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给水管道布置的原则及要求
给排水系统中的管道布置优化

给排水系统中的管道布置优化在给排水系统中,管道布置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合理的管道布置不仅可以提高整个系统的效率,还可以减少能源消耗和维修成本。
本文将从管道布置的原则、优化方法和案例分享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管道布置的原则管道布置的原则可以概括为“短、直、平、省、稳”。
首先是“短”。
管道的长度越短,流体在管道中的阻力越小,能源消耗也越低。
因此,在布置管道时,应尽量减少管道的长度,避免不必要的弯曲和回旋。
其次是“直”。
直线段的管道对流体的阻力最小,因此,在设计管道布置时,应尽量减少管道的弯曲和转折,并避免设置过多的弯头和三通。
再次是“平”。
通常情况下,管道布置应尽量平行于地面或屋面,避免因管道的倾斜而增加了流体的阻力。
对于有坡度要求的管道,在布置时应保持坡度的稳定和连续。
其次是“省”。
在管道布置时,应尽量节约材料,避免浪费。
合理选择管道的直径和材质,可以在保持流速和流量要求的前提下,减少管道的使用成本。
最后是“稳”。
管道的稳定性对于系统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管道的支撑结构应坚固,避免因管道振动引起故障。
另外,布置管道时应考虑到扩展和维修的便利性,方便未来的系统升级和维护。
二、优化管道布置的方法优化管道布置的方法主要包括合理选择管道的路径和布置方式。
首先,根据给排水系统的实际情况,选择管道的起止点和路径。
通常情况下,起止点应尽量靠近,管道路径应尽量短,避免过长的管道给系统带来额外的压力损失。
其次,根据流量和流速要求,选择合适的管径。
对于大流量的管道,应选择较大直径的管道,以减小阻力和能耗。
而对于小流量的管道,可以选择较小直径的管道,以节省材料成本。
另外,要考虑到管道的连通性。
不同的管道可以通过设置安装井、调压室等设备进行连接,以便日后的维护和管道的扩展。
最后,要考虑到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布置管道时,应尽量避免穿越危险区域或易受损的建筑结构,确保管道的稳定和系统的安全运行。
三、优化管道布置的案例分享以某小区给排水系统的管道布置为例,根据以上原则和方法进行优化。
居住小区给水、排水系统

居住小区给水、排水系统居住小区是指含有教育、医疗、文体、经济、商业服务及其他公共建筑的城镇居民住宅建筑区。
根据我国《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我国城镇居民居住用地组织的基本构成为三级,划分界线如下:(1)居住组团,居住户数300~1000户,占地面积小于10×104m2,居住人口1000~3000人。
(2)居住小区,有若干个居住组团构成,居住户数3000~5000户,占地面积10×104~20×104m2,居住人口10 000~15 000人。
(3)居住区,有若干个居住小区构成,居住户数10 000~16 000户,居住人口30 000~50 000人。
居住小区给水、排水工程是指城镇中居住小区、居住组团、街坊和庭院范围内的建筑外部给水、排水工程,不包括城镇工业区或中小工矿的厂区给排水工程,是建筑给水、排水管道和市政给水、排水管道的过渡管段,其服务范围不同,给水、排水不均匀系数也不相同,所以居住小区给水、排水设计流量与建筑内部和城市给水、排水设计流量的计算方法均不相同。
居住小区给水、排水工程包括给水工程(生活给水、消防给水),排水工程(污水废水、雨水和小区污水处理)和中水工程。
第一节居住小区给水系统的分类与组成一、居住小区给水水源居住小区位于市区或厂矿区供水范围内时,应采用市政或厂矿给水管网作为给水水源,以减少工程投资。
若居住小区离市区或厂矿较远,不能直接利用现有供水管网,需铺设专门的输水管线时,可经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是否自备水源。
在远离城镇或厂矿的居住小区,可自备水源。
在严重缺水地区,应考虑建设居住小区中水工程,用中水来冲洗厕所、浇洒绿地和道路。
二、居住小区给水系统分类1.低压统一给水系统整个给水区域的生活、生产、消防等多项用水均以统一水压和水质,用统一管网供给各用户,这种系统称为统一给水系统。
在居住小区中对于多层建筑群体,生活给水和消防给水都不会需要过高的压力,因此采用低压统一给水系统。
