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布置要求及原则
管道布置的原则和方法

管道布置的原则和方法管道布置是流体传输系统设计中的重要环节。
合理的管道布置可以提高流体输送的效率、降低能耗、降低维护成本、延长设备寿命等。
本文将介绍管道布置的原则、方法以及常见问题。
管道布置的原则管道布置有以下几个原则:1. 最短距离原则管道布置时应尽量采用最短的距离。
最短的距离能够减少管道材料的使用量、减少管道阻力、缩短流体传输时间等。
但在一些情况下,如受限空间或管道阻塞等,可能无法满足最短距离原则。
2. 最小阻力原则管道布置时应尽可能地减少管道内摩擦阻力和局部阻力。
一般来说,流速越大、管道直径越小、流体粘度越大、管道弯头越多,阻力就越大。
因此,应尽可能地采用直线管道、大直径管道、少弯头的布局方式。
3. 合理分布原则管道应合理布置,避免某一管段过长或过短。
过长的管道容易产生流体冲击或降低流量,过短的管道则会增加管道接头和防腐苯酚剂消耗。
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采用分组布置、并列布置等方式。
4. 安全可靠原则在管道布置过程中,还要考虑安全和可靠性。
管道布置应符合相关安全标准和法规要求,确保设备的稳定运行。
当管道必须穿越其他设备时,还需参考相关设备的布置、操作和维护要求,以确保管道能够平稳地通过。
管道布置的方法在应用管道布置的原则时,可采用以下几种管道布置的方法。
1. 直线布置法直线布置法是使流体沿直线流动的布局方式。
在这种布置方式中,管道无弯曲后拐角,可以减少管内摩擦阻力和局部阻力,并提高传输效率。
但是,管道变化较小、地形不平坦、几何形状不是规则的等情况下,直线布置法并不适用。
2. 旋转布置法旋转布置法是使管道在空间中按一定曲线旋转的布局方式。
这种布置方式可以使管道在空间中充分铺设,避免拐角处堵塞,提高流体传输效率。
但是,在管道布置中运用旋转布置法也需注意管道半径、流速、斜率等各种因素,以确保管道连接可靠。
3. 放射布置法放射布置法是从中心向四周辐射状似树枝的布局方式,适用于多个设备在同一中心点上的场合。
管道布置的一般要求

管道布置的一般要求1、布置管道时,应对全装置所有管道(包括生产系统管道、辅助系统管道、电缆及电缆、仪表栏桥架、采暖通风管道等)全盘考虑,统一规划。
2、为便于安装、检修和操作管理,管道应尽可能的架空敷设,必要时,也可埋地或管沟敷设。
3、消防水和冷却水总管以及下水管一般为埋地敷设,管外表面应按有关规定采取防腐措施。
4、埋地管道应考虑车辆荷载的影响,管顶与路面的距离不小于0.6m,并应在冻土深度以下。
5、管道布置的净空高度、通道宽度、基础标高应符合技术规定的要求。
6、应按国家现行标准中许用最大支架间距的规定进行管道布置设计。
7、管道布置设计应考虑便于作支吊架的设计,使管道尽量靠近已有建筑物或构筑物,但应避免使柔性大的构件承受较大的荷载。
8、在有条件的地方,管道应集中成排布置。
在穿墙或楼板时应注意尽可能的利用设备预留孔,以免楼板开孔太多。
裸管的管底与管托底面取齐,以便设计支架。
9、无绝热层的管道不用管托或支座。
大口径薄壁裸管及有绝热层的管道应采用管托或支座支撑。
10、进行管道布置设计时,应尽量避免气袋、口袋和盲肠。
对于“无袋形”、“带有坡度”、及“带液封”等要求的管道,应严格按PID要求配管。
11、管道不应挡门挡窗,也应尽量避免从电机、配电盘、仪表盘的上方通过。
12、管道布置应考虑操作、安装及维护方便,不影响起重机的运行。
在建筑物安装孔的区域不应布置管道。
13、在有吊车的情况下,管道布置应不妨碍吊车工作。
14、管道的布置不应妨碍设备和管件、阀门的检修,塔及容器的管道不可从人孔的正前方通过,以免妨碍人孔的开启。
15、管道应尽量平行敷设,在管道应力许可范围内,尽量走直线,少拐弯、交叉,尽量做到配管整齐美观。
16、管道垂直面布置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热介质的管道在上,冷介质的管道在下。
2)无腐蚀的管道在上,有腐蚀的管道在下。
3)小管道应尽量支撑在大管道的上方或吊在大管道的下面。
4)气体管道在上,液体管道在下。
给排水管道布置及埋设简述

