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布置设计的要求(一)

合集下载

管道布置的原则和方法

管道布置的原则和方法

管道布置的原则和方法管道布置是流体传输系统设计中的重要环节。

合理的管道布置可以提高流体输送的效率、降低能耗、降低维护成本、延长设备寿命等。

本文将介绍管道布置的原则、方法以及常见问题。

管道布置的原则管道布置有以下几个原则:1. 最短距离原则管道布置时应尽量采用最短的距离。

最短的距离能够减少管道材料的使用量、减少管道阻力、缩短流体传输时间等。

但在一些情况下,如受限空间或管道阻塞等,可能无法满足最短距离原则。

2. 最小阻力原则管道布置时应尽可能地减少管道内摩擦阻力和局部阻力。

一般来说,流速越大、管道直径越小、流体粘度越大、管道弯头越多,阻力就越大。

因此,应尽可能地采用直线管道、大直径管道、少弯头的布局方式。

3. 合理分布原则管道应合理布置,避免某一管段过长或过短。

过长的管道容易产生流体冲击或降低流量,过短的管道则会增加管道接头和防腐苯酚剂消耗。

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采用分组布置、并列布置等方式。

4. 安全可靠原则在管道布置过程中,还要考虑安全和可靠性。

管道布置应符合相关安全标准和法规要求,确保设备的稳定运行。

当管道必须穿越其他设备时,还需参考相关设备的布置、操作和维护要求,以确保管道能够平稳地通过。

管道布置的方法在应用管道布置的原则时,可采用以下几种管道布置的方法。

1. 直线布置法直线布置法是使流体沿直线流动的布局方式。

在这种布置方式中,管道无弯曲后拐角,可以减少管内摩擦阻力和局部阻力,并提高传输效率。

但是,管道变化较小、地形不平坦、几何形状不是规则的等情况下,直线布置法并不适用。

2. 旋转布置法旋转布置法是使管道在空间中按一定曲线旋转的布局方式。

这种布置方式可以使管道在空间中充分铺设,避免拐角处堵塞,提高流体传输效率。

但是,在管道布置中运用旋转布置法也需注意管道半径、流速、斜率等各种因素,以确保管道连接可靠。

3. 放射布置法放射布置法是从中心向四周辐射状似树枝的布局方式,适用于多个设备在同一中心点上的场合。

石油化工管道布置设计规范

石油化工管道布置设计规范

石油化工管道布置设计规范一石油化工管道布置设计一般规定1.管道布置设计应符合管道及仪表流程图的要求;2.管道布置应统筹规划,做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满足施工、操作、维修等方面的要求,并力求整齐美观;3.对于需要分期施工的工程,其管道的布置设计应统一规划,力求做到施工、生产、维修互不影响;4.永久性的工艺、热力管道不得穿越工厂的发展用地;5.在确定进出装置(单元)的管道的方位与敷设方式时,应做到内外协调;6.厂区内的全厂性管道的敷设,应与厂区的装置(单元)、道路、建筑物、构筑物等协调,避免管道包围装置(单元),减少管道与铁路、道路的交叉;7.管道应架空或地上敷设;如确有需要,可埋地或敷设在管沟内;8.管道宜集中成排布置,地上管道应敷设在管架或者管墩上;9.在管架或者管墩上(包含穿越涵洞)应留有10%~30%的空位,并考虑其荷重;装置主管廊架宜留有10%~20%的空位,并考虑其荷重;10.全厂性管架或者管墩上(包含穿越涵洞)应留有10%~30%的空位,并考虑其荷重;装置主管廊架宜留有10%~20%的空位,并考虑其荷重;11.输送介质对距离、角度、高差等有特殊要求的管道以及大直径管道的布置,应符合设备布置设计的要求;12.管道布置设计应满足现行《石油化工企业非埋地管道抗震设计通则》SHJ39的要求;13.管道布置不应妨碍设备、机泵及其内部结构的安装、检修和消防车辆的通行;14.管道布置应使管道系统具有必要的柔性;在保证管道柔性及管道对设备、机泵管口作用力和力矩不超出过允许值的情况下,应使管道最短,组成件最少;15.应在管道规划的同时考虑其支撑点设置;宜利用管道的自然形状达到自行补偿;16.管道系统应有正确和可靠地支撑,不应发生管道与其支撑件脱离、管道扭曲、下垂或立管不垂直的现象;17.管道布置宜做到“步步高”或“步步低”,减少气袋或液袋;否则应根据操作、检修要求设置放空、放净;管道布置应减少“盲肠”;18.气液两相流的管道由一路分为两路或多路时,管道布置应考虑对称性或满足管道及仪表流出图要求;19.管道除与阀门、仪表、设备等要用法兰或螺纹连接者外,应采用焊接连接;下列情况应考虑法兰、螺纹或者其他可拆卸的场合;1)因检修、清洗、吹哨需拆卸的场合;2)衬里管道或者夹套管道;3)管道由两段异种材料组成且不宜用焊接连接者;4)焊缝现场热处理有困难的管道连接点;5)公称直径小于或等于100的镀锌管道;6)设置盲板或“8”字盲板的位置。