居住小区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居住社区给水排水设计规范CECS57∶94主编单位:南京建筑工程学院批准部门: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批准日期:1994 年6 月1 日目录1 总则2 术语、符号2.1 术语2.2 符号3 给水3.1 水量、水质和水压3.2 水源3.3 给水系统3.4 给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3.5 设计流量和管道水力计算3.6 给水管道材料及附件3.7 水泵房、水池和水塔4 排水4.1 排水体制4.2 排水量4.3 排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4.4 排水管道水力计算4.5 排水管材、检查井、雨水口4.6 排水泵房4.7 污水解决附录A 地下管线(构筑物)间最小净距附录B 本规范用词说明附加说明前言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执行,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居住社区建筑在全国大量兴起。
为了规范居住社区给水排水设计, 我协会建筑给水排水委员会组织南京建筑工程学院主编, 同济大学, 江苏省建筑设计院、杭州市建筑设计院, 南京市政工程设计院等单位参与, 共同制订《居住社区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规范组通过三年的工作, 广泛征求有关单位和专家的意见, 最后由建筑给水排水委员会审查定稿。
现批准《居住社区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编号为CECS57∶94, 并推荐给各工程建设设计, 施工单位使用。
在使用过程中, 请将意见及有关资料寄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建筑给水排水委员会(上海广东路17 号, 邮编202302)。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1994 年6 月1 日1 总则1.0.1 为使居住社区给水排水工程设计符合国家经济、技术政策法令, 做到安全合用、经济合理, 特制订本规范。
1.0.2 本规范合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居住社区的室外给水排水工程设计。
1.0.3 居住社区给水排水工程设计, 应以城乡给水排水总体规划和居住区, 居住社区的建筑、道路具体规划为重要依据, 综合考虑社区地形、各专业管道布置和建筑物管道的接点等诸因素, 做到设计合理、施工方便。
1.0.4 在地震、湿陷性黄土、膨胀土以及其它地质特殊地区设计居住社区给水排水工程时, 尚应按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执行。
给水管道布线原则

给水管道布线原则给水管道布线原则是在建筑或管道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直接关系到供水系统的正常运行和使用效果。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给水管道布线原则,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1. 管道布线的合理性在给水管道的布线过程中,应该根据具体的使用需求和空间条件来进行合理的规划。
首先,需要考虑管道的长度和直径,以确保供水的稳定性和流量的满足。
其次,应该避免管道过长或弯曲过多,以减少水流的阻力和压力损失。
2. 管道的坡度和高度给水管道的布线中,应该注意管道的坡度和高度的设置。
合理的坡度可以保证水流的顺畅,避免积水和堵塞的情况发生。
同时,管道的高度也需要考虑到使用者的便利性和安全性,不能太低或太高。
3. 管道的交叉和穿越在给水管道的布线中,经常会遇到其他管道或建筑物的交叉和穿越。
在这种情况下,应该遵循合理的布线原则,避免管道的交叉和干扰。
另外,还需要注意管道的穿越位置和方式,以确保施工的安全和不影响其他设施的正常使用。
4. 管道的支撑和固定为了保证给水管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布线过程中需要注意管道的支撑和固定。
合理的支撑和固定可以防止管道的晃动和脱落,减少管道的磨损和泄漏的可能性。
5. 管道的维护和检修在给水管道的布线中,需要考虑到管道的维护和检修的需求。
合理的布线可以方便后期的维护和检修工作,减少对其他设施的干扰和影响。
给水管道布线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工作,需要考虑到多个方面的因素。
合理的布线原则可以保证供水系统的正常运行和使用效果,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在实际工程中,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确保布线的质量和效果。