给排水管道布置及埋设简述给排水管道是城市基础设施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它涵盖了城市的供水、排水、垃圾处理等方面。
而管道的布置及埋设是给排水系统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进行简述。
一、给排水管道布置的原则(1)水平流动原则:管道应尽可能地沿着地形水平布置,不要出现急转弯和上下坡,以减少水流的速度和防止堵塞。
(2)保证正常运行原则:管道布置应尽可能简单直接,以保证管道良好的自洁性和畅通性,避免管道堵塞或腐蚀。
(3)节约土地原则:采用开挖法或管道穿越地面方式时,应尽可能减少对土地的占用,以达到节约土地的目的。
二、给排水管道埋设的方法(1)开挖法:该方法适用于管道穿越硬质土层或深度较浅时。
在开挖地面的同时,将管道放入管沟中,并用砂石等材料进行回填,然后压实。
(2)推管法:该方法适用于管道埋设较深或地形复杂的情况。
先在需要铺设管道的地面上搭设架子,然后将管道按照需要的方向进行推移,完成后将架子拆除即可。
(3)钻地法:该方法适用于管道穿越道路、河流、铁路等场合,通过钻探机将管道贯穿过去,并根据需要在两端设置井口进行维护和修理。
(1)管道设计:根据城市的规划和用水量,设计出一套合理的给排水管道系统。
(2)选址:根据管道设计的需要,选取合适的地段进行铺设,避免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3)地形测量:对选址地块进行详细的地形测量,包括有关地表高程、地形状况、地质情况等,以便设计出最合适的布局方案。
(4)管路布置:按照设计方案,确定管道的走向、深度和坡度等要求。
(5)管道设计图纸的绘制:根据上述步骤,绘制出详细的设计图纸,包括管道的走向、节点位置、管径等。
(1)管道与道路的交叉:管道应在道路下方埋设,并且要保证足够的覆土深度和强度。
(2)管道与地下管线的交叉:管道应垂直穿越地下管线,并设置管道维护井。
(3)管道出水口的设置:柔性管道应设置防腐、防渗透和过滤装置,以保证出水口的水质达标。
(4)管道的维护与保养:定期对管道进行巡检和维修,及时发现并处理管道故障。
管道布置设计的基本要求及原则

汇报人:
CONTENTS
管道布置设计 的基本要求
管道布置设计 的原则
管道布置设计 的细节处理
管道布置设计 的应用范围
管道布置设计 的发展趋势
PART ONE
管道布置设计应满足生产工艺流程的要求,确保物料流动顺畅。 管道布置应符合工艺流程图的要求,确保管道连接正确、合理。 管道布置应满足工艺设备的要求,确保管道与设备之间的连接安全可靠。 管道布置应满足工艺控制的要求,确保工艺参数的测量、控制和调节方便可靠。
管道布置时应预留足够的空间,以便操作人员能够安全、方便地进行设备的维护和检修。
在满足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管道的弯曲和交叉,以提高管道的流通能力和减小流体阻力。 应根据管道内的介质和操作条件,合理选择管道的材料和规格,以确保管道的耐久性和安全性。
在进行管道布置时,应充分考虑管道的支撑和固定方式,以确保管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降低污染排放:优化管道设计,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循环利用资源:利用可再生资源,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
提高环境适应性: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和环境特点,合理设计管道布局,提高环 境适应性。
高效节能设计是未来管道布置设计 的发展趋势,旨在降低能源消耗和 减少环境污染。
高效节能设计注重优化管道系统的 整体结构和布局,减少能源损失和 浪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在化工行业中,管道布置设计需要根据 工艺流程和设备布置进行合理规划,以 满足生产过程中的工艺要求和安全要求。