给排水工程规范要求之给水管道布置及支撑规范

给排水工程规范要求之给水管道布置及支撑规范

给排水工程规范要求之给水管道布置及支撑规范在给排水工程中,给水管道的布置及支撑规范是确保供水系统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的重要环节。

合理的管道布置和稳固的支撑可以有效地避免管道滑移、变形和破损等问题,同时也保障供水管道的持久性和可靠性。

下面将介绍给水管道的布置要求和支撑规范。

一、给水管道的布置要求1. 管道布置应尽量避免过多的转弯和弯曲,以减小流体阻力和压力损失。

在设计过程中应合理评估管道的长度和弯头数量,以确保水流通畅。

2. 管道布置应考虑到供水方向和使用需求,尽量减少管道的长距离水平延伸,以避免管道内部积水、淤泥和杂质的积聚。

同时,应确保供水管道的坡度符合规范要求,以便能够保证管道内自然排放废水和污物。

3. 管道布置应避免与其他管道或建筑结构产生冲突,并确保在施工和维护过程中易于操作和维修。

4. 在穿越建筑结构、道路或人行道时,应将管道安装在专用的保护管或管槽内,以防止外力对其造成损害。

保护管或管槽应选择耐腐蚀、耐压力和耐磨损的材料,并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施工和安装。

二、给水管道的支撑规范1. 给水管道的支撑应保证其稳固、牢固,并能够承受正常使用条件下的作用力和重量压力。

支撑的材料应选用耐腐蚀、强度高的材料,并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

2. 管道的支撑间距应根据管道材料、管径和使用环境等因素进行合理设计和计算。

一般规定为不大于管道外径的1/4或1/5。

3. 支撑点的选择应考虑到管道的刚性、刚度和伸缩性,以防止管道受到外力作用时的滑移、变形和破损。

支撑点的位置应根据实际情况,选取在管道弯头、阀门、法兰连接等位置,以使管道受力均匀。

4. 支撑点的固定方式应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进行选择。

常见的固定方式包括吊杆、支吊架、吊托、支架等,选择合适的固定方式可以确保支撑点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5. 对于穿越建筑结构或地下管道的支撑,应采取适当的防水措施,并确保支撑位置的稳定和安全。

对于特殊情况下的支撑,应进行专门的设计和计算,并按照工程要求进行施工和监督。

管线布置的原则和要求

管线布置的原则和要求

管线布置的原则和要求管线布置是指在工业设施或建筑物中,根据工艺要求和工程设计,合理安排和布置管道系统的过程。

合理的管线布置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能源的消耗,还能保障人员的安全和设施的正常运行。

