol/L,男性≥420umol/L。
对照组患者25例,男16例,女9例,年龄23~74岁,平均年龄56.32岁,病程4d~28年,患者血尿酸也高于正常值,经统计学检验对照组和治疗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及血尿酸值的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
自拟菥萁痛风汤治疗50例痛风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自拟菥萁痛风汤治疗50例痛风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分析自拟菥萁痛风汤治疗痛风疾病的临床疗效以及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50例痛风患者,并随机选取同期接受治疗的36例痛风患者为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患者采用自拟菥萁痛风汤,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痛风舒片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经3个疗程的临床治疗后,实验组患者中治愈者30例(60%),总有效率为92%;而对照组治愈者15例(41.67%),总有效率为77.78%,差异具有显著性。
结论:经过一个疗效的临床治疗证实,自拟菥萁痛风汤在痛风病的临床治疗中疗效更为显著,可有效实现补肾壮阳,调理肾脏尿酸代谢平衡之功效,临床应用无任何毒副作用,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痛风中医学自拟菥萁痛风汤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483【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8-0416-01在我国中医理论中,痛风归属于“痹证”的范围,在其治疗上也有独特方法,临床治疗坚持“活血通络、清热利湿”基本原则,针对患者不同的体质、年龄、病程以及发病类型等等给予辩证治疗,药物毒副作用小,因此比较容易被患者所接受[1]。
目前,西药对于痛风疾病虽然起到较快,但是毒副作用较大,因此患者无法长期接受治疗。
为此,广大中医学者不断从中医学中发掘治疗痛风的有效治疗方法,在本文研究中笔者将运用独家配制的自拟菥萁痛风汤,用于治疗各类型痛风症状,临床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均选自于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50例痛风患者,另外选取同期接受治疗的36例痛风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中男性患者49例,女性患者37例,患者平均年龄(43.5±5.7)岁;患者病程为1.5d~33年,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拟中药汤剂治疗痛风的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2-07-17T11:37:31.10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9期供稿作者:贾秋颖
[导读] 痛风是一组由嘌呤代谢紊乱而导致血尿酸含量增高为特征的疾病。
目前在临床上呈现逐年增加的发病率。
贾秋颖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老年病一疗区吉林长春 130000)
【中图分类号】R2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9-0450-02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治疗痛风病的疗效。
方法将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的痛风病患者40例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20例,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辨证使用自拟中药汤剂,每日一剂,连用4周。
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17%。
结论自拟中药对于痛风病的治疗有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自拟中药汤剂痛风临床观察
痛风是一组由嘌呤代谢紊乱而导致血尿酸含量增高为特征的疾病。
目前在临床上呈现逐年增加的发病率。
其临床表现为高尿酸血症及由此引起的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或关节、肾脏或其他组织中尿酸盐沉积而引起这些器官的损害和痛风石的形成。
痛风起病隐匿或急骤,病程长,尚不能根治,男性多见于40岁以上,女性多见于绝经期后,男女之比为20:1,不少患者有痛风家族史。
一旦发作痛风,即可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日久造成严重的肾脏损害,甚则危及生命。
中医认为,痛风的病因病机是在气血亏虚、阴阳失调情况下感受风寒湿热之邪,日久痰浊瘀血互结,痹阻经络、血脉而致。