管道布置设计在化工行业中的应用需要 充分考虑管道的耐压、耐腐蚀、耐高温 等性能,以确保管道在使用过程中的安 全可靠。
管道布置设计在石油工业中广泛应用于油气的输送和分配。 管道布置设计需考虑石油工业中不同油品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在石油工业中,管道布置设计需遵循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安全和环保。 管道布置设计在石油工业中需要考虑到油井分布和运输需求等因素。
管线布置的原则和要求

管线布置的原则和要求管线布置是指在工业设施或建筑物中,根据工艺要求和工程设计,合理安排和布置管道系统的过程。
合理的管线布置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能源的消耗,还能保障人员的安全和设施的正常运行。
本文将从设计的角度,介绍管线布置的原则和要求。
一、布置原则1. 管线布置应根据工艺流程进行。
在进行管线布置时,需要充分了解工艺流程和工艺要求,按照工艺流程的顺序,合理布置管道。
这样可以确保管道的连续性和流程的顺畅,避免因布置不当而导致的工艺异常或设备故障。
2. 管线布置应考虑安全因素。
安全是管线布置的首要考虑因素,应尽量避免管道与高温、高压设备或易燃易爆物质接触,并设置防火、防爆措施。
同时,还要确保管道的通风和疏水,并设置安全阀和泄压装置,以保障系统的安全运行。
3. 管线布置应考虑维护和检修的便利性。
在进行管线布置时,应充分考虑到设备的保养和检修需求,合理设置检修口和维护通道,以便于设备的维修和更换。
此外,还应设置监测装置,及时掌握管道的运行状态,以便进行维护和修理。
4. 管线布置应尽量缩短管道长度。
管道长度的增加会增加阻力和能源消耗,因此在进行管线布置时,应尽量减少管道的长度。
可以通过合理选择管道的走向和布置方式,使管道的长度最小化,从而降低能源的消耗和运行成本。
二、布置要求1. 管线布置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
在进行管线布置时,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设计和施工,确保管道的质量和安全。
同时,还要考虑到工艺的特殊要求,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优化。
2. 管线布置应合理安排管道间距和管道高度。
管道间距的设置要考虑到设备的安装和维护空间,以及人员的通行需求。
管道高度的设置要考虑到设备的高度和操作的便利性,避免出现高度过低或过高的情况。
3. 管线布置应根据流体的性质进行。
不同的流体具有不同的性质和要求,因此在进行管线布置时,需要根据流体的性质,选择合适的管道材料和管道直径,并设置相应的阀门和附件,以确保流体的正常运行和控制。
管道布置原则

管道布置原则(1)大直径管道应靠近管廊柱子布置;(2)小直径、气体管道、公用工程管道直布置在省廊中间;(3)工艺管道宜布置在与省廊相连接的设备一侧;工艺管道视其两端所连接的设备管口标高可以布置在上层或下层;(4)需设置“Ⅱ”型补偿器的高温管道,应布置在靠近柱子处,且‘Ⅱ”型补偿器宜集中设置;(5)低温介质管道和液化烃管道,不应靠近热管道布置;也不要布置在热管道的正上方;(6)对于双层管廊,气体管道、热管道、公用工程管道、泄压总管、火炬干管、仪表和电气电缆糟架等宜布置在上层;一般工艺管道、腐蚀性介质管道、低温管道等直布置在下层;(7)管廊上管道设计时,应留10%-20%裕量。
管线综合布置的一般原则(1)采用城市统一的坐标和标高系统。
(2)地下管线一般自建筑向道路中心线由近到远敷设。
其一般的顺序为:电讯管、缆一电力电缆一热力管线一煤气管线一给水管线一雨水管线一污水管线(3)为了便利管线综合和管理工作,对各种管线在市政道路下的位置,大中城市一般均有基本定位,各城市可以统一规定各类管线在道路上的方位。
如规定电力电缆、煤气、污水管线布置在道路的东侧或南侧;电讯、热力、给水、雨水管线布置在道路的西侧和北侧。
在作小区管线综合时,规划设计单位宜遵循当地的上述规定,并结合小区实际,统一合理地解决各类管线的位置。
这是小区工程管线综合的关键。