给排水专业管线排布原则规范条款

给排水专业管线排布原则规范条款雨水:热水及饮水供应: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 50084-200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手册(92年12月第一版)暖通专业: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43--2002)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019--2003)《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建筑设备施工安装通用图集—通风与空调工程》(91SB6-1 2005)电气专业: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 16-929.11.4电缆桥架(梯架、托盘)水平敷设时的距地高度一般不宜低于 2.50m,垂直敷设时距地1.80m以下部分应加金属盖板保护,但敷设在电气专用房间(如配电室、电气竖井、技术层等)内时除外。
9.11.6电缆桥架多层敷设时,其层间距离一般为:控制电缆间不应小于0.20m;电力电缆间不应小于0.30m;弱电电缆与电力电缆间不应小于0.50m,如有屏蔽盖板可减少到0.30m;桥架上部距顶棚或其他障碍物不应小于0.30m。
9.11.7几组电缆桥架在同一高度平行敷设时,各相邻电缆桥架间应考虑维护、检修距离。
9.11.9下列不同电压、不同用途的电缆,不宜敷设在同一层桥架上:(1)1kV以上和1kV以下的电缆。
(2)同一路径向一级负荷供电的双路电源电缆。
(3)应急照明和其他照明的电缆。
(4)强电和弱电电缆。
如受条件限制需安装在同一层桥架上时,应用隔板隔开。
9.11.10电缆桥架与各种管道平行或交叉时,其最小净距应符合表9.11.10的规定。
9.11.11电缆桥架不宜敷设在腐蚀性气体管道和热力管道的上方及腐蚀性液体管道的下方,否则应采取防腐、隔热措施。
9.12.2封闭式母线水平敷设时,至地面的距离不应小于2.20m。
垂直敷设时,距地面1.80m以下部分应采取防止机械损伤措施。
但敷设在电气专用房间内(如配室、电机室、电气竖井、技术层等)时除外。
9.12.3封闭式母线水平敷设的支持点间距不宜大于2m。
住宅设计要求与标准(给排水)

给排水(一) 说明1.本设计要求适用于住宅项目,按照给水系统、排水系统、消防系统、设备要求等方面制定。
2.本设计要求中安装高度均指到建筑完成面的距离。
3.除特别注明外,标高以m计,其余均以mm计。
4.当地若有特殊要求或习惯性做法时,按当地要求执行;否则,按本设计要求执行。
(二) 给水系统1管材选型1.1室外部分(1)市政给水管DN≥100采用水泥砂浆衬里球墨铸铁管,DN<100采用衬塑钢管。
(2)加压给水管埋地部分采用衬塑钢管,DN≤100丝扣连接,DN>100沟槽式卡箍连接,应视具体情况考虑防腐。
1.2室内部分户内水表前采用衬塑钢管,表后冷水采用冷水PP-R管,热水采用专用热水PP-R管,管材必须经过8760h热稳定性试验。
1.3水池、水泵房管材水泵吸水管(自与吸水总管连接处或水泵吸水管的阀门至伸入水池部分)、水池补水管(伸入水池部分)、水池溢流排水管及放空排污管采用薄壁不锈钢管,其他采用衬塑钢管或厂家配套的不锈钢管。
1.4绿化、喷灌管材采用PVC-U给水管,管道阀门DN≤50采用铸铁截止阀,DN>50采用铸铁闸阀。
1.5水景管材水泵出水管、埋地部分及水池补水管均采用PVC-U给水管。
2技术要求2.1室内管道布置原则(1)给水管道大于DN25(外径dn32)时,应考虑表后设置多条给水管(总流量与表前总管流量相当)入户。
(2)当给水管道布置在找平层内时,客(餐)厅冷(热)水管距墙边100mm布置,冷热水管中心间距100mm;卫生间内管道原则上布置在墙体内,如遇结构柱或剪力墙时可布置在沉箱内。
管道不应布置在卧室内。
2.2水表、洗衣机、热水器的设置要求2.2.1水表及水表井:住宅在每层楼梯间或前室设独立水表井间,给水立管及水表均布置在水表井内,自首层起每五层在水表井内设DN15清洁水龙头一个,每层水表井均设置排水地漏。
水表井尺寸按最小要求设置。
2.2.2洗衣机:生活阳台或卫生间设置洗衣机龙头,洗衣机龙头安装高度为1.20m。
居住小区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户供水
给水管道宜与道路中心线或主要建筑物呈平行敷设 并尽
量减少与其他管道的交叉
给水管道与其他管道平行或交叉敷设的净距 应根据两种
管道的类型 埋深 施工检修的确定 一般可按本规范附录 采用
给水管道与建筑物基础的水平净距 管径
时 不宜小于
管径
时 不宜小于