目前临床上对于痛风急性期的治疗药物主要集中在秋水仙碱、别嘌呤醇等有限的几种,虽然可以有效的控制病情,但随之而带来的副作用也不可忽视,我们在临床上一直在寻找既可以有效控制尿酸,又可以减少副作用的治疗药物,中药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现将自拟中药汤剂内服外用治疗痛风病得经验介绍如下。
1 资料
1.1病例选择。
1.2年龄在18~65岁之间。
1.3中医辨证标准。
脾虚湿阻证:无症状期,或仅有轻微的关节症状,伴有高尿酸血症,或见身困倦怠,头昏头晕,腰膝酸痛,纳食减少,脘腹胀闷,舌质淡胖或舌尖红,苔白或苔黄厚腻,脉细或弦滑等。
1.4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197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的分类标准。
(1)关节液中有特异性的尿酸盐结晶体。
(2)有痛风石,用化学方法(murexide试验)或偏振光显微镜观察证实含有尿酸盐结晶。
(3)具备以下临床、实验室和X线征象等12条中6条者:
① 1次以上的急性关节炎发作。
②炎症表现在1日内达到高峰。
③单关节炎发作。
④观察到关节发红。
⑤第一跖趾关节疼痛或肿胀。
⑥单侧发作累及第一跖趾关节。
⑦单侧发作累及跗骨关节。
⑧可疑的痛风石。
⑨高尿酸血症。
⑩关节内非对称性肿胀(X线片)。
⑾不伴骨质侵蚀的骨皮质下囊肿(X线片)。
⑿关节炎症发作期间关节液微生物培养阴性。
上述(1)(2)(3)项中,具备任何一项即可诊断。
1.5一般资料
选择于2011、1月~2011年11月期间就诊于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及病房的痛风病患者,均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
共计病人40例,年龄在18~65岁之间。
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病程、治疗前症状等方面经统计学分析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2 方法
2.1分组方法
将40例病人随机分成2组,其中治疗组20例,对照组20例。
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辨证使用自拟中药汤剂,每日一剂,连用4周。
2.2治疗方法
2.2.1基础治疗
㈠急性发作期要卧床休息,抬高患肢,注意保护受累关节。
㈡低嘌呤饮食,禁酒限烟。
㈢饮足够的水,每日2000ml以上。
2.2.2具体治疗
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口服中药汤剂
方药:山慈菇15,生薏米30,木瓜15,王不留行15,海桐皮15,白术15,茯苓30,车前草30,红花15,土茯苓20,防己10,杏仁
15,滑石20。
煎服方法:上方药物加水400ml,武火煮沸,文火煎煮30分钟,取汁100ml,早晚空腹温服,日一剂。
对照组: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别嘌呤醇。
2.3疗程
四周为一个疗程。
2.4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X2分析,疗效比较应用Ridit分析。
3 结果
两组病人总疗效分析
组别 n 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治疗组 24 4 6 10 4 83.33
对照组 24 2 4 12 6 75
从上表可知,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达83.33%,对照组总有效率达75%。
说明两组药物对于痛风病患者均有较好疗效。
4 讨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目前痛风已成为临床上极为常见的疾病,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存质量,日久还可导致肾脏损害,因此对于痛风的治疗已日趋被临床医务工作者重视。
从痛风的症状表现来看,发作部位以红、肿、热和剧烈疼痛为主,古人辨证多属外邪侵袭,湿热浊毒,留注关节,故常以风湿热痹论治。
对于痹症的病因,《内经》最早提出痹证的病因为风、寒、湿邪,有“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之说。
而《金匮要略》中提出的“经热则痹”的观点,是对《内经》痹症理论的有益补充。
痹证以寒、热、虚、实为辨证大纲即可。
其中“寒痹势重,而治反易;热痹势缓,而治反难;实者单病躯壳,易治;虚者兼病脏腑夹痰饮腹满等证,则难治”。
本方中山慈菇清热解毒,含秋水仙碱,可直接治疗痛风。
防己入经络而祛经络之湿,通痹止痛;配伍杏仁开宣肺气、通调水道,助水湿下行;滑石利湿清热,赤小豆,薏苡淡渗利湿,引湿热从小便而解,使湿行热去;薏苡仁还有行痹止痛之功;合用片姜黄、海桐皮宣络止痛,助主药除痹之功;全方用药,通络、祛湿、清热俱备,分消走泄,配伍周密妥当。
现代研究表明,本方具有很好的抗炎、解热作用;能麻痹骨骼肌,有镇痛作用;能降低血尿酸;可调整免疫功能;对改善微循环,分解关节粘连,促进组织液回流、吸收也具有显著的作用。
大量的临床报道证实,本方对痛风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均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本方用药针对性强,疗效非常确切,值得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