(4)各类地下管线在处理竖向位置时,由地面向下的顺序一般为:电讯管、缆一热力电缆一电力管线一煤气管线一给水管线一雨水管线一污水管线其中,要点是电讯管缆应在其他管线之上,而污水管线则应在其他管线的最下方。
(5)所有管线均应力求短捷,少转变、少交叉,尽量和道路平行或垂直敷设;当管线必须转弯敷设时,其转弯半径应符合有关规定。
(6)当几条管线交叉布置发生矛盾时,一般应以压力流管道避让重力流管道;小管径管道让大管径管道;技术要求低的管线让技术要求高的管线;新建管线让已建的永久管线。
(7)所有管线提倡直埋,除明沟排(雨)水外,一般不做地下管沟如电缆沟、暖气沟等:地下管线的上部覆土深度应符合地下管线最小覆土深度表(见表2 -3 - 21)的要求。
管道布置的原则和方法

管道布置的原则和方法一管道布置设计的主要原则由于化工产品种类繁多,生产操作条件不一,输送介质性质复杂。
因此,管道布置与安装应根据工艺流程的要求、操作条件、输送物料的性质、管径大小等,并结合设备布置、建筑物及构筑物的情况进行综合考虑,使管道能充分满足生产要求,保证安全生产,便于操作维修,而且还要整齐美观。
(一) 物料因素输送有毒或有腐蚀性介质的管道,不得在人行道上空设置阀体、伸缩器、法兰等,若与其他管道并列时应在外侧或下方安装。
输送易燃、易爆介质的管道不应敷设在生活间、楼梯和走廊等处,一般应配置安全阀、防爆膜、阻火器、水封等防火防爆安全装置,并应采取可靠的接地措施;易燃易爆及有毒介质的放空管应引至室外指定地点或高出层面2m以上。
管道敷设应有坡度,以免管内或设备内积液,坡度方向一般为顺介质流动方向,但也有与介质流动方向相反的情况,如氨压缩机的吸入管道应有≥o.005的逆向坡度,坡向蒸发器;其排气管道应有o.01一o.02的顺向坡度,坡向油分离器。
管道坡度一般为:蒸汽0.002—0.005 蒸汽冷凝水0.003冷冻盐水0.005 压缩空气0.004真空0.003 清净下水0.005生产废水0.001 一般气体易流动液体0.005黏度大的液体可取0.01,含固体颗粒的流体最大可取0.05。
长距离输送蒸汽的管道要在一定距离处安装疏水阀,以排除冷凝水。
冷热流体应相互避开,不能避开时,冷管在下,热管在上;塑料管或衬胶管应避开热管。
(二) 施工、操作与维修管道尽量架空敷设,平行成列走直线,少拐弯(应做自然补偿,方便安装、检修、操作除外)、少交叉以减少管架的数量;并列管线上的阀门应尽量错开排列;从主管上引出支管时,气体管从上方引出,液体管从下方引出。
管道应尽量集中敷设,在穿墙和楼板时特别要注意此段管道不应有焊缝。
管道应尽可能沿墙壁安装,为便于安装、检修和防止变形后挤压,管道之间、管道与墙壁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
平行管道间最突出物间的距离不能小于50~80mm,管道最突出部分距墙壁、管架边和柱边不能小于lOOmm。
管道布置设计要求及原则.ppt

《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设计规范》(GB50264-97)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92)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85)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
《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CJJ34-2002)
国务院令第313号 石油天然气管 道保护条例 国务院对确需 保留的行政审 批项目设定行 政许可的决定
2003年3月11日
2009年1月24日 2001年8月2日
2003年6月1日
2009年5月1日 2001年8月2日
国务院令第412号
第249条
2004年6月29日
2004年7月1日
法律法规
序号 1 2 3 编 号 名 称 公布日期 实施日期 1996年 4月23日 1991年 3月30日 2002年 4月24日 2005年 6月 8日 2009年 5月 8日 1996年 7月 1日 1991年 5月 1日 2002年 4月24日 2005年 6月 8日 2009年 8月 1日