本文将从设计的角度,介绍管线布置的原则和要求。

一、布置原则1. 管线布置应根据工艺流程进行。

在进行管线布置时,需要充分了解工艺流程和工艺要求,按照工艺流程的顺序,合理布置管道。

这样可以确保管道的连续性和流程的顺畅,避免因布置不当而导致的工艺异常或设备故障。

2. 管线布置应考虑安全因素。

安全是管线布置的首要考虑因素,应尽量避免管道与高温、高压设备或易燃易爆物质接触,并设置防火、防爆措施。

同时,还要确保管道的通风和疏水,并设置安全阀和泄压装置,以保障系统的安全运行。

3. 管线布置应考虑维护和检修的便利性。

在进行管线布置时,应充分考虑到设备的保养和检修需求,合理设置检修口和维护通道,以便于设备的维修和更换。

此外,还应设置监测装置,及时掌握管道的运行状态,以便进行维护和修理。

4. 管线布置应尽量缩短管道长度。

管道长度的增加会增加阻力和能源消耗,因此在进行管线布置时,应尽量减少管道的长度。

可以通过合理选择管道的走向和布置方式,使管道的长度最小化,从而降低能源的消耗和运行成本。

二、布置要求1. 管线布置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

在进行管线布置时,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设计和施工,确保管道的质量和安全。

同时,还要考虑到工艺的特殊要求,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优化。

2. 管线布置应合理安排管道间距和管道高度。

管道间距的设置要考虑到设备的安装和维护空间,以及人员的通行需求。

管道高度的设置要考虑到设备的高度和操作的便利性,避免出现高度过低或过高的情况。

3. 管线布置应根据流体的性质进行。

不同的流体具有不同的性质和要求,因此在进行管线布置时,需要根据流体的性质,选择合适的管道材料和管道直径,并设置相应的阀门和附件,以确保流体的正常运行和控制。

管道布置的原则和方法

管道布置的原则和方法

管道布置原则和方法一管道布置设计的主要原则由于化工产品种类繁多,生产操作条件不一,输送介质性质复杂。

因此,管道的布置和安装应符合工艺流程的要求、操作条件、输送物料的性质、管径大小等,并结合设备布置、建筑物及构筑物的情况进行综合考虑,使管道能充分满足生产要求,保证安全生产,便于操作维修,而且还要整齐美观。

(一) 材料系数输送有毒或有腐蚀性介质的管道,不得在人行道上空设置阀体、伸缩器、法兰等,如果与其他管道平行,则应安装在外部或下方。

输送易燃、易爆介质的管道不应敷设在生活间、楼梯和走廊等处,一般应配置安全阀、防爆膜、阻火器、水封等防火防爆安全装置,并应采取可靠的接地措施;易燃、易爆和有毒介质的通风管应引至指定的室外位置或地板上方2m以上。

管道敷设应有坡度,以免管内或设备内积液,坡度方向一般为顺介质流动方向,然而,也有流动方向与介质相反的情况,如氨压缩机的吸入管道应有≥o.005的逆向坡度,坡向蒸发器;其排气管道应有o.01一o.02的顺向坡度,坡向油分离器。

管道坡度一般为:蒸汽 0.002—0.005 蒸汽冷凝液 0.003冷冻盐水 0.005 压缩空气 0.004真空 0.003 干净的水 0.005生产废水 0.001 一般气体是容易流动的液体 0.005黏度大的液体可取0.01,含有固体颗粒的流体是最理想的0.05。

长距离蒸汽输送管道应在一定距离安装疏水阀,以排除冷凝水。

冷热流体应相互避开,不能避开时,冷管在下,热管在上;塑料管或橡胶衬里管应避免使用热管。

(二) 施工、操作和维护管道尽量架空敷设,平行成列走直线,少拐弯(应做自然补偿,方便安装、检修、操作除外)、少交叉以减少管架的数量;平行管道上的阀门应尽量错开;从主管上引出支管时,气体管从上方引出,液体管从下方引出。

管道应尽量集中敷设,穿过墙壁和地板时,应特别注意该段管道不应有焊缝。

管道应尽可能沿墙壁安装,为便于安装、检修和防止变形后挤压,管道之间、管道与墙壁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