城镇给水管网的水量 水压能满足小区给水要求时 应采 用直接给水方式 城镇给水管网的水量 水压周期性或经常不足 时 应根据城镇供水条件 小区规模和用水要求 技术经济 社 会和环境效益等综合评价确定给水方式
给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
小区干管应布置成环网或与城镇给水管道连成环网 小区
支管和接户管可布置成枝状
小区干管宜沿用水量较大的地段布置 以最短距离向大用
居民生活用水量
公共建筑用水量
消防用水量
浇洒道路和绿化用水量
管网漏失水量和未预见水量
居住小区居民生活用水定额及小时变化系数可按表
确定
居住小区居民生活用水定额及小时变化系数
表
住宅 卫生器具 设置标准
每户设有大便器 洗涤盆 和沐浴设备
每户设有大便器 洗涤盆无沐浴设备
每户设有大便器 洗涤盆 沐浴设备 和集中热水供应
用水
情 最高日
况
人
分区
平均日 人
时 变化 系数
最高日 人
平均日 人
时 变化 系数
最高日 人
平均日 时变化 人 系数
一
二
三
四
五
注
本表所列用水量已包括居住小区内小型公共建筑的用水量 但未包括浇洒道
路 大面积绿化和大型公共建筑的用水量
所在地区的分区见现行的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中规定
给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

二.小区给水管道的布置、敷设及管材
1. 小区给水管道布置与敷设原则 ⑴ 小区的给水管网宜布置成环状或与城镇给水管道连成环网; 小区支管和接户管可布置成枝状。小区干管宜沿用水量较大的 地段布置,以最短距离向大用户供水。小区支管一般不宜布置 在底层住户的庭院内。给水管应尽量敷设在人行道和绿地下, 便于检修和减少对道路交通的影响。 ⑵ 小区管线应进行综合布置,应根据其用途、性能等合理安 排、避免产生不良影响。 ⑶ 给水管道的埋深应大于冻土深度,在道路路面下的给水管 覆土厚度应大于0.7m。 ⑷管道与建筑物、构筑物的平面最小距离
三.小区给水工程施工
2)铺管 ① 检查管材:管材应符合设计要求,无裂纹、砂眼等缺陷。 ② 清理承插口:给水承插铸铁管出厂之前内外表面涂刷的沥 青漆,影响接口的质量,将承口内侧和插口外侧的沥青除掉。 ③ 运管及排放:将检查合格并清理承插口的管材,运至施工 现场,一根接一根排放于沟边,使承口向着来水方向。 ④ 铺管与对口:将放在沟边的管子逐根放入沟底;使插口插 入承口内,通常不插到底,留3~5mm的间隙;然后用三块楔 铁调整承插口的环形间隙,使之均匀。 管道铺完后应找平、正。为防止捻口时管道位移,在其始端、 分支、拐弯处以道木顶住,每节管中部400mm左右厚的土。
2.小区给水管道布置与敷设 居住小区给水管道有干管、支管和接户管三类,布置顺序为干管、支管、 接户管。 干管布置在小区道路或城市道路下,以最短距离向大用户供水。干管宜 布置成环状或与城市管网连成环状,与市政给水管的连接管不宜少于2条, 当其中1条发生故障时,其余连接管应能通过不小于70%的设计流量。 支管布置在居住物群的道路下,与小区干管连接,一般为树状。 接户管布置在建筑物周围人行便道或绿地下,与小区支管连接,向建筑 物内供水。 居住小区室外给水管道外壁距建筑物外墙的净距不宜小于1m,且不得 影响建筑物的基础。 室外给水管道最小覆土深度不得小于土壤冰冻线以下0.15m,车行道下 的管线覆土深度不宜小于0.7m。 为便于小区管网的调节和检修,应注意阀门的设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请打赏支持我们!不胜感激!
【专业知识】小区给水管道布置的原则及要求
【学员问题】小区给水管道布置的原则及要求?
【解答】1、小区干管应布置成环状或与城镇给水管风连成环网。
小区支管和接户管
可布置成枝状。
2、小区干管宜沿用水量较大的地段布置,以最短距离向大用户供水。
3、给水管道宜与道路中心线或主要建筑物呈平行敷设,并尽量减少与其他管道的交叉。
4、给水管道净距是指管外壁距离,管道交叉设套管时指套外壁距离,直埋式热力管
道指保温管壳外壁距离。
5、给水管道与建筑物基础的水平净距:管径为100~150时,不宜小于 1.5m;管径为50~75mm时,不宜小于 1.0m.
6、生活给水管道与污水管道交叉时,给水管应敷设在污水管道上面,且不应有接口
重叠;当给水管道敷设在污水管道下面时,给水管的接口离污水管的水平净距不宜
小于1.0m.
水管管顶以上的覆土深度,在不冰冻地区由外部荷载、水管强度、土壤地基、其他
管线交叉等条件决定,金属管道一般不小于0.7m,非金属管道不小于 1.0-1.2m.
冰冻地区,管道除了以上考虑外,还要考虑土壤冰冻深度。
缺乏资料时,管底在冰
冻线以下的浓度如下:管径在300-600mm时为0.75d;管径大于600mm时,为0.5d. 在土壤耐压力较高和地下水位较低处,水管可直接埋在管沟中未扰动的天然地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