厂区管道的敷设,应与厂区的道路、建筑物、构筑物等协 调,减少管道与铁路、道路的交叉 大直径管道应靠近管架柱子布置 需设置“π”型补偿器的高温管道,应布置在靠近柱子处 仪表和电气电缆槽架等宜布置在管架上层,工艺管道、腐 蚀性介质管宜布置在下层 管架设计,应预留10~20%余量 B类流体介质管道与电缆和氧气管道并行或交叉敷设时, 其净距应符合规范要求
D类流体:指不可燃、无毒、设计压力小于或等于1.0MPa和设计 温度高于-20℃〰186℃之间的流体。
可燃液体、可燃气体管道设计原则
管道不得穿越与其无关的建筑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道布置设计常用标准、规程和规范
➢ 《压缩空气站设计规范》(GBJ29-2003) ➢ 《氧气站设计规范》(GBJ50030-91) ➢ 《氢氧站设计规范》(GB50177-93) ➢ 《乙炔站设计规范》(GB50031-91) ➢ 《石油化工企业管道布置设计通则》(SHJ12-89) ➢ 《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251-2003) ➢ 《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253-2003) ➢ 《化工企业静电接地设计规程》HG/T 20675-1990 ➢ 《压力管道规范 工业管道》( GB/T20801-2006)
管道布置设计常用标准、规程和规范
➢ 《小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GB50049-94) ➢ 《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DL5000-2000) ➢ 《火力发电厂汽水管道设计技术规定(DL/T5054-96) ➢ 《火力发电厂保温油漆设计规程》(DL/T5072-97) ➢ 《火力发电厂化学设计技术规程》(DL/T5068-2006) ➢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电厂设计规定》(DL/T5174-2003) ➢ 《锅炉房设计规范》(GB50041-92) ➢ 《发生炉煤气站设计规范》(GB50195-94)
2009
公布日期 实施日期 1996年 1996年 4月23日 7月1日 1991年 1991年 3月30日 5月1日 2002年 2002年 4月24日 4月24日
2005年 2005年 6月8日 6月8日
2009年 2009年 5月8日 8月1日
法律法规
序号
编号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 6 总局特种设备技术规范
特种设备安全 监察条例
2003年3月11 日
2009年1月24 日
2003年6月1 日
2009年5月1 日
石油天然气管 道保护条例
2001年8月2日
2001年8月2 日
国务院对确需 保留的行政审 批项目设定行 政许可的决定
2004年6月29 日
Hale Waihona Puke 2004年7月1 日法律法规
序号 1 2
编号
劳部发【1996】140 号
室内的吊顶内或夹层内 ➢ B类流体介质的管道,不应布置在高温管道旁或上方
室外管道布置原则
➢ 厂区管道的敷设,应与厂区的道路、建筑物、构筑物等协 调,减少管道与铁路、道路的交叉
➢ 大直径管道应靠近管架柱子布置 ➢ 需设置“π”型补偿器的高温管道,应布置在靠近柱子处 ➢ 仪表和电气电缆槽架等宜布置在管架上层,工艺管道、腐
➢ 《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GB50316-2000)(08年版) ➢ 《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设计规范》(GB50264-97) ➢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92) ➢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85) ➢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 ➢ 《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CJJ34-2002) ➢ 《城镇直埋供热管道工程设计规范(CJJ/T81- 98)