压缩空气管道布置的要求

压缩空气管道布置的要求

压缩空气管道布置的要求一、管道走向设计方案:1.管道走向应简洁、直接、合理,避免过度弯曲和多次连接,以减少压缩空气流动中的压力损失。

同时,应避免管道与设备或结构物的冲突,确保管道的通畅。

2.管道走向要尽量短,减少管道长度,降低压缩空气流动中的能量损失,提高压缩空气供给的效率。

3.管道走向应避免穿越有易燃、易爆等危险场所,防止因管道泄漏引发事故。

4.管道走向应尽量避免与其他管道交叉布置,避免互相干扰和交叉的排气口。

5.管道走向应考虑管道维修和保养的便利性,留有足够的操作和检修空间。

二、管道直径设计:1.根据压缩空气的使用压力、流量和管道长度等参数,合理选择管道的直径。

通常情况下,管道直径越大,管道压降越小,供气能力越强。

2.管道直径设计应考虑未来可能的扩容需求,避免后期改造的不便。

三、管道材质选择:1.常用的压缩空气管道材质有铁、不锈钢、镀锌钢和塑料等。

根据使用环境和气体性质,选择合适的材质。

例如,在湿润环境中,不锈钢和镀锌钢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能。

2.对于高压管道,应选择耐压性能好的材质来确保安全。

四、管道支架和固定:1.管道应采用稳固的支架和固定装置进行固定,防止管道移位和振动。

2.支架的间距应根据管道直径、材质和使用压力等参数来设计,保证管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五、排气口和阀门布置:1.在管道的最低点和高点设置排气口,以便于管道内积聚的水分和空气排出。

2.根据需要,在管道上设置调节阀、切断阀、排水阀等,以方便管道控制和维护。

六、管道标识:1.对每段管道进行标识,明确管道用途和流向,便于操作和维护人员的辨认。

2.标识应使用耐久、易识别的标识材料,确保其持久性和清晰度。

七、管道安全:1.在设计和安装过程中,应重点考虑管道安全,防止管道泄漏、爆裂等事故的发生。

2.在管道中设置适当的安全阀和压力表,及时监测和调整压缩空气的压力。

3.定期对压缩空气管道进行检查、维护和清洗,确保管道的安全运行。

以上是压缩空气管道布置的一些要求。

排水管道布置和敷设要求及注意事项

排水管道布置和敷设要求及注意事项

排水管道布置和敷设要求及注意事项排水管道是建筑物中重要的管道系统之一,它负责将污水、雨水等废水从建筑物中排出。

正确的排水管道布置和敷设对于保障建筑物的安全和卫生非常重要。

下面是排水管道布置和敷设的要求及注意事项。

一、布置要求:1.排水管道的布置应符合设计要求,按照建筑物的结构和功能进行合理布局。

主排管应沿着建筑物的中心线或主要梁下设置,便于管道的维护和检修。

2. 主排管和分支管的管径应根据使用人数、排水量等因素确定,以保证正常排水。

主排管的直径一般不小于100mm,分支管的直径一般不小于75mm。

3.在布置过程中,要避免将污水管道穿过食堂、厨房等饮食场所,以免影响食品安全。

同时要避免将污水管道与供水管道、燃气管道等混淆在一起,以防交叉污染。

4.应保证排水管道的坡度符合规范要求,一般为1%~3%。

排水管道的坡度应保证污水自然流动,不得产生积水或倒流现象。

二、敷设要求:1.管道敷设应按照图纸要求进行,管道的接口应连接牢固,不得有渗漏现象。

排水管道的连接方式一般有胶圈密封、橡胶垫片密封、熔融连接等。

2.竖向管道应用管架固定,水平管道应用吊杆固定。

吊杆应安装牢固,能够承受管道自身重量和运行时的压力。

管道与墙壁、楼板等构件的固定应使用强度合适的连接件。

3.在穿越墙体、楼板等结构时,应采取措施保证其结构的完整性和承重能力。

一般情况下,需要在管道周围加设穿孔套管或穿墙套管,以缓冲管道与结构的冲击和摩擦。

4.管道的走线应牢固、整齐,避免交叉重叠,以方便维修和检修工作。

管道的走线应避开电缆线路、通风管道等,以免相互干扰或破坏。

三、注意事项:1.在敷设排水管道时,应做好防水处理。

如在室内排水管道的周围涂刷防水材料,以防止渗漏问题。

2.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保护管道,避免外力冲击、损坏。

施工现场应设置警示标识和防护措施,避免人为破坏或扰乱排水管道。

3.在穿越层板或结构时,应设立穿管口,以方便未来的维修和更换。

穿管口应封闭完善,避免污染和异味外溢。

管道布置设计的要求

管道布置设计的要求

管道布置设计的要求1、管道布置设计的一般要求有;1)管道布置设计应符合工艺管道及仪表流程图的要求;2)管道布置应统筹规划,做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满足施工、操作、维修等方面的要求,并力求整齐美观;3)在确定进出装置(单元)的管道的方位与敷设方式时,应做到内外协调;4)厂区内的全厂性管道的敷设,应与厂区内的装置(单元)、道路、建筑物。