管道布置设计必须具备的条件
➢ 遵守的国家和行业法律法规、规程规范以 及设计标准
➢ 工程及管道设计统一规定 ➢ 工艺流程(系统) ➢ 设备及设备布置 ➢ 相关专业的设计条件
法律法规
颁布令 国务院令第373号颁 布 国务院令第549号修 改
国务院令第313号
国务院令第412号 第249条
名称
公布日期
实施日期
建设部、劳动部、公 安部第10号令
名称
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 监察规定
城市燃气安全管理规 定
3
国家经贸委第17号令
石油天然气管理安全 监督与管理暂行规定
4
国质检特[2005]220 号
特种设备行政许可鉴 定评审管理与监督规 则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
5
疫总局特种设备技术 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 规范TSG D0001- 察规程—工业管道》
2000年 1月7日
压力管道元件制造单位安 全注册与压力管道安装许 可证评审员考核注册与管 理办法
2000年 1月7日
2000年 1月7日
11
国质检锅【2002】压力管道安装安全质量监 2002年 2002年
83号
督检验规则
3月21日 3月21日
法律法规
序号
编号
名称
公布日期 实施日期
压力管道使用登记 2003年 12 国质检锅【2003】213号
12月27 日
2007年 1月1日
压力管道安装许可 2009年 2009年
规则
5月8日 8月1日
法律法规
序号
编号
9
质技监局锅发 【2000】07号
10
质技监局锅发 【2000】07号
名称
公布日期 实施日期
压力管道元件制造单位安 全注册与压力管道安装许 可证评审机构资格认可与 管理办法
2000年 1月7日
管理规则(试行) 7月17日
2003年 10月1日
在用工业管道定期 2003年 13 国质检锅【2003】108号
检验规程(试行) 4月17日
2003年 6月1日
14 化生发【1995】968号
化工部化工企业压 1995年 1995年 力管道管理规定 12月20日 12月20日
管道布置设计常用标准、规程和规范
纵横走向的标高范围,将管道分层布置 ➢ 热力管道一般布置在油管道的上方,当需布置在油管道
下面时,在油管道的阀门、法兰或可能漏油部位下方的 热力管道,应采取可靠的隔离措施
室内管道布置原则
➢ 地沟内管道应尽量采用单层布置,当采用多层布置时, 一般将小管或压力高的,阀门多的管道布置在上面
➢ 腐蚀性介质管道不应布置在人行通道和转动设备上方 ➢ B类流体介质的管道,不得安装在通风不良的厂房内、
基本要求:
➢ 应符合管道及系统流程设计的要求 ➢ 应符合有关的法规、标准及规程规范 ➢ 统筹规划,做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整齐美观 ➢ 满足施工、操作和维修等方面要求 ➢ 与设备、装置、建构筑物相协调
室内管道布置原则
➢ 尽量避免管道对室内采光的影响,不应妨碍窗户的启闭 ➢ 不应影响设备的操作和维护(如抽管检修和设备起吊) ➢ 在水平管道交叉较多的地区,一般按管道的走向,划定
TSG R1001-2008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 7 总局特种设备技术规范
TSGD2001-2006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 8 总局特种设备技术规范
TSGD3001-2009
名称
公布日期 实施日期
压力容器压力管道 2008年 2008年
设计许可规则
1月8日 4月30日
压力管道元件制造 许可规则
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