构筑物等协调,避免管道包围装置(单元),减少管道与铁路、道路的交叉;5)管道应架空或地上缴设;如确有需要,可埋地或敷设在管沟内;6)管道宜集中成排布置。

地上的管道应敷设在管架或管墩上;7)在管架、管墩上布置管道时,宜使管架或管墩所受的垂直荷载、水平荷载均衡;8)全厂性管架或管墩上(包括穿越涵洞)应留有1O %-3O%的裕量,并考虑其荷重。

装置主管廊管架宜留有10%-20%的裕量,并考虑其荷重;9)输送介质对距离、角度、高差等有特殊要求的管道以及大直径管道的布置,应符合设备布置设计的要求;10)管道布置不应妨碍设备、机泵及其内部构件的安装、检修和消防车辆的通行;11)管道布置应使管道系统具有必要的柔性。

在保证管道柔性及管道对设备、机泵管口作用力和力矩不超出过允许值的惰况下,应使管道最短,组成件最少;12).应在管道规划的同时考虑其支承点设置。

宜利用管道的自然形状达到自行补偿;13)管道布置宜做到“步步高”或“步步低”,减少气袋或液袋。

不可避免时应根据操作、检修要求设置放空、放净。

管道布置应减少“盲肠”;14)气液两相流的管道由一路分为两路或多路时,管道布置应考虑对称性或满足管道及仪表流程图的要求。

2、管道除与阀门。

仪表、设备等需要用法兰或螺纹连接者外,应采用焊接连接。

下列惰况应考虑法兰、螺纹或其他可拆卸连接:l)因检修、清洗、吹扫需拆卸的场合;2)衬里管道或夹套管道;3)管道由两段异种材料组成且不宜用焊接连接者;4)焊缝现场热处理有困难的管道连接点;5)公称直径小于或等于100mm的镀锌管道;6)设置盲板或“8”字盲板的位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道布置设计的要求(一)
1、管道布置设计的一般要求有;
1)管道布置设计应符合工艺管道及仪表流程图的要求;
2)管道布置应统筹规划,做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满足施工、操作、维修等方面的要求,并力求整齐美观;
3)在确定进出装置(单元)的管道的方位与敷设方式时,应做到内外协调;
4)厂区内的全厂性管道的敷设,应与厂区内的装置(单元)、道路、建筑物。

构筑物等协调,避免管道包围装置(单元),减少管道与铁路、道路的交叉;
5)管道应架空或地上缴设;如确有需要,可埋地或敷设在管沟内;6)管道宜集中成排布置。

地上的管道应敷设在管架或管墩上;
7)在管架、管墩上布置管道时,宜使管架或管墩所受的垂直荷载、水平荷载均衡;
8)全厂性管架或管墩上(包括穿越涵洞)应留有1O%-3O%的裕量,并考虑其荷重。

装置主管廊管架宜留有10%-20%的裕量,并考虑其荷重;
9)输送介质对距离、角度、高差等有特殊要求的管道以及大直径管道的布置,应符合设备布置设计的要求;
10)管道布置不应妨碍设备、机泵及其内部构件的安装、检修和消防车辆的通行;
11)管道布置应使管道系统具有必要的柔性。

在保证管道柔性及管道对设备、机泵管口作用力和力矩不超出过允许值的惰况下,应使管道最短,组成件最少;
12).应在管道规划的同时考虑其支承点设置。

宜利用管道的自然形状达到自行补偿;
13)管道布置宜做到“步步高”或“步步低”,减少气袋或液袋。

不可避免时应根据操作、检修要求设置放空、放净。

管道布置应减少“盲肠”;14)气液两相流的管道由一路分为两路或多路时,管道布置应考虑对称性或满足管道及仪表流程